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一
诗词曲五首教案(一)
诗词曲五首教案(一)课程名称:诗词曲五首教学课程目标1.学习五首经典的诗词曲,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培养学生对诗词曲的欣赏能力,以及对文字艺术的鉴赏力;3.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静夜思》•介绍作者:李白•背景知识:盛唐时期,诗人自由的心情和对自然的热爱•欣赏和解读:诗词的韵律美,思绪的表达•扩展活动:要求学生写一首自己的《夜思》2. 《赋得古原草送别》•介绍作者:白居易•背景知识:唐代,边塞诗,表达离别的情感•欣赏和解读:内容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扩展活动:学生自己创作一篇类似的边塞诗3. 《春晓》•介绍作者:孟浩然•背景知识:唐代,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生活•欣赏和解读:以春天为主题的诗词,文字的形象描写•扩展活动: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色,写一首自己的《春晓》4. 《登鹳雀楼》•介绍作者:王之涣•背景知识:唐代,描绘壮美景色,表达对乡国的思念•欣赏和解读:诗词的结构,表达情感的方式•扩展活动:学生以自己喜欢的地方为题材,写一首表达情感的诗5. 《浪淘沙令》•介绍作者:杨炯•背景知识:宋代,描写江南水乡的风景和生活•欣赏和解读:描写江南风情的特点,表达艺术的形式•扩展活动:让学生体验江南的风情,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学步骤1.導入(5分钟)•和学生一起回顾诗歌的定义和独特之处。
•引发学生对诗词曲的兴趣,例如通过唱一首古代诗词曲。
2.学习每首诗词曲(20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背景知识,介绍每首诗词曲的作者、时间背景等。
•让学生跟读诗词曲,感受诗句的韵律和意境。
•解读每首诗词曲,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3.欣赏和解读(15分钟)•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欣赏老师朗读的诗词曲。
•分享个人对诗词曲的理解和感受。
•和学生一起分析诗词曲的结构、意象和表达方式。
4.创作活动(20分钟)•提出扩展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创作相关的诗词曲。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创作。
《诗词曲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
《诗词曲五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一课时)诗词曲五首学习目标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
2.了解五首诗词曲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3.反复诵读,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这五首诗词曲的内容及体裁、形式上的特点。
难点:提高感受诗词曲的音韵美、意境美的能力。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课文导入;导读《十五从军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歌。
教学步骤:课文导入:我国的古典诗词源远流长,浩若繁星,在这笔丰厚的遗产中,我们会读到各类优秀的作品,我们能从作品中体悟到诗人丰富的思想情感。
在本单元中的《诗词曲五首》里,既有诗人对十五从军的怨恨,也有诗人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的无限惆怅,还有登京口北固亭时的感怀,更有过零丁洋时的感叹及面对潼关时的深沉思考。
一、导读《十五从军征》一诗。
(一)资料助读(预习展示)1.介绍作者。
郭茂倩(1041年-1099年),字德粲(《宋诗纪事补遗》卷二四有载),北宋郓州须城(今山东东平)人(《宋史》卷二九七《郭劝传》),其先祖为太原曲阳人,高祖郭宁,因官始居郓州。
为莱州通判郭劝之孙,太常博士郭源明之子。
神宗元丰七年(一〇八四)时为河南府法曹参军(《苏魏公集》卷五九《郭君墓志铭》)。
编有《乐府诗集》百卷传世,以解题考据精博,为学术界所重视。
《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2.了解背景。
【老师边介绍边多媒体展示】《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
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
此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
没有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
3.了解“乐府诗”的有关常识。
1.导入:《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诗词曲五首》表格式教案
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上片一开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脱化而来的。
“举着酒杯询问青天,天上的月亮是何时有的”?此句充分显露出作者率真的性情,也隐藏着内心对人生的痛惜和伤悲。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问的内容,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
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
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他想乘风回到月宫,又怕那里的凄凉,受不住那儿的寒冷,这是何等奇特的想象,这里表达了词人“出世”与“入世”的矛盾心情。
“乘风归去”说明词人对世间不满,“归”字有神仙自喻的味道,好象他本来住在月宫里只是暂住人间罢了。
一“欲”一“恐”显露了词人千思万虑的思想矛盾。
真可谓“奇逸之笔”。
“其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上紧密相接,写词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影子也在随人舞动,天上虽有琼楼玉宇也难比人间的幸福美好。
这里由脱尘入圣一下子转为喜欢人间生活,起伏跌宕,写的出神入化。
词人最初幻想仙境,要到月宫里去,脱离曾让他无限烦恼的人间,但是词人终究是现实的,对人生是热爱的,因此,亲手抹去了这种虚无的画景。
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找着屋里失眠的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和自己相同的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分离的人们的同情。
词人思想是豁达的,他需要自我解脱,所以他一质问的语气发泄佳节思亲的情感。
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诗词曲五首教案一、《静夜思》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及含义。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含义。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
2.教师准备课堂导入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月亮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
Step 2 学习1.学生朗读诗歌《静夜思》。
2.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词句简短、用意简洁等。
3.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如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观察自然的美等。
Step 3 鉴赏1.学生欣赏其他一些描写自然美的诗歌。
2.学生就所欣赏的诗歌进行评论和分享。
Step 4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语言特点、含义、鉴赏等。
二、《登鹳雀楼》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及含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及含义。
2.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2.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诗歌材料。
2.教师准备课堂导入活动。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幅描绘山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山水的思考。
Step 2 学习1.学生朗读诗歌《登鹳雀楼》。
2.学生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如意境深远、抒发感情等。
3.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如描绘自然山水的美、表达旅途中的感受等。
Step 3 鉴赏1.学生欣赏其他一些描写山水美的诗歌。
2.学生就所欣赏的诗歌进行评论和分享。
Step 4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语言特点、含义、鉴赏等。
三、《汉宫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词曲的内容及含义。
2.分析词曲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词曲的内容及含义。
2.分析词曲的语言特点。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5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5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胡适的生平及其写作风格。
2.理解短文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综合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2.学习理解短文中的隐含意义。
3.分析短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分析短文中的主题和情节。
《诗词曲五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1.反复诵读,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这五首诗词曲的教学设计,都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知晓文意,并进一步感受诗歌内蕴。
在具体的诗歌赏析过程中,以设问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讨以把握诗歌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
此外,文中所选五首诗词曲各有特点,因此具体赏析过程亦有所不同,如《十五从军征》作为叙事诗,因此需要把握诗歌的叙事结构;《过零丁洋》是抒情诗,因此注重感受诗人的情感,符合诗歌文体的教学特点。
关键能力如何赏析古诗词中的句子?(1)描述画面。
描述诗句所写的画面的时候,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境界。
(2)体会意境。
结合诗句的意象,领悟诗人所绘之景与所抒之情融合后所形成的艺术境界。
概括诗词意境的常见词有:清新明丽、萧瑟凄冷、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等。
(3)把握情感。
体会诗句中诗人所抒发的情感,表明的观点或志向等。
(4)领悟哲理。
品味诗句,悟出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疑难探究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如何发展唐诗对“雪”的描写?盛唐之前,风花雪月一直是诗歌的常见主题。
赏雪已是文人休闲的常见活动,以“对雪”“喜雪”“赏雪”为题作诗者大有人在,雪在他们笔下是一种美丽的景致,诗意盎然。
如李白在《秋浦清溪雪夜对酒》中,写下了“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的句子。
而岑参的这首诗作则写了边疆将士眼中的雪,体现了以苦寒为美的豪迈之情,从而为唐诗发展开辟了苦寒美的意境。
“角弓”“铁衣”的细节,写出了雄豪之感。
尽管诗人笔下也出现了“愁云惨淡万里凝”这样的“愁语”,可紧接着就是“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的军中狂欢场景,在如此残酷的条件下,将士们自能找到战地的生活乐趣。
而“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两句反映了诗人抓取细节的功力之深,旗帜的特点就是飘扬,而此时却被冻住静止,天气之寒跃然纸上。
《唐诗五首》教案5篇
《唐诗五首》优质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唐诗为教学内容,选取《登鹳雀楼》、《静夜思》、《春晓》、《咏柳》、《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五首经典唐诗作为教学篇章。
具体内容包括: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了解诗句的意境和背景。
2. 《静夜思》:作者李白,掌握诗句的韵律美和表达的情感。
3. 《春晓》:作者孟浩然,分析诗句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4. 《咏柳》:作者贺知章,解读诗句的寓意和表现手法。
5.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韩愈,理解诗句的寓意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分析诗歌意境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唐诗的韵律、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意境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唐诗主题。
a. 展示《登鹳雀楼》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画面,引发兴趣。
b. 讲述《静夜思》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情感。
2. 新课导入:详细解读五首唐诗的内容、韵律和意境。
a.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韵律和意象。
b. 讲解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 例题讲解:针对五首唐诗,设计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
a. 选取《春晓》中的名句,分析其修辞手法。
b. 对比《咏柳》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探讨诗句的寓意。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诗句默写、翻译和解读。
六、板书设计1. 《唐诗五首》2. 内容:五首唐诗的、作者、重点诗句及解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默写五首唐诗。
b. 任选一首唐诗,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
2. 答案:a. 默写答案略。
b. 《咏柳》:通过描绘嫩柳、绿丝等形象,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调整教学方法。
《诗词曲五首》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悉五首不同风格的诗词曲,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学会欣赏和感受诗词曲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他们对诗词曲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登鹳雀楼》、《静夜思》、《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念奴娇·昆山玉碎凤凰台》、《红楼梦·贾政心事》。
三、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为学生介绍诗词曲的定义和作用,并简要解释诗词曲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欣赏和解读(15分钟)学生集体阅读五首诗词曲。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这五首诗词曲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之处?从其中一首作品出发,让学生分享他们理解的文化内涵。
3. 练习和分析(15分钟)学生分小组阅读其中一首诗词曲,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这首诗词曲的主题是什么?b. 这首诗词曲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c. 这首诗词曲的意境和情感是怎样表达的?4. 创作和分享(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写一首与自己生活或情感有关的诗词曲,要求使用一个以上的修辞手法并表达明确的意境和情感。
每组选择一位代表朗读自己的作品,并向全班分享。
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思考诗词曲在他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四、课堂延伸活动1. 可以安排诗词曲背诵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组织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索更多的诗词曲,进行自主阅读和欣赏。
五、教学资源1. 五首诗词曲的文本材料。
2. 音频或视频材料,用于播放原版诗词曲的演唱或朗诵。
六、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创作作品和课后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估。
评估主要考察学生对诗词曲的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创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诗词曲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通过教学诗词曲,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发展,通过合作学习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精选7篇)《诗词曲五首》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诗词曲五首》教案
[教案名称]《诗词曲五首》经典教案[编写人]经验丰富、教学资历深厚的语文老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五首经典诗词曲,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
2.了解诗词曲的基本特点和创作背景,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和认知层次。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恰当推理和语感敏锐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五首诗词曲的作者、作品题材和创作背景。
2.掌握五首诗词曲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3.运用诗词曲的辞藻、表现手法和韵律,分析作品内在含义和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分析五首诗词曲的深层意义和感染力。
2.鉴赏五首诗词曲的实际水平和意涵内涵。
3.评价五首诗词曲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效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古风·长安夜雨》(1)学生阅读《长安夜雨》诗词,了解唐代长安城的筑造和文化底蕴。
(2)了解唐诗的构成特点和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意境和艺术价值。
(3)诵读《长安夜雨》诗词,感受其音韵美和意境深。
第二课:《江南好·临安别恨》(1)了解宋代南宋时期的江南风情和文化风貌。
(2)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创作特点,分析《临安别恨》的深层意义和情感表达。
(3)学习吟唱《临安别恨》曲子,感受其音乐美和词曲之美。
第三课:《元宵·人月两团圆》(1)了解元宵节的起源和民俗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情趣和文化内涵。
(2)分析《人月两团圆》的意象、韵律和表达手法,了解元宵节的深层意义和文化内涵。
(3)合唱《人月两团圆》歌曲,感受其节日气氛和人情味。
第四课:《忆江南·雨霖铃》(1)了解宋代苏轼的生平和作品风格,分析《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和表现手法。
(2)分析《雨霖铃》的意象、情感和艺术价值,了解苏轼的深度思考和感性表达。
(3)朗诵《雨霖铃》诗词,并欣赏音乐家李双双的《雨霖铃》钢琴曲,感受其柔美情韵和音乐风情。
第五课:《窦娥冤·赤壁怀古》(1)了解元朝戏曲名家关汉卿的生平和创作风格,分析《窦娥冤》的文学和戏曲价值。
《诗词五首》教案设计
同时,我也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的整教学节奏,适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元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诗词五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被一首诗或一句话所打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教学重点:分析五首诗词的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等。
教学难点: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和诗人情感,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提升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通过学习五首诗词,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古人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增强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诗词意境、韵律、修辞手法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望岳》中的拟人、夸张手法,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首诗词中的意境和修辞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出自己的诗词。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词五首》的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意境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诗词曲五首》教学方案
《诗词曲五首》教学方案
《诗词曲五首》教学方案
【方案一】
教学角度:译读──将古诗词曲译成现代诗,进行诗歌再创作。
主要教学步骤:
1、范译一首。
①学生读第一首诗,结合课下注释了解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补充、讲解;②师生合作,共同译诗;(学生试译一句,教师组织讨论、修订、板书一句)③定稿朗诵。
(学生读一句原诗,老师读一句译诗)
2、自译一首。
印发或多媒体显示其余四首诗的写作背景和思想内容,每人选译一首。
3、小组探究。
学生按自己选译的诗调整座位,组成小组,讨论修改。
4、班级交流。
各小组选派代表,自定形式演读,师生评价。
5、成果展示。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将译诗作进一步修改,然后誊正张贴,供同学们参考或抄录。
【方案二】
教学角度:吟唱──选择与诗歌情感相符合的曲调进行配唱。
主要教学步骤:
1、欣赏王菲(或邓丽君)演唱的《但愿人长久》,说说歌中蕴含的.感情。
2、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与歌曲进行思想情感上的比较。
明确:将诗歌配曲演唱一定要与诗歌的思想感情相一致。
3、欣赏岳飞的《满江红》和李商隐的《无题》的歌曲演唱;介绍两种唱古诗的方法:一是今人谱曲,二是用现成的曲谱配曲。
4、班级活动,逐首朗诵并明确其思想感情。
5、小组活动,讨论为诗歌配曲或谱曲,并推选演唱人员。
6、各小组代表上台演唱。
《诗词曲五首》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师通过肯定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激 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提高他 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互评
合作精神培养
小组互评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使他们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成 果。
客观性评价
通过小组互评,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 我完善和提高。
详细描述
利用多媒体手段,如音乐、图片、视频等, 创设与诗词曲内容相关的情境。通过情境的 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曲的背景、情 感和意境。同时,情境创设法可以增强学生 对诗词曲的感受力,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的 欣赏水平。
04
活动课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播放与诗词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激发 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
了解诗词曲的创作背 景和历史文化内涵,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 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提 高教学效果。
结合实际生活和时代背景,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批判性 思维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VS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首诗词曲进 行深入探究。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收 集资料、整理分析、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探究任务。小组合作探究法可以培养学生 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同时也 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曲的深入理解和通过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词曲的感受和 理解。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和道德品质。
《诗词曲五首》授课教案
本次授课教案的主要内容是《诗词曲五首》,我们将以具体的诗词曲作品为例来介绍诗词曲的基本知识和修养,并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词曲五首》的背景和由来2.掌握《诗词曲五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3.提高学生的诗歌赏析能力和文学素养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诗词曲五首》的内容、特点和韵律,表现方式以及文化内涵2.教学难点:诗词曲的跨文化特征和文化融合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介绍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历史、文化、民族等基本情况,为学生们创造全面、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
同时也可以播放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光彩照人。
2.正文(1)《离骚》通过讲述《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经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古文化名著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同时讲解它的韵律和表现方式,使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深度领略这篇文章的魅力。
(2)《诗经》对于《诗经》,我们重点讲解其特点——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通过寻找其中的典型作品,如《蒹葭》、《击鼓》,让学生们领略这些古老的诗歌蕴含的思想、美学价值及对于古人生活轨迹的记录。
(3)《长恨歌》介绍作品和作者的生平及故事背景,解析其中的意象和感情表现,并可以穿插相关名人名言和艺术作品来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可以讲解《长恨歌》的戏曲化特征,使学生对古代文艺的多样化形式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4)《红楼梦》我们主要针对《红楼梦》的人物性格、情节以及文化内涵进行分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并把握其文化内蕴。
此外还可以通过与其他文学作品的比较和对比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5)《清平乐》主要讲解《清平乐》的文艺特征和韵律,同时也要注重相应的表现方式和文化内涵。
我们可以以轻松欢快的歌曲和音乐短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视听感受,强化学生的感性理解和语感修养。
3.总结在进入总结环节之前,我们可以播放相关视频或歌曲来消遣一下学生。
通过讲解内容的总体概括和重点提示,帮助学生深化对于诗词曲的理解和领悟,鼓励他们多从生活、现实、社会和文化多角度剖析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九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教案、教学设计
7.强化评价与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阶段性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古诗词的阅读与鉴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对《诗词曲五首》的学习将更加深入。然而,由于古诗词的意境、语言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特殊性,学生在理解、感悟和创作方面仍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在古诗词阅读方面,对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记忆仍需加强,教师应适时提供辅导与支持。
(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课堂汇报,展示小组讨论成果;
(3)教师点评: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评价,并进行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教学目标: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3.教学内容:
(1)诗词背诵:要求学生现场背诵一首《诗词曲五首》中的诗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以一首古典音乐《春江花月夜》作为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中感受诗词的韵味。随后,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乐曲背后的古诗词吗?”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诗词曲五首》。
2.教学目标:通过音乐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a.诗词的基本内容概述;
b.诗词的意境、情感分析;
c.诗词的修辞手法解读;
C4-25《诗词曲五首》教案
C4-25《诗词曲五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诗词曲五首》中的名句。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并背诵《诗词曲五首》中的名句。
2.分析诗词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
2.鉴赏诗词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登鹳雀楼》。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诗词解析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鹳雀楼是当时的一座高楼,诗人登上高楼,俯瞰远方,感慨万千。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美景;第二句“黄河入海流”,形容黄河奔腾不息,汇入大海;第三句“欲穷千里目”,表达了诗人想要远观美景的愿望;第四句“更上一层楼”,则是诗人实际行动的体现。
3.意象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
比如“白日”代表太阳,“黄河”代表中国的母亲河,“楼”则象征着高远。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4.情感体验通过对这首诗的解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尝试站在高处,欣赏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
5.背诵名句现在,我们来背诵这首诗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静夜思》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登鹳雀楼》,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夜晚景象的诗《静夜思》。
2.诗词解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诗人夜晚独处,思念家乡,感慨万千。
诗的第一句“床前明月光”,描绘了夜晚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是地上霜”,形容月光下的地面像铺上了一层霜;第三句“举头望明月”,表达了诗人抬头仰望明月的动作;第四句“低头思故乡”,则是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体现。
3.意象分析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明月”、“霜”等意象,展现了夜晚的宁静和美丽。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
《唐诗五首》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唐诗五首》,具体包括教材第四章《春晓》、《绝句》、《望庐山瀑布》、《登高》和《静夜思》。
这些诗歌体现了唐代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和哲理美,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唐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哲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的意境理解和哲理领悟。
重点: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描述春天的美景,进而引出《春晓》这首诗。
2. 讲解:详细讲解五首唐诗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3. 例题讲解:(1)分析《春晓》的韵律美。
(2)解读《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五首唐诗的哲理内涵,每组选取一首进行分享。
7.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唐诗进行鉴赏,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1. 五首唐诗及作者。
2. 诗歌的基本内容、韵律特点和意境表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五首唐诗中选择一首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2. 答案示例:《春晓》鉴赏: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珍惜时光、奋发向前的哲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阅读其他唐诗作品,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推荐阅读《唐诗三百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在唐诗五首的教学中,明确教学难点与重点是关键。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1
《诗词曲五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
2、了解五首诗歌在体裁形式上的特点,积累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难点】1、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课前合作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疏解疑难字词。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每一首诗,就是用语言构成的色彩鲜明的画,一支美妙动听的歌,一张棱角分明的脸庞……今天,我们将欣赏五首古诗,来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二、美读1、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为例,指导学生把握诗歌朗读的节奏、感情基调。
⑴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点评。
教师总结诗歌朗读技巧。
多媒体显示:①节奏。
划分节奏的方法有两种:按音节划分和按意义划分。
按音节划分,七言诗一般分四个音节,如“巴山/楚水/凄凉/地。
”按意义划分,就要先弄懂诗句的意思,如“二十三年/弃置/身。
”②重音。
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
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和韵脚要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
如诗中的“空”“翻”读成重音,强调诗歌的内在情感。
“过”“春”也要重读,以体现古诗的音韵美。
③语调。
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
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病树前头↗万木春↘。
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渐次减弱,语速平缓。
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
⑵学生自行朗读《赤壁》《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潼关怀古》,进行竞读。
《诗词五首》教案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诗词五首》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介绍的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节以《诗词五首》为例的语言文学课的教案教学设计。
教案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具体分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预习、授课、练习和作业等环节。
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文化和诗词文化的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对比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文学风格,形成对文学的感性认识和客观理解。
3.让学生感受文学的表达力和情感内涵,培养审美体验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古代文化2.区分不同类型诗词韵律以及文学风格3.感受文学内涵三、预习环节在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所要讲的《诗词五首》,并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和作者生平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并做好笔记。
四、授课环节1.导入:老师以作者生平和影响作文背景为入口,引入今天要讲的《五首诗词》。
2.教学内容第一首诗:《静夜思》李白第二首词:《虞美人》李煜第三首诗:《登高》杜甫第四首诗:《滕王阁序》王勃第五首诗:《木兰花慢》况周颐老师一首一首的讲解,首先介绍是哪个朝代的,作者是谁,文学风格,具体要点等等,并配合一些插图和音频演示。
3.讲解重点诗词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4.练习环节老师分给每个学生一首诗词,给予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理解、比较,讲解该篇作品后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作业环节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行创作一首诗词,提交到班级论坛,进行分享和点评。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评价,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指出不足之处。
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艺修养,积累更丰富的文化知识在文学教育中,诗词学习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古代诗词,可以进一步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和文化精髓。
在本次课程中,教师通过讲解五首经典的诗词作品,让学生深刻理解文学风格、表达方式和文学内涵。
通过自主思考、讨论和创作,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文艺细胞,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曲五首》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形式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点。
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以诵读为主。
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
因此,教学本课,首先应在熟读的基础上,落实背诵的要求。
在读、背的过程中,让学生完成默写的练习。
通过默写,使学生更熟练地识记这五首诗词曲。
基本上是按照\'读--品--背\'的顺序进行,精讲多读,以读带品。
品读时,要求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诗人所表达的内在感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中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中的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对国计民生的忧虑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
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要表达怎样的内涵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吧!二、研习诗歌(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朗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注意读出节奏、感情。
2.作家作品简介。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作者刘禹锡(772-846),字梦得,洛阳(现河南省洛阳)人,唐代诗人。
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
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
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酬,答诗。
使君,是对刺史的称呼。
3.师生共同读品诗句。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诗人在二十余年的贬谪生活中,多次迁徙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
嵇康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而被杀。
一次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于是写了《思旧赋》。
意思为想起当年因政治改革失败被杀被贬的朋友,不胜怀念。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
据《述异记》,王质人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便停下来观看。
等到棋局终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烂。
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
此处作者以王质自比,写自己被贬离京虽然只有二十余年,但心里却有隔世之感。
这两句活用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
这两句针对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两句而发。
白诗的意思是您是个这么有才能的人长期被贬边远地区。
寂寞地闲望山水风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职将由谁来承担呢?而刘诗答的意思是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
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自居易)诗歌《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自居易的诗作,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心境。
其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齐读这首诗。
(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
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
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
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
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
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
(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
三、布置作业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二课时一、检查作业全班集体或指名背诵前三首诗。
二、研读作品(一)《水调歌头》。
1.学生试读,老师示读,学生再朗读,注意重点字的读音及词义。
宫阙(que4) 绮户(qi3) 婵娟(chan2)2.解题。
先看《水调歌头》四字,它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接着读序言,问:它有哪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诗的题旨和信息?--对,\'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
那么农历中秋大家吃什么有什么寓意呀?--团圆。
要点提示: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3.师生共同品读这首词。
(1)阅读讲析词上片。
词人以拿酒问月开端: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
)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
(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 上片大意: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2)阅读讲析词下片。
先是讲自己彻夜难眠: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
这样写的目的是--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
接着问月: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 \'提问:①什么语气?要点提示:反诘埋怨。
②怀念谁?要点提示:弟弟子由。
接着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
③提问:用什么语气、态度?要点提示:对离人的同情抚慰,更是赋予哲理,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
最后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④提问:这样的名句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要点提示: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美好的祝福。
下片大意: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二)《山坡羊潼关怀古》。
1.揭示课题:简单了解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
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
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
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
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
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4.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
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5.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