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DEA的山西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基于DEA的山西装备制造业行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
专 用设备 制造 业 、 交通 运 输设 备 制造 业 、 电气 机械 及 器材 制 造 业 、 电子 及
∑X. + = . k s0 X
I t= l
∑Y. 一 = Y
k 0 k ,, , ; , ≥ O > / , =l2 … n
通信设备 制造业 、 仪器仪表及 文化 办公 用机械 制造业都为 DE A有效。 关键 词 : A 山 西装 备 制 造 业 技 术创 新 效 率 DE 中 图 分类 号 :2 7 F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4 4 1 ( 1)0 2 0 0 10 — 942 01— 2 — 2 0

个方 面:本文以山西省为例对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进 行测度
二 、 A模 型 DE ( ) 型 简 介 一 模
若—
u k= l
1 则决策单元 k 规模 收益不 变; 。 则规模 有效 , 无 技
效。
D A方法是美国著名运 筹学家杏恩斯 ( .hre )和库们 ( w. E AC an s w. c )教授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 而发展起来 的。继 17 9 8年第 一个 D A模型提出后 ,新 的模 型不断 出现 ,模 型的实际应用 也 日益广泛 。 E I A在评价多投入和多 产出的 系统运 作的相对有效性 方面优辫 明显 , ) E 多集合 D A模型可对不同行业 、不同地区或不同国家的某一类系统进 E 行综合评价和比较 。 因此. 奉文选择了多集合 D A模 型进行 I 省装备 E 【 I 制造业技术创新效 率的测度 、 评价。 多集合 D A模型评价的每一个对象称 为一个决策单元 ,评价的依 E 据足决策单元的一组投入指标数据 和一组 产出指标数据。 为了方便地判 定决策单元 D A有效 ,查恩斯和库伯引用了非阿基米德无穷小量的概 E 念 从 而 , 以利 用 单纯 形 力法 求 解 线性 规 划 问 题 , 判 定 决 策单 元 的 可 来 D A有效 性 E 带 有 非 阿 基米 德 无 穷 小 髓 s 的 CR模 型 的 对偶 模 型 为 Ds: :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本文在介绍了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的基础上,总结了有关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义、环境、趋势、存在问题和促进对策相关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文献综述。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发展文献综述一、装备制造业的定义和分类目前,世界其他国家包括国际组织并没有提出“装备制造业”这个概念。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我国所独有。

装备制造业又称装备工业,主要是指资本品制造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各制造工业的总称。

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分类,主要是8分类法、7分类法和6分类法。

8分类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分为: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和武器弹药制造业。

7分类法不包括武器装备制造业。

6分类法不包括武器装备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

二、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意义装备制造业,是技术的载体和转化的媒体,是“手段性”基础产业,其产品是各行业的生产装备,是基础的基础。

它的特点主要是:范围广,门类多,技术含量高,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大。

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必然选择,装备工业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水平和现代化程度。

当今世界工业强国无一不是装备制造业的强国。

而忽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将会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并付出沉重代价。

中国网《李守仁委员:制定专项计划大力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具体总结了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性和意义,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装备制造业是用先进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重要纽带和载体;装备制造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信息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安全和军事安全的重要保障;装备制造业是解决我国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其他文献的相关总结也大体如此。

三、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和发展趋势1.国际环境《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西安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环境。

利用信息化提升山西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利用信息化提升山西制造业企业核心竞争力
构 、 底改变经 济发展方式 、 设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 型区域 、 彻 建 实
发展快速变化的趋势 , 加强前沿技术的 自主创新 , 力求在基础理 论方法 、 共性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原创成果与突破 , 形成一批创
现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 十分重要。是落实党巾央关 于“ 中部崛 起” 的战略决策 , 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 , 振兴三晋 、 实现 “ 兴晋富民”
中国正在成为全 球制 造业 的中心 , ; 国是制造业 大国 , { 但还 不是强 国。因此 , 国家确定 了通过信息化带动 T 1 的国策 , 3, _ 化 推
调“ 以企业为 主” 的工作原 则。企业 要成 为制造业 信息化的实施
主体 、 研发 主体 和创新成果的应用主体 , 并将 逐步建立 一个 以企 业为主体 , 产学研结 合的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实施 制造业信息 化科技工程 , 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 开发软件产品和
业 信息化科技工程工作 的若干指导意见》 。为 了顺应 国际制造业 发展的趋势 , 落实《 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提出的总体要求 ,
国民经济巾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 随着我国 经济的快速发展 , 山西省传统制造业暴露 出许多问题 , 总体上不
“ 十一 五” 制造业 信息化科技 T程在总体上提 出了 : 结合我 国制
省委省政府根据 国家“ 以信息化带 动丁业化 , 以工业化促进
信息 化” “ 、 工业化 与信 息化融合 ” 的战略方针 , 出了以信息化 提
促进传统产业 的改造与升级 ,加速山西省产业结构 的调整与优
化, 从根 本上转变 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 , 加速 现代 化进程 , 以实 现“ 振兴山西、 中部崛起 ” 跨越 发展 的战略方 针 , 并积极推进 山西 省制造业信息化。 22 “ . 十五” 山西省制造业信. 4 c 程建设的 回顾 g Jr .c _

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重要突破口

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是山西转型跨越发展重要突破口

内容提要: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与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水平、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我省振兴和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技术、资源和人才等良好的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是山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抢占未来技术发展的制高点、推进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坚持走工业新型化道路和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战略的重要突破口和标志所在;本报告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战略与提高全省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深入剖析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现状、主要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措施建议,为我省科学地谋划“十二五”规划和制定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与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技术进步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装备制造业具有技术资金密集、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较低的集约化发展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加快装备制造业振兴和提升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推进自主创新的重要保障,是我省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支柱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是引领山西建设新型工业基地和实现资源型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着力点;山西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有好的基础和巨大的潜力,从着眼于“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高度,必须进一步理清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特别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这对于我省实施赶超战略、实现转型跨越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一、山西装备制造业运行轨迹和主要特点装备制造业是近代工业中最早诞生的行业之一;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和国防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是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始于“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布局,不断壮大于“三线”建设时期大批东部企业的内迁和军工项目的快速建设;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我省装备制造业在重型机械、轨道交通设备、纺织机械、煤机成套系统产品、基础机械、铸件、锻件、汽车零部件、铝镁合金压铸件及深加工、磁性材料及深加工、电子装备等领域优势产品均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体现出明显的产品优势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有以下主要特点:一从占经济总量及其比重看,曾长居全省支柱产业行列,发展潜力较大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山西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在上世纪60年代在20%左右,是全省第二大工业行业;70年代所占比重在30%左右,是全省第一大工业行业,处于全国上游水平;80年代所占比重在25%左右,是全省第二大工业行业;90年代中期才逐渐退居到煤炭、冶金之后,成为全省第三大工业行业;1996年后所占比重为%左右,退居电力工业之后,成为全省第四大工业行业,发展进入了“徘徊期”;2002年后山西焦炭工业勃兴,从2003年起装备制造业比重进一步降,成为全省第五大工业行业,比重为%,2008年降到%的历史最低水平,2009年企稳回升至%,今年1—9月进一步回升至%;新的历史机遇使装备制造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潜力巨大;二从行业和产品结构看,门类比较齐全,特色优势明显目前,全省已形成了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装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装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门类较全的产业体系;2009年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727户,是全省工业行业中单位数较多的,2009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亿元,占全省工业的%,是我省继煤炭、冶金、焦化、电力之后的第五大支柱产业,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第23位;太重牌起重机、油膜轴承、减速机、太重煤机的大型电牵引采煤机、大同机车的电力机车、智奇的动车组轮对、晋机和太重的火车轮、轴、永济电机厂的电机、榆液的液压系统、经纬纺机的环锭细纱机等30多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较高;我省的国防工业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积极开发民用产品,实力明显增强;近两年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9年太原长安重汽和大运汽车制造公司汽车陆续下线,山西重型汽车制造又实现了“零”的突破,今年1—9月全省汽车产量已突破6000辆;三从产业分布看,区域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发展优势明显全省11个市装备制造业均有分布,并初步形成了太原、运城、晋中、长治、大同和临汾等六大基地;2009年这六个市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而太原、运城两市就占了%;其中太原市装备制造业优势明显,综合实力最强,其工业总产值占全省的%;同时,还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企业突破100户,达到118户,拥有大中型企业124户;一批龙头企业有相当的技术实力、竞争力较强;太原重型机械集团位居2010年中国制造业500强第285位,连续进入中国工业行业企业排头兵名单;其中榆次液压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液压元件重要的制造基地和液压铸造中心;隶属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的晋西机器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重点保军单位及军民结合型大型骨干企业;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太原航空仪表有限公司,是中国航空机械行业的骨干企业;隶属于中国北车集团的永济新时速电机电器有限责任公司、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电力机车研发制造的重要基地;隶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的山西汾西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在中小型发电机制造行业和民品液压支架煤炭机械中占据较强的技术和规模优势;经纬纺机榆次分公司建有完善的产品研发、工艺技术、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的经营管理体系;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是生产重型汽车变速箱和汽车发动机齿轮的国有大型企业;智奇铁路设备有限公司是目前中国唯一一家高速动车组轮对生产和检修基地;山西三联铸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汽车发动机关键零部件为核心的高度专业化铸造企业,山西华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机载配重铸件;太原长安重型汽车有限公司、山西大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使山西汽车工业的前景一片光明;四从发展潜力看,从业人员素质较高,投资比重有所上升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中有高级技术职称的4384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有中级技术职称的13998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1602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大学本科学历的22299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高级技师2183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技师8028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高级工25773人,占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均超过全省工业行业平均水平,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全省各工业行业中名列前茅;2009年全省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低于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业亿元,同比增长%,超过全省工业投资增幅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比2008年增长个百分点;二、加快发展和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短板制约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有利条件较多,如行业门类齐全,部分龙头企业加速崛起,重型机械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但多年来制约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短板亟待克服;一行业投资总量不足、所占比重长期偏低装备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没有源源不断的投资,很难保证其持续稳定较快发展;近年来山西工业投资比重持续回落,装备制造业的投资比重也是持续走低;2006年,全省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额达到了亿元,占全国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额的比重为%,2008年投资总额达到亿元,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占全国的比重却下降为%,全国其他省份相比,处于明显落后的地位;并且在中部六省中,山西装备制造业投资总额也居末位,劣势较为明显;由于长期投资缓慢,致使行业发展后劲不足;二高技术产业比重低,综合成套设备能力弱装备制造业是高技术产业的大本营,是一个典型的技术综合性和成套性很强的行业,而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局部领域上具有一定的产业技术优势,但是在整装成套能力方面实力偏弱;根据2007年省科技厅“444”产业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能够实现成套设备研发和生产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总数的比重仅为%,大多数企业仅仅是以生产零部件为主,产业技术也仅仅局限于该部件,没有成套设备的开发和生产能力;并且全省装备制造业也没有形成有效的产业链条,这造成了全省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国的零部件加工厂,难以得到成套设备研发和生产的高附加价值;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的工业总产值中高技术部分仅为%;三研发投入整体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2008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共有研发投入的企业80户,占全部装备制造业单位数的%,共计投入亿元,占这80户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占全部装备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其中太重集团等5户企业合计投入亿元,占全行业研发费用的%;其中40户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不足100万元,88%的装备制造企业在2008年没有研发费用投入;近年来,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较强,特别是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的企业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但多数中小型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比重非常小;与装备制造业大省相比差距较为明显;如山东省装备制造业有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中心22家、134家,分别是我省的倍、倍;省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达到68家,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技术在全省机械行业骨干企业得到普及,我省制造业信息化水平相比较低;全行业现有37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而我省只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与全国装备制造业第一大省广东相比,差距更为明显;2008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占全省工业的%,占GDP的%,全省装备制造业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5家,世界名牌产品3个,中国名牌产品15个,中国驰名商标7件;四科研人员的引进和利用水平低,技术人才外流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能否迅速提高最重要的动力源泉;从2007年省科技厅“444”产业调查的结果来看,全省装备制造业企业的科研力量也较强,与经济普查的结论一致,这主要是从企业从事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两次的比重均超过10%;但从人才引进情况方面来看,整体上不容乐观,其中28%的企业没有引进过人才,而且引进的人才绝对数量较少,并且十分集中;在调查企业中共有外籍人才46名,留学归国人才18名,省外人才330名,兼职人才175名,总数为569人,占全部员工总数的%,并且过于集中,如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外籍人才28人,省外人才89人,所拥有的引进人才数量远远大于其他企业,说明全省对于外来的人才吸引能力和引进模式存在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五多数企业低水平运营,对外部投资缺乏吸引力2009年全省装备制造业共有亏损企业228户,亏损面%,盈亏持平或盈利额不达100万元的企业324户,占%,亏损微利经营的企业552户,占装备制造业全部单位数的75%以上,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高达亿元;今年1—9月全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亿元;三、加快发展和振兴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政策建议装备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对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全国重要现代化的制造业基地有着重要意义;山西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省经济综合竞争力,是提升全省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发展装备制造业不但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一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1、顺应时代潮流要求,发挥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全球低碳发展、山西转型发展、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时代潮流,为全省装备制造业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内外产业分工的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中低技术产业正在加速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我省同时具备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的比较优势,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中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处于有利地位;2、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国家出台“装备制造业振兴和调整中部崛起战略”将给予我省新的政策支持,并将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向我省有关地区延伸;国家构筑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供应体系,确定将我省建成全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并把我省列为全国唯一的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省份,这将为我省机电行业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撑;我省实施扩大开放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山西省人民政府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八大支柱产业之一重点推进的战略部署,为山西省机电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3、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装备产业升级换代;面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政府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的决心进一步加强,在大力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低能耗、低排放的新型产业的战略决策,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我省落后产能比重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在冶金、化工、焦炭、水泥、火电等行业;为有效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我省将大力实施焦炉气综合利用和煤焦油加工业快速发展的煤化工战略;这都将引导我省机电产品制造业调整产品结构,淘汰一批落后产品,开发一批新产品,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二明确奋斗目标,争取实现“十二五”总量增长两倍通过积极奋斗,“十二五”末全省装备制造业总体实力努力实现历史性突破,并培育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和自主创新能力强的优势企业,继续保持并扩大我省矿用机械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和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由加工制造向集研发、生产、成套、服务于一体的方向转变,力争形成以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和四大产业集群为主体的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将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为全省新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从以下四个方向实现攻坚:一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2015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分别突破3000亿元和200亿元大关;二是大企业实力明显提高;2015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亿元以上1个,100—500亿元的4个、50—100亿元的5个、全省收入前十位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装备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0%;三是名牌产品大幅增加;在煤矿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等领域打造20个国内名牌和15个中国驰名商标;四是技术水平明显提升;到2015年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5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重点骨干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5%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授权专利年均增长30%以上;产品设计、制造水平、成套能力有较大提高,优势产品的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定位明确,“十二五”经济总量翻一番已成为全省各市各行业的奋斗目标,装备制造业作为全省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超越全省,争取实现总量增长两倍;三加快山西装备制造业振兴战略的着力点1、抓转型发展重点,优化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环境;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二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四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快完善产品标准体系,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2、抓技术进步核心,提升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点完善煤炭机械、铁路装备、重型装备、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等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推进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突破薄煤层采煤设备、快掘进设备、大型煤炭洗选设备、大型煤化工成套装备、高端液压系统、高速列车关键部件等技术瓶颈,提升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制造工艺水平,强化成套集成能力;引进技术,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国际化大企业的技术协作和联合攻关,大力开发高端医疗器械、先进轻工机械、食品机械和农用机械等新型装备制造产品系列,开拓新的产业领域;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推进技术标准创新,及时跟踪转化国外最新标准,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推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渗透和融入装备制造业;3、抓重点优势企业,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实行大企业集团战略,增强综合竞争力;以太重集团、富士康、北车大同电力机车、北车太原轨道交通、太原南方重汽、大运汽车、智奇铁路设备公司等企业为主体,整合关联企业、研发机构等资源,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以大企业和知名品牌为依托,加快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装备制造集中地和产业集群区;同时,要大胆引进中国和世界着名装备制造企业,提升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综合素质;4、抓产业集群整合,带动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发挥集群优势,争取最大的规模效应;我省的铸造、锻造、不锈钢深加工、铝镁合金深加工产业目前已有一定基础,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布局分散、竞争力弱,通过进一步优化整合,提高产业聚集,培育核心龙头企业,建设具有较强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依托太原不锈钢生态工业园发展不锈钢深加工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企业发展铝镁合金深加工、铸造锻造产业集群;5、抓发展平台建设,为装备制造业升级提供服务支撑;创建一批装备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抓住国家制定国家级装备制造示范基地标准和认定办法的契机,发挥我省在煤矿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纺织机械、液压元器件系统等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聚焦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通过进一步整合优化、自主创新、引进技术、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壮大规模和提升竞争力,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五大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即煤机成套制造国家示范基地和世界煤机产业基地、铁路装备制造国家示范基地、重型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纺织机械制造国家示范基地、液压元器件系统国家示范基地;同时,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我省重型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钕铁硼永磁元器件、节能环保装备、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通过优化整合、引资合作、重点扶持大力培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即重型汽车及新型燃料汽车制造基地、新型能源装备制造基地、钕铁硼永磁元器件制造基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电子装备及信息化系统制造基地;四、加快山西装备制造业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对策建议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是山西加快转型发展、实现跨越发展、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的必然要求、必由之路,是全省培育新的增长点,打造新的支柱产业的战略选择和有效途径;为此必须以构建技术自主化、设备成套化、制造集约化、服务网络化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为目标,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和重点突破的原则,以重大项目建设为纽带,加强和深化与国家部门与企业战略合作,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加强领导统筹规划,重点打造规模效应突出、带动性强的整机成套、附加值高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真正使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标志性行业;一加强激励机制引导,设立振兴装备制造业专项扶持基金;省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专项扶持和奖励基金,以贴息、投资补助和资本金注入等方式重点支持五大国家装备示范基地、五大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和四大产业集群中核心企业技术创新和重点项目建设;对成功开发重大产品和成功引进外部大企业、大项目的有功人员及单位要给予重奖,突出发挥优秀人才引领行业及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作用;二加快落实产业政策,全面建立和深化与部委、央企等的战略合作,多上大项目加强与国家工信部、铁道部等政府部门及中国中铁、中国北车、中国兵工等大型央企和世界级装备制造企业的战略合作,全力支持驻晋中央装备制造企业在山西做大做强,加快山西军工高新技术民用化、产业化步伐;紧紧抓住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期,用足用好国家关于装备制造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的各项政策措施;对装备制造业尤其是大企业、工业园区、装备基地、非公有制及外资等重点投资项目,要优先审批、优先扶持、优先提供融资服务;对列入国家或省重大装备重点建设的项目、招商引入的战略投资项目、大企业项目和基地建设项目,优先配置土地;鼓励企业利用现有场地进行技术改造,对太原、大同等。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

装备制造业调研报告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

为了掌握行业发展的状态和趋势,本文进行了装备制造业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以下是报告中的主要内容。

一、调研背景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其产值和利润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在继续发展中,装备制造业也需要面对一些挑战,如技术创新不足、产品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

因此,进行装备制造业调研,有利于掌握行业发展的状态和趋势,为行业未来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

二、调研目的1.了解装备制造业当前的发展状况。

2.掌握装备制造业的技术、产品和市场趋势。

3.分析装备制造业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前景。

三、调研方法1.文献调研: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行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2.实地调研:走访装备制造业相关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技术研发及市场营销策略等。

3.专家访谈:邀请行业专家,就行业的发展态势及未来趋势进行调研讨论。

四、调研结果1.行业现状我国装备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装备制造国之一,并且在许多领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但是,在制造工艺和技术创新方面还需要加强,同时要加强对人才和研发的培养,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

2.行业问题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缺乏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市场竞争激烈等。

同时,还面临着制造成本上升、环保压力增大、市场前景不明朗等挑战。

3.行业趋势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装备制造业将会进入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的时代。

同时,环保和节能将成为未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高端化、差异化、特色化将是行业发展的方向。

五、结论与建议1.要加强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装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2.要优化产品结构,加强高端产品和核心技术的研发。

3.要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减少制造成本,提升整个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

4.要注重环保和节能,倡导绿色制造,同时积极开发新型能源等技术。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绩效研究

专 用 发 申 在 着 产 业 结 构 不 太 协 调 、 业 辐 射 能 力 偏 弱 、 业 竞 争 能 力 新 产 品 项 目数 、 利 发 明 率 , “ 明 专 利 数 / 请 专 利 数 ” 产 产 计算 。 不 足 等 问题 。
当 前 山 西装 备 制 造 业 在 本 省 经 济 中 起 着 举 足 轻 重 的作 ( ) 术 创 新 实 现 类 下 设 3个 指 标 项 : 产 品 销 售 率 , 3技 新 新 产 计 新 用 , 别 是 以太 原 重 型 机 械 集 团 、 原 矿 机 集 团 、 纬 纺 机 用 “ 产 品销 售 收 入 / 品 销 售 收 入 ” 算 ; 产 品 产 值 率 , 特 太 经 用“ 产品产 值/ 成 品值 ” 算 ; 品 利润 率 , “ 润/ 新 产 计 产 用 利 销 等 为 代 表 的装 备 制 造 企 业 , 初 步 具 有 了 较 强 的 国 际 竞 争 已 售收入” 算 。 计 力 。 然 而 , 西 机 械 工 业 的 产 值 在 全 省 的 比重 , 个 世 纪 五 山 上 2 2 装 备 制 造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模 型 分 析 . 六 十 年 代 是 3 , 2 0 O 而 0 7年 的 销 售 收 入 仅 占全 省 工 业 的 7 . ( ) 据 装 备 制造 业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 们 1根 我 1 , 润 仅 占 3 7 ; 售 收 入 和 利 润 分 别 占全 国 机 械 行 业 利 . 销 可 以构 建 其 数 学 表 达 式 : 的 0 7 和 o 4 。没 有 起 到 应 有 的 支 柱 作 用 。 因 此 , .6 .8 对 山西 装 备 制 造 业 的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进 行 详 细 分 析 , 取 有 效 采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中国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

2 4
2 5 2 6
U K
U^ S C N H
英 国 U id i d a Zs m n ̄

引言
国际竞争力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装备制造业大致包括金属
备 制造 业 、 器 弹药制 造业 、 武 电气 机械 及 器材 制 造 业 、 通 信设 备计算 机及其 它 电子设备 制造 业 和仪 器仪 表及 文化 办 公用 品制 造业等 8 大类 中的 4 个 中类 所包 含的 18 个 6 7
业 正在 发生重 大变 化 , 现 出分 工 全 球化 、 呈 产业 集 群化 、 制造信 息化 、 服务 网络 化 等新 特 征 、 趋 势 , 新 发达 国家 向 发展 中国家大规 模转 移装备 制造 业 的进 程大 大加 快 。装
不少于输入、 输出指标总数的两倍为最佳的标准 , 所选为 研究对 象 的国家如表 1 所示 :
济整体素质、 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 保障国防安全 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06年 2 , 20 月 中央政府颁布


^ S UT
BL E
澳大 利亚 A sta u r i
比利时 B Ⅲ
l 7
l 8
NT E
NL Z
荷兰 Nt r n ̄ e e d hh
新 西兰 № w e I z山 l d
霍徐 强
( 湘潭大学 [ 摘 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 10 ) 115
要】 通过选取 3 个国家样本进行对比分析, O 发现 目 前中国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 竞争力居中等偏下水
平, 利润率不高。应进一 步提 高产业配套力和 完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 , 织制定与实施“ 兴装备制造业专项计划”提 高原创 组 振 ;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2012年第22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2收稿日期:2012-01-17,修回日期:2012-06-13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和技术效率评价的省际比较”(2009GXQ6D1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应对气候变化的煤炭资源低碳化利用理论与政策研究”(71173141);山西省软科学项目“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模式研究”(2010041017-01)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2.028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敬春菊,苗敬毅(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太原030031)摘要:运用DEA 模型测算并分析了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差异及存在的原因。

研究表明:山西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总体水平不高,行业差异较为明显;金属制品业技术创新效率要高于其他行业;能源的可获得性和政府创新经费的投入对行业的技术创新效率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提出了提高山西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装备制造业;DEA 模型;技术创新效率。

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2-0131-04Analysis 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Discrepa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ShanxiJING Chunju ,MIAO Jingyi(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an 030031,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 i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 Shanxi and analyzes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with DEA model.It shows that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fficiency is not high and the industry differences are obvious ,the fabricated met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more efficient than the others.It has a greater role in promoting technology efficiency with the energy availability of funds and government investment .Finally ,the paper presents some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Shanxi.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DEA model ;technology innovation efficiency1相关文献回顾及问题的提出随着技术进步的加速和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作用越来越明显。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山西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山西作为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目前山西装备制造业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发展。

本文将详细分析山西装备制造业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该行业的进步。

二、现状问题分析1. 技术水平滞后:山西装备制造业在技术水平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限制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2. 产业结构不合理:山西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如煤炭、钢铁等。

缺乏多元化发展,无法适应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变化。

3. 市场竞争压力大:山西装备制造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来自于国内外同行业的竞争对手。

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导致企业难以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4. 人才短缺:山西装备制造业缺乏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

人才培养和引进不足,企业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5. 环境污染问题:山西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对策建议1. 加强科技创新:山西装备制造业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高端人才,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2. 优化产业结构:山西装备制造业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向高端装备制造业转型。

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升级,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3. 提升市场竞争力:山西装备制造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积极参与国内外展览会和交流活动,拓展市场渠道,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人才培养:山西装备制造业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

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复合型的人才队伍。

5. 推动绿色发展:山西装备制造业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绿色生产方式。

采用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和排放,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

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

制造业的竞争力研究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国际地位。

在当今全球化的经济环境下,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深入研究制造业的竞争力,对于提升制造业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制造业竞争力的内涵丰富多样。

从宏观层面来看,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制造业在全球市场中的地位、规模和增长趋势;从中观层面,涵盖了制造业各产业部门的结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从微观层面,则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产品质量、成本控制以及市场响应能力等方面。

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众多。

首先是技术创新。

在快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制造业企业能否不断引入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直接决定了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先进的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中,新能源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使得一些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劳动力素质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高素质的劳动力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同时,他们还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企业应对各种复杂的生产和经营问题。

相比之下,低素质的劳动力可能会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从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产业配套能力同样不可忽视。

一个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能够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便捷的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以及物流配送等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交易成本。

例如,在电子制造业发达的地区,往往能够形成从芯片设计、制造到终端产品组装的完整产业链,使得企业之间能够实现高效协作,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

成本控制也是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能源成本等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高原材料利用率、降低能源消耗等方式,企业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在价格竞争中占据优势。

此外,市场需求的变化对制造业竞争力产生着深远影响。

山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山西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探讨
山 西装 备 制 造 业 产 业 集群 发 展 探 讨
一 文 / 普光 侯
问题的提 出
装 备 制造 业 是一 个 国家和 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基 石 ,是 增 强国家和地 区竞争力 的基础 ,两 院院士宋健 指出 , “ 造业 制 不仅永远 是中 国这样 一个大 国的立国之本 ,也永远是 人类社 会的 ‘ 首席产 业 ’,一个没有 强大制造能力 的国家 ,永远 成
山西装备制 造业发展现状
1形 成 了一批具有优 势的企业和产品 .
山西省装备 制造 业是位列煤 炭、焦炭 、冶金 、 电力之后 的重要 产业部 门。经 过5 多年 的发展 ,山西装 备制造业 已形 0 成一批在 全 国同行业 具有 明显优 势的企业和产 品。太原重 型 机械集 团公司 、大同齿轮集 团公司、经纬纺机 山西分公 司、 太矿集 团公司 、大同机车厂 、中信机 电公 司、榆液集 团公司 等 企业在全 国同行业 中已占有 举足轻重 的地位 。太重集 团公
理 的集 中体现 。反观 山西装备制造 业的发展历史 和现状 ,经
过 几 十 年 的 发 展 , 目前 已 形 成 金 属 制 品 业 、 通 用 装 备 制 造

业 、电子及通讯装 备制造业等 门类 较全 的产 业体系 ,现 有规 模 以上企 业6 0 ,是 山西继煤 炭 、焦 化 、 电力 、冶金 之后 0家
全 处理 。指 出构建绿色供应 链对于我 国家 电制造 企业来说 ,



我 国作 为家 电业 制 造大 国 、消 费大 国及 出 口大 国 ,如
何恰 当处理社会经济 发展与低碳 经济转型 的关系 问题 , 已成
为社会普 遍关注 的重 大课题 。而 低碳发展 战略是一个 系统工 程 ,涉及家 电企业从 发展战略 到产 业链 的方方面面 。就 我 国 当前 的家 电制造业集 群发展看 ,还 需要一个较 长期 的发 展过

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我国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裹1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收稿 日期 :2 o 0 5一o —3 8 1
维普资讯
三 、评 价步 骤
表3
指标

模糊矩阵统计表
等 级
主要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我 国装备制造业核心 竞争力 的效果进行评价 。影响核心竞争力效果 的因素 很多 ,在评价过程 中具有较大 的模糊特点 ,所 以笔者
A ̄' t Eu mn mnft enut ・ lr dsy f h a slm oata d ur t l a : qi et au c r i sy 聃a i i uroCi 。ia iprnpra a n e c p au d r pl n t n a l t tn g a e
很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很 差
采用多级模糊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 其具体步骤如下 : 1 确定评价 因素集及其子集 .
U= { 、 l 、 、 、 、 }

rl l
r2 1
r1 3
14 " 1
r5 1
U = { n , 、U3 I} 1 U 、£2 1、 4 l
u= { l 6 、 }
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可遵循的依据,促进我国 装备 4 科研产业 化水平 。科研 产 业化水平 可从 应用 . 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的提高。 型人才培养量 、研发能力 、科研院所产业化水平 、产 ( 二)评价 内容 学官协作能力 等方面进行考察 。 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基础产业 ,它的核心竞争力 5 服务水平 。市场 需求 变化速度 的加快要求 装 . 涉及的内容很多 ,大体有 以下几个方面 : 备制造业要有相应 的服务水平 ,服务水平主要从树立 1技术水平 。技 术是 核心竞 争 力 的基 础 。它对 服务意识、服务个性化两方面评价。 . 我国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它 6 市场化程度 。主要从 增强 国 内市场活力 、充 . 主要从行业技术水平 、技术消化创新能力 、信息化程 分利用 国际市场两方面评价 。 度 、技术集成水平等方面进行 评价 。 二 、评价指标体 系的建立 ・ 2 产业组织结构。产业的组织结构是提高装备 . 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如表 l 所示。

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斌 委 的技术装备和发
/3 /5德 / 8 现 中的沈阳市 , 有关部 门调查 发现 ,0 38 所 处 的地 位 。 从 l 2 、日本 的 l 2 、 国 的 1 1 ; 有的装备 制造企业 没有一家跻身世界 家规模 以上 装备 制造企业 1 1 2 0种产 2 0世纪末 以来 , 在现代技术尤 其是信 0 7 2 %。 息技术迅 猛发展 的影响下 , 装备制 造 50强 ,尽 管中国制造业 已占据 世界 品的采标率仅 为 l .5
品机 械 制 造 业 。
取得 了一 定的成绩 , 是和发达 国家 民族 产业发展构成 了严重威胁 ; 外, 但 此


装备制造 业 相 比还有 很大 的差距 。目前我国装备 我国装备 制造业很 多产 品无法走 出国 很重要 的一点是我 们的产 品符 合 是关系国民经济 制 造 业 总 体 规 模 只 相 当 于 美 国 的 门 , 12 、 / 5 日本 的 l 2 、 国 的 1 2 ; / 6德 / 0 社 我国的标准但 是却不符合 国际市场的 / 35 展 的 基 础 产 业 , 会 固定 资产总 设备 投资 的 2 3依赖 标准。 目前在装备 制造业 l8 3项国 进 口; 光纤 、 集成 电路芯片制造设备及 家标准和行 业标 准中 , 采用 国际标准 它 的 发 展 水 平 决 绝大部 分被进 口产 和国外先进标 准的仅有 4 7 5 3项 , 采标 定了国 民经济 的 石油化工设 备等 , 品挤 占 ;劳 动 生 产 率 只 是 美 国 的 率为 3 %。在 装备 制造业企业较为集 3 实力和在 世界上
中国只能称得上 是 汽车、 金属加工等制造业 ; 国的硅谷 美 国、 日本 、 国居世界第 四位 , 中国制 的装备制 造业上 , 德 “ 制 而 制 。 和 l8号公 路的 电子业群 、 2 明尼 阿波 造” 已经成为 世界性 的热点话题 。但 “ 造 大 国 ” 非 “ 造强 国 ”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及发展问题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国家对制造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国装备制造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国际竞争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中国装备制造业的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到机械制造、电子信息、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等多个领域。

特别是在高端装备领域,国家加大了对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了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2.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已经具备了自主研发和生产多种高端装备的能力。

在航空航天、高铁、核电、电网等领域,中国的装备制造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3.市场开拓的成效逐渐显现中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额稳步增长,一些企业已经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

国内市场对装备制造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市场前景广阔。

1.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尽管中国装备制造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尚需加强。

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制约,给装备制造业的全面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2.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仍存在短板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短板,一些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测试等环节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影响力。

3.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加大随着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需要从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4.产业结构和布局亟待优化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细分领域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发展不够均衡,需要加大对一些薄弱环节和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5.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包括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碳排放等,需要引起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山西省现有产业结构之简评

山西省现有产业结构之简评

山西省现有产业结构之简评山西省是我国北方的一个省份,以丰富的矿产资源而闻名于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省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和优化。

本文将对山西省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简评,并探讨其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煤炭产业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和开采能力。

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对山西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煤炭产业也面临诸多问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

因此,转型升级成为山西煤炭产业的发展方向,推动煤炭企业向高附加值、高效益和环保方向发展,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二、能源产业除了煤炭产业,山西省还具备丰富的其他能源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风能等。

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山西省的能源产业也呈现出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山西省能源产业的重要方向,推动能源产业升级和转型,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冶金产业山西省拥有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冶金产业一直是山西省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然而,冶金产业也面临着供需矛盾和环保压力。

在供给侧结构性的背景下,山西省的冶金产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一体化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推动冶金产业从大而全向特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同时,注重处理好环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冶金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

四、装备制造业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具备较强的基础和潜力,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和竞争力。

在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引领下,山西省的装备制造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为了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山西省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装备、高端装备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

五、现代农业山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拥有广阔的农业基础和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山西省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研究文献综述摘要本文综述了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研究文献,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该行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文献研究表明,装备制造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推动技术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人力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市场竞争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相关政策和措施,如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绿色制造等。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旨在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关键的制造业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国家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装备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推动,装备制造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因此,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于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 装备制造业的现状2.1 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装备制造业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驱动力,对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创新等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研究都表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

2.2 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的支持。

一些研究指出,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水平直接影响着该行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

因此,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于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3. 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3.1 人力资源短缺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高素质人才的供应不足,人力资源短缺成为了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3.2 环境污染装备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严重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制约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

3.3 市场竞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装备制造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低成本产品的涌入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使得装备制造业的市场份额受到了挑战。

4.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为了应对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挑战,许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山西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与发展路径研究”调研之永济电机篇:创新成就新时速

“山西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战略重点与发展路径研究”调研之永济电机篇:创新成就新时速
进 的 加工 制造 工 艺 来保 证 ;促 进 了 公 司 加工 制 造能 力 和工 艺 技术 的 大
发 投入 强 度仅 为2 . 2 %,即使是 投 入 强度 较 高的 仪器 仪 表及 文 化办 公 用 机 械 制造 业 、专用 设 备制 造业 和 电
械 企 业5 0 0 强 、电 机 行 业 2 0 强 ,连 续 多 年 荣获 全 国质 量效 益 型先 进 企
54
气 机械 及 器材 制 造 业 的投 入 强度 ,
也 没有 达N5 %的水 平 。永济 电机 公
政 策为 导 向 ,激 发 了 员工 技 术 创新
热情 ,为 建立 并 完 善技 术 创新 体 系
变 化进 行 了 调整 。在 完善 专 利管 理 制 度 的 同时 ,不 断 加 大激 励 力度 , 对 获 得职 务发 明专 利 的人 员 进行 奖 励 ,奖 励 金 额 由最 初 每项 2 千元 , 调整 到5 0 0 0 元 ,再 提 高 到 现 在 的 2 万 元 。对 获 得 实 用新 型 专 利 的 人 员 ,每 项 奖 励 金 额 由最 初 的 l 千 元 ,调 整到2 0 0 0 元 ,最 终提 高到 现 在 的5 0 0 0 元 。较 好地 激 发了 工程 技 术 人 员技 术 创新 和 申报 专 利 的积 极
股 份 公 司唯 一 的 电传 动装 置 专业 研
制企 业 ,也 是 我 国最 大 的机 车 、动 车牵 引 电传 动 装置 设 计制 造 基地 。
2 0 世 纪8 0 年 代 第 一次 技 术 引进
奠 定了 公 司发 展 的基 础 ,2 0 0 5 年 开
科 研投 入 实 现二 次刨 新 国 际上 普遍 认 为 ,研发 经 费投

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支撑 推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

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为支撑  推动山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

集 团公司年均增速达到了 3%,规模 由 “ 8 十五”初的 9 亿元 ,增长到 2 0 年 的 19 09 0 亿元 ,其最重要 的支 撑是 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 ,科技投入 占销售收入 比达 5 %以上 ,新产 品产值率达 4 %以上 .国家认定 0
的企 业技 术 中心 排 名跃 升 为第 1 3位 。省 内装备 制 造 业 近年 来 的优 胜劣 汰 .兼并 重 组 .也 充分 证 明 了这一 点 。什 么 时期 自主创新 能 力强 ,企 业 发展 就快 ;反之 故 步 自封 ,因循 守 旧 ,企 业不 仅 没有 前 途 ,甚 至会 被 淘汰。 企业 作 为市 场竞 争 的 主体 ,只 有切 实把 技 术进 步摆 在 优先 发 展 的战 略地 位 。把 提 高 自主 创 新能 力作 为 企业 发展 的战 略基点 和 核 心要 素 ,坚持 自主创新 、重 点跨 越 、支 撑发 展 、引领未 来 的 方针 ,着力 提 升原 始
关于提高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科学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活跃 、最具革命性的因素 ,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与科学技术的革
命性 突破 密切 相关 。创 新能 力则 是企 业核 心竞 争力 的最 重要 体 现 ,纵 观太 原重 型 机械集 团公 司 6 0年 的发展 历程 ,每 一次 的重 大技 术进 步和 产 品创 新 都会 带来 企业 的大 发展 。太 原重 型机 械集 团公 司 是 15 新 中 国 90年
地 、中西部 现代 物 流 中心 和 生产 性 服务 业 大省 ,早 日建成 中 部 地 区经 济强 省 和文 化 强省 ,实现 经济 社 会 又好 又快 发展 指
明 了方 向 ,也 为 山西 省 装 备 制 造 业 向高 端 延 伸 ,从 高 端 切

基于区位商的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研究
t e fa u e fc e c c - e h a c i e , ic s e h n g me to c - e h a c i e n c e c n e p ie a d h e t r s o h mia s i tc r h v s d s u s s t e ma a e n fs i t c r h v s i h mi a e t r rs , n l l a ay e ei f e c f h mi a c- e h a c i e n c e c n e p ie n l z st l n e o e c s i t c r h v s h mi a e tr rs . h n u c l o l
W U a - a Xi o y n
ABS TRACT: c — e h a c i e a e i o t n n u n e o h e eo me to n e p ie a r s n , n o h mia S i tc r h v s h v mp r ti f e c n t e d v l p n f t r rs tp e e t a d fr c e c l a l e
高等 问题 。面对 国内外市场 的机遇 与挑 战, 如何实现 良性装备 制
经济转型 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经过 5 0多年的发展 , 山西省装备 制造业 已形 成一 批在全 国 同行 业 中具有 比较优势 的企 业 和产 品。2 1 年 底 , 00 全省共有 规模 以上装备制造 业企 业 7 1 , 4 家 从事 七大类产 品的生产和销售。其中 , 太原重型机械集 团公 司生产的
id s yi hc e et cu is ao oio ,h l o it hac i s s r p r n. hs a e x o n s n u t w iht s o c pe m jr s i ter e f c-e rhv ei ot tT i p p r p u d r n ht a p tn o s c e i mo m a 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业 具有技术 资金密集 、 产 业关联度 高 、吸纳就 业能力强等 特 点 ,是实现 产业升级 、技术进步 、经济发展 的重要保障 , 也是—个国家和地 区工业化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山西装备 制造业肇 始于 1 8 9 8 年 清政府为 办军需而 创建的
( 见表1 )。在 行 业分 类 问题上 ,鉴 于表 1 — 7 的数 据 来源 为 《 中国机械工 业年鉴 ( 2 0 1 2 )》, 数据 生成时尚未执行新 的 行 业 分 类 国标 ,故 仍 沿 用 《 国 民 经 济 行业 分 类 》( G B / T
成套设备的能力 。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
供技 术装备 的工业的总称 ,即 “ 生产机 器的机器 制造业 ” ,
是现 代制造业 中最具代表性 的战略性 、基础性产 业。装备制
装备制造 业竞争力研 究的关键是建 立一个科学 、简明 、
实用 的竞争 力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 区域装备制造业竞 争力的 定义 ,遵循科 学性 、可行性 、可 比性和通用性的原则 ,本 文 构建 了 由4 个分类 指标和 l 1 个量化 指标构 成的评价 指标体 系
2 装备制造业规模指标分析
本文 采用 区位熵分 析方法对 山西 省装备制造业规 模指标 进行分析 。区位熵 系数 的经济含义是指 ,某地 区某工 业部 门 占全 国该工业部 门的比重与该地区整个工业 占全 国工业的 比
重之 比 。区位 熵的计算公 式为 : L Q 。 i = ( L / L . ) L / L ) , 某一 产业
C4 资产总额
的关键之 年 ,装备制造 业处于承 前启后 以及 蓄势待发 的新 阶 段 ,选取 2 0 1 1 年作 为研 究山西 省装 备制造业 竞争力 的评价 时 点 ,具有一定 的代 表性和前瞻性 。
1 装 备制造业竞争力 的定 义及 评价指标体 系的确立
B 3市场竞争 力 A山西 省装备 制造 业竞争 力 B 2效益 指标
师,现就职 于山西工程农机工业协会 , 从 事管理 工作 。

9l一
上 业 价 不 U 1 吕思 化
总 第5 4 期
M oder n I ndus t r i al E conom y and I n ̄ orm a t i oni zat i on
4 7 5 4 — 2 0 0 2 ) 的分类标 准 ,将装备 制造业分为金属 制品业 、通
省 内第一家官办 机械厂—— 太原机器局 。经过一个 多世纪的
发展 ,装备制造业 已经成 为山西现代工 业产业体 系中的支柱
产业 和重点领 域 ,具备基础 好 、门类全 、分布广 、潜 力大的 特点 。近年来 ,山西装备制造 业持续快速发 展 ,产业 竞争力
不 断 增 强 ,工 业 增 加 值 “ 十 一 五 ” 期 间 实 现 年 均 增 长
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 电 气机 械及器 材 制造 业 、仪 器仪 表 及文化 办公 用机 械 制造业
6 个大类 。 表 1 装备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 系
评价指 标 分 类指标 ■化指 标
C1工 业总产值 B 1规模 指标 C2从 业人员
C3 企 业 数
2 1 . 7 %,2 0 1 1 年 增长 2 2 . 4 9 %。装 备制造 业 已成为继 煤炭 、冶
金之后 ,拉动 山西工业经济增长 的第三大 动力。 2 0 1 1 年是 实施 山西省装 备制造业调 整和振 兴规划 的收官 之年 ,也是 “ 十二 五”规划开 局之年 、建 设转型综改 试验区
【 收稿 日期】2 0 i 3 — 0 5 — 2 0 【 作者 简介】延大海 ( 1 9 8 2 一),男 ,山西阳城人 ,本科 ,工程
的区位熵 大于 l , 表 明该 产业的规模 竞争 力较 强 ,区位熵 值 越大 , 规 模竞争力越强 。区位熵用来体现产业 的集聚规模 , 主要衡量 某一地区要素 的空 间分 布情况 ,反映某一产 业部门
C5利 润总额 C 6工 业增加值 C 7 产值 利润率
C 8 销售 利润率 C9 RCA ( 显示性 比较优 势指 数 J
C1 0 市场 占有率 B 4产 业集聚 能力 c1 1 L O ( 区位熵 )
I l
竞争 力是指行 为主体 问争夺资源和 市场 的能 力 ,根据 行 为主体 的不同 ,可分 为国家竞 争力 、区域竞 争力 、产业竞 争 力 、企业竞 争力和产 品竞争力 。本 文研究山 西省装备制造 业 竞争力是 从区域竞争 力的角度 出发 的 。区域装 备制造业竞 争 力的定义 为 :一个 区域的装备制造 业 同其他 区域的装备制 造
[ 关键词】装备制 造业 ;指标分析 ;竞争 力
【 中图分 类号】 F 4 2 6 . 4
f 文献标 识码】 A
f 文章编 号】 2 0 9 5 - 0 7 4 8 ( 2 0 1 3 ) 0 8 - 0 0 9 1 - 0 3
引言
业相 比 , 能够 更好 地为国 民经济各 部门提供满足 用户要 求的
山西 省 装 备 制 造 业 竞 争 力评 价 研 究
延 大 海
பைடு நூலகம்
( 山西 工程农机 工业协会 ,山西 太原 0 3 0 0 0 1 )
【 摘要】 文章简要介绍 了装备 制造业竞争力的定义及评价指 标 ,通过规模 指标、效益指标、市场竞争力指标 以及
专业化水平和产业 集中度 分析 ,得 出了2 0 1 1 年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竞争 力的总体评价 结论 。
2 0 1 3 年8 月 总 第5 4 期
现代 工 业 经济 和信 息化
M oder n I ndus t ri a l E conom y and I nf or m a t i oni zat i on
A ugus t ,2 013
学 术 探讨
T ot a l of5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