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古典诗词的章法

合集下载

诗词学习:诗词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

诗词学习:诗词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

诗词学习:诗词的章法就是起、承、转、合诗词的起即发端;承即承上启下;转即意转;合即结尾。

)元代杨载《诗发家数》云:写绝句的方法,要委婉、曲折、回环、删繁就简、句绝而意不绝。

第一句为起;第二句为承;第三句为转;第四句为合;起承两句写起来困难,起句平直为好,承句从容承接。

第三句是关键,如能婉转变化,那么第四句就如同顺水推舟了。

律诗也一样,首联为起、颌联为承、颈联为转、尾联为合。

古风、长律篇幅较长。

一般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大段。

每段都有起承转合。

词虽然是长短句。

但章法同样。

如果两片小令词,上片起、承。

下片写转、合。

换头也就是过片处犹为重要。

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冯延己的《归自瑶。

何处笛》,上片的何处笛?深夜梦回情脉脉。

是起句。

竹风檐雨寒窗滴。

是承句。

下片的离人数岁无消息。

是过片、是转句。

今白头、不眠特地重相忆。

是合句。

一:起笔。

起笔很重要,关系到全篇的入题。

关系到能否引人入胜,引起共鸣。

从切入主题的角度分明起、暗起、和反起几种。

1:明起。

即开门见山,点明主题,给人直截了当的感觉。

如孟浩然《春晓》中春眠不觉晓。

很明白、直接的切入主题。

2:暗起。

即笔不切意切题。

起笔虽直入本题,但字面上不表现出来。

只是暗寓题意。

如:刘禹锡《玄都关桃花》起句:紫陌红尘拂面来暗写桃花美丽而富有吸引力。

看花的人川流不息。

刘翰《立秋》起句:乳鸦啼散玉屏空。

用鸦暗寓秋凉季节的冷清和萧瑟。

3:反起。

先从题意的反面写起,然后再转正题。

如朱淑真《落花》起句。

不写落花的条件和场景,却写连理枝头花正开。

承句才写落花的原因。

明起、暗起、和反起。

常常采用的:一是平铺直叙、轻飘淡然的或明白如话的平起手法。

如金昌绪《春怨》中的打起黄莺儿。

王建《新嫁娘词》中的三日入厨下。

二是突然,出人意料的突起手法。

如李白:白发三千丈;岳飞:怒发冲冠。

三是发人深省。

耐人寻味的设问手法。

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崔颢的君家在何处?等等。

或明白,或暗寓,或反向切入主题,为作品发端。

古诗的章法结构

古诗的章法结构

古诗的章法结构【一句一景】所谓“一句一绝”,即每句写一个景。

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照应】首尾遥相呼应,可以增强全诗的完整性。

前后照应,可以使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密。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何当”前呼“未有期”,后应“却话”,结构严谨。

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阕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与上阕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相呼应,点出这首词写的是一天的事,从清晨秋风飒飒写到傍晚细雨淅沥,这种秋风秋雨的渲染,更突出了一个“愁”字。

【起承转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起句“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飞”字,振人心魄。

承句“散入春风满洛城”从容而舒缓,张弛有度,赋予无形的音乐以实体形象。

“此夜曲中闻折柳”陡然一转,“折柳”点染出一种场景。

“何人不起故园情”深情的发问关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起承二句写眼前景,转合二句写故园情。

前后以“折柳”连接,“折柳”自然就成了全诗的关键。

【波折】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忽闻”为一波折,使歌声以及送行人之姿犹如耳目之前;“不及”为另一波折,使人透过形象潭水千尺去体味诗人与歌者之间的情谊。

情感曲线有起有伏,将诗人的若明若暗、瞬息万变的情感形象展现出来,而为人们所激赏。

【不对称性】古典诗歌中,特别是唐代绝句,一般是在第三句转出新意,整首诗可以均衡地分成前后两层意思。

如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有感而发。

这是一般结构的常规格式。

但诗人们有时也要突破这种常规,将一句诗构成的画面和另外三句诗构成的截然相反的画面组结在一起,利用这种篇幅分合的一与多的悬殊表达出作者别样的情感。

这样,不仅能使主题更加突出,还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诗的章法结构

诗的章法结构

诗歌的章法结构所谓“章法”,就是篇章结构的方法,就是谋篇布局的技巧。

诗没有章法,要么就像一张没有层次感的照片或画作,看上去干瘪苍白;而有了章法,就像欣赏一幅高明的画作或摄影作品,尺幅千里,意在画外;就像进入苏州园林,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就像口含橄榄,品味丰富,余韵悠长;就像观赏杂技魔术节目,起伏跌宕,精彩纷陈……绝句的章法。

绝句,无论是五绝、七绝,还是古绝、今(近)绝,其章法无非是“起——承——转——结(合)”。

起,就是起头、开篇;承,就是承接开头的意思加以延伸、展开;转,就是转折,拓展新意;结(或合),就是收束全篇,画龙点睛。

绝句的章法中,一般是四句各司其职,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转”,第四句“结”.如: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唐/李商隐《贾生》)首句交代事由:汉文帝寻求贬逐在外的贤臣;次句接着说贾谊就是“逐臣”中才华横溢无与伦比者(自然被召入京);——但诗意在此却发生了“转折"——“可怜”(就是可惜可叹的意思)、“虚”,文帝对他再好也是“虚”的空的!为什么?——“不问苍生问鬼神"——不问治国安民之策,却热衷于鬼神之道,这样的“领导”之下,贾谊纵有满腹经纶,纵有治国雄才,也是无法施展的了!怎不叫人扼腕长叹哟!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起——深秋季节沿着一条长长的山间石道上山(点题“山行”);承—-行进间看到深山之中云里人家隐隐约约,美景摇曳;转—-诗人并没有继续向山中走,而是“停车”止步了,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深秋的枫林吸引了诗人;结——经霜后的枫叶真美呀,满山遍野红艳艳的,胜过初春的红花呢!(升华到哲理的层次:谁说秋天就一定意味着凄凉呢?)试想,如果第三句不是笔锋腾挪,转出新意,而是沿着前两句的意思,继续写如何攀山,如何探访山里人家,就容易流于平淡. 绝句的转折跌宕,一般都是在第三句。

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辨析之篇章结构ppt

古典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辨析之篇章结构ppt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 吟的“闲愁”,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 国无门的“哀愁”。上下两片采用了重章叠 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 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铺垫
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 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
东边一颗柳树,西边一颗柳树, 南边一颗柳树,北边一颗柳树, wǎn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纵然碧绦千万缕,哪能绾得行人住?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 行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 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 托作用的。
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 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 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
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 “ 长 风破 浪 会有 时 ,直 挂 云帆 济沧 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
在狱咏蝉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李商隐《贾生》
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 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 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 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 ",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 神"!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 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 达到此效果。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 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 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

古典诗词的结构章法

古典诗词的结构章法

(5)反面托题

换个角度,从反面托起题意,恰好与原先 所欲表达的正面意思形成鲜明强烈的对照, 反而还会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就是 反托题。
陈陶《垄西行》其二

誓扫匈奴不顾归,五千貂裘长胡尘。 可怜无定何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诗人巧妙地将“无定何边骨”的残酷现 实,同“春闺梦里人”的美好梦境叠印在 一起:那早已成为白骨的丈夫,却仍然活 在独处春闺的妻子甜蜜的梦乡里。这样从 反面托起题意,将生离死别两重景,离合 悲欢两样情交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强烈的 对照足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悲剧力量。


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 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
谁说我们没衣穿? 与你同穿那内衣。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我那矛与戟, 出发与你在一起。 谁说我们没衣穿? 与你同穿那战袍。 君王发兵去交战, 修整甲胄与刀兵, 杀敌与你共前进。
2、炼意


炼意是指作者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从浩如烟海的素材中,从千变万化的感情 活动中,经过观察体验,反复思考,去粗 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提炼出一个 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主题,作为贯穿诗篇 的思想和感情。 如何提炼呢?可从贵约、贵新、贵深三 个方面着手。
(1)贵约




即诗歌的内容要简明集中,也就是说 要作到一诗一意,防止“二意两出”。 塞下曲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贵深”就是要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挖 掘生活的底蕴,做 到 言 理 是至理, 发 人深思;言情是至情,感人至深;即使是 咏物写景,也要形象鲜明,使印象深烙到 底。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写景而寄寓哲理, 把理、景情融为一体。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章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章法

【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章法【诗词微塾】格律诗写作之章法格律诗写作之章法起句法比兴法。

即以传统的景或物比兴起句统领全篇。

如贺知章《咏柳》之“碧玉妆成一树高”;李峤《送李邕》之“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对偶法。

即以对偶句开头起句,再从其他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描述。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王维《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托景法。

先借景物造成与主题相关的氛围,逐步引出题旨来。

绝句如张继《枫桥夜泊》之“月落乌啼霜满天”;律诗如杜甫《登高》之“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抒情法。

即先以抒发作者个人感情起句,再引景入胜。

绝句如李商隐《登乐游原》之“向晚意不适”;律诗如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之“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缘事法。

即先借一件与题旨有关的事情引起下文,可借眼前事,也可借史实或传说起句。

如李白《赠汪伦》之“李白乘舟将欲行”句;崔颢《黄鹤楼》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议论法。

即先发表议论,后追述作者志向和抱负。

绝句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之“生当作人杰”;律诗如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之“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忆史法。

以追述古迹或史迹起句,再引出下文。

绝句如章碣《焚书坑》之“竹帛烟销帝业虚”;律诗如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之“王浚(繁体)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追忆法。

即以追忆作者过去曾经经历的事起句,再引出自己的感慨。

如崔护《题都城南庄》之“去年今日此门中”;王播《题惠明寺》之“三十年前此院游”。

设问法。

如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是设问语;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是自问自答;李贺《南园十三首(之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是不问自答;刘克庄《戊辰即事》“诗人安得有青衫?”是反问(或叫反诘)。

承句法点题法:如王昌龄《西宫怨》“西宫夜静百花香,欲卷珠帘春恨长。

”承句“春恨”把西宫“怨”字点出来了,恨由怨生也。

读懂古诗——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

读懂古诗——古诗语言特点与章法结构

(4)妙“合”主旨 合,即作结,于律诗为第四联,于绝句为第四句。作结之意,即将 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好的结句有以景结情、以情收尾 或放开一步、另拓新境的表达效果。一般来说,尾句(联)通常会表明题 旨,这就要求我们有意识地发掘尾句(联)所蕴含的情感主旨。 3.律诗中间两联的对仗 律诗的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对仗工整是其基本要求。如何“工 整”?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结构相同,语意相关。利用“对仗工整” 的规则(尤其是“结构相同”“语意相关”的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推知 诗歌中的难点。
读懂古诗
——直接间接,找准路径
复习任务 掌握读懂古诗的直接路径(标题和情语)与间接路径(作者、注释和试题)。
考情微观
年份 卷别
篇名
朝代 作者 体裁 题材
读懂启示
全国
欧阳修/ 七言
①从时间上看,多读读唐诗宋词。
《画眉鸟》《画眉禽》宋代
咏物诗
甲卷
文同 绝句
②从体裁上看,多读读近体诗,尤其是律诗(以七
(1)造势:开门见山,直陈胸臆,一起句就道出词的主旨或概括词的 内容。单从词句上看,似乎平淡无奇,实则似引弓待发,往往笔锋一转, 便如悬崖飞瀑,一泻而下,称之为“造势”。柳永名作《望海潮》开头: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像散文一样直陈而出,粗笔 勾勒出全词所写对象的轮廓。
(2)造境:由写景入手,先造出一个切合主题的环境,然后因景生情, 依景叙事,带出词的主体部分来,称之为“造境”。范仲淹的《苏幕遮》 写的是羁旅思亲,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开头, 非常洗练地描绘出一个寂寞、凋零的深秋景象,使人一看便产生羁旅难 熬、心情惆怅的感觉。
(3) ①交代写作缘由、目的(袭美抱疾杜门)。 奉和袭美抱疾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课件

古典诗词常用艺术手法课件

“空山不见人,但闻 人语响。”
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01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
02
中”,“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都是以动衬
静的反衬。
1
设问
2
故作无疑之问,然后自己回答。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 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议论
STEP 01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 的意见。
STEP 0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 林寺壁》 )
抒情
“生当作人杰,死 亦为鬼雄”,抒发 了女词人慷慨激昂 的人生理想,含蓄 地批判了南宋朝廷 苟且偷安、偏安江
南的懦弱行为。
直接抒情 又叫直抒 胸臆
对比
01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诗人某一方面的思想情感。
02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朱淑真《生查子·元夕》)
衬托
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 立的条件,以一些事 物为陪衬来突出某些 事物的艺术手法。利 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 衬托一事物,称正衬 (烘托);利用事物 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 事物,称反衬。
抑扬
01 指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
02
比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 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诗人采用欲抑先扬 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上翠 楼”,后面才写她忽见柳色而“悔恨” 不已,形象地刻画出少妇情绪的微妙变 化,表现出她的感伤和哀怨。

诗词中绝句的章法和布局介绍

诗词中绝句的章法和布局介绍

诗词中绝句的章法和布局介绍诗词中绝句的章法和布局介绍1一、起承转合法当我们表述的题材蕴含事物的发展顺序、情感波澜的自然起伏或事理的内在逻辑时,一般采用起承转合法。

这种布局的要求是:起要扣题,承要自然,转要新巧,合要点睛。

二、并列法当我们为了表达某种思想感情,而选取的题材基本上没有主次之分,就可以利用并列法。

使用并列法,一般采用对仗或基本对仗的形式,以示工整、优美。

三、承接并列合用法一首绝句的前两句用承接法,后两句用并列法,或前两句用并列法,后两句用承接法。

一般来说,承接法适用于时间上有先后或逻辑上有因果的表述。

四、起承承合法有些绝句在承接的基础上,需要更进一步地发挥,也可以不转,仍然继续承接。

五、对比法六、先景(事)后情(议)法这种布局适合于咏物抒情或记事抒情,而抒情,又常常以一种议论的形式发出。

这一类的绝句相对容易写,但不可滥制,如果没有高超的见解、新颖的观点、警策的议论,少写。

七、先情(议)后景(事)法这种布局就像我们通常写的议论文,先提出观点,然后用事实论证。

八、末句综合法有些绝句前三句或写景或叙事,最后一句点出中心思想,阐明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九、末句寓情于景法还有些绝句,通常先两句或写景或叙事,第三句写出人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第四句又回到写景上来,以景做结。

十、倒叙法倒叙法的最终目的是要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重点。

一般来说,绝句的重点在末两句。

如果事件有先后顺序,而作者又要突出发生在先的事件,因此就用倒叙的手段,把后发生的写在先,先发生的写在后。

诗词中绝句的章法和布局介绍2绝句的精彩之处,更多的体现在整体的构思上。

起承转合之间,短短的四句话,要交代完整作者的写作内容、目的、意义。

因为体裁小,不可能写的那么详细,但也必须交代明白,这就需要很深的驾御语言的能力和巧妙的构思。

绝句必须在精妙构思的基础之上,给人留下足够的回味。

想写的内容当然是需要写出来的,但要在很短的文字上精心设计安排,取材、剪裁颇费脑筋。

古典诗歌鉴赏(章法)

古典诗歌鉴赏(章法)

古典诗歌鉴赏律诗(绝句)的章法结构律诗(绝句)的章法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首联(句)开篇、尾联(句)整合、联内相承、联间递转。

示例: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起:开端、开头,往往就题的本意说起。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承:相承,即承接上联(句)进一步说明题意。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转:转折、递转,指表述内容的引申或变化。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合:收合,不但要承上联(句),还要统摄全篇。

㈠写景抒情类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起:创设情境,点明题意。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承:特写镜头,突出首联创设的情境。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转:由景物转到人物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合:在前三联作充分铺垫的基础上,流露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巩固训练: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承: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转: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合: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起: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承: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转: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合:小试牛刀: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柳宗元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⑴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是如何抒发的?⑵作者登楼见到了怎样的景?㈡托物言志类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起:境中之物,点明题意。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承:特写镜头,突出特点。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转:转写他物,突出特点。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合:流露倾向,抒发情感。

巩固训练:严郑公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起: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承: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

转: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合:竹李贺入水文光动,插空绿影春。

起: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

诗词的章法,句法

诗词的章法,句法

而句法,是构成诗句的一些规则。

我们先来说一下句法。

首先我们要说的是,诗句构成的一般结构。

就五言诗来说,基本句式的构成是,二下三句式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种句形是五言诗句的常用句型。

所以说,这种句型是五言诗的基本句型。

夕阳--无限好,仅仅--近黄昏。

离离--原上草,一岁-- 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都是采用的这种句式。

除此之外几种一般句式。

如,二一二句式,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

二二一句式: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几种句式,都是五言诗的常用句式。

七言诗的基本句式是四下三也就是,前四后三。

如:少小离家--- 老大回,乡音无改--- 鬓毛衰。

雨前初见--- 花间蕊,雨后全无--- 叶底花。

句子的结构是,前四后三。

这种四下三的句型,是七言诗的基本句型。

在七言诗的句子中用的十分普遍。

除此之外,和五言诗一样,也有很多一般句型。

如,四一二句式年年喜见-- 山-- 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

这些都是七言诗常用的句型。

此外,也有很多特殊的句式,但在古人的诗词中应用的并不十分普遍。

如;五言诗的,三下二,一二二句型。

七言诗的一三三,二下五,五下二,等等句型。

在古人的诗词中用的比较少见。

以上是就句式来说诗词的基本句法。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在诗词的句子中,有一个字,是能起到关键作用的字,这就是,眼中国人讲究,画龙点睛,所以这个眼字,就是这么来的。

眼活,全句活,眼不开,全句无味。

所以呢,这个字在诗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方,灵山()静水在括弧中填入不同的字,就会使整句意思不同。

所以说,这个字,在整句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我们来具体的举个例子说明一下:泉声咽危石,月色冷青松。

这两句中的,咽,和冷字,就是这两句的眼。

眼做的好与不好,直接影响着整句的效果。

所以,古人又把眼,称之为炼字。

千锤百炼的意思。

因为这个眼字,直接影响着整句的效果。

所以,在斟酌这个字的时候,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唐宋诗词鉴赏《词的章法》优秀教学案例

唐宋诗词鉴赏《词的章法》优秀教学案例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梯度性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经典词作进行分析,共同探讨词的章法技巧和艺术魅力。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搜集资料、整理分析、展示汇报,使学生在互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唐宋诗词鉴赏《词的章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唐宋诗词以其博大精深、千姿百态的魅力独树一帜,成为文学艺术的瑰宝。其中,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样式,在唐宋时期达到了巅峰。《词的章法》作为唐宋诗词鉴赏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结构、韵律特点和审美内涵。本案例以七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欣赏唐宋名家的经典词作,培养他们对词这一文学形式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弘扬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和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感受词之美、领略词之情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词的章法技巧,使诗词鉴赏真正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
3.开展学生互评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他人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激发自我完善的动力。
4.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1.利用诗词朗诵:选择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唐宋词作,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以配乐朗诵的形式让学生感受词的音韵美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入诗词鉴赏的状态。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进行以下工作:
1.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词的章法在唐宋诗词鉴赏中的重要性。
2.针对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正,巩固所学知识。

唐宋诗词鉴赏《词的章法》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诗词鉴赏《词的章法》教案、教学设计
3.简要介绍唐宋词的历史背景,强调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激发学生对词的敬仰之情。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教师将系统讲解词的章法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词的基本结构。
1.介绍起兴、承题、转折、合尾等词的章法结构,并结合具体诗词作品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以案例分析的方式,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词作,深入剖析其章法结构,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鉴赏诗词。
在总结归纳环节,教师将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要点。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词的章法知识,强调其在诗词鉴赏和创作中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梳理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唐宋诗词,深入体验诗词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词的章法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和创作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2.学生在诗词鉴赏方面,已经具备初步的审美能力,但鉴赏方法尚不成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教师引导,提高鉴赏水平。
3.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兴趣,但部分学生对诗词学习存在抵触情绪,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从诗词中汲取人生智慧。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敬业、诚信、友善等,使学生在鉴赏诗词的过程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二)教学难点

[顶]唐诗五律章法归纳

[顶]唐诗五律章法归纳

[顶]唐诗五律章法归纳
一、五言绝句:
五言绝句又称“五律”,是一种诗歌形式,包含五句排列整齐,每句由
五个字组成的绝句,古人把它视为格式最严格的诗句。

它专门像落笔
画成锤形,把前后之间的锤形诗传承体现了清明时节的情感融入语言中,使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展现一种古朴淳雅的节奏。

二、七言绝句:
七言绝句乃古代诗文的重要体裁,其字数七个字,句数五句,而前后
句的句尾配合形成一种韵律模式,故又称全句末尾韵(全仄韵)构成,以逗号或句号为终止符结束。

此体裁文末要求精炼,具有句号抒情,
实现一句千言,可以最大限度展示诗人的见解,体现疏落有致的情趣。

三、五言律诗:
五言律诗乃唐宋时期诗歌创作的新式,由五言绝句发展而来,它是将
不同句式排列成规则的形式,也叫表律诗,其特点是整齐划一。

五言
律诗以节奏和韵律为主,由五句组成,上句四字,两句六字,下语各
七字。

体裁上以抒发情感和表达观点为主,贴近自然,体现古代哲学
思想,可用来表达唐代的隐忍、孤芳自赏之情以及写景、写物之意。

作诗的章法课件

作诗的章法课件

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覆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岭外音书断”了多长时间?“经冬覆历春”恰到好处地作了回答, 也就是近半年的时间了。因为时间不短了,所以,“近乡情更怯”也 就有了合理的理由了。
3. 转 律绝讲究起伏,起伏体现在“转笔”上。 转:转折→表面离开上文叙述,适当地延 续下文,做到前后呼应,曲径通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尾句表面看是写景,实际是巧妙地把依依惜别的深情 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实现了情景交融,做 到了含不尽之情,见于言外,回味无穷。
②以情结尾 尾句以抒情的句子收束全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思考题
试论作诗的艺术手法。
③插叙:
至日遣兴奉寄两院故人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 麒麟不动炉烟上,孔雀徐开扇影还。 玉几由来天北极,朱衣只在殿中间。 孤城此日堪肠断,愁对寒云雪满山。
诗的首联先插入回忆,从去年说起,然后追溯去年朝仪之盛,最后在 尾联又把记忆拉回到现实中来。
2. 承
承笔起衔接作用,承上启下,连贯气脉,为下文的转笔留下余地。
颔联描写故人庄外的风景,颈联接续前文,描写庄内情景,层层推进, 从纯粹写景加上了人的活动和情态,转得不动声色,却又井然有序, 别开生面。
②逆转法: 在承笔基础上变化角度,从原来的思路上掉 头向后逆转推进。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王冕)
前两句直接描写墨梅的美好,第三句笔锋逆转,惊讶之余,使人感受 到墨梅神清骨秀的脱凡品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结
转笔的视角: 承笔写远,转笔写近;承笔上上,转 笔写下;承笔写实,转笔写虚;承笔写面, 转笔写点。 转笔的任务: 吸引眼球,打动人心,推向高潮。

【诗词微塾】章法(中)

【诗词微塾】章法(中)

【诗词微塾】章法(中)诗词微塾章法(中)通体拗句法拗句之诗不论平仄,较谐平仄者为难。

前已指示此法,并举七律一首为例;而五绝则句短字少,更不能轻易著笔,且亦须有曲折、有寄托,方为合法。

唐诗五绝中通体用拗句者数见不鲜,惟刘长卿《弹琴》一首余味深长,真令人百读不厌。

兹录于下,以备学诗者之一格。

【弹琴*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上诗第一句就题面暗起,第二句拍到琴调,第三句承上句作转,第四句明点弹字,而言外有“世无知音”之叹,全诗之主意在此。

通体仄韵法五绝诗用仄韵,较之押平韵者尤觉清劲古朴,故唐人多喜用之。

兹录柳宗元《江雪》一首于下,真五绝中之杰作也。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上诗第一、二两句暗点题意,第三句写江边之景,第四句方点出“江雪”二字,所用“绝”、“灭”等字何等有力!通体写情法写情之诗宜曲折、宜圆到,不可徒饰外观,而真意全未达出。

盖写情难于写景,非善于言情者,必不足以达之。

今特选录唐诗中通体写情之诗一首,学者可奉为金科玉律也。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飨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上诗第一联以鸥来引客;而第二联一句纵、一句擒,是正写客至也;第三联写款客之情;第四联想到邻翁作陪,情外有情,的是写情圣手。

通体写景法写景之诗,贵有层次、有结束,否则架床叠屋,徒见其铺排而索然无味耳。

初学作诗者每易蹈此弊病。

兹特就《唐诗三百首》中选录通体写景之诗一首,俾学者有所取资焉。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岑参】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杖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上诗全在“早朝”二字写景。

首联一句写出门,一句写到城,早朝之意已现;第二联一句写近殿未朝时,一句写到殿已朝时;第三联写早朝早退之景,层次何等井然;末联才拍到和诗本意,以此结束,饶有趣味。

诗词的章法

诗词的章法

诗词的章法焦作诗词曲联学会是经焦作市文联批准,隶属于焦作作家协会的群团组织。

其会员队伍庞大,诗技素质高,是焦作诗词界中的精英。

自2013年成立以来,创作数万首诗词曲联,其公众号《诗词家风采》以登载个人或团体作品为主,不定期刊出。

其会刊《焦作诗词家》每月一期,以同题作品为主深受读者青睐。

欢迎广大诗词爱好者惠稿。

诗词的章法佚名我们写诗不是做文字游戏,不是搬弄声调玩游戏,我们写诗主要的目的,是写意!常言说的一句经典台词是“诗言志”,这里的“志”是什么?是情、是意、是感觉、是想象、是我们心中的各种活动,诗的主要功能是写它。

所以,写诗须先立意,知道我们要写的是什么,我们的每个字都要围绕着这个“意”去写,那么我们就不会只顾忙于码字而不知所云了。

说情绪,说感觉,说意,怎么说?这些都是非常抽象的玩意儿,我们要把它表现出来,而且还要表现的好,表现的精彩,还要用近体诗的形式来表现,怎么做?这就得好好策划一下,设计一下,安排一下,这叫什么?这叫“谋篇”——以后我们常用的术语哦。

实施这个意的具体过程,我们就叫它谋篇布局。

经常听我讲座和点评的人都知道,我总是强调谋篇啊谋篇啊。

谋篇有那么重要吗?是的,对于具体的写作方法来说,谋篇,无疑是第一重要的问题。

所谓谋篇,其实就是研究如何搭建我们诗的构架,诗是一个整体,是个系统,它是需要有结构要求的。

写诗就如同去盖一个房子,房子不需要结构吗?不需要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吗?当然需要。

写诗,更需要!诗的结构还有个学术名称,就叫“章法”。

说一个人办事办的好,我们会夸他做事有条不紊,精到老练。

说一个人不会办事,我们就会说他办事没章没法的,就知道胡来。

写诗,也就是这个道理。

不按章法来写,那就是胡来。

不善谋篇的人,不论他的格律知识玩的多么熟练,在诗学上,都难以登堂入室。

我们在这里,就是要把这个“谋篇”重视起来。

以后我们写诗、读诗、点评诗,都要先注意谋篇这个环节。

诗以谋篇为第一要务,其他的,都是皮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2、时间自然流程中的空间转换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3、时间与空间的顺推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
红。舞低杨柳楼心月, 歌尽桃花扇 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 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 相逢是梦中。
三狼《有感大学毕业找工作》其一:
文心已渐褪锋芒,日日追魂招聘场。 立志还曾仰盖茨,开门自是仗孔方。 一腔冰火锻柔韧,半载襟怀觉沧桑。 最怕殷勤父母信,年来大旱看成荒。
三、颈联——转
1、转的方式
第一种:痛打落水狗 ——加深一层,透过一层
《夏日即事》 不流束楚
欲睡昏昏神已疲,奈它暑意浸枯肌。 清风好向谁家买,薄汗偏从何处滋。 困卧吴牛空自喘,肆来蜀蚋亦相欺。 半宵辗转半宵梦,魂魄依稀到碧池。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 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江流 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B:奇峰突起,兀然而接
晏几道《临江仙》 笑艳秋莲生绿浦。红脸青腰,
旧识凌波女。照影弄妆娇欲语,西 风岂是繁花主。 可恨良辰天 不与。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朝 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
二、颔联——承
杨载: 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
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 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
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沈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
郑燮
少年学画守规模, 老大粗疏法尽无。 但得宋元气韵在, 何须依样画葫芦?
无招胜有招? 无法胜有法?
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 则无,大体则有.
沈德潜: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
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 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 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处 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 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 间水流云住,月到风来,何处看得 死法。
沈德潜: 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
神,或就本位收住。
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 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 有尽而意无穷
李商隐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回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雾锁寒江》 湿衣非为雨,野岸立苍茫。 掩映三分秀,相如半面妆。 林寒禽鸟静,日淡荇风长。 寥廓霜天外,归帆何处航?
第二种情况:
须无一字不用典,离题万里 若等闲——文不对题
自挂东南枝 自挂东南枝-320x240.Flv
第三种情况: 有题=无题?
锦瑟 咏怀
二、首联——起
1、起的方式
流行歌曲的起笔? 作文的起笔? 小说的起笔?
青花瓷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4、时间与空间逆推
晏几道《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
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 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 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 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 归。
5、时空的今昔绾合
晏几道《减字木兰花》 长杨辇路,绿满当年携手处。试
逐春风,重到宫花花丛中。 芳菲绕遍, 今日不如前日健。 酒
罢凄凉,新恨犹添旧恨长。
苏轼《少年游·去年相送》 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
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 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 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 画梁斜。
古典诗词的艺术技巧之 章法布局
第二节:词的章法
起句:头 换头:腰 煞尾:脚
古典诗词的艺术技巧之 章法布局
第二种: 回波一转自天地 ——反转、对转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得三弟书却寄》 成善楷
一九三七年四月 忆汝当遥夜,心怜家太贫。 感怀成独往,愁病一相亲。 幸有书堪读,还宜善自珍。 平生所惭事,我已负萱椿。
远,曰结句要不着迹,曰承句要稳 健,曰下字要有金石声,曰上下相 生,曰首尾相应,曰转折要不着力, 曰占地步。
李商隐《落花》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一、题目
题目是什么?
额头+眼睛
第一种情况:
介绍背景 说明意图 交代情况 画龙点睛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客夜》
客睡何曾著?秋天不肯明。 入帘残月影,高枕远江声。 计拙无衣食,途穷仗友生。 老妻书数纸,应悉未归情。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徐增:
诗盖有法,离他不得,却又即他 不得,离则伤体,即则伤气。
第二节:章法管窥
凤头 猪肚 豹尾
文章
起承转合
律诗
起句、过片、煞尾

第三节、律诗的章法与结构
题目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胡应麟: 作诗不过情景二端,如五言律 体,前起后结,中四句,二言景, 二言情,此通例也。
杨载《诗法家数》: 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 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 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 前,点滴到天明。
3、煞尾
指词的末句,亦即全词的结尾。 词人对煞尾有“以景结情”或直抒胸 臆的不同讲究,各有所宜。
A 以景结情 晏殊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张先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 东窗未白凝残月。
B 以情结情 苏轼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秋里怀人分韵得花字 程瑜瑶
入蜀三秋已,昔人缥缈遐。 关山伤夜月,锦里失梅花。 往日何欢悦,今时几叹嗟? 家迤秦岭外,云断若天涯。
《夏日即事》 空篓子
地笼青烟步懒移,心烦诸事叹难辞。 蝉鸣竞日知秋早,汗拟连珠恨雨迟。 乍起奔雷风泼墨,忽来凉意雾侵肌。 苍天未解红尘累,半作滂沱半弃遗。
2、转的关键:变、引
第六讲: 古代诗词 的章法
写诗三法: 章法 句法 字法
第一节:无法VS有法,守法VS 变法
锅盖庵主《嘲名令》 之“章理 舛”:
章理舛,云锦乱裁剪。满纸荒唐 言,一双青白眼。
苏轼: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 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 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 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 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 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C、上下转接,对比并举
C1 今昔对比式 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 腰潘鬓销磨。最是仓惶辞庙日, 教 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吕本中《采桑子》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 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 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姜夔《齐天乐》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
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 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 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 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侯馆迎 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 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 一声声更苦。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2、起的关键——立、响、吸
立:站稳脚步,为后开路 响:意思响亮,破空而出 吸:吸力强大,引人入胜
杨载: 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 引事起,或就题起。总之要突兀高 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
沈德潜: 起手贵突兀,如王右丞“风劲 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杜工部 “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 地”,岑嘉州之“送客飞鸟外” 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 令人惊绝。
B 设问入笔: 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 何限?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柳永:明月明月明月,争奈乍圆还缺? 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 帘幕无重数。
苏轼:三十三年,今谁存者? 算只君与长江。
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滴空 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C 借境造势: 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 归。 周邦彦: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 舞斜阳。 姜夔:芳莲坠粉,疏桐吹绿,庭院暗 雨乍歇。 史达祖:杏花烟,梨花月谁与晕开春 色。
比兴
菊花台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 惨白的月弯弯钩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 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东风破
一盏离愁 孤单伫立在窗口 我在门后 假装你人还没走

直(赋、正)——以情入笔, 入门下马
曲(比、兴、侧)——借景铺 陈,曲径通幽
直+曲(赋比兴)——情景交 融,天人合一
杜甫《旅夜书怀》
贺铸《六么令》
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残熏尽烛 隐映,绮席金壶倒。尘送行鞭袅袅。醉 指长安道。波平天渺。兰舟欲上。回首 离愁满芳草。 已恨归期不早,枉负 狂年少。无奈风月多情,此去应相笑。 心记新声缥缈。翻是相思调。明年春杪。 宛溪杨柳,依旧青青为谁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