《金属贴画》初中劳技课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贴画》初中劳技课案例
思考的问题:
1.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的思维?
2.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事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新的教学理念,新的劳技教材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又对劳技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劳动技术课的课堂教学较多的采用“讲授—模仿”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更谈不上创新精神的培养。面对新的课程理念与教学目标,我深深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行。现代社会对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教育个性化(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课改的理念之一是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强调学生在“做中学”,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故教师应进行角色的转换,不再是“权威”、“领导者“,而更应该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参与者。现我以《金属贴画》一课为例,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剪纸、立体造型、可爱的花,很显然金属贴画是以上内容的延续和深化,可以综合运用以上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同时又必须结合新材料的特点而有所变化,也就是说学生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有必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
引子意外事件
按照惯例上课时先分发材料金属铝片和卡纸,分完后发现,有些同学竟然拿着铝片用手不停的甩,发出很响的声音,甚至把平整的铝片都弄得歪曲不平了。严重影响接下来的应用效果,我看了很生气,恨不得想揪捣蛋学生的耳朵。但念头一转,这不是今天学习内容中要充分利用的特性吗?何不顺势引导。
于是:我也取了一片铝片学学生的样子拼命的甩。(这时,学生都惊奇得看着我,教室里静的出奇。)我看时机到了,问铝片怎样了,为什么会这样?
生答:甩坏了,软、易变形。┈┈
片段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我出示了一份制作好的“贴画”。)
师:这是什么?
生:马
师:什么材料做的?
生:金属铝
(于是,我又出示了第二个作品。)
师:这是什么?
生:鸟树枝
(我又出示了第三个作品。)
师:这是什么?
生:鹿
(接着,我又出示了第四、五个作品。)
生:很多学生笑了。(因为这两件作品做的不成功。)
我不失时机提出问题:大家为什么笑?(答:不好。)
哪里不好?如果是你制作该作品会怎样处理?
学生们议论纷纷,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得到提高,班级的气氛热烈起来。
(这时我感到很满意,因为学生的思维被调动起来,他们不再坐在那里等老师来介绍,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寻找答案。)
片段二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
对于新事物很多学生往往只注重直觉和表面现象,对事物缺乏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细致的思考,或者说思维之门尚未开启,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点拨,教会学生学习、分析的方法。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金属贴画”。
师:作品的材料有什么?
生:金属片、硬板纸。
师:金属片应怎样加工?
生:按、压、顶、剪。(应为描划,按擦,剪刻。)
师:可以用什么工具?
生:剪用剪刀,刻用刻刀,其它如圆珠笔,圆规,竹笔等只要合适顺手都行。
师:用什么方法来连接金属片和底板?
生:胶水、双面胶、百得胶等粘接。
(我发现学生都很聪明,他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很强。他们说出了我要说的答案。我想,这比我直接告诉他们更使学生们记忆深刻。)
师:以后制作其它作品时,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剖。
片段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位同学1张卡纸和1张纸样,一片铝片,要求你们利用这些材料制作一幅贴画。你们自己思考一下,该如何制作?关键在哪里?
(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有的同学迅速动起手来;有的学生学着周围同学的样也动起手来;而有的同学左看看、右看看,一副无从着手的样子。显然这些同学已习惯于被动地接受,而现在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就显得手足无措了。)
(我在教室里巡视着,发现同学们采用了各种方法。有的方法很好,而有的却是繁杂的、错误的。)
师:对描划、按擦等学生不易掌握的方法进行演示以及力度大小作适当说明。并说明作品的精髓在于传神,形状可以适当改造变化。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以后,我感到很欣慰。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学生们通过自主地观察、思考、探究找到答案。同时又避免了训斥学生这种不是太好的教育教学方法,另外我又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堂课的内容,如果以后再上的话,我是否可以再改进一下呢?比如我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作品,来分析作品的构造、材质,可能的工具,制作方法。但终还有很大一部分领会能力稍差的学生手足无措。换句话说,就是国外开放式的教学与国内的模仿式教学到底该如何取舍,以及相互应该如何结合的问题。还有就是作品最后如何评价的问题,到底是全过程综合考察,还是看最后的结果,内心也充满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