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历年真题汇编考点2 儒学成为正统(解析版)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
高一历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1.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其中秦汉时期是多民族的封建大一统国家的奠定,也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也是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确定时期,所以B项符合题意,CDA排除。
2.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A.实行“无为而治”B.推行法家思C.加强中央集权D.提倡“百家争鸣【答案】C【解析】略3.阅读以下材料:(12分)中国为什么会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连续不断的文明?······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史通》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长期的主流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请回答:(1)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4分)(2)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的?(2分)(3)宋代理学对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2分)(4)试分析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4分)【答案】(1)核心内容:“仁”、“仁政”;强调“礼”,维护统治秩序;主张以德治民。
(4分)(2)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家学说,提倡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2分)(3)宋代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了新儒学。
(2分)(4)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核和优秀成果,有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谐稳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4分,写出2点即可)【解析】略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思想中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君轻民贵”C.“大一统”D.“人道有为”【答案】C【解析】略5.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赞颂的人物可能是()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老子【答案】C【解析】略6.东汉王充在《论衡》中当时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一针见血的深刻批判,但不包括A.君主专制思想B.“天人感应”C.有鬼论D.厚葬之风【答案】A【解析】略7.《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2019届历史二轮 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专题卷(全国通用)
命题角度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高考真题体验·对方向(2016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思考。
《尚书》中“尚”即“上”,《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记载了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
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代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新题演练提能·刷高分1.(2018河南豫南豫北联考)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条,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政以父母之丧。
废事天地之礼也”可知,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等级礼仪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儒学地位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而不是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故D项错误。
2.(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董仲舒说:“民受未能善之性于天,而退受成性之教于王。
王承天意,以成民之性为任者也。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A.强调“君权神授”的正当性B.教化民众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C.论证“天人感应”的合理性“百姓从上天接受到没有实现善的本性,退一步从天子那里接受实现本性的教化。
高中历史(3)考点汇系列考点2.1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含解析
精讲考点汇总表题号考点难度星级命题可能★★★○○○3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5程朱理学★★★○○○6陆王心学★★★○○○8顾炎武的思想★★★○○○○10苏格拉底★★★○○○15四大发明★★★○○○○【原题再现】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A. 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B. 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C. 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D. 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答案】A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背景: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二)、特点: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三)、内容:1.推崇“大一统”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2.主张“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宣扬“君权神授",神化并限制皇权。
3.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提出“三纲五常”。
(四)、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五)、影响: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从此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二、先秦儒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点儒家思想守旧而又创新,复古而又开明,在维护纲常礼教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
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思想,适应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主张“依法治国”,同时也重视“德治建设",这与儒家思想中的和谐社会、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所体现出的“以德治国"的理念不谋而合,体现了传统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尤其注意,学生须掌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概念,深入分析和理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内涵。
2020高考历史16个阶段特征:2秦汉时期(解析版)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公元220年曹魏建立)——古代中华文明的发展【阶段特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到确立和巩固,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袭;农耕经济进一步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对后世影响深远;思想文化上使百家争鸣局面不复存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思想专制的局面开始形成。
【主要表现】(1)政治上:秦汉时期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秦朝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全面推广的郡县制,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得到确立和发展;西汉实行的内外朝制度(即中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等,一方面有助于王国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铁犁牛耕(直辕犁)的推广、水利灌溉事业(如翻车)的发展使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盐铁官营、统一铸币加强了封建国家对经济控制,西汉初年厉行战国时期确立的重农抑商政策,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却抑制了商品经济的成长。
(3)思想上:秦朝焚书坑儒打击了儒家思想,西汉初年盛行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使儒家思想继续冷遇。
董仲舒吸收了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发展了儒家思想,适应了汉武帝大一统的需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百家争鸣,确立了外儒内法的思想专制,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统一文字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医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重点识记】1.政治上(1)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2)汉代的政治制度:内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
2.经济上(1)农业: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的发展;(2)手工业:冶铁和制瓷的发展。
(3)商业:秦朝统一货币;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西汉的盐铁官营和统一铸币。
3.思想文化(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科技:《九章算术》;中医的发展;蔡伦和造纸术发明。
人教版高中历史高考考点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5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了这一“需要”的理论是()A.“民贵君轻”说B.五德始终说C.“知行合一”论”说民贵君轻”说认为民是基础,民比君更加重要,这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A项错“五德”周而复始循环运转,这个学说一般是为历史变迁、王朝兴衰做解释,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论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也不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C项错误;“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导,天子受命于天,因而能支撑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故D项正确。
2.某学者在点评君主们执政心法时说道:“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
”君主这样做始于()A.东周B.西汉D.南宋“摆起面孔说教,则满口仁义道德;放开手脚行事,则一派杂霸之术”说明并不是纯粹都用儒,而是杂糅其他学派的思想。
东周时,百家争鸣,故A项错误;西汉武帝实行“独尊儒术”,同时杂糅其他一些学派的思想,故B项正确;北魏和南宋都继承了这一点,故C、D两项错误。
3.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事,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认为君主有使百姓生活安定的责;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可知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故D项错误。
4.A.社会贫富分化B.法家大行其道D.伦理脱离政治“利、财、富”和公平公正观念“均、平”说明当时社会出现贫富分化,故A项,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B项错误;为巩固统治,汉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重利观念盛行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我国的封建伦理观念是为政治服务的,故D项错误。
(新课标)2012—2019年高考历史小论文分解试题(全国卷,含解析)
小论文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
(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考点】史学理论——史学思想【解析】首先,首先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读懂材料中的观点,例根据“三、所谓对其本国己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虛无主义......”可以得出钱穆的主要观点是:我们对待历史,不能从现有的社会环境及观念去评判过去,而应该从当时把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进去,进而去辩证地看待过往的历史;其次,依据主题从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搜寻相关史实,论证主题,例如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史实。
既要看到其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民族融合,以及中国古代文明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也要看到封建专制给当时人们带去的压迫,以及对封建社会晚期给中国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
【答案】略2.(2019·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图6——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巩固练含解析
第8、9讲巩固练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春秋》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经典的原因 1 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孟子的天人观 3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4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5 韩非子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 6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7董仲舒思想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背离8 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9汉代后期的治国主张“外儒内法”10 汉代儒学的经世致用作用11 东汉统治者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12 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
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原因在于其()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解析:B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经孔子整理后的《春秋》能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不可能起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材料“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可知《春秋》是编年体史书;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被后世统治者推崇。
2.(2017·湖北黄冈模拟)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C.以“仁”为思想核心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解析:B儒家的入仕是为了实践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更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的误重大”,读,排除。
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即存心养性以扩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2007--2018真题]文化史考点精练2 儒学成为正统(原卷版)
考点3-2儒学成为正统【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关系(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2)“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用关系,“天人合一”是体,“天人感应”是用。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对其评价1.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维护现实统治。
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弘扬。
【历年真题】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2014·上海单科·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A.孔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3.(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江苏专用)总复习教师用书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Word版含解析
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江苏考试说明汉代儒学:(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2)汉武帝确立儒学独尊地位的措施。
知识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1.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国力增强,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西汉的稳定。
(3)思想: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1)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知识点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1.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3)教育⎩⎨⎧①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教科书。
②中央: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考向一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特点及评价[史料研读]史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史料二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
……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史料三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1.史料一中第一段强调了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第二段第一句话说明董仲舒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第二句话说明董仲舒新儒学体系的作用是“教化”和“正法度”。
山东省乐陵市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答案-精选文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利,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2.“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3.如图反映了汉朝太学博士人数的增长情况。
据该图可知西汉时期()A. 儒家思想统治地位进一步巩困B. 完善的教学体系已经形成C. 太学教学质量得到较大的提升D. 法家、墨家等思想已经消失4.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A. 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 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 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 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5.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
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6.苟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A. 苟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B. 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C. 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D. 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7.周公要求统治者要“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主张“仁政”,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
2019年备战高考历史专题训练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2解析版全国通用
-9-
概念阐释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 (1)“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儒学思想 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其思想是人和自然在 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应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的 和谐。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 (2)天人感应思想源于《尚书· 洪范》,到西汉时董仲舒据《公羊 传》集天道灾异说之大成。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 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 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 鼓励。
产同样体现宗族利益,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故排除;西晋时对私拿养子财
产的处理方式与亲子相同,可知是认可了养子的名分和与家族的伦理关系,
体现的是伦理观念的强化,故D项正确。 D
解析
关闭
答案
-6命题规律 考题扫描
名师点评加强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考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的内涵,是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命题的突出特点。课标全国卷中 以儒学为考查内容的试题,大多考查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融入了 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对于树立正确的理想目标具有积极的意义。
-7-
一、历史背景 1.客观: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汉初“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 要。 2.主观:董仲舒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 家思想中,形成新的儒学体系。 教材补遗黄老哲学 战国时期形成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 为创始人,故名。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 道家思想为主,发展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并兼采阴阳、法、儒、 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黄老思想的特点是“无为而 治”。“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即“休养生息”。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解析(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高考专题综合训练题及答案专题17 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1.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西汉初年,“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在《汉书》中称,至汉武帝时“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上述变化为下列哪种思想的实施创造了条件( )A.墨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大一统思想 D.法家学说2.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强调秩序,并未神化君权。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儒学前后产生了矛盾B.适应了当时政治的需要C.结合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D.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3.汉武帝感兴趣的是“王者承天意以从事”的君权神授理论,并不是对“阴阳灾异”说有什么特殊的感情。
汉武帝对君权神授理论感兴趣的原因是它强调了( )A.人与自然的和谐性B.以礼义来教化人民C.王权的权威性和神秘性D.以王权限制了神权4.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不敢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C.指出儒学的独尊地位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5.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
三画者,天地与人也,而连其中者,通其道也,取天地与人之中,以为贯而参通之,非王者,孰能当是。
”董仲舒这一论述旨在( )A.说明君主在位应有所作为B.充分论证儒学为治国之术C.迎合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D.为限制皇权提供理论基础6.汉朝在出现灾异时,帝王常常发布“罪己诏”(自省或自我检讨)。
此现象在古代中国历朝中次数极多。
这表明当时( )A.自然灾害频繁发生B.儒学影响治国理政C.皇帝普遍虚怀纳谏D.皇权受到制度约束7.西汉“吏员自佐吏至丞相,十二万二百八十五人”,东汉“都计内外官及职掌人十五万二千九百八十六人”。
2019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测试题:第30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ord版含解析
第30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四川绵阳模拟)春秋时期,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
这表明孔丘在当时()A.希望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B.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C.推翻现有秩序重建礼乐文明D.不满社会现状回到远古社会解析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可知周代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社会混乱的政治根源,恢复西周社会政治秩序的说法有误,故A项错误;据材料“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孔丘为重建社会秩序,提出‘克己复礼’的主张,希望重建‘礼乐文明’的社会”可知孔丘希望损益西周制度适应现实需要,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并非要推翻现有秩序而重建礼乐文明,与材料意思不符,故C项错误;“克己复礼”并不是要回到远古社会,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7·山东济宁模拟)《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
这能够说明()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解析根据“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向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体现了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7·安徽淮南模拟)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
符合两者观点的是()A.主张“因材施教”B.重视人民群众力量C.认为“人性本善”D.通过教化使人从善解析因材施教的思想主张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重视人民群众力量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与强调人(或者人民)向上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B项错误;性善说只是孟子的思想主张,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D项正确。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11
2019年高考历史真题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分类汇编一、单选题1.(2019•全国ni)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经济发展水平B.绘画技术进步C.政治权力干预D.儒家思想影响【答案】D【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解析】【分析】儒家思想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端庄娴雅。
材料中注重对佛像服饰的修饰体现的是佛教在传入过程中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D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发展水平与佛像服饰变化无关,A选项排除。
绘画技术与佛像造型和服饰变化无关,B选项排除。
政治权力干预佛教发展不符合史实,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汉代儒学发展的准确把握,由材料中佛像的裸体到服饰整齐可知体现佛教受到中国的儒家思想影响。
2. (2019・全国H)程颢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其体现的主旨是()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答案】B【考点】宋明理学【解析】【分析】〃四时佳兴与人同〃的意思是春夏秋冬四时,也都有各自的美好时光与特殊盛景,这些都需要人去品味。
〃道通天地有形外〃指的是道理通著天地之间一切有形和无形的事务,思想渗透在风云变幻之中,体现的是人与万物皆同理,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A选项排除。
材料体现的是作者享受自然的人生态度,C选项排除。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程朱理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3. (2019・全国II)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跟踪检测(四十八)儒学成为正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八)儒学成为正统(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抓住时空定范围,依据关键信息找对应)1.(xx·海口调研)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
……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2.(xx·天津名校联考)下列符合书影作者主张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C.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D.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3.(xx·吉林质检)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汉初黄老学说显示了南方楚文化的影响,而汉武帝时期的儒家独尊,则是东方齐鲁文化的胜利。
这说明秦汉时期( )A.统治者的偏好决定政策走向B.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统治地位C.忠孝仁义是百家的共同观点D.帝国的政治文化渐趋定型4.(xx·驻马店质检)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发展”主要体现为( )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5.(xx·邯郸摸底)在君民关系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
董仲舒主张“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长,塞并兼之路。
盐铁皆归于民。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据此推断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继承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6.(xx·昆明摸底)《汉书·地理志下》载:“汉兴以来,鲁、东海多至卿相。
”自昭宣时期到西汉末年,历代丞相中,齐、鲁、东海人多达11人、12人次,人数占52.38%。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含解析)核心素养提升练三十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40分钟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先秦时期,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汉代以后,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这一变化表明( )A.儒家思想力图适应政治需要B.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C.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D.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解析】选A。
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政治的需要,故A正确;变化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故B错误;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故C错误;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故D 错误。
2.(2019·滨州调研)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一变化反映了(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解析】选D。
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是对题干的重复,故A错误;到了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不符合题意,故C错误;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符合题意,故D正确。
【拓展延伸】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中央集权寻找意识形态的支撑。
运用政权力量控制意识形态,其实是法家的发明,商鞅、韩非、李斯都精于此道,秦始皇根据他们的理论,用“焚书坑儒”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但并不成功。
汉武帝用功名利禄来引诱士人——只有精通儒家经学才可以进入仕途,把士人的聪明才智束缚于儒家经学之中,专注于诠释章句,而无暇旁骛,终于达到了目的。
2020版高考历史第十二单元2第35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课件含2019届新题新人教版
史料二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学宗教化、孔子教
主化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 说为稳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 作用,对于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 可估量的积极影响。 ——田昌五、安作璋主编《秦汉史》
【读史指导】 (1)史料一说明汉武帝尊崇儒学的目的及特点。 (2)史料二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注意画线部分对整段史 料的引领。画线信息说明了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具有 最鲜明的特征,给儒学披上了神学的外衣。
第十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 35 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背景 1.客观: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 为患,汉初采用黄老之学的“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要求,
积极有为 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需要。 _____________
2.主观:董仲舒 ______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 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考纲
高考真题
考查内容
素养立意 从秦律与西晋法律对(养)父 子财产关系规定的差异入
汉代儒学 成为正 统思想
2014· 全国 卷Ⅱ· T25
汉代儒学 手,分析儒家伦理纲常对法 成为正统 律规定的影响,考查学生透 思想 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涉及 家国情怀及唯物史观等学科 核心素养
命题立意:汉代儒学的内容、影响是高频考点,非选择题占的 比重较大。近几年来通过设置新情景考查学生的唯物史观、历 史解释、家国情怀等的趋势更加明显。尤其是联系社会热点从 古代中国法律的伦理化、古代中国的治国理念等角度来考查。 备考复习时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重点注意两点:第一、董仲 舒新儒学的基本主张,第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代 以后的历史影响非常深远,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刑罚、科 技文化等。另外也要重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 儒学成正统【考点图解】【名师点拨】一、“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的关系(1)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
(2)“天人合一”的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的,后被汉代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3)“天人合一”是“天人感应”的理论基础,两者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体用关系,“天人合一”是体,“天人感应”是用。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及对其评价1.特点(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维护现实统治。
2.评价(1)“春秋大一统”思想充满唯心色彩,但统一是中国发展的主流。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3)“天人感应”学说既宣扬了“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有利于专制统治的长治久安,要一分为二地加以评价。
(4)“三纲”思想充满专制等级色彩,应该扬弃;“五常”思想推崇仁义礼智信,抛弃其专制等级成分,可以弘扬。
【历年真题】1.(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解析】“五经”大多成书于儒家思想产生前,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故A项错误;汉代儒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学思想,故B项错误;“五经”是古老的文献,将其尊为儒家经典,以此来论证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C项正确;秦始皇焚书并没有使儒学传统断绝,西汉初年儒家思想得到复苏,故D项错误。
【答案】C2.(2014·上海单科·5)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解析】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生前并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A项错误;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儒家学说,他生前也没有使儒学成为官学,故B项错误;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促成了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是生活于宋朝,儒学成为官学在西汉时期确立的,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4·江苏单科·1)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 ) 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解析】对于君与民的关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不同于原始儒学的“民贵君轻”,并未继承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故A项错误;原始儒学中的“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而董仲舒“屈民以伸君”的主张,君的地位大于民的地位,不再是以民为本,故B项正确;题中的话题主要是原始儒学和董仲舒思想关于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并没有涉及到仁爱思想,故C项错误;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于德治并没有摒弃,关于德治的主张题中也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
【答案】B4.(2014·海南单科·2)“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 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 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解析】材料主张礼法并用,说明礼制观念并没有淡化,故A项错误;从“礼、刑,相为表里者也”说明该思想是儒法两家思想的结合,故B项正确;依据“相为表里者也”说明不单独崇尚法家思想,故C项错误;该思想促使儒学地位独尊,不是动摇,故D项错误。
【答案】B5.(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文综·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 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解析】君主专制源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当时的中国并不存在宗教权威,故A 项错误;统治者举行祭天大典,其目的是在于神化皇权,巩固统治,从材料中“‘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的信息可知,统治者借助了人伦秩序来巩固其统治,故B项正确;祖先崇拜在秦汉以前就已出现,故C项错误;题干主旨在于通过祭天活动来巩固政治统治,而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强化,故D项错误。
【答案】B6.(2013·福建文综·1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
”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解析】本题考察学生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材料中说的是贫富程度与治国难易的关系,但材料中没有强调怎么达到贫富有度,B、C、D三项都是在强调怎么达到这个度,扩大了材料的信息。
所以只有A符合题意。
【答案】A7.(2013·重庆文综·1)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 ) A.韩非子 B.孟子C.董仲舒 D.朱熹【解析】提取题干的信息。
“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和“天命攸(所)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儒家思想,糅合了法家、法家、阴阳五行学说形成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为基础,带有明显的神学色彩,故答案C符合题意。
【答案】C8.(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
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D9.(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解析】此题可将问题表征为“‘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的原因是()”。
“天下学士”跟的是什么“风”?对于没有文言文障碍的同学而言,答案不难从材料的前后文得出:效仿公孙弘研习儒学经典。
为什么效仿?公孙弘的成功,对于具有政治敏感“天下学士”而言,不难把握“儒学地位正在提高”这一新的政治动向。
【答案】D10.(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C.《孟子》 D.《易经》【解析】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自《春秋》。
【答案】A11.(2009·安徽文综·13)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的演变,各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属于较难题。
解题关键是西汉汉武帝时期,董仲舒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儒家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
A是孔子的言论,B是荀子的言论,D是黄宗羲的言论,皆非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12.(2007·宁夏文综·30)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
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答案】C13.(2018·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4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
(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解析】先依据材料拟定一个题目,史学家的历史观受到主流思想的影响。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表格中上上、上中人物的分布看,儒家思想的创立与发展者都居很高的等级,被称为圣人和仁人,受到推崇,而不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的暴君夏桀、商纣受到批判。
同时也要看到班固的历史观也有所突破,如在重农抑商的背景下,私商的代表子贡、范蠡也被称为智人,得到肯定。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略14.(2016·北京文综·37节选)“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材料一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
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5年)认为,学校教育优于家庭教育,培养演说家是公民教育的重要目标。
他还认为,完美的常说家“不仅要有超群的演说天赋,还要有完美的品格”“能尽公民之义务,能在公私事务中完成使命,能以忠告引导国家,能以立法奠定其雄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