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王风 黍离

合集下载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感情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感情

《王风·黍离》抒发了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这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是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歌。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出自:春秋·无名氏《诗经》扩展资料:整体赏析《王风·黍离》写远行者经过西周镐京,见宗庙宫室遗址,黍稷离离,抒发他内心的忧伤。

作者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只见那绿油油的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萋萋。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2018-2019-《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2018-2019-《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精选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出自] 春秋《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稷:谷子,一说高粱。

行迈:远行。

迈,行、走。

靡靡:迟迟、缓慢,犹疑不决的样子。

中心:内心。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谓:说。

悠悠:遥远、渺茫。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实:籽粒。

噎: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译文2: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こ鲂旅绐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诓抖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な撬使宫殿变成荒丘!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槌鏊胪藩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囊哑扑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以为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这是谁呵这是谁?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纸岢鏊胧氮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诔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高高青天呵ふ馐撬呵究竟是谁!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 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实:果实。噎(音同“耶”):塞住。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 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 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 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间结构相同,取 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 黍 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 离 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 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 ︾ 始》)。 的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 主 “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 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 要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 内 的深化。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 容 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 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
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王风· 黍离》的艺术特色
重章叠句 分章换韵 反复咏叹 悲情淋漓
【故事链接】 周王朝遭到外敌的进攻、蹂躏,周 平王只好放弃了原来的都城镐京,带着 文武百官东迁而去。后来,周朝的旧臣 路过镐京,看到先前的宗庙皇宫,已经 破败不堪,旧址上处处长满了“禾黍”, 不禁心中悲凉,落下眼泪。世人因此将 亡国之痛称作“黍离之悲”。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 高粱生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 心中恍惚不安。了解我的人说我 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 求。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 造成的呢?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 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 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 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 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

黍离·诗经|注释|讲解|白话翻译【作品介绍】《黍离》是《诗经》里面《国风》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基于这一点,欣赏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遭际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

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无不可借此宣泄。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的诗经赏析栏目。

【原文、译文及注释对照】《诗经;王风;黍离》译注题解:周大夫行役路过宗周镐京,见旧时宗庙宫室遗址,黍稷茂盛,因悲周室颠覆,乃作此诗。

原文译文注释彼黍离离1,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2,中心摇摇3。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4?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刚发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神不定愁难消。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梁已结穗。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事沉沉昏如醉。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那儿的黍子茂又繁,那儿的高粱子实成。

走上旧地脚步缓,心中郁结塞如梗。

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悠远在上的苍天神灵啊。

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1.黍稷(shǔjì 蜀记):两种农作物。

黍,小米;稷,高粱。

离离:行列貌。

2.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3.摇摇:形容心神不安。

4.此何人哉:致此颠覆者是什么人?5.噎(yē耶):忧深气逆不能呼吸。

【F-065】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王风黍离诗歌内涵

王风黍离诗歌内涵

王风黍离诗歌内涵
《诗经·王风·黍离》是一首充满感伤和忧郁情绪的诗歌,它反映了诗人对家国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关注。

这首诗的内涵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理解。

1.家国情怀:诗中的黍稷之苗、穗、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诗人的心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发沉重。

这种沉重的心情源于对家国的忧虑和对过去辉煌的怀念。

2.个人命运:诗中的“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诗人似乎在漂泊中寻找着什么,但又无法找到心灵的安宁。

3.社会现实:诗中的“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

诗人感受到了社会的冷漠和误解,他的忧愁和追求并未得到他人的理解。

4.哲学思考:诗中的“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诗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深刻追问。

诗人在面对无常的世界和不可控的命运时,表达了对存在意义的探索和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5.艺术表现:这首诗采用了重叠的字句和反复的吟唱,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这种形式上的特点,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情感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王风·黍离》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
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心境,也折射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文化的变迁。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 王风。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⑤。 悠悠苍天⑥,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⑦。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看不完那烈日生产的痛苦 深深泥沼 数不尽那黄昏蛛网的银丝 秘密回转 满眼是稷的成熟 满眼是黍的炫耀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酒愁肠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 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奔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赏析
• 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遇,并非每个人都能 承受。思索的太深、追问得太深的人,总 有孤独、尴尬、委屈如影随形。诗人孤独 一人对抗着这些压迫内心的追问,最终无 法承受,几乎到崩溃的边缘,所以他才仰 天怒号,叩问苍天。

• • • • • •
• • •
【注释】 ① 黍稷(shǔ jì ):粮食作物名。黍,即大黄米。 离离:庄稼排列得整整齐齐的样子。另说,结实累累。 ②稷,高粱,另说小米。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 ”,远行。靡靡:走路迟缓。 ④中心:即心中。 摇摇:同“愮愮”,犹“遥遥”,是心忧闷而无可告, 忧郁无处诉说,即心神不安。《毛传》:“摇摇,忧无 所诉。” ⑤何求:似乎还在寻求什么. ⑥悠悠:遥远。 ⑦噎(yē ):咽喉梗塞。喻心中郁闷,好像气都透不 过来。
【诗意】 看不完那山峦的起伏,迤逦蜿蜒 数不尽那村庄的疏密,万里平畴 满眼是稷的整齐 满眼是黍的青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走
数不尽那小路的坎坷,犬吠鸡鸣 看不完那鹰群的飞翔,踯躅怅惘 满眼是稷的抽穗 满眼是黍的扬花 理解我的人说 那是你心中的苦愁无告 不理解我的人问 你为什何要苦苦追求 高远的苍天呀,是什么样的人 让我往外出游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王风黍离注释翻译欣赏
【译文】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 出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 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 我的人说我有所求。遥远的的苍天 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译文】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 出穗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 醉般昏昏沉沉。了解我的人说我有 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 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译文】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有的诗是个别地方采用比,而 有的则是整个形象都是比,就像后 代的咏物诗;“兴”就是起兴,是 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 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有的“兴”兼 有发端与比喻的双重作用,所以后 来“比兴”二字常联用,专用以指 诗有寄托之意。
兴的分类
• 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和兴 中分比两种情况。
• 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 起兴结两种形式。
押韵(也叫压韵、叶(xié)韵 ),把相同 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把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 类。 同一韵部的字叫同韵字。 上古三十韵部分为“阴声部”、 “入声部 ” 、“阳声部”三类。
谢 谢 观 看
韵的作用
• 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穿,以 成为完整的声调,使诗歌的节奏 感更鲜明,和谐。 • 便于记忆,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 。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王风·黍离》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总结词:研究价值
02
详细描述:《王风·黍离》具有很 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它的深入 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学 的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
《王风·黍离》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传承意义
详细描述:《王风·黍离》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传承意义,它不仅代表着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也为后世 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王风·黍离》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
启发诗人情感表达
详细描述
《王风·黍离》对后世诗人情感表达产 生了重要影响,启发他们通过诗歌来 抒发内心的痛苦和悲凉,使诗歌的情 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刻。
《王风·黍离》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结词
推动诗歌创作风格发展
详细描述
《王风·黍离》对后世诗歌创作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使得诗歌语言更加精练、 意境更加深远,促进了诗歌艺术的进步。
《王风·黍离》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的意义
01
02
03
培养审美情趣
诗歌的美学价值能够提升 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丰富 精神世界,增强人文素养 。
引导情感表达
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真挚深 沉,有助于现代人学会真 诚地表达内心情感,促进 情感交流。
激发探索精神
《王风·黍离》的深邃意蕴 激发现代人探索生活、思 考人生意义的勇气和智慧 。
《诗经·王风·黍离》课件
目录
• 《诗经·王风·黍离》的背景介绍 • 《诗经·王风·黍离》的内容解析 • 《诗经·王风·黍离》的影响与评
价 • 《诗经·王风·黍离》的现代意义
01
《诗经·王风·黍离》的背景 介绍
《诗经》的简介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理解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理解

《诗经—王风—黍离》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诗经•王风•黍离①彼黍离离,彼稷之苗②。

行迈靡靡③,中心摇摇④。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⑤。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①黍离:《毛诗序》认为“《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①黍:黍子,果实为小米。

离离:繁茂。

稷:高粱。

①行迈:行走。

靡靡:行走迟缓的样子。

①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安。

①穗:穗子。

①噎:郁结而气逆不能呼吸。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写诗人看到眼前景,行走迟缓,心神不定。

“靡靡”和“摇摇”两个叠音词把诗人步履迟缓、心神不定的情形表现得淋漓尽致。

B.“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译为“不了解我的人,问我寻找什么”;“此何人哉” 译为“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C.由《黍离》表达的对故国衰亡的悲情被称为“黍离之悲”,用来表达亡国之痛,兴亡之感。

《离骚》、《书愤》就表达了“黍离之悲”。

D.《毛诗序》“《黍离》,闵宗周也”中的“宗周”指西周王朝;“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中的“宗周”指西周都城镐京。

2.从全诗看,作者为何要从写“彼稷之苗”开始,接着写“彼稷之穗”,最终写“彼稷之实”?【答案】1.C2.表面上是写稷生长成熟的过程,实际是写京城宗庙宫室故址沧桑之变;写稷生长成熟,也说明作者屡过此地而兴叹,更突出其慨叹之深。

从稷苗到稷穗再到稷实,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作者情感呈递进式发展,一步步深化。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书愤》表达了“黍离之悲”错误。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诗经王风黍离抒发的情感
《诗经·王风·黍离》是一首表达失落、思念和悲伤的诗歌,其情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悲伤:诗歌开篇就表达了悲伤的情感,描述了黍离之死后,其亲属和朋友哭泣悲痛的情景,可以看出他们对黍离的离去非常悲痛。

思念:在诗歌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黍离生前的事情,思念着黍离,同时也希望黍离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可以看出诗人对黍离的思念之情非常深刻。

失落:诗歌中还表达了对黍离离去后,对周围环境的失落感。

黍离之死对他的亲友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种失落感也在诗歌中得到了表达。

总之,《诗经·王风·黍离》通过对黍离生前和死后的描绘,表达了失落、思念和悲伤的情感,这些情感都体现了人类的感性和情感世界。

-1-。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

《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诗经·王风·黍离》的赏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译文]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出自] 春秋《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注释:黍:一种农作物,即糜子,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离离:庄家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稷:谷子,一说高粱。

行迈:远行。

迈,行、走。

靡靡:迟迟、缓慢,犹疑不决的样子。

中心:内心。

摇摇:心中愁闷难忍。

谓:说。

悠悠:遥远、渺茫。

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实:籽粒。

噎:食物塞住咽喉,哽咽。

译文: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知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当我有所求。

浩渺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译文2: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こ鲂旅绐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诓抖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な撬使宫殿变成荒丘!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殖槌鏊胪藩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囊哑扑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以为我作何寻求お青天在上这是谁呵这是谁?那糜子一片连一片つ歉吡挥纸岢鏊胧氮の遗腔苍谔锛湫【丢の业男脑诔槠お理解我——ぶ我心忧げ焕斫馕——ひ晕我作何寻求お高高青天呵ふ馐撬呵究竟是谁!赏析:《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多年的诗歌311篇,由于“小雅”中的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因此实际为305篇。

黍离

黍离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⑴黍: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去皮后叫黄米,有黏性, 可以酿酒、做糕等。 ⑵离离:繁茂貌。 ⑶稷:谷子,一说高粱。黍的一个变种,散穗,子实不粘或粘性不及黍者为稷。 ⑷行迈:道上走。 ⑸靡靡:迟迟、缓慢的样子。 ⑹中心:内心。 ⑺摇摇:心神不宁。 ⑻谓:说。 ⑼悠悠:遥遥,形容天之无际。 ⑽此何人哉:这(指故国沦亡的凄凉景象)是谁造成的呢?
诗经·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黍”,与下文“稷”,其品种学名说法不一,要皆小米之属。 “离离”,指行列整齐之貌。 此二句互文见义,指黍稷之苗,成行成列,繁茂昌盛。 黍稷,在以农业立国的周代,具有特殊的文化意蕴。周之始祖长于稼穑,即名“后稷”,意为“小米”, 并因此而为部族首领,享受后代祭祀。宗庙后称“社稷”,可见黍稷在周人心目中的地位。然而,眼前 之离离黍稷,却不是那昔日“社稷”,昔日那庄严的宗庙,巍峨的朝堂,繁华的街市,都早已被战火烧 成一片瓦砾,而如今,这片瓦砾场也已不复存在,只有这一行行一棵棵绿油油一片禾苗了。看着这故国 遗址,自然便产生恍如隔世之感。身在此地,眼见此景,而情系故国,心系旧世,于是便指“此”为 “彼”,把现在之此地,看成是与自己有着很大距离的“彼”地。这种距离是一种感情距离。 诗中的时空,往往打上情感的烙印,以致发生变形扭曲。这本是祖宗安魂之地,君臣立命之所,罹此大 难,这对于宗法观念极重,且自视为华夏文化正统的东周贵族来说,这场变故在他们心中留下的深重创 伤,简直是难以言喻的。
诗经·王风·黍离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痛定思痛时,他又反躬自思:我这模样行为,知道的自然能体会到我心中的忧怨,不知 底细的,还不知我想要干什么呢!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是呼天抢地之辞,但对“何人”,历来有三解:一解为造成 宗周覆亡者,一解为“不知我者”,一解为自指。这三解均有牵强之处。《诗经》特别 是《国风》中的许多诗,都是乐歌,有对唱、领唱、合唱、旁白、和声、序曲、尾声等 不同表达角度,“悠悠”两句,不如看作是一曲终了旁白者之尾声或和声。是旁白者在 感叹:“天哪天哪,行迈靡靡的这位游子,忧伤得成了什么人啦!”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体裁
《诗经·王风·黍离》的体裁是四言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它采自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悯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全诗三章,每章十句,其主要特点是用重叠的字句,回还反复地吟唱,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

《黍离》原文如下: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黍离诗经赏析

黍离诗经赏析

黍离诗经赏析《国风·王风·黍离》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由物及情,寓情于景,情景相谐,在空灵抽象的情境中传递出闵意情怀,蕴含着主人公绵绵不尽的故国之思和凄怆无已之情。

下面给大家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还有蓝菊荪的爱国志士忧国怨战说《诗经国风今译》,程俊英的难舍家园说《诗经译注》等。

说法虽多,诗中所蕴含的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是无可争辩的,虽然从诗文中无法确见其具体背景,但其显示的沧桑感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是值得细加体味的。

另一方面,从诗教角度视之,正因其为大夫闵宗周之作,故得列于《王风》之首,此为诗说正统,不可不及,以下从两方面细析之。

闵宗周之诗何以列于《王风》之首,先得弄清何为《王风》,郑笺云:“宗周,镐京也,谓之西周。

周,王城也,谓之东周。

幽王之乱而宗周灭,平王东迁,政遂微弱,下列于诸侯,其诗不能复《雅》,而同于《国风》焉。

”可见《王风》兼有地理与政治两方面的含义,从地理上说是王城之歌,从政治上说,已无《雅》诗之正,故为《王风》。

此诗若如《诗序》所言,其典型情境应该是: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即所谓宗周,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雉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

这样的情和这样的景化而为诗是可以有多种作法的,诗人选取的是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路子,于是这首诗具有了更为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

黍离 课件

黍离 课件

CHAPTER 03
黍离文化内涵探究
农业文明在诗歌中体现
耕种场景描绘
时令节气体现
诗歌中通过对耕种、播种等农业活动 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古代农业社会的 生产生活方式。
诗歌中通过对时令节气的描述,表现 了农业生产与自然节律的紧密关系, 彰显了农业文明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 顺应。
农作物象征
黍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诗歌中 被赋予了丰收、富饶的象征意义,体 现了农业文明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 。
历史意义
《黍离》作为一首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它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冲突,还表 达了作者对国家兴亡、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时,《黍离》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对后世的文学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HAPTER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解析
原文呈现
《黍离》是一首古代汉族诗歌,选自《诗经·王风》。全诗三章,每章十句。
跨文化视角下同类作品欣赏
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
此作品描绘了古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的十年漂泊生涯。虽然与《黍离》在 文化背景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差异,但都表现了主人公在经历磨难后对家园和亲人的深
深眷恋。
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
此作品是印度古代著名的史诗之一,讲述了婆罗多族和俱卢族之间的战争。其中也有许 多描绘战争带来破坏和人们渴望和平的篇章,与《黍离》在主题上有一定的相似性。
以实际行动践行忠贞不渝精神品质
践行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黍离所倡导的忠贞不渝精神品质,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 求和人生信仰。通过学习和践行黍离精神,我们能够培 养坚定的信仰和信念,保持对事业、家庭和社会的忠诚 和责任感,做到言行一致、始终如一。

《黍离》原文及翻译

《黍离》原文及翻译

《黍离》原文及翻译诗经《黍离》原文及翻译据知,《黍离》选自《诗经·王风》,采于民间,是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汉族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黍离》原文及翻译,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黍离》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黍离》翻译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生出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抽出穗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

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愁,不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

遥远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注释黍:北方的一种农作物,形似小米,有黏性。

离离:行列貌。

稷:古代一种粮食作物,指粟或黍属。

行迈:行走。

靡靡:行步迟缓貌。

中心:心中。

摇摇:心神不定的样子。

悠悠:遥远的样子。

噎:堵塞。

此处以食物卡在食管比喻忧深气逆难以呼吸。

鉴赏关于《黍离》一诗的主旨,虽然《诗序》说得明白:“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

闵周室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而且从此诗序于王风之首,确见其为编诗者之意旨。

但历来争讼颇多,三家诗中韩、鲁遗说与毛序异,宋儒程颐更有臆说以为“彼稷之苗”是彼后稷之苗。

近人读诗,新说迭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中将其定为旧家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而作,余冠英则在《诗经选》中认为当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

《诗经》黍离-张

《诗经》黍离-张
诗经·王风·黍离
背景 这首诗作于西周灭亡后: 一位周朝士大夫路过旧都,见 昔日宫殿夷为平地,种上庄稼, 不胜感慨,写下了这篇哀婉悲 伤的诗。
哀痛亡国战乱、表达故国之思.王 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题解】
《黍离》选自《诗经· 王风》,采于民间,是 周代社会生活中的民间歌谣,基本产生于西周初 叶至春秋中叶,距今三千年左右。关于它的缘起, 毛诗序称:“《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 至于宗周,过宗庙公室,尽为黍离。闵宗周之颠 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这种解说在后代 得到普遍接受,黍离之悲成为重要典故,用以指 亡国之痛。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1.实:籽粒。 12.噎 :食物塞住咽喉,这里指哽咽。
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 我缓行其间啊,呜咽难言。了解我的人啊, 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 所寻求。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 此伤怀?
主旨: 表达了对国家昔
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 情。
全诗共三章,每 章十句。三章间结构 相同,取同一物象不 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 成时间流逝、情景转 换、心绪压抑三个方 面的发展,在迂回往 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 不胜忧郁之状,“三 章只换六字,而一往 情深,低回无限”
赏析:
这首诗在抒发对西周灭亡的沉痛时,首先出现的是生长茂盛的农 作物,而庄稼生长的地方曾是宗周的宗庙公室。这种沧海桑田的巨 大变化,自然使诗人陷人悲哀之中,行进的脚步变得迟缓。三章反 复出现“行迈靡靡”的诗句,用脚步的迟缓引出心情的沉痛。 这首诗采用的是递进式的写景抒情笔法。出现的景物依次是 “彼稷之苗”、“彼稷之穗”、“彼稷之实”,农作物的部位暗合 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先有苗、再有穗、最后有了颗粒。作者抒发沉 痛之情时,依次是“中心摇摇”、“中心如醉”、“中心如噎”, 变得越来越强烈,也更加痛苦。 作者忧国忧民,伤时悯乱,最后向天发问:这种历史悲剧是谁 造成的,由谁来承担西周灭亡的历史责任,诗的作者非常清楚。他 不把问题的答案明确说出,而是采用质问的方式,所产生的艺术效 果更加强烈,并给读者留下思考的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王风·黍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诗人内心深处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2.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3.培养学生从文章脉络和作者情感角度入手,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4.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本诗以重章反复的方式抒发情感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

2.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3.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4.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多媒体播放《黍离》歌曲导入二、板书课题(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包括十五国风,大雅、小雅,周、鲁、商颂)风多是各地民歌;雅是西周王城区域朝会宴饮所用诗歌;颂多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朱熹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现在的解释:赋就是铺陈直叙;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

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

“以少总多,情貌无遗”。

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诗经》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许多人的增删、改订而成的。

《诗经》是中国几千年来贵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孔子在《论语》里也有“不学《诗》,无以言”的说法,并常用《诗》来教育自己的弟子。

(二)写作背景:《诗经·王风》,“王”指王都,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称为“王风”。

原本高高在上的周王室沦落到与诸侯平起平坐的地位,王室日趋衰微,因此,“王风”中多乱离之作!在这段话中,我们要抓住两个关键词:王室衰微和乱离之作。

据说,这首《黍离》是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已夷为平地,满目变种黍稷,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

(三)成语“黍离之悲”出处《诗经》“王风”,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黍离》描述了当一个人看到心中的理想大厦坍塌埋没于苗草中时的悲伤心情,这首诗两千年来不断被传唱着。

以至于人们把发自心底的、失落的悲哀称作“黍离之悲”。

故成语“黍离之悲”的意思是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

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四)学习课文1.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试读、正音(2)把握基调,正确朗读请几位同学自愿朗读诗歌,并由其他同学纠正读错的字音和不当的语调。

同学自主朗读,感觉,揣摩,把不懂的地方标示出来,留待讲解后解决。

2.指导简单翻译诗歌参照课下注释,解释重点词:①彼:那个地方。

黍: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也称黍子,去皮后叫大黄米,性粘,供食用或酿酒。

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整齐的样子。

②稷(jì):谷子,去皮后叫小米。

一说指高粱。

古代以稷为白谷之长,并奉为五谷之神。

汉以后误以为粟为稷,唐以后又以黍为稷。

“黍”、“稷”为互文,“离离”兼对两者形容,下同。

③行迈:复合词,即行走。

行、迈都含步行意。

靡靡(mǐ):犹“迟迟”,行步迟缓的样子。

④中心:心中。

摇摇“愮(yáo)愮”之假借字,忧愁不安的样子。

⑤知我者:了解我的心情的;谓我何求:认为我久留不去,有什么寻求。

⑥苍天:青天。

此:指造成这种伤心的局面。

⑦醉:指心中忧愁如醉酒一样难受而不能自持。

⑧噎(yē):咽喉堵塞而难于喘息。

此处指心中忧闷如有物在喉梗住,透不过起来。

形容忧思沉重,心里难受。

3.翻译诗歌那黍稷之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恍惚不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穗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如酒醉般昏昏沉沉。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那黍稷之实啊,一行一列生得多么整齐,我缓行其间啊,心中难过,哽咽难言。

了解我的人啊,说我心有哀愁,不了解我的人啊,问我何所寻求。

浩渺无垠的苍天啊,是谁令我如此伤怀!4.分析课文问: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通过诗中哪些词语表达了作者这种情感?明确:忧伤苦闷、悲悼故国;“摇摇”、“心忧”、“如醉”、“如噎”、“悠悠苍天”。

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有何作用?明确: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

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总体来说,这首诗歌大量运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分析:《黍离》结构4每章十句四层。

一二句以描写常见的黍稷起兴,为下文做铺垫。

三四句直写诗人的姿态和内心。

五至八句转换视角,从他人的不同评价中道出诗人心忧的内心世界。

最后两句呼唤苍天,感叹自身。

四层叙写清晰错落,情绪波澜起伏。

尤其是“此何人哉”一句,其中的“此”,与“彼黍”、“彼稷”中的“彼”呼应,使得诗人的情绪在物与人的对照中一气贯通;又因其运用向苍天的呼唤句式,使得“心忧”绵绵,但又沉痛高昂。

从全诗看,以稷之“苗”、“穗”、“实”显示时序的变化,以内心“摇摇”、“如醉”、“如噎”表明“心忧”如一,三章咏唱,情不能已。

具体而言: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

三章间结构相同,取同一物象不同时间的表现形式完成时间流逝、情景转换、心绪压抑三个方面的发展,在迂回往复之间表现出主人公不胜忧郁之状,“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回无限”(方玉润《诗经原始》)。

诗首章写诗人行役至宗周,过访故宗庙宫室时,所见一片葱绿,当年的繁盛不见了,昔日的奢华也不见了,就连刚刚经历的战火也难觅印痕了,看哪,那绿油油的一片是黍在盛长,还有那稷苗凄凄。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黍稷之苗本无情意,但在诗人眼中,却是勾起无限愁思的引子,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心旌摇摇,充满怅惘。

怅惘尚能承受,令人不堪者是这种忧思不能被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尴尬,这是心智高于常人者的悲哀。

这种大悲哀诉诸人间是难得回应的,只能质之于天:“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

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随的是诗人从“中心摇摇”到“如醉”、“如噎”的深化。

而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虽然在形式上完全一样,但在一次次反覆中加深了沉郁之气,这是歌唱,更是痛定思痛之后的长歌当哭。

难怪此后历次朝代更迭过程中都有人吟唱着《黍离》诗而泪水涟涟:从曹植唱《情诗》到向秀赋《思旧》,从刘禹锡的《乌衣巷》到姜夔的《扬州慢》,无不体现这种兴象风神。

5.诗歌的艺术特点(1)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

所谓重章叠句,是指章与章之间句式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是《诗经》惯用的表现手法。

本诗以三章为基本的结构形式,三章共换六字,稷由“苗”而至“穗”再至“实”,不仅起到分章换韵的作用,而且通过稷的三种生长状态的变化,表达了随着时光的流逝,诗人心中由“摇摇”到“如醉”,再到“如噎”的越来越深的忧伤之情。

运用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一是使抒发的情感在回旋中有递进,二是突出主题。

(2)用叠字来抒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本诗大量运用叠字,使诗的节奏舒缓悠扬,非常适合表现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如“靡靡”“摇摇”用叠字写出行迈迟缓的状况和心中的恍惚不宁,是人物外在征貌的形容,也是诗人心态的揭示。

叠字的运用还营造了婉转的声韵效果,具有音韵美。

三、作品内涵的多重性理解黍离之悲—亡国之悲(悲旧家败落,流浪者之忧,怨哉;伤怀时间流逝,感怀天生万物的自然生老,无法宣泄的情感的倾诉)“黍离”典故的固定解释《毛诗传》认为“彼”指周王朝宗庙宫室,诗人路过此处,看到原来的宗庙宫室长满黍稷,彷徨不忍离去,得出《黍离》哀叹周王室衰败的主题。

因此《黍离》一诗历来被视为是悲悼故国的代表作。

家与国自古以来是统一的,有了众多的“家”才组成了“国”,因此,人们称“国”为国家。

“家”是缩小了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常年四处漂泊的流浪者形象,听到他因流离失所而发出的愤怒呼喊。

四、总结全文学习诗歌一定要对作品、作者及诗歌的写作背景有一定的了解,结合多方面去理解诗歌,深入理解其内涵,理解古人的情思,才能领会其意蕴美。

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通过小组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深了对诗歌的理解。

五、练习翻译下列句子: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