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02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02
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教案02

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1915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因信称义”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1524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民起义;“教随国定”的原则通过后,路德教取得合法地位;

(2)通过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社会背景的分析,理解其必要性;

(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和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影响巨大;

2、过程与方法:

(1)问题探究:指导学生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规律分析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运动;

(2)历史比较:辅导学生查找资料,分析比较马丁·路德思想同天主教会说教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通过对马丁·路德大无畏、勇为天下者先的战斗精神和品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勇于追求和捍卫真理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和实质。

难点:马丁·路德改革的内容和实质。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16世纪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改革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和对天主教会统治的冲击。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是德意志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是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一场政治运动,他的改革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由于本课涉及的宗教问题理论性较强,对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建议教师精讲一些概念,如赎罪券、“因信称义”、“教随国定”、新教等,并组织学生讨论、分析,逐步深入探究宗教改革的实质,为下一课理解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

师:中世纪西欧天主教的地位如何?

生:凌驾于王权之上。

师:早期宗教改革发生在哪些国家?

生1:英国,如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

生2:捷克,如胡司对教会的批评。

教师总结说明:中世纪西欧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精神统治工具,也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政治上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各国实现政治统一的障碍;经济上,教会的专横、腐败、对人民的搜刮,激起了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各国都要求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改革天主教。

师:宗教改革开始于哪个国家呢?为什么?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原因——“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

(1)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严重阻碍德国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15~16世纪,德意志的纺织、采矿、印刷、造纸等工业都有显著发展,虽然封建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但在矿冶、制革等手工业部门中也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商业相当繁荣,从东方运到意大利再转往北欧的商品,需要从德意志过境。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城市经营对外贸易。但是,德意志的经济发展远远落后于意大利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地方。由于封建割据,德意志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没有一个城市成为德意志的工商业中心,对内贸易少于对外贸易。经济的分散又影响了政治上的统一。而政治上的分裂便利了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勒索和搜刮。从公元11世纪开始,罗马教皇和西欧封建世俗王权之间展开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激烈斗争。随着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盛极一时的罗马教皇势力在这些国家里迅速衰落。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只有四分五裂的德国和意大利仍然由罗马教会牢牢控制。这种情况下,教皇将原本由整个西欧承担的经济重负全部转移到德国和意大利两国人民的身上。

(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主要原因):

经济上,教会是德意志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全德三分之一的土地,许多高级教士本身

就是拥有领地的封建贵族。教皇利用德意志的分裂和软弱,加强了对德意志的掠夺。这一时期德意志的白银产量很高,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相当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德意志也成了被教会榨取最严重的地区,素有“教皇的乳牛”之称。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也不利于封建统治的财政收入。而教廷从德意志榨取的财富,归根到底都来自广大劳动人民的血汗,所以更恶化了广大人民的经济生活。

政治上,德意志除了七大选侯之外,还有十几个大诸侯、二百多个小诸侯、上千个帝国的骑士,交通不便,关卡林立,币制庞杂,局面混乱。罗马教廷为了控制德意志的政治,竭力维持其分裂割据局面。

因此,经济的分散性不利于政治统一,而政治不统一又影响经济发展。德意志的社会矛盾十分复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宗教矛盾交织在一起,到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意志和罗马教廷的矛盾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天主教会引起了各阶层人民的普遍憎恨。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成为德意志各阶层的共同要求,也是德意志资本主义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3)马丁·路德立志改革(主观原因):

马丁·路德(1483~1546)是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和领袖。父母是农民,父亲翰斯路德(Hans) 是一位非常特别且不易认识的人,他曾多次因犯法判罪而逃亡,他在本乡之中,被人藐视、厌弃。所以,有人传说谓马丁路德是一个恶魔和一位妇人所生的孩子,甚至马丁路德工作成功时,许多人仍以此话来攻击他。

青年时代的路德,系统地学习了天主教神学,研读了圣经,1511年,路德受修道院的差遣朝拜罗马教廷,目睹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朽糜烂,使他对教会的说教越来越感到怀疑,萌发了改革德意志宗教的思想。1512年,马丁·路德获神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维登堡修道院的副院长和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他利用大学的图书馆潜心研读《圣经》,从《圣经》中悟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道理,已经初步在思想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立志要通过改革,实现民族复兴。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在他的著作《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中,有一段对路德的最著名的评论,海涅写道,路德“在我们的历史上不仅是最伟大的,也是德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而德国人的所有优点和弱点在他的身上非常出色地结合在一起”。“他是这个时代的喉舌和刀剑。……一个冷静的有学问的词语制造者和一个有灵感的陶醉于上帝的先知,他呕心沥血地工作、来研究他的费劲的教义上的特点,而在晚上他则拿起长笛,凝视天空的星星,把乐曲和对神的敬畏融合在一起”。他的性情和风格在他的宗教改革中是非常显著的。

2、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1)原因:教皇出售赎罪券

正当路德热心宣传他的新见解时,教皇利奥十世以修缮罗马圣彼得大教堂为名,

派教廷大员到德意志各地兜售赎罪券聚敛资财。这成了宗教改革导火线。

天主教认为,世人“犯罪”后,就失落了上帝的宠爱,只有悔罪做善功以赎罪,才能获得“免罪罚”。因耶稣钉在十字架上所立的功劳无限,加上圣母和其他圣徒们的多余功劳,形成了教会的“功劳宝库”。个人能力有限,所做善功不足以完全补罪,教会可以从功劳宝库中取而赠之。教皇和主教就以此对教徒施行“大赦”。14世纪以来,这类“免罪罚”的方式,逐渐演变成出售赎罪券的方式来进行。当时教皇特使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一敲响钱柜,灵魂即刻应声升入天堂。

(2)内容:1517年10月31日,马丁·路德以惊人的勇气在维登堡教堂门上贴出了《关于赎罪券的九十五条论纲》,简称“九十五条论纲”,其内容有:

①当钱落入钱箱丁当一响,贪婪和爱财的欲念就会增加;

②教皇无权免罪,他只能宣示和确证上帝对罪愆的赦免;

③基督教徒凡诚心忏悔者,不用免罪符也可以赦罪免罚。

(3)影响: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是新教的宗教改革运动之始。

路德提出论纲的时候,并没有公开反对教皇,也没有想到要发动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实际上论纲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所以,论纲尤如“放出闪电”传遍德意志,在德意志引起广泛讨论,激起了德意志民族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接着在西欧引起强烈的反响。

部分诸侯也支持路德,罗马教廷对路德恨之入骨。1520年10月,教皇下诏书,勒令路德在60天之内悔过自新,否则将开除他的教籍,路德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在拥护者的赞美声中把教皇的诏书付之一炬。在1521年的帝国会议上他据理力争,毫不让步。他声称“我坚持己见,决无反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充分表达了当时德意志人民要求摆脱罗马教廷控制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也极大地鼓舞了德意志和西欧各国的人民,他们更加崇敬路德,也更加向往宗教改革。可以说由路德点燃的宗教改革之火在西欧各国已成燎原之势。

【合作探究】宗教改革首先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1)经济因素:德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国家统一,天主教会阻挠德国统一。

2)政治因素:德国各阶层对教会普遍不满,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3)现实因素:德国每年要向罗马教廷交纳大量苛捐杂税,德国成为“教皇的奶牛”。

4)思想因素:人文主义的熏陶。

5)导火线:“赎罪券”的兜售

(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依据:1520年马丁·路德连续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一系列文章,系统的阐发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

2、内容:

①“因信称义”(理论基础):

中世纪教会力图垄断拯救灵魂的权力。它提出上帝不与有罪之人交往,人要获救必须借助教士的中介作用。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掌管着拯救灵魂的大权,教会甚至禁止一般基督徒阅读《圣经》,惟有教皇才有解释《圣经》的权力。

马丁·路德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他认为一个人应该通过虔诚的信仰来获得免罪,达到“灵魂得救”,而虔诚的信仰来自崇敬上帝和对于《圣经》的心领神会;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和上帝交往,不须通过教会和教士的媒介;否认需要履行种种“圣礼”,即教会规定的一套繁缛的礼拜仪式、朝拜圣地以及向教会输赠等“善行”,来实现自己的信仰。因此,他主张减少教堂和修道院,简化宗教仪式,七项圣礼中只剩洗礼、圣餐两项。这样,曾经是人类救赎中必不可少的教皇、教会、教律,面对信仰的权威,便都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这在当时是十分激烈的思想主张。他的主张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符合新兴资产阶级进行原始积累的需要。

②《圣经》是人们信仰惟一的神圣权威:

既然“信仰耶稣即可得救”,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得到这种信仰呢?马丁·路德认为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每个教徒都应该阅读《圣经》,并完全可以对《圣经》的含义作出个人的价值判断和理解,这是一种信仰自由的权利。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根本不需要教士和教会作为中介。这种观点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1522年,他将《圣经》由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德文。德文《圣经》的出版发行,不仅使人们何以直接领悟上帝的语言,而且还在被方言分开的德意志各邦地区规定了一种被所有的德意志人都运用的语言,为德国语言和文字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海涅认为马丁·路德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他的翻译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有利于宗教改革的拓展。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也促进了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

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结合必修Ⅲ提及的我国活字印刷术点明:由于圣经一直以来都被罗马教会所把持,而且只有拉丁文本,所以普通人根本没有能力阅读,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马丁路德开始着手将圣经翻译成德文。这个时候,刚刚实现的古腾堡活字印刷技术给德文版圣经的发行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帮助,使得圣经的大量印刷和发行成为可能。

③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1520年8月,他发表了《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在信中痛斥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专横、掠夺,主张君权神授,呼吁世俗君主建立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企图以民族的世俗权威取代凌驾于国家之上的神权。他认为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

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他另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这些内容的实质是使德意志民族从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小结: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否定了教会的奢侈腐化,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累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1、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如闵采尔起义。

马丁·路德反对教会的一系列举动,固然得到广泛拥护,但是不同的阶级和集团却是根据其不同的利益来支持宗教改革的。除了皇帝、高级教士、部分诸侯和掌权的城市贵族反对改革以外,在要求改革的势力当中很快就分裂为两个集团。以路德为代表的温和派倡议建立新的教会,主张教会脱离罗马控制,取消复杂、森严的教阶制,取消繁缛的礼拜仪式,把教会土地收归国有。但路德反对暴力,主张和平发展,消极抵抗。他的宗教改革主张,不包含社会改革的要求,它代表富裕的手工业者、商人、工场主、小贵族和部分诸侯的利益。马丁·路德所领导的宗教改革,客观上有反封建的作用,但并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的要求。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闵采尔领导农民和平民掀起了新一轮宗教改革。闵采尔也主张信仰得救,但他认为信仰就是人的理性,号召用暴力手段实现社会变革,建立人人平等的“千年天国”。1 524~1526年,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战争遍及德意志的大部分地区,全国大约有2/3的农民参加了斗争。在农民战争中,教会的寺院、教堂被捣毁,教会财产流失,教士的威信扫地,农民战争动摇了天主教会在德意志的统治地位。马丁·路德明确反对农民战争,要求人民服从政府。诸侯是唯一从农民战争失败中得到好处的集团,他们加强了对农民的剥削,并夺取了天主教会的财产,在政治、经济和宗教上的权势都大大加强,德国的分裂割据状态更加加剧了。

2、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宗教改革后,德意志东北部的萨克森、普鲁士等地的诸侯国成为路德派新教国家,并乘机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同天主教诸侯抗衡。信奉新教、旧教的各诸侯国发生了多次战争。1555年,经过长期战争,双方缔结了奥格斯堡条约,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即各诸侯国有权决定自己臣民的信仰。从此,路德创立的新教派在德意志的广大地区取得了合法地位,

并且传播到德意志以外的一些地区。

3、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马丁·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结构如下图所示:

【合作探究】新教与天主教(旧教)的差异

宗教改革运动后,从天主教中产生出新教,它在诸多方面与天主教(旧教)有所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在经典方面,新教认为,《圣经》是教徒的唯一最高权威,而天主教则认为《圣经》只有通过罗马教廷的解释才能成为教徒的最高权威。

(2)在教义方面,新教不承认没有《圣经》根据的天主教传统教义——玛利亚、炼狱说,而天主教则主张玛利亚为天主教之母和炼狱之说;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徒靠信仰与上帝直接交通,无须神父作中介;新教主张要破除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永无谬误,开展革新,而天主教则要维护教皇绝对的传统权威和领导地位,保持原有的旧东西。

(3)在教规方面,新教无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灵活、开放,与各方面接触和对话;而天主教则有严格的教规制度,其活动方式较为保守。

(4)在仪式方面:①举行仪式时,新教教士在衣着装扮上不强调一律,比较自由,有的教派教士穿圣袍、戴圣带,有的教派教士只穿普通服装(西服、中山服和其他服装)就可以了;而天主教主教则要戴神帽,身穿神袍,胸挂十字架,手戴权戒;②祈祷时,新教使用地方语言,而天主教则在长期内只能使用拉丁语言,现在偶尔也使用地方语言;③新教主张简化繁缛的宗教礼仪——7件圣事。洗礼时,新教采用点水式或浸水式;而天主教则采用注水式;

④新教主张主教、牧师都可以结婚,反对独身;而天主教则规定,主教、神父都不能结婚,必须“守贞洁”,终身不娶。

(5)在节日方面,新教只过圣诞节和复活节;而天主教则要过4大瞻礼——耶稣圣诞瞻礼、耶稣复活瞻礼、圣神降临瞻礼、圣母升天瞻礼。

(6)在教阶制方面,新教一般无教阶制,但少数派别如圣公会等保留有某些简化的教阶

制;而天主教则有教阶,主要分三个等级:教皇、主教和神父。

(7)在组织方面,新教在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教会中心,教会组织是分散的,各自为教;而天主教则有统一的教会中心和统一的领导。

(8)在教堂式样方面,新教的教堂外部式样很一般化,内部装饰极为简单,台上只挂一个十字架;而天主教的教堂外部呈古典式(罗马式或哥特式),内部布置得格外华丽和庄严,台上悬挂有圣母像,墙的两侧挂有耶稣受难像。

三、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

参考答案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

★本课测评:

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对西欧的统治。

参考答案提示: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简述“异端”思想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提示: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对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习延伸:

阅读上述材料,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提示: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创业创新》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 创业 创新 课程编码: 61010 开课单位: 基础部 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61010 课程名称 创业创新 教学单位 基础部 创业就业教研室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 √ 考试 √ 考查 □ □ 其他方式:

教案首页

第五次教学活动设计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安排

教师寄语学海导航小组创新成果展示(10分钟) 【教师寄语】 《赢在中国》节目主持人王丽芬说过,做事情的人会清楚用心地对人,别人才会如此对待自已;做事情的人会因着希望事情的成功而不得不宽容,因为他不宽容别人,别人就不会宽容他;做事情的人会知道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因为他要成一件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别人设身处地替他着想;做事情的人会懂得共赢的心态,因为一副与人争斗的姿态只会让他要做的事情莫名其妙地流产;做事情的人懂得生活并不是由白和黑或者对与错构成,因为这种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只会将原本复杂的生活简单化,而很难想像一个思维简单化的人会成事;做事的人不会用情绪说话,而是用智慧用头脑说话,否则他将陷入一个又一个的窘景;做事情的人会透彻地知道一件事件做成的全部秘密永远是无法言传的,也是无法模仿的,所以他知道如何听别人说的那些关于成功的话,如何面对成堆的知识和理论。 【学海导航】 印度一位学者讲过,人有两只眼睛,神有三只眼睛,如果通过创造力开发,那么人就会比神还聪明,人就会有第四只眼。高职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劳动者,本身既要有从业的技能,也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人格素质,才能适应职业不断变更转移和自主创业的需要,才能在学会生存的基础上学会创业或开创新的事业。市场经济永远呼唤创新创业型人才。一个成功的创新创业者应当具备哪些品质和素质呢?高等职业院校又如何培育和发展这些品质和素质呢?本章正是探讨和研究上述问题,并努力作出相应的回答:强调创新创业人格养成对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性。通过本章学习,同学不仅能掌握创新创业人格养成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方法,更能学会铸就自身的创新与创业人格。 第三讲风劲正是扬帆时 ——创新与创业人格 案例教学案例1:创业者 1994年的统计:30位亿万富翁中,70%出身农民,70%只有 小学文化。一穷二白,无牵无挂,所以,才敢于下海创业 案例点评:创业要过六道坎 第一关:创意——灵感不等于现实 第二关:产品——不做大而全,力求精而专 第三关:市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 第四关:团队——创业凭激情,守业需稳定 第五关:管理——原则大于人情 第六关:资金——企业存活的死坎儿 小组创新成果 展示

逻辑学第二章教案

一、课程名称: 《逻辑学》第二章 二、教学目的:明确概念是判断、推理的组成要素;概念与语词的关 系;概念的种类及概念间的关系;概念的内涵、外延; 掌握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三、教学重点:概念的划分 四、教学难点: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概念的种类 五、教学时数: 1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1 学时。 六、教学内容(上课内容、步骤、方法): *概念与感觉、知觉、表象有着质的区别。感觉、知觉、表象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的。在具体形象中,对象的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是混合在一起没有分开的。概念不是反映对象的具体形象,而是抽象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舍弃了对象的非本质属性。所以,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毛泽东在《实践论》中说:“概念这种东西已经不是事物的现象,不是事物的各个片面,不是它们的外部联系,而是抓着了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了。概念同感觉,不但是数量上的差别,而且有了性质上的差别。” 第一节概念的概述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 *在客观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具有这样或那样的性质。 例如,质、量、色、味、时空、性能、功用等性质,以及和其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性质和关系,我们通称为事物的属性。可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属性组成的,任何属性都属于一定的事物。 *在事物的属性中,有些是特有属性,有些是非特有属性。所谓特有属性,是指

为一类事物所独有而其他类事物都不具有的那些属性。如“犯有罪行并受到刑罚处罚”就是罪犯的特有属性,而“有眼睛”、“有脚”却不只为罪犯所特有,因此,“有眼睛”、“有脚”就是罪犯的非特有属性。 二、概念与语词 *概念与语词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所形成的概念,还只是头脑中的思想。它必须借助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传达给别人。语词是表达概念的声音与符号,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 *概念与语词又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为: *第一,所有的概念都要用语词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二,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 *第三,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特征 *概念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同时也就反映了具有这种本质属性的对象,因而概念有客观的内容和确定的范围,这两方面分别构成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例如,“秘书” 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人员。 *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或特有属性的对象,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例如,“秘书”这个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凡是处于枢纽地位,主要以办文、办会、办事来辅助决策并服务于领导的那些人,包括机要秘书、文字秘书、生活秘书、外事秘书,等等。 (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 *确定某一概念的内涵,也就相应地确定了这个概念的外延。例如“人”这个概念,当我们确定其内涵为“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时,那么其相应的外延“所有的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动物”也就确定了下来。因为“人”这个概念是人们在实践中反复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经过质变而形成的。从这方面来说,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具有相对确定性,即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总是确定的、不变的。 *但另一方面,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又具有灵活性。因为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而认识具有发展性和不完整性,所以,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深入,某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人民”这个概念,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四化”建设这三个时期的内涵和

《酒店服务英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第2章Project 5 room service

《酒店服务英语》课程单元教学设计 ——Room Service 客房送餐服务 一、基本信息(basic information) 1. 本次课项目(the unit’s project):客房送餐服务 2.核心能力目标(core capability objectives):能够运用英语为外宾进行客房送餐服务 3. 知识目标(knowledge objectives):明确送餐服务程序;熟练掌握专业术语和关键句子。 4. 情感目标(affective objectives):以热情的服务态度和礼貌用语提供客房送餐服务。 5. 素质目标(Quality objectives):通过实地实境与外宾对话练习,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 6. 能力训练任务(Capability training task):模拟客房服务员的角色,进行实地实境会话练习。 7.教学场地(teaching site):客房服务实训基地前台与客房 8.物品准备(teaching materials):电话、托盘、菜谱、账单、笔(每组一套)。 9. 授课说明(teaching introduction):本单元设计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专任教师组织教学,由外宾配合学生训练,以提高学生听力和适应能力。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达到培养学生张口能力为主的教学目的。 二、能力训练设计(capability training design) Step 1:热身练习(warming-up)(3 minus) 1.学生前台列队,师生英语致意问候,教师检查仪容仪表。 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和习惯。 2.预定程序语言接力。 教师布置本节课任务:Room Service(客房送餐服务) Scene: The guest Jenny from Philippines calls the room center and would like to have breakfast in her room. Later the room attendant delivers her order to her room and lets her sign the bill. ) (情境:菲律宾客人Jenny给客房中心打电话想在房间内吃早餐。随后客房服务送来她点的饭菜并请她签单。) 目的:检查上次课学习内容,提高学生注意力和应变力,为本次课任务做

2019精选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_1

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 关于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的个人总结 《仓储管理实务》教案 课时一仓储概述 一、仓储的概念 仓储是通过仓库对物品进行储存和保管。 二、仓储活动的性质 仓储活动的性质是指仓储活动具有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两方面。 (一)仓储活动的生产性 (二)仓储活动的非生产性 三、仓储的基本功能 从物流系统角度看,仓储功能可以按照其所实现的经济利益和服务利益加以分类。 课时二仓储的种类及作用 一、仓储的种类 (一)按仓储活动的运作方划分1.自建仓库仓储2.租赁仓库仓储3.第三方仓储 (二)按仓储的功能划分 1.储存仓储 2.物流中心仓储 3.配送仓储 4.运输转换仓储 (三)按仓储物的处理方式划分1.保管式仓储2.加工式仓储3.消费式仓储 二、仓储在物流中的作用 (一)仓储是保证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二)仓储是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三)仓储能对商品进入下一环节前的质量起保护作用 (四)仓储是加快商品流通,节约流通费用的重要手段 (五)仓储为商品进入市场做好准备 课时三仓库分类 一、仓库的概念 仓库是保管和储存物品的建筑物和场所的总称。可以是库房、货场、货棚、容器、天然洞穴等形式。 二、仓库的分类 (一)按用途分类⒈储存供应仓库 ⒉批发仓库 ⒊储备仓库⒋中转仓库⒌加工仓库⒍保税仓库 (二)按所储存的货物特性分类⒈通用仓库 ⒉专用仓库⒊特种仓库 (三)按仓库的构造分类⒈单层仓库⒉多层仓库⒊筒仓 ⒋露天堆场 (四)按管理体制分类⒈自用仓库⒉公用仓库 课时四自动化立体仓库 一、自动化立体仓库的概念 自动化立体仓库是指采用计算机管理和控制,高层货架以货箱或托盘储存货物,用巷道堆垛起重机及其他机械进行作业,在整个作业过程不需要人工进行操作的仓库。 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产生及发展 三、自动化立体库的基本组成: ⒈高层货架:

行政管理概论电子教案02第二章

第二章政府职能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政府职能的基本概念 ●知道政府职能体系 ●了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历史演变 能力目标: ●理解研究政府职能的意义 ●掌握政府职能的作用 ●关注中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实际并提出相关建议 人在岗位有其岗位职责,政府该干什么就是其职能。政府职能体现国家行政管理的本质要求,是国家行政活动的前提和依据。政府和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和不负责任,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历了“守夜人”和“政府主宰”等不同的阶段后,更加重视政府职能的宏观调控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转变职能,权责体系更加明晰,职能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合理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第一节政府职能概述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和特点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为实现国家利益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负有的基本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主要涉及政府管什么、怎么管,发挥什么作用的问题。政府职能与立法职能、司法职能共同构成国家职能体系,是国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链接】著名经济理论学家谈政府职能 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提出三种义务:“君主的义务,首先在保护本国社会的安全,使之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暴行与侵略,……君

主的第二个义务,为保护人民不使社会中任何人受其他人的欺侮和压迫,换言之,就是建立一个严正的司法行政机构,……君主或国家的第三种义务就是建立并维持某些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 公共选择理论创始人詹姆斯·布坎南在《自由、市场和国家——80年代的政治经济学》中认为,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执行现行法律的那些行动; ②包括现行法律范围内的集体行动的那些行动;③包括改变法律本身和现行成套法律规定的那些活动。 台湾行政管理学家张金鉴认为,政府职能大体上可以分为六种:①维护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主要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较为普遍认同的国家典章法令,建立、确定和巩固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国家的基本价值范畴、国家的法统。②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财产和公民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③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④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⑤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⑥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图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 (二)政府职能的特点 各国政府都要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并进行决策。从这点上说无论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所履行的职能均具备共同性、动态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各国历史文化和地理位置不同,政府职能同时存在着差异性。 1.政府职能的共同性 政府职能的共同性体现在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上。政府要履行保卫国家安全,搞好外交,发展经济,修建铁路和机场等公共交通设施,管理好城市的供水、供气和供电等公共事宜。无论在什么政治制度下,中国政府要管,美国和英国政府也要管。政府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

创新教案

【创新教案】 1.《观潮》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都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观潮》这篇课文,还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我们就比比谁的记忆力最强,好吗? 课件出示:复习词语,理清脉络。 平静 闷雷滚动一条白线 白浪翻滚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师:这四组词语都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那么,大家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呢?(这四组词语分别描写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潮水的样子和声音。) 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钱塘江观潮。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吧! 师:江潮还没有来,江面是什么样子的?谁能找出描写江面的句子读一读?师:那么,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谁能找出描写海塘大堤上景象的句子读一读? 人们等啊,盼啊!那么,如果你就是这人群中的一员,你会等什么,盼什么?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二、品读课文。 (一)讲读第一段:潮来之前 1.课文一开头就把作者观潮后的感受写得清清楚楚,齐读第一自然段,找出写作者感受的词,字(出示卡片:天下奇观) 2.大潮的“奇”充分体现在下面的文章中,让我们细细体会。 3.第二自然段除了告诉观潮的时间和地点外,还交待了作者占据了观潮极好的位置。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作者站在海塘大堤上,观察了哪几处地方?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课题名称:第一节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制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了解其制定的目的和依据。 2.理解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及各层次的关系。 3.掌握制定目标的基本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基本保证。 4.增强学生实施幼教工作的目标意识。 重点/难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 教学准备:幼儿教育法规文件 教学过程: 教法提示教学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 学习《规程》《指导纲要》领会幼儿园教育目标 学生逐段阅读 归纳三个目的 教师简要分析 教师重点讲解 幼儿园教育目一、我国的幼儿园教育目标 1.从教育任务上看幼儿园的任务 2.从教育目标上看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保教目标 3.从发展方向上看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领域的具体目 标 二、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目的 1.教育目标指明了幼儿全面发展的方向 2.教育目标指导着幼儿园教育的全过程 3.教育目标是评价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三、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依据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 2.反映社会的要求 3.遵循教育的总目标 4.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 四、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结构 见2-1-1所示

标的五个层次,层层分解,剖析各层次间的关 系 举例反证:重智轻德等片面理 解和设置教育 目标 提问:如何实现幼儿园教育独标? 举例教学中重 内容轻目标的 现象:例教师喜欢音域跨度大 的歌曲教幼儿 唱则不合适 播放录像学生 感知幼儿园环 境及一日活动五、制定幼儿园教育目标的要求 1.科学地分解目标 2.教育目标的涵盖要全面 3.教育目标要有连续性和一致性 4.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 教育虽然是目的性计划性很强的活动,但也有很大的情景性灵活性。 幼儿教师怎样及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和价值,及时调整教育计划? 六、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途径 1.幼儿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 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目标在前,活动在后”的原则。 2.幼儿园一日活动是实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主要途径 生活活动 教育活动 游戏活动 3.创设良好的幼儿园环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基本条件 物质环境 精神环境 4.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必要手段 作业《练习册》:第二章第一节 课题名称:第二节幼儿园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明确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的要求、步骤及种类

.第二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桂林师专教育与管理系课程教案首页

第二章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程 一、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轨迹 ㈠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萌发 最早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来自教育者自身的经验。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提出了许多有关课程与教学的宝贵思想。 孔子: 《学记》(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汉唐时期: 从以“六艺”为主转变为以儒家经典为主,强调记诵。 宋代: “教人者必知至学之难易,知人之美恶”、“有是物,必有是理,理无形,而难知;物有迹,而易见。” 古希腊教育课程与教学思想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上强调理性; 二是课程设置上重视和谐,围绕人的和谐发展的需要,形成了以“七艺”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体系,所谓“七艺”包括: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 三是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年龄特征; 四是主张启发教学,苏格拉底主张教学就像产婆帮助产妇产出她们所孕育的婴儿一样,重在引导,故将其教学方法称为“产婆术”。在课程设置上,在古罗马,培养多才多艺的“雄辩家”是教育的理想,因此文法、修辞、逻辑是其主要课程,昆体良(M.F.Quintilianus)在实践的基础上写出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专著《雄辩术原理》,系统地总结了培养演说家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中世纪: 学校课程为基督教会所垄断,以宗教为核心,服务教会 文艺复兴时期: 人文主义者强调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天性,重视人文教育,改革教学方法,强调因材施教。 所有这些都对教学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㈡教学论的发轫:《大教学论》问世 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诞生的标志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https://www.360docs.net/doc/5c9740056.html,enius)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这本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新创新课程教案

创新课程教案

侧向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知识目标:了解侧向思维;能力目标:运用侧向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和方法:按照“案例——理论——案例——方法——实训”的思路,简单介绍理论,通过案例分析让侧向思维的理念形象地深入学生头脑,然后通过实战演练,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侧向思维的方法进行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相信“办法总比问题多”,鼓励学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运用侧向思维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通过案例和题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侧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学会侧向思维,并运用侧向思维解决问题。 教学设想:由剪圆活动导入,引出侧向思维,然后通过课本上的五个侧向思维的案例阅读,引导学生归纳出侧向思维的概念,再通过一组课外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侧向思维,最后进行侧向思维实战演练,将侧向思维运用到不同问题的解决上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发明创新中的侧向思维运用,则作为课外作业,由学生放入生活去思考和行动。 教学过程: 一、剪圆圈比赛(约5分钟) 让学生在三分钟时间内,利用圆规和剪刀,剪六个从小到大的实心圆。 假如有学生能够完成,并且边缘剪得都圆,那么就用对折再对折的办法检测是否是圆,不对称为不合格,合格的给予加分奖励;假如一开始就有学生提出可以更简捷的办法快速剪出圆,那么就激励该生,在还没有学习侧向思维的情况下,已经会侧向思维,再告诉他这只是侧向思维方法的一种,课堂上将会全面学习侧向思维的方法,学了侧向思维以后一定更得心应手。 活动过后。教师引导语:在三分钟内剪完六个完美的实心圆,有难度,当然了,熟能生巧,练多了一定可以做到。但是熟能生巧不是创新理念,创新理念会告诉我们,一定有巧妙的办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剪最多的圆。这节课,我们又将要学习一种创新思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可以有办法在三分钟内完成剪六个甚至更多完美的圆。课堂学习中,我希望同学们积极运用联系思维,在老师讲一个案例的时候,你就能联想到其他相关的案例或事件,使自己对侧向思维的理解更深入。 二、展示课堂学习任务(约1分钟)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杜局长在全县教育工作会上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王慧丽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是教学思想,教与学理论的集中体现。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加强学校内涵发展这一中心,认真研究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论,在全校开展了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创新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为建设学习型校园、创建研究型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领会课改理念,深入开展课堂模式创新活动
多年来,我校注重引导教师积极投身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根据新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师资、生源、设施等),明确提出了“善导?互动?精练?反思”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平等、民主、和谐、共进的教与学关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学习、自主探索、成功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学期以来,我校以全市第三次课改现场会为契机,把课堂教学观念与行为的转变作为实施新课程的核心,从教师角色转变、教学目标确定、信息资源整合、教学程序设计、学习过程监控及学生评价反馈等方面,进一步引导教师进行探究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为保证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扎实开展,学校加强了组织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进行及时的宣传、动员、指导,组织所有教师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文章,营造探究的氛围,激发教师创新的潜能;组织文科、理科骨干教师学术沙龙活动;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用心了解师生们的想法,悉心听取他们的建议和意见,并及时反馈、总结、改进、完善各项工作;各教研组、备课组通过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探讨适合学科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广大教师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形成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活动的喜人局面。 二、坚持以生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课堂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创新课堂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判断能力,因而在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中,我校注重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

教案第二章兴趣探索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案

1.兴趣与职业发展的关系 (1)何为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2)兴趣的分类 ①物质兴趣、精神兴趣、社会兴趣 ②直接兴趣、间接兴趣 (3)兴趣是职业规划的内因

①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 ②兴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才能。 ③兴趣是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职业稳定性、获得职业成就感的重要因素。 (4)自我兴趣探索——六岛环游 如果有机会让你到以下六个岛屿旅游,不用考虑费用问题,你最想去的是哪个?可以按照喜欢程度选出三个。 A岛 美丽浪漫的岛屿。岛上充满了美术馆、音乐厅,弥漫着浓厚的艺术文化气息。同时,当地的原住民还保留了传统的舞蹈、音乐与绘画,许多文艺界的朋友都喜欢来这里找寻灵感。 I岛 深思冥想的岛屿。岛上人迹较少,建筑物多僻处一隅,平畴绿野,适合夜观星象。岛上有多处天文馆、科博馆以及科学图书馆等。岛上居民喜好沉思、追求真知,喜欢和来自各地的哲学家、科学家、心理学家等交换心得。 C岛 现代、井然的岛屿。岛上建筑十分现代化,是进步的都市形态,以完善的户政管理、地政管理、金融管理见长。岛民个性冷静保守,处事有条不紊,善于组织规划。 R岛 自然原始的岛屿。岛上保留有热带的原始植物,自然生态保持得很好,也有相当规模的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岛上居民以手工见长,自己种植花果蔬菜、修缮房屋、打造器物、制作工具。 S岛 温暖友善的岛屿。岛上居民个性温和、十分友善、乐于助人,社区均自成一个密切互动的服务网络,人们多互助合作,重视教育,弦歌不辍,充满人文气息。 E岛 显赫富庶的岛屿。岛上的居民热情豪爽,善于企业经营和贸易。岛上的经济高度发展,处处是高级饭店、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来往者多是企业家、经理人、政治家、律师等,衣香鬓影,夜夜笙歌。 结果: 六个岛屿代表着六种典型的职业生涯兴趣类型(其中,第一个是主要兴趣,第二、三个是辅助兴趣)。 选择R岛 类型:实用型(Realistic) 喜欢的活动:愿意从事事务性的工作,喜欢户外活动或操作机器,而不喜欢在办公室工作。 喜欢的职业:制造业、渔业、野外生活管理业、技术贸易业、机械业、农业、技术、林业、特种工程师和军事工作。 选择I岛 类型:研究型(Investigative) 喜欢的活动:处理信息(观点、理论),喜欢探索和理解、研究那些需要分析、思考的抽象问题。喜欢独立工作。 喜欢的职业: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学家、化学家、社会学家、工程设计师、物理学家和程序设计员。 选择A岛 类型:艺术型(Artistic) 喜欢的活动:创造,喜欢自我表达,喜欢写作、音乐、艺术和戏剧。 喜欢的职业: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诗人、漫画家、演员、戏剧导演、作曲家、乐队指挥和室内装潢人员。 选择S岛 类型:社会型(Social) 喜欢的活动:帮助别人,喜欢与人合作,热情关心他人的幸福,愿意帮助别人解决困难。 喜欢的职业:教师、社会工作者、牧师、心里咨询员、服务性行业人员。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教案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案 一、本课设计意图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〇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〇文化创新的作用。 〇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〇文化创新的途径。 〇文化创新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2.能力目标 〇结合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继承、发展,感悟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的能力。 〇结合人类社会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分析文化不断发展、创新的能力。 〇初步具备认识和处理当代文化及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外来文化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〇初步确立文化创新的思想意识,投身社会实践,积极进行文化创新。

〇具有善于学习各民族文化长处的思想意识。 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逻辑结构分析 本课由引言和“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文化创新的途径”两个框的内容构成。 第一框“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共设三个目。 第一目“不尽的源泉,不竭的动力”,通过活动导入,引出文化创新及社会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开启下文。接着阐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要解决新矛盾、新问题。无论是思想理论、 73 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如果不能反映生动、丰富的社会生活,不能回答社会实践提出的新问题,它们的生命力也就衰竭了。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永葆美妙之青春,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及时俱进,不断解决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同时,社会实践不断发展,也为文化发

仓储管理实务教案

教案 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 系(部)室经济学与管理学系 课程名称__________ 授课对象06级物流管理专业 任课教师 ____________

衡水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

教案首页序号—01

引言 中国的物流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相当的差距。通过几组数 字可以比较:1997年中国大陆物流成本占GDP百分比为16.9%,美国只有10.5%, 英国10.1%, 日本11.4%,世界平均水平12% 1999年中国达到18%美国则降到8.99%。 到21世纪初期中国已接近20%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10%而在整个物流成本中, 仓储和运输又占有相当的比重。从美国和加拿大等公司的物流成本构成情况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整个物流成本构成中,仓储、运输、库存搬运占有80% 以上的成本,为此做好仓储配送及运输管理,降低这几部分成本,也就意味着整个物流成本的下降,经济效益的增加。 我国目前是每年1万亿美元的经济规模,降低1%勺成本相当于增加100亿美元 的经济效益,如果我国的物流成本占GD冰平由20%降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0%勺话, 那就意味着可以有10%的下降空间,即1000亿美元的经济效益。为此学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这门课程,可以用我们掌握的知识在将来的工作中发挥作用,为国家做出贡献。 第一章仓储和仓储管理概述 第一节仓储和仓储业 课时分配:3课时 一、仓储的概念 (一)概念 仓储就是在特定的场所储存物品的行为。静态一一存放一动态一一保管、控制、提供使用 因此可以说,仓储是对有形物品提供存放场所、物品存取过程和对存放物品的 保管、控制的过程,使人们的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

§2—1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2 几何作图 课题:1、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2、线段和圆周的等分 3、斜度和锥度 课堂类型:讲授 教学目的:1、讲解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 2、讲解常用等分法 3、讲解斜度和锥度的概念、计算、画法和标注 教学要求:1、会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2、掌握对线段、角度、圆周的等分和正多边形的作图方法 3、掌握斜度和锥度的区别(包括在概念、计算、画法上的区别)教学重点:圆周的等分方法和斜度和锥度的画法 教具:丁字尺、图版、三角板、圆规、曲线板等 教学方法:讲授和现场演示相结合。 课时安排: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1学时 线段的等分0.5课时 圆的等分1课时 斜度和锥度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1、尺寸三要素的画法和用途。 2、结合作业中的问题,复习各种常用尺寸的标注方法。 二、引入新课题 图样中的各种图形,一般是由直线和曲线按照一定的几何关系绘制而成

的。作图时,需要利用绘图工具,按照图形的几何关系顺序完成。本次课先来介绍绘图工具的使用。 三、教学内容 (一)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图版、丁字尺、三角板 图板用作画图时的垫板,要求表面平坦光洁;又因它的左边用作导边,所以左边必须平直。 (演示:图纸用胶带纸固定在图版上) 丁字尺是画水平线的长尺。丁字尺由尺头和尺身组成,画图时,应使尺 头靠着图板左侧的导边。画水平线必须自左向右画,如图1—17所示。 图1—17 图板和丁字尺 一副三角板有两块,一块是45°三角板,另一块是30°和60°三角板。除了直接用它们来画直线外,也可配合丁字尺画铅垂线和其它倾斜线。用一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30°、45°、60°的倾斜线。用两块三角板能画与水平线成15°、75°、105°和165°的倾斜线,如图1—18所示。

第五课 文化创新教学设计教案

第五课文化创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文化发展的实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3)文化创新的巨大作用 (4)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5)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实现文化创新需要博采众长 (7)文化发展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理解: (1)社会实践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2)文化创新推动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民族文化的繁荣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文化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分析 (1)通过分析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跋的作用,来完整地把握二者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 (2)通过分析明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明确文化创新要博采众长,又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2、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列举事例说明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作用 (2)能够举例说明文化仓情识寸推动社会实践和民族文化繁荣的作用 (3)通过结合现实生活深刻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 (4)通过结合具体事例把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深刻理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意义 (2)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和骄傲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更要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努力铸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二、【课程标准】: 2.5 汇集实例,说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和发展的重要根源,阐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 2.7评析国际文化交流的典型事例,阐明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的相互交融也是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进一步理解人类文化是—个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与融合,这是实

选修2-2第二章教案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第一课时 2.1.1 合情推理(一) 教学要求:结合已学过的数学实例,了解归纳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体会并认识归纳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能利用归纳进行简单的推理. 教学难点:用归纳进行推理,作出猜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二、讲授新课: 1. 教学概念: ① 概念:由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具有某些特征,推出该类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些特征的推理,或者由个别事实概括出一般结论的推理,称为归纳推理. 简言之,归纳推理是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②归纳推理的几个特点; 1.归纳是依据特殊现象推断一般现象,因而,由归纳所得的结论超越了前提所包容的围. 2.归纳是依据若干已知的、没有穷尽的现象推断尚属未知的现象,因而结论具有猜测性. 3.归纳的前提是特殊的情况,因而归纳是立足于观察、经验和实验的基础之上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⑴ 对有限的资料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整理; ⑵ 提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即猜想; ⑶ 检验猜想。 归纳练习:(i )由铜、铁、铝、金、银能导电,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角和180度,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iii )观察等式:2221342,13593,13579164+==++==++++==,能得出怎样的结论? ③ 讨论:(i )统计学中,从总体中抽取样本,然后用样本估计总体,是否属归纳推理? (ii )归纳推理有何作用? (发现新事实,获得新结论,是做出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iii )归纳推理的结果是否正确?(不一定) 2. 教学例题: ① 出示例题:已知数列{}n a 的第1项12a =,且1(1,2,)1n n n a a n a += =+,试归纳出通项公式. (分析思路:试值n =1,2,3,4 → 猜想n a →如何证明:将递推公式变形,再构造新数列)

初中数学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全章教案

第一节数怎么不够用了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进负数,然后使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自主探索能力并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正、负数及有理数的意义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观察一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10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四个代表队答题情况如下表: 加10分得0分扣10分 算一算:每个代表队的得分是多少?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生活中你见过带有“ –”号的数吗?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如,5,1.2, , … 在正数前面加上“ –” 号的数叫做负数, 如–10,–3,…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 9, …

2. 讲解例题: 例1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的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 0.03克表示什么? Ⅲ.做一做 将所有学过的数进行分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正数、负数与零统称为有理数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比0大的数叫做正数, 在正数前面加上“ –” 号的数叫做负数, 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可以在正数前面加“+”正数、负数与零统称为有理数. Ⅳ.课时小结 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作评价.并让小组成员叙述自己对有理数加减法的看法和掌握有困难的地方。 Ⅴ.课后作业P35 习题2.1 1. 2. 3. 4. 5. 7 〖板书设计:〗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创新教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试点”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管本科)选修课程。3学分、54学时,录象21学时。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小学教师学习、掌握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观念、途径和方法提供了一种导向和启示,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教与学的创新能力,从而把教学创新推向一个新的水平。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 1.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要重视学生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2.本课程可以自学为主,充分利用文字教材和录像教材,提高自学能力和效率。 3、辅导活动应紧密结合教学创新的实践,在认真分析教材、录像教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启发,开展问题讨论。 四、课程学习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有关知识、理论内容的教学,基本可按"了解、理解、掌握"几个层次要求。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54,学时分配见下表: 序号教学内容课内学时录象学时 第一章绪论5 第二章创新性思维与教学创新6 第三章创新性教学案例研究与评析11 第四章创新型教师的教学特色12 第五章创新型学生的学习特色9 第六章教学创新的目标与评估6 第七章教学创新环境5合计54 21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所选择的主要媒体为文字教材、录象教材。其编制均是以教学大纲为依据的。学生应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主教材,同时充分利用录像教材。这样有利于学员更准确地把握本课各章的知识结构、内容重点、难点。 三、教学环节 1.学生要充分使用本课程的各种媒体: (1)主教材:是学习的主要用书; (2) 录像教材:分为两部分

教育学第二章教案

皖西学院单元教案

第二章教育功能 学习目标: (1)理解教育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教育的负向功能、显性教育功能、隐性教育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等概念。 (2)识别教育功能的类型。 (3)理解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的表现。 问题讨论: 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效的吗?会不会、有没有出现教育作用失灵现象?为什么有时会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一)功能的含义 功能是指有特定结构的事物或系统在内部和外部的联系中所表现出的作用。因此,在严格意义上,作用与功能是有区别的。 第一,功能是指一事物或方法对于其它事物的作用。因此,离开了该事物或方法与其作用对象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就不能认识功能。 第二,某一事物或方法的功能是它的自身所内含的,离开了事物或方法的结构就不可能产生功能,结构变了,功能必然发生变化。 第三,功能在具有功能的事物或方法未与其作用对象发生关系时处于潜在状态。 1、功能的自身规定性——系统的性质、结构。如职业中学与普通中学。 2、功能的环境制约性——事物与外部事物的联系和环境影响。 “是金子在哪都会发光的”吗? 千里马也可能死于奴隶人之手,也可能由“伯乐慧眼识金”(机遇重要) 3、功能的实然性、客观性、必然性,而非价值的应然性、主观性,不宜混同。(二)教育功能 1、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于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一种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构成。→教育功能就体现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上。 教育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皆与它有作用与反作用。 2、教育功能是客观结果而不是主观期望(具有客观性) 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即教育实际上干了什么,有什么影响) 二、教育功能的类型 (一)从作用的对象看:个体功能即本体功能;社会功能即工具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对于个体即人的发展作用,主要由教育内部要素决定,如师资、课程、学校管理、教育技术手段、学校条件等,也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如考试制度、教育规模、教育制度等。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功能的实现即人参与社会活动而发展的,它的发挥受到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和制约。如古代社会主要发挥政治功能,现代社会主要发挥经济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默顿提出的(20世纪50年代),根据客观的结果而非主观设定的价值取向,因而功能就有正负之分。 正向教育功能: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如识字、技能掌握。即促进人和社会发展。 负向教育功能: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如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日本的军国主义教育,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中国文化大革命培养红卫兵小将,现在的教育只培养应试能力而忽视全面发展,重视共性而忽视个性尤其是创造性的培养。 在这一点上,教育是双刃剑。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两种表现: 一是不断加大习题量和使用各种辅导材料; 二是不断增加课时,拉长授课时间。 危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