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7506aa3302020740be1e9b52.png)
浅谈初中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策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国民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相应的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和人民需求,在教学中要越来越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从这个角度出发,作为科学素养重要组成部分的化学素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素养便成为了我们亟需研究并解决的课题。
初中学生化学素养培养到底有哪些切实可行的策略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构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方法决定了学习成果,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首先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在化学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教育,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用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终施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多样化、主体性的学习形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自主学习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对课堂学习纪律、学生课堂笔记的书写、学生作业的完成等都要提出要求。
在检查和评价环节,也要有严格的尺度,坚持张弛有度、松紧结合的原则,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能够进入到良好的学习状态当中。
在具体的学科学习方面,老师要从化学学科的基础和基本原理出发,引导学生弄清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逐渐地形成知识网络,为后续的有效学习和化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讲到H2时,教师可以联系性质去探讨H2的结构以及与水的关联等问题。
再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教师要运用发散思维,不就事论事孤立的谈定律结论和配套习题,要能够结合微观实例与宏观实验,要能够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历程与它和实际生产联系的关系等角度出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总之,教师要在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时就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快速构建化学基本概念,为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从生活实际出发,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角度出发去进行施教。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9407aa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c.png)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化学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的学科,也是中学阶段的重要科目之一。
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化学学科素养,这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些参考。
一、培养学生的基本观念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建立在正确的基本观念上。
学生需要明白化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强调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和推断,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观念和科学精神。
学生还需要理解化学知识与生活和实际情况的联系,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应用化学知识的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念,让他们明白化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的关键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实验设计、数据记录、实验分析等实验技能,同时还需要培养实验中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验来感受化学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化学知识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明白化学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学科,激发他们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热情。
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化学是一个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学科,学生需要认识到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联系,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设计、科普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培养社会责任感,让他们明白化学学科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活动中去。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b205ce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2a.png)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探究我们来谈一谈初中化学学科素养。
化学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基本素质。
化学学科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科学思维,即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观点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具备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其次是实验精神,即培养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能力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他们能够独立设计和进行实验,并能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仪器,观察、记录、分析和归纳实验数据;再次是科学素养,即使学生能够了解并理解化学知识,具备化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是科学情感,即学生对化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形成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情感态度。
这些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有着重要的意义,是初中化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在培养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实验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与进行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化学教学内容涵盖面广阔,深奥复杂,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化学中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培养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是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完成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与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健全的科学素养和学科关键能力。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299ec9b2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9c.png)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化学教学内容应该具有生活性,教师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在我教授沪教版九年级化学《金属与金属矿物》时,我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金属,并将它们分为已知和未知的两部分,写下名称和元素符号。
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金属元素的特点。
对于不常见的金属,我利用PPT图片进行展示,让学生有一个形象的认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降低学生研究难度,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化学核心素养。
另外,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实例来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化学反应速率时,我会利用实验来进行教学。
通过观察反应物的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化学反应平衡时,我也会利用实例来进行教学。
通过实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平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核心素养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该注重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核心素养。
同时,教师也应该运用实例来进行化学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化学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初中化学教师在讲授化学原理时,往往采用死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缺乏研究兴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使用趣味性、实用性或生活化的例子来连接化学知识点,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例如,在教授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时,可以以酒驾、醉驾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案例和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找到答案。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3ddfe6c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4.png)
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能够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判断科学事物以及对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初中化学教学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第一步。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真实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设计有趣的实验和活动,以及展示后果和实际应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的化学实验视频,让学生在观察和研究中感受化学的魅力。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除了传授化学知识外,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观察、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推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注重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的传授,更需要注重实践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探究,可以深入了解化学现象和原理,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巧。
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项目研究或课外实践,让学生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和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的工作和思考方式。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科学展示和科学实验设计比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和追求。
五、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安全意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伦理和安全意识同样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伦理规范和科学家的职业操守。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8a79fab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7e.png)
浅析初中化学教学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策略初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即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对化学感兴趣。
可以通过多媒体、实物模型、实验展示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将化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实用价值。
通过举例或者实验演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化学素养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并且注重实验的设计与观察、数据处理和结论的得出。
通过实验,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其化学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其他相关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如教学视频、科学实验网站、化学漫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5.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化学是一门关于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推理思考和问题解决等方式进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鼓励学生参加化学比赛和科学实践活动:化学比赛和科学实践活动是学生提高化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化学比赛和科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7. 良好的评价方式和及时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方式,及时给予学生反馈。
通过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探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参加化学比赛和科学实践活动,并建立良好的评价方式和及时的反馈。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94074ecf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03.png)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综合素质,而科学精神则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科学素养是学生接触科学的入门,也是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首先,化学教师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化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科学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事实现象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案例分析,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分辨现象的能力,从而积累科学知识。
最后,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具备科学探索能力。
科学探索是指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验设计,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索答案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素养中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科学精神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追求,它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动力和动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首先,化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技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应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电影,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科学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追求和热情。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科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并鼓励他们在科学实践项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3066ace4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8f.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化学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能够获取、评价和利用化学相关信息的能力,包括获取和理解化学知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化学信息、能够评价和分析化学信息的能力等。
培养学生的化学信息素养,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化学信息素养。
一、注重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化学实验,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
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不仅能够获取化学相关的信息,还能够通过实验结果来验证化学知识的正确性,提高化学信息的准确性。
二、开展化学实践活动化学实践活动是指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学实验,从而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所选课题,积极获取相关化学知识,理清研究思路,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提炼,最终完成科学研究报告。
通过这些过程,学生能够全面培养自己的化学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获取、评价和利用化学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和理解化学信息。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实验视频等资源,向学生介绍相关化学知识,展示化学实验现象,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五、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和科普活动通过开展化学知识竞赛和化学科普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渗透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渗透](https://img.taocdn.com/s3/m/77f61b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4a.png)
浅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科素养的渗透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应重视
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
学科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对学科概念
和原理的了解、应用和掌握能力,以及学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培养。
在初中化学课堂
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科素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此进行浅谈。
二、学科素养渗透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方式
1.情景教学: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生产活动有关的化学实践活动,引发学生对
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的引导和整理,让学生在实践
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
2.探究教学:通过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和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行找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
题的方法,培养学科方法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
3.研究性学习:通过教师的引导和组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
作和沟通能力。
以化学实验相关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让学生自主从事调查和实验,培养学
生的学科方法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案例教学:通过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案例,让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
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和归纳
出问题,然后进行解决问题的思考和探索。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f7ec4951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98.png)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学科素养是指学生在具体学科中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态度和基本价值观念,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应具有的一种综合素养。
而初中生在化学学科中的素养培养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关系到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面我们将从课程设置、教学策略和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三个方面来探讨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课程设置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知识、基本化学技能和基本化学思维方式。
在基本化学知识方面,学校应当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化学知识体系,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及其速率与平衡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在基本化学技能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意识。
在基本化学思维方式方面,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思维观念和探究学习意识。
教学策略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整理学习资料、积极参加课外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动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b0b91a4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a.png)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初中化学学科素养培养,旨在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实验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一、学科素养的内涵1.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技能,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判断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科学观,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创新意识。
4.学习习惯与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团队合作、积极进取、诚实守信等品质。
二、培养策略1.启发式教学: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验教学: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魅力,提高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3.情境教学: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化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5.评价与反馈:实施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6.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三、实施路径1.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结合。
2.课外活动: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科普活动、小发明比赛等,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生活。
3.社会实践:开展化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魅力,提高创新能力。
4.学科竞赛: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优秀的人才。
四、教学案例以“水的净化”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活动: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水的污染现象,引发学生对水净化的关注。
2.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水污染的原因,提出净化方法。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化学学科素养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化学学科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0fdbf9fead51f01dc281f1e0.png)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化学学科素养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学教学研究的热点。
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结构体系包括化学基本观念、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探究、化学学科价值与社会责任以及初中化学核心知识等基本要素。
在该结构体系中,首先,化学基本观念、思维方式、实验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核心要素其地位是相同的,每一个要素与其他三个要素的关系是等同的,四者的关系是正四面体结构。
每个核心要素都离不开化学学科核心知识。
核心知识填充在整个球体。
其次,四个要素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
1、挖掘教学内容,构建化学学科的核心观念。
基于深度教学的化学教学,应从初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构成体系的视角,挖掘初中化学教材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确定每一章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
同时,也应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分解、落实在化学知识的教学中。
2、抓住学科特征,突出化学学科的思维方式。
化学思维方式是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核心。
启蒙的化学思维要建立起“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以及模型思维、实证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化学思维方式的另一个核心特征是模型思维。
模型能将化学物质的结构通过最简单的方式呈现。
在初中化学中用得最多的是微观模拟图。
3、注重教学过程,强化化学实验探究。
基于深度教学的化学教学,其本质就是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对教学中获得的信息真正理解,能重新解释,重新建构,才能真正成为意义建构。
化学学科的特色就是化学实验。
我们不仅要凭着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去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更要强调实验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探索新知的经历,体验认知加工的过程。
使学生在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中不停地思考:该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这样,在过程中锻炼思维,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真正理解,优化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4、强化学科应用,体现化学学科价值与社会责任。
有人说,体现学科本质的教学内容有三层,内层是价值和精神、中层是方法和思想、外层是问题与概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6f8f5cca83c4bb4cf6ecd11e.png)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人认识和处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及抽象与化学相关的事物本质的悟性和潜能,是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化学思维、化学思想、化学能力、化学品质的和谐统一。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化学实验探究正是紧紧抓住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认识变化本质、探求知识内涵。
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不仅利用好已有的探究环节,还充分挖掘问题情境,自行设计形式多样的问题情景,尽可能地将科学探究渗透在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上,并以之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求真知。
自然地科学探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同时在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
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
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
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战,令我受益匪浅。
如水的存在学生居然还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
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却轻轻一划将玻璃一分为二,而在项链上静静的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的一面。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的学科素养培养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的学科素养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3944709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0.png)
初中化学教学技巧的学科素养培养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教学技巧的学科素养培养在当今社会,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其影响力日益凸显。
初中化学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给学生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学科素养,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技巧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究欲望。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之一。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化学反应原理时,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三、运用比较法教学,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比较法教学是一种通过对相似知识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差异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法教学,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知识。
例如,在讲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讲解化学肥料的使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调查农田土壤的成分,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推荐适合的化学肥料。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共同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dfb493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f1.png)
初中化学课堂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
而核心素养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指标。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
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化学教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首先,老师应该注重课堂实践教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
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渠道。
通过设计
简单易行、直观有效的实验,让学生动手参与其中,探究实验现象
和规律,体验科学的魅力,不断培养科学素养。
其次,老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
化学是一门需要
思考的科学,学生需要具备对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在课堂中,老
师应该引导学生研究化学概念,分析化学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培
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最后,老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团队协作是一
种在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工作方式,也是社会中一种重要的合作方式。
在课堂实践中,老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以上方法,化学教师可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同时,也可以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经验方法推广至其他学科。
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14a59f2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8.png)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化学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初中化学课程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起点,也是培养化学素养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根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核心,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这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相一致,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首先要明确化学素养的内涵。
化学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课程的学习,获得的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品质和观念等方面的素养。
这些素养包括: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具备实验操作技能,了解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初中化学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的教学内容和要求。
这些内容和要求按照“模块—主题—内容”的结构组织,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基础化学知识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式、化学反应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包括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和实验总结等方面。
3、化学与生活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如食品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等,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4、拓展延伸模块:该模块主要介绍一些化学领域的热点问题或前沿知识,如绿色化学、纳米技术等,旨在拓展学生的化学视野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2、加强实验操作和实践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4、注重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热点问题。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化学素养的重要指导文件。
运用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运用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bbef129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c.png)
运用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是一些可以用来运用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1. 问题导向
在设计实验之前,先提出一个问题或者一个有待解决的现象。
通过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观察现象的变化趋势,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2. 激发兴趣
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有趣的背景知识或者实际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参与度。
3. 实践探究
实验课程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解释的能力。
4. 合作学习
在实验小组中,鼓励学生相互合作,相互讨论,分享思考和实验的结果。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基于问题的评价
在实验完成之后,可以使用一些实际问题作为评价的依据,考察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6. 安全教育
在实验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操作的规范性。
7. 反思和总结
在实验结束之后,鼓励学生对于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通过反思和总结,帮助学生发现实验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生将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和沟通能力以及实践探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创新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应具备的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教学应具备的核心素养](https://img.taocdn.com/s3/m/f69a2777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5.png)
初中化学教学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化学学科素养:指学生通过研究在头脑中留存的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
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他对一般化学知识具有统帅作用,对学生的终生研究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一、重兴趣之培养1.积极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本条件。
初三学生刚接触化学,总是带着好奇心和神秘感步入化学世界,愿意参与到化学课程的研究中来。
伴随着研究的深入,当学到抽象难懂的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化学方程式时,难度的加深,很多学生开始对学好化学望而却步。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利导工作。
2.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基础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甚至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不仅要努力完成课堂上的经典演示实验,还要不断探索新的生成实验,学会用实验来说话才使得课堂教学既生动且更有说服力。
如设计探究可燃物燃烧现象异同剖析的教学时,从发光、有火焰、有火星等多维度分别选取镁、硫粉和铁丝等不同物质进行实验,再从数据分析和成分分析中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现象的异同背后的化学原理。
3.多一些情境,努力创设真实而有意义的研究情景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于启迪性的研究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研究乐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已有经历,以及学校的实际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研究情景素材,引导学生从真实的研究情景中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重视学科重要知识、核心概念和基本观念的教学1.学科重要知识:学科基础知识是学生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
化学学科基础知识包孕基本概念、化学用语、身边的化学物质。
基本观念是化学学科之基,也是教学中处理化学学科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以及教学内容上多和少的关系的根本凭证。
就初中化学而言,氧气性质和尝试室制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二氧化碳尝试室制取,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常见酸碱盐的性质都是重要知识。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55e18d54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48.png)
初中生化学学科素养的培养一、培养兴趣,激发好奇心在初中阶段,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往往是由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决定的。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吸引学生,让他们从实践中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从而激发出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老师还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化学的存在,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
通过食物的烹饪过程、洗涤用品的使用等,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到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化学学科知识庞杂繁多,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
初中老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图表、实验、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扩大自己的化学知识面,增强专业素养。
老师还应该注重化学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系统完整的知识结构,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逻辑,从而能够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培养实践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的学科,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在初中阶段,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通过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安排一些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通过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实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在实验中,老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做好实验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而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fbb8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e.png)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策略分析一、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系统性和深度是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框架,让学生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脉络,形成对化学知识的整体把握。
要注重知识的深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探索化学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对化学问题的深刻理解和分析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系统性和深度的教学,才能帮助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从而提高其化学学科素养。
二、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化学现象,观察化学实验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应当注重实验教学的开展,设计有针对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化学知识,提高其化学学科素养。
三、启发式教学的引导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有效手段。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的引导,通过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化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四、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其他学科的内容和方法,开展跨学科、综合性教学,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应用。
跨学科、综合性教学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五、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学学科素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和学校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启发式教学的引导、跨学科、综合性教学的开展以及注重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作者:————————————————————————————————日期:2浅谈初中化学如何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延庆县第四中学 于新玲科学素养也称科学素质,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其重点在于是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同时也包括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知识和办法。
科学素养是有结构的,其基本结构可以表达为三个层次:一是价值取向层面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价值观;二是知识能力层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与能力;三是具体行为层面的科学行为与习惯。
(如图1)。
化学课程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化学教育“不仅要引导学生更全面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而且要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
课程标准还提出,义务教育段对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
可见,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化学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是在科学素养的三层结构上全面发展,只不过在科学知识方面以化学知识的积累为主;在科学方法方面既有一般科学方法渗透和训练,也重视化学学科独特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最终影响学生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增加化学视角,用科学的方式解决问题。
图1 科学素养科学行科学知科学方科学精神一、化学教师学科素养的构成化学教师作为化学课程的实施者承担着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重要任务。
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特别是基于化学学科的学科素养,直接影响化学课程的实施效果,影响教育目标的充分实现。
根据前面对科学素养的分析,我们认为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应该包含以下三方面内涵: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科方法与能力、学科视野与情怀。
1.学科知识与技术学科知识与技术指化学教师需要有丰富的化学学科知识,包括了解化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内容、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理解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掌握化学用语;熟悉较多的化学现象和化学事实;化学教师还应该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技术,如分离、提纯、制备、研究物质性质及反应规律等的实验技术。
2.学科方法与能力学科方法与能力指化学教师应理解和掌握化学学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能将这种思路方法应用于真实的问题解决过程,形成能力。
这里的思路方法既包括一般研究方法,如科学探究,和一般科学方法,如测量法、数学法、模型法,也包括化学学科特征的科学方法,如实验法、化学用语。
另外,化学学科中一些具体的方法也是教师必备的思路方法。
如,化学学科认识物质的思路方法,认识化学反应的思路方法;以及一些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如,制备物质的思路方法、分离物质的思路方法等。
3.学科视野与情怀化学教师的学科视野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知识的视野,即面对同一化学问题,能否从化学学科的不同视角进行解释或研究。
比如,面对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教师能否自主的从物质性质视角、物质转化视角、反应类别视角、能量视角、反应的微观本质,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以及化学反应的调节与控制等多个角度理解和认识。
也许对任何单一角度,一旦提示教师,教师都可能调用相关知识解释说明,但是如果缺少提示,有些教师就会局限在很少的认识角度上,缺乏全面丰富的认识视野。
化学教师学科视野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化学教师对化学学科价值理解的视野。
每位化学教师都知道“化学为人类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化学无处不在”,但是如果具体追问“化学到底是怎样推动了人类的进步”,“化学具体在哪些领域做出了贡献”就不是每位教师都能说得清的事情了。
学科情怀也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情感,一是胸12 怀。
情感指教师热爱学科,对学科有浓厚的研究兴趣、拥有学科自豪感,教师的学科视野越广阔,学科情感也就越深厚。
胸怀指教师对学科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认识到学科本身发展的阶段性、局限性,目前形成的理论都还有被突破、被发展的空间;也认识到学科在发展带给人类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要讲究科学伦理,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初中化学教学课程包含五个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概括而言,初中化学就是要交给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认识物质的变化,并将这一能力迁移应用于理解、解释和解决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
因此,初中化学教师的学科素养包含四方面内容: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的知识与方法;基于化学视角认识化学反应的知识与方法;基于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获取、判断化学新知的能力;有广博的学科视野,对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敏锐发现、乐于探究、善于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转化物质、创造物质、应用物质是化学学科的重要任务。
因此基于化学视角认识物质的学科素养内涵就包括四方面内容:认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认识物质的性质,认识物质的转化,认识物质的应用。
(见下图)物质的组成从认识物体认识物质的认识物质的认识物质构成微认识物质构成基于原子结构特征解微观定性:认定量:认识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定性:认识定量:认识微粒定性:认识微定量:认识微只有教师认识到以上各方面的联系,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有效渗透。
而且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中学化学教学正由“知识为本”向“观念为本”转变。
即化学教学必须超越传授具体知识的层面,从传授事实、掌握知识转变为使用事实、发展观念。
要培养学生形成化学学科素养,首先要求学生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从而逐步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二、什么是化学学科素养而化学学科素养,就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习在头脑中留存的, 是对化学科学的本质、特征、价值的基本概括性认识。
它虽然不是具体的化学知识,但它对一般化学知识具有统率作用,对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它具有以下特点:(1)它不是具体的化学基础知识,而是化学知识的核心和精髓,是通过具体知识与原理反复提炼形成的;(2)许多具体的化学问题能在化学基本观念的框架下得到解决;(3)化学学科素养能引领学生从化学视角看待物质世界,形成独特的化学思维方式;(4)化学学科素养需要在不断修改中得到完善、提升,且随着认识事物的增多和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会逐渐丰富和透彻,进而会转化为信念与智慧,从而在根本上提高了受教育者的科学素养。
三、初中化学学科素养的基本内容在初中化学课程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的化学学科基本素养主要包括:形成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分类观、化学的社会价值观。
1.物质组成的元素观:认识物质由元素组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同一种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周期表中列出了已发现的100多种元素,元素在自然界以单质或化合物状态存在,人体中存在的各种元素,不论多或少,都与人的生长、健康有密切关系。
2.物质构成的微粒观: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它们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可用元素化合价的概念说明组成化合物的各元素原子数的定量关系;用元素符号可以书写原子、分子、离子的符号和物质的化学式。
3.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变化多样,都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重新组合,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物质质量不变;化学反应需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3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化学能可以与热能、光能和电能相互转化;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利用化学能。
4.物质的分类观:从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研究物质组成的分类、物质变化的分类,化学反应类型的分类等内容。
5.化学的社会价值观:了解身边的化学物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两面性、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正确认识化学与社会的关系;形成合理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能用化学的视角看待生产、生活的有关问题;体会科技进步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巨大贡献;初步认识化学学科价值。
四、初中化学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素养的途径依据教材中每一单元具体知识,在教学中注意突出基本观念的主导作用,从而引导学生将具体化学知识的学习与基本观念的形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第一节课《绪言》,就是想让学生建立第一个观念:即化学的社会价值观,即化学能改变我们的生活,如当久旱不雨时,向云层里发射降雨弹,或用飞机喷洒化学物质进行人工降雨,可以实现“呼风唤雨”;从矿石中冶炼出金属,可以实现“点石成金”的梦想;利用石油为原料,得到合成纤维,织成布、做成衣;化工生产农药、化肥,使粮食丰产得到保证,可以实现“丰衣足食”;这样选择学生熟悉的、能够理解的典型事例,使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就能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认识化学的意义,初步建立起化学科学的价值观。
在《绪言》课通过介绍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形成物质观、微粒观和元素观做了有效的渗透。
第一单元以学生熟悉的空气、氧气入手,探究空气的成分、用途和发现史;从分析空气组成入手对物质进行分类;再根据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对纯净物进行分类。
在这些知识的选择中蕴涵着元素观和物质的分类观。
第二单元《水》,以水为主线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化学基本观念:物质观--元素观--微粒观--物质变化观--化学反应与能量观--分类观--化学社会观与价值观。
具体如下:45第三单元《物质构成奥秘》将带领学生对物质的认识从宏观进入微观,从表象进入本质,从定性进入定量,从而揭开物质变化发展的奥秘,是学生跨入化学殿堂的关键一步。
本单元有四个核心主题,首先是对化学物质多样性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物质分类体系;第二是微粒构成物质,建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微粒观;第三是认识化学元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元素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及其变化;第四是物质组成及其表示,帮助学生形成能够正确表示一些常见物质的能力,并进行物质组成的有关计算。
因此本单元整体内容有两条线索:一条主线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元素→化学式;该主线是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一条副线是: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 → 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该副线是从定量的角度对物质组成进行有关计算。
两条线渗透了对物质的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的化学思维方法。
《物质构成奥秘》属于初中化学的核心内容,它的学习价值在于帮助学生构建化学基本观念:即微粒观、元素观、符号观,形成化学科学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引导学生用一种符号把宏观物质、微观结构都表达出来,即化学所提倡的“三重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