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学会记事》是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点。教材主要从“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记事的基本要求”两个方面来指导学生学会记事。“记事的基本要求”包含“写清楚”“写得有感情”“锤炼语言”三方面的内容。同时,借助阅读篇目《散步》《秋天的怀念》来引领学生学会记事。最后的“写作实践”分“添枝加叶”、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三个层级,从记叙的要素、思路、语言、情感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有效引领。

第二单元围绕“亲情”选编课文,所选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成为引导学生“学会记事”的有效范例。例如《秋天的怀念》:课后第二题找细节、第四题语句品味;《散步》:课后第二题语句品味、第四题对称句子的赏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和生活片段引领学生认识记事要“写清楚”。

2.在具体的写作练习中领会记事要“有感情”。

【预习提示】

1.复习阅读教材《秋天的怀念》《散步》,思考两篇文章带给自己哪些“记事”方面的启发。

2.观察并记录家庭生活,积累家庭生活中“爱”的细节。

【教学过程】

一、玩个游戏——导入

1.传话游戏。教师预设三个记叙性的句子,进行三次传话游戏。传话游戏结束后,多媒体出示传话原句。

传话游戏预设:

昨夜预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经泊在河埠头。——鲁迅《朝花夕拾》

现在已八点半了,各处还可以听到人说话,这河中好像热闹得很。——沈从文《湘行散记》

这时候天空越来越明净了,林子里也有点亮了。——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2.根据传话游戏情况导入新课《学会记事》。

对成功传话的小组予以表扬,对传话失败的小组予以点评,并据以引领学生认识到传话、说话甚至写作记事,首先要说清楚,如果说不清楚,会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偏差失误,会闹出笑话,甚至影响工作。从而导入新课《学会记事》

3.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教师简单解释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围绕“学会记事”确定的这两个学习目标,其关键词有两个,一是“写清楚”,二是“有感情”。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你就具备了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记事能力。那么什么叫做“写清楚”呢?我们来共同回顾一下经典课文《散步》。

二、赏个例子——示范

1.多媒体出示《散步》经典回顾。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3.教师小结归纳:通过对课文的梳理,我们发现作者莫怀戚为我们交代清楚了与散步有关的一切因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整篇文章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安排。这恰恰体现了学会记事的基本要求——写清楚(多媒体出示小结)。

三、看个视频——练习

1.多媒体播放央视公益广告《筷子》。

2.学生观看后从中任选一个故事进行复述,要求复述清楚,要素齐全,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

预设:

(1)为了教给孙子认识各种味道,广州西关一个家庭的餐桌上摆放着醋、酱油等三小碟味道不同的调味料,满头白发的爷爷用筷子分别蘸取不同的调料放在孙子的嘴唇边,对孙子进行人生况味的启迪。

(2)上海长宁一个家庭正在吃年夜饭,妈妈手把手地一遍一遍地教女儿使用筷子,并将“中国人都会用筷子”的理念传承给新一代的孩子。

(3)福建永定客家土楼里年夜饭的餐桌上,小男孩正准备伸出筷子夹菜,却被父亲一句“让爷爷先夹”的话阻止,将敬老的礼节教给孩子。

(4)大雪覆盖了佳木斯东胜的一个小村庄,三年没回过家的儿子终于在春节前赶到家,母亲精心烹制儿子最喜欢吃的饭菜。

(5)春节来临,旧金山唐人街的一个老华侨将两副碗筷摆在父母的供桌上,燃起香烛给故去的父母拜年。

(6)春节来临,四川宣汉的一个乡村里,独身老人老王被邻居邀去共赴家宴。

(7)大年夜,济南历城的快递员深夜才赶回出租屋,与怀孕的妻子共享团圆,并将一副新的筷子送给妻子做新年礼物,共同守望婴儿的出生。

(8)北京东城区一个四合院里的年夜饭餐桌上,奶奶与孙子用全新的朱红色筷子,彼此互相夹菜,互相祝福。

3.教师小结过渡:大家的讲述都非常清楚,符合“学会记事”的第一项要求。我们刚才看到的这个公益广告是央视在2014年春晚黄金时段插播的唯一一则公益广告,广告播出后感动了全球数亿华人。这则广告之所以有如此感人的力量,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真情实感!这也是我们即将探讨的“学会记事”的第二个要求:有感情。

四、读个片段——学习

1.多媒体出示《秋天的怀念》课文片段。

2.引领学生结合语段中的词语或句子探究史铁生母子之间的感情是如何体现的。学生小组探究后陈述。

预设:

(1)母亲进屋后的一个“挡”的动作,挡在窗前,不让我看到窗外“刷刷啦啦”飘落

的树叶,是为了不让“我”看到生命凋零的现象,体现了母亲的敏感和对“我”的关爱。

(2)母亲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是为了让“我”看到生命的绽放,为了鼓励我燃起生命的欲望。

(3)憔悴、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等神态描写,体现了母亲心理的变化,造成这种变化的是“我”答应母亲去看菊花的请求。体现了“我”对母亲付出的理解和母亲对“我”的期望。

(4)母亲因“我”的回答而喜出望外,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还着急准备,母亲因察觉到儿子内心的变化,燃起了儿子求生的欲望,内心无比的喜悦,足见儿子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

3.教师小结归纳:大家刚才的陈述都围绕着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做文章,并且一起找到了“挡”“憔悴”“喜出望外”“高兴”“央求般的神色”“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赶紧准备准备”等一系列有情感的词语和句子。这恰恰体现了“学会记事”的第二项要求——有感情(多媒体出示小结)。只要我们在记事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细节,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感情的词语或句子,进行细腻的描绘,读者便能够体察到事情发生时的过程,从而收获感动。

五、写个片段——实践

1.多媒体再次播放央视公益广告《筷子》。

2.学生重温后从中任选一个细节进行描绘,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预设:(1)一双苍老的手,拿起象牙白的一双竹筷,在小碟里蘸了一点点酱油,轻轻地涂在小孙子的嘴唇上。小孙子伸出舌头,舔了舔嘴唇,抬起脸来,冲着爷爷笑了起来。“好吃吧?好味道哦。”一双老花镜遮掩不住爷爷开心的微笑。

(2)老人透过窗子能清楚地看到大红灯笼挂满了唐人街的大街小巷,处处都流淌着浓浓的年味。身处异国他乡的老人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多少个异乡的春节了,他郑重地在客厅父母的牌位前摆上了两副碗筷,燃起香烛。“爸,妈,过年了,我给你们拜年了。”随即对着牌位鞠躬作揖。思念挂满了老人的每一根白发。

(3)大年三十,独居老人老王看着邻居家在外打工的儿子带着媳妇孩子回家过年的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