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章法结构

合集下载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古典诗词的篇章结构精编版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①咸阳:秦汉两代的故都。②许浑:晚唐诗人。
(1)首句“一上高楼万里愁”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一个“愁”字统领全诗,奠定了全文的感 情基调(术语),与下文构成因果关系,开头 讲“愁”,下面则交代因何而愁(内容)。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 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 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管倅是作者好友(倅,称州郡副贰之官,如通判)②何遽 (jù):为什么那么快。③《阳关》句:别离之曲。
(1)本词以“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做结尾, 有何妙处?
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术语),营造了一 个凄苦惆怅的意境(内容),引起读者无穷无 尽的想象(作用)。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 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
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 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 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 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 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 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 (1)下阕前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1)承上启下。上句写云去山昏,游人散后,郊

诗歌鉴赏之章法结构

诗歌鉴赏之章法结构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 雨》
•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
– 杜甫《天末怀 李白》
•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题目的特点
• 1、 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 2、 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 • 3、 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 4、 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山”,即在首联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七模
登快哉亭 陈师道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1、题目已经给了你 答题的思路。 2、用散文化的语言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表达诗句的意思
1、前两联写登高所见,先流水而后山色,在景物描写上分别
有何特点?
写流水,“江”与“泉”是动景,“城”与“石”是静景,所以是动静结合; 山色是通过夕阳与暮霭来写的,“隐”“依”两字运用了拟人手法,使 自然景物带有了人性特点,形象而具体。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是地名,也是悲剧的发生地,其含义就等于说“杨 贵妃之死”。 本诗紧扣题目来写,句句切题,与古风歌行可只取诗中某一 点一面拟题,自不相同。
• 颔联 承:与上联紧密相承。 •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颈联(转):或写意,或写景、书事引证,与前联之意 相应、相避。要变化,如急雷破山,观者惊愕。
• 颈联 转:变换角度、内容或表达方式,以便使诗的内 涵进一步丰富。

诗歌的篇章结构

诗歌的篇章结构
古代诗词鉴赏 篇章结构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考纲分析
一、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 二、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 三、对关键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诗歌的篇章结构 1.物与情的关系:先景后情、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2.结构特点:重章叠句、伏笔铺垫、比兴、
统领全诗、照应、承上启下、抑扬等。 3.如何体现主旨: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等。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a.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1分
b.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 下阕写作者难以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 去、夜寂静时。 2分。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 如何消夜永!
●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 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 2011年高考全国卷 】 关河令 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 深无雁影。
古代诗歌鉴赏 ——篇章结构 诗词的结构又称章法。分 “起”“承”“转”“合”四部分。 起:即起句,用一个话头,引出下面想说的话。 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 往下说。 转:就是转句,表明诗意的转折变换,引起 波澜。 合:则是结句。往往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的作用。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日:十一点 五十二分。
总结 一、首句的结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3、渲染某种气氛,烘托某种心情,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二、中间句(转承句)的结构作用: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

古代诗歌鉴赏题专练之结构技巧一、考情简述: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简单来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等方面。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使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的鉴赏,侧重于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每年必考。

二、必备知识:1、铺垫铺垫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或主要事件的发生创造条件而着重描述渲染的技法。

铺垫是重要情节的基石,能增加情节张力,制造悬念,使情节具有合理性。

2、照应诗人在描写、叙述过程中,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提示或暗示一下,而后面应与前面呼应。

这种结构特点可以使作品结构严谨,脉络分明。

3、以小见大以小见大指以局部见全体,以有限见无限,以小景物传达大境界,以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

4、卒章显志诗人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5、以景结情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歌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三、专题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②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①快哉亭: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东南。

本诗是诗人任职于徐州,病愈后登快哉亭的有感之作。

②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雨后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蝉“得意”反衬诗人失意,既写出蝉鸣的神态,又微露诗人的歆羡之情。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讲述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 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 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 “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2011年高考江苏卷杜甫
人们在心烦意乱、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迁怒他 人或迁怒于物。可是,诗人把愁恨责怪到与其毫不相干 的东风、春日头上,既怪东风不解把愁吹去,又怪春日 反而把恨引长,这似乎太没有道理了。但从诗歌是抒情 而不是说理的语言来看,从诗人独特的感受和丰富的联 想来说,又自有其理在。因为:诗人的愁,固然无形无 迹,不是东风所能吹去,但东风之来,既能驱去严寒, 使草木复苏,诗人就也希望它能把他心中的愁吹去,因 未能吹去而失望、而抱怨,这又是合乎人情,可以理解 的。诗人的恨,固然不是春日所能延长或缩短,但春季 来临后,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在诗人的感觉上,会感到 日子更难打发。从这样的心理状态出发,诗人抱怨春日 把恨引长,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 诗艺作结。
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 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引领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转句: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凯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弓恰页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答案 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杏 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 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 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 思。)
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这首诗大概 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诗中表达的愁恨,看来不是一 般的闲愁闲恨,而是由他当时的身份和处境产生的流人 之愁、逐客之恨。
(3)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 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渴望相见、切磋 诗艺作结。
练中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杏花, 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 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春日忆李白 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 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 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这首诗题作《春思》,诗中也句句就春立意。在艺 术手法的运用上,诗人是以前两句反衬后两句,使所要 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
首句“草色青青柳色黄”,已经用嫩绿、鹅黄两色把这 幅春草丛生、柳丝飘拂的生机盎然的画面点染得十分明 媚;次句“桃花历乱李花香”,更用暗笔为这幅画添上 嫣红、洁白两色。诗人在这两句里写足了春景,其目的 在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 的深愁苦恨。
后两句诗就转而写诗人的愁恨。这种愁恨深深植根 于内心之中,是不可能因外界春光的美好而消除的。南 唐冯延已《鹊踏枝》词中“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两 句,就是直接写出了这一事实。而贾至不这样直写,却 别出奇思,以出人意表的构思,使诗意的表现更有深度, 更为曲折。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诗歌鉴赏读懂诗歌三从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入手读懂古诗
方面写出山泉 之清澈见底,“飞空作雨声〞是从“声〞的方面写 出山泉凌空而下水石相激的情形。另外,从上下文 看,此联与前一联形成欲扬先抑之势,同时为最后 两句的称赞做了铺垫。
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 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 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 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 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 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 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 泉做了铺垫。
②“承〞,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 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 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 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 b.铺垫下文。 练中悟6 (·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答复以下 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 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 妙处。
解析 A项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他三项是以哀景写哀 情。
(2)章法构造(近体诗):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 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 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构造章 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 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 是收束全诗。
答案 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 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练中悟3 下面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为哪一 项(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诗歌章法结构

诗歌章法结构

概括起来说,古诗讲究章法, 就是讲究诗序的先后,注重诗意的 分合,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注重表 达的逻辑顺序。起承转合四个部分 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每一 部分,又都关乎主旨,关乎作者的 情感。掌握了这个规律,也就握住 了一把打开古诗鉴赏之门的钥匙。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点绛唇 途中逢管倅cuì (赵彦端 )
诗歌的章法结构可以归结为“起”、
“承”、“转”、“合”。这是古人写诗填词 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 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
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绝句的起承转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起) 散入东风满洛城。(承) 此夜曲中闻折柳,(转) 何人不起故园情!(合)
注意:
“妙合”的方式有很多,最常 见的有两种:
第一种是直接点题,于篇 末或抒发感情,或议论明理, 直接揭示主旨。
第二种收束方式是暗中寄托,即用 暗示的方法表现作者的感情、阐述的事 理。最常见的是寄情于景,以景语作结 。这种方式蕴不尽之情于景物中,表达 含蓄深婉,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 果,颇能引起人的回味。但正因为其含 蓄,也为我们阅读带来了比较大的障碍 。这需要我们能够从结句本身的个别关 键词捕捉一些有效信息,或者结合诗词 前半部分,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寻求突 破。
蝶恋花·出塞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 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 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 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 秋雨。 “转”在词称为“过片”。词多数 分为上下两片,它们是表现同一主题的 两个层次;下片的开头部分,称之为过 片,起过渡连接的作用。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 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结构章法课件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表现手法、结构章法课件

子黄时雨。(

6、赋、比、兴
赋: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不用比喻。 比:以彼物比此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区1、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起逑兴。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
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赋
4、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宋) 欲扬先抑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举例: 2、贾生 李商隐
欲抑先扬
贾生才调更无伦,宣室求贤访逐臣,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写汉文帝召见贾生,看似褒扬,但到
最后说汉文帝“不问苍生问鬼神”才知是 贬抑。褒扬的真正目的是这了后文的贬抑, 使讥讽之意表现得更为有力。
统帅全诗,奠定基调,点明题旨;
2 曲__笔__入__题_:不马上就触到本题,开头先来一个发端。
运用得好,或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设置悬念,吸引 读者。
咸阳城西楼晚眺 许浑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点:指最能显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 面:指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 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其实也就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举例: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写尽了 环境的苦寒与孤静;“孤舟蓑笠翁”属于点的描绘; 点面结合,凸显“蓑笠翁”坚忍不拔,卓尔不群的形 象特征。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公开课PPT课件
• ①中贵:“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②洗耳:传说尧帝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认 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
• 赏析该诗的结构特征。
• 前四句描写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写宦官的恃宠骄横。
• 中间四句叙述通过对斗鸡者的服饰和神态的描写,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华贵和骄横。
• ②最后两句议论。诗人鄙夷地把宦官、斗鸡者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 讽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强烈的愤慨。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篇章结构
存在的问题
(1) 诗歌内容没有理解。 (2) 结构知识点没有掌握。
( 角度不完整) (3) 答题步骤不完整。
常见考试题型
(一)考查整体的篇章结构(构思)特点
1.请比较两首诗的结构特点。 2.说说这首元曲的构思脉络。 3.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4.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
•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 一至四句,写李白高度评价。 • 五、六两句,借描写两人所在地的特色景物表达对李白的思念, • 七、八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两人相聚饮酒论诗的渴望。
• 《古风》 唐 李白 •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蜺,行人皆怵惕。 •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 • ③结尾总结离别之情。“叹息此离别”直抒胸臆,点明别离之情;“悠悠江海行”以
景结情,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江苏 11)春日忆李白 杜甫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 “渭北”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江东”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

诗歌结构章法

诗歌结构章法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后两联抒情)
• 词:上片——写景(次) • 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 下片——抒情(主)
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 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首句渲染气氛 首句渲染气氛 阕 主句写景 上片上片 阕 主句写景 写景写景 次 次


下片 阕 :抒情 主
下片 阕 :抒情 主
尾句过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尾句过渡
故 事
说四个秀才,早上赶路,看见两个公差押着 一个和尚经过,于是他们便提议以此吟诗。第 一个秀才道:“知法又犯法”,从眼前景物说 起。第二个秀才见到和尚颈上的枷锁,也吟道: “出家又带家(戴枷)”,这是承句,说犯法 了就得治罪。第三个秀才见这两样都说了,急 得抓耳挠腮,不知吟什么好,忽然见太阳冉冉 升起,脱口而出:“东方红日出”,这是转折, 似乎与此事并不关联,第四个秀才一听,竟不 知如何“合”了,忽然看到和尚光秃秃的脑袋, 板上晒冬瓜 灵机一动,于是吟道:“ !”众人听 了哈哈大笑,和尚听了无地自容。这首诗诙谐 有趣,极尽讽刺之能事,从一个侧面证明: “起承转合”之手法早已为古人所津津乐道。

• 词:上片——写景(次) • 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 • 下片——抒情(主) • • 雨霖铃· 寒蝉凄切(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 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部编版)

2023备考年中考古诗鉴赏高频考点精准讲解-----结构思路(解析版)一、知识点讲解行文结构(构思立意)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以景结情。

1.提问方法:⑴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⑵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2.解答分析:诗歌有思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3.答题步骤:⑴概述诗句的内容。

⑵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⑶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4.答题示例:山房春事岑参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步骤一)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

(步骤二)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

(步骤三)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

二、专项演练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章叠句。

【解析】1.乐曲演奏一遍为一章。

《诗经》中的诗是合乐歌唱的,所以每一篇都分若干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

这一章法叫作重章叠句。

《桃夭》的三章之间只是变换了个别词语,运用了重章叠句的写法。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诗歌鉴赏篇章结构
3、卒章显志、以小见大、对比。
技法解密:
1、认识诗歌结构特点
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 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 态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 发。
2、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
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 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 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 词中要注意末尾卒章显志的抒情 议论句。
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
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诗歌 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 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织不成, 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 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声情并茂, 哀怨动人。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王勃《山中》
最后两句写山上望见实景,映衬一 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风萧瑟,黄 叶飘飞来衬托自己的悲苦。这种以景结 情的手法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二 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
前句(联) 后句(联) 的关系
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
抑扬 层层 深入
这是明朝徐渭《题柳亭送别图》一诗, 诗作先是层层铺垫,蓄势待发,而后破势 而出。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 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 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另外,在写景抒情诗中, 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 是为抒情作铺垫。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歌鉴赏之章法结构

诗歌鉴赏之章法结构

• 新晴山月 文同 1、炼字题的表达 •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2、分析语境题的 •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表达 •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贴切,请将他们找出来,然后从中任选一个,
简要赏析其妙处。 “漏”字用得极细,生动逼真。松树高大、枝繁叶茂,从枝叶的间隙中只能“漏”出 几丝稀疏的月光,突出了山林的幽深、静谧。“画”字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照在 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像一幅斑驳的水墨轻松图一样,这是作者 用画家的眼光来精细地观照眼前的景物。 2、题目中的“新晴”是什么意思?诗中哪一联点明了这个意思?试结合相关的语境 进行相关的说明 “新晴”是指天刚放晴。 第三联点明了“新晴”这个意思。 这一联写的 是刚下过雨的景象: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上 的果子因遭到了雨打,所以纷纷最落下来。现在雨过天晴了。
– 6 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
• 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 华亲故》: • 海畔尖山似剑硭,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7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 原因 • 例:刘采春的《望夫曲》: •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例2:金昌緒《闺怨》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
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绝句的“转”的几种方法 • 1 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 • 例:王维《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活动: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 《红楼梦》香菱学诗第三首《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晴山月 文同 1、炼字题的表达 •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2、分析语境题的 • 徘徊爱其下,夜久不能寐。 表达 •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 谁伴予苦吟,满林啼络纬。 1、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贴切,请将他们找出来,然后从中任选一个,
简要赏析其妙处。 “漏”字用得极细,生动逼真。松树高大、枝繁叶茂,从枝叶的间隙中只能“漏”出 几丝稀疏的月光,突出了山林的幽深、静谧。“画”字用比拟手法,生动形象。照在 松树上的月光将婆娑的树影投落到地上,像一幅斑驳的水墨轻松图一样,这是作者 用画家的眼光来精细地观照眼前的景物。 2、题目中的“新晴”是什么意思?诗中哪一联点明了这个意思?试结合相关的语境 进行相关的说明 “新晴”是指天刚放晴。 第三联点明了“新晴”这个意思。 这一联写的 是刚下过雨的景象:池塘里的荷花似乎因为怕风吹,所以将叶子卷了起来;山上 的果子因遭到了雨打,所以纷纷最落下来。现在雨过天晴了。
二、律诗的章法
• 律诗的章法就是律诗的结构方法或法 则。 • 律诗除排律外,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格 式。 • 每首八句四联。 • 五律四十字,七律五十六字。 • 四联要讲究“起、承、转、合”。
破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 引事起,或就题起。要突兀高远,如狂 风卷狼,势欲滔天。 • 首联 起:单刀直入,先声夺人。可以 突出主题,强化艺术感染力。 •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送梓州李使君》)(写梓州之景。 杜鹃之鸣若曰不如归去。)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颔联(承):或写意,或写景, 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 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 脱。 • 颔联 承:与上联紧密相承。 •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 •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 (杜甫《月夜》)
颈联(转):或写意,或写景、书 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 要变化,如急雷破山,观者惊愕。
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功夫全在三句,
若于此转变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
绝句的“转”的几种方法 • 1 由人的活动到景物状况: • 例:王维《竹里馆》: •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 • • • •
2 由景物状况到人物行动或思想活动: 例: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坐说玄宗。
(2)“孤篷寒上月”一句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这样的句式有什么样的 表达效果? 倒装句式。本应是“寒月上孤篷”,把“孤”“寒”突出在前,强调自己 内心孤单、凄寒的感受;形容词“寒”化作动词,竟是说孤篷把冷意带给 挂在其上的月,也就是诗人将自己的寒意移情于月亮。
注释: 陈三立:清末著名维新派骨干陈宝箴之子。次诗作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
高考考前辅导
基本要求
• 能读懂 • 知妙处 • 会表达
1分析意境 2表达技巧 3语言特色 4炼字 5情感主旨 6对比分析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 度
目录
1 2 3 4
律诗的解读
绝句的解读 词的解读
古诗词答题要点
律诗的解读
• 春行即兴 李华 四模 •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1、这首诗的三四句运用里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
2、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是情景两端。”请从 “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绝句“结”的几种方法
• 1 以理结。纯粹以理结束不易动人, 多半是伴随抒情、议论,寓理于事。 • 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 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 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 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 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2 以情结。由景及情,或是情的深 化。 • 如:武元衡《寒食下第》: • 柳挂九衢丝,花飘万家雪。 • 如何憔悴人,对此芳菲节。
1、律诗的题目 2、律诗的章法
一、律诗的题目
• • • • 1、 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2、 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 3、 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4、 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 山”, 即在首联中写出。
• 1 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 《红楼梦》写香菱学诗,以《月》 为题。 •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 梦醒西楼人迹绝,馀容犹可隔帘看。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是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山有 树,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 诗不是纯粹的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 落”“鸟空啼”之景都显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透漏出一丝 伤春凄凉之情。
词的阅读
词的章法多取法于诗,但由于要紧密配 合音乐,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开头、过片和 结尾怎么写,可以说是词的章法的核心。
– 6 由眼前的情景到产生的幻想:
• 例: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寄京 华亲故》: • 海畔尖山似剑硭,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 7由叙述自己的爱憎到说明爱憎的 原因 • 例:刘采春的《望夫曲》: • 不喜秦淮水,生憎江上船。 • 载儿夫婿去,经岁又经年。 • 例2:金昌緒《闺怨》 •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杜甫《登岳阳楼》
• 凉风起天末, • 君子意如何?
– 杜甫《天末怀李白》
• 好雨知时节, • 当春乃发生。
– 杜甫《春夜喜雨》
•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 杜甫《客至》
题目的特点
• • • • 1、 题目与诗歌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2、 全诗必须始终环绕着题目来写。 3、 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4、 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 山”,即在首联中写出。
如上所述,皆失意之事,故不待今日追忆 惘然自失,即在当时已如此也。高步瀛 《唐宋诗举要》)
房兵曹胡马 杜甫
• • • • • • • •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紧承上联,写马之矫健豪纵:马贵耳小而锐, 状如 削竹;奔腾则四蹄生风,如不践地。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颈联转而写马之品质血性:能越涧过坡,无 空阔之言;可临危脱险,足以生死相托。 所向无空阔, 尾联总结前六句,谓兵曹得此马,可立功 真堪托死生。万里外。又紧扣题目,知此马非兵曹之马 不可,咏马也赞人。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 “转”通常是第三句,但也有例外,如 李白《越中览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 前三句是描述从前越破吴后的得意、 繁盛和逸乐,第四句才转而写今日的 凄凉。
• 从句子的意思和作用上看,绝句总体上通 常可分为前后两半。往往前半起引带、铺 垫的作用,后半是主题意旨所在。第三句 的“转”,为了拉出、铺垫、反衬、强调 等作用,前人常用“不”、“莫”、 “独”、“更”、“如”、“若”、 “何”、“谁”、“纵”、“欲”、 “愿”、“今”、“只今”、“昔”等字
• 颈联 转:变换角度、内容或表达方式, 以便使诗的内涵进一步丰富。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颔 联)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颈 联)(杜甫《登高》由景转情。)
结句(合):或就题结,或开一步, 或缴前联之意,必放一步作散场, 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 意无穷。
• 尾联 合:对全篇进行总结归纳。 最好能够言有尽而意无穷。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综义山一生所遭,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首联和颔联写左迁到原因、地点、 心迹。 • 颈联写“至蓝关” • 尾联写侄孙来送,韩愈的叮嘱。
4 题目或主要题意一般须“开门见山”, 即在首联中写出。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马嵬”是地名,也是悲剧的发生地,其含 义就等于说“杨贵妃之死”。 本诗紧扣题目来写,句句切题,与古风歌行 可只取诗中某一点一面拟题,自不相同。
3 题目的每层意思都必须写到。 • 如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试题有三层意思:一、“左迁”, 即遭贬谪。二、“至蓝关”,在今 陕西蓝田东南,秦岭的北麓。三、 “示侄孙湘”
• 3 由别人的行动到自己的行动、见闻: • 例: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 • •
4 由过去的人事到如今的情景: 例:崔护《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5 由现在的情景想象将来的情景: •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3 以景结。结得好,能有神韵。 • 如: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无人秋月明,夜霜欲落气先清。 •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这首诗写了秋天的那些景致?本诗写梧桐,作者抒发 了怎样的情感? 1、明月高照、夜气清冷、梧桐振叶有声。 2、写梧桐不甘凋谢,在秋风中振作精神, 表现了作者面对秋天不伤感,自勉自励的 情怀。
倒装
• • • • • • 诗--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词: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绝句读法
绝句的章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