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溪县种植业污染源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尤溪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丰富自然资源的县城。

然而,在近些年来,尤溪县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了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的问题,尤其是对生态公益林的破坏,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尤溪县生态公益林的现状和问题出发,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保护尤溪县的生态公益林。

一、现状分析:尤溪县的生态公益林分布广泛,数量众多。

其中包括国家和省部级以上林地,以及县级生态公益林。

这些生态公益林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等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由于尤溪县的工业和农业等生产活动频繁,生态公益林的保护面临严峻的挑战。

具体表现如下:(一)侵占尤溪县部分地区的农民和企业,为了生产和发展,往往会非法侵占生态公益林,砍伐树木、开荒种地等。

这种行为会造成沿海地区的湿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环境的破坏,增大自然生态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

(二)污染企业和农村的生产活动也面临着污染生态公益林环境的风险。

养殖、种植等行业需要投放大量的农药、化肥,会对生态公益林造成较大的污染。

如果长期这样做下去,就会破坏生态公益林的植被、土壤和水源。

(三)盗猎盗猎是生态公益林的另一大威胁。

当野生动物被过度捕杀,生态平衡被破坏,会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尤溪县的一些山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同时也是她们的保护区,但现在由于盗猎的存在,这些野生动物正遭受着严重的威胁。

二、对策建议(一)立即制定生态公益林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生态公益林的保护需要依据法律和政策的规定,才能得到有效的行动和监管。

因此,尤溪县应该加强立法,出台有针对性的生态公益林保护相关法律和政策,强化管理员的职责和监督,提高对生态环境的法律意识。

(二)加强环境监管力度为了保护生态公益林,尤溪县必须加强其环境监管力度。

需要通过加派执法人员等措施,惩罚违法行为者,同时也应该对违法行为做出有效的信用评级,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确保对生态公益林内违法行为者零容忍。

尤溪县农户发展林药种植的影响因素

尤溪县农户发展林药种植的影响因素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要点二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收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 的方法进行。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收集了解国内外林药种 植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其次设计问卷调查表, 对尤溪县内的农户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农户的基本情况 、种植决策、种植面积、种植品种等信息;最后通过实 地访谈,深入了解农户在林药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和 问题。
尤溪县应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林药种 植,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农户技术培训与指导
开展技术培训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组织技 术培训,向农户传授林药 种植技术,提高农户的技 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提供技术咨询服务
建立技术咨询服务体系, 为农户提供及时、有效的 技术指导,解决林药种植 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
优化税收政策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加大对尤溪县农户的扶持 力度,推动林药种植产业的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合作组织建设
1 2 3
培育龙头企业
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尤溪县农户发展林药 种植,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格局。
建立合作组织
引导农户建立各类合作组织,提高组织化程度 和抗风险能力,促进林药种植产业的可持续发 展。
尤溪县农村基础设施是否完善,如交通、水利、 电力等。
技术因素
种植技术
01
尤溪县是否有成熟的林药种植技术,如种植方法、施肥方式、
病虫害防治等。
采收与加工技术
02
尤溪县是否有成熟的林药采收与加工技术,如采收时间、方法
、加工流程等。
技术培训与指导
03
尤溪县是否有专业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服务,以提高农户的种植
培养农村技术人才

尤溪县茶树虫害发生趋势与绿色防控技术

尤溪县茶树虫害发生趋势与绿色防控技术

尤溪县茶树虫害发生趋势与绿色防控技术摘要:通过调查尤溪县内茶树虫害发生情况,分析总结出虫害发生趋势,介绍绿色防控技术,指导茶农通过掌握茶树虫害发生趋势,进行绿色防控,以其达到茶叶增产、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尤溪茶树虫害绿色防控尤溪县地处闽中山区,是全国十个重点产茶县之一。

截止2020年底,尤溪县茶叶种植面积约6050hm2,年产量约2万吨,产值约10亿多元,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居三明市首位,茶产业是尤溪县支柱产业之一。

由于茶树寿命较长,一年四季都会受到多种害虫为害,且害虫世代重叠严重,且茶园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构成了防治上的复杂性,其次茶叶生产已向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方向发展,选择农药防治受到限制,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势在必行。

近年来,本人对尤溪县茶叶主要害虫的发生趋势进行了调査和分析,并运用绿色防控技术,取得较好成效。

一、茶园主要害虫种类和发生趋势小型害虫发生比大中型昆虫严重,剌吸式害虫比咀嚼式害虫发生严重,隐蔽性害虫发生比暴露性害虫严重。

1 刺吸芽叶汁液害虫(螨)种类1.1 茶螨类:茶橙瘿螨在尤溪县发生普遍,为害较严重。

以为害嫩叶为主,也为害嫩茎和成叶。

受害芽叶呈黄绿色,主脉红褐色,芽叶萎缩,影响新芽的抽发。

年发生9~10代,每年7~10月为发生高峰期。

卵形短须螨普遍发生,发生量多时,叶背褐色,叶柄霉烂,终至落叶。

以雌螨在土下茶树根颈处越冬,部分在枯枝落叶中或芽腋间越冬。

茶叶瘿螨、咖啡小爪螨、六点始叶螨、侧多食跗线螨为害较轻。

1.2 茶假眼小绿叶蝉。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尤溪县域内为害最严重的茶叶虫害,一年发生8~9代(高山茶园)或12~13代(平地茶园),冬季以成虫在向阳避风的茶园或杂草上越冬。

每年发生主要集中在二个高峰期,主高峰期在5~6月份,主要为害夏茶,此时是全年为害最重的时期,次高峰期在9~10月份,主要为害秋茶,发生较严重。

以成虫和若虫剌吸芽叶为害,造成叶片的叶尖叶缘枯焦。

芽叶萎缩,严重时整个茶园似火烧状,对茶叶的品质影响很大,可造成茶叶碎片多,涩味重。

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

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

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方案种植业面源污染是目前中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的健康和自然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开展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种植业面源污染的调查方法、调查技术以及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调查方法为了准确、全面地了解种植业面源污染的情况,我们可以采用以下调查方法:1.实地考察法。

通过对种植业的实地考察,了解种植业生产中产生的污染源和排放方式。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发放问卷并对收回的问卷进行分析,了解农民和农业企业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以及种植业污染产生的具体原因。

3.实验测试法。

通过对各种植业生产污染源的排放浓度进行实验测试,了解种植业产业污染的具体指标和程度。

二、调查技术为了保证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我们需要采用先进的调查技术。

以下是具体的调查技术:1.遥感技术。

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高精度的地理信息数据,如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等,特别是针对大范围的污染情况,遥感技术的分辨率、精度和数据量等优势更为明显。

2.无人机技术。

通过无人机技术可以对农田进行高空无死角的拍摄,获取更为详细的种植场景图像信息,例如病虫害发生程度、农药施用程度等。

这也是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

3.化学分析技术。

通过化学分析技术,可以量化各种污染物质的浓度和含量,从而了解污染程度。

三、实施方案在实施种植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实施方案:1.建立调查小组。

由环保局、农业专家、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并配备专业设备和调查车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2.确定调查地点。

选择一定规模的农田、农村集聚区进行调查,确保样本覆盖全面。

3.制定调查计划。

根据采用的调查方法和技术,制定调查计划和细节,明确调查内容和流程。

4.收集资料和样本。

对调查结果进行化学分析以及实验室测试,保证数据具有可信性和权威性。

5.制定对策方案。

基于调查结果,针对性的制定种植业面源污染治理措施,且要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福建尤溪县努力提升病虫害控制水平

福建尤溪县努力提升病虫害控制水平

福建尤溪县努力提升病虫害控制水平xx年xx月xx日•引言•尤溪县病虫害现状及影响•提升病虫害控制水平的策略与措施•实施策略与措施的成果展示目•未来展望与总结录01引言尤溪县地理位置位于福建省中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

面临的病虫害问题尤溪县农业发展中,长期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包括水稻纹枯病、稻瘟病、蔬菜白粉病等,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背景介绍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效的病虫害控制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尤溪县的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安全与质量病虫害的防治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对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病虫害控制的重要性引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建立病虫害监测点等。

尤溪县采取的措施由于气候变化、生态多样性等因素,尤溪县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需要不断提高防治水平和应对能力。

面临的挑战尤溪县的努力与挑战02尤溪县病虫害现状及影响病虫害种类尤溪县当前存在多种病虫害,如水稻纹枯病、稻瘟病,柑橘黄龙病、溃疡病,茶树炭疽病、煤烟病等。

分布情况这些病虫害在尤溪县的各个农业区域都有分布,其中部分病害在部分区域较为严重。

当前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病虫害会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发病严重的区域,农作物甚至可能绝收。

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产量下降病虫害还会导致农作物的品质下降,如口感、外观等都会受到影响,影响农产品的销售。

品质下降为了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影响,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进行防治,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

防治成本增加病虫害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农民收入下降病虫害导致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会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生活质量下降部分病虫害会影响农产品的卫生质量,可能对农民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对农业产业发展的影响严重的病虫害会影响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农业产业的发展受阻。

03提升病虫害控制水平的策略与措施针对当地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科学的防治计划,明确防治目标和重点。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与对策建议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一个山水平原交错的地方,自古以来就是林木资源丰富的地方。

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占地面积广阔,是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尤溪县生态公益林区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乱砍滥伐、火灾等,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本文将分析尤溪县生态公益林保护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生态公益林资源。

1. 乱砍滥伐严重尤溪县境内的生态公益林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部分居民为了生计,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乱砍滥伐。

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使得一些珍稀植物和动物受到了威胁。

2. 火灾频发由于尤溪县多山,加上干燥的气候,火灾频发也成为了生态公益林面临的严重问题。

一旦发生火灾,会严重破坏森林生态环境,对保护野生动植物造成巨大伤害。

3. 生态环境受到污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工厂和企业的排放物也给尤溪县的生态公益林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虽然规模不大,但是长期下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1. 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尤溪县应该加强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对乱砍滥伐等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加强对森林防火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

2.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各种方式,增强居民对生态公益林保护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避免出现破坏生态公益林的行为。

加强对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3. 科学合理利用资源尤溪县应该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合理利用,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的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

引导居民通过种植林木、草本等植物,培植有益于生态公益林的植被,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

4. 加大投入,强化保护力度5. 加强国际合作,引入先进技术尤溪县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引入一些先进的生态保护技术,例如生态恢复、森林防火等技术,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管理水平和保护能力。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尤溪县谢坑矿区是福建省尤溪县的一个重要矿区,矿区周围的农田土壤长期受到矿石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影响,导致农田土壤的污染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的农作物种植和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尤溪县政府已经开展了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工作,以探索适合该地区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希望通过比较不同技术的效果,为今后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中两种不同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该地区土壤修复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1.化学物理修复技术: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主要采用物理和化学手段,如土壤翻耕、填埋、化学还原和氧化等方法进行修复。

这些方法可以快速降低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但存在着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容易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次生的污染等缺点。

2.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植物的生长代谢作用,通过吸收、富集并转化土壤中的污染物来达到修复土壤的目的。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环境友好、修复效果持久等优势,但需要大量时间和资源,并且对植物适应能力要求较高。

二、生物修复技术1.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是一种环境友好、效果明显的修复技术。

通过优化土壤环境和添加适当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同时也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2.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是将植物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通过植物的根系分泌的物质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土壤中污染物的降解速度。

这种修复技术不仅能够利用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作用,同时也能够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作用,其修复效果较为明显。

三、对比分析2.成本比较:传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成本较高。

而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利用自然界的生物系统,成本相对较低。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1. 引言1.1 农业源污染的定义农业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活动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化肥、农药、畜禽粪便、农田农村生活污水等。

农业源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等造成严重影响。

农业源污染的主要特点是分散性、持续性和难以控制。

随着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化肥、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农业源污染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

农业源污染不仅影响了人类健康,还威胁着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有效治理农业源污染,需要采取综合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解决农业源污染问题,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和资源。

这一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农业源污染的影响农业源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会随着雨水冲刷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有机物质过多、氮、磷等元素含量过高。

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后会引起藻类过度繁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质。

农业活动中的养殖场排放的粪便、饲料残渣等有机废弃物也会直接进入水体,使水质受到污染。

农田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也会渗入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水质污染。

农业源污染还会影响土壤质量,使土壤变得贫瘠,无法维持农作物的生长,从而影响农业生产。

农业源污染对水体、土壤和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农业源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1.3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农业源污染的现状及影响,探讨有效的治理对策。

通过对农业源污染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其对水体环境的危害,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防范,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研究农业活动对水体污染的影响和农业源污染的治理技术,可以为相关农业生产环境管理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总结农业源污染的治理对策,为未来农业生产过程中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加强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益。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尤溪县谢坑矿区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个山区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长期的采矿活动导致了该地区的土壤污染问题,给周边农田的农作物种植和农民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尤溪县政府在谢坑矿区开展了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工作,并尝试了多种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期找到最适合该地区的土壤修复方法。

为了解决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土壤修复计划。

在对比了多种土壤修复技术后,选择了植物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作为试点项目并进行了对比研究。

植物修复技术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长及其根系对土壤中污染物进行吸收、富集、转运和解毒的修复方法。

在谢坑矿区的农田土壤中,政府采用了向日葵、紫花苜蓿等植物进行种植,并监测其对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的吸收情况。

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发现这些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并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起到了一定的修复作用。

而生物修复技术则是利用微生物来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政府在谢坑矿区农田中进行了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并对其进行了监测。

结果显示,通过适当的微生物菌剂的施用,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有害物质,达到一定的修复效果。

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植物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各有优劣。

植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在于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而生物修复技术则在于对污染物质的分解降解能力较强。

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土壤污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进行综合应用,以达到最佳的修复效果。

尤溪县谢坑矿区的土壤修复试点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的土壤修复技术,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适用范围,为今后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进一步完善土壤修复技术,为解决土壤污染问题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使受污染的土地能够得到有效的修复,为农民的生活和农作物的种植创造更好的环境。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摘要】尤溪县谢坑矿区是一个受农田土壤污染影响严重的地区,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在该地区已经应用多年。

随着新型土壤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比分析传统与新型技术在谢坑矿区的应用与效果成为必要。

本文将首先分析谢坑矿区农田土壤的污染现状,然后探讨传统与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在该区的实际应用及效果。

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技术的差异和优缺点,为尤溪县谢坑矿区的土壤修复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研究,我们能更好地了解针对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的技术对比,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土壤污染、传统土壤修复技术、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对比分析、优缺点、建议、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对于谢坑矿区农田土壤的污染修复,目前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实践。

传统的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修复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稳定等问题。

研究新型的土壤修复技术对于提高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传统土壤修复技术与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在谢坑矿区的应用效果及优缺点,为该地区的土壤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实现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恢复做出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传统土壤修复技术和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在谢坑矿区的应用效果和差异。

通过研究,我们旨在寻找更有效、更环保、更经济的土壤修复方法,为农田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目的如下:1. 比较研究谢坑矿区农田土壤污染现状,揭示土壤污染的程度和类型,为后续土壤修复技术的选择提供依据。

2. 评估传统土壤修复技术在谢坑矿区的应用效果,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为进一步改进提供思路。

3. 探讨新型土壤修复技术在谢坑矿区的应用效果,验证其在农田土壤修复中的潜在优势和可行性。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与对策

尤溪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也是国家和福建省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全境面积3463km2,自然概貌约为“八山一水一分田”,总人口42.3万人,是三明市幅员最大、人口最多的县。

其中农业人口33.2万人,占总人口78.5%,有农业干部职工343人。

1尤溪县水稻生产现状1.1水稻生产基本情况全县现有耕地面积约22249hm2,其中水田21325hm2、旱地924hm2,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的早稻区占48.8%,400~600m的中稻区占19.9%, 600m以上单季稻区占31.3%。

近年来,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23310hm2,其中早稻1985hm2,中稻13415hm2(其中再生稻6110hm2),一季晚稻3925hm2,双季晚稻1985hm2。

1.2水稻生产面临形势1.2.1面积质量逐年下降根据《尤溪统计年鉴》数据,在1980-2016年,尤溪县耕地面积逐年减少, 1980年播种面积28640km2,截至2016年播种面积21310km2,占1980年的74.4%。

耕地质量优减劣增,土壤主要养分失衡,酸化趋势明显,渍涝问题较为突出。

面积减少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经济建设占用、城镇化建设占用、种植效益低下的山垅田、望天田撂荒;质量下降是农民对耕地重使用轻养护,随着作物产量提高而化肥投入量增大,绿肥种植面积和有机肥施用量减少,以及渍涝导致土壤水、肥、气失调,造成耕地质量下降。

1.2.2粮食总产徘徊下降根据《尤溪统计年鉴》数据,在1980-2016年,尤溪县粮食总产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198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0.10万t,而后逐年上升至1999年的15.25万t,上升幅度达51%;到2000年粮食总产量为18.22万t,达到峰值, 2001年起开始下滑,至2016年的粮食总产量为17.67万t,减少幅度达3.01%。

单产从1980年的4.86t/hm2,上升到2016年6.21t/hm2,上升幅度达27.78%。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

农业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农业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农业源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目前,农业源污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作物和土壤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生物农药等对作物和土壤造成污染,长期积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品质。

2. 养殖业废水和粪便污染。

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直接排入水体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现象,导致水体水质恶化、藻类爆发等问题。

3. 农田径流污染。

由于农田施用农药、化肥等物质,使得农田表面水和地下水中的农药、化肥浓度逐渐增加,形成农田径流污染,危害周边水体。

为了治理农业源污染,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推广有机农业和可持续农业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完善农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排污标准,限制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养殖废水和粪便的排放,保护水体环境。

3.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措施。

推广农田水土保持措施,如梯田、沟壑封堵、适度退耕等,减少农田水土流失,降低农药和化肥对水体的污染。

4. 引导农民进行科学施肥和农药使用。

提供农业技术咨询和培训,教育农民科学施肥和农药使用知识,减少过量使用和错误使用造成的污染。

5. 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

建立健全的污染物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掌握农业源污染的情况,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6. 加强政策支持和经济激励。

制定农业环境保护相关政策,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济激励,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农业源污染治理。

农业源污染的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农业生产者和公众都需要加强对农业环境保护的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共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素有“中国菌都”之称。

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笔者将从现状、问题和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一、现状分析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在福建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该县具备丰富的菌类资源,年产量达数十万吨,主要有竹荪、平菇、木耳等。

产业规模庞大,从业人员众多,涉及到包括种植、加工、销售在内的全产业链。

二、存在问题尽管尤溪县的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处于领先地位,但仍存在如下问题:1.资源利用不充分。

部分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浪费了林下食药用菌的生产潜力。

2.基础设施不完善。

尤溪县的林下食药用菌产业缺乏标准化的生产和加工设备,影响了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3.市场开发不足。

尽管尤溪县拥有丰富的菌类资源,但对市场的需求未能有效开发,导致资源无处可消化。

4.技术创新不够。

尤溪县的林下食药用菌产业缺乏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制约了产业的长远发展。

三、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1.加强资源利用。

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规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2.完善基础设施。

引进先进的生产和加工设备,建设标准化的加工厂房,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3.拓宽市场渠道。

加强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制定合理的市场开发计划,积极拓展市场,扩大销售渠道。

4.加大技术创新。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动新品种的研发,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资源利用、完善基础设施、拓宽市场渠道和加大技术创新等对策,有望推动尤溪县林下食药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尤溪县耕地质量变化及发展对策

尤溪县耕地质量变化及发展对策

尤溪县耕地质量变化及发展对策陈雪花【摘要】统计尤溪县近几年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促进尤溪县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期刊名称】《福建农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61-63)【关键词】耕地质量;状况;对策【作者】陈雪花【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国土资源局 365100【正文语种】中文耕地占补平衡是耕地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对遏制耕地锐减势头、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守住1.2亿hm2耕地红线具有重要意义。

尤溪县地处戴云山脉北段西部,境内以中低山地和丘陵为主,占土地总面积的93.06%。

作为一个山区县,土地管理部门应坚持国策,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但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数量补充、轻质量建设的现象,未能真正实现耕地生产能力的平衡。

本文通过对尤溪县耕地质量等别变化分析,探讨提高山区耕地质量的对策。

1.1 新增耕地的等别情况尤溪县2010-2014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共46个,其中土地整理项目(含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30个、农村居民点整治10个、土地开发项目6个;项目总面积4024.65 hm2,新增耕地面积440.37 hm2,增加耕地图斑共396个(不含整理田坎、小型沟渠等小于上图面积无法按图斑表示的新增耕地图斑2229个)。

新增耕地的国家自然等别主要为5等和6等,面积355.95 hm2,占新增耕地的80.83%;国家利用等别主要为6~9等,面积346.83 hm2,占新增耕地的78.76%;国家经济等别主要为7~10等,面积363.35 hm2,占新增耕地的82.51%。

1.2 减少耕地的等别情况尤溪县2010-2014年耕地面积减少213.34 hm2,主要为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减少面积分别为130.27 hm2、56.93 hm2、26.14 hm2,分别占减少耕地面积的61.06%、26.68%、12.26%,图斑总个数1019个。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

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也是一个农业发展比较兴旺的地方。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田土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给农田生产和农民健康带来了一定困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尤溪县在谢坑矿区进行了农田土壤修复试点工作,并对比了不同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以期找到效果更好的修复方法。

一、背景介绍谢坑矿区是尤溪县的一个地区,以矿产资源丰富而闻名。

在矿产开采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这些废渣和废水会对周围的土壤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污染物会渗入土壤中,对土壤的肥力、质地等产生影响,严重影响农田的生产能力。

针对谢坑矿区的农田土壤污染问题,尤溪县农业部门于近年来对其开展了土壤修复试点工作,试验了各种不同的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并评估了它们的效果,以期找到更适合当地的土壤修复技术和方法。

二、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对比1.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修复的技术。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耗能少、对土壤影响小等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中,生物修复技术被应用较为广泛。

具体包括利用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方法。

植物修复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富集、转运和分解来修复土壤污染物,而微生物修复则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菌株来分解土壤中的污染物。

通过试验发现,在一定程度上,生物修复技术能够有效降解或吸收土壤中的污染物,起到了较好的修复效果。

由于生物修复技术对环境条件和土壤性质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生物物理修复技术是结合了生物修复和物理修复两种方法的修复技术。

它通过引入植物或微生物等生物体,结合物理方法如渗滤、蒸汽渗透等,来修复土壤污染。

在尤溪县谢坑矿区农田土壤修复试点中,也进行了生物物理修复技术的试验。

具体包括利用植物渗滤、微生物蒸汽渗透等方法。

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物理修复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速土壤污染物的修复速度,对修复效果有一定的提升。

福建省尤溪县主栽农作物农药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福建省尤溪县主栽农作物农药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福建省尤溪县主栽农作物农药使用状况调查分析
廖燕俸;柯玲;蔡金玉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
【年(卷),期】2017(0)6
【摘要】通过对2016年尤溪县水稻和柑橘生产上农药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结果
表明,所调查的作物普遍存在用药次数偏多,用药数量偏大,随意加大用药浓度;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力知识水平下降明显,年龄偏大;农药包装物残留物乱扔乱丢,二次污染严重等系列问题.提出要引导农药的正确选用,科学安全合理用药,加强农业“五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加强农药管理,严格控制农药污染等参考建议.
【总页数】5页(P212-216)
【作者】廖燕俸;柯玲;蔡金玉
【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植保植检站尤溪365100;福建省尤溪县植保植检站尤溪365100;福建省尤溪县植保植检站尤溪3651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尤溪县优质稻主栽品种田间稻曲病抗性比较试验
2.福建省尤溪县农药药源蕨类植物资源调查
3.渝北区主栽农作物农药使用情况调查及分析
4.福建省尤溪县林下经
济发展模式调查分析5.中学生家庭性教育情况调查分析\r——以福建省尤溪县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 策
出了加 强监督 管理、 发展 现代 农业 、 推广农 业清 洁生产技 术等三 个体 系的防治对策 。
关 键 词 种植 业 污 染 源 现 状
中图分类号:5 2 X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6 2 9 6 (0 1 4 0 0 — 2 1 7 - 0 42 1) - 1 5 0 0
1 农 膜 的使 用 及 污 染 . 3
尤 溪 县 地 处 闽 中 丘 陵 山 区 . 传 统 的 农 业 大 县 。 通 过 多 是
年 的农业 产业结构 调整和 优化 。 水稻 、 叶 、 叶 、 桔 、 茶 烟 柑 蔬菜 等农 业五 大特色产 业初具规 模 .区域 特色经 济更加 明显 , 带
废水 、 气 、 废 固体废 弃物富集 在土壤 中 , 响农 产品 的质量安 影
全 .土壤 中的污染 源通过雨水 冲刷 和外排进 入 闽江流域 . 污 染水 体 据 8 6户典 型地块调查 . 8 我县种植 业污染 源种 类主 要有 化肥 、 农药 、 农膜 等农用投 入 品和农 作物 秸秆 、 畜禽 粪便 等农业 废弃 物 。
近年来烤 烟种植 面积在逐 年增加 ,全部采 用地膜 覆盖 。 烤 烟 、 田、 菜等 使用 地膜 覆 盖面 积 2 0 . m , 秧 蔬 9 67 地膜 回收 h 率 8 %左右 。 仍有 1%地 膜残存 于农 田土 壤 中 . 成耕 地 5 但 5 造 理化性 状恶化 , 通透 性变差 。 分解产 生有毒 物质污染 土壤 。
1 .1万头 ; 末鸡存栏 8 .8万 只 、 73 年 96 出栏 2 71 只。经 普 1.5万
查3 9户畜禽养 殖场 和 2 5户养 殖专业 户 .养 猪户 主要采取 1 水 冲式清 粪方式 , 运用 产排 污系 数进行 测算 , 结果 表 明我县 畜禽养殖 业 中污 水 、 便 、 粪 总氮 、 总磷 、 O 铜 和锌产 生总量 C D、 为 1.1 t排放总量 达 98 04 万 , . 4万 t只有 7 %粪便得 到收 集 、 。 0 用 于积肥 和处理 。 近年来 。 随着 农村 沼气 的发展 . 全县建 设大 中小 型 沼气 工 程 1 6处 和 户 用 沼气 池 4 9 5 5 5户 .总容 积 达
1 . 农 作 物 秸 杆 的 污 染 4
1 种 植 业污 染源 现状
尤 溪县农 业 种植 区域 分 布在 8镇 7乡 1个农 场 2 0个 5 村, 现有耕 地 2 2 94 m 果 园 1 8 93 m 。 园 5 8 . m 。 2 4 .h , 4 2 .h 茶 6 66 h 耕 地 主要 种植水 稻 、 菜 、 叶 、 蔬 烟 甘薯 等作 物 , 中种植 少耕 其 的再 生稻 面积 5 7 . m : 4 40 2果园 主要种植 柑桔 、 、 、 等经 h 梨 桃 柰
是夏 秋 收季节 少部 分农 户在 田间 就地 焚烧农 作 物秸 秆 1 0 . 0 万 t 右, 左 污染 空气 , 另外 , 户每 年约 25 农 .0万 t 秆 长期弃 秸 置堆放 或推入河 沟 , 日晒 、 雨淋 、 沤泡引起 腐烂 , 污染水 环境 。
1 畜 禽 粪 便 的 污 染 . 5
1 化 肥 的使 用及 污染 . 1
据统 计 2 0 0 7年 全 县 年末 猪 存 栏 数 1 . 67 9万 头 、出栏
据统 计 , 全县 每年使 用化肥 22 . 5万 t折纯 , 同) 其 中 ( 下 。
氮 肥 ( 11 N). 9万 t磷 (2 5 . , P0 ) 5 O 8万 t钾 ( 0).7万 t 主 要 , K2 04 。
威、 吡虫啉 和其 他有 机磷类 、 其他 有机 氯类 、 他菊 酯类 、 其 其 他氨 基 甲酸酯 类等农 药。 造成农 药超标是 因使用 药械 和施 药 方法 落后 . 3 %~ 0 除 0 4 %被作 物吸 收外 , 还有 大部分 有害药 液 洒 落于 土壤 表面 。 过径 流和 土壤 淋溶 残留在 土壤 中 : 通 同时 施 用后 的农 药空 容器 乱丢弃 置于 田边 、 沟渠边 、 池塘 旁任 风 雨 冲洗 , 阳光暴 晒 。 造成 土壤 、 农产 品和水体农 药残 留。
查 境
尤溪县种植业污染源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吴 厚 习
( 建 省 尤 溪县 农 村 环 保 能 源站 福
摘要福 建尤溪源自350 ) 6 10 根 据农 业 污染 源调 查 。 对化 肥 、 药 、 农 农膜 和农作 物 秸秆 、 畜禽 粪便 等种植 业 污染 源的现 状进 行针 对性 的分析 , 提
来 农村 经济 的快速增 长 和农 民收入 的不 断增加 。2 0 0 8年第

次全 国污染源普 查结果 表明 .在农 业快速 发展 的 同时 , 农
用投 人 品使用量 和农业废弃 物也有 大幅度 的增加 。 威胁 着农
业 生态环 境及农产 品 的质 量安全 。 因此 。 控制种 植业 污染 源 。 转 变农 业 生产方 式 . 广农业 清 洁生产 技术 . 推 对保 护农 业生 态环 境 、 促进农 业可持续 发展具 有十分重 要 的意义 。
原 因是 复种 指数高 。 蔬菜 、 园等高效作 物种植 面积 大 , 果 对化 肥 的需 求量 比较多 。氮肥损失 的主要 途径是 氨挥发 、 化和 硝 反硝 化 . 占损失 比重 的 6 %以上 . O 运用 污染 物 计算 全县 化肥 地表径 流折合 氮 、 流失 量为 1 1 5 、7 0。矿 质肥料 中重 磷 1 . t2 . t 2 9 金属含量 高于 土壤 . 长期大量 使用造 成部分 土壤重 金属含量
据调 查 测算 .我 县 2 0 0 7年生 产 各种 农 作 物 秸秆 总 量 2 .6万 t其 中粮食 作 物秸秆 2 .3万 t油料 豆类 秸秆 1 3 1 8 . 03 . . 5
济作 物 植业污染 源通过地 表径流 流失 和土壤淋 溶产生 的 种
万 t利用 总量为 1 .0万 t其 中粮 食 、 ; 72 . 油料 豆类 秸秆 利用 量 分别 为 l.7万 t1 3万 t秸 秆综合 利用率 为 7 .%。主要 59 、. 2 。 8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