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共68页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变在糖尿病脑血管病发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结构改 变 、 细胞因 子的分 泌或 反应 、 细胞内部信息传导系统的改
变 等有 了深 入 的 了解 8。
3 1 1 血管紧张素 I 糖尿病状 态下脑动脉 内局部 肾素 一血 .. I 管紧张素 醛 固醇 系 统 ( A S 呈异 常 活 跃 , 管 紧 张素 Ⅱ RA) 血 ( g1 选择性收缩 出小动脉导致脑动脉 内跨膜压 增高 , n I An ) 1 A gI
血 管 内皮 细 胞功 能 改 变 在糖 尿 病 脑 血 管病 发病 的基 础 与临床 研 究
黄海 波 , 赵雪 春
中 图分 类 号 : 57 1 R 5 . R8. 25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2 3 9 20 }9 8 0 3 17 —14 (0 7 0 —0 5 —0
氧化应激及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相互 影响、 累加 , 使动脉硬化 的 病理改变不断恶化 , 最终导致大血管事件的发生 。 3 1 血管 活性 因子 、 . 生长因子和细胞 因子 血管 内皮细胞是 机
体最 富活性 的细胞之一 , 通过合成和分泌多种多肽 和蛋 白质产 物, 参与调控凝 血和纤溶 、 调节血管运动 张力 、 控制 血管平滑肌
内皮收缩因子分泌增加 , 舒张 因子 如 N O等 分泌减少为 动脉粥
样 硬 化 致 内皮 皮是重要的内分泌器 官和效应器官 。近年研究发现
血管 内皮细胞也是胰岛素的靶器官之一 ,胰岛素与 内皮细胞表 面胰岛素受体结合后 , 使其释放 N 促 O增加 而实现其 血管舒 张 的生理功能 。血管 内皮功能 异常在糖 尿病前期就 已存在 , 随 着血糖升高 , 血管内皮功能受损逐渐加重 , 高血糖 、 岛素抵抗 、 胰
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研究进展
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研究进展【摘要】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通过分析中医和西医治疗脑梗死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现状,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优势和挑战,并总结了近5年来在该领域取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有着积极的效果,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前景,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并继续深入研究,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研究进展、治疗优势、挑战、前景、研究方向、总结、展望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脑血管闭塞或破裂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
脑梗死患者常表现为突发性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严重者可导致瘫痪、失语、甚至死亡。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不健康等因素的影响,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目前,传统的西医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疗效不稳定、副作用明显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备受关注。
中医治疗在脑梗死恢复期的应用已有悠久历史,如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疗效。
结合中西医的优势,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在当前医学发展的背景下,探讨近5年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的治疗方案,促进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1.2 研究意义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脑梗死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医疗系统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中医治疗脑梗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其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方法在脑梗死康复期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脑血栓最新研究报告
脑血栓最新研究报告简介脑血栓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关联。
本文将介绍最近一些关于脑血栓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预防与治疗方面的进展。
1. 脑血栓的病因研究脑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现,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与脑血栓的形成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凝血因子的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凝血酶可能在脑血栓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小组通过对大量脑血栓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分析,发现凝血酶的活性与脑血栓发生的风险密切相关。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另外,一些基因突变也被发现与脑血栓的发生相关。
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在某些人群中,一种特定基因突变的携带者更容易发生脑血栓。
这一研究结果为预测脑血栓的发生提供了新的手段。
2. 脑血栓的预防措施由于脑血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对于降低脑血栓的风险至关重要。
近年来,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表明,积极控制高血压可以显著降低脑血栓的发生风险。
针对高血压患者,合理的药物治疗和生活习惯的调整都可以起到预防脑血栓的作用。
此外,控制血脂和血糖水平也是预防脑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
此外,一些最新的研究发现,适量的运动可以降低患脑血栓的风险。
科学家们发现,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的生长和修复,从而预防脑血栓的发生。
3. 脑血栓的治疗进展脑血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被应用于临床实践,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通过使用静脉溶栓药物,可以在短时间内溶解脑血栓,从而恢复患者的血液循环。
这一治疗方法在抢救急性脑梗死患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另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通过使用介入治疗,可以进一步恢复脑血管的通透性,改善患者的症状。
介入治疗包括通过导管将药物直接投放到脑动脉中,或是进行血管成形术等。
总结起来,随着脑血栓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脑血栓的病因、预防和治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三军医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舒茂琴 黄 岚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冠心病血管损伤修复 血管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 冠心病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 心力衰竭病理机制及防治 高血压及冠心病发病机制 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临床防治 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机理的研究 心肌保护与再生(內源性再生及干细胞治疗) 冠心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 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冠心病基础与临床 冠心病发病机制防治 血液系统肿瘤 干细胞与血液肿瘤 血液肿瘤造血微环境的基础研究 白血病干细胞 白血病耐药机制及其逆转的研究 干细胞重建造血免疫功能及损伤修复 尿毒症毒素的作用机制及清除的研究 肾损伤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慢性肾病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与救治 肾小球疾病的免疫发病机制及诊治 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肾病发病机制防治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全日制
李曙光 何庆华 陈海斌
0831Z1 ★生物力学与组织工程 01 心血管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 朱楚洪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 301数学一④805材料力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 301数学一④813交通医学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 617西医综合 全日制
第 5 页,共 32 页
招生专业和 研究方向代 码
招生专业和研究方向名称
肾脏的损伤修复与再生 慢性肾脏病进展机制研究 增龄性内分泌代谢病的诊治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机制与防治 糖尿病发病机制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研究 肥胖发病机制防治 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HBV肝衰竭与治疗研究 乙型肝炎慢性化/重症化防治;肝细胞生物工程学 肝衰竭细胞治疗 慢性病毒感染的免疫遗传学研究 肝衰竭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 内科学(传染病学) 内科学(传染病学) 内科学(风湿病)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成立修订专家组
由脑血管病领域的专家组成修 订专家组,负责指南的修订工 作。
制定修订方案
根据收集和分析的证据,制定 修订方案,明确修订的重点和 方向。
形成最终版本
经过多轮修订和完善,形成最 终版本的《中国脑血管病临床 管理指南(第二版)》。
02
脑血管病概述
脑血管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随访内容安排
包括患者功能状况评估、药物治疗情况、生活方式指导、康 复训练指导等。
患者及家属教育和心理支持
患者及家属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脑血管病知识教育,提高其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心理支持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针对其心理问题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其树立信心, 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
07
总结与展望
并发症防治
防治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01
防止再出血
严格控制血压,避免情绪激动和剧 烈运动。
降低颅内压
使用甘露醇、呋塞米等降低颅内压 。
03
02
防治脑血管痉挛
使用钙离子拮抗剂如尼莫地平等防 治脑血管痉挛。
脑脊液置换疗法
可行脑脊液置换疗法以减轻头痛和 防止脑积水。
mRS评分
评估脑卒中后患者残疾程度,预测预后。
Barthel指数
评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制定康复计划。
05
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原则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在符合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情况下,尽快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
急性脑血管病并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附68例报告)
宜采 用 经 阴道 手术 。
同时术 中需仔 细解 剖 , 认真 辨别 膀 胱 与宫 颈、 阴道 前壁 的关
系, 以锐性分离 为主 , 充分暴露子 宫下段及病灶是手术 成功 的
达8 5 . 1 %… , 其 诊 断依据 : ① 宫 颈管 空虚 。② 官腔 空 虚 。③
好病例 的筛 选 , 对于2 次 以上剖宫产或有 阴道手术史 , 因粘 连
严重, 易 损伤膀胱及输 尿管 , 不宜 采用该 术式 ; 另外, 孕周 >3
[ 3 ] 陈玉清 , 常亚杰 , 冯劭婷 .宫腹腔 镜 在剖宫产 瘢 痕妊娠 治疗 中
的应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 2 0 1 2 , 1 2: 1 1 2 — 1 1 4 .
血并发呼 吸心力衰竭 , 1例脑梗死并发多脏器衰竭 。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并脑心综 合征 的发生 率脑 出血
最高 , 应尽早常规检查心肌酶 、 心 电图,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 关 键词 】 急性脑血管病 ; 脑心综合征
随着人们 生活水平 的不 断提高 以及全球人 口老龄 化 , 老 年人 的患病 率不断增加 , 急性脑血管病 的发生率也 越来 越高 , 由脑血 管病 而引起心脏 功能损 害亦增 多 , 严 重危 害人 类 的生 命 健康 … 。现将 我 院 2 0 1 0年 2月至 2 0 1 2年 1月 收治 的 6 8 例 急性 脑血管病 并脑心 综合征 的患者进 行 回顾性 分析 , 以研 究 急性 脑血管病并脑 心综 合征 的临床特征 , 现报告如下 。
中国实用 医药 2 0 1 3年 7月第 8卷第 1 9期
C h i n a P r a e Ne d , J u l 2 0 1 3 , Vo 1 . 8 , N o . 1 9
脑梗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
脑梗死治疗临床研究进展摘要: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因脑部血液发生供应障碍,导致脑缺血及缺氧现象发生,从而造成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
该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等特征,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生存。
所以加强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分析,可为临床治疗探寻有价值的有效依据。
本文中简单讲解了关于治疗时机以及溶栓药物等多方面的内容,给脑梗死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
关键词:溶栓治疗;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研究;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急促,并且患者的症状表现呈现多样化的特征[1]。
这种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每年大约会新增1,500万左右的脑梗死患者,其中20%的患者会由于脑梗死死亡,并且其中也有50%的患者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在我国每年的脑梗死患者,发病率大约在120万至150万,患者5年复发率高达41%。
在欧美国家,脑梗死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约可占到所有疾病的第3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
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对患者的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查,能够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患者建立合适的治疗方案,使治疗效果得到提升,对于患者后续的病情恢复和治疗工作开展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
脑梗死急性期在目前临床上不仅发病率较高并且致残致死率均较高[3-4]。
而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发现,由于进展性脑梗死死亡的患者,大约占我国所有脑脏病死亡患者的10%~20%左右。
对患者进行治疗在目前临床上依旧建议选择药物方式进行保守治疗,而用药选择成为了医务工作人员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
1.缺血性脑梗死的血清标志物研究脑梗死不仅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加剧社会负担和医疗资源的消耗,医学上将脑梗死与冠心病和癌症并称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所以及时有效的确诊,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至关重要,在对患者进行病情诊断时,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评估,有助于开展后续的治疗工作,而采用单一或多种生物标志物进行检测,能够有助于医生对脑梗死的病情判断和分型,这样能够在最佳的时间内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6]。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二版)》解读PPT课件
血管内介入治疗适应证和效果评价
适应证
大血管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等。
效果评价
血管再通率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但操作风险较高,需 严格掌握适应证。
手术切除术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应用价值分析
应用价值
对于部分大血管闭塞或严重颅内压增 高的患者,手术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死 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提醒患者关注抗血小板药物的出血 风险、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定期 监测相关指标。
抗凝药物使用时机和注意事项
房颤相关性脑卒中预防
针对房颤患者,强调抗凝治疗在预防脑卒中中的重要性,选择合 适抗凝药物。
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探讨抗凝治疗在改善预后方面的作用及 风险。
出血性并发症防范
提醒患者在使用抗凝药物时,注意出血性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确 保安全有效。
影像学检查
首选CT或MRI进行脑部影像学检 查,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脑电图、经 颅多普勒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
治疗方案选择原则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 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
长期随访
建立长期随访机制,定期评估患者病 情变化和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 二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1
目 录
• 脑血管病概述 • 第二版指南更新内容 • 临床管理策略与建议 • 药物治疗进展及推荐意见 •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 总结与展望
01
脑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血管病变导致 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包括缺血 性和出血性两种类型。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作者:黎文彬刘铮李志刚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23年第24期【摘要】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极其重要的治疗方法,替罗非班是新型抗血小板药物之一。
本文对目前国内外替罗非班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行总结,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替罗非班缺血性脑血管病综述Research Progress of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LI Wenbin, LIU Zheng, LI Zhigang.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4): -188[Abstract]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is serious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Antiplatelet therapy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acute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irofiban is one of the new antiplatelet drug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Tirofiban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antiplatelet therapy of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Key words] Tirofiban 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Review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Clinical Medical School,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Ganzhou 314000, 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4.043腦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第三大致残原因。
脑梗塞的新兴治疗方法与临床研究进展
脑梗塞的新兴治疗方法与临床研究进展脑梗塞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疾病,主要由于颅内动脉血管阻塞引起脑部缺血缺氧而导致。
它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医学界一直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进展。
本文将介绍脑梗塞的新兴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
一、血管再通疗法血管再通疗法是一种将阻塞的血管重新恢复通畅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内科学领域涌现出多种血管再通疗法,为脑梗塞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其中,内镜下血栓机械取出术(MEBT)是一种创新的治疗方法,在提高血管再通率的同时减少了出血风险。
该方法通过血管内镜将取出血栓的器械引入梗死脑区,利用机械器械将血栓取出,恢复脑部血流,从而减轻梗死程度,降低脑损伤。
临床研究表明,MEBT治疗脑梗塞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还可以降低残疾率和病死率。
二、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脑梗塞的治疗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定向修复受损组织或器官。
目前,将干细胞应用于脑梗塞的治疗主要包括神经干细胞移植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
神经干细胞移植可促进梗死脑区的再生和修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则可通过促进新血管生成和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脑梗塞后的神经功能。
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干细胞治疗在改善脑梗塞患者的症状和预后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三、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在脑梗塞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溶栓药物治疗和抗凝治疗。
溶栓药物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恢复颅内血流,减轻脑损伤;抗凝药物可以防止血栓形成,预防脑梗塞的再次发作。
此外,近年来,一些新型的药物治疗也逐渐应用于脑梗塞的临床实践中,如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等。
这些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为脑梗塞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和预后。
中药研究进展
(4)有的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种类和含量(hánliàng) 发生变化,研究这种化学变化对于活性成分的阐明很重 要。
(5)有的中药品种亲缘关系密切,化学成分相似 (xiānɡ sì),临床应用却不同,也有的品种亲缘关系疏 远,临床应用有很大区别,但却有相似(xiānɡ sì)化学 成分。比较这些药物的化学成分,有望发现新的活性 成分。
中药(zhōngyào)研究进展
第一页,共68页。
第一章 古代中药(zhōngyào) 的发展
一 药物(yàowù)的发现
药食同源:人类为了生活(shēnghuó)生存必须劳 动生产。生活(shēnghuó)生存和劳动必须猎取事 物。人类从觅食中发现药物。
第二页,共68页。
二 古代(gǔdài)本草著作
1 中药(zhōngyào)的药效物质基础研 究 (1)以常用中药为研究对象,得到具有(jùyǒu) 不同药理作用的化合物,鉴定化学结构,从而最 终明确有效成分。 (2)对常用水溶性成分的研究必须加强。
(3)对道地药材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研究,从而发 现有价值的道地药材特征性有效成分。
第八页,共68页。
(4)对单味药材进行研究(yánjiū)的基础上,开展 中药复方的有效成分研究(yánjiū)。
(5)分离纯化水溶性成分(chéng fèn),微量高效 成分(chéng fèn)的新技术研究。
第十一页,共68页。
3 中药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héchéng)研究
生物合成即阐明化学成分在生物体内的生源与合成过 程。
第九页,共68页。
从中药(zhōngyào)中寻找活性先导化合 物
应加强以下(yǐxià)环节:
(1)从粗 提取物开始,进行活性导向(dǎo xiànɡ)分离,最终分离鉴定活性先导化合物。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胡华白;马俊杰【摘要】An-Gong Niu-Huang (AGNH) Pill is an emergency medication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meningitis, toxic encephalopathy, hematosepsis, and various types of fever and coma.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AGNH Pill revealed that it had the effects of anti-inflammation, cerebral circulation improvement, brain cell protection, brain injury-reducing, and post-injury brain edema improvement. All these effects became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study.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understanding of AGNH Pill,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s well as new thinking and prospect for further research.%安宫牛黄丸是中国传统中药中急症用药,现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热病神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并减轻其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此皆为其疗效机制的研究热点。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脑小血管病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李航1,2综述,郑文旭1,2审校摘要:脑小血管病(CSVD)是指各种病因影响脑内小动脉及其远端分支、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影像、病理综合征。
CSVD的病因复杂,起病隐袭,临床异质性大,可导致失能,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及生命。
近年来神经影像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CSVD的筛查及诊断,然而CSVD的有效治疗方法仍有限。
本文将近年来有关CSVD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总结,包括传统治疗方法及潜在治疗靶点,对未来本领域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旨在探索脑小血管病的有利治疗策略。
关键词:脑小血管病;卒中;干预药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Curr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LI Hang, ZHENG Wenxu.(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Dalian Friendship Hospital, Dalian 116001, China)Abstract: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 refers to a series of clinical, imaging, and pathological syndrome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that affect intracerebral small arteries and their distal branches, arterioles, capillaries, venules,and small veins. CSVD has a complex etiology, an insidious onset, and significant clinical heterogeneity, which can lead to disability and greatly threatens the health and life of people.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neuroimaging technol⁃ogy has greatly promoted the screening and diagnosis of CSVD, but there are still limited effective therapies for CSVD. This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research advances in CSVD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traditional treatment methods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and analyze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so as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CSVD.Key words: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troke;Intervention drugs;Research advances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展,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 CSVD)作为神经系统常见性增龄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
2006年脑血管病国际研究进展回顾(一)
、
治疗的标准与目标。 示脑 水 肿 的发 生 ,血 管 再通 情 况亦 差 。相 反 ,溶 栓 后 血压 下 降者 ,其脑 水肿 程 度轻 ,血管 再 通情 况 相
对好。
对 脑卒 中合并有糖 尿病 和高 血压 的患者 ,降压 治 疗 显 得格 外重 要 ,平 时血压 要 求在 10 8 2 / 0mmHg 。 值得提 出的一点 ,这类患者容 易发生 进展J 中且 溶 f 生卒 栓效 果不理 想 。 总 之 ,慎 重选择 降血压 药物 ,对 于卒 中的预 防及 急性 期 的治疗都 起着 至 关重要 的作 用 。
合 用 药 在 已 有 动 脉 粥 样 硬 化 血 管 事 件 的 患 者 中 更
有效 ( 一0, 局局 88,尸 :0. 4 0 ,而单有危 险因素而 6)
无血 管 事 件 的 患者 并 未 更 多获益 ( 局局= 1, , 尸 2 =
0. ) 。 20
首选 阿 司 匹林 、 阿 司匹林 + 潘 生 丁 , 氯吡 格 雷 的作 用 稍 优 于 前 述 两 药 。 对 于 适 合 应 用 颈 动 脉 内 膜 剥 脱 术 治疗 的患 者 ,建 议 在 TI A发生 后 2周 内完成 手 术 。 在 这 项 指 南 中未 推 荐 颈 动脉 支 架 治疗 。 美 国 心 脏 学 会 ( H A A ) 和 美 国 卒 中 学 会
mg )联 合 阿 司匹林 ( 5~1 2 mg ) 与单用阿 /d 7 6 /d
司 匹林 ( 5~ 1 2 mg/d 相 比 , 对 心梗 、 脑 卒 中 7 6 ) 和 血 管 源 性 死 亡 的 预 防 作 用 无 明 显 差 异 , 相 对 危
险 ( 局 为 0, ( =0, 2) 。 亚 组 分 析 显 示 ,联 95 尸 2
基础医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
基础医学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在基础医学领域,心脑血管疾病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基础医学中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本文将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方面。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机制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
对于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的研究对于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在冠心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是冠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中风研究中,神经元死亡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成为研究的重点。
高血压的研究中,血管壁的改变以及免疫反应的异常成为研究焦点。
二、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
传统的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检查,如心电图和血压测量等。
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更加准确和方便,例如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和脑电图等。
这些先进的诊断技术为医生提供了更多准确的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三、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目前,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和降压药物等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随着对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了解,新型的药物不断涌现。
例如针对冠心病的制剂,可以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调节血管收缩扩张来改善冠心病症状。
针对高血压的药物则可以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的生成或阻断其受体来降低血压。
四、心脑血管疾病的基因研究基因是决定人类特征和相关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些与心脑血管疾病相关的基因。
例如,一些基因的突变与冠心病和高血压的发生有关。
通过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和表达,可以更好地理解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五、心脑血管疾病的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治进展课件
被动吸烟同样有害
3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
4
吸烟
低胆固醇水平与脑出血有关
高胆固醇水平易发生颈动脉系统梗塞
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冠心病发病,但并不减少脑卒中的发病率
胆固醇与脑卒中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02
颈动脉狭窄
肥胖: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成年人BMI应控制在<28,或腰/臀围比<1 。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同型半胱氨酸≥16umol/L者可用叶酸、维生素B6和维生素B12联合治疗。
代谢综合征:特征:腹型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胰岛素抵抗、炎性反应 目标:控制病因(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控制血压、降血脂治疗
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线粒体的能量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所需能量几乎全依赖无氧酵解,最终产物是乳酸
严重缺血区产生过多的乳酸,可导致神经胶质和内皮细胞严重破坏,加重缺血性损害。
壹
贰
病理生理---能量耗竭和酸中毒
病理生理---细胞内钙离子超载
脑缺血出现严重钙离子内流,神经组织内大量钙离子蓄积,诱发一系列病理反应,促发和加剧缺血性脑损害,是神经细胞死亡的最后共同通路。
3
2
4
1
灌流动脉发生栓塞后,不一定堵塞血管,但需要相当长时间去稳定栓子。
脑小动脉受损可形成血管性痴呆。
在此期间(几小时,几天或几周),小碎片从损伤处播散(胆固醇栓),损害远端的毛细血管床。
这些进行性的远端损害伴随着微栓形成过程,临床并不出现症状,渐渐地造成缺血损伤。
病理
脑组织所需血液占心输出量的10%;
2
灌注加权成像(PWI)通常在快速静脉注射顺磁性对比剂后进行,可提供脑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相对测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