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合集下载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精品文档资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一、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进展我国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探索家校合作的问题,七十年代末期和年代初期,许多学校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意识到学校要主动争取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并在实践中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九十年代以来,对推进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教育的改革实践有进一步的研究。

目前我国开展家校合作的实践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几种主要形式有:(1)家长会(2)家访(3)家长学校(4)家长委员会(5)“家校通”网络平台等[1]。

二、我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存在的不足我国在促进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联系和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校合作组织不完善家长委员会是我国目前比较正式的家校合作组织。

一些学校还在校园网上开辟了“家长委员会”专栏,介绍本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委员会成员、本学期的任务、优秀家长等。

各校家长委员会的章程大致相同,基本包括总则、宗旨、任务、组织等几项内容[2]。

目前,家长委员会从章程到人员到活动安排等,样样具备,在全国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但与日本的家长教师协会(PTA)相比,其发展还不完善。

(二)对校外体验活动的重视与协作不够近年来,我国开始强调对青少年加强素质教育、增加校外体验活动,虽然已引起各方面不同程度的重视,但成效甚微,总体上还没有根本改观。

因学校和社会的重视与协作不够,所以对本来不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少年宫等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利用率低,现有条件下可开展的体验活动比较缺乏。

三、如何发挥“三结合”教育的作用(一)利用好三者的互补作用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都各自发挥着作用,不管其作用大小,毋庸置疑,都对学生产生影响。

那么,要使家庭、社会、学校的教育形成合力,除了目标要统一外,还要充分发挥好各自的作用,各有侧重,形成互补。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意见新乡XXX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教育网络的方案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校认真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上根据新要求,结合我校实际,为进一步健全我校“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完善全方位育人的格局,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目标任务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动员全体力量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证。

切实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积极配合各部门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综合育人的整体效应,全面提高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水平,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办法措施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摆在工作的首位,贯穿、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德育工作制度化。

坚持立德树人,防止和纠正重智育轻德育、重学业成绩轻综合素质的倾向。

要建立德育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综合考评制度。

要改进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丰富和创新“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加强社会实践教学和社会锻炼。

2、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

建立完善家访制度,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建立学校和家长的联系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 1 -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事情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通互动。

学校每周要通过校讯通向学生家长发送家教知识短信,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委员会会议,加强教育效果。

3、要积极组织开展教师进村庄活动。

动员选派事情责任心强、教育经验厚实的优秀教师走进村里做志愿者,担任辅导员,帮助村里组织开展活动,举办村家庭教育讲座,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教育孩子解疑释惑。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少先队及家长学校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的资料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建设的资料

排厦村小学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一、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在学校,德育工作队伍是强化德育管理、实施德育要求、提高德育实效的组织保证,是沟通家庭、社会教育力量的桥梁。

为此,我们致力于抓好教师队伍、德育管理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

首先是抓好教师队伍,致力于师德师风建设,树立全员德育意识。

开展了“强师德、增素质、树形象”活动,把师德、素质、形象作为教师岗位轮换、校际交流和聘用与否的主要条件,把教师的德育工作与年度评先评优、晋职、晋级挂钩。

因此,全体教职员工都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特点和任务,寓德育于管理、教学和服务工作之中,形成了全校上下人人关心德育工作、参与德育工作,做好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第二是抓好德育管理队伍建设、包括抓好德育处、团委、年部、学生会、值周生和班主任工作队伍的建设。

重点抓自身素质的提高,工作作风的转变,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德育过程的实施和德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第三是重视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把团队、学生干部作为德育过程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骨干力量,放手让他们参与班级管理、参与学生操行评定、班级考评的全过程,放手让他们组织和开展各项德育活动,并通过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利用少年团校等阵地提高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德育工作能力,给学校德育工作注入了勃勃生机。

坚持召开每月一次德育工作例会,每学期至少分别召开一次全校学生大会和年段学生大会,每学期召开四次家长会。

通过德育工作例会总结、布置工作、协调德育影响,落实德育要求。

通过学生大会褒奖先进、鞭策落后、强调规要求,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导向。

通过年部、班主任工作汇报会,既可以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又可以达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分析对策、提高实效的目的。

通过家长会宣传教育法规和学校管理要求,传授家教知识,教师与家长互通情况,交流方法,以统一家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

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3.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1.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2.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3.条件好的个别学校要建立学校网络。

4.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5.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

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2.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3.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

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4.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5.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

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中, 学校无疑充当着一个正规渠道和主体承载的角色, 但这并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全部途径。

与学生相关的家庭与社会的教育影响力决不逊于学校教育, 这些非系统性的社区教育因素必然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与完善, 甚至影响着学校教育的发展。

学校教育应该从校内向校处延伸拓展, 把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起来、互相渗透, 互相促进、协调一致, 形成统一的教育网络, 才能教育好孩子们“在校做个好学生, 在家做个好孩子, 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

我校学生的素质、家庭环境差异较大, 因此, 更应该加大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紧密的联系。

现就我校开展的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以人为本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 学校是从社会大教育中优化出来的一个更积极向上、更生动纯洁的育人园地,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

学校教育更自觉, 目的性更强一些, 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 因此, 我们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学校要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与配合, 如向家庭宣传教育方针、政策、介绍正确的教育方法, 还可以举办家长学校, 召开家长会, 设立家庭教育辅导站等, 以推动家长和学校教师共同研究教育经验和规律, 普及科学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另外, 还可以采取与家长书面联系、对话等形式与家长沟通, 互通情况, 共同制订教育计划、采取有效的措施, 保证家庭教育在学校的指导与配合下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也要同社会教育取得联系和密切配合, 发挥学校教育优势, 使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相互联系、支持, 校内外结合, 控制学生所处环境, 减少消极影响, 充分体现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德育工作的经验教训表明, 是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是德育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具有主体意识的人, 那么, 德育工作就要以人为本, 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帮助人作为活动准则, 把“管、卡、压、罚”转变到“疏、导、育、教”上来,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3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教育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与培养。

而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则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以下是本人对于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的一些看法。

首先,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沟通的桥梁,以便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在线平台与家长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家庭也可以通过家访或者与学校的老师进行交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和建议。

这样的沟通机制可以让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了解,共同为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提供支持。

其次,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估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评估机制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

学校可以通过考试、测评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家庭可以通过观察和与学校的交流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问题所在,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社会可以通过参与学校活动、提供实践机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际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样的评估机制,学校、家庭和社会可以不断优化自身,提高教育质量。

最后,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需要建立一套健全的奖惩机制。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合力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育的奖励机制。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评选优秀学生、设立奖学金等方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家庭可以通过提供物质、精神上的支持,激励孩子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社会可以提供一些实践机会和工作机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同时,也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惩罚不良行为的机制,以保证教育三结合的有效运行。

总之,教育三结合是实现全面教育与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则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建立的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研究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研究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研究作者:卓关亮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01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大原则和方法,这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共识。

本文根据新的形势出现的新问题,结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对三结合网络的构建过程、模式、具体操作方法作初步的探究。

一、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意义首先,构建并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有利于实现优势互补,抵消或减少新形势下各种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不利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深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的建立,我国各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

当前社会变革时期的家庭、学校以及社会都会产生不利青少年成长的因素。

只有构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网络,加大三方教育协调力度,才能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其次,根据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要使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必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很弱,有的甚至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此外,由于青少年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的的特殊生理心理特征,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加上一些不法之徒教唆、引诱青少年违法犯罪,造成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年龄低龄化、手段智能化、团伙性和暴力性犯罪增多等特点。

再次,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教育网络,有利于实行依法治教,依法协调教育活动中各方面的关系,明确其权利与义务,规范教育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原则与理论第一,学校是网络的主体,在“三结合”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有系统的教育计划,有反映时代精神和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育内容,有健全的组织、完善的设施、专一的职责,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全面、深刻和系统。

此外,学校还有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教师明确教育和学校培养目标,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技巧,了解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有专业性的知识,可以排除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对学生施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面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

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说明报告一、引言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三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健全和完善,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办法。

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论述。

二、学校措施1.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2.优化教学管理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通过建设虚拟教室、在线教育平台等,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培训机会。

学校还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例如建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家校互动平台等,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

三、家庭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

因此,家长应增强家庭教育的意识,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和社会交往能力。

家长应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与孩子进行亲密的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沟通机制。

2.提升家庭素养家庭素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对于家庭的和谐发展和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社会素养,注重自我修养和家庭氛围的营造。

家长还应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教育意识和能力。

四、社会措施1.开展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有机延伸,通过社会教育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社会实践机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社交圈子。

社会应加大对社会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2.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网络五、总结以传统的学校教育为基础,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健全与完善是一个大项目,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学校要构建有效的沟通平台,优化教学管理;家庭要加强家庭教育,提升家庭素养;社会要开展社会教育,建立多元化的社会网络。

通过这些措施办法的实施,我们有信心能够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卫贤镇中心小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措施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为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三结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必须从小抓起,从基础教育抓起。

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合作,形成合力,把“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

开展“三结合教育”,努力构建“同心、同步、同向、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

近年来,我校在实施家长教育工作的前提下,积极规划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共建工程,紧密围绕“改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发展社会教育、促进三方面教育”这一主线,努力形成一个有机的教育整体。

(一)学校教育——智力发展、品德修养的主要阵地学校要进一步密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联系与协作。

学校教育的方向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家长,为了优化广大学生的家庭育人环境,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德育的积极性,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法上协调统一,而不应该出现教育空白,更不允许相互抵消。

学校教育应充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包括社会单位的人才、设施和热心学校教育的志愿者队伍,以充实学校教育工作力量,社会应视青少年的教育为己任。

当前,在学生的课余生活和校外活动中,更应凸现社会的功能,以优化社会环境,推动学校教育,达到学校与社会的双向互动。

在社会化大教育的实践中,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得到强化,但不能由此削弱学校的作用,相反,在社会学习化日趋明显的今天,学校教育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强学校自身建设,从而以显著的成效、优质的服务赢得社会更大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自我评价(推荐5篇)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自我评价(推荐5篇)

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自我评价(推荐5篇)第一篇: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自我评价关于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自我评价一个好的德育评价机制,无疑是学生道德航道的导向灯,所以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极为重要的,也是非常不易的,同时必须在实践中经过多次反复的探索和总结,才能逐步成熟。

我校的德育评价机制正在探索中。

现在的几点做法是:1、家长参与德育评价。

我们的做法是一周由家长进行一次评价,把评价表返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在家长评价中,给予必要的意见交流。

期末在品德等第和品德评语中,家长的评价是班主任评价的一个重要信息源,一个重要参考。

2、学生参与德育评价。

学生的评价是小组评价,同伴评价的方法,旧课程的同学主要是以口头评价为主,新课程的学生(1-3 年级)在学生的素质报告单上以书面评价为主。

评价的情况是班主任评价的一个参考。

3、每个月评出一批各项先进学生,其实也是种即时评价。

4、社区每学期对学校德育进进总体评价。

四、主要经验和结论经过半年多的探索和研究,我们的主要经验和结论是:1、德育过程要全程化。

人是变化的,发展的,反复的,因此,在教育中要坚持有始有终,一个德育目标的提出和确立,必须有相应的教育活动和措施跟上,并且要持之以恒,贯穿到底,不可以忽冷忽热,甚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临时抱佛脚,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和针对性。

全程化的另一个意思是:小学阶段的总体德育目标,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要一以贯之,有一个全程化观念,不可以出现年级断层,更不可以出现低年级和高年级前后矛盾,前后不一的教育要求。

全程化的又一个意思是:小学教育要立足于学生一生的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负责,为学生今后成人后的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品德打下基础。

2、德育成员要全员化。

德育工作并不是班主任的事,也不是思品老师或辅导员的事,全体教职工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对学生言传身教,这个意识全体教师必须牢固确立。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黄文姬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群众对发展更加公平公正、高质高效的教育更加期待。

2021年10 月23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而真正形成长效育人合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新时代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的价值意蕴协同,是指通过各自之间的协调形成合力,最终使多方获益、效果增强,推动共同高效发展的过程。

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则是指家庭、学校、社会三大重要育人主体在促进青少年成长成才方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要素互通、功能互补、影响互促等,通过有机的协同整合,共同最大化增进育人效果,并形成持久稳定作用源的过程。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指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机制,这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其实现是长期综合性影响的结果。

有效落实这一任务,就需要从教育的各主体、各环节、各领域出发,实现协同配合。

2017 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均明确提出“坚持协同配合”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协同育人”是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途径之一。

学生的成长环境除了学校,还包括家庭和社会。

学校教育的成效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离不开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

具体而言,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启蒙之源,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为个体优良品德和习惯的养成奠定重要基础;学校教育具有全面性、系统性、持续性,是推动青少年健康发展的主阵地;社会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个人道德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只有将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三方进行深度融合、协同共进,才能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式的立德树人教育。

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治理结构

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治理结构

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治理结构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治理结构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多个层面的综合性工作,旨在通过加强各方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对该治理结构的详细介绍:一、学校层面的优化措施1.建立家校协同共育体系:学校应设立跨部门的家校协同共育联合工作小组,建立协调机制,全面负责家校协同教育工作的规划和实施。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应将家庭教育指导纳入工作范畴,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3.创新家校互动方式:通过家长工作坊、家长座谈会等创新性的家校互动方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需求。

4.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学校应积极与社会有关单位建立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体验。

二、家庭层面的优化措施1.强化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家长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家庭环境。

2.积极参与家校互动活动:家长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家校互动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与学校共同协作,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3.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应通过学习、交流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指导。

三、社会层面的优化措施1.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共同努力,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为家长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2.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各类教育基地和活动场馆应积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开放,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体验和学习资源。

3.净化社会育人环境: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加强对网络、媒体等社会环境的监管和治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

综上所述,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治理结构需要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加强各方的合作与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

学校“三结合”教育活动方案当代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整体良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只有把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教育统一起来,分工合作,密切配合,构建教育一体化网络,形成目标一致,功能互补的教育合力,就能促进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争取到最佳教育效果。

一、家庭、社会、学校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1、家庭教育的作用。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也确实起到了不同于学校、社会教育的独特作用。

家庭在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品德教育、劳动教育、智育开发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

2、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各种信息的不断增加,单纯依靠学校一个渠道来传授知识,学生只限于课堂来获取知识,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和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了。

占领校外教育阵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各种专门人才,会对学校教育起到一个补充和促进的重要作用。

3、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是青少年健康成长所不可少的。

青少年在磁针接受教育期间,正是他们身心发育的最佳阶段,人生观、世界观正处于形成时期,智力发展也处于最好时期,求知欲、接受能力最强,他们只有在学校有目的的正确教育和引导下才能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发展自己。

二、当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现状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条件限制以及错误思想影响,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存在一定问题,三方面互相联系不够,配合不好,出现脱节的现象。

家庭教育不能配合学校教育。

家长的教育随意性非常强,缺乏科学性,有的溺爱,娇惯,有的简单粗暴、棍棒教育。

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占比例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家庭教育表现的特点是重智轻德不能全面培养子女,甚至有的家长的教育与学校教育背道而驰,使学生在这种相互矛盾的教育中无所适从,削弱了教育的作用。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实施方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是指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持,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在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施方案中,首先需要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起有机的联系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家校合作活动,邀请家长到学校参观、交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指导,培养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成长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在家庭方面,家长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心孩子的成长,鼓励孩子自主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家长要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

在社会方面,社会各界要关注学校教育工作,为学校和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组织可以开展一些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同时,社会也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解决一些教育上的难题和问题,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为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校还可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与家庭和社会联系紧密的教育内容,如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家庭和社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家庭也应该注重对孩子的情感教育,向孩子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方面,可以加强与学校和家庭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资源和机会,如开展实习活动、提供奖学金和助学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成长。

另外,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一些教育讲座、家庭教育培训等活动,增强家庭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形成良性互动。

总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施方案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共同努力。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

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说明报告一、背景介绍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教育关系紧密相连,如果能够建立一个健全的“三结合”教育网络,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的人才。

二、学校、家庭、社会在教育中的作用学校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培养他们知识和技能的重要环境。

学校提供了系统的教育课程和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

而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家庭的教育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社会则是教育活动的重要补充,社会中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支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1.提高教育质量: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结合可以互相补充优势,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家庭注重品德和习惯的塑造,社会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

通过“三结合”的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3.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的教育网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具体措施2.拓宽社会资源:学校应积极与社会各界机构和企业合作,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

社会各界也应多为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师资培养: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学习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需求。

4.建立评价机制:通过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能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和需求,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书桌上,笔尖轻触着纸面,我脑海中开始浮现出那个熟悉的三结合教育方案。

这个方案,融合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旨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

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这个活动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人格、兴趣和综合素质。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一、学校篇1.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要定期举办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环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这些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强化师资培训学校要重视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育培训,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3.创设特色课程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开设特色课程。

如编程、绘画、舞蹈、体育等,让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地发展自己的特长。

4.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学校还可以通过群、家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

二、家庭篇1.建立家庭学习氛围2.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

与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3.培养孩子兴趣爱好家长要鼓励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

同时,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过分干预。

4.亲子活动家长要定期与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

如户外运动、家庭旅行等,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成长。

三、社会篇1.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能力。

2.联合社会资源学校要积极联合社会资源,如企业、社区等,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如组织企业参观、社区服务等活动。

3.社会宣传学校要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三结合教育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教育网络

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众所周知,现代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系统工程。

在未成年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和要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仍然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学校教育孤位、社会教育错位、家庭教育缺位等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市“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还需建设。

一、学校教育孤位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学校教育显得很孤立,主要表现在:1、市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认识是不够充分的。

尤其是对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缺乏应有的认识。

他们常常习惯性地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情,对教育应有的投入、解决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教育的重视、支持。

他们常常表现出对教育指责的多,关心的少。

2、许多家长也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

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3、就学校本身而言,管理者往往将学校定位为一个“小社会”,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往自己头上加,缺少与社会、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忽视了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封闭式教学、军事化管理等模式,在给学校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使学校与社会、家庭更加孤立起来。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够,家庭教育的作用也得不到真正地发挥。

二、社会教育错位从目前社会环境来看,存在着两多两少:一是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多,包括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洗头房、美容店、城市“牛皮癣”、淫秽光盘、淫秽图书、学生彩票、非法饮食摊点等等。

相对而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社会活动场所明显不足。

让我们细数一下孩子值得去的活动场所或回顾一下我们自己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尴尬就一目了然了。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XXX小学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一、教育目的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

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学校家庭社会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随着现代化社会向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

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

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

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

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

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

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

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

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品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

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

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明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糊口材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新墨埠小学
关于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措施办法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整体功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搞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多渠道立体教育,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社会、家庭环境,公民道德素质,家庭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为未成年人创设良好的社会成长环境和家庭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家长素质和教育水平是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学校要积极主动与各相关部门联系,争取社会和家长的支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发挥社会各方面和家庭教育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做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

二、健全“三结合”教育网络,发挥综合教育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要在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

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1.学校方面
充分发挥学校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建立以学校领导、德育干部、教师和班主任为主体,共青团及学生会负责人共同组成,广大师生共同参与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

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道德建设,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习引导和生活指导,使学生知事、明事。

关工委要深入学校,督促指导学校办好家长学校,推动和促进家庭、学校、
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优化育人环境,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机构,办好家长学校,每学期分年级段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开展家庭教育咨询,组织家长交流育人经验。

同时,承担对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组织协调和总体规划;加强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交流,做到资源共享。

班主任、科任教师要经常性开展家访活动,以书信、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联系,交流信息,提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1)、上好晨夕会,开好班会。

班主任老师每天利用晨夕会时间向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进行养成教育,总结前一天班级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表扬先进,对做得不足的同学提出新的要求,每周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配合学校工作重点,根据本班实际,确定专题,努力把本班建成有良好班风的班集体。

(2)、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各科教师要既教书又育人,既做经师又做人师,寓德育于教学中,实施德育渗透,发挥课堂德育主阵地的作用,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得到健康的思想教育。

(3)、通过各项活动、重大节日,寓德育教育于各项活动中,让学生接受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

(4)重视心理咨询室建设工作,发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对一些心理、行为、品行等有问题的同学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培养乐观向上、敢于面对挫折的健康的心理素质。

分析班级每个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和学习情况,对一些情绪反常、行动异常、学习成绩下降幅度较大的学生,及时找出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把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

2.家庭方面
学生家长是学生家庭教育的主体,各级各类学校要成立家长委员会,并发挥其参与学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成员应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向全社会和家庭宣传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使全社会都来重视教育下一代工作。


长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会,鼓励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活动。

家长要经常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思想动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促进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1)、建立家长联系簿。

班主任老师要经常不断地通过书信、电话、网络、老师家长约谈等方式,随时把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状况向家长汇报,并分布倾听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意见。

同时,家长也要利用书信和主动找老师交谈的形式,及时将学生在家的表现反映给学校,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共同商讨教育方法,以便对症下药。

(2)、召开家长会议。

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议,班主任老师把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情况向家长做比较全面的汇报,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

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幅度下降较大和学习较差的学生,做好与家长共同分析原因,找出问题症结,共同加强教育,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尽快提高思想认识,刻苦学习,取得好成绩。

(3)、办好家长学校,定期上课,在家庭教育发面给家长提供学习机会,增长家教知识,使家庭教育更科学、更规范、更有效。

3.社会方面
学校应主动联系所在地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街道、社区、村镇等,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通过开展创建和谐单位、和谐社区活动,为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提供条件,组织有意义的社区教育活动;主动配合社区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净化育人环境。

(1)、发挥关工委的功能。

每学期邀请革命老前辈作一次报告,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学生向革命前辈学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大好时光,艰苦奋斗,奋发向上,学好知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力量。

(2)、每学年邀请公检法的有关同志举行一次法制知识讲座,让学生知法懂
法,自觉遵纪守法,并能积极与违法分子作英勇斗争,不断提高法制观念和思想觉悟,自觉抵制不法思想的侵蚀。

(3)、每学年新学期开始,邀请公安交警同志举行一次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让学生懂得遵守交通秩序的重要意义和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确保,安安全全到校,安安全全回家。

(4)、积极开展体验教育,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体验社会,培养学生责任感、生存意识和感恩意识。

每周一次参加便民利民社区服务活动,假期中统一组织小组进行社会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社区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充分发挥社区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学校要积极争取社区的配合支持,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要充分利用社区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如当地驻军、工厂、企业、敬老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节庆日、寒暑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突出思想道德内涵,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使青少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接受教育。

四、建立学校与家庭、社区工作协调制度
加强对社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统筹和指导,成立由社区工作者、学校领导、学生家长以及社区居民参加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协调组织,定期沟通情况,研究工作,组织活动,做到学校、社区、家庭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