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合集下载

最新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最新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2.1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2.1.1 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根据种植业普查信息,统计和分析种植业生产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按作物分类统计分析,分析种植业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2)按乡镇和规模化农场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类型耕地(水田、旱田)、保护地、园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不同坡度、不同耕作方式的耕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3)按地域、重点流域分类统计分析。

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农户数量、地块数量和面积;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不同坡度、种植模式、耕作方式地块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2.1.2 种植业污染源情况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地膜以及产生秸秆的总量,以及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

计算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的施用量空间分级分布图。

指出全国范围内,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施用量较高的地区,为下一步有目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信息。

秸秆:种类、面积、总量、回收情况及相关分布。

地膜:种类、面积、用量、回收、丢弃情况及区域分布。

化肥:地块用量、种类、推算地区用量及分布农药:种类、面积、用量——地区用量及分布2.1.3 种植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总结分析全国秸秆和地膜残留量、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以及总氮、硝态氮、总磷等的流失情况;对部分污染物进行污染评价,并借助于GIS平台展现各种污染空间污染分布情况,在污染评价图分级的基础上,得到我国种植业污染高风险的地区。

主要包括:1)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包括秸秆、农膜、农药的施用回收及残留的数量关系及地域分布情况;根据化肥施用的情况,结合产排污系数,分析总氮、硝态氮、总磷的流失,淋溶等情况,2)分区域污染物排放情况;3)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主要包括单位产出排放强度和单位面积排放强度。

2.2 畜禽养殖业污染普查数据分析2.2.1 畜禽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1)按养殖规模统计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占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不同养殖规模比例及其分布情况。

农业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农业普查数据分析报告

农业普查数据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基于最新的农业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

农业普查是国家对农业生产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农业发展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次数据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最近一次农业普查的调查结果,包含了全国各地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和数据。

在分析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了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可视化和数据分析等。

3. 农业发展现状根据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3.1 农业用地分布情况根据农业普查数据,全国农业用地面积为X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占比约为XX%。

各省份的耕地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其中XX省的耕地面积最大,达到X万公顷,而XX省的耕地面积最小,只有X万公顷。

3.2 农作物种植结构根据数据分析显示,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其中粮食作物是我国农作物种植的主要类别,占总面积的XX%。

此外,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等也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3.3 畜牧业生产情况根据数据统计,我国畜牧业生产规模较大,畜禽养殖数量稳步增长。

其中,猪肉生产量最大,占据了肉类生产的较大份额,其次是鸡蛋和牛奶等。

4. 农业发展趋势分析基于对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关于农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结果:4.1 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不断创新,农民的种植方式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粮食产量的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4.2 农业结构调整加快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我国农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农民逐渐从传统的粮食种植向经济作物、特色农产品等高附加值农产品转变,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和农业的经济效益。

4.3 绿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通过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我国在推动绿色农业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政策和技术支持上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引导。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经验及取得成效一、引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全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八步区普查工作是对农业污染源普查的一次重大突破,为我国农业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下面将结合这次普查工作,对相关的普查经验和取得的成效进行总结。

三、普查工作的八步区1. 制定普查方案普查方案是普查工作的基本依据,需要围绕普查目标和内容明确普查范围、方法和步骤。

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八步区普查方案,充分考虑了农业污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普查方案,为后续的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 组织普查人员培训普查工作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组织普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八步区普查工作在开始前进行了全面的人员培训,包括普查对象的识别和测量方法、数据收集和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普查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3. 制定普查计划普查计划是普查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普查的时间节点、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

八步区普查工作有序进行,坚持分阶段、分任务的原则,确保普查工作有序推进。

4. 实地普查实地普查是八步区普查工作的重要环节。

普查人员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对养殖场、农田和农村生活污染等进行了详细的实地测量和采样,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5. 数据处理与分析完成实地普查后,普查人员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这项工作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专业知识,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和影响程度提供科学依据。

6. 编制报告通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八步区普查工作最终形成了一份详细的普查报告,包括普查的基本情况、总体结论和建议措施等内容。

该报告为后续的农业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7. 宣传推广为了充分发挥普查成果的作用,八步区普查工作进行了对外宣传推广。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2篇)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一、引言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但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源头之一。

为了全面掌握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和问题,____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该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普查目标、组织实施、数据收集与分析、问题发现和应对措施等方面,以期为今后的农业环境治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二、普查目标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目标是:1. 全面了解我国各地农业污染的类型、规模、分布和趋势;2. 确定农业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情况;3. 识别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原因;4. 发现和评估现有农业污染治理措施的效果;5. 提出改善农业环境质量的建议和对策。

三、组织实施1. 组织机构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由国家环境保护部门牵头组织,各省级环保部门负责在本地区的实施工作。

同时,还成立了专门的普查组和数据分析组,负责具体的实施和数据处理工作。

2. 工作流程(1)制定普查方案:制定普查的具体内容、范围、时间和任务分工等,并征求专家和相关部门的意见。

(2)培训与指导:对各级环保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普查的方法和技巧,同时进行具体的工作指导。

(3)数据收集与整理:各地环保部门按照普查方案和要求,收集农业污染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农业生产的规模、用药和施肥情况、畜禽养殖情况等。

(4)数据分析与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比较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农业污染源的差异,并评估现有治理措施的有效性。

(5)问题发现与整改: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6)报告撰写与发布:将普查的结果和建议整理编写成报告,并向公众发布,以提高社会对农业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四、数据收集与分析1. 数据收集本次普查的数据收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生产规模:包括农田面积、粮食产量、农产品质量等;(2)农药使用情况:包括农药品种、使用量和施用方式等;(3)化肥使用情况:包括化肥种类、使用量和施用方式等;(4)农田面源污染情况:包括土壤重金属含量、农田排水水质等;(5)畜禽养殖污染情况:包括畜禽饲养密度、粪污处理情况等。

生态农业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生态农业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生态农业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当今社会中,环保和生态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农业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

在这种情况下,生态农业逐渐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生态农业是一种基于生态学的、尽可能减少环境影响的、具有可持续性的农业模式。

它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农业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

然而,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数据处理与分析支持。

数据处理和分析是指将大量的农业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和处理,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生态农业中,数据处理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实现农业精准化管理。

生态农业中,农业生产涉及到大量农村资源的利用,使用的肥料和农药也必须具有环保性。

因此,通过处理和分析农业数据,可以实现精准施肥、精准除草、精准防病等农业生产的精准管理,实现物质和能源的高效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

其次,数据处理和分析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农业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必须通过发展科技、优化技术和完善管理来增强可持续性。

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为农业技术的与时俱进提供支持,提高农作物的生长率和产量,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生态农业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涵盖了众多的方面,包括农业生产、农村资源、气候环境等。

其处理的数据主要包括土地、种子、肥料、农药、气象、土壤和农产品等方面。

这些数据既包括定量的数据(如土壤酸碱度、温度、湿度等),也包括定性的数据(如作物品质、病虫害成因等)。

在实际操作中,生态农业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农作物的数据分析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帮助农业工作者监测作物的生长情况、获得更合理的施肥和水分管理,以及预测未来的农作物收成。

同时,通过对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各种天气因素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准确预测气象事件的影响,从而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气候环境的数据分析在生态农业中,气候环境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完整word版)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

(完整word版)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1数据处理工作细则1.1总则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在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领导下,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采取县(区)、地(市)、省、国家四级数据处理的方式组织实施。

数据处理以普查基层表数据为直接处理对象。

各级普查机构要按照"统一组织、分类处理"的技术路线,严格执行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统一规定的数据处理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并按统一规定的时间、数据格式和要求上报普查数据。

1.2数据处理工作要求数据处理统一使用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组织编制的数据处理软件。

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录入、审核、编辑、汇总、传输等工作,由各级污染源普查机构承担,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予以指导。

在普查数据处理过程中,数据处理人员要与有关专业人员密切配合,严格遵守本细则等相关文件的规定和安排,保证数据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数据处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以质量为中心,凡达不到质量要求的,必须坚决返工重做,直至达到要求。

1.3数据处理工作任务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工作任务描述如下: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好普查数据处理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制定数据处理工作的有关细则和规定,数据处理软件编制,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和完善数据处理软硬件、网络、机房环境以及其它基础设施,完成基本单位清查的资料入库和基本单位名录库的修订等。

第二阶段为数据处理和上报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各普查机构按照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按时、按质、按量组织完成污染源普查数据的录入、编辑、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对各级普查机构的数据处理工作进行检查和审核。

第三阶段为数据处理总结阶段。

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各地汇总形成各自的普查数据库,进行普查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工作;总结普查数据处理工作经验,开展有关的验收和评优工作。

1.4数据处理流程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工作流程按照以下七个步骤展开:1.4.1形成污染源清查单位名录库各县(区)污染源普查机构应按照要求完成数据录入人员聘任、数据处理环境配置等数据处理的各项准备工作。

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

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中产生的各类环境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应用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农业环境数据的采集农业环境数据的采集是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环节。

目前,随着物联网、遥感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环境数据的采集方式日益多样化和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网络、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气象信息、作物生长状况等多维度数据,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基础。

农业环境数据的处理农业环境数据处理是指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存储和加工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需要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去除噪声干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还需要建立合适的数据库系统,实现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存储。

农业环境数据的分析农业环境数据分析是对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和价值信息。

通过统计分析、空间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可以揭示不同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和影响程度,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对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的关联分析,预测作物产量和品质;通过土壤养分数据和施肥方案的优化模拟,实现精准施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业环境数据分析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精准农业领域,可以通过对土壤养分、水分等环境因素进行精准监测和调控,实现精准施肥、灌溉,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其次,在病虫害监测与防控方面,可以通过对气象条件、害虫种群动态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实现病虫害预警和精准防控;此外,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也可以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数据进行追溯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综上所述,农业环境数据处理与分析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CATALOGUE目录•普查工作概述•普查过程与方法•普查结果与发现•对策与建议全面了解和掌握市农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和分布特征,为农业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农业污染源普查是农业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污染防治政策、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普查目标和意义意义目标市境内的农业生产活动,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对象覆盖全市各个农业产区,包括农田、养殖场、农田水利设施等。

范围普查对象和范围成果发布与应用阶段将普查报告提交相关部门,为农业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成果的转化应用。

数据汇总分析阶段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分析,形成普查报告。

实地调查阶段按照普查方案要求,组织调查人员深入农业产区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分析。

计划制定阶段明确普查目标、对象和范围,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和时间表。

前期准备阶段组织人员培训,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准备普查所需的设备和材料。

普查工作时间安排成立专门的普查工作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

组织筹备技术准备宣传培训收集相关农业污染源的资料,制定普查技术方案,明确普查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开展普查宣传,提高农民和相关单位的环保意识,同时组织技术培训,提升普查人员的技术水平。

030201普查前的准备工作组织普查人员赴农田、养殖场等现场,对农业污染源进行实地调查和取样。

现场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农民和相关单位的生产经营数据,了解农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数据收集建立普查质量控制体系,对普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普查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普查实施过程普查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归类和编码,建立农业污染源数据库。

估农业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和环境影响。

•结果报告:编制农业污染源普查报告,向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普查结果,为制定农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依据。

•通过本次普查,我们获得了大量关于农业污染源的第一手数据,为今后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

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

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随着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环保监测和数据统计分析变得至关重要。

如何有效地监测农村环境污染情况,如何科学地统计分析监测数据,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及方法。

首先,对于农村环保监测,可以采取多种方式。

一种是通过传统的野外调查和定点监测,对各项环境指标进行实地检测和记录。

另一种则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使用遥感技术、GPS定位等远程监测手段进行环境监测。

这样可以更加全面、及时地了解农村环境污染情况。

其次,环保监测所得数据需要进行统计分析。

在统计分析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SPSS、Excel等。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找出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除了传统的环保监测方法外,还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农村环境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

通过采集大量的环境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预警和预测。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更准确地监测环境变化,还能够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同时,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还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

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地方政府等相关部门需要共同努力,协同工作,共同推动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

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保护农村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此外,社会各界也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工作。

通过组织各类环保活动、宣传环保知识,提高全社会对环保工作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只有人人都参与其中,才能真正做到环保事业的全民参与,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

在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应当注重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所采集的数据要准确无误,不能有任何造假或篡改行为。

只有保证数据的真实性,才能得出科学准确的结论,为环保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此外,农村环保监测与数据统计分析还需要不断完善监测手段和数据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不断涌现,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保持在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农业污染是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普查工作是了解农业污染源、分析问题、制定政策的基础。

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共涵盖了农田施肥、农药使用、养殖业、农作物秸秆处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普查工作,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首先,本次普查工作中,农田施肥是其中一个重点。

我们通过对农田施肥种类、施肥量、施肥方式等情况进行普查,了解了不同地区的施肥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普查发现,农田施肥过量、不合理的情况较为普遍。

这不仅导致了土壤和水体的污染,还浪费了资源。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田施肥的指导,推广科学施肥的方法,减少施肥过量的现象,提高农田的肥力和农产品的品质。

其次,农药使用也是造成农业污染的重要原因。

普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普遍存在农药使用不规范、超量使用、频繁使用等问题。

这不仅对农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造成了威胁,还对农田和水体造成了污染。

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农药使用的监管,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宣传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鼓励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再次,养殖业是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普查工作中我们发现,养殖业普遍存在养殖环境差、养殖规模不合理、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当等问题。

这不仅对周边环境和水体造成了污染,还加剧了养殖业的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养殖业的管理和监督,推动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加强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

此外,农作物秸秆处理也是农业污染治理的重要方面。

普查工作中我们了解到,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普遍存在焚烧、堆放、填埋等不当处理的情况。

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宣传和指导,提倡资源化利用、有机肥利用等处理方法,减少秸秆的污染。

综上所述,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管和治理,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和环境的健康。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自2021年4月至5月,本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已经完成。

通过各级部门的积极配合与全体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我们圆满完成了普查任务,得出了有关普查数据与结论。

在此,我们对此次普查工作进行总结:一、工作内容及过程本次普查任务旨在全面了解本市农业污染源的情况,为有关部门制定农业污染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规模、生产水平、废弃物及化学品使用和处置等方面的数据,掌握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信息,评估农业污染防治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这次普查的工作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对各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深入调研,同时收集相关的行政数据资料,经过审核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有关各农业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种类、排放情况以及农业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情况等信息。

二、工作成果经过两个月的辛勤普查工作,我们得出了以下有关本市农业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和数据:农业经营主体本市农业经营主体主要包括农业企业、家庭农场、个体农户等,其中以个体农户居多。

废水污染情况本市废水主要来源于农村饮用水污染、养殖场废水、渔业养殖废水、农业生产用水中的排泄物等,废水种类较为复杂。

同时,废水处理措施比较滞后,部分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河流中,严重影响了河流水质。

本市主要废气污染源为养殖池塘废气、农业机械运作产生的排放物等,同时农业用药和施肥催化物也会导致空气污染。

但由于弥补性植被的作用,本市农业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小。

本市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废渣产生源为畜禽粪便、农副产品渣、农药包装物、农用塑料薄膜等,废渣处理以填埋为主,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农业污染防治措施本市部分农业经营主体缺乏环保意识,对于污染控制措施的落实存在滞后与不全面的情况,进一步造成了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但近年来,相关部门积极加强对农业污染防治措施的宣导和落实,有了一定的进展。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次普查还发现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一是废水排放未得到有效处理,长期直接排入河流中,严重影响水质。

农业污染普查总结汇报

农业污染普查总结汇报

农业污染普查总结汇报农业污染普查总结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负责本次农业污染普查的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够为大家汇报本次普查的情况。

本次普查对农业污染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统计,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旨在为制定农业污染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这里,我将对本次普查的目的、过程、结果及相关问题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目的:1. 了解农业污染的普遍情况:通过对各地农业污染的调查,收集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污染源、排放标准等信息,全面了解我国农业污染的普遍情况及排放的规模。

2. 查明农业污染的重点领域:通过普查,了解各地农业污染的分布特征,确定农业污染的重点领域,为农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确定提供依据。

3. 评估农业污染治理的效果:对已经实施的农业污染治理措施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为下一步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过程:1. 制定调查方案:在普查前,我们根据各级政府的要求和相关指导文件,制定了详细的调查方案。

方案包括普查内容、方法、时间和范围等。

2. 实施调查:根据调查方案,我们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通过网上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广泛收集信息。

3. 数据分析和整理:收集到的数据按照地区、类型等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采用科学的方法对目标问题进行分析。

三、结果:通过本次普查,我们初步了解了我国农业污染的现状和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结果和发现:1. 农业污染主要集中在水环境和土壤: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了水环境和土壤污染。

特别是一些重点农业区域,农业污染问题相对突出。

2. 污染物的排放量巨大:普查发现,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使用,其中一部分流入水体,对水生生物生长和水质造成严重影响。

此外,农业养殖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大量的畜禽粪便的排放,引发陆地生态问题。

3. 农业污染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农业污染治理措施虽然已经在一些地区的实施,但由于农民的意识和条件的限制,农业污染治理的效果仍然有待提高。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2024年的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次普查旨在全面了解我国农业污染源的数量、分布、类型、排放强度等情况,为制定农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面是对该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普查范围与方法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范围包括农田、农业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方面。

普查工作采用了现场调查、抽样调查、问卷调查、资料调研等多种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二、普查数据经过全国各地的调查,我们获得了大量的普查数据。

据统计,我国农业污染源的数量达到了XX万个,主要分布在农业密集地区和重点农产品生产区。

其中,农田污染源约占总数的XX%,农业养殖污染源约占总数的XX%,农副产品加工污染源约占总数的XX%。

三、农业污染情况1. 农田污染农田污染是我国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普查数据显示,约XX%的农田存在土壤污染问题,其中重金属超标是主要问题。

推测主要污染源来自农药、化肥和生活废弃物的不当处理。

2. 农业养殖污染农业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部分,然而,由于规模化养殖的普及,农业养殖污染也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普查结果显示,XX%的养殖场存在废弃物排放问题,尤其是饲料残渣、粪便和废水的处理不当,导致水体和大气污染。

3. 农副产品加工污染农副产品加工是实现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的重要环节,但其严重的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调查数据显示,XX%的农副产品加工厂存在废弃物排放问题,尤其是废水和废气的处理不当,导致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四、污染防治措施针对以上的污染情况,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污染防治措施:1. 农田污染防治:加强农田土壤监测和污染防控,推广有机农业和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2. 农业养殖污染防治:强化养殖场的环保设施建设,推行科学养殖和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强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利用。

3. 农副产品加工污染防治:加强加工工艺和设备的研发和升级,提高废水和废气的处理效率,推进农副产品的资源化利用。

全面掌握农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全面掌握农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全面掌握农业污染源分布情况——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2023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出炉了。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为未来的治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农业污染是我们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它对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因此,深入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对今年以及未来的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

普查工作开展之初,我们就采取了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遥感数据、图像识别等技术手段,全面监测了整个农业区域。

同时,还组织了大量的人员对现场进行调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通过这次普查,我们不仅大致掌握了整个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还深入了解了各种农业污染源的特点和类型。

例如,化肥和农药是常见的农业污染源,而养殖业排放的废水和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源。

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和长江中下游等地区。

在这些地区,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程度较高,农业污染也随之而来。

此外,养殖业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污染源,这是因为养殖规模逐渐扩大,以及养殖业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有效治理农业污染,我们在普查结果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和政策。

比如,在污染源比较突出的地区,我们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严格执法,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同时鼓励农业企业采用环保技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

在养殖行业中,我们采取了更加具体的措施。

比如,建立和完善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在规范养殖业排放的同时,也促进养殖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除了治理农业污染,我们还通过多种方式,提高了公众对农业污染的认识。

比如,举办环保宣传活动,开展群众教育,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和培养,鼓励公众参与到治理农业污染的行动中来。

总之,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它为我们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促进了我国环保工作的全面推进。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农业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农业污染的现状和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需要进行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包括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工作成果等方面。

一、工作目标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工作目标是全面了解农业污染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明确污染源数量、类型、规模等情况,为农业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来说,工作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农业污染源的范围和类型:包括化肥、农药、畜禽养殖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物。

2.掌握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分布区域、数量、规模等情况,为治理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依据。

3.准确掌握农业污染源的环境影响情况:了解农业污染源对土壤、水体、大气、生物等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

4.了解农业污染源的治理措施和效果:了解各地针对农业污染源采取的治理措施及其效果,为经验推广提供参考。

二、工作内容农业污染源普查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农业污染源数据库: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业污染源数据库,包括各地区农业污染源的类型、数量、规模、分布等信息。

2.实地调查和抽样:对各地的农场、农田、畜禽养殖场等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具体情况,并抽样分析,确定污染物含量和传输途径。

3.监测和测量:通过现场监测和测量,获取各种农业污染源的排放量和浓度,为污染源分布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4.评估和分析:对农业污染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为治理工作的重点确定和措施制定提供依据。

5.总结和报告:对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普查报告,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和对策。

三、工作方法与技术手段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和技术手段:1.实地调查: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具体情况和现状。

2.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农业污染源进行监测和分析,获取大范围的数据,并对农业污染源进行分布图像化展示。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

农业污染源普查结果的分析与应用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迅速,但同时也带来了农业污染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农业污染现状,我们进行了农业污染源普查,并对普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与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普查结果的分析过程,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以期为农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一、普查结果分析1.污染物种类及来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污染主要包括化肥、农药、农膜、养殖业废弃物和农村生活污水等。

其中,化肥和农药施用量过大,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加,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不当,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严重。

2.污染区域分布普查数据表明,农业污染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河流域等地。

这些区域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大,污染源较为集中。

3.污染程度及影响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农业污染程度较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一定影响。

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日益严重。

农业污染还可能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影响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普查结果应用建议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根据普查结果,我们应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对于污染严重的地区,可以适当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推广有机农业和生物防治技术。

同时,加大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减少农膜使用。

2.加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针对普查结果中养殖业废弃物处理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养殖业废弃物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

还要加强养殖业环境保护法规制定和执法力度,规范养殖业废弃物排放。

3.改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普查结果显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问题是农业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

同时,加大农村环保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4.推广农业环保技术根据普查结果,我们应该加大农业环保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

例如,研发高效低毒农药,推广施用有机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环保技术水平。

5.完善农业环保政策体系针对普查结果中反映出的问题,我们应该完善农业环保政策体系,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2024年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进展。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全面推进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和评估。

工作开始前,我们建立了科学、严谨的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

通过培训和指导,使普查工作人员熟悉工作方法和操作步骤,提高了普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普查过程中,我们广泛开展了宣传和动员,加强了与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走访调查,实地观察和样品采集,我们对各地的农业污染源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测量,获取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面,我们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统计,并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和综合评价。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识别出了农业污染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在普查结果的汇报和报告方面,我们及时向上级部门和社会公众通报了普查工作的进展和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和措施。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相关的培训和讲座,提高了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环境意识和污染治理能力。

总体来说,2024年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全面了解了农业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为农业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和措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和方法,提高调查和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共同推进农业污染治理工作,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

2024年全国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对于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生计都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全面了解全国范围内农业污染源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治理,____年全国进行了第一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

本文将对该普查工作进行总结,以期为今后农业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一、普查目标和范围本次农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目标是全面了解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污染源情况,包括养殖业、农药使用、化肥施用等方面。

普查范围覆盖了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业生产区。

二、普查内容和方法1. 普查内容:a. 养殖业:普查对象包括生猪养殖、禽类养殖和水产养殖。

主要调查养殖规模、数量、密度等信息,以及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b. 农药使用:调查农田的农药使用情况、使用种类、用量等信息,以及农民的安全防护措施实施情况。

c. 化肥施用:调查农田的化肥使用情况、使用种类、用量等信息,以及农民的肥料施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

2. 普查方法:a. 问卷调查:通过向农民和农业生产单位发放问卷,了解养殖业、农药使用和化肥施用的具体情况。

b. 实地调查:在选定的普查样点进行实地调查,直接观察和采集相关数据。

c. 抽样调查:对于大范围的区域,在统计学的基础上采取抽样调查方法,以提高调查效率。

三、普查结果及问题分析1. 养殖业情况:a. 养殖规模: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其中养猪业规模最大,禽类养殖次之,水产养殖最小。

b. 污染治理措施:虽然我国在农业污染治理方面已经有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但普查结果显示,仍有一定比例的农业生产单位在污染治理方面存在不足,如污泥处理不规范、养殖废弃物处理不彻底等问题。

2. 农药使用情况:a. 农药使用种类: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种植业广泛使用有机磷类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且用量较大。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

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总结_污染普查工作总结自2019年5月开始,XX市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近一年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于2020年4月30日圆满结束。

本次普查是我市农业污染源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全面了解农业污染源的分布情况、排放量、污染物种类和污染防治措施等情况,为后续的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可靠数据支持。

下面就本次普查工作进行总结。

一、成果概述1.完成了全市范围内的农业污染源普查,共涉及本市30个县(市、区)、765个镇(街道)。

2.普查共统计了农业污染源数据14623条,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本市农业污染源主要分布在畜禽养殖、农业投入品使用、农产品加工等领域。

3.普查工作全面分析了农业污染源的污染物种类、污染源空间分布及排放特点,并就各项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

4.普查工作为下一步农业污染治理提供了实际的数据和政策依据,为实现城乡环境协调发展提供了基础数据和决策支持。

二、工作亮点1.组织领导严密有序。

普查工作从统筹规划、组织协调、数据采集、数据整理等多方面开展,严格按照各项规定进行操作,规范管理,确保全过程质量。

2.任务分工合理高效。

普查工作共动员了500多人,分成9个督查组对各区县实施普查,各组之间有很好的协调合作,互相学习提升,避免了工作重复和遗漏。

3.技术手段丰富先进。

普查工作利用了无人机设备、GIS软件、遥感技术、GPS测量等科技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难度。

三、存在问题1.数据收集不完整。

由于各地区普查工作初期缺乏经验,对于污染源种类、排放量、污染情况等数据统计不够完善,导致数据不够准确。

2.分析结果不够深入。

由于数据收集不完整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本次普查后期的数据分析结果不够深入,未能充分挖掘出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局限性较大。

3.后续工作考虑不够全面。

在普查结束后,各区县对于普查数据未能充分利用,对于后续治理工作的思路未能明确规划,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对农业污染源治理的宣传和督促力度。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2.1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2.1.1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根据种植业普查信息, 统计和分析种植业生产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1)按作物分类统计分析,分析种植业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2)按乡镇和规模化农场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类型耕地(水田、旱田)、保护地、园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不同坡度、不同耕作方式的耕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3)按地域、重点流域分类统计分析。

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农户数量、地块数量和面积;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不同坡度、种植模式、耕作方式地块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2.1.2种植业污染源情况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地膜以及产生秸秆的总量,以及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

计算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的施用量空间分级分布图。

指出全国范围内,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施用量较高的地区,为下一步有目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信息。

秸秆:种类、面积、总量、回收情况及相关分布。

地膜:种类、面积、用量、回收、丢弃情况及区域分布。

化肥:地块用量、种类、推算地区用量及分布农药:种类、面积、用量——地区用量及分布2.1.3种植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总结分析全国秸秆和地膜残留量、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以及总氮、硝态氮、总磷等的流失情况;对部分污染物进行污染评价,并借助于GIS 平台展现各种污染空间污染分布情况,在污染评价图分级的基础上,得到我国种植业污染高风险的地区。

主要包括:1)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包括秸秆、农膜、农药的施用回收及残留的数量关系及地域分布情况;根据化肥施用的情况,结合产排污系数,分析总氮、硝态氮、总磷的流失,淋溶等情况,2)分区域污染物排放情况;3)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主要包括单位产出排放强度和单位面积排放强度。

2.2畜禽养殖业污染普查数据分析2.2.1畜禽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1)按养殖规模统计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占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不同养殖规模比例及其分布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处理与分析
2.1 种植业污染源普查数据分析
2.1.1 种植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种植业普查信息,统计和分析种植业生产的情况,主要内容包括:
1)按作物分类统计分析,分析种植业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
2)按乡镇和规模化农场统计分析:分析不同类型耕地(水田、旱田)、保护地、园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不同坡度、不同耕作方式的耕地面积、地块数量和空间分布情况;
3)按地域、重点流域分类统计分析。

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农户数量、地块数量和面积;分析不同地区、重点流域不同坡度、种植模式、耕作方式地块的数量、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
2.1.2 种植业污染源情况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施用化肥、农药、地膜以及产生秸秆的总量,以及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

计算以乡镇为最小单元的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的施用量空间分级分布图。

指出全国范围内,化肥、农药、地膜单位面积施用量较高的地区,为下一步有目的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提供信息。

秸秆:种类、面积、总量、回收情况及相关分布。

地膜:种类、面积、用量、回收、丢弃情况及区域分布。

化肥:地块用量、种类、推算地区用量及分布
农药:种类、面积、用量——地区用量及分布
2.1.3 种植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分析
总结分析全国秸秆和地膜残留量、化肥和农药的流失量以及总氮、硝态氮、总磷等的流失情况;对部分污染物进行污染评价,并借助于GIS平台展现各种污染空间污染分布情况,在污染评价图分级的基础上,得到我国种植业污染高风险的地区。

主要包括:
1)污染物排放总量分析,包括秸秆、农膜、农药的施用回收及残留的数量关系及地域分布情况;根据化肥施用的情况,结合产排污系数,分析总氮、硝态氮、总磷的流失,淋溶等情况,
2)分区域污染物排放情况;
3)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主要包括单位产出排放强度和单位面积排放强度。

2.2 畜禽养殖业污染普查数据分析
2.2.1 畜禽养殖业生产基本情况分析
1)按养殖规模统计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规模、占地面积和分布情况,不同养殖规模比例及其分布情况。

2)按畜禽种类统计分析我国畜禽养殖业中畜禽的规模、比例、占地面积和空间分布情况,以及规模化养殖场存栏或出栏动物与全国统计数据的比例。

3)不同清粪工艺统计。

统计干清粪、水清粪、和垫料垫草等不同清粪工艺在全国范围内的养殖场数量、规模、空间分布情况。

2.2.2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情况
总结畜禽养殖全国和畜禽养殖污染普查分区产生污水量总量和粪便总量,并通过各种污染物(COD、总氮等)的产污系数,推算出污染物产生量;重点分析比较出不同养殖规模、不同污水和粪便利用方式、利用途径、不同工艺对污水和粪便产生的差异性,为下一步减少污水和粪便产生量提供依据。

(污水、粪便、主要污染物)
2.2.3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统计分析养殖规模、畜禽种类、处理工艺、综合利用方式和污水处理方式的不同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总结出减少污水、粪便以及各种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

(污水、粪便、主要污染物)
畜禽养殖因区域、养殖规模、畜禽种类、处理工艺、综合利用方式和污水处理方式的不同,其产污量有所不同,统计分析以上因素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

2.2.4 不同区域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1)区域特征分析:
畜禽养殖业在全国各地的分异性比较大,根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分区,分析不同地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并结合GIS平台展现不同区域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分布情况;结合污水中各种污染物(COD、N、P等)产、排系数和固体污染物(有机质、N、P等)含量产、排系数,计算不同区域畜禽养殖业各种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统计分析后,借助GIS平台给出各种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图,并对其污染级别进行分类评价。

2)重点流域分析:
针对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库区及其他重点流域,分析畜禽养殖业对重点流域面源污染构成的威胁程度。

结合污染物产生、排放量和流域水环境容量等,指出重点流域存在的畜禽养殖业污染高风险地区;并与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源进行比较分析。

结合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图件形成直观地给出高污染风险地区,在必要情况下可进行预测分析,对畜禽养殖业引起的面源污染提前预警,以便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水环境保护措施。

2.2.5 污染物排放强度
1)单位产出排放强度: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畜禽养殖污水和粪便排放强度(万元产值、单位产量),并与其他农业源的产生强度做对比分析;
2)单位面积排放强度:统计分析各省单位面积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强度。

2.3 水产养殖业污染普查数据分析
在普查数据库的基础上,分析我国水产污染源不同养殖种类、生产模式、养殖工艺、养殖规模、养殖区域布局、投入品等行业特点、数量和分布,分析养殖类型、养殖种类、投入品种类、饲料利用率、单位产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结合水产养殖业产排污系数,分析各类养殖类型、不同养殖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分析养殖生产过程污染物产生机制和排出水平及其动态规律;提供全国水产养殖业污
染源普查的结果和结论。

2.3.1生产基本情况分析
分析水产养殖布局特点。

分析不同类型水产污染源(规模化水产养殖场、水产养殖专业户)的数量、养殖面积和分布,不同养殖水体(淡水养殖、海水养殖)下的养殖面积分布。

分析全国水产养殖模式的区域特点。

按照不同水产养殖模式(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网箱养殖、围栏养殖、浅海筏式养殖、滩涂养殖、以及其他等7种模式)分析不同类型水产养殖的数量、面积、投放量、产量等。

分析水产养殖模式的区域特点。

分析各地不同水产养殖模式对水体的使用情况。

分析各地不同养殖模式(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换水频率、换水次数和排水处理情况及地域分布特点。

并分析排水去向、排放量、循环使用量情况、比例及分布,分析不同流域水产养殖污水纳污量。

普查水产养殖指标(养殖面积、产量等)与2007年全国统计资料的对比分析。

2.3.2污染源分布情况
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水产养殖模式下饲料、药物以及肥料的成分和使用情况,分析不同区域不同水产养殖模式的污染源情况。

主要分析内容包括:饲料的使用情况、药物的使用情况、肥料的使用情况等。

2.3.3 污染物排放情况
根据饲料、肥料、药物等的使用量,结合水产养殖的产排污系数,统计总磷、总氮、COD、总铜、总锌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排放量,并从不同养殖规模、不同养殖类型等方面统计分析污染物排放情况。

针对养殖规模、养殖种类、养殖模式的不同,统计分析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的差异性。

2.3.4区域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
结合GIS平台展现不同区域水产养殖污染源分布情况;给出各种污染物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图,并对其污染级别进行分类评价,同时分析污染源、污染物在不同重点流域的分布情况,并进行评价。

并着重分析太湖、巢湖、滇池和三峡库及其它重点流域水产养殖业对面源污染构成的威胁。

2.3.5污染物排放强度分析
分析各地区、不同养殖模式水产养殖的饲料、肥料、药物等的使用强度总磷、总氮、COD、总铜、总锌等主要污染物指标的排放强度,并从单位养殖产量强度和单位养殖面积排污强度两个角度分析不同区域和不同养殖类型的指标差异。

主要包括:单位养殖产量原料使用强度分析、单位养殖产量排污强度分析、单位养殖面积原料使用强度分析和单位养殖面积排污强度分析。

2.4 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普查数据分析
农村生活污染主要源于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

此次农村生活污染源调查以太湖、巢湖、滇池及三峡库区四个重点流域农村地区为调查范围。

调查内容涉及行政村和农户的不同调查内容,主要关注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及其特征污染物。

因此,应结合农村生活源普查数据库,汇总分析各重点流域农村生活源人口分布和数量,不同经济收入水平人口的分布和数量,不同生活方式的人口和数量,结合农村生活污染源产排污系数,分析不同地区农村生活源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

分别从基本情况、污染源情况、排放情况及排放强度、控制措施等方面分别分析。

2.5 农业污染源数据汇总分析
2.5.1 农业污染源排放总量分析
主要包括:
1)总磷、总氮的总量分析;
2)COD、总铜、总锌的总量分析;
3)肥料、农药的总量分析。

4)分区域、流域对排放量进行汇总分析
2.5.2 农业污染源排放强度分析
结合农业产值,区域面积,区域人口等指标,按照单位产值、单位面积、人均等指标分析农业污染源总的排放强度。

2.5.3 农业污染区域特征分析
分地区比较各类污染物的排放分布特征;分析重点流域各类农业污染源的各项指标的污染负荷;
2.5.4 农业污染综合控制措施
根据农业污染的特点,对农村污染控制提出对策措施;并提出农业产业布局调整、城镇化和工业化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要求。

2.6 农业源与其它大类污染源的比对分析
根据汇总的各类农业污染源的总的产排量,进一步按照污染指标比较农业源与工业源、生活源等其他大类污染源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区域特点,比较分析农业源、工业源、生活源等的污染源排放强度。

结合重点流域,比对分析各类污染源相同污染指标对重点流域污染的贡献度。

提出不同流域各类污染源的控制政策和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