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 第二章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山东财政学院
行为金融第二章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
忽略长期的市场趋势和基本面因素,从而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03
影响
可得性启发式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息的解读存在片面性,无法
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进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锚定效应与调整不足
定义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决策时,容易受到初始信息(锚)的影响,而无法充分调整自己的判 断和决策。调整不足则是指人们在面对新的信息和证据时,无法充分调整自己的原有观点 和决策。
社会比较与相对剥夺感
社会比较
人们往往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评估自己的地位、财富和成就。这种比较可能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受到他人 行为的影响,产生羊群效应。
相对剥夺感
当个体将自己的处境与参照群体进行比较时,如果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就会产生相对剥夺感。这种感受可能 导致投资者在投资决策中采取更加冒险的行为,以寻求更高的回报。
策略、套利交易策略等。
行为金融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行为金融与风险管理
阐述行为金融在风险管理中的意义和作用,以及行为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和流程。
投资者行为与风险管理
分析投资者行为对风险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投资者行为来管理风险,如投资者情绪管理、认知 偏差纠正等。
基于行为金融的风险管理策略
介绍如何利用行为金融理论和方法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如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散策略等。
05 行为金融策略与实践应用
探讨投资者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如 何利用情绪指标来指导投资策略。
投资者认知偏差与行为偏误
分析投资者在信息处理、判断和决策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认知偏差和行为偏误,如过度自信、代表性启 发等。
基于投资者心理的行为金 融策略
介绍如何利用投资者心理分析来制定有效的 投资策略,如反向投资策略、动量交易策略 等。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学情绪认知偏差和投资决策的关联
投资者心理与行为金融学情绪认知偏差和投资决策的关联投资者的心理和情绪认知偏差在行为金融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投资决策产生了极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投资者心理和情绪认知偏差与投资决策之间的关联,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应对措施。
一、情绪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1.1 乐观性偏差乐观性偏差是指投资者普遍倾向于高估投资收益和低估风险的心理现象。
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对风险的忽视,过分乐观地进行投资决策,从而陷入风险过高的局面。
1.2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相对于获利,对损失的敏感程度更高。
这种心理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害怕承担损失,追求避免损失的行为。
在投资决策中,这种偏差可能导致投资者过分保守,错失一些可能的高收益机会。
1.3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投资者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而不是独立思考。
这种心理现象可能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投资或过度悲观的情况,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二、影响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的因素2.1 媒体的影响媒体报道对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产生重要影响。
负面的新闻报道可能引发投资者的恐慌和悲观情绪,导致投资决策的不理性。
因此,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应保持冷静,对媒体信息进行客观分析。
2.2 个人经验和教训个人经验和教训对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也会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者在经历一次失败之后,可能产生过度谨慎或过度乐观的心理状态。
理性的投资者应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分析,避免过度依赖个人经验。
2.3 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投资者在获取和处理信息方面也可能存在认知偏差。
信息过载、选择性获取和过度自信都可能导致投资者对市场和投资决策的认知发生偏差。
因此,投资者应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进行全面的信息获取和分析。
三、应对情绪认知偏差的措施3.1 教育与培训投资者可以通过接受相关教育和培训来提高自己的金融知识和决策能力。
了解行为金融学的基本原理和情绪认知偏差,有助于投资者更理性地进行投资决策,并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3.2 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分散风险。
2行为金融学
《行为金融学》第2章概率判断与启发式偏差•锚定效应与认知调整过程•初始印象对判断的影响•“第一印象”与认知失调•点差赌注实验•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的应用•印象管理•商品促销•盈余公告漂移•锚定效应与认知调整过程•初始印象对判断的影响•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的应用实验:红酒的出价项目信息你的籍贯你的性别你校园卡的后两位数你最多愿意付多少美元来买这瓶红酒?Dan Ariely的实验结果平均报价最低20%的数字最高20%的数字数字实验:你的估值是多少?请在5秒钟内对一数字结果进行估计: 8×7×6×5×4×3×2×1另一个小组的受试者被要求在5秒钟内对以下数字结果进行估计:1×2×3×4×5×6×7×8锚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要素特征•模糊的情境•凸显的值•不充分的调整锚定与调整的判断过程1.问题2.搜集(更多)证据3.选择最重要的证据4.提取信息•是第一条信息→锚定于该信息•不是第一条信息→调整最初的估计5.是否有更多的信息•是→回到2•否→报告估计的结果2.4 锚定与调整启发式•锚定效应与认知调整过程•初始印象对判断的影响•“第一印象”与认知失调•点差赌注实验•锚定与调整启发式的应用第一印象给你十秒钟写下你对照片上的这个人的第一印象。
描述你此时的感觉认知失调•一个人的认知被自己先前一贯的的认知所锚定•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这意味着人们要摆脱第一印象的影响并不容易平均来说,你觉得买哪一只球队更容易赢得赌注?A. 强队B. 弱队C. 几率一样•点差(spread)是指强队赢得比赛的次数与弱队赢得比赛的次数差,如果大于点差(spread),则买入强队的一方就赢得赌注。
行为金融学的心理学基础ppt课件讲义
• 有效性幻觉
• 人们对他们预测的信心主要依赖于代表性的程度,而对影响预测 准确性的因素考虑很少或者甚至不考虑,这就可能导致“有效性 幻觉”
• 1.1.2 可得性启发
•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curistic)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一个 客体或事件在知觉或记忆中的可得性程度来评估其相对频率,容 易知觉到的或回想起的被判定为更常出现。
• 它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 现的概率。
• 代表性启发可能导致的错误:
• 对结果的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的不敏感。
• 在一个试验中,受实验者报告知一个人是随机地从总数是100人,其 中有70名工程师,30名律师的样本中挑出的,并且对这个人进行如下 的描述:
• 比如说,你参加一个公众研讨会,进一步假设你有机会第一个或 者最后一个发言。你会选择哪个呢?如果你第一个发言,你就能
利用首因效应了,但如果你最后一个发言,你就利用了近因效应。 哪个选择更好呢?
• 现在来回答原来的问题,若你有机会在讨论会上做第一个或最后一个 发言,如果有人在你发言之后立即发言,并且讨论完一段时间后,人 们才对其做出反应,这时你应当第一个发言。例如,假如你们要讨论 一周后投票决定的论题,你应当第一个发言。另一方面,如果两个信 息之间有间隔,并且要求人们在第二个信息呈现后立即做出反应,这 时,你应当利用近因效应而最后一个发言
第三章 行为金融学 的心理学基础
1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 1.1 启发式偏差 • 启发式偏差是指投资者依据“经验法则”来进行投资决策,最终
导致金融资产的错误定价和金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 启发法主要有三种:代表性启发法、可得启发法、锚定与调整启
行为金融学 中央财经大学 6 5认知偏差 (6.1.1) 5.认知偏差PPT
行为金融学5. 认知偏差5. Cognitive bias主讲人:高言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解决问题的方法——算法(Algorithm)——启发法(Heuristics)•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简单笼统的规律或策略,对应着知觉系统的直觉判断,也被称为经验规则或拇指法则(rule of thumb)。
•El Farol Bar Problem ——W.B. Arthur•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得性启发(Availability)锚定(Anchoring & adjustment )——Kahneman & Tversky(1974)•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如果你听到如下描述:“史蒂文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
他乐于助人,但对人们和现实世界没有多大兴趣。
他的性格温顺严谨,喜欢井井有条,对细节有强烈爱好。
”则你认为史蒂文最可能从事下列哪种职业:农民、销售员、飞行员、图书管理员、医生?•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人们倾向于根据观察到的某种事物的模式与其经验中该类事物的代表性模式的相似程度来进行判断的推理过程。
•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能产生的偏差 联合谬误(Conjunction fallacy)无法意识到简单概率(A发生的概率)和联合概率(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之间的区别。
A:小明第二天彩票中奖,他十分高兴。
B:小明第二天彩票中奖。
小明很高兴B: 小明彩票中奖A•代表性启发(Representativeness)可能产生的偏差 基率忽视(Base rate neglect)热手现象(hot hand):假设约翰是一个中等水平的NBA篮球运动员,去年的投篮命中率为10%,可今晚他手感很好,命中率为80%(10投中8)。
比赛进行到最后一刻,约翰所在的球队落后1分,在剩下的几秒里有机会再投一次。
认知偏差对金融决策的影响
认知偏差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在金融领域,人们常常作出各种决策,如购买股票、投资房地产或者选择储蓄方式。
这些决策往往会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由于主观认知的限制而出现的错误判断。
本文将探讨几种典型的认知偏差,并分析它们在金融决策中的具体影响。
首先,锚定效应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当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往往会被前期获得的信息所影响,形成固定的心理锚定。
例如,如果一个产品的原始价格被设置得很高,即使后续降价,消费者也可能觉得这是一个很划算的购买。
在金融决策中,锚定效应可能导致投资者对某个股票或者资产形成持续的固定预期,从而对未来的风险和回报进行错误的估计。
其次,过度自信是另一个常见的认知偏差。
很多人倾向于高估自己在金融领域的能力和知识,认为自己能够预测市场走势或者击败大多数投资者。
这种过度自信会引发冲动的交易行为,导致高危的投资决策。
实际上,大多数人的预测能力并不比随机选择更好,因此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可能会遭受严重的损失。
此外,损失厌恶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人们倾向于对损失更加敏感,而对同等规模的收益则反应较弱。
这意味着当面临损失时,人们会更加风险规避,更加保守。
在金融决策中,这就可能导致错失一些潜在的机会,因为人们害怕面临潜在的损失。
此外,损失厌恶也可能导致投资者在面临损失时不愿意止损,过度持有亏损的资产。
另外,羊群效应也是金融决策中常见的认知偏差。
由于人们具有从众心理,当某个投资或者交易成为主流时,更多的投资者会加入其中,形成羊群效应。
这种效应会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波动,形成投资泡沫。
例如,当某只股票开始大涨时,很多投资者会跟风买入,导致股价过热。
随后当情绪反转,投资者纷纷抛售,股价就会暴跌。
这种羊群效应常常被用来解释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和金融泡沫的形成。
最后,确认偏误也会对金融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确认偏误是指人们往往更愿意寻找那些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自己观点相反的信息。
这种偏误会导致人们不断巩固和坚信自己的观点,而忽视了其他可能的信息和观点。
投资决策中的行为金融学
投资决策中的行为金融学投资决策是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金融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偏差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投资决策中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知偏差对投资决策的影响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和决策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经验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决策结果与理性预期有偏差。
在投资决策中,人们常常会受到以下几种认知偏差的影响。
首先是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判断过于自信,从而高估自己的预测能力和决策水平。
在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可能导致过于乐观的预期,进而高估了某些投资标的的收益潜力,从而产生错误的决策。
其次是损失厌恶。
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同等金额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在投资决策中,损失厌恶可能导致人们对亏损的风险过度敏感,因而过于保守,不敢承担更大的风险,错失了一些潜在的高收益机会。
另外还有锚定效应、过度反应、羊群效应等认知偏差,它们都可能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了解和认识这些认知偏差,有助于我们更客观地评估投资标的的价值和风险,避免在投资决策中犯下错误。
二、情绪对投资决策的影响情绪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之一,它也会对投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在投资决策中,人们常常会受到以下几种情绪的影响。
首先是恐惧和贪婪。
恐惧和贪婪是人们投资决策中最常见的情绪。
当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时,人们往往会因为恐惧而选择卖出,以避免进一步亏损;而当市场看涨时,人们又会因为贪婪而选择买入,以追求更高的收益。
然而,这种情绪驱动的投资决策往往是错误的,因为它们忽视了市场的基本面和价值。
其次是情绪传染效应。
情绪传染效应是指人们在群体中相互影响和传递情绪的现象。
在投资决策中,当市场出现恐慌情绪时,人们往往会受到他人的影响而产生恐慌,进而采取与大众一致的行动。
这种情绪传染效应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从而影响投资决策的结果。
第三章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实验:哪个更多?
请你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从一篇文章中 随机抽出一个样本单词,认为该单词是以r开头
更有可能还是第三个字母是r更有可能?
另一个问题:在美国,凶杀与中风哪个造成
的死亡人数更多?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3)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1)定义
在判断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根据最初得到的信息
设定一个判断的初始值(锚点,参考点),然后根据 进一步的信息进行调整,形成比较理想的判断。 2)锚定与调整可能导致的偏差 调整不充分:“价格粘性”,“货币幻觉”
二、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
(一)启发式推理 (二)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三)框架效应(框架依赖) (四)对新信息的态度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一)启发式推理
1、认知(判断或推理)的两种基本方法——算法与启发法
算法:解决问题的公式、规则、步骤。(比如根据公式计算市盈率)
启发法: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是一种思考上的捷径,是解决问题 的简单、笼统的策略,也称之为经验法则或拇指法则(The Rule of Thumb)。 人类是认知的吝啬鬼(任性、懒惰)。启发式推理会简化信息处理过 程。因此,当人们面对大量信息和不确定性进行判断时,往往并不遵循 贝叶斯法则,而是凭借直觉或者以往的经验进行判断。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2、启发法的种类 Kahneman和Tversky(1974)指出人们通常具 有三种启发式推理方式。 代表性启发法 可得性启发法 锚定与调整启发法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1)代表性启发
代表性启发
1)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代表(或者说类似于)总体来判断 其出现的概率。 2)人们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会关注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的相 似性,以推断第一个事物与第二个事物发生可能的类似之处。有时, 人们假定将来的模式会与过去相似(历史会重演),并寻求熟悉的 模式来作判断,并不考虑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或重复的概率。
认知偏差影响决策分析
认知偏差影响决策分析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时出现的系统性错误,导致决策结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扭曲。
了解认知偏差对决策分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决策过程并采取更有效的决策方法。
什么是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人们在处理信息时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通常是由于个体主观经验、知识、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存在一定的倾向性。
认知偏差可能来自于个体对信息的选择性感知,记忆失真,逻辑推理错误等,这些偏差会影响到个体的决策过程。
认知偏差的类型及影响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确认偏误是指人们倾向于更多地关注那些支持已有观点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与之相悖的信息。
这种偏差会导致在决策时忽视重要的信息,从而影响最终判断的准确性。
群体思维(Groupthink)当个体为了追求共识或避免冲突时,往往会压制个人独立的思考,导致群体思维的产生。
群体思维可能会限制对问题的多样性思考,造成决策结果的偏误。
过度自信(Overconfidence)过度自信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和能力的高估,往往导致在决策时低估风险和不确定性,从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同等价值的收益的敏感程度。
这种心理偏差会导致人们在决策中过度关注避免损失,而忽视机会。
如何应对认知偏差认知偏差是人类决策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降低其对决策分析的影响:多角度思考在做出决策之前,尽量从多个角度来考虑问题,不要仅仅局限于已有观点或信息。
寻求反馈与他人交流,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能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加以纠正。
减少信息偏见努力避免只选择那些符合自己观点的信息,要学会客观评估所有信息的价值。
审视自我定期审视自己的决策过程和结果,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决策质量。
结语认知偏差作为影响决策分析的重要因素,需要我们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
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优化投资决策
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优化投资决策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常常依据各种数据、分析和理论来做出决策。
然而,传统金融学往往假设投资者是完全理性的,但现实中的投资者并非如此。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为我们理解投资者的真实行为和心理偏差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优化投资决策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理解行为金融学的核心概念要利用行为金融学优化投资决策,首先得明白它的一些关键概念。
1、认知偏差这是指人们在处理信息和形成判断时出现的系统性错误。
比如过度自信,很多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投资能力和对市场的了解,导致过度交易和冒险投资。
再比如锚定效应,投资者可能会过度依赖某个初始的价格或信息作为参考,从而影响对后续价格变动的判断。
2、情绪影响情绪在投资决策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恐惧和贪婪是最常见的两种情绪。
在市场下跌时,恐惧可能驱使投资者盲目抛售,错过后续的反弹机会;而在市场繁荣时,贪婪可能让投资者忽视风险,过度追涨。
3、羊群效应当看到大多数人采取某种投资行动时,许多投资者会跟随,而不是基于自己的独立分析。
这种从众心理可能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和非理性繁荣或崩溃。
二、行为金融学揭示的常见投资错误了解了核心概念,我们来看看行为金融学所揭示的一些常见投资错误。
1、处置效应投资者倾向于过早卖出盈利的股票,而长期持有亏损的股票。
他们希望通过卖出盈利股票来实现“落袋为安”的满足感,而对于亏损股票则抱有回本的期望,不愿意承认损失。
2、损失厌恶相比获得同等金额的收益,人们对损失更加敏感。
这使得投资者在面对可能的损失时,往往采取更加冒险的策略,试图避免损失,结果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
3、短视损失厌恶投资者过于关注短期的投资回报,频繁评估投资组合的表现。
这种短视行为容易导致投资者因为短期的波动而做出不理性的决策。
三、利用行为金融学优化投资决策的方法既然知道了常见的错误,那如何利用行为金融学来优化投资决策呢?1、自我认知和情绪控制首先,要对自己的投资行为和心理有清晰的认识。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阅读笔记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阅读笔记在当今复杂多变的金融世界中,传统金融学理论常常难以完全解释市场中的种种现象和投资者的行为。
行为金融学的出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理解金融市场的窗户。
传统金融学基于理性人假设,认为投资者能够做出完全理性的决策,市场总是有效的。
然而,现实中的金融市场却充满了各种看似非理性的行为和波动。
行为金融学则认为,投资者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决策受到认知偏差、情绪和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认知偏差是行为金融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例如,过度自信就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很多投资者往往高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对自己的投资决策过于自信,从而导致过度交易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还有一种常见的偏差是锚定效应,投资者在做出决策时,常常会过分依赖初始的信息或参考点,而忽略了后续的新信息。
比如,在购买股票时,可能会因为股票之前的价格而影响对其当前价值的判断。
情绪在投资决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恐惧和贪婪是两种最主要的情绪。
当市场大幅下跌时,恐惧情绪可能会驱使投资者盲目抛售股票,而当市场繁荣时,贪婪又可能使投资者过度追涨。
这种情绪驱动的行为往往导致市场的过度波动和价格的偏离。
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投资者常常会受到周围人的投资决策和观点的影响。
比如,在股市繁荣时,看到身边的人都在赚钱,自己也容易跟风投资,而忽略了潜在的风险。
行为金融学对于投资策略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了解投资者的常见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投资计划。
例如,采用逆向投资策略,在市场过度恐慌时买入,在过度狂热时卖出。
此外,行为金融学还对金融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
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对投资者行为的研究,制定更加合理和有效的监管政策,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可能存在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影响。
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跟风,同时保持冷静和理性。
总之,行为金融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贴近现实、更全面的视角来理解金融市场和投资者行为。
《行为金融》第二章解析PPT课件
第一节、认知理论及认知的有限理性
一、人的认知过程:信息加工系统
二、理性认知的分类与基本模型 (一)实质理性和贝叶斯规则 (二)过程理性
2020年9月28日
4
三、“认知吝啬”及认知偏差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在认知
和决策时简化信息过程的“认知吝啬”所
产生的认知上的偏差存在于大脑处理信息
的各个阶段。
(一)信息获取阶段的认知偏差
信息获取的来源主要有两个,其一是记忆,
另外一个是当前的工作环境。9月取28日所需的信息。
5
(二)信息加工阶段的认知偏差
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并不如贝叶斯规则那样理 性,而是存在着种种的偏差。
1、简化信息处理过程所导致的认知偏差(启 发式偏差)
锚定与调整启发有以下三种表现方式: 1、不充分调整 2、保守主义 3、对联合事件、简单事件、可分离事 件的评估偏差
2020年9月28日
10
二、框定偏差及其实验研究
(一)背景对判断的影响
背景或者说呈现和描述事物的方式是会影 响我们的判断的,这就是背景依赖(context dependence),即决策者并不是孤立地知觉和记 忆,他们会根据过去的经验以及素材发生的背景 解释信息。背景依赖会产生许多相关的知觉幻想。
行为金融学
第二章 认知心理与行为实验
2020年9月28日
1
【本章精粹】:
◆了解实质理性和过程理性的区别。 ◆掌握启发式偏差的内容。 ◆了解框定偏差产生的原因及其表现。 ◆了解“默认选项”如何与“维持现
状偏差”联系在一起。
2020年9月28日
2
在行为经济学理论体系产生过程中,诺贝尔经济学奖获 得者H.A.西蒙的“有限理性”发挥了启蒙作用。在此之 前,“理性经济人”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假定, 冯·纽曼(Von Newmann)和摩根斯坦(Morgenstern)以及 萨 维 奇 ( Savage ) 等 建 立 的 “ 预 期 效 用 理 论 ” (Expected Utility Theory)即建立在“理性经济人” 假设上以严格的数学方程将人类的认知及偏好形式化。 而西蒙等人所倡导的研究方法,强调人类决策过程中的 真实心理活动对人类决策行为及结果的影响。以此为基 础的行为经济学否定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理性经济人” 的基本假定,认为经济行为的决策者不是纯粹理性的, 而是有限理性的。因此,在人的认知过程中,会由于其 处理信息时的非完全理性,而产生种种偏差。本章将就 人202在0年9认月28知日 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偏差及其表现展开论述。 3
第二章 行为决策偏差
第二章行为决策偏差:理论基础第一节有限理性-行为金融的理论基础一、理性人假说及由来:由新古典学派亚当·斯密经济人假说发展而来。
理性人的特点:1.对各种决策结果具有完全而准确了解,始终最求最优目标,最求最优决策;2.具有完全意志能力,能保证其效用函数具有有效性和单调性。
3.即使在不确定条件下仍具有充分计算能力,比较方案的预期效用;4.具有完全记忆能力,具有完全信息;5.决策不需要时间,可瞬间完成;6.使用边际分析方法,计算边际收益与成本;7.理性人是自私且要求利益最大化;8.理性人决策不受道德影响;10.理性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
最早有影响对理性人假设批评的是霍桑试验所提出的社会人假说,认为人并非完全依理性原则行事,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意志、人际关系的影响,二、有限理性假说的内容有限理性:是指介于完全理性和非完全理性之间的在一定限制下的理性.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概念最初是阿罗提出的,他认为有限理性就是人的行为“既是有意识的理性的,但这种理性又是有限的”。
一是环境是复杂的,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越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
有限理性由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赫伯特·西蒙提出(197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之一。
西蒙认为有限理性的理论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的理论”。
他提议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
有限理性的特点:1.决策者的理性能力是有限的:决策受可用资源的稀缺性和人自身的胜利、心理限度的影响,人的注意力、感知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记忆力等都是有限的;2.有限理性决策标准—满意:信息不完全、预测的困难性、穷尽可行结果的困难性。
第二节认知偏差一、决策的两种方法:算法和启发法(一)算法:是解决问题的一套明确规则与步骤。
(二)启发法:是一种凭经验,简洁、笼统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直觉判断,也称为经验法则或拇指法则。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一)自我归因(self-attribution)
• 归因:把失败与成功归于某种原因。 • 归因的种类
•向外归因
遭受失败时首先找寻外部因素,如环境恶劣, 运气不好,并推卸自身应该并能够承担的责任.
•向内归因
遭受失败时先反省自己的错误行为,并承担应 该承担的责任。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向稳定因素归因
认为导致失败的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一般认为 自己能力不够。 •向不稳定因素归因 认为导致失败的因素是可以改变的,一般认为 自己努力程度不够。 •向不可控因素归因 认为自己不能够对导致失败的不利因素有所作 为,消极对待。 •向可控因素归因 认为自己可以或者能够直接或间接转变失败的 不利因素,能够积极地坦然地面对。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 自我归因偏差
人们容易把成功归功于自己,而把失败归于他人或者客 观条件。 《重要的一课》冯国川 (二)后见之明(hind-sight)
• 后见之明:后见判断(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
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 即我们常说的事后诸葛亮:每当一个事件发生之后, 他们总能找到若干理由,证明这一事件必然发生,觉得自己 “早就知道”某一事件(如球赛、婚姻、选举等)会出现何 种结果
行为金融学
2014-1-3
1
第二章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
§1 人性的弱点 §2 认知中生理能力的限制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山东财经大学行为金融学期末考试重点
1.行为金融学与标准金融学区别联系: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行为理论与金融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与理论体系。
它分析人的心理、情绪以及行为对人的金融决策、金融产品的价格以及金融市场趋势的影响。
标准金融学中的人们是理性的,行为金融学中的人们是正常的。
2.标准金融学中“理性人”特征:理性人对各种决策的结果具有完全而准确的了解;理性人具有完全意志能力以保证其效用函数具有有序性和单调性;理性人具有充分计算能力;理性人具有完全记忆能力;对影响决策的一切因素具有完全信息;理性人进行决策不需要任何时间,都是瞬间完成的;理性人使用边际分析方法,通过比较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大小进行决策;理性人是自私的,单方面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理性人的决策不受道德影响;理性人作为决策主体不仅指单个消费者或投资人,也包括家庭、企业以及其他组织等主体。
3.卡尼曼前景理论的两大定律:(1)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2)在面临获得时,人们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们通常会变成冒险家。
4.过度自信的原因:(1)人们对证据强度的变化高度敏感(比如代表性启发),而对证据的分量或预测有效性的变化不十分敏感。
(2)问题的难度随问题难度增加,过度自信的程度也增加(源于锚定效应)。
(3)知识幻觉:信息量的增加会使人们认为自己预测的准确度增加。
(当信息的收集达到某一点时,人们预测精确度就达到了最高限度,不会再随着信息的增加而显著增加。
以后的新信息主要用来证明以前的结论而不是为了修正整个结论。
)(4)控制幻觉:人们经常会相信自己对某件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
(造成这种幻觉的原因有:主动性选择会使人们认为自己有控制力;过去出现的正面结果会比负面结果更能增强人们的控制幻觉;任务熟悉程度和参与程度人们对一项任务越熟悉或者参与程度越深,就越能感受到自己对任务的控制力;信息的掌握)5.处置效应:人类天生具有回避遗憾和寻求自豪的心理倾向。
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与认知和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与认知和行为偏差摘要:行为金融学是有别于传统金融学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将心理学尤其是行为科学的理论融入到金融学之中,从微观个体行为以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发展,并通过研究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偏差,来分析人们在不确定条件下的认知过程和行为偏差。
文章介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心理及其行为偏差,揭示了人们在金融投资过程中的认知行为偏差。
行为金融学是研究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认知、感情、心理等行为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证券产品的价格和证券市场非有效性影响的学科,它是将经济学、心理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的理论融会起来的边缘学科,研究的核心是被传统金融理论忽略的投资者行为的决策黑箱。
行为金融理论对于原有理性框架中的现代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人的角度来解释市场行为,充分考虑市场参与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为人们理解金融市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所谓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者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在证券投资市场中,个体投资者都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的理性人,其决策行为不仅制约于外部环境,更会受到子什么固有的各种行为偏差的影响,这些行为偏差存在于投资者决策的认知、情绪和意志过程中。
一. 过度自信与过度交易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高估自己的成功的机会,把成功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而低估运气和机会在其中的作用,这种认知偏差称为“过度自信”。
大多数投资者投身股市前都知道股市上只有少数人能赚钱,但都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强,属于少数能赚钱的人,不具备专业知识也敢买股票,连公司是做什么都不知道就敢买该公司的股票;过滤各种信息时,往往会过分依赖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而忽略一些重要信息,注重那些能够增强他们自信心的信息,而忽略那些伤害他们自信心的信息。
投资者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有“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同时又希望尽快获得超额投资回报,故频繁地买入与卖出。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决策行为
投资者的认知偏差与决策行为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的认知偏差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对投资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
认知偏差是指人们在信息处理和决策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经验、情绪等因素的干扰,导致对信息的理解和评估出现偏差。
这些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在决策时做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其投资行为。
首先,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过度自信使得投资者高估自己的能力和知识,认为自己能够准确预测市场走势和股票价格的变动。
然而,市场是复杂而不确定的,无法完全预测和控制。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常常忽视风险,盲目进行投资,导致投资损失。
其次,投资者的损失厌恶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损失厌恶是指投资者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大于对收益的敏感程度。
投资者往往害怕承担损失,因此他们往往会采取保守的投资策略,选择低风险低收益的投资方式。
然而,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投资者错失一些高回报的机会。
此外,投资者的顺从性也是一种常见的认知偏差。
顺从性是指投资者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策,缺乏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盲目跟风,跟随他人的投资行为而进行交易。
然而,他人的决策可能并不适合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导致投资失败。
此外,投资者的心理账户也会影响其决策行为。
心理账户是指投资者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每个账户对应不同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
然而,这种划分可能导致投资者在决策时忽视整体的投资组合效益,而过于关注单个账户的盈亏。
这种偏差可能会导致投资者做出不合理的决策,从而影响整体的投资回报。
为了克服这些认知偏差,投资者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投资者应该增强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避免过度自信和盲目跟风。
其次,投资者应该进行全面的市场研究和信息分析,避免过于依赖他人的意见和决策。
此外,投资者还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投资账户,综合考虑不同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投资策略。
总之,投资者的认知偏差对其决策行为产生了重要影响。
判断与决策中的认知偏差分析PPT课件( 68页)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生动性 越是表现生动的事物,人们记得越是牢固。生动的
信息对决策者的影响更大。 情绪一致性
人们对事件的记忆往往会和该事件引起的情绪一起 结合起来,以后当该情绪再次出现时,也就容易回忆起 该事件。 想象性
越是容易被想象的事物,人们越认为该类事物发生 的概率高。想象得越多,人们有时越会认为自己的想法 正确。是一个不断加强的陷阱。
§3 认知中心理偏差的影响
(二)情绪和情感的影响 1、心境对判断的影响 好的心境使人倾向于积极的判断,并乐于付诸行动; 坏的心境则使人回忆事物消极的方面,并导致消极的预期。 2、自我控制 人渴望自己能把握局面的需要在理论上被称为自我控制。 自我控制的实现会带来自我能力和价值实现的满足感;未 能实现的控制欲会对人的心理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比如控 制欲减退,产生恐惧和压抑感等。
• 对结果的先验概率不敏感
• 对样本规模不敏感
• 对偶然性的误解
错
• 有效性幻觉
觉
• 对均值回归的误解
实验:
抛掷一个相同的硬币,一次得到头像(H)的概率是1/2,连续八
次抛掷都是头像的概率是1/256,如下表所示。如果前面连续八次都是
头像,现在要对第九次下赌,下一次你估计会出现什么?你是赌头像
(H)还是赌字呢?
§1 人性的弱点
(2)人的本能(自私、趋利避害、合群、防卫)
自私的本能 自私可能带来的不理性情绪反应(任性、懒惰、嫉妒、贪婪、虚荣):
• 任性 改变自己的思维和理念是痛苦的 是对人类理性的否定 任性+妄为可能危害他人及社会
• 懒惰 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否定 使人丧失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最基本独立思考的能力
认知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
认知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概述认知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综合了心理学和经济学的学科,通过研究人类在决策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来揭示人们的认知限制。
近年来,认知行为经济学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探讨认知行为经济学在金融决策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对投资者、市场和政策制定者的影响。
1. 偏好与决策1.1 理性决策与认知限制传统经济学中,理性决策是基于人们对信息的全面了解和理性评估,以最大化利益为目标。
然而,认知行为经济学研究表明人们在决策中普遍存在认知偏差和限制。
例如,心理账户效应导致投资者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进行不合理区分;跨期选择偏差使得人们更倾向于即时满足而忽视长期收益等。
1.2 解释股市波动与市场异常认知行为经济学提供了解释股市波动和市场异常的新视角。
情绪偏差理论指出投资者的情绪会影响他们的决策,从而导致市场出现非理性波动。
羊群效应则解释了人们会跟随他人决策投资的现象,导致市场出现超买或超卖的情况。
这些认知偏差有效地解释了市场中无法以传统经济理论解释的现象。
2. 投资者行为2.1 误判与超买超卖投资者在决策过程中常常受到情绪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导致对风险和回报的误判。
例如,损失厌恶使得投资者对损失更敏感,从而产生卖出行为;过度自信程度高的投资者往往会高估自己能力,产生超买行为。
认知行为经济学在此提供了定量分析方法和对投资者教育相关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2.2 投资者情绪与市场预测情绪在金融市场中具有重要影响力。
情绪偏差理论指出投资者情绪会影响他们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和预测。
例如,在多数投资者情绪低迷时,市场可能因此被低估,投资机会相对较多。
因此,理解投资者情绪对市场预测的影响可以帮助进行有效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控制。
3. 市场机制与政策3.1 市场失灵与干预措施传统的经济学假设市场是高效且理性运作的,但事实上市场存在着许多非理性行为。
通过研究市场失灵现象,例如信息不对称和代理问题等,认知行为经济学揭示了市场存在着劣选、负面选择等问题,并提供相应政策建议和干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