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静女》《黍离》
《诗经·静女其姝》原文译文及出处
![《诗经·静女其姝》原文译文及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53ac0c5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fc.png)
《诗经·静女其姝》原文译文及出处本诗构思灵巧,人物形象刻画生动,通篇以男子的口吻来写,充满了幽默和健康快乐的情绪,尤其是对于青年人恋爱的心理描写惟妙惟肖。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女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欢迎大家阅读。
《静女》原文先秦:佚名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译文及注释译文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一说城上角楼。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chí)躇(c 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静女》出处《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宋人解诗,能破除旧说,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诗经 二首
![诗经 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a17075d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e.png)
诗经二首诗经二首「篇一」guān jū 关睢《诗经•国风•周南》guān guān jū jiū zài hé zhī zhōu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yáo tiáo shū nǚ jūn zǐ hǎo qiú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cēn cīxìng cài zuǒ yòu liú zhī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yáo tiáo shū nǚ wù mèi qiú zhī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qiú zhī bù dé wù mèi sī fú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yōu zāi yōu zāi zhǎn zhǔan fǎn cè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cēn cī xìng cài zuǒ yòu cǎi zhī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yáo tiáo shū nǚ qín sè yǒu zhī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ēn cīxìng cài zuǒ yòu mǎo zhī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yáo tiáo shū nǚ zhōng gǔ yuè zhī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jiān jiā 蒹葭《诗经·国风·秦风》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诗经二首翻译
![诗经二首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55e02c4ba1aa8114531d951.png)
诗经二首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1、静女2、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3、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4、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5、白话译文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只小彤管。
彤管红红闪亮光,让人越看越喜欢。
牧场归来送我荑,荑草美得真出奇。
不是荑草真的美,美人送我含爱意。
2、采薇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2。
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
![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765b7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b.png)
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下面是邶风静女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了解。
邶风静女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1.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书):美好。
2.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3.爱而:隐蔽的样子。
4.踟躇(chí chú池除):徘徊不定。
5.娈:面目姣好。
6.贻(yì义),赠。
彤管: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7.炜(wěi伟):盛明貌。
8.说怿(yuè yì月义):喜悦。
9.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提):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10.询:实在,诚然。
异,特殊。
翻译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
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鉴赏1《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所说拘牵于礼教,皆不免附会。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90652b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dd.png)
先秦诗经《静女》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原文:静女先秦-诗经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翻译: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远自郊野赠白茅,诚然美好又珍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
〔静女其姝(shū)〕娴静的女子很漂亮。
姝,美丽漂亮。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一说指城上的角楼。
〔爱〕同“(ài)”,隐藏。
〔搔首踟蹰(chíchú)〕以手指挠头,徘徊不进。
〔娈(luán)〕美好。
〔彤管〕红色的管状物。
一说指初生时呈红色的管状的草,即下一章所说的“荑(tí)”。
〔炜(wěi)〕色红而光亮。
〔说(yuè)怿(yì)女(rǔ)美〕喜爱你的美丽。
说,同“悦”。
怿,喜悦。
女,同“汝”,第二人称代词。
下文的“匪女之为美”的“女”同此。
〔自牧归(kuì)荑〕从远郊归来赠送我初生的茅草。
牧,城邑的远郊。
归,同“馈”,赠送。
〔洵美且异〕确实美好而且与众不同。
洵,诚然实在。
〔匪女之为美〕并非你这荑草美。
〔匪〕,同“非”,表示否定判断。
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
![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b21d349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d0.png)
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相关推荐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1作品原文静女其姝⑴,俟我於城隅⑵。
爱而不见⑶,搔首踟蹰⑷。
静女其娈⑸,贻我彤管⑹。
彤管有炜⑺,说怿女美⑻。
自牧归荑⑼,洵美且异⑽。
匪女之为美⑾,美人之贻⑿。
作品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躇(chí 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喜悦。
女:汝,你。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白话译文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新笔红笔管。
鲜红笔管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作品鉴赏《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谓“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850810d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e.png)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人类文明的进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是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学的伟大贡献之一。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邶风·静女》赏析。
《诗经·邶风·静女》赏析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在《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文学艺术价值最高,思想意义最深远,内容最丰富,反映当时社会最真切的是“风”,亦称“国风”或“十五国风”;特别是反映青年男子爱情生活的诗,在“国风”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诗大多数是民歌,一般来说都充满了诚挚、热烈、纯朴、健康的感情,《邶风·静女》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静女》这首诗写的是一对青年恋人,相约在城隅相会的有趣情景,它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展示了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诗画场景,极具特色。
全诗是模拟男孩的口吻,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手法写成的,说是“我”接到了一个淑静美丽的姑娘的密约,邀“我”到人烟稀少的城边约会。
“我”兴冲冲如时而至,来到约定的地方却怎么也找不到心爱的姑娘,正在焦急之时,发现心爱的姑娘,是故意和“我”捉迷藏。
心爱的姑娘见“我”心神不定,抓耳挠腮,赶忙现身,而且送给“我”彤管茅草,使我心喜异常……,诗很短,情节也不复杂,然而写出了热恋中的青年男女密约相会的全过程,表现了男青年在等待恋人的急迫和相见时的欢娱,诗歌通过戏剧性的情节,把静女的天真活泼和顽皮之状,男孩的憨厚、纯朴和痴情,表现得惟妙惟肖、鲜活动人。
诗分三章,第一章写男青年赴约等候时的急迫心情。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静女”,文静,娴淑的少女。
“姝”,容貌漂亮的女孩。
“俟”,等候,等待。
“城隅”,城边的角落。
“爱”“薆”,隐蔽、躲藏的意思。
“搔首”,用手挠头。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8067acf2195f312b3169a5a5.png)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 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 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小序》
西周——周幽王
周平王(宜臼) 镐京(西安)——洛邑(洛阳)
东周(春秋战国)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 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 蒹葭》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 木瓜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 桃夭》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心目中的地 位)
诗意解读
“此黍”——心中的王朝社稷 “彼黍”——眼前之离离黍稷
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
(一黍一摇,摇落亡国之痛; 一黍一悲,悲诉故国之思 )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 思 )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1a97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4.png)
诗经最美的十首诗赏析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赏析】《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邶风·击鼓》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赏析】此诗描写主人公被迫从军南征,调停陈、宋两国关系,长期不得归家而怀念家乡亲人。
诗从体现战争气氛的鼓声写起,渲染出一幅兵荒马乱的情景,表达了主人公怨怼而又无奈的心情。
全诗五章,每章四句,以往事与现实进行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在叙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形成波澜,手法独到。
3、《邶风·凯风》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赏析】《邶风·凯风》各章前二句,凯风、棘树、寒泉、黄鸟等兴象构成有声有色的夏日景色图。
后二句反覆叠唱的无不是孝子对母亲的深情。
设喻贴切,用字工稳。
诗中虽然没有实写母亲如何辛劳,但母亲的形象还是生动地展现出来。
4、《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中职语文 诗经二首优秀备课word版
![中职语文 诗经二首优秀备课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5b37b0169e31433238689322.png)
(1)请一学生诵读
正字,正音
(2)全班齐读
(3)对照注解,学生自读
自读期间,举手提问不懂之处
3.诗歌赏析
(1)全班齐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静女》诗中,女主人公采取了哪些爱情的举动?她的基本形象是
怎么样的?(用几个简练的词语表达)(3 分钟)
提示:开始故意不见、赠送男子彤管、赠予男子荑草;美丽、活泼、
讨论后各派一个代表发言:
男女双方真挚活泼的举动,造就了这次轻松愉快约会,人美,情也
美。除此人美、情美以外,还用了什么因素营造了这一这首诗优美的整
体意味呢?(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20 分钟)
提示:人美——静女、真挚专情的男子
情美——真挚、热烈、专一
境美——爱而不见、赠彤管、匮牧荑
语言美——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课题
诗经二首-静女
课 型 新授 □复习 □讲评 第 1、2 课时
班级
授课时间
教
1.理解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重点语句的内涵。 学
2.理解双关和重章叠句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目
3.学会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古代诗歌,领会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标
4.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重点语句的内涵。 2.理解双关和重章叠句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 3.学会从美学的角度鉴赏古代诗歌,领会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理解双关和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 □案例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实验法 探究法 自主学习法 □
一、导语(1 分钟)
教学意图
在《诗经》的开篇《关雎》中就告诉我们“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理解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男女双方自由恋爱的勇敢举动。《静女》继续这 双 关 和 重
《诗经》305首,你至少要会背这23首巅峰之作(拼音版,收藏)!
![《诗经》305首,你至少要会背这23首巅峰之作(拼音版,收藏)!](https://img.taocdn.com/s3/m/c9033ff3804d2b160b4ec0dd.png)
《诗经》305首,你至少要会背这23首巅峰之作(拼音版,收藏)!0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wù mèi】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à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诗歌,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孔子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02《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的那一方。
03《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zhēn】。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价:“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04《国风·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这是一首恋歌,写一个露珠未干的早上,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间路上不期而遇,相互倾心。
05《召南·摽有梅》摽【biào】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这是一首委婉而大胆的求爱诗,质朴而清新,明朗而深情。
最美诗经30首
![最美诗经30首](https://img.taocdn.com/s3/m/f333b3a3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f.png)
最美诗经30首1.《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2.《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南·桃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轻姑娘出嫁的诗。
全诗三章,每章四句,通篇以桃花起兴,以桃花喻美人,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
全诗语言精练优美,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复用一“宜”字,揭示了新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组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3.《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营造了一种秋水伊人的美妙境界。
全诗三章,重章叠唱,后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
![诗经二首静女黍离](https://img.taocdn.com/s3/m/c00412b07e21af45b207a81e.png)
《王风·黍离》
2021/3/27
CHENLI
21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021/3/27
CHENLI
29
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 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 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
2021/3/27
CHENLI
30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子
2021/3/27
CHENLI
7
2021/3/27
CHENLI
8
2021/3/27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蒹葭》
CHENLI
9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木瓜 》
2021/3/27
CHENLI
10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CHENLI
17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 而静女之情,把人、物 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 青年热烈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 活现,他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 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2021/3/27
CHENLI
18
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31
《静女》原文及翻译
![《静女》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03cfe27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4a.png)
《静女》原文及翻译诗经《静女》原文及翻译据知,《静女》出自《诗经·邶风》,全诗三章,每章四句。
是邶国(今河南汤阴境内)的汉族民歌。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静女》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静女》原文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翻译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
视线遮蔽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枝红彤管。
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
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
马瑞辰《毛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
”姝(shū):美好。
⑵俟,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城隅:城角隐蔽处。
⑶爱:“薆”的假借字。
隐蔽,躲藏。
⑷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定。
⑸娈(luán):面目姣好。
⑹贻(yí),赠。
彤管:不详何物。
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
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
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
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⑺有:形容词词头。
炜(wěi):盛明貌。
⑻说怿(yuè yì):喜悦。
女:汝,你。
⑼牧:野外。
归:借作“馈”,赠。
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
象征婚媾。
⑽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
洵:实在,诚然。
异:特殊。
⑾匪:非。
⑿贻:赠与。
赏析《静女》一诗,向来为选家所注目。
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也就是说,它是一首爱情诗。
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多有曲解,未得其真旨。
最早《毛诗序》云:《静女》,刺时也。
卫君无道,夫人无德。
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
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
而《易林》有季姬踟蹰,结衿待时;终日至暮,百两不来、季姬踟蹰,望我城隅;终日至暮,不见齐侯,居室无忧、踯躅踟蹰,抚心搔首;五昼四夜,睹我齐侯之句,则反映齐诗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遂渭此媵俟迎而嫡作诗也。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b75c511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9.png)
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国风·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整体赏析此诗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其实,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此诗所提供的具象,表现出一个孤独的思想者,面对虽无灵性却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对自命不凡却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人类的前途的无限忧思,这种忧思只有“知我者”才会理解,可这“知我者”是何等样的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充满失望的呼号,就好像后世诗人”陈子昂吟出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心中所怀的正是这种难以被世人所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
黍离、静女
![黍离、静女](https://img.taocdn.com/s3/m/e6c6edeffab069dc502201b8.png)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 蒹葭》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卫风· 木瓜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 桃夭》
噎(y ē):食物塞住喉咙,此处指心中忧闷 如有物在喉梗住,透不过起来。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黍离之悲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思 )
离离:一行行长得茂盛的样子 稷(j ì ):古代称一种粮食作物,有的书说 是黍一类的作物,有的书说是谷子(粟) 行迈靡(m ǐ)靡:远行的脚步慢慢腾腾。迈, 行、远行。靡靡,不行迟缓貌。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一说同”愮(y á o) 愮“,心里烦闷的样子。 悠悠:遥远,高远。
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 风 体 例 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
雅
颂
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
周、鲁、商 合称
表 现 手 法
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三颂” 赋 铺陈叙事 比喻
比 打比方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注意以下字音: 姝: shu 俟:sì 隅: yu
jū jiū
《诗经· 国风·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Sù huí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qī xī méi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jī chí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sì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zhǐ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b59bb4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f8.png)
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诗词,是指以古体诗、近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中国汉族传统诗歌。
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
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静女赏析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国风·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
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
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
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
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
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
赏析:《诗经》里这一篇仅用短短几句对话,便把情人相戏的情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除了以女性口吻来写的以外,以男性口吻来写的诗也很能体现女性在恋爱中开爱的情趣。
如《邶风·静女》这首诗便以男子的口吻写幽期密约的乐趣。
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
一说刺卫宣公纳媳。
客观看待全诗内容,它确实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
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
它既是一首难得的叙事情诗,又是一则别具风格的爱情小品,值得人们品读寻思。
纵观全诗,不假比兴,敷陈其事,情节曲折有致,风格含蓄蕴藉,语言明快简洁,写人状物惟妙惟肖,感情发展颇有层次,衬托出鲜明突出的人物个性,充分地体现出民间情歌的艺术特点。
全文篇幅虽短,容量却大,令人惊叹于作者高度凝炼的艺术笔法,具有颇高的美学价值。
注释邶:(bèi)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汤阴东南。
静:娴雅安详。
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
城隅:城角。
爱而不见:爱,通"薆"(ài),隐藏;见,出现。
踟蹰:(chí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周南 关 雎》 2、我欲与君相知,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上邪》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 南飞》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李商隐 6、金凤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 朝暮暮! 《鹊桥仙》秦观 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白居易 8、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迈陂塘》 元好问 9、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10、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 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席慕蓉《一棵开花的树》
徊。 写场景:青年之急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娈:美好。贻:赠送。彤:红色的。管: 一种管状乐器。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有:形容词词头,无义。炜:说:通 “悦”,高兴。怿:女:通“汝”,你, 此处指“彤管”。
写男青年在等待中想起姑娘那么漂亮,
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己陶
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牧:野外。归:通“馈”,赠送。荑:白 茅牙,爱情的象征。洵:实在。
物象解读
“黍稷”——“后稷”——“社稷”
(“黍稷”特殊的文化意蕴及在周人心目中的地 位)
诗意解读
“此黍”——心中的王朝社稷 “彼黍”——眼前之离离黍稷
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
(一黍一摇,摇落亡国之痛; 一黍一悲,悲诉故国之思 )
黍离之悲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
思)
中 《诗经》
国 古
《楚辞》 屈原、宋玉为代表。
代 诗
汉乐府民歌、建安文学
歌
李 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
的 唐诗 杜 甫:现实主义诗歌创作
发
白居易:新乐府运动
展 脉
宋词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为代表 婉约派:柳永、李清照为代表
络 元曲
四言古诗
中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古五言律诗
律诗 七言律诗
诗
近体诗
排律
歌 的 分
(唐代确立)
绝句
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其:实在,加强语气。姝:美丽。 俟:等待。隅:角落。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踟蹰:徘徊犹豫。
写姑娘约“我”在城墙角落相见,却一
直不出现。急得“我”抓耳挠腮,不断徘
此外,诗歌采用重章复唱,巧妙选用细节, 风格朴实,也增添了艺术魅力。
这些诗歌在形式上有何特点?
整体 感知
★ 题目:
题目取自于句首,并不是标题,不能代表诗篇的
内容★。 句子:
基本句式是四言,朗读时一般读成“2—2”节拍。
★ 结构:
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 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 语汇: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 娘的一次约会。
《王风·黍离》
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类
词 ——宋代成就最高
曲 ——元代成就最高
关于《诗经》——地位
★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 集。 ★ “五经”之一:诗、书、礼、易、春秋 ★ “六艺”之一:诗、书、礼、易、乐、 春秋 ★ 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
关于《诗经》——内容
《国风 秦风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闵宗周也。周大夫行 役,至于宗周。过故 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宗周之颠覆,彷徨 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毛诗小序》
本诗采用《诗经》惯用的重章叠句的表现方法,以三章 为基本的结构形式,三章换六字。 “彼黍离离”未变,稷则由“苗”而至“穗”而至“实”,不仅起到 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造成景致的转换,反映了时序的 迁移,通过稷的三种生长状态的变化,表达了随着时光 的流逝,诗人心中由摇荡不安到忧郁沉醉,再到压抑如 噎的越来越深的忧伤之情。心中情感次第而增,且强调 了诗人彷徨忧伤的时间之长,程度之深,并富有形象感。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反复唱叹呼告,有回环往复之妙,忧思融贯, 悠悠缓缓,把一种深沉持久、绵绵悠长的忧思表现得淋 漓尽致,确有一种四顾茫然之感。
★ 共305首,又称“诗三百”,反映西周至 春秋中期近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 《诗经》分为“风”“雅”“颂” 三大 类。其中十五“国风”占160篇。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关于《诗经》——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 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卫风·木瓜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小雅·采薇》
让我们乘着诗词的东风,就此地出 发,传颂经典,展露风华,伴随着《诗 经》的学习就此起航。
黍稷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 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女:通“汝”,此处指“荑”。判断句, 前半句为否定判断,后半句为肯定判断。 写男青年又想起姑娘送给他的“荑”,
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中 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静女》的艺术
由静女而彤管,由归荑而静女之情,把人、 物与情巧妙地融合起来,表现了男青年热烈 而纯朴的恋情,男青年的形象活灵活现,他 的恋情也真实感人。
章——乐曲奏一遍为一章。《诗经》中的 诗是和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诗都分若干 章,犹如今天歌词的分段。 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 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一章法叫做重 章叠句。
使用重章叠句的作用: 1、使得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 2、突出主题。
重言,又称叠字
本诗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 非常切合诗歌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叠字还通过语言节奏上急缓张弛的变化, 营造了咏叹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比:借物托情。 赋:铺陈叙事。
“诗经六义”:风、雅、颂、兴、比、赋。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 子
不读诗经 不知万物有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秦风·蒹葭》
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意象——
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 言志、言情、言心声。
质疑——
1.为什么撮取“黍稷”这一意象?
2.“彼黍离离”中的“彼”能否换“此”?
繁华枯谢 物是人非
稷——
周之始祖。长于稼 穑,即名“后稷”, 意为“小米”,并 因此而为部族首领, 享受后代祭祀。
根据《周礼·考工记》,社稷坛设于王宫之 右,与设于王宫之左的宗庙相对,前者代 表土地,后者代表血缘,同为国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