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红楼梦研究综述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红楼梦研究综述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
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
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
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
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
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
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红楼梦主题综述600字
红楼梦主题综述600字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个充满矛盾和斗争的封建贵族社会。
红楼梦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性。
贾宝玉是一个被封建社会所束缚,但又渴望自由和真实的人,他的内心矛盾和挣扎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人性自由的冲突。
林黛玉则是一个聪明才智、美丽动人的女子,但她的爱情和生活却受到了封建社会的压制和摧残。
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红楼梦通过对贾母、王熙凤等人物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和权力斗争。
贾母是贾家的精神支柱,她掌握着家族的命运和权力,但她的决定却引发了各种矛盾和斗争。
王熙凤则是一个精明干练、心机深沉的女子,她通过各种手段掌控着家族的命运和权力。
这些人物形象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家族制度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
红楼梦通过对爱情和婚姻的描写,展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束缚。
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往往是由家族和父母决定的,个人的感情和幸福往往被忽略。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就是这种伦理观念和道德束缚的体现。
这些爱情和婚姻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观念和道德束缚对人性的束缚和摧残。
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生活、人性和制度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它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意义和文化价值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多歧为贵,不取苟同——《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而又最复杂的作品,自有《红楼梦》以来,一直就争议不断。
连大红学家俞平伯都感触万千地说:“这书在中国文坛上是个‘梦魇’,你越研究越觉得糊涂。
”因而,我们对其主题研究应持开明态度,如蔡元培先生所说,“多歧为贵,不取苟同”。
对其主题,鲁迅先生有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百年红学,探讨其主题的观点可谓蔚为大观,现仅罗列部分有代表性的观点如下:红学研究史上第一篇比较系统的论文是王国维先生1904年写成的《〈红楼梦〉评论》,先生指出,此书是“彻头彻尾之悲剧”,并认为其“实示此生活此苦痛之由于自造,又示其解脱之道不可不由自己求之者也”。
索隐派的代表蔡元培在《〈石头记〉索隐》开篇即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
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
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
”新红学的代表胡适著《〈红楼梦〉考证》,创立“自传说”,认为此书明明是一部“‘将真事隐去’的自叙的书”,“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新红学的大师俞平伯发展了胡适的观点,并认为此书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情场忏悔”、“为十二钗作本传”的纪实,其主要观念是“色空”,其风格是“怨而不怒”。
1954年,李希凡、蓝翎对俞平伯的观点大加批判,指斥其“有引导读者逃避革命的政治目的”,毛泽东为此专门写了一封信给中央政治局,认为“这是三十多年以来向红楼梦研究权威作家的错误观点的第一次认真的开火”。
于是,从1954年10月下旬开始,迅即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对所谓“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此后,红学主题研究基本从第四回“护官符”入手,其主题也基本定性为“反封建的伟大现实主义作品”。
如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并且说:“不仅要当作小说文艺看,而且要当作历史看,他写的很细致的很精细的历史。
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
深入思考红楼梦的主题写一篇综述《红楼梦》,这部清代四大名著之一,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将深入浅出的故事情节与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它成为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的叙事技巧精湛,人物塑造丰满,情感表达富有诗意,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红楼梦》的叙事手法独特,它以一个复杂而又精细的家族网络为背景,通过各种人物的命运交织,展现了社会的百态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同时,它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将这个复杂的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使得读者能够轻松地进入故事的世界,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
在人物塑造上,《红楼梦》同样表现出色。
它通过丰富多彩的角色设定,展现了一个真实而又生动的社会画卷。
从高贵典雅的贾宝玉、聪明伶俐的林黛玉,到善良纯朴的刘姥姥、狡猾机智的王熙凤,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命运,他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幅生动的人生画面。
此外,《红楼梦》还表现出对情感表达的深刻理解。
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和情感变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们的爱恨情仇和悲欢离合。
同时,它还通过富有诗意的语言,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
除了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的出色表现,《红楼梦》还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尤其在主题上,它表现出了深刻的思考和洞察。
它通过揭示社会的不公和矛盾,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真谛。
同时,它还通过各种人物的命运和故事情节的发展,表达了对人生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这些主题的深入挖掘使得《红楼梦》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人文价值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以其深入浅出的叙事手法、丰富多样的人物塑造、富有诗意的情感表达以及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展现出了其作为清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更是一部能够启迪人们思考人生和社会真谛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800字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800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的宏大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三位主角,通过描绘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和家族衰败的历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唐和悲剧。
它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悲剧。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家族的权力斗争、婚姻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低下等。
贾宝玉作为一个纨绔子弟,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
他深爱着黛玉,但却被迫与宝钗结婚;他渴望自由,却不得不遵守家族的规矩。
整个家族也因为贾母的偏爱、贾政的荒唐行为和贾宝玉的游手好闲而走向衰败。
小说通过这一家族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唐,以及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
它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史诗。
小说中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黛玉对宝玉的深爱,以及宝钗对宝玉的默默付出,都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复杂。
然而,由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束缚,他们的爱情最终都没有得到实现,只能以悲剧收场。
小说通过这一爱情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对于爱情的压抑和摧毁,以及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无奈和痛苦。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的纨绔子弟形象、林黛玉的忧郁美丽形象、薛宝钗的聪明善良形象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点,但都被封建社会的规则和道德所束缚。
他们的命运都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限制和扭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悲剧,它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唐和悲剧。
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史诗,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复杂。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封建道德对于人性的扭曲。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的《红楼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作为一名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也对《红楼梦》进行了个人研究。
首先,我阅读了《红楼梦》的原著,理解了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从而对小说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的回顾和参考。
其次,我也对《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进行了研究。
通过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曹雪芹本人的生平经历,我对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学术著作,比如一些学者对小说的研究和解读,从而进一步扩展了我的视野。
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讨论和研讨活动,与其他对《红楼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交流学习,从中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我的《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包括了阅读原著、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阅读学术著作以及参与讨论和研讨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红楼梦主题综述800字
红楼梦主题综述800字《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描绘了贾代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变,表现了封建社会衰落的景象,同时也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无常。
《红楼梦》主题丰富多元,下面我们将对其主要主题进行综述。
一、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描绘了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为主的多个婚姻关系。
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是小说的核心,他们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但最终由于众多因素的阻碍无法在一起。
这一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观:封建礼教对婚姻的束缚、爱情和婚姻的社会压力、命运的无常等。
二、封建礼教《红楼梦》通过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命运,批判了封建礼教。
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男女间的婚姻必须受到家族和社会的制约,纠结着爱情与婚姻的问题。
小说中许多人物因为违背了封建礼教的规定而引发了种种悲剧。
作者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描写,批判了封建礼教对个人幸福的束缚。
三、命运与楼台《红楼梦》反映了个人命运之脆弱与无常。
在小说中,贾宝玉父母的命运颠沛流离,贾母坠楼之命运,还有薛、王、史三家的走向灭亡,都暗示了封建制度下命运多变的无常性。
而楼台则象征了富贵和人生的变幻无常,如大观园的兴衰、宝玉九宫格的变化等。
四、艺术与生活《红楼梦》突出了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小说中大量的诗词、曲调、园林等艺术描写,使小说的情节渲染得更加丰富多彩。
艺术不仅是小说中人物的乐趣和消遣,也代表了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艺术不但丰富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也成为人物情感交流的媒介。
五、人性的善恶与伪装《红楼梦》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人物的善恶和伪装是小说的重要主题之一。
小说中利用伪装的手法,描绘了众多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伪善。
许多人物表面善良而内心险恶,如宝玉的庵生、王熙凤的伪装等,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性的善恶两重性。
综上所述,《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富主题的作品,涉及爱情与婚姻、封建礼教、命运与楼台、艺术与生活、人性的善恶与伪装等。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卓越的古典小说虽然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人性矛盾。
本文将综述《红楼梦》主线的不同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
一、爱情主题《红楼梦》的主线故事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
贾宝玉是荣府的嫡孙,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因为家庭的压力和复杂的家族关系,他们的爱情面临着重重困难。
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林黛玉悲伤过度,最终病逝。
许多研究者关注这一爱情主题,探讨了爱情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
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首爱情的悲歌,通过描述爱情在社会压力下的衰落,展现了人性的脆弱。
另一些人则主张《红楼梦》揭示了清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人命运。
二、社会批判《红楼梦》也被视为一部社会批判的杰作。
曹雪芹在小说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清代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官场腐败、豪门恩怨、贫富差距等。
通过荣府和贾母等人物形象,曹雪芹揭示了当时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研究者们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抨击。
例如,有人指出,《红楼梦》通过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瓦解和社会的动荡。
另一些研究者则强调了《红楼梦》中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关注。
三、哲学思考《红楼梦》还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
曹雪芹在描述荣府的兴衰中,暗示了盛极必衰、富极必贫的道理。
他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和情节,探讨了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研究者们从哲学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有人主张《红楼梦》是一部阐述人生终极问题的作品,例如生死、善恶、美丑等。
另一些人则强调了《红楼梦》在处理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时所表现出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
四、艺术价值《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也是主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研究进入一九八四年后,已失去了前几年浩大的声势,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手段;二是前些年争论的许多问题或已基本解决,或者僵持不下,没有新的焦点;三是由于整个古典小说的研究日趋活跃,一些研究者开始将课题转移到其他作品方面。
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将研究情况的部分综述如下:一艺术研究与比较研究想内容研究相比较,《红楼梦》艺术研究方面更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多数文章是探讨技巧,手法方面特色的,所论平平,重复者亦不鲜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小说美学问题的探讨。
之《“红学”与美学》〔1〕从“《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美在整体”三方面逐层深入地从美学的角度探及如何看待《红楼梦》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的问题,思路较宽。
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2〕从具体的悲剧情节分析了曹雪芹由泛神思想出发表现出来的美学观所具有的三个特色,即“把悲剧美和泛神论朦胧地融合起来,加深加强了他对美与丑搏击的鲜明感受”,“在泛神论和悲剧美融成的美感中表现了一贯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泛神论在他的悲剧描述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境界的广阔性以及朦胧美的特色”,论述角度较为独特。
吴功正《论曹雪芹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3〕、和何永康《笔在狂澜,诗触雅俗》〔4〕着重论述了《红楼梦》在小说美学方面的独特成就,梁归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5〕则从脂本、程高本的差别分析中,提出脂本的审美观是“真”,而程高本的审美观是“善”,两者高下悬殊,且有新旧之别,程高本取代脂本流传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是旧审美观对新审美观进行反扑的胜利”。
从美学角度评价、讨论《红楼梦》的成就意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一方面需要有美学方面的研究者参加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红学界的同志注意吸收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使这项课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婚姻恋爱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中华古代社会士族家庭的生活、琐事与命运的不幸荒唐。
下面将对《红楼梦》的主线进行研究综述。
首先,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也是荣府的血脉后裔。
他天生聪明、敏感而富有独创性,具有文学才华和诗词天赋。
他从小就和林黛玉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感情,并被贾母和其他女性认为是红楼梦中的纨绔才子。
贾宝玉与黛玉心心相印,互相照应,他们之间诞生了深厚的情感纠葛。
但是,由于众多外界压力以及自身的无能为力,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无法成就。
其次,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另一个主要角色,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生来美丽而聪明,却被迫以琴瑟和棋子之名遮掩了天生的灵性和纯真。
黛玉天生敏感,凡事过于悲观,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力。
她天真地以为她和贾宝玉可以永远在一起,但当她得知宝玉即将成亲时,她失去了自己的所有希望,最终病倒并辞世。
黛玉的悲剧性命运体现了整个故事的悲剧主题。
最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第三位主要女主角,她是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于文雅的薛家,成为贾府的“探春”。
她是一个温柔、贤淑而聪明的女子,充满了对宝玉的深情。
然而,她和宝玉的婚姻是注定的婚姻,两人之间缺乏真正的爱情和情感。
尽管如此,薛宝钗仍然尽她所能地照顾宝玉,并在故事的后期成为一个支持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主线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命运交错,揭示了中华古代社会士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荒谬和不幸。
贾宝玉是故事的核心,他的纯真和悲剧性命运反映了整个故事的悲剧主题。
林黛玉是故事中深深爱着宝玉的女子,她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能为力和被动。
薛宝钗是宝玉的妻子,虽然她是宝玉的婚姻对象,但她却无法与宝玉真正相爱。
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富有悲剧和荒谬意味的故事,将古代社会的真实反映得栩栩如生。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是 确切 的 符 合实
`
’
,
际 情 况的
19 8 1
”
纲 绳 擎起 美 目 盼 兮 ④ 何永康 在《
,
年第 ⑤ 年
8
4
辑 ) 中说
:
:
“
— 贾 宝 玉 和林 黛 玉 的 悲 剧 线索
建来精
艺 术 结 构 小 议 》( 红 楼 梦学 刊 》 辑
,
… … 成 功 地 负 起 了 全 书 矛 盾 主 线 的使
”
、
:
(一 )
“
单
(二 )
“
双线
”
(三 )
“
三线
”
.
现分 述如 下
”
。
。
“
矛 二飞
乞一
、
单线
。
此 种意 见 又 可梳理 为六 种 观点
“
:
J
一
、
宝黛钗 爱情 婚姻 悲剧说
此说 提 出最 早
。
下举三家 ① 李希 凡 蓝翎 在 《 关
:
。
:
、
1 9 5 5 年 4 月 号 ) 中说 气 红 楼 梦 》 于《 红楼 梦 》 的 思 想 倾 向 问题 》(《 新建设》 是 以贾 宝
一 的 更具 典 型 意 义 的 中 心 事件
19 56 年第 (《 贾 宝 玉 典 型 形象 》 北京 大学 学 报 》
—
宝 黛钗 三 人 的命 运 悲 剧
4
”
除 以 上 三 家 外 诸 如 吴组 湘 《论
)
。
,
期
。
)
、
北京 大学 中 国 古典文 学 组 写 的 《<红 楼梦
红楼梦的主题综述1000字左右
红楼梦的主题综述1000字左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品主要讲述了贾宝玉、林黛玉等人在大观园中的生活,以及他们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命运起伏。
《红楼梦》的主题丰富多样,涉及到人性、爱情、权力、社会道德等方面。
首先,人性是《红楼梦》的核心主题之一。
作品通过描绘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情感纠葛以及他们在不同环境下的行为举止,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富有情感、善良但也容易受伤的角色,他对待感情的真挚和执着引发了读者对于情感的思考。
林黛玉则是一个独立、聪明但又情绪多变的女性形象,她在家族体制中的挣扎以及她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故事,使人们深思人性的脆弱和迷茫。
其次,爱情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描绘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等女性之间的复杂感情纠葛。
这些爱情关系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流露,同时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家族利益、婚姻制度等方面的问题。
《红楼梦》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人物之间的情感变化,使读者对于爱情的真实与虚幻、自由与束缚产生了思考。
权力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通过贾府的兴衰、权贵家族的斗争以及官场勾心斗角等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权力的腐败和弊端。
贾府的家族命运的起伏,反映了权力对于个体命运的巨大影响。
同时,作品也从侧面探讨了权力与道德、财富与人性等问题,引发了对权力本质的思考。
此外,社会道德也是《红楼梦》的重要主题之一。
作品中揭示了封建社会家族伦理的虚伪和矛盾。
贾府中的一些人物为了保持家族的地位和利益,不择手段地追求权力和财富,导致了道德的沦丧和家族的衰败。
同时,作品也通过一些角色的坚守和反抗,表达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对社会道德的批判。
总之,《红楼梦》是一部涉及多个主题的巨作,通过对人性、爱情、权力和社会道德等问题的深入探讨,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矛盾和弊端。
这些主题的综合展示使得《红楼梦》成为一部不仅有文学价值,还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一个豪门大族的衰落,展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
多年来,《红楼梦》一直备受文学研究者和学者们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的研究进行综述,概述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其次,对《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的结构复杂且庞大,包含世情、人情、情操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学者们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学者们对这段爱情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解读,使之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和争议的话题。
第三,关于《红楼梦》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风格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学者们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艺术之美和独特之处。
例如,有学者对《红楼梦》中的对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辞章百艳”和“情节多姿”等独特的见解。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红楼梦》的欣赏和理解,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和发展。
最后,关于《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例如,《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观念,被视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的体现,对于当代女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还有学者从《红楼梦》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提出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古代文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研究涵盖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结构和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艺术风格以及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红楼梦研究综述范文
红楼梦研究综述范文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小
说的巅峰之作。
自诞生至今,学界对于《红楼梦》的研究从未停歇,形成
了一系列丰富深入的综述。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红楼梦》的研究综述
进行梳理和总结。
其次,性别议题在《红楼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
作为一部女性题
材的小说,《红楼梦》对于女性的刻画和性别关系的表现引起了广泛讨论。
学者们从女性形象塑造、女性地位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了深入
探究,为我们进一步理解这一作品提供了重要视角。
第三,辞章训诂和章回体结构的研究也是《红楼梦》研究的重要方向。
辞章训诂研究主要关注《红楼梦》中的词汇、典故、句式等语言元素的解读,从文学形式上揭示出作品的艺术魅力。
同时,对《红楼梦》章回体结
构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这部小说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此外,《红楼梦》的思想内涵也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学者们将《红
楼梦》放在社会历史及思想背景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蕴含的丰富哲学、
伦理、宗教等思想观点。
对于作品中所反映的人性、生死、缘分、尊卑等
命题的解读,使得《红楼梦》在文学意义上更加深化。
此外,《红楼梦》也在文化传承和接受度研究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
无论是中国还是海外,通过戏曲演出、影视改编、文化创新等方式,《红楼梦》广泛传播。
学者们通过考察不同时期和地域的《红楼梦》接受度,分析其影响传承的方式和原因。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概况述评建国前的《红楼梦》研究胡适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是新红学的开山作。
他认为旧红学是“附会的红学”, “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
”他对索隐派的结论,进行了驳斥和批判。
胡适专就《红楼梦》“著者”和“本子”两大问题,作了考证。
他认为,①《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
②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
……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③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
④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
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
⑥《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
他还认为,①《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
②高补比不上曹著,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
(参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219—220页。
上海实业印书馆1942年版。
上海书店1980年复印。
又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对新红学有过重大贡献的第二人。
他于1923年出版的专著《红楼梦辨》,比起胡适的专论来,其研究范围深入到小说内容本身,这是一个显著的不同。
他批驳了旧红学中的猜谜派和消闲派,认为,①《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的作品。
②《红楼梦》是为情场忏悔而作。
③《红楼梦》是为金陵十二钗作传。
④《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
⑤高鹗续书,不能令人满意。
此外,他还就《红楼梦》的时、地及八十回以后的有关故事情节作了探佚。
(参见《红楼梦辨》)。
鲁迅对《红楼梦》的见解有一定新意。
如小说思想内涵、社会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以及文笔的含蓄、语言的个性化、生活与创作、作者的世界观与作品的总体倾向,等等。
均散见在他的“小说史”和所写杂文中。
他认为,①《红楼梦》是人情小说。
②自有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③高鹗续补和曹著风貌相类。
《红楼梦》主题综述
《红楼梦》主题综述《红楼梦》这本书,那可是咱们中华文化里的瑰宝,说起它,那真是三天三夜都聊不完。
这部小说,就像是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把清朝封建社会的生活百态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看了既感叹又心疼。
要说《红楼梦》的主题,那可真不少,但要说最打动人心的,还得是“情”这个字。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那可是多少人心中的意难平啊。
宝黛二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感情深厚得很。
宝玉对黛玉那叫一个痴情,满心满眼都是她,黛玉呢,也是满心依赖宝玉,二人心心相印,只可惜,命运弄人,最终没能走到一起。
这爱情悲剧,看得人是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心里头那个难受劲儿,别提了。
除了爱情,这书里还写了亲情、友情等各种情感。
贾母对子孙们的疼爱,那真是没话说,她就像一棵大树,为贾家遮风挡雨,让子孙们有个温暖的港湾。
王熙凤虽然精明强干,但她对女儿巧姐的爱,那也是实打实的,为了女儿,她可以不顾一切。
还有贾宝玉和姐妹们之间的友情,那也是纯真得很,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写诗,一起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忧愁,那份情谊,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但《红楼梦》可不仅仅是一部情感大戏,它还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
贾家这个大家族,表面上风光无限,实际上却是千疮百孔,腐败不堪。
那些个达官贵人们,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挥霍无度,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就是个典型的封建家长,他对宝玉那叫一个严厉,整天逼着他读书考功名,根本不管宝玉的想法和感受。
这种教育方式,真是让人无语得很。
再说说那些女孩子们吧,她们一个个都才华横溢,却因为生在封建社会,被各种规矩束缚,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林黛玉,那么聪明伶俐的一个姑娘,却因为体弱多病,再加上爱情失意,最终香消玉殒。
晴雯呢,她虽然是个丫鬟,但性格直爽,敢爱敢恨,却因为长得漂亮,被王夫人嫉妒,最终惨死。
这些女孩子们的命运,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红楼梦》这本书啊,真是让人又爱又恨。
爱的是它写尽了人间的各种情感,让人感同身受;恨的是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让人痛心疾首。
《红楼梦》主题综述1000字
《红楼梦》主题综述1000字《红楼梦》主题综述1000字从贾家衰败的主要原因看《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关于贾家败落的主要原因,不同的读者,学者有不同的见解。
先看两位红学家对此的回答。
一位是周汝昌先生,另一位是俞平伯先生。
周汝昌先生认为贾家败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元妃死,贾家失去了山,第十八回省亲点戏第三出是“乞巧”,脂批:长生殿中伏元春之死。
并说明此事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二是犯了政治上的重罪。
贾珍为厚葬秦可卿,非得用“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的棺材板。
贾政劝说无效,脂批:政老有深意存焉。
三是被贾雨村之累害。
贾雨村与贾赫关系密切,且常常并举,牵涉到贾雨村把石呆子陷害致死,抄没扇子送贾赫一案。
四是除去外鬼贾雨村,还有内祟王熙凤。
大致从凤姐待下人苛刻狠毒,放利事发,贾琏为尤二姐报仇,弄权铁槛寺害死两条人命,受贿三千金,这些事被发现。
除此之外,还有内部腐朽、子弟胡为,亲戚同时失势,抄家下狱等。
周汝昌先生还有讲到一点是天灾人祸相随。
旧批家尝说开端鄄士隐一段小荣枯是宝玉一生小影。
鄄士隐先虽半落,实因遭火而一败涂地,不然,那能如此干净。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正信口开河,南院马棚里走了水,批云:一段为后作引。
似乎贾家后来也遭此一劫,因此才有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很明显,周汝昌先生看重脂批,他也曾得出史湘云的原型是脂砚斋的结论。
俞平伯关于贾家败落的原因主要有三:抄家、自残、枯干。
大意如周汝昌先生所述。
如果就小说读小说,抛开红楼梦以外的一切东西――作者、背景等。
上述对贾家衰败的解释是够全面的了。
然而红楼梦的伟大之处与其成书背景密不可分,那么,上述形式主义的结论便不能接触到问题的本质更不能阐明红楼梦伟大的现实主义。
贾氏的衰败与整个清朝社会史的发展是相联系的,李希凡和蓝翎两位红学家看到了这点。
他们认为贾氏衰败不只是一个家庭原因,而是整个封建贵族阶级在逐渐形成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必然走向崩溃的征兆。
其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原因。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红楼梦主题综述
近二十年《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成长 成长背景说 成长过程说、成长启悟说
情感 爱情、友情、亲情、主仆之情、悲悯之情……
思想 儒、释、道
结语: 从个人的成长到人们之间的情感,再到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
不就是人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一切吗?从浅入深,层层递进,曹雪芹 先生通过一本《红楼梦》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悟了整个人生的价值, 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终极主题吧。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作业讲评
关于“综述”
●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 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 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 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 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 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作业情况:
●4、审题不清:像“红楼梦的礼仪文化”“红楼梦主题讨 论”“红学发展综述”“论宝黛爱情悲剧”
●5、听课不到位:至少有十个同学在写作之前是不知道什 么叫“综述”的;近半的同学没听明白我的写作要求: 不要写摘要和关键词,写出完整的正文(引领性开头+分 类阐述+结尾)就可以了。
●6、投机取巧意识依然存在:个别同学存在完全抄袭和全 盘拼凑的情况
的语言有条理地组织成文。 ● ④别忘了写概括性开头和总结、创新性结尾 ● ⑤有知识产权意识,千万不要忘了标明“参考文献”
●
作业情况:
●1、上交按时:基本都在规定的时间里上交了作业 ●2、有学术的规范意识: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广泛收集取
用材料、规范有序地梳理呈现, ●3、产权意识不强:有些同学没有标明“参考文献”
红楼梦主题的研究写一篇综述
红楼梦主题的研究写一篇综述《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不仅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也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的主题丰富多元,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讨:1. 爱情主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全书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们的爱情历经坎坷,但始终未能实现。
这种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
2. 婚姻主题:在《红楼梦》中,婚姻并非单纯的感情结合,而是涉及到家族、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关系。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
3. 家庭主题:《红楼梦》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伦理道德、权力斗争以及家族衰落的不可避免。
贾家从繁华到衰落的过程,就是封建社会家庭兴衰的缩影。
4. 社会主题:《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
贾家的衰落,林黛玉的悲剧,都是社会无情的写照。
5. 女性地位主题:《红楼梦》通过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还是史湘云,她们都拥有卓越的才华和美丽的容貌,但却无法摆脱被束缚的命运。
6. 人性探索主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经历了从混沌到觉悟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贾宝玉体验了人生的欢乐与悲伤,了解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7. 宿命与命运主题:《红楼梦》中充满了宿命和命运的观念。
无论是贾宝玉与通灵宝玉的关系,还是林黛玉与春天的花朵的关系,都是对命运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的体现。
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了更多的主题。
例如,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书,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关于《《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
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
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
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
现分述如下。
一“单线”。
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
此说提出最早。
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
”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
”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
”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关于《《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1) 》,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
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
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问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
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
现分述如下。
一
“单线”。
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
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
此说提出最早。
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
”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问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
”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1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
”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缃《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
持此观点的文章最多。
下举5家:①
何其芳在《论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里面的中心故事,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②李春祥在《<红楼梦>的主线与主题》(《开封师范学院学报》1979年第1期)中说:“从以上概括的情节线索中无可辩驳地说明,宝黛爱情婚姻悲剧决不是《红楼梦》的附属部分,而是贯穿全书的情节主线或中心情节。
”③黄立新的文章题目就叫作《宝黛爱情故事应是<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4辑)。
在该文中,他首先阐明什么是“主线”,及“主线”应具备的条件,然后指出,《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作为主线,是‘确切’的,符合实际情况的。
”④何永康在《纲绳擎起,美目盼兮—<红楼梦>艺术结构小议》(《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中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线索,……成功地负起了全书矛盾主线的使命。
”⑤韩进廉在《衔山抱水建来精—<红楼梦>艺术结构试绎》(《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0辑,1983年8月)中指出:“综合起来看,全书的结构主线应该是宝黛爱情悲剧。
”除以上5家外,持此观点的文章还有:郭预衡《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北京师大学报》1963年第3期);张信生《<红楼梦>——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一面镜子》(吉林师大《读书与批判》1973年第1期);辽宁大学中文系青年教师进修班的文章《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地主阶级垂死的诊断书》(《辽宁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冯宇《论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兼论<红楼梦>的主线》(《北方论丛》1979年第1期);胡念贻《谈<红缕梦
>的艺术结构》(《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张文潜、颜纯钧《试论<红楼梦>的爱情主线》(《福建师大学报》1980年第2期);邢治平《浅谈<红楼梦>的艺术结构》(《河南师大学报》1982年第5期);郭英德《佳作结构类夭成—<红楼梦>网状艺术构思的特征》(《红楼梦学刊》1991年第4辑)等。
三、“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说”。
下举4家为例。
①刘世德、邓绍基在《<红楼梦>的主题》(《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中说:“曹雪芹在《红楼梦》全书内用荣国府、宁国府由盛而衰这样一根基本线索把许多大大小小的情节贯串起来。
”②程鹏在《人物千姿百态,意境气象万千—漫谈曹雪芹刻画贾府外围人物的艺术特色》(《红楼梦研究集刊》第1辑,1979年11月)中说:“《红楼梦》全书的主线,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由鼎盛走向崩溃的衰亡史。
”③孙逊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谈<红楼梦>的主题与主线》(《红楼梦研究集刊》第5辑,1980年11月)中说:“我们看《红楼梦》的精心艺木构思,可以看到它在结构上的这样一个显著特点:即以贾府荣枯盛衰作为统括全书的一个总的脉络。
”“贯串小说全部情节和人物的,是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这条主线。
”④曾扬华在《<红楼梦>艺术结构试探》(《红楼梦新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中提出:“从《红楼梦》全书所反映的内容来看,足以担当得这付担子,成为全书主线的,就只有贾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因为
只有这个过程才能容纳得了书中已写的一切人物和事件。
”除以上4家外,持“衰亡史说”的文章还有:石一歌《<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谈<红楼梦>的主题》(《学习与批判》1973年第4期);王一纲《从第四回看<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3辑);张春树《<红楼梦>结构简论》(《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3辑);王西彦《大波与潜流—关于<红楼梦>的艺术结构的笔记》(《我读红楼梦》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1月版)等。
四、“贾宝玉叛逆道路说”。
①张锦池力主此说。
他在《试论<红楼梦>的主线》(《哈尔滨师院学报》1978年第3期)中说:“围绕着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而展开的叛逆与反叛逆的斗争,构成了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
”他又在《也谈<红楼梦>的主线》(《红楼梦学刊》1979年第1辑)中说:“一部《红楼梦》是以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形成和发展为中心,以贾宝玉和贾政等人在人生道路问题上的叛逆和反叛逆为主线,以四大家族衰败为结局,全面地批判了封建社会……。
”张锦池先生还在《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红楼梦>主线与明清小说传奇结构形态》(《红楼梦学刊》1992年第1辑)中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
正像‘桃花扇’是《桃花扇》不容置疑的主线一样,《石头记》不容置疑的主线当是‘通灵玉’……《红楼梦》以‘通灵玉’为主线,实际上也就是以贾宝玉为主线。
”②马国权先生也是力主“叛逆道路说”的。
他在《灰蛇伏线,终有迹象可寻—从四次大的矛盾冲突看<红楼梦
>的情节主线》(《沈阳师院学报》1981年第1期)中说:“笔者认为。
反映在宝玉和贾政之间的叛逆与卫道的斗争是小说的情节主线。
”③鲁云涛在《也论<红楼梦>的主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5年第2期)中说:“《红楼梦》的主线,与其说是宝、黛、钗的爱情纠葛,毋宁说是宝玉的成长和生活道路。
后者同《红楼梦》里的各种生活、事件、人物的联系更直接更密切,这条线索才是真正贯彻了作品的整个始终。
”④余致君在《<红楼梦>结构论》(《红楼》1990年第3期)中指出:《红楼梦》“是‘石头’的自传。
顽石投胎为贾宝玉,因此,本书就是贾宝玉的传记。
贾宝玉的成长与成熟就是本书的主线。
”除以上4家外,主此说的还有王景霓等3人合写的《试谈<红楼梦>的主线》(见《延边大学学报》1974年第1期),韩黎范的《略论<红楼梦>艺术结构的总纲》(《红楼梦学刊》1981年第4辑)等文章。
五、“四大家族的衰亡过程说”。
①洪广思在《阶级斗争的形象历史—评<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10月版)中说:“作者选择贾、史、王、薛这样的四大家族,以它们的盛衰为主线展示封建社会错综复杂的阶级斗争,是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的。
”该文还批评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是‘贯穿全书的主要线索’”的观点。
②柏青《封建家族的兴衰—谈<红楼梦>的主线》(《北京大学学报》1975年第3期)也指出:“宝黛的叛逆悲剧(包括爱情悲剧),在全书中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线索。
……但是,宝
黛的叛逆,并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它只是从一个方面来呈示四大家族的兴衰。
四大家族由盛到衰的发展过程,才是《红楼梦》的基本线索或主线。
”
六、“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是主线说”。
主此说的姜耕玉先生在《草蛇灰线,空谷传声—<红楼梦>情节的艺术特色兼论情节主题》(《红楼梦学刊》1983年第3辑)中说,“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的关系,特别是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关系的复合情节体,应该是《红楼梦》‘拽之通体俱动’的‘主体线索’。
”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