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横塘(宋)范成大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1)诗以“石桥”“朱塔”等物的“________”(用诗中的词语填写)反衬出人、事的变化。

(2)诗末句寓情于景,颇具情韵。

试分析诗人的情感与景物是怎样巧妙融合的。

【答案】(1)依然(2)写横塘的景中,如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与离情别绪直接相连;结尾以景物作结,烘托离别之情。

【解析】【分析】(1)春到横塘,绿满平川,石桥依旧横卧,朱塔依然屹立,可是诗人却要与友人分别了。

“依然”一词,以景物的不变反衬出人事的变化,流露出依依难舍、留恋难分的情味。

(2)末句以景结情(寄情于景、拟人等),写横塘景中与离情别绪相连的细雨、垂杨、画船,细雨如丝,垂杨似线,画船待发,烘托离别之情。

末句并未用任何离恨相思之词,只是用雨丝风片、垂柳轻舟,象征依依惜别之情,与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融为一体,以抒情之笔写景,颇具情韵。

【点评】此题考查诗歌赏析。

(1)此题考查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做此类题,要注意理解全诗的意思,重点理解“ 石桥朱塔两依然”的诗的意思。

(2)此题考查诗句表现手法。

主要围绕情景交融的写法来展开,要注意围绕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来分析。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昼梦”、“南风”等意象可知,这首诗写的是夏季的生活场景。

(2)本诗中“偷”字用得好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1)青苔;绿树(2)“偷”字用的好,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南风这个旧相识的顽皮可爱,也表现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解析】【分析】(1)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筛选具体的意象填写作答。

这首诗写夏季的生活场景主要用“青苔”“绿树”“昼梦”“南风”等几个意象。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

古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及答案(16套)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日希,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1)两首词都表达了作者___,语言沉痛,真情流露,感人肺腑。

(2)请比较苏词和贺词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____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咏荷上雨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

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

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这首词在歌咏荷上雨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答:___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日五首(其一)秦观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请结合诗句,对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鹰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通过对画鹰的描绘,抒发了怎样的抱负?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径溪罗隐径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这首诗寓含着一种什么哲理?谈谈你的看法。

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醉太平张可久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滚。

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①②③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钝。

葫芦提倒稳![注]①迷魂阵:元人以此代指妓院。

②睡馄钝:躺着的馄饨,比喻软弱站不起来。

③葫芦提:糊涂,亦代指喝酒。

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透过这首小令,我们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请结合全曲简要赏析。

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诗后题目。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中职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中职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

专题10诗歌赏析(参考答案)1、对下面这首元曲的赏析,不正确的是()(2013年)【双调】清江引·咏梅贯云石南枝夜来先破蕊,泄漏春消息。

偏宜雪月交,不惹蜂蝶戏。

有时节暗香来梦里。

A、“双调”是元曲中的宫调之一,“清江引”是曲牌名。

B、第一、二句写梅花破蕊早放,向人们透露春的讯息。

C、第三、四句写梅花迥异群芳、坚贞自守的高洁品格。

D、此曲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了梅的孤芳自赏。

2.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2014年)饮酒(其八)陶渊明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A.前六句以众草衬托青松,以连林衬托独树,突出表现了孤松卓然傲立的风姿。

B.“提壶”两句写诗人一边饮酒抚松,一边远望,把诗人与孤松直观地联系起来。

C.最后两句诗人慨叹自己难以挣脱世俗尘网的束缚,过着一种空虚无聊的生活。

D.诗中的青松象征着诗人不向权贵低头,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精神。

3.对下面这首古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2015年)送李副使赴碛西④官军岑参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要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注释】①碛(qì)西:即唐代的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A.诗歌以火山、赤亭起句,烘托出李副使不畏艰苦的精神。

B.“岂能”一词故作反问,强调李副使长期驰聘沙场,早已把乡愁置于脑后。

C.全诗基调慷慨昂扬,尾句更是豪气冲天,但依然掩饰不住难舍的离情。

D.诗歌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其口语化的语言风格,给人以亲切洒脱之感。

4.对下面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是()(2016年)清平乐黄庭坚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A.上阕写词人因春天离去而倍感寂寞,希望唤春回来,与它同住。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①,侧坐莓苔②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①纶,钓丝,“垂纶”即垂钓。

②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

这里是写小儿选取了一个僻静、利于垂钓的地方。

(1)诗歌前两句中“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描绘出一个________的小儿。

(2)诗歌三,四两句可见小儿是什么心态?结合具体字词简要分析。

【答案】(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从“学垂纶”“侧坐莓苔”的两个动作可以看出“小儿”认真聪明、一本正经的形象。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三四句诗的意思是: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小儿生怕鱼儿被惊吓的小心谨慎心情。

故答案为:(1)一本正经、认真、机灵、聪敏;(2)谨慎或者害怕被打扰(害怕鱼儿被吓跑)的心态。

从“遥招手”“不应人”可以看出来,他害怕钓鱼被打扰(鱼儿受惊吓),远远就向路人招手示意,不回应路人的询问,从而看出小儿谨慎。

【点评】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文章对人物的各种描写等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完成下列人物对话。

赏牡丹唐代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①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游山西村(宋)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唐)项斯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注】①栎:同“栋”,一种乔木;②茗:茶的稚称.(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 【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 【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C. 【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 【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答案】(1)C(2)①都写了山村风光的美丽;②都写了农事丰收的盛景;③都借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解析】【分析】⑴A项有误,“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箫鼓追随春社近”写出春社欢快。

B项有误。

【甲】诗尾联写诗人此时是月夜游玩,不是以后会“乘月”而来。

题干中“乘月”而来,再访此地明显有误。

D项有误,“逢”字写出了恰巧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不是“相约”。

C项正确,故选C。

⑵《游山西村》描写的诗人出游到农家,写到了村外的景物,村中的趣事,有机会一定要频来夜游。

以游村贯穿,并把秀丽的山村自然风光与淳朴的村民习俗和谐地统一在完整的画面上,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和恬淡、隽永的格调。

《山行》描写了一片枥林,一条溪水,几户人家,一幅恬美的山村图都从十四字绘出。

那一渠流水,奇峰倒影,婆娑荡漾的美姿,立刻呈现目前,那群鹿竞奔、蹄落草掩的喜人景象。

诗人走着走着,邂逅卖药材回来的老者,便随同这位年老的药农一道进入那烟霭茫茫的深山岛云中去。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含答案)一、小学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寒夜【宋】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①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②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①竹炉: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

②才:仅。

(1)“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能让人产生哪些联想?(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来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2)“梅花”有高洁的志趣,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写出了诗人的热情,表明自己和客人一样志同道合,具有高洁的志趣。

【解析】【分析】(1)这首诗被《千家诗》选入,所以流传很广,几乎稍读过些古诗的人都能背诵,“寒夜客来茶当酒”,几被当作口头话来运用。

常在口头的话,说的时候往往用不着思考,脱口而出,可是细细品味,总是有多层转折,“寒夜客来茶当酒”一句,就可以让人产生很多联想。

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可以“倚杖无时夜敲门”,主人不必专门备酒,也不必因为没有酒而觉得怠慢客人。

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所以能与主人寒夜煮茗,围炉清谈,不在乎有酒没酒。

“(2)本题考查根据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以写景融入说理。

夜深了,明月照在窗前,窗外透进了阵阵寒梅的清香。

这两句写主客在窗前交谈得很投机,却有意无意地牵入梅花,于是心里觉得这见惯了的月色也较平常不一样了。

诗人写梅,固然有赞叹梅花高洁的意思在内,更多的是在暗赞来客。

寻常一样窗前月,来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在月光下啜茗清谈,这气氛可就与平常大不一样了。

故答案为:(1)首先,客人来了,主人不去备酒,这客人必是熟客,是常客;其次,在寒冷的夜晚,有兴趣出门访客的,一定不是俗人,他与主人定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雅兴,情谊很深。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项练习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启明星》,回答问题。

属于你的是光明与黑暗的交替黑夜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群星已经隐退你依然站在那儿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一九五六年八月(1)本诗的作者是艾青,请你再举出《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歌,写出篇名。

(2)结合诗歌说说艾青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怎样的情感?【答案】(1)《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刈草的孩子》。

(2)启明星预示的是黑暗的告终和光明的来临。

启明星是驱逐黑暗而向往光明的,作者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作者厌恶黑暗而向往光明的愿景。

愿意牺牲自己,向往光明的世界(投身在光明的行列),而不求回报(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愿望。

【解析】【分析】(1)根据对艾青诗歌的积累任选一首答题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2)启明星又称金星,天亮前后,东方地平线上有时会看到一颗特别明亮的"晨星",它不是光源,人们叫它"启明星"。

因此启明星预示的是黑暗的告终和光明的来临。

结合诗歌具体内容理解诗人的感情,作者以启明星自喻,“启明星期待着太阳上升/被最初的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寄托了厌恶黑暗而向往光明的愿景。

启明星“投身在光明的行列,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表现了作者愿意牺牲自己,向往光明的世界(投身在光明的行列),而不求回报(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愿望。

故答案为:⑴《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黎明的通知》《向太阳》《火把》《鱼化石》《镜子》《光的赞歌》《刈草的孩子》。

⑵启明星预示的是黑暗的告终和光明的来临。

启明星是驱逐黑暗而向往光明的,作者以启明星自喻,寄托了作者厌恶黑暗而向往光明的愿景。

愿意牺牲自己,向往光明的世界(投身在光明的行列),而不求回报(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愿望。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诗人在夜晚静思时,看到了什么景物,从而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答案:床前明月光2.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诗人在登高望远时,表达了什么哲理?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3. 杜甫的《春望》中,诗人通过什么景物来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答案: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二、选择题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李清照答案:B2.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辛弃疾B. 苏轼C. 李白D. 王之涣答案:C三、判断题1.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诗人表达了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对/错)答案:对2.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诗歌。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特点。

答案:琵琶女在《琵琶行》中,形象凄美,技艺高超,她的音乐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她的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命运的不公。

2. 请简述《诗经》中的《关雎》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爱情诗,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慕之情。

诗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自然景物来比喻男女之间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淳朴而真挚的爱情。

五、翻译题1. 将杜甫的《登楼》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在漫长的秋天里,我常常感到悲伤,像是一个过客;在人生的百年岁月中,我常常生病,独自登上高台。

2. 将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太阳依偎着山边落下,黄河流入大海。

六、分析题1. 请分析《诗经》中的《蒹葭》一诗,说明其艺术特色。

答案:《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抒情诗,其艺术特色在于使用了比兴手法,通过描绘蒹葭的景象来表达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诗中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请分析李白的《将进酒》一诗,说明其主题和艺术手法。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练习〔一〕一.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鹧鸪天 [宋]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

红蕖,红荷花的别名。

〔1〕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3分〕〔2〕有人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被贬黄州之后苦闷、抑郁的心情,也有人认为本词展现了作者贬居黄州后自得其乐的隐逸生活。

你认同哪种观点?结合词的下片,说说你的理由。

〔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8分〕别舍弟宗一①柳宗元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注】①柳宗元的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今湖北江陵)去,柳宗元写此诗送别。

柳宗元此时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1. 赏析本诗第二联中数词运用的妙处。

〔4分〕2. 诗中是怎样抒发离情别绪的?请简要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8分)菩萨蛮·咏梅朱淑真湿云不渡溪桥冷,蛾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单独倚栏杆,夜深花正寒。

【注】朱淑真,宋代女词人,号幽栖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1〕简析上阕第一句“湿云不渡溪桥冷〞在词中的作用。

〔4分〕〔2〕探究本词下阕情感抒发的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8分〕浣溪沙苏轼万顷风涛不记苏,雪晴江上麦千车。

但令人饱我愁无。

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樽前呵手镊〔niè〕霜须。

【注】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此时词人被贬黄州。

作者有序云:“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

太守徐君携酒见过,坐上作?浣溪沙?三首。

明日酒醒,雪大作,又作二首。

〞是篇为“又作二首〞之二。

〔1〕“但令人饱我愁无〞一句与我们哪个诗人的什么诗句表达的情感一致,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2〕该词下阕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简要赏析。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描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答案:A. 春天2. 下列哪个选项是这首古诗的开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A. 长恨歌B. 渔家傲C. 卜算子D. 水调歌头答案:A. 长恨歌3. 以下哪个诗句属于《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描写内容?百千翠羽临高阁,九万里飞花入小园。

A. 描写楼阁的高大B. 描写飞花的美丽C. 描写雀鸟的数量D. 描写小园的景色答案:B. 描写飞花的美丽4. 下列古诗的出处是?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A. 出塞B. 江雪C. 相思D. 登鹳雀楼答案:C. 相思5. 下列描写孤独的诗句出自下列哪首诗?站在悬崖峭壁上,深秋时节,云遮雾掩。

A. 望岳B. 春江花月夜C. 归园田居D. 月夜忆舍弟答案:A. 望岳二、简答题1. 请解释一下诗歌的基本韵律是什么?答案:诗歌的基本韵律是指诗的语言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律排列起来,形成音节之间的巧妙关系。

它包括平仄、押韵和节律等要素。

2. 请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解释一下它给你的感受和思考。

答案:这个题目无法给出具体的答案,因为每个人对于古诗的喜欢和感受是不同的。

建议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并在这里进行个人化的解释和感受的陈述。

三、作文题请你以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为基础,写一篇约200字的鉴赏评论。

(作文内容略)。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墨梅王冕之羊若含玉创作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答案: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2、表示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自命不凡的品格. )二、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冬风吹雁雪纷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阴暗.白日曛,即太阳暗淡无光.1、“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谁人字更好?为什么?2、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合?(答案:1、用“千”字好.“千里”境界壮阔,可以着力渲染凄寒悲苦的气氛,又与诗的后两句情调相谐.2、表达了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勉励同伙乐不雅豪放,积极朝上进步.这两句诗气势雄壮,胸襟坦荡,一扫缱绻忧怨的老调,是壮伟之音.)三、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①这首诗写于作者贬谪岭南逃归程中.1、诗歌前两句里的“断”和“复”反应诗人怎样的贬谪生活?2、按常理说后两句似乎写作“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更恰当,这里的“怯”和“不敢”反应了怎样的心理?(答案1、作者贬居岭外,思念亲人,又长期得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精力极为痛苦.2、因为一方面虽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却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抒写,更显真切、耐人品味.)四、山行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风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归去.1、首句的“弄”字历来为人称道,请从修辞和表达效果上品味这个炼字.2、诗中哪两个字说明客人要归去的原因?哪一句以退为进,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景的喜爱与希望同友人共赏美景的愿望?(答案:1、这个“弄”字,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洗澡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气,同时也给客人留下了一个辽阔的想象空间,仿佛是要让客人自己意识到——如此美景,留下来是值得的!2、轻阴,入云深处亦沾衣五、绝句杜甫迟日山河丽,春风花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①泥融:指冻泥融化,又软又湿.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哪些意象刻画了春天的气象?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哪两个字?一“飞”一“睡”有着怎样不合的情态?(答案:1、“迟日”、“山河”、“春风”、““花卉”.2、呼应“迟日”,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述,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忙碌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六、江上渔者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浪里.【注释】①渔者:打鱼的人.②但:只.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1、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示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接洽《岳阳楼记》的名句,说说这首诗表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比较,岸上人来人往,只想着鲈鱼的厚味,船上渔平易近风里来浪里去:通过两幅画面的比较,反应了渔平易近劳作的艰辛,表达了对“江上往来人”的劝戒.2、这首诗表示了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这是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个写照.七、送友游吴越杜荀鹤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此中着重客,君去必经年.【注释】①吴越,指今苏杭一带.1、这首诗表示了吴越之地哪些特色?2、“夜市桥边火”,请赏析“火”这个字的妙味.(答案:1、江南水乡,风光秀美,物产丰饶,市镇繁华,平易近风淳朴.2、“火”字,既可使人想象夜市繁华、热闹的气象,而“火”与桥下的水相映照,波光粼粼,更增添诗情画意.)八、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注释】①⑴江陵今湖北江陵县.②掩映:时隐时现.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呼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具体的描述(30字左右)(答案:1、“掩映”,通过“枝”字的重复,不但写出了枫叶之繁茂,并且表示了思妇望君的迫切心情.2、极目远眺,但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日已垂暮,而不见那人乘船归来.)九、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解】雪:指梨花.1、除了以“雪”比方梨花,诗歌还用了哪些词来描述梨花?写“柳深青”有什么目标?2、看着雪白的梨花,诗人为什么会产生“惆怅”的心情?(请用原诗答复),这反应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淡白、清明,是为了衬托梨花的雪白以及闹热.2、“人生看得几清明”,抒发了诗人感慨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十、(一)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1、两首诗里“远行人”、“一人”分离指谁?2、诗的后两句都是诗人的想象,这从哪两个词语上看得出来?3、“抱膝灯前影伴身”,这句描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答案:1、都是指诗人自己.2、想得、遥知.3、诗人抱着膝盖,对着孤灯,形影相吊一直坐到深夜,表达了孤单凄苦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春游湖宋•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1春游湖的夹岸桃花蘸水开的“蘸”用的十分传神,请作扼要赏析.2、“小舟撑出柳阴来”一句表示了作者什么心情?1、答: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多);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俏丽.2、答: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喜欢俏丽的春天,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木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有人认为“木樨”一词,有点题之妙,你同意吗?作扼要说明.2、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更有表示力?为什么?1、答:木樨既可指庭院中的桂树,又可指传说中的月亮上的桂树,这就暗写了诗人在望月,从而表示了更丰硕的美的联想,因而“木樨”有点题之妙.2、答:“落”字更有表示力,它能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就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请联合全诗扼要剖析诗人写了哪些景物?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1、答:柳条、藤蔓、黄莺.2、答:以“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的“频啼”,化无情为有情,运用拟人的手法,借物的的挽留、眷恋衬托出人与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找出能体现季候特点的词语.1、答:淡白、深青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韶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情感.书湖阴先生壁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1、诗中写景从写到,既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1、答:院内院外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述自然景物?试扼要剖析其表达效果.2、答:拟人,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形象:水绕农田,仿佛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释】本诗系作者从被贬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1、赏析首句中“断”字的表达效果.1、答: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断的现实,更突出诗人的思家之切.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2、答:诗人因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故乡来的人问讯;表示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抵触而焦炙的庞杂心情.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描述夜雪的?1、答:触觉、视觉、听觉2、从诗歌描述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2、答:孤寂凄冷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心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诗中第二句中“ 遍绕”“日渐”表示了怎样的情景?1、答:表示作者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依靠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答: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花开尽更无花),依靠作者对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雨后池上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春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示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答:水面如同刚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来表示水面的平静.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答:一、二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示了雨后池塘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联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江郎山和韵①宋•辛弃疾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成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注释】①和韵:唱和他人诗词,仍采取原诗的韵. 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答:高直、陡险的特点.2、诗人借描述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幻想?答:要做一个坚毅刚烈不阿的人,人生要立功立业.。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中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三年谪宦①此栖迟②,万古惟留楚客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④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⑤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注】①三年谪宦:贾谊被贬至长沙三年。

②栖迟:停留,居留。

③楚客:这里指客居楚地的贾谊。

④汉文:指汉文帝刘恒。

⑤吊:凭吊。

贾谊在长沙曾写《吊屈原赋》凭吊屈原。

这首怀古诗表面上咏的是古人古事,实际上着眼于今人今事,字里行间处处有诗人的自我存在,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解析】【分析】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一般采用借古伤今的手法,分析作者情感时,要注意作者和“贾谊”之间的相似之处:遭诬陷被贬。

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满腹牢骚,对历来有才人多遭不幸感慨系之,更是将自己和贾谊融为一体。

诗人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故答案为:作者借古言今在这首诗中无处不在。

首联,表写贾谊的一生,实则暗寓自己迁谪的悲苫命运。

颔联看似写是眼前所见,实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

颈联表写文帝与贾谊,实写自己一贬再贬,沉沦坎坷,更是必然。

尾联更是由古及今表明自己和贾谊、甚至屈原都是无罪而遭受不公的处罚!【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古诗内容及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诗句内容,首先要抓住诗句中的人、物、景、事进行分析,然后再把这些内容综合起来考虑。

而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高中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尽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下边小题。

少室雪晴送王宁李硕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 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行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寒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说明】① 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 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

② 见:同“现”。

③ 过景:夕阳余辉。

④ 行人:指王宁。

(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一样的座座山岳,似与王宁分别。

B.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C.五、六句写夕阳斜照山岳,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D.尾句写送别眺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请简要剖析。

【答案】( 1) A( 2)①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

诗的前六句对少室山的雪景做了大批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少室山绚丽雪景的喜爱之情。

② 与友人游乐时的畅快之情。

“行人与我玩幽境露出作者与友人游乐时的畅快。

③ 与友人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惜别之情。

诗的最后直言”一句透“惜别”,更以举头眺望的动作表现不舍之意。

【分析】【剖析】( 1) A 项,开头两句“少室山岳三十六,此中几峰更特别”没有运用拟人手法故,本题选 A 项。

( 2)开头两句,诗人写雪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点。

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睁开,以“半山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雪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特别素美。

第五、六句写晴。

雪后初晴,天空蔚蓝,夕阳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山腰,浮予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雪峰动静相衬。

同时,半山青松,松上自云,云上雪峰,雪映落霞,层次鲜亮,拥有很强的立体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赏析
1.(2004·无锡)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别云间
文天祥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丁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2.(2004·甘肃)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1)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开狼。

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D.……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理由: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破阵子”是这首词的题目,表达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的抗金壮志。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末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遗憾。

(3)请写出两句描写“风”或“雪”的古典诗词名句。

3.(2004·西宁)阅读下面的诗与散曲,按要求填写相关文字内容。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作品同样是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截然不同。

刘禹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而马致远却抒发了。

在表现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4.(2004·宾州)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

答:
(2)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
答:
(3)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答:
5.(2004·四川)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实际上是写。

(2)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
6.(2004·宿迁)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优美怡人的风景画,画中分别描写、
、、和四种景物,突出了它们的。

②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以后,从第四句中的“归”可以看出,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
1.D 2。

(1)C 理由是:其余三项可看作“豪放派”风格,而C属于婉约派。

(2)A (3)示例:①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②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如弓。

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⑤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③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豪放、热情凄愁借景抒情 4.(1)知时节(或:当春发生)。

(2)第二联从听觉来写,第三联从视觉来写。

(3)示例:潜;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5.⑴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2)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6.①江、鸟、山、花鲜明的色彩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