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知觉与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18afdb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e5.png)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知觉被认为是个体对外部环境的感知和理解过程,而个体决策则是基于这种感知和理解所做出的行为选择。
本文将探讨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关联机制和重要因素。
知觉的定义与要素知觉是人类的感知和认知过程,是个体对于外界信息的接收、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在组织行为学中,知觉被认为是组织成员对于环境中的刺激和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的过程。
知觉的要素主要包括感知、选择、组织和解释。
感知是个体通过感官器官获取外界刺激的过程,选择是在众多刺激中选择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组织是将选择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编排,解释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个体的决策行为往往受到其对于环境和信息的知觉影响。
具体来说,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的偏好个体的知觉会直接影响到其对于不同选择的偏好。
不同的人在面临相同信息时,由于其个体差异和知识结构的不同,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偏好。
比如,对于同一个工作机会,有的人觉得挑战性很大,有的人则觉得不够稳定,从而导致对于该工作的选择有所不同。
2. 决策的速度个体的知觉对于决策的速度也有影响。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越准确、清晰,其决策的速度往往越快。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不完整,其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权衡。
3. 决策的决心和信心知觉还可以影响个体决策的决心和信心。
当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较为准确和清晰时,其对于自己的决策通常会更加有决心和信心。
相反,如果个体对于环境和信息的认知模糊或错误,其在做出决策时可能会产生犹豫和不确定的情绪。
知觉与个体决策的关联机制1. 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觉是通过对于他人的观察、模仿和反思来实现的。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反应,发展出对环境和信息的认知。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对于组织内部的同事、领导和制度等的观察和模仿,对其知觉形成和决策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6a950d891711cc7930b71676.png)
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的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2、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3、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3、组织模型: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组织系统水平。
4、因变量: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工作满意度. 自变量:个体水平变量、群体水平变量、组织系统水平变量。
5、工作场所中的偏常行为:违反重要的组织规则从而威胁组织或者其他成员的利益的主动行为7、组织行为学面对的挑战和机遇:回应经济压力、回应全球化、管理劳动力多元化、改善顾客服务、改善人际技能、激发创新和变革、应对“临时性”、在网络化组织中工作、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中的冲突、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改善道德行为组织多元化1、多元化分层:表面层次多元化,深层次多元化2、能力:个体能够成功完成工作中各项任务的可能性。
智力能力,体质能力,情绪能力态度1、态度:关于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反映了一个人对某一对象的内心感受2、态度的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3、认知失调: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4、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5、态度的类型: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组织承诺(三个维度:情感承诺,持续承诺,规范承诺),感知到的组织支持,员工敬业度,工作态度间的差异。
6、测量工作满意度方法:单一整体评估法,工作要素综合评价法7、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本身,薪酬,晋升机会,主管,同事,人格8、满意和不满意的员工反应:退出,建议,忠诚,怠工。
情绪1、情感:一种统称,包括人们体验的所有感情。
包括情绪和心境两个部分。
2、情绪:一种强烈的情感,直接指向某人某物. 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
4、情绪的作用:对理性思考非常重要5、情绪和心境的来源:人格、每周和每日的时间、天气、压力、睡眠、锻炼、年龄、性别、社交活动6、情绪智力:一种个人能力(1)具有自我意识(2)可以观察其他人的情绪(3)可以管理情绪线索和信息人格与价值观1、人格:个体对其他人的反应方式和交往方式的总和,它常常通过个体表现出来的可以测量的人格特质进行描述。
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分析个人行为
![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分析个人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d6f0e037f524ccbff021847f.png)
扎根雪域的格桑花院系:财经学院工商管理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姓名:学号一胡忠谢晓君夫妇简介:两人均为四川藏区福利学校志愿者,教师。
在去藏区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在晚报上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年头。
他带着妻子到当地考察后,两人为当地的艰苦状况震惊。
胡忠下定了决心,妻子支持他的决定。
这时候,他们的女儿刚刚出生不久。
孤儿学校处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县塔公乡,是一所福利性质的民办公助寄宿制学校。
这里是甘孜州13个县的汉、藏、彝、羌四个民族143名孤儿的校园,也是他们完全意义上的家。
胡忠以志愿者身份来到塔公乡,300多元生活补助是他每月的报酬。
谢晓君在音乐学院弹得一手好钢琴,可学校最需要的却不是音乐老师,而是生物老师、数学老师、图书管理员和生活老师,三年时间里,谢晓君尝试了四种角色位置,顶替离开了的志愿者和支教老师。
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木雅祖庆"创办了,他的妻子谢晓君带着年幼的女儿追随而来,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2011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关系转到康定县,并表示"一辈子呆在这儿。
支教初期,学校环境不好,几间板房和帐篷就是他们的教室和宿舍。
“板房漏风,有时候早上起来,一半的被子上都是雪。
”谢晓君说,当时条件艰苦,老师的流动性很大,木雅祖庆学校6年级一班,10个学期换了11位数学老师。
谢晓君说已经数不清自己送走了多少位老师。
谢晓君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但如今,她的双手被高原干冷天气侵蚀后变得有些粗糙,这双手捡过柴烧过水,为孩子们洗过衣服,拥抱过孤儿,擦去过孩子脸上的泪水,却很少弹钢琴。
“学校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没时间弹琴。
”对于西康福利学校在校的143名孤儿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家。
他们,为雪域高原上的孤儿们撑起一个温暖的家。
12年来,他们也曾犹豫,但却不曾后悔。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31192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7b.png)
组织行为学简答题附答案ZUCC组织行为学简答题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描述三个基本管理技能,并提供一个可以用这些技能处理企业的衰退时期的重点的工作场所的例子。
答:这三个基本管理技能是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是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是具备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在企业衰退时期,人际能力在激励员工方面是至关重要,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降低工作场所人员减少。
技术技能可以在应用专业知识,提高产量方面发挥作用,概念技能,可以用来寻找小的细分市场,分析该行业情况,保持企业继续盈利。
2)解释弗雷德?卢森斯区分成功和有效的管理者。
答: 弗雷德?卢森斯认为成功的管理者是根据他们在组织中的晋升速度来衡量。
有效的管理者被定义根据他们工作绩效的数量和质量以及他们下属的满意程度和承诺程度来界定。
成功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人际交往技巧,而有效的管理者使用更多的沟通技巧。
3)为什么在我们试图理解组织行为时,用系统研究完善直觉是重要的?答:系统研究指的是通过对事物之间关系的考察,试图解释其中的原因和结果,并把结论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之上。
系统研究包括一些重要的事实和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准确的预测行为的基础。
也就是说,行为不是随机发生的,我们可以找到所有人行为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的一致性,然后加以修正以反映个体间的差异。
4)通常怎么样确定组织行为学模型的因变量和自变量?答:因变量是我们要解释或预测的关键因素,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者历来强调生产率、缺勤率、流动率和工作满意度。
今天,工作场所偏差行为和组织公民已经被添加到该列表。
自变量因变量变化的假设性原因。
自变量分为个体层面、群体层面和组织层面。
个体层面的变量包括个人特点、能力、价值观、态度、个性、情感、认知、个人决策、学习、和动机。
群体变量包括沟通、领导、权力和政治。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
![组织行为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ee27cca8bd63186bcebbc32.png)
1、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和组织结构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运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2、知觉:是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是指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整体反映)3、社会知觉: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性的知觉。
社会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自我知觉。
4、归因:就是指人们对于别人或者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冬季的过程。
5、个人决策:是指在面临某种问题的情况下,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在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6、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7、个性的特质理论:当一个人在各种情景下都表现出害羞、进取、顺从、懒惰、雄心、忠诚以及萎缩等特点时,称其为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代表着组织中某些最基本的个体差异。
8、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看法。
9、态度:指主体对特定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后的反应倾向-----要么喜欢,要么不喜欢。
态度包括认知、行为、情感三个部分。
10、工作满意度: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一般态度。
11、组织承诺:通常指员工对组织及其目标的认同感,以及对组织的归属感12、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感情的两个货两个以上的人以某种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13、从众: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意见分歧时,会感到群体压力。
会迫使成员违背自己意愿产生完全相反行为。
14、群体士气:群体工作精神或者服务精神。
士气不仅表示个人需要的满足状态,还包含了确认这种满足的获得群体,因而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含义。
15、跨文化人际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之间的信息和情感相互传递的过程16、群体决策:是由群体中多数人共同进行决策,它一般是由群体中个人提出的方案,而后从若干个方案中进行优选17、领导:领导是指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以完成他们的目标和任务的过程,其本质是影响力影响力这个词是选择题18、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19、组织变革:是组织实现动态平衡的发展阶段。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2c350dab3b3567ec112d8a72.png)
组织行为学知觉与个体决策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比如有一束光照到面前的时候,我看见这束光,是因为这束光真真正正存在的,直接作用于我的眼睛,然后我感觉到了,所以直接的意思是说我们真的看到了真的听到了真的嗅到了,这个东西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
知觉同样是物体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不同的是增加了个人的信息加工,掺杂了主观思维、主观判断在里面,是对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比如,面前有一个苹果,颜色红,形状圆形,闻起来香甜,摸起来光滑,那么这个苹果的颜色、形状、味道、滑度就是它的属性,当单独提出红色的时候,红色就是它的个别属性。
曾经有一道题说,“我看到一个苹果”这种心理活动是什么。
我们并不是仅看到它的颜色或它的形状,而是把它的颜色形状味道还有滑度等等所有的整天属性放在一起才得出了它是一个苹果这个结论。
因此,“我看到一个苹果”属于知觉。
知觉的四个特性不作重点,了解即可。
1、知觉的选择性图片解释:如果我们的知觉选择这个老头老太太的话,那么除了这个老头老太太之外的所有东西就成为了知觉的背景,老头老太太是对象。
(中间的瓶子、弹奏乐器的人、门中间的人)2、整体性图片解释:线条不完整,但我们仍然能从整天上知觉它,可以看出一个小孩和一条小狗在奔跑.3、理解性:比如: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具有相关知识经验)4、恒常性:比如一个人穿还是没穿大衣,我们都能知觉出都是同一个人。
外在条件变化,我们的知觉仍能安装惯常的思维方式感受它。
如图,不管门关着还是开着还是虚掩,我们都能知觉出它就是门.知觉者的影响:课本上的例子易懂P142知觉目标的影响:前两方面好理解,第三方面,对象的组合方式知觉情境的影响:课本例子对他人知觉,以下面三小问引出归因理论解释内因外因:如果判断个人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如个体周围的环境、与个体相互作用的其他人对个体行为的强制作用、外部奖赏或惩罚、运气、任务的难易等,称为外部归因。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c2d0aed650e52ea54189864.png)
罗宾斯《组织⾏为学:第16版》笔记第Ⅰ篇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为学1.1 ⼈际技能的重要性商学院的教授们逐渐意识到理解⼈们的⾏为对管理者有效性的作⽤,并在很多课程设置中,把⼈际技能作为必修课补充进来。
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还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的员⼯。
积极的社会关系往往伴随着较⼩的⼯作压⼒和较低的离职意愿。
那些懂得如何与管理者进⾏有效对话且表现积极主动的员⼯,更容易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因此他们的想法经常能被采纳,⼯作满意度也会进⼀步提⾼。
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似乎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者单凭技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还需要良好的⼈际技能。
1.2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managers)通过他⼈来完成⼯作。
他们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来实现⼯作⽬标。
管理者在组织(organization)中完成他们的⼯作。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共同⽬标。
在这个组织中,监督他⼈的活动,并对实现⽬标承担责任的⼈就是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达成⼀定的⽬标,所以,必须有⼈来确定这些⽬标,并选择能够达成这些⽬标的⼿段。
管理者就是这样的⼈。
计划(planning)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的⽬标;制定达成这些⽬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惊醒整合和协调。
有证据表明,这种职能增加了管理者从低级管理层向⾼级管理层晋升的可能性。
管理者也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我们把这种职能叫做组织(organizing)。
包括: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分类;谁向谁报告⼯作以及在什么地⽅做出决策额。
每个组织都由⼈组成。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也是管理者的⼯作,这就是领导(leading)职能。
为了保证各种事项按部就班地进⾏,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监控。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690bcc5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e.png)
了解个体决策风格和风 险偏好,提高决策质量 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
02 人格
人格的定义
01
人格是指个体在心理、情感和行为方面的独特特征,包括个体 思考、感受和行动的方式。
02
人格特质通常在个体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影响个体的行为
和决策。
人格特质是相对稳定的,但也可能随着环境和经历的变化而发
03
生改变。
过程
识别问题、收集信息、生成和评估替 代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方案、 评估结果。
风格
理性决策、直觉决策、风险决策、渐 进决策。
组织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组织文化
鼓励或抑制创新思维和冒险行为。
组织结构
正式与非正式结构对个体决策的自由度和约束。
组织规模和复杂性
影响信息处理和决策速度。
个体决策的后果与改进
知觉偏差与组织行为
在组织行为中,知觉偏差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会影响人们对他人和 情境的认知和判断,从而影响行为和决策。
知觉偏差可能导致组织内部的偏见和歧视,影响员工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降低组织 绩效。
了解和识别知觉偏差有助于减少偏见和歧视,提高组织行为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知觉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等。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快 速决策,而另一些人则
更喜欢深思熟虑。
人格特质还会影响个体 对信息的处理和判断, 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和
准确性。
03 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与类型
总结词
价值观的形成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价值观。
详细描述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开始于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并随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而逐渐 形成和稳定。同时,个人的教育和经历也会对价值观产生影响。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价值观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权力主义和民主主义等。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决策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6f81c09c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97.png)
衡量指标
个体决策
群体决策
速度
快
慢
正确性
较差
较好
创造性
较大
较小
冒险性
因个人的个性、经历而异
若群体成员特别是领导者富有冒险性,则趋于冒险性;反之则反是。
*
群体决策 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对比
群体决策的优势 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和知识。 提出更多的候选方案。 提高对最终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 提高决策的合法性。 群体决策的不足 时间较长。 屈服群体压力。 受少数人的左右。 责任不清。
*
*
合理性的概念 实践层次上的合理性 形式层次上的合理性 价值层次上的合理性 认识层次上的合理性 制约合理性的主要因素 感情因素 价值取向 信息为前提 过多的费用 习惯和记忆 组织的惯性 组织中的权力作用
决策的法则 代表性法则 可利用性法则 锚定和调整法则 决策策略 格兰多里(A.Grandori)的决策策略规定性理论观点。决策策略是一个从最优到随机的策略的一个连续体,依不确定程度和利益冲突条件的不同,而存在一个恰当的策略。 决策的最优策略 决策的满意策略 决策的行动策略 决策的直觉策略
*
情境游戏
Hunting!!
让我们打猎去!
*
游戏规则
u分为两组 u每组选出1位领导者,5位幕僚 n由领导者发号施令,幕僚只提供意见 u每组再选出10个人当动物棋(猎人X1、狮X2、鹰X3、蛇X4、鼠X5 ) n棋子只负责行动,不可提供意见 u剩下的人为观察者,在一旁观察 n观察者观察整个游戏进行,不得提供意见
*
A/Q型。这类决策是与下级的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但与组织的利益无重大影响的决策。 Q/A型。这类问题与组织利益关系密切,而与下级的利益无直接联系。 Q/AQ型。这类问题与下级利益和组织利益都关系不大,因此对决策质量和下级认可水平要求都不高。 AQ/Q型。这类问题既与组织利益密切相关,又与下级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高质量、高认可的性质。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
![《组织行为学》第三章 知觉](https://img.taocdn.com/s3/m/8fb101180b4e767f5bcfce0f.png)
2014-10-22
第三章 个体知觉与决策
2014-10-22
第一节 管理活动中的 知觉
2014-10-22
主要内容
1,什么是知觉
2,影响知觉的因素
3,对他人作出判断
2014-10-22
一、什么是知觉
知觉与感觉。 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 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 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014-10-22
二、最优决策模型
最优化决策模型的步骤
1.弄清决策需要 2.确定决策标准 3.给标准分配权重 4.开发备选方案 5.评估备选方案 6.选择最佳方案
2014-10-22
选择大学的标准及权重
标准 1. 财政资助的可能性 2. 学校的名气 3. 每年的花费 4. 课程设置 5. 地理位置 6. 入学要求 7. 社会生活质量 8. 学校规模 9. 男女生比例 10.校园的自然条件
2014-10-22
知觉这一术语指理解环境中客体和事件的总 的过程——感觉它们、理解它们,识别和标记它 们,以及准备对它们做出反应。 知觉的三阶段:感觉、知觉组织,以及辨 认与识别客体。 知觉是记忆与现状、希望与现实交互作用 的结果,它是主观与客观结合。 特别需要注意:个人的知觉相当程度上又 都是“社会化”的成果——文化的作用隐藏在其 中(任何社会,所有的教育过程都是“共同知觉” 的“锻造”过程)。
——培根《新工具》
2014-10-22
我们感知差异,借助 感知,世界在我们面前 “成形”。这“形”仅仅 为我们而在。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94ced2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d.png)
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_百度文库组织行为学复习重点考试题型:一、选择题10×2′二、名词解析5×5′三、简答题5×5′四、论述题2×15′复习重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P8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2、组织行为学的作用 P10(1 有助于强化人性化管理意识,充分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2 有助于合理选拔和使用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3 有助于改善管理沟通,增强团队的凝聚力(4 有助于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5 有助于促进组织变革和发展(6 有助于积极心理品质和能力的开发和有效管理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1、社会知觉 P28—32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以及团体特性的知觉,包括对他人的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自我知觉。
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P28社会知觉的存在的各种偏见:P29-32(1)首因效应(2)晕轮效应(3)近因效应(4)定型效应(5)投射2、归因理论P32-35归因就是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其原因或者动机的过程。
P32归因理论研究的基本问题 P32(1)因果关系归属,即对人的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原因进行归属;(2)社会推论问题,即对行为者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作出推论;(3)未来行为预测,即根据人们过去的行为,预测在今后有关情境中比较有可能表现出来的行为。
归因的类别:P33海德:内因和外因凯利:(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
归因的参照点:(1)一致性;(2)一贯性;(3)特殊性 P33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P34 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第三章个性与心理测验一、个性是指个体的比较稳定的、经常影响个体的行为并使个体和其他个体有所区别的心理特点的总和。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
![组织行为学03人格、价值观、知觉与个体决策](https://img.taocdn.com/s3/m/2f5297a8aeaad1f346933fcd.png)
讨论题(2,5)
案例1:卡莉·费奥莉娜的起起落落 (P118)
案例2:钻石人格(P119-120)
organizationbehavior126
组织行为学
全球领导和组织行为有效性(GLOBE)的9维度
决断性 未来取向
权力差距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
性别差异 不确定性规避
组内集体主义 绩效取向 人本取向
应用:个体的价值观与组织文化的匹配
阅读
✓ 专横、不敏感、草率:你理想中的领导是这样的吗? ✓ 全球型人格 ✓ “深入了解之后,所有人都一样” ✓ 美国人的价值是不同的吗? ✓ 正反论:人格特质是行为的有利预测指标
1.孤独 2.迟钝 3.情绪激动 4.顺从 5.严肃 6.敷衍了事 7.胆怯 8.理智
人格特质
16种主要特质(1)
外向 聪慧 情绪稳定 支配 乐天 谨慎负责 冒险 敏感
表1 16种主要特质(2)
9.信赖 10.现实 11.直率 12.自信 13.保守 14.合群 15.不拘小节 16.心平气和
怀疑 幻想 世故 忧虑 激进 自立 自律严谨 紧张困扰
➢ 环境:家庭、朋友、社会群体、生活和工作经历、 人格塑造、环境制约;
北美人在书籍、学校教育、家庭和友谊中始终贯穿 着勤奋、成功、竞争、独立、新教伦理等主题。
➢ 情境:即时情境下的个体反常行为。
对学院工作的看法:会议上/非正式聚会的餐桌上
运用情境考试招聘新员工。
人格的发展理论(艾里克森)
按不同的发展阶段来管理 相应的引导人物是:母亲、父亲、家庭、邻居、 学校的师生/伙伴和小团体、友人/异性/合作或 竞争的同伴、一起工作或分担家务的人们、人 类。 每一阶段的成败可能会成为今后性格发展的导 向:如第一阶段成功则是以后社会信任的基础, 如失败则可能造成今后的不信任心理。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1f15fc8a5e9856a571260b8.png)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根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开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
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根底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根底。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响的倾向。
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要点
![组织行为学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621e7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0f.png)
组织⾏为学要点第⼀章:导论1.管理者的⾓⾊观:明茨伯格提出包括:⼈际⾓⾊信息⾓⾊决策⾓⾊2.管理者的活动观: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起着重要的作⽤;⽆论是有效的管理者还是成功的管理者,⼈际技能都很重要3.狭义的组织⾏为学:1953年提出4.组织⾏为学模型:⾃变量、因变量(⾃变量引起因变量)。
⾃变量包括:个体⽔平变量、群体⽔平变量、组织⽔平变量。
因变量包括:⽣产率、流动率、缺勤率。
第⼆章:个体⾏为基础1.个体包括:传记特征、⼈格、能⼒、学习,四个⾃变量。
特别注意传记特征中年龄对流动率(负相关),缺勤率(可避免:负相关不可避免:正相关),⽣产率的影响(⽆关)、⼯作满意度:(专业⼈员:正相关⾮专业⼈员:中年时期下降,以后升⾼。
2.个性⼼理特征:包括能⼒⼈格3.多元智⼒理论:唐纳德1983 包括:7个维度:语⾔智⼒、逻辑-数学智⼒、空间智⼒、⾳乐智⼒、⾝体运动智⼒、社交智⼒、⾃知智⼒。
4.⼈格特质:⽤以描述个体⾏为的⼀些持久(时间延续性)稳定(情境⼀致性)的特点,是决定个体⾏为的基本特质,是⼈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格所常⽤的基本单位。
5.⼈格决定因素:遗传(双⽣⼦研究)、⽣理因素、环境因素、情境。
6.奥尔波特⼈格特质论: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特质(⾸要特质、中⼼特质、次要特质他们对⼈格的决定性依次降低)7.MBTI:4个维度,16种⼈格。
精⼒⽀配:I(内倾)/E(外倾)认识世界N(直觉)/S(感觉)判断事物T(思考)/F(情感)⽣活态度J(判断)/P(知觉)8.⼈格特质对组织⾏为学的影响:1> ⾃我监控:指个体对⾃⾝的⼼理与⾏为的主动掌握,调整⾃⼰的动机与⾏动,以达到所预定的模式或⽬标的⾃我实现过程。
(即根据不同情境调整⾃⼰)2> A型⼈格:较具进取⼼、侵略性、⾃信⼼、成就感,并且容易紧张。
3> 控制点:内控外控:前者指把责任归于个体的⼀些内在原因(如能⼒,努⼒程度等),后者则是指把责任或原因归于个体⾃⾝以外的因素9.社会学习理论:个体不仅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和听取发⽣在他⼈⾝上的事情⽽学习。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https://img.taocdn.com/s3/m/85997f3c43323968011c9278.png)
1\知觉偏差(知觉经常会发生偏差—错觉):(1)选择性错觉:当人们面临着复杂情景时,并不是能够对知觉对象的每一个特征都有所知觉,而是根据自身知识、经验等,有选择的提取相关特征,形成判断。
--有限理性(2)晕轮效应:当个体在做出判断时,会以被感知对象的某一种突出特征左右,如智力、外貌等,而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以点概面,以偏概全”(3)首因效应:第一印象,“先入为主”《三国演义》中大才子庞统准备效力东吴,面见孙权。
孙权见庞统相貌丑陋,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将其拒于门外。
(4)对比效应:一组知觉对象在某个方卖弄特征上如果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那么人们知觉对这些方面的评价容易受到相近的对象特征的相互影响(一胖一瘦,一高一矮)(5)**投射效应:用自身的想法、经验、态度去推测他人在面临问题时的想法和态度,从而把自身特点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以己度人”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
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6)刻板印象:根据某人所在的群体特征来评价一个人的特点。
如农民(7)**自我实现预言:“心想事成”“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
”--强调人们的预期会影响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进而影响实际的行为结果。
(九头牛)2\认知也称之为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现象。
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
3 决策一、什么是决策?1、任何决策都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种你认为正确的方案以解决问题。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
![第一章 个体心理与行为 (《组织行为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43c9cebe23482fb5da4c2a.png)
价值观包括内容和强度两种属性。
内容属性
• 告诉人们某种行为模式或存在状态是 重要的
• 例如,甲、乙两位管理者都认为公平 是管理员工的基本准则,这表明二人 在价值观的内容属性方面基本一致。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与中国传统价值观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
沉、更持久的力量。 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华文化汲取丰富营养,否则
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 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原因源(内因-外因)维度
可控性(可控-不可控)维度
影响归因 的因素
维纳进一步提出,个体对自己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会对今后的行为方式产生重 大的影响。
三、决策的含义及基本理论
(一)决策的含义
什么是决策?
采购经理决 定向哪个供 应商采购?
财务经理决 定是否支付 一笔款项?
研发经理决 定开发什么 新产品 ?
组织行为学关于价值观的研究侧重于个体层面,强调组织中的个人在工作中 所看重或追求的东西。毫无疑问,个人价值观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也脱离不了历 史和传统。恰恰相反,个人价值观往往是社会、历史、文化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 现。对于我国的组织管理来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 传统价值观,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应该遵循的原则。
依据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无论是知觉、归因还是决策都属于个体意识层面 的范畴,它们的内容受到个体生理条件、生活环境、人生经历以及阶级地位等客 观存在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
![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23c3ed7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c.png)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 重要知识点总结哎呀呀,组织行为学(斯蒂芬)可是一门超级重要的学科呢!这里给大家总结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咱们得聊聊个体行为这个部分。
个体的价值观、态度和个性特征对工作中的表现有着巨大的影响呀!比如说,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了他对待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努力方向。
要是一个人非常看重成就和自我实现,那他在工作中可能就会更有冲劲,努力追求更高的目标。
嘿,再来说说动机。
动机可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呢!斯蒂芬在这方面的研究可深入啦!不同的动机理论,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后,会追求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更高层次的需求。
这对管理者理解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非常有帮助呀!然后呢,知觉和决策也是很关键的知识点。
人们对周围事物的知觉会影响他们的判断和决策。
哎呀呀,有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知觉偏差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呢。
比如,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都会让我们在评价他人或者事物时产生不客观的看法。
在群体行为方面,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那可是重中之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和冲突管理都直接关系到团队的效率和成果。
哇,一个好的团队能够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实现1+1 大于2 的效果。
领导理论也是组织行为学中的一大重点。
不同的领导风格,如独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会对团队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
管理者要根据团队的特点和任务的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领导风格。
还有组织文化,这就像是一个组织的灵魂呢!积极向上的组织文化能够激励员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哎呀呀,要是组织文化不健康,那可就会导致员工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低下。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组织变革。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组织必须不断适应变化才能生存和发展。
管理者要善于引导和推动组织变革,克服变革中的阻力。
总之,组织行为学( 斯蒂芬)的这些重要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和管理组织中的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呢!掌握了这些,我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提升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site here
LOGO
晕轮效应
又称光环效应,指人际交往中,人们从对方具有 的某个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特性上, 从局部信息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即根据最少量 的情况对别人作出全面的结论。
基本归因错误是指知觉着在对他人行为解释时低 估情景因素的影响而过高估计行为者个人特征的 因素所导致的知觉错误。 利己偏见指的是知觉着在对自己的行为解释时趋 于自利的倾向,基本表现是知觉着常常把成功归 于内因,如自己的能力、个性、知识经验、努力 等。
Your site here
LOGO
常见的社会知觉偏见
Your site here
LOGO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感觉最基本的特点是只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例如,人们对教室黑板的感觉。黑板是客观事物, 它本身有形状、颜色、光滑度等各种属性,这些属 性分别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器官,视觉神经把这 一刺激传递至大脑皮层,而人的大脑则分别对这些 个别属性做出反映,从而形成人类认识事物的感觉 。
Your site here
LOGO
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也成为第一印象效应。
是指我们在交往中往往先入为主,在初次交往过 程中,最先进入知觉着大脑中的信息对形成知觉 产生最大的影响。
知觉与决策的关系
决策是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 知觉是个体决策的基础 对问题的知觉 对信息的知觉 对备选方案的知觉
LOGO
理性决策模式(最佳)
步骤1:确定决策需要(识别问题) 步骤2:确定决策标准 步骤3:为标准设置权重 步骤4:拟定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 步骤5:根据已确立的标准及其权重对每个方案进 行评价 步骤6:选择最佳方案 步骤7:实施方案
Your site here
LOGO
理性决策模式
最优化决策的基本假设是 人是完全理性的; 可以获得所有的信息; 有无限的、可以加工这些信息的资源。 最优化决策模型只是说明人应该如何进行决策
Your site here
LOGO
知觉的影响因素: 主观因素
主观因素,即知觉着自身的因素。
态度 需要 动机 兴趣 经验 期望 自我概念 文化背景
Your site here
LOGO
知觉的影响因素: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即知觉对象和情景因素。
新奇 运动 声音 规模 背景 类似 靠近
知觉和决策
解释为什么两个人看到同样的东西却会有不同的理解。 解释知觉如何影响决策过程。 解释个体如何做出最优化决策。 确定在什么条件下个体最有可能运用直觉做出决策。
LOGO
知觉是什么?
它为什么如此重要?
知觉:反应的是人们如何从环境中获得信息从而 实现对世界认识的过程。 我们的行为基于的是我们对现实的知觉(或我们 认为“看”到的现实,而不是现实本身。)
Your site here
LOGO
知觉的影响因素: 情景因素
情景因素指的是人的知觉行为发生时的一切背景 因素的综合。
错觉因素
中间的圆那个大?
Your site here
LOGO
错觉因素
黑点?白点?
Your site here
LOGO
社会知觉的理论观点
人们通常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他的内心状态做出 解释,这在社会知觉中被称为归因理论 社会知觉可分为: 对他人的知觉 人际知觉 自我知觉 角色知觉
Your site here
LOGO
理性决策模式
现实:
信息无限 精力有限 决策的不确定性
Your site here
LOGO
决策中的创造性
专业知识 内在的任务动机 创造性的思考模式
专业知识
创造 力
创造性 思维
内在任务动机
Your site here
LOGO
满意决策模式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Herbert Simon) 提出有限理性的概念,和满意决策模型。 人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人的认知能力有限 感知能力有限 记忆能力有限 信息加工能力有限
Your site here
LOGO
满意决策模式
所有信息/重要信息 满意决策是对最优化决策的简化 降低标准,满意即可; 只抓住最主要的信息,而不是所有的信息
Your site here
LOGO
满意决策模式
确定决策的 需要
简化问题
设定足够令 人满意的准 则
确定有限的 几个备选 方 案 令人足够滿 意的方案是 否存在 ? 否 扩大范围再 找其他替代 方案 选择第一个 “足夠好” 的方案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人的知觉包括对物的知觉和对人的知觉,凡对人 的知觉都属于社会知觉。知觉是人们认识世界和 应对环境的一种基本方式。
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是二 者有着重要的区别,其区别在于:感觉是人脑对 外在事物的个别属性如颜色、气味、形状等的反 映,而知觉则是对外部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 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Your site here
LOGO
归因理论及其评价
所谓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指个体根据有关 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归因有许多类别,根据归因涉及的范围,可以分 为心理归因,行为归因和综合归因。
归因类别
心理归因,即对人的心理活动如人格、品质、动 机、态度、情绪、心境等个人特征产生于形成的 归因。 行为归因,即对致使人产生某种行为及行为成败 的原因。如行为或事情发生的外部条件。 综合归因,即对知觉对象某种心理行为产生原因 的综合性归因。
凯利的协变分析模型
协变分析模型研究的是人们如何对相同或相似时 间的多种例子进行归因的问题。
归因应该遵循的三条原则 特殊性,指的是该行为是只在特殊情境下发生,还是 在一般情境下经常发生。 共同性,指的是在该情境下是否引起大家同样的行为。 一致性,指的是某人的该种行为的类似情境之下是否 重复出现。
Your site here
LOGO
什么是决策
决策是人在面临多个目标和方案进行分析、选择 和解决的心理过程。 在这个定义中,最需要强调的是“选择和解决”。 如果摆在一个人面前的只有一个选择,那不能成 为决策,只有当人面临多种可选方案或有多条路 可走时,才叫决策问题。
Your site here
把各方案与 满意标准进 行比较
是
Your site here
LOGO
什么时候要做直觉决定(拍脑袋)?
高度不确定性 很少有先例 难以预测变量 事实有限 方向感不明确 分析资料用处不大 有几个可选的办法 时间限制
Your site here
LOGO
谢谢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感觉、知觉与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主体对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及其关系 的认识。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基础。 社会知觉的过程既包括主体的社会经验对有关的 信息、线索进行选择和识别的知觉活动,还包括 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 动。
影响知觉的因素
影响知觉的因素主要由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情 景因素和错觉现象等。
Your site here
LOGO
归因理论
获得成功或遭遇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方面的因素
努力 能力 任务难度 机遇 内外因 稳定性 可控制性
这四个因素可以按照三个方面来划分
Your site here
LOGO
归因偏差
常见的归因偏差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基本归因 错误,另一类是利己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