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800字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800字《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一部描绘封建社会的宏大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三位主角,通过描绘贾宝玉的人生经历和家族衰败的历程,展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唐和悲剧。
它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悲剧。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如家族的权力斗争、婚姻的束缚、女性的地位低下等。
贾宝玉作为一个纨绔子弟,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
他深爱着黛玉,但却被迫与宝钗结婚;他渴望自由,却不得不遵守家族的规矩。
整个家族也因为贾母的偏爱、贾政的荒唐行为和贾宝玉的游手好闲而走向衰败。
小说通过这一家族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荒唐,以及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
它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史诗。
小说中描写了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复杂爱情关系。
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厚意,黛玉对宝玉的深爱,以及宝钗对宝玉的默默付出,都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复杂。
然而,由于封建礼教和家族利益的束缚,他们的爱情最终都没有得到实现,只能以悲剧收场。
小说通过这一爱情故事,展示了封建社会对于爱情的压抑和摧毁,以及个体在这种社会中的无奈和痛苦。
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
小说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的纨绔子弟形象、林黛玉的忧郁美丽形象、薛宝钗的聪明善良形象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有特点,但都被封建社会的规则和道德所束缚。
他们的命运都受到了封建社会的限制和扭曲,最终导致了悲剧的结局。
小说通过这些人物形象,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对于封建社会的批判。
《红楼梦》是一部关于封建社会的悲剧,它描绘了封建社会的虚伪、荒唐和悲剧。
同时,它也是一部关于爱情的史诗,展示了爱情的伟大和复杂。
最重要的是,它是一部关于人性的思考,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思考了人性的本质和封建道德对于人性的扭曲。
《红楼梦》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综述
作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的《红楼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
作为一名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也对《红楼梦》进行了个人研究。
首先,我阅读了《红楼梦》的原著,理解了小说的结构和主要人物,从而对小说的情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也将自己的理解通过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的回顾和参考。
其次,我也对《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作者进行了研究。
通过了解清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环境以及曹雪芹本人的生平经历,我对小说中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除此之外,我还阅读了一些与《红楼梦》相关的学术著作,比如一些学者对小说的研究和解读,从而进一步扩展了我的视野。
同时,我也参加了一些讨论和研讨活动,与其他对《红楼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交流学习,从中受益匪浅。
综上所述,我的《红楼梦》个人研究过程包括了阅读原著、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阅读学术著作以及参与讨论和研讨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红楼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也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
红楼梦研究成果总结
红楼梦研究成果总结一、引言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自从曹雪芹创作完成以来,红楼梦就成为了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红楼梦的深入研究,学者们逐渐揭示了其中的深刻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手法以及对社会风俗、人性心理的描绘等方面的成果。
二、红楼梦的艺术手法研究1. 作者笔法的独特性红楼梦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艺术手法的独特性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其中,曹雪芹运用了众多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拟人等,使小说形象生动,情节曲折。
此外,红楼梦还采用了回环式叙事结构,使故事在时间上呈现出循环往复的特点。
2. 情感描写的艺术表达红楼梦以情感描写为重要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的细致刻画,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研究者们通过对红楼梦中情感描写的分析,发现了曹雪芹对于爱情、友情、亲情等各种情感的独特理解,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
三、红楼梦的思想内涵研究1. 社会风俗的描绘红楼梦作为一部刻画封建社会生活的小说,通过对封建家族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风俗的方方面面。
学者们通过对红楼梦中各种仪式、礼节的研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婚姻制度以及男女角色的社会定位等。
2. 人性心理的探索红楼梦以其对人性心理的细腻描写而备受瞩目。
通过对贾宝玉、林黛玉等角色的心理描写,研究者们发现了其中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红楼梦中人物的欲望、嫉妒、傲慢等情感与行为,将人性的普遍性与个体的特殊性相结合,使作品更具有普遍的时代价值。
四、红楼梦的文化价值研究1. 文化符号的解读红楼梦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如宝玉、黛玉等人物的象征意义,以及花、鸟、月等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
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解读,学者们揭示了红楼梦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 价值观的探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价值观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对于封建礼教的批判、对于真情真爱的追求以及对于人性的理解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曹雪芹的个人价值观。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卓越的古典小说虽然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但它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现象和复杂的人性矛盾。
本文将综述《红楼梦》主线的不同研究方向和主要观点。
一、爱情主题《红楼梦》的主线故事围绕着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展开。
贾宝玉是荣府的嫡孙,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因为家庭的压力和复杂的家族关系,他们的爱情面临着重重困难。
当贾宝玉与薛宝钗结婚后,林黛玉悲伤过度,最终病逝。
许多研究者关注这一爱情主题,探讨了爱情在《红楼梦》中的重要地位。
有人认为《红楼梦》是一首爱情的悲歌,通过描述爱情在社会压力下的衰落,展现了人性的脆弱。
另一些人则主张《红楼梦》揭示了清代社会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个人命运。
二、社会批判《红楼梦》也被视为一部社会批判的杰作。
曹雪芹在小说中以独特的视角展示了清代社会的黑暗面,包括官场腐败、豪门恩怨、贫富差距等。
通过荣府和贾母等人物形象,曹雪芹揭示了当时封建礼教的虚伪和残酷,以及社会对女性的压迫。
研究者们从社会批判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红楼梦》中对封建社会的揭露和抨击。
例如,有人指出,《红楼梦》通过对荣府内部的矛盾和纷争的描绘,生动地展示了封建家族制度的瓦解和社会的动荡。
另一些研究者则强调了《红楼梦》中对性别平等的追求和对女性地位的关注。
三、哲学思考《红楼梦》还是一部充满哲学思考的作品。
曹雪芹在描述荣府的兴衰中,暗示了盛极必衰、富极必贫的道理。
他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和情节,探讨了命运的无常、人性的复杂以及人生的痛苦与欢乐。
研究者们从哲学角度对《红楼梦》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有人主张《红楼梦》是一部阐述人生终极问题的作品,例如生死、善恶、美丑等。
另一些人则强调了《红楼梦》在处理人物命运和故事情节时所表现出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
四、艺术价值《红楼梦》的艺术价值也是主线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红楼梦研究综述【可编辑范本】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
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
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
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
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723。
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
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
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红楼梦研究报告
红楼梦研究报告《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宝库中最耀眼的明珠之一。
它出自清代作家曹雪芹之手,被公认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
本文将从内容、风格和意义三个方面对《红楼梦》进行研究。
首先,《红楼梦》是一部充满精细描写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一百两十回。
它以富贵马车儿成悦媚之生日为引子,以史氏及金陵——贾氏闺秀之故事为本体,以抢争公子炎庶之位为主线,将许多美好的故事相互关联,巧妙地塑造出一个庞大而精致的故事世界。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且不同寻常,他们有各自的特点、特征和故事背景。
作者曹雪芹笔下的人物都有生动的形象和鲜明的个性,无论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还是其他人物,都给人深刻的印象。
故事情节错综复杂,扣人心弦,随着剧情的发展,笼罩在故事中的悲欢离合、生死离别等情感纠葛,使读者沉浸其中,陶醉于故事的魅力。
其次,书中的文字优美、写作风格独特。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使作品充满了艺术魅力。
他运用谐音、意象等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营造氛围,使作品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此外,书中的对白贴近生活,富有幽默和讽刺,增加了作品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曹雪芹的写作风格独特,他以自己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创作出了一部深刻的现实主义作品。
最后,《红楼梦》所传达的意义深远。
它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虚伪,展示了人性的丑恶和伪善。
通过对贾宝玉一家的描述,揭示了贵族家庭的腐败和虚浮。
书中还以林黛玉为代表,表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助和无奈。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追问也贯穿始终,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明珠,《红楼梦》凭借其丰富的内容、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远的意义,不仅成为了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它不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部思想家对人生、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通过《红楼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能够领略到曹雪芹的文学才华和情感的无穷魅力。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研究进入一九八四年后,已失去了前几年浩大的声势,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手段;二是前些年争论的许多问题或已基本解决,或者僵持不下,没有新的焦点;三是由于整个古典小说的研究日趋活跃,一些研究者开始将课题转移到其他作品方面。
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将研究情况的部分综述如下:一艺术研究与比较研究想内容研究相比较,《红楼梦》艺术研究方面更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多数文章是探讨技巧,手法方面特色的,所论平平,重复者亦不鲜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小说美学问题的探讨。
之《“红学”与美学》〔1〕从“《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美在整体”三方面逐层深入地从美学的角度探及如何看待《红楼梦》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的问题,思路较宽。
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2〕从具体的悲剧情节分析了曹雪芹由泛神思想出发表现出来的美学观所具有的三个特色,即“把悲剧美和泛神论朦胧地融合起来,加深加强了他对美与丑搏击的鲜明感受”,“在泛神论和悲剧美融成的美感中表现了一贯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泛神论在他的悲剧描述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境界的广阔性以及朦胧美的特色”,论述角度较为独特。
吴功正《论曹雪芹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3〕、和何永康《笔在狂澜,诗触雅俗》〔4〕着重论述了《红楼梦》在小说美学方面的独特成就,梁归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5〕则从脂本、程高本的差别分析中,提出脂本的审美观是“真”,而程高本的审美观是“善”,两者高下悬殊,且有新旧之别,程高本取代脂本流传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是旧审美观对新审美观进行反扑的胜利”。
从美学角度评价、讨论《红楼梦》的成就意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一方面需要有美学方面的研究者参加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红学界的同志注意吸收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使这项课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婚姻恋爱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中华古代社会士族家庭的生活、琐事与命运的不幸荒唐。
下面将对《红楼梦》的主线进行研究综述。
首先,贾宝玉是《红楼梦》的男主角,也是荣府的血脉后裔。
他天生聪明、敏感而富有独创性,具有文学才华和诗词天赋。
他从小就和林黛玉有着特殊的缘分和感情,并被贾母和其他女性认为是红楼梦中的纨绔才子。
贾宝玉与黛玉心心相印,互相照应,他们之间诞生了深厚的情感纠葛。
但是,由于众多外界压力以及自身的无能为力,使得他们之间的感情无法成就。
其次,林黛玉是《红楼梦》的另一个主要角色,也是贾宝玉的表妹。
她生来美丽而聪明,却被迫以琴瑟和棋子之名遮掩了天生的灵性和纯真。
黛玉天生敏感,凡事过于悲观,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无力。
她天真地以为她和贾宝玉可以永远在一起,但当她得知宝玉即将成亲时,她失去了自己的所有希望,最终病倒并辞世。
黛玉的悲剧性命运体现了整个故事的悲剧主题。
最后,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第三位主要女主角,她是贾宝玉的妻子。
薛宝钗出身于文雅的薛家,成为贾府的“探春”。
她是一个温柔、贤淑而聪明的女子,充满了对宝玉的深情。
然而,她和宝玉的婚姻是注定的婚姻,两人之间缺乏真正的爱情和情感。
尽管如此,薛宝钗仍然尽她所能地照顾宝玉,并在故事的后期成为一个支持宝玉和黛玉之间的感情的重要角色。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主线是通过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这三个主要角色的命运交错,揭示了中华古代社会士族家庭的生活和命运的荒谬和不幸。
贾宝玉是故事的核心,他的纯真和悲剧性命运反映了整个故事的悲剧主题。
林黛玉是故事中深深爱着宝玉的女子,她的悲剧命运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无能为力和被动。
薛宝钗是宝玉的妻子,虽然她是宝玉的婚姻对象,但她却无法与宝玉真正相爱。
他们共同组成了这个富有悲剧和荒谬意味的故事,将古代社会的真实反映得栩栩如生。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最为重要和复杂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以一个豪门大族的衰落,展现了封建时代女性的悲剧命运和封建社会的腐败现象。
多年来,《红楼梦》一直备受文学研究者和学者们的关注,产生了大量的研究论文和学术著作。
本文旨在对《红楼梦》的研究进行综述,概述其中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
其次,对《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形象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的结构复杂且庞大,包含世情、人情、情操和文化等多个层面。
学者们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揭示了其中的规律和美妙之处。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学者们对这段爱情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解读,使之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和争议的话题。
第三,关于《红楼梦》的文学技巧和艺术风格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一、学者们通过对作品中的语言表达和叙事手法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了其中的艺术之美和独特之处。
例如,有学者对《红楼梦》中的对白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辞章百艳”和“情节多姿”等独特的见解。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增加了人们对《红楼梦》的欣赏和理解,也促进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和发展。
最后,关于《红楼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研究,也是该作品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者们通过对《红楼梦》的评论和研究,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例如,《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和性别观念,被视为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束缚的体现,对于当代女性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此外,还有学者从《红楼梦》中挖掘出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提出其对中国文化传统和古代文学的影响。
综上所述,《红楼梦》的研究涵盖了其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结构和人物形象、文学技巧和艺术风格以及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
《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
《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其中融入了大量的诗词,无论是描写景物、刻画人物还是表达情感,都离不开诗词的运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红楼梦》诗词研究的综述。
首先是《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
作者曹雪芹以独特的笔调和细腻的笔墨描绘了大量的园林风景,其中运用了许多诗词来形容和衬托。
比如“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第三回)和“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第七十五回)等,这些诗词使得小说的景物描写更加生动细致,增添了情景的美感。
其次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形象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情感世界,而这些个性和情感往往通过诗词的表达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比如贾雨村在桃花庵的诗词表达了他的寂寞和对生活的失望,林黛玉的绝美诗句则彰显了她的聪明才智和文学才华。
通过诗词的运用,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最后是《红楼梦》中的情感表达。
小说以爱情为主线,探讨了复杂而多变的人性情感。
作者通过诗词的娓娓道来,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贾宝玉对黛玉的深情告白:“没个人落魄,深藏什么心事”,又如黛玉对宝玉的相思词:“怕其恶辞之追魂,时无神衷势稀空”等,这些诗词表达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感人动人。
总的来说,诗词是《红楼梦》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达手段。
作
者通过诗词的运用,将景物、人物和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和韵味。
通过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概况述评建国前的《红楼梦》研究胡适1921年发表的《红楼梦考证》是新红学的开山作。
他认为旧红学是“附会的红学”, “研究这部书的人都走错了道路。
”他对索隐派的结论,进行了驳斥和批判。
胡适专就《红楼梦》“著者”和“本子”两大问题,作了考证。
他认为,①《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
②曹雪芹是汉军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曹頫的儿子,生于极富贵之家。
……但他的生活非常贫苦,他因为不得志,故流为一种纵酒放浪的生活。
③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
④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以上的接驾的阔差,但后来家渐衰败,大概因亏空得罪被抄没。
⑤《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做的。
⑥《红楼梦》是一部隐去真事的自叙。
他还认为,①《红楼梦》后四十回为高鹗所补。
②高补比不上曹著,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
(参见《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第219—220页。
上海实业印书馆1942年版。
上海书店1980年复印。
又见《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
以下凡引此书,不再注。
)俞平伯是继胡适之后,对新红学有过重大贡献的第二人。
他于1923年出版的专著《红楼梦辨》,比起胡适的专论来,其研究范围深入到小说内容本身,这是一个显著的不同。
他批驳了旧红学中的猜谜派和消闲派,认为,①《红楼梦》是作者感叹自己身世的作品。
②《红楼梦》是为情场忏悔而作。
③《红楼梦》是为金陵十二钗作传。
④《红楼梦》的风格是怨而不怒。
⑤高鹗续书,不能令人满意。
此外,他还就《红楼梦》的时、地及八十回以后的有关故事情节作了探佚。
(参见《红楼梦辨》)。
鲁迅对《红楼梦》的见解有一定新意。
如小说思想内涵、社会价值、人物塑造、情节结构以及文笔的含蓄、语言的个性化、生活与创作、作者的世界观与作品的总体倾向,等等。
均散见在他的“小说史”和所写杂文中。
他认为,①《红楼梦》是人情小说。
②自有如实描写并无讳饰的《红楼梦》出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③高鹗续补和曹著风貌相类。
《红楼梦》叙述艺术研究综述
《红楼梦》叙事艺术研究综述《红楼梦》即使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最高峰和集大成者,也是近现代小说的形态的一部古典小说。
鲁迅先生曾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1]它不仅思想内容博大精深,形式风格也兼容并包,给我们留下了一座蕴藏丰富、难以穷尽的艺术宝库。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了历代读者的关注和喜爱,关于《红楼梦》研究成果更是异彩纷呈。
本总数立足前人对《红楼梦》叙事艺术的研究成果,从叙事视角、结构、方式、语言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
一、叙事视角研究2005年,孙艳艳和王百涛曾在《谈《红楼梦》中的视角艺术》中指出,《红楼梦》采用流动视角,从全知到限知,又由限知到全知使观察者的角度在不同人物之间进行转换,取得了形神兼备的效果。
[2] 他们认为《红楼梦》很好地安排了作者与叙事者的距离,大部分是由作者所创造的叙述人来叙事,而真实的作者则退隐到了幕后。
[3]2011年,李庆信在《红楼梦叙事论稿》明确指出,《红楼梦》是叙述人多视角复合叙述,并对《红楼梦》的三种叙事诗叫进行了具体分析:1,有节制的全知视角叙述;2,客观的次之视角叙述;3,主观的旁知视角叙述。
[4]李庆信认为《红楼梦》的叙述人多视角复合叙述,既在全知叙述视角之外,增加了其他叙述视角;对全知视角的运用也很有节制,很有选择,很有特色,有别于传统“说话”体小说,而与中外近代现代小说用法基本相通.。
【5】二、叙事结构研究1999年,齐裕在《《红楼梦》的叙事艺术》中认为曹雪芹比较彻底地突破了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单线结构方式,采取了各种线索齐头并进,交相连接又相互制约的网状结构。
【6】2005年,孙敏强和孙福轩在《红楼梦学刊》上发表了《再论《红楼梦》“石头”意向》中指出,《红楼梦》艺术结构最大的特色应该体现在:作者以巧妙的艺术构思幻设了一块“石头”、两个方外人和府、园、境三界,多角度多层面地构建了全书的整体结构。
【7】2009年,郑铁生在《《红楼梦叙事结构》自序》中提出了三个基本的观点:一、《红楼梦》叙事结构是由两种基本形态构成。
《红楼梦》研究述论
《红楼梦》研究述论
研究《红楼梦》的论文,离不开对于这部古典文学作品本身的深入研究。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著名的一部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从历史、文学手法、人物形象等多个角度,详细地针对《红楼梦》进行分析。
自古以来,《红楼梦》一直都被称为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是数百年来被传阅的佳作,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它的创作源于明末,并在清朝得到发展。
全书共有三万多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章节,其中描写了一个家庭世袭、财富繁衍、但最终失去财富、家庭分崩离析的故事。
《红楼梦》在文学手法上也是较为精细的,以梦境和典故穿插构筑了故事情节。
作者采用梦境方式,在文章中表达了比喻、暗喻、象征等象征性的文学手法,以更深刻的形式表现出文章中的主题。
此外,《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也十分出色,在《红楼梦》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让读者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感觉。
比如贾宝玉,他的灵韵、独立性和深情都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另外,贾母的深刻思考也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宏大背景。
从上面可以看出,《红楼梦》是一部杰出的古典文学作品,书中描写的家庭变故也使它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研究它不仅可以了解更多中国古典文学,而且可以了解一个家庭发展史,从而丰富我们对历史、文学的认识。
通过本文,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红楼梦》作品特点的精髓,也更加珍惜这部经典的古典文学作品。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 红楼梦主题综述
近二十年《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成长 成长背景说 成长过程说、成长启悟说
情感 爱情、友情、亲情、主仆之情、悲悯之情……
思想 儒、释、道
结语: 从个人的成长到人们之间的情感,再到对整个社会的思考,这
不就是人的一生所要经历的一切吗?从浅入深,层层递进,曹雪芹 先生通过一本《红楼梦》让我们真真切切地体悟了整个人生的价值, 这也许就是《红楼梦》的终极主题吧。
《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 作业讲评
关于“综述”
● 综述是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 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 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
● 综述一般都包括题名、著者、摘要、关键词、 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其中正文部分又由前言、 主体和总结组成。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 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 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
作业情况:
●4、审题不清:像“红楼梦的礼仪文化”“红楼梦主题讨 论”“红学发展综述”“论宝黛爱情悲剧”
●5、听课不到位:至少有十个同学在写作之前是不知道什 么叫“综述”的;近半的同学没听明白我的写作要求: 不要写摘要和关键词,写出完整的正文(引领性开头+分 类阐述+结尾)就可以了。
●6、投机取巧意识依然存在:个别同学存在完全抄袭和全 盘拼凑的情况
的语言有条理地组织成文。 ● ④别忘了写概括性开头和总结、创新性结尾 ● ⑤有知识产权意识,千万不要忘了标明“参考文献”
●
作业情况:
●1、上交按时:基本都在规定的时间里上交了作业 ●2、有学术的规范意识: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广泛收集取
用材料、规范有序地梳理呈现, ●3、产权意识不强:有些同学没有标明“参考文献”
《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
《红楼梦》语言学研究综述《红楼梦》作为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巨著,其丰富的语言特色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吸引了众多学者的研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不仅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代表作,而且反映了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并吸收多种方言和传统文言词语的特色。
本文将从《红楼梦》语言学的视角,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表达方式,刻画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清朝封建社会的繁华与衰落。
在小说中,《红楼梦》以北方官话为基础,大量使用了北京话、南京话、吴语等方言成分,同时还融入了传统的文言词语,使得作品具有极高的语言艺术价值。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红楼梦》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方言成分、句式以及词语选用等方面。
《红楼梦》中的方言成分丰富,为读者提供了真实的历史背景和人文风貌。
学者们对《红楼梦》中的方言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涉及的方面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
例如,有学者考证了小说中某地方言词语的来源和使用情况;有的则侧重于对《红楼梦》中的吴语词汇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比较;还有的研究于方言背后的影响因素,以及方言在作品中所起到的表达作用。
《红楼梦》中的句式也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之一。
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小说中具体句式的探讨和分析上。
例如,有学者研究了《红楼梦》中的长句和复句结构;有的则探讨了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表现力;还有的研究于句式的地域特征和历史传承。
对于《红楼梦》中具体词语的研究,是学者们最为的一个方面。
这些研究主要涉及对小说中出现的具体词语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和解释。
例如,有学者对小说中的称谓语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人物之间的称谓差异和用词特点;有的则探讨了小说中出现的植物、动物、器物等名词的词汇特征和使用情况;还有的研究于某一类词语在小说中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红楼梦主题的研究写一篇综述
红楼梦主题的研究写一篇综述《红楼梦》主题研究综述《红楼梦》,这部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大荒山青埂峰下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不仅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也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百态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的主题丰富多元,涵盖了爱情、婚姻、家庭、社会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这些主题的深入探讨:1. 爱情主题:《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是全书的重要主题之一。
他们的爱情历经坎坷,但始终未能实现。
这种爱情悲剧的根源在于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家族利益至上的原则。
2. 婚姻主题:在《红楼梦》中,婚姻并非单纯的感情结合,而是涉及到家族、社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复杂关系。
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姻是一桩政治婚姻,体现了封建社会的婚姻观。
3. 家庭主题:《红楼梦》揭示了封建家庭中的伦理道德、权力斗争以及家族衰落的不可避免。
贾家从繁华到衰落的过程,就是封建社会家庭兴衰的缩影。
4. 社会主题:《红楼梦》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揭示了社会中的不公和腐败。
贾家的衰落,林黛玉的悲剧,都是社会无情的写照。
5. 女性地位主题:《红楼梦》通过一系列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无论是林黛玉、薛宝钗还是史湘云,她们都拥有卓越的才华和美丽的容貌,但却无法摆脱被束缚的命运。
6. 人性探索主题:《红楼梦》中的贾宝玉经历了从混沌到觉悟的过程,这实际上是对人性的探索。
在这个过程中,贾宝玉体验了人生的欢乐与悲伤,了解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
7. 宿命与命运主题:《红楼梦》中充满了宿命和命运的观念。
无论是贾宝玉与通灵宝玉的关系,还是林黛玉与春天的花朵的关系,都是对命运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的体现。
在《红楼梦》的研究中,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了更多的主题。
例如,有学者认为,《红楼梦》实际上是一部对封建社会的批判书,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描绘,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必然灭亡的命运。
《红楼梦》研究综述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研究进入一九八四年后,已失去了前几年浩大的声势,出现了相对沉寂的局面。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新鲜材料和新的研究手段;二是前些年争论的许多问题或已基本解决,或者僵持不下,没有新的焦点;三是由于整个古典小说的研究日趋活跃,一些研究者开始将课题转移到其他作品方面。
其他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现将研究情况的部分综述如下:一艺术研究与比较研究想内容研究相比较,《红楼梦》艺术研究方面更多地吸引着研究者的注意,但是多数文章是探讨技巧,手法方面特色的,所论平平,重复者亦不鲜见。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对小说美学问题的探讨。
之《“红学”与美学》〔1〕从“《红楼梦》是艺术”、“艺术需要美”、“美在整体”三方面逐层深入地从美学的角度探及如何看待《红楼梦》内容之美和艺术之美的问题,思路较宽。
吴调公《从晴雯之死一节看曹雪芹的美学观》〔2〕从具体的悲剧情节分析了曹雪芹由泛神思想出发表现出来的美学观所具有的三个特色,即“把悲剧美和泛神论朦胧地融合起来,加深加强了他对美与丑搏击的鲜明感受”,“在泛神论和悲剧美融成的美感中表现了一贯的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泛神论在他的悲剧描述中形成了时间和空间境界的广阔性以及朦胧美的特色”,论述角度较为独特。
吴功正《论曹雪芹对中国小说美学的贡献》〔3〕、和何永康《笔在狂澜,诗触雅俗》〔4〕着重论述了《红楼梦》在小说美学方面的独特成就,梁归智《〈红楼梦〉与中国传统美学》〔5〕则从脂本、程高本的差别分析中,提出脂本的审美观是“真”,而程高本的审美观是“善”,两者高下悬殊,且有新旧之别,程高本取代脂本流传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幕悲剧,是旧审美观对新审美观进行反扑的胜利”。
从美学角度评价、讨论《红楼梦》的成就意义是一件重要的工作,近年来已经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这一方面需要有美学方面的研究者参加讨论,另一方面也需要红学界的同志注意吸收美学研究的成果,以便能使这项课题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红楼梦课题研究报告总结
红楼梦课题研究报告总结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
本次课题研究主要围绕《红楼梦》的创作背景、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展开,对于这部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
首先,通过对《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进行了研究,我们了解到这部作品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写,其创作背景充满了社会变革和政治动荡的氛围。
作者对于现实的无奈和对于时代变迁的思考贯穿了整个作品,使其具有了浓厚的时代气息。
其次,课题研究还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形象进行了剖析。
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丰富而又鲜活的人物形象,如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等。
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性格和经历,通过这些人物形象,作者展现了人生的悲喜离合、荣枯富贫,使作品更加鲜活和立体。
然后,在论文中还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进行了探索。
作品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弄人,以及家族的荣辱兴衰。
通过对于这些主题的表现,作者凸显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同时也传达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于命运的抗争的意义。
最后,课题研究对《红楼梦》的文学价值进行了总结。
《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于人性的深刻描摹和对于社会现象的细腻观察。
作品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使其成为了一部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对《红楼梦》的研究,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主题思想以及文学价值。
《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思想深度,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
《红楼梦》主线研究综述徐全太关于《红楼梦》主线问题,学术界意见纷纭复杂,莫衷一是。
而把握《红楼梦》的主线是认识《红楼梦》的主题及其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关键。
因此本文将50年代以来,有关《红楼梦》主线的各种见解加以梳理,以供红学研究者参考。
从50年代起,红学界开始提出了《红楼梦》的“主线”,或称作“中心线索”的问题。
1980年前后,围绕《红楼梦》主线间题,展开了热烈的争论。
从那时到最近,不断有人对这一问题发表有卓见的文章。
据笔者所见,迄今为止有关《红楼梦》主线的看法,大致可以归纳为三类:(一)“单线”、(二)“双线”、(三)“三线”。
现分述如下。
(一)“单线”。
此种意见又可梳理为六种观点: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说。
此说提出最早。
下举三家:①李希凡、蓝翎在《关‘一动于《红楼梦》的思想倾向问题》(《新建设》1955年4月号)中说:气红楼梦》是以贾宝玉、林黛玉与薛宝钗的恋爱故事作为贯串全书的中心线索。
”②舒芜同志在《“谁解其中味”—有关<红楼梦)的若干间题讨论》(《红楼梦学刊》1980年第1辑)中认为:“无论如何,宝、黛、钗之间的故事,才是《红楼梦》的主要故事,或者说,是贯串和联络千头万绪的一条主线,这是不可否认的。
”③邓遂夫在《(红楼梦)主线管窥》(《红楼梦学刊》1982年第l辑)中指出:“这部作品的主线,正确表达,应该是宝黛钗的爱情和婚姻悲剧。
”“作品中‘描写主人公具体活动的具有连续性的、贯穿全书的一个中心事件’,也不仅仅是宝玉、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还应包括与此紧密相连而不可分割的宝玉、宝钗之间的婚姻悲剧,实际上是相互交错地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更具典型意义的中心事件—宝黛钗三人的命运悲剧。
”除以上三家外,诸如吴组细《论贾宝玉典型形象》(《北京大学学报》1956年第4期)、北京大学中国古典文学组写的《<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北京大学学报》1973年第3期)等文章也都持此观点。
二、“宝黛爱情悲剧说”。
【精品】《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
【精品】《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红楼梦》诗词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诗词作品。
这些诗词不仅在文本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展现了作者曹雪芹的卓越才华。
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对它的研究就从未停止过。
其中,对诗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红楼梦》诗词研究进行综述。
一、诗词在《红楼梦》中的重要性《红楼梦》中的诗词是这部伟大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诗词不仅增添了作品的文学魅力,而且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据统计,《红楼梦》中大约有240首诗词,这些诗词贯穿于整个故事情节中,为人物塑造、情节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同时,这些诗词也是作者曹雪芹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重要途径。
二、对《红楼梦》诗词的多元解读《红楼梦》诗词的解读历来是红学研究的难点和重点。
由于时代背景、文化语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研究者对《红楼梦》诗词的理解存在差异。
近年来,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对《红楼梦》诗词的多元解读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一些研究者从文化符号学的角度分析《红楼梦》诗词,认为这些诗词是作者对清代社会文化的映射和反思。
例如,通过研究《红楼梦》中的扇子、屏风等意象,学者们探讨了清代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还有一些研究者关注《红楼梦》诗词中的心理描绘作用,通过对诗词的解读揭示小说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进一步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此外,还有研究者将《红楼梦》诗词与其他古典小说中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点,以此探究清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这些研究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红楼梦》诗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方法论指导。
三、《红楼梦》诗词的版本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复杂,不同版本间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诗词部分。
对不同版本《红楼梦》诗词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之一。
一些学者通过对不同版本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红楼梦》的成书过程及作者曹雪芹的创作心理。
他们认为,不同版本的诗词反映了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对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不同构思和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研究综述红楼梦是中国清代伟大的著作。
从清代到现在,对红楼梦的研究就从未停止,甚至出现了“红学”。
其研究涉及《红楼梦》主题、版本、作者等以及其中的衣食住行、人物形象、诗词歌赋等各个方面。
现将其部分整理如下:一.研究热点综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红楼梦学术研究总的有以下新热点:1.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红楼梦问世以来一直未署明作者之名。
四川联合大学中文系张放教授发表了一个标新立异的论断:《红楼梦》作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墨香,即脂砚斋。
近几十年来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对《红楼梦》原始作者的探讨更加具体化,有说是曹颊的,有说是“竹村”的,有说是脂砚斋的,有说是曹渊的;也有人认为《红楼梦》的原始作者应是曹雪芹的二伯父曹硕。
根据胡适的研究,明确了以下观点:第一、《红楼梦》的著者是曹雪芹;第二、曹雪芹是正白旗人,曹寅的孙子,生于富贵之家,身经繁华之所,会作诗也能作画;第三、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生于此时;第四、曹家极盛时办过四次接驾;第五、《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中作出的,著书大概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书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胡适的考证意见代表了主流红学的意见,《红楼梦》第一页有一句话“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句话是胡适认为曹是《红楼梦》作者的主要依据。
但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似乎是编辑工作,并非原创。
曹雪芹在曹家遭查检破败时仅十二岁,要理解曹家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可能有一个红楼梦的原创稿,而这原创可能就是曹家的人,后来经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进行编辑整理成为了这部宏著。
2. 关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生辰,有多种说法:1715、1724、1716、1718、1719、1720、1 723 。
各种说法各持论据,争执不清。
但主要争论的有两种,其一为康熙五十四年说。
确认曹雪芹是曹颇遗腹子,就确定了他的生年。
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初七日曹颗上代母陈情折说:“奴才之嫂马氏,因现怀妊孕已及七月。
”三个月后生子即雪芹,他的生年便解决了,他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 六月降生的。
其二是雍正二年说,周汝昌在《红楼梦新证》第五章《雪芹生卒》中,根据自己曹雪芹卒于癸未年的观点,又据敦诚《挽曹雪芹》.‘四十年华付杳冥”的诗句,上推四十年,得出曹雪芹生于雍正二年(1724) 。
另外,吴新雷曾提出康熙五十年说。
他在《<朴村集>所反映的曹家事迹——兼考曹雪芹的生年和生父》(1981 年《红楼梦研究集刊》第6辑) 中认为,据张云章《闻曹荔轩银台得孙却寄兼送人都》,其“‘得孙诗' 中的孙子就是曹雪芹,他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初在北京出生,康熙五十一年春随曹寅到南京,至雍正五年十二月家破时已17岁。
” 1991年第4辑《红楼梦学刊》发表李春祥《(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兼评“自传说” 》,也论证了“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年”,最后享寿52 岁。
3.通州墓石是不是曹雪芹的墓碑: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于一九九三年出土曹雪芹“墓石”,碑上写着“曹公讳霭墓壬午”。
2005年5月8日,《解放日报》发表一篇冯其庸、曹可凡的文章,“坚信不疑”认为农民李景柱前一年发现的曹雪芹墓石是真的,“确凿无疑”地证明了曹雪芹死于“壬午除夕” (1883年2月12日)。
但是中国姓曹名霭的人有几万人,况且也没有文献或其他资料说明曹雪芹到过张家湾,所以墓石并不一定真正是曹雪芹之墓碑。
4.北京曹雪芹祠庙落成纪念专版书《太极红楼梦》,作者署名是王国华、曹雪芹,将红书重新选编为五部,在每一部之后写一个“对称提要”,以八卦太极的思想诠释红楼梦,认为“红楼梦是《康熙字典》的演绎”。
本人认为纯属对红楼梦的恶搞。
5.1995年霍国玲与弟霍纪平、姐霍力君、丈夫紫军,合著《红楼解梦》,形成红楼梦研究的解梦派,认为红书以小说作掩护而隐写历史,是历史书而不是小说。
红书的别名叫《风月宝鉴》,象一个二面皆可照人的镜子,正面是小说,反面是历史。
红书隐写曹雪芹与竹香玉合谋害死雍正的全过程。
许多红学家认为这种观点毫无根据,十分荒谬。
6.曹雪芹祖籍。
辽阳说,丰润说是曹祖籍二大说法“丰润说”由李玄伯提出。
1931年5月他在《故宫月刊》发表了《曹雪芹家世新考》指出:“曹寅实系丰润人。
” 1947年12月23日萍踪在青岛《民言报晚刊》发表《曹雪芹籍贯》一文,也认为:“雪芹上世本为丰润人。
”。
周汝昌后来继承并发展了以上说法,在他的《红楼梦新证》第三章《籍贯出身》里明确说曹雪芹是“丰润县人”。
他的论据之一是雪芹的祖父曹寅在诗中几次称丰润曹鼢、曹铪兄弟为二兄、四兄,并用“恭承骨肉惠,永奉笔墨欢”,“骨肉论文少,公私拂纸忙”来指称他们的“骨肉”关系,说明他们“决不是什么‘同姓联宗”'。
他的论据之二是推测“曹雪芹的远祖,当是明永乐以后由丰润出关”。
在第七章《史事稽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部分说:“据丰润曹氏宗谱,其先世于永乐初自江西迁丰润,一支又出关落籍铁岭,则曹世选(又名曹锡远,雪芹的上世祖)有可能为铁岭卫或附近一带人。
”他据丰润曹的族谱说明落籍丰润的“曹端明,字伯亮,宋曹彬之后。
端明之弟端广,落籍铁岭卫。
疑本年铁岭役中,被俘为奴者纵非曹世选本人,应已有其族人”。
周汝昌以曹雪芹是丰润始祖曹端明的胞弟曹端广的后人来证明他是丰润人。
1953年,贾宜之发表《曹雪芹祖籍不是丰润》,根据曹寅曾自署“千山曹寅子清”,认为曹雪芹的祖籍不是丰润,而是辽阳。
1961年李西郊认为曹“原籍丰润,寄籍辽阳”。
1980年,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曲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冯先生据《五庆堂重修辽东曹氏宗谱》,经过详赡考证,论定曹雪芹的人辽始祖是曹俊,他跟途经丰润人辽的曹端广毫无关系。
1996年第1辑《红楼梦学刊》发表了刘世德的《再评“丰润说”》。
此文从七个方面批评了“丰润说”的谬误,梳理出17条重要资料,例如:“乾隆《浙江通志》卷122:‘曹振彦,奉天辽阳人。
”“‘乾隆《大同府志》卷21:‘曹振彦,辽东人。
”“‘嘉庆《山西通志》卷82 :‘曹振彦,奉天辽阳人。
”“康熙《上元县志》卷16曹玺传:‘著籍襄平。
”'襄平是秦置县名,治所在今辽阳市。
“曹寅诗文集的题署。
曹寅的诗集存康熙五十二年(1713) 刊本。
其中的《楝亭诗钞》,系曹寅自编,共8卷,每卷的卷首均署‘千山曹寅子清撰'。
‘千山'是辽阳的别称。
”曹振彦、曹玺、曾寅分别是曹雪芹的高祖、曾祖、祖父。
刘世德的论文说明清代人举世公认曹寅家是奉天辽阳人,更具权威的是曹寅在自己诗集上自署“干山曹寅子清”,自认是辽阳人。
这才是曹雪芹的祖籍。
1997 年7月辽海出版社出版冯其庸、杨立宪主编的《曹雪芹祖籍在辽阳》,内收论文40篇,从多方面论证了雪芹祖籍辽阳说的确凿和可信。
1998年1月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刘世德《曹雪芹祖籍辨证》。
全书共22章,50余万字。
在第一章《曹雪芹祖籍问题的重要性与特殊性》之后,连续用十几个专章从十个方面论证曹雪芹祖籍是辽阳。
胡适发现清代官书《八旗满洲氏换通谱》中,记载曹雪芹的上六世曹锡远“世居沈阳地方”,后来发现康熙《江宁府志、曹玺传》云,写曹玺之祖父曹锡远“宦沈阳,遂家焉”,曹家因为做官来到沈阳,祖籍仍是悬案。
围绕曹雪芹“祖籍”问题,周汝昌、冯其庸两位专家之间争论颇激烈,周汝昌、冯其庸二位先生都是当今红坛的“巨擘”,他们对曹雪芹“祖籍”问题的研究,各有创建,各有贡献。
红楼梦作者是谁尚有八种说法,曹氏之祖籍更是难解之谜。
7.曹雪芹蒜市口故居。
张书才在《曹雪芹蒜市口故居初探》认为北京蒜市口十八间即曹家所居“十七间半”相近。
王军认为此处屏门上书“端方正直”在红楼梦甲辰本中出现过,可能是曹氏家训。
周汝昌认为“蒜市口地区有曹家的十七间半房,但到底是哪一座院子,尚难以定论”。
原因是“建筑不会是二百年前原貌”。
8.北师大发现新抄本。
2000年北师大博士曹之波,在学校图书馆善本室发现红楼梦旧抄本《脂砚斋重译石头记》,八十回,有脂砚斋的眉批、侧批、秉批、墨批。
现未公开发表。
9.1951年,中国文化界发生了批判俞平伯红楼梦研究思想的风波。
俞平伯拒不接受必须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解释中国古典文学的文艺思想,发表《红楼简论》,认为红楼梦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批判,而是作者曹雪芹的自传。
两个青年人李希凡、蓝翎在山东大学《文史哲》上发表《关于<红楼梦简论>及其他》的文章,批判俞平伯,毛泽东1954年10月16日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信》,支持李希凡、蓝翎,指出“出现了容忍俞平伯唯心论和阻拦小人物”的现象,号召开展“反对在古典文学领域毒害青年三十年的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斗争”。
本人认为一些学术观点很难以“主义”和“阶级”照套,以行政权力强行介入学术讨论将产生不良后果。
毛泽东从政治出发,把红楼梦第四十回看作纲,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
鲁迅说:关于红楼梦,“理学家看到淫,经学家看到易,才子佳人看到缠绵,流言家看到宫纬秘史,”政治家把红楼梦看作政治小说,这是不是有片面性?10. 红楼梦的主题一直讨论不定。
《红楼梦》的主题是20世纪的虹、红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索隐派提出“清康熙朝政治小说”,新红学派提出“自叙传说”到1949年后又提出“爱情主题说”、“政治历史主题说”、“家族衰亡史说”、“反封建主义说”、“歌颂女儿才华说” 等,共有30多种不同的说法。
至今对《红楼梦》的主题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共识,持续的纷争一直延续到21世纪。
11. 曹雪芹笔下《红楼梦》的全貌究竟如何?已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大公案之一。
为重现“全璧”,20世纪一些研究者对曹雪芹《红楼梦》佚失了的稿子进行探佚研究。
80年代,探佚成为《红楼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以至形成“探佚学”这一新的红学学科分支。
这些研究以论析原作中重要人物形象及贾府的结局为主要内容,并有一些学者对探佚研究本身的价值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12. 《红楼梦》电视剧的拍摄问题。
李少红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在2010年播出,引发了学者专家的讨论:87版的《红楼梦》和10 版的《红楼梦》选角问题。
本人认为李少红的这部电视剧比起以往有三大败笔:(1) 选角失败,林黛玉扮演员蒋梦婕未能体现林黛玉的弱柳扶风气质和才女风度;(2) 无根据编造喜剧结局,让宝玉、贾兰中科举;让蒋玉甬娶了袭人、宝玉与宝钗生下孩子后出家,这些都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3) 叙述太实,全篇是故事和对话,缺乏抒情性艺术性的虚笔,反映了编导艺术水平太低。
二.人物综述红楼梦出现的人物甚多,只能选取几个特别的人物进行综述:1. 林黛玉20世纪50年代前,论者完全把林黛玉看成了现实生活中的实在人物,没有把她作为作家创造的文学形象来对待,他们无一例外地对这一形象进行了道德评价和判断。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 是20世纪《红楼梦》研究的发端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