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成型术
鼻中隔偏曲的矫正的手术方法
鼻中隔偏曲的矫正的手术方法一、常规鼻中隔偏曲矫正术1、术前准备•体位:仰卧位或半坐位。
颌面部及前鼻孔75%乙醇清洁消毒。
•麻醉:可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选择依据患者情况及病变的程度和范围。
2、手术方法(1)粘骨膜切开:根据生物动力学原则及与鼻窦炎相关性选择鼻中隔粘骨膜切口的侧别。
常规切口同Killian方法。
若打算直接剥离对侧鼻中隔粘骨膜,可在切口前或后1~2mm用软骨刀切开鼻中隔软骨至对侧粘骨膜下。
•应用鼻内镜技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优势,切口有较大灵活性。
针对单纯鼻中隔棘或嵴突,或局部偏曲,可在鼻内镜直视下完成局限性鼻中隔矫正手术,即仅需在局部偏曲前做切口,或在嵴突表面做自前向后切口,去除偏曲的中隔支架,对侧粘骨膜保留完整,达到矫正鼻中隔局部异常(偏曲)的目的。
(2)剥离:用钝性鼻中隔剥离子在粘骨膜下,剥离子面与中隔面平行,略向外侧用力,将粘骨膜与鼻中隔骨性支架分离,同时可起到暴露手术视野的作用。
对弯曲明显、棘或嵴突部位周围要充分减张。
鼻底骨-软骨交界处常有粘骨膜皱褶,应在鼻内镜直视下,用小球刀切开。
剥离范围视偏曲程度和范围而定,以利于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和继续剥离为原则。
(3)软骨切开及对侧粘骨膜剥离:在切口前或后1-2mm切口软骨至对侧粘骨膜下,以上述原则剥离对侧粘骨膜。
(4)鼻中隔骨性支架的处理:•软骨部的处理:用轮转刀或剥离子切除方形软骨。
小儿及青少年的软骨必要时按照生物动力学原则在软骨四面长轴方向做划痕和修整后回植入鼻中隔粘骨膜之间。
•骨部处理:筛骨垂直板也可按照软骨的处理方法处理后回置。
上颌骨鼻嵴与软骨交界处多膨大,尤其是有鼻嵴时。
若沿鼻底凿除鼻嵴,极易导致较明显的出血,此时可用平凿将两侧膨大的骨性嵴突铲平,矫正效果好,避免可能的出血。
•以上操作完成后,复位鼻中隔黏膜,观察矫正效果。
注意以下两点:1、鼻中隔前上部(与鼻背和筛骨垂直板延续的鼻顶)是否彻底矫正;2、中鼻甲前端是否充分暴露。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观察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对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
采用常规手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
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观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偏曲治疗【中图分类号】R76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6-0147-02鼻中隔偏曲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耳鼻咽喉科疾病,外伤、鼻部发育异常是导致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鼻中隔偏曲疾病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对其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
本次研究对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应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式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患有鼻中隔偏曲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3.1±0.6)岁;患病时间1-14年,平均患病时间(4.2±0.7)年;治疗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年龄18-54岁,平均年龄(33.2±0.5)岁;患病时间1-16年,平均患病时间(4.3±0.8)年。
上述三项自然指标两组研究对象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 纳入标准①患者病情经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②鼻中隔偏曲疾病患病时间在20年以内;③患者年龄在18-60岁之间;④患者自愿选择接受手术治疗;⑤排除合并患有其他鼻部疾病的可能;⑥患者没有手术治疗禁忌症;⑦患者自愿参与研究。
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疗效分析
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疗效分析任丽华【摘要】目的:探究鼻中隔偏曲患者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对照组施行传统局麻下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组局麻后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
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有效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45.45%(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天数(3.29±1.07)d,显著低于对照组(4.62±1.78)d(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
结论与传统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相比,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21【总页数】2页(P65-65,66)【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内镜;三线减张法;疗效【作者】任丽华【作者单位】河北 067000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正文语种】中文鼻中隔偏曲是最常见的耳鼻喉头颈外科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16%~79%[1]。
传统的外科治疗术式为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暴露出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疗效差以及影响未成年人鼻及面部的发育等缺点[2]。
近年来,有文献报道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治疗鼻中隔偏曲疗效佳[3]。
为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两种方法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现报道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6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
其中对照组:男38例,女17例,年龄15~62岁,平均(38.22±3.75)岁,病程1~29年,平均(14.78±2.91)年,鼻内镜下检查“C”型偏曲32例,“S”型偏曲23例,有棘突7例,有嵴突19例,CT显示46例合并鼻窦炎、鼻窦囊肿及鼻息肉。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96例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96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
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79例治愈,17例好转。
结论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保留了鼻中隔的大部分硬质支架,具有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成形术;三线减张;鼻内镜鼻中隔偏曲是指由于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者局部有突起,进而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的一种疾病,其临床常见症状为鼻塞、头痛、鼻出血等。
传统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虽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缓解症状,但由于大面积的鼻中隔软骨和骨质被切除掉,造成鼻中隔主要的支架缺失,从而导致鞍鼻、鼻梁塌陷、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1]。
韩德民等[2]提出的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最大限度地多保留鼻中隔软骨及骨质,避免上述并发症的发生。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自2010年02月至2013年01月,对96例鼻中隔偏曲的患者施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2010年02月至2013年01月本院耳鼻喉科收治的行鼻内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患者96例,所有患者均无鼻部手术史,其中男67例,女29例;年龄18~51岁,平均31.3 岁;病程1~24年,平均 3.2年。
鼻中隔偏曲致不同程度鼻塞,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74例;致头痛者22例;致反复鼻出血者19例;伴过敏性鼻炎者11例;伴慢性鼻-鼻窦炎者21例;伴鼻息肉者13例。
全部患者术前经鼻内镜检查以及鼻窦CT冠状位或轴位扫描确认为鼻中隔偏曲,其中“C”型偏曲18例,“S”型偏曲23例,偏曲呈尖锥样突起的骨棘(矩状突)14例,偏曲呈由前向后的山嵴样突起的骨嵴20例,复杂偏曲21例。
1. 2 手术方法根据病变范围、患者耐受和合作程度选择局麻或气管插管全麻。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的 同时对 于直径 >1 . 0 a r m的小血 管出血也 能够迅速地进 行凝固止血 ,
以保持视野 的清晰度。而对于复杂性 肾结石 ,可用B 超和C 臂定位来辅 助治疗 。此外 ,可在造 瘘前先进行输 尿管逆行插管 ,注 人生理盐水 制
o f r e n a l c a l c u l u s a n d u p p e r u r e t e r a l c a l c u l i ( r e p o r t o f 7 0 8 c a s e s ) [ J ]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l a s e r me d i c i n e , 2 0 1 1 , 2 0 ( 5 ) : 2 9 1 - 2 9 3 .
从 中盏后组进 入 肾集 合系统碎 石取石 。与原有 的P C N L S H 比 ,具有 并 发症 发生率低且适应 证广泛等优点 。钬激光属脉 冲式激光 ,能够精 确
地切 割组织 ,其 穿透深度 <O . 5 m m,故其对 肾组织损 伤极小 ,在切 割
临 床分析 [ J ] . 中国医药 指南, 2 0 1 2 , 1 0 ( 1 6 ) : 1 1 2 - 1 1 4 .
虱睚|囡—盈同
2 0 1 3 年9 月第 1 1 卷 第2 6 期
・
临床研究 ・ 4 7 5
肾结石 是常见结石病 之一 ,以往 临床 中多采 用开 放性手术 和体外
造 “ 人工 肾积水 ” ,这样也有 利于提高穿刺 的成 功率 ,而且也有 利于 手术 中判断 肾盂输尿 管的位 置以及放 置双J 管 、预 防碎石沿 输尿管 下
( P < O . 0 5 ) 。结论 鼻 内镜 下三 线减 张 法鼻 中膈成 形术 治疗鼻 中隔偏 曲安 全、 有效, 手术 时 间短、 出血 量 少 、 并 发症 少、 治疗 效果 佳 , 值得 推 广 。 【 关 键 词】鼻 内镜 ;三 线减张 法 ;鼻 中隔成形 术 ;鼻 中隔偏 曲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的分析
分类
临床分度
CT分度
正常
轻度
中度
重度
25
18
7
10
27
6
7
3 讨论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主要致损原因是缺氧引起的中枢神
经 系 统 特 殊 病 理 变 化 ,脑 水 肿 为 其 主 要 特 征 性 改 变 ,该 病 一 旦
严重会导致患者颅内出血,甚 至 脑 坏 死 ,对全身多处器官造成
伤害在。早上发世现纪、9早0 年治代疗是中应后对期该,头病颅的C有T效逐手渐段应。用于新生儿缺氧
J 技术评估的研究进展[ ] . 中国中医药 现 代 远 程 教 育 ,2011,9
(11):118,
[收稿日期:2〇16 - 01 - 1 0 编校:陈伟/郑英善]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在鼻内镜下的分析
杨培新,朱 雪 妙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广 东 台 山 529200)
[摘 要 ]目 的 :探 讨 鼻 内 镜 下 施 行 三 线 减 张 鼻 中 隔 矫 正 术 的 效 果 及 应 用 价 值 。方法:将鼻中隔偏曲患者120例随机
例患儿中,临 床 分 度 表 现 包 括 :轻 度 2 5 例 ,中 度 1 8 例 ,重 度 7
例 。CT分度表现包括:正常1 0 例 ,轻 度 2 7 例 ,中度6 例 、重 度 7 例 。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数据并不完全
协调一致。
表2 新生儿缺氧性损伤临床分度与CT分度比较(例)
脑叶及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轻度表现;低密度影多于两个
脑 叶 、白质灰质对比模糊为中度表现;漫性低密度影,白质灰质 界限消失为重度表现。另 外 ,明显的颅内出血现象也是中度和 重度的表现之一。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35例临床分析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35例临床分析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之一,可致鼻腔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鼻塞、长期反复鼻出血或反射性头痛等症状,有可能继发鼻窦炎,进行鼻中隔矫正术是解决以上临床症状的必要方法。
随着鼻内镜外科技术不断普及,对于鼻腔鼻窦手术后功能性改善及保护的要求,鼻中隔手术的方法已经从典型的黏膜下切除术发展到鼻中隔成形术。
2008年韩德民等提出了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术,确立了鼻中隔手术的新理念。
现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笔者所在科室采用三线减张法行鼻中隔矫正术并且随访资料较完整的35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者中,男29例,女6例,年龄16~67岁,平均(35.2±3.0)岁,病程1~40年,均为首次接受手术。
入院主诉均有鼻塞,伴流涕29例,伴头痛3例,伴嗅觉减退8例,伴反复鼻出血6例。
按鼻内镜检查分偏曲类型有“C”型偏曲(含高位)14例,“S”型偏曲(含高位)10例,混合性偏曲10例,鼻中隔尾端偏曲1例;其中伴有底部嵴突15例,伴有后部棘突11例,伴下鼻甲代偿性肥大者10例;术前均常规行鼻窦CT检查,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者均予排除。
1.2 手术方法手术全程采用Wolf 0°鼻内镜下进行,并根据患者痛阈程度及手术范围大小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局麻者先用浸有1%地卡因+1‰肾上腺素纱条放置双侧鼻腔内表面,麻醉3次,另用含少许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注射于鼻中隔前部切口及后方多处黏软骨膜下,至黏膜发白、隆起为佳(如伴有高血压病者则不加肾上腺素或改加麻黄碱表面麻醉);全身麻醉者选择经口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并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本组病例大部采用局部麻醉,术时取头高15°~30°体位,常规选取鼻中隔左侧皮肤黏膜移行处作略斜向后切口,并向鼻底外侧延伸,“C”型偏曲者切口则选取在偏曲凹面侧,均上至鼻顶,下达鼻腔底,以带吸引剥离子分离切口一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充分暴露鼻中隔偏曲部分及该侧三个张力形成的核心区域,继于该侧方形软骨与筛骨垂直板连接部前5 mm处纵行切除宽约2 mm软骨条,剥离子自此处伸入对侧黏软骨膜及黏骨膜下充分剥离暴露对侧筛骨垂直板、犁骨,以软骨刀沿上颌骨鼻嵴上方约5 mm的方形软骨作平行鼻顶切口,将该软骨自上颌骨鼻嵴骨槽中挑起,并自黏软骨膜表面剔除,于鼻中隔前部黏软骨膜切口后约2 mm处纵行切除宽约2 mm鼻中隔软骨,至此使切除的三条鼻中隔软骨带相连接,仅剩方形软骨顶端连接,即完成三条张力线的减张操作,偏曲多可自行恢复到中线。
臧洪瑞-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成型术剖析
术后并发症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血肿 鼻中隔脓肿 塌鼻 颅内并发症
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成型术
modified septoplasty with three high tension lines resection
臧洪瑞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
定义
由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 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一 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鼻 腔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临床症状 鼻内窥镜检查 鼻窦CT扫描
鼻窦CT扫描对鼻中隔偏曲评估意义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 可能影响鼻内窥镜下的手术操作; 影响术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与否; 导致术后鼻腔粘连的可能性; 提示手术矫正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诊断
鼻中隔黏膜肥厚 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鼻中隔梅毒瘤 、结核
治疗
手术适应证
手术方式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成型术
鼻中隔三线减张
鼻中隔的生长发育
颅骨完成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 发育完成较晚
即在额骨与上颌骨、腭骨发育完成时 鼻中隔软骨还在生长
鼻中隔各部分生长发育不平衡 开始时软骨性,而后逐渐骨化
下方的犁骨、上颌骨鼻嵴、腭突最先 骨化 而后鼻中隔后部逐渐向前骨化 骨化的顺序:从头侧到尾侧 当后方和下方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 上颌骨腭突骨化固定后,软骨部分还 在延伸生长
鼻中隔偏曲引起持续性鼻塞 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通气及引流 嵴突或距状突压迫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 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复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伴有歪鼻 经鼻手术的鼻中隔前置处理
鼻中隔手术的历史
1843年,Langenbeck最早尝试手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 1875年,Adams采用鼻中隔骨折和夹板疗法矫正鼻中隔偏 曲 1882年,Ingals最早介绍切除一部分鼻中隔软骨以矫正中 隔畸形 1889年,Kreig主张切除全部偏曲的鼻中隔包括粘膜(医 源性鼻中隔穿孔) 1902年,Freer介绍了至今仍采用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60例临床分析
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6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在各种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中的优越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2009年~2011年60例行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60例行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患者术后疗效良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结论鼻内窥镜下行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方法简单易行,治疗效果好,有利于恢复鼻腔-鼻窦的正常生理功能。
【关键词】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成形术三线减张鼻内窥镜检查【中图分类号】R76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250-01鼻中隔偏曲在耳鼻喉头颈外科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病因包括外伤、先天发育异常、鼻腔肿瘤压迫等,发病率约为10.0%~81.2%[1],分为生理性偏曲和病理性偏曲两类,对于病理性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鼻中隔偏曲矫正手术。
我院耳鼻喉科2009年2月~2011年6月利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治疗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鼻中隔偏曲患者60例行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年龄18~52岁,男42例,女18例,术前均行前鼻镜、鼻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 (平扫+冠扫)扫描。
按不同的张力曲线分类: 第一张力曲线2例,第二张力曲线8例,第三张力曲线36例,第一、三张力曲线4例,第二、三张力曲线10 例。
按偏曲形态分类: C形偏曲20例,嵴突18例,棘突10例,S形偏曲7例,矩状突5例。
按偏曲部位高低分类: 高位11例,低位42例,S 形偏曲7例。
按症状分类:头痛者21例,鼻塞33例,鼻出血6例,同时有头痛、鼻塞者18例。
1.2 手术步骤经备皮、鼻腔冲洗等术前准备后,先行气管插管全身静脉麻醉或鼻腔局部麻醉,消毒、铺巾,鼻内窥镜下于左侧鼻前庭皮肤粘膜交界处行 L型切口,向鼻底延伸,切开粘膜、粘软骨膜至中隔软骨,分离左侧鼻中隔粘软骨膜,充分暴露鼻中隔该侧的3 个张力线,鼻中隔软骨前、后、下方游离,鼻中隔软骨对侧的粘软骨膜不予分离,保留一定的血供,降低鼻中隔穿孔的机率,于第二张力曲线处分离对侧后端粘骨膜,矫正或去除偏曲的骨质部分,对于有前上软骨部偏曲者,在方形软骨凹面做长方形窄条状或楔状小块切除,或行“田”或“井” 字划痕消除中隔软骨偏曲部表面应力,之后两侧粘膜复位,可见鼻中隔居中,鼻前庭切口处间断缝合1~2针,如合并慢性鼻-鼻窦炎可同时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开放手术,伴有慢性肥厚型鼻炎者可行下鼻甲骨折外移固定术、下鼻甲粘-骨膜下切除术或下鼻甲粘膜下等离子消融术,用医用膨胀海绵及硅胶管在双侧鼻腔固定鼻中隔。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的探讨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的探讨王萍【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方法治疗鼻中隔弯曲的疗效。
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就诊的69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微创鼻内镜三线减张手术治疗方案矫正鼻中隔,对照组使用传统的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
术前术后对患者症状进行评分;对并发症进行统计,依据术前术后症状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判定手术疗效。
结果所有病人都是一次性完成手术,两种手术方法效果满意,但治疗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减少,且基本保留了鼻中隔原有结构及正常形态。
结论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手术治疗鼻中隔弯曲并发症少,手术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3页(P129-131)【关键词】鼻堵;鼻中隔弯曲;鼻内镜手术;三线减张手术【作者】王萍【作者单位】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安徽马鞍山 243000【正文语种】中文鼻中隔弯曲(deviation of nasal septum)是指鼻中隔偏离中线向一侧或两则弯曲或局部形成突起,引起鼻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者,但鼻中隔正直者甚少,如无功能障碍,可不处理。
常见的病因包括:外伤,发育异常,鼻腔内肿瘤异物压迫等。
主要症状为:交替性或持续性鼻塞,头痛,鼻出血及流脓涕等。
凡有明显的上述表现之一,可考虑与鼻中隔偏曲有关,都可作为手术的适应证。
手术方法过去一直沿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但由于手术野较小,畸形复杂者难以达到治疗目的。
近年来,鼻内镜技术在目前的鼻部手术治疗当中应用的已经十分广泛,有文献报道在鼻内镜下进行:变应性鼻炎[1],顽固性鼻出血[2],隐蔽部位鼻出血[3],鼻甲肥厚[4]以及鼻腔及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5]等。
根据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的规律,韩德民等[6]设计一种新的改良的鼻中隔矫正手术,即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
这种手术方法,保留大部分正常骨性支架和鼻中隔软骨;只切除三条张力线区域部分少量的软骨及骨质,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分析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分析游进;刘璟【摘要】目的:分析37例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患者在局部麻醉后鼻内镜下行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对照组30例患者局部麻醉后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1例出现术后血肿,对照组30例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鼻中隔穿孔,1例出现术后血肿,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组患者双侧鼻腔通气良好,治愈率94.6%,无鼻中隔穿孔、血肿、出血及外鼻畸形等并发症,对照组30例患者治愈率93.3%,出现5例鼻中隔扇动。
结论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疗效确切,能保持鼻中隔正常活动,减少并发症发生,安全、微创、有效。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ic three minus septoplasty (TMS) . Methods A total of 67 patients with deflection of nasal septum (D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7 cases ,receiving nasal endoscopic TMS under toponarcosis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receiving submu-cous resection of nasal septum under toponarcosis .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 ,1 patient emerged postoperative he-matoma .In control group ,2 patients emerged intraoperative perforated nasal septurn ,and 1 patient emerged postoper-ative hematoma .During a follow-up of 6-18 months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with well ventilate ,recovery rate of 94 .6% ,and without complications as perforation of nasalseptum ,hematoma ,bleeding ,external nose deforma-tion and so on ,and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with recovery rate of 93 .3% ,and 5 caseswith nasoseptal flap .Con-clusion TMS might be with certain curative effects ,could keep normal activities of nasal septurn ,decrease complica-tions ,and with safety ,small trauma and effectiveness .【期刊名称】《检验医学与临床》【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900-901)【关键词】鼻内镜;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偏曲【作者】游进;刘璟【作者单位】重庆市三峡中心医院耳鼻喉科 404000;重庆市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404000【正文语种】中文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多有鼻塞、头痛、鼻出血等症状[1]。
手术技术图文并茂详解【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操作要点
手术技术图文并茂详解【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操作要点鼻中隔手术是鼻外科最常见手术之一,其手术方式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和演变,大致分为四个阶段:鼻中隔次全切除术、黏膜下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和鼻中隔成形术。
近年来,鼻内镜下鼻中隔成形术已成为主流术式,且以三线减张法术式为典型代表,临床应用简便、安全、微创。
下文介绍常规鼻中隔成形术手术以及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要点。
鼻中隔成形术适应证1.矫正偏曲鼻中隔2.鼻腔鼻窦鼻内镜手术中的鼻中隔偏曲处理3.鼻中隔骨性肥增厚的处理4.肥厚鼻中隔结节(或称中隔体,spetal body)的处理5.与外鼻畸形相关的鼻中隔偏曲的处理6.某些经鼻手术的鼻中隔前置处理常规鼻中隔成形术操作要点1.切口将30°鼻内镜置入鼻腔后,视野向鼻中隔上部,在同侧鼻中隔黏膜做L形或T形切口。
切口垂直部分(图1A线)位于鼻中隔偏曲部位的前部以便于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切除。
需注意术中应保留1条约10mm的鼻中隔软骨部支架以减少术后鼻背塌陷的发生。
切口水平部分(图1B线)位于与垂直切口垂直的鼻底和鼻中隔相连部位或稍高位置,可以根据鼻中隔偏曲位置进行选择。
图1 鼻中隔黏膜切口图2 鼻中隔矢状位解剖图2.分离骨膜,游离软骨,切除偏曲切口应做在鼻中隔偏曲的同侧,因为鼻中隔骨嵴处黏膜常有破损(图1)。
经过该切口,基底位于后上部的黏软骨膜瓣被掀起。
为防止出现术后鼻中隔穿孔,注意必须保证黏软骨膜瓣是从黏软骨膜下被掀起。
用Cottle elevator鼻中隔刀垂直地切除所需保留鼻中隔软骨条后方的鼻中隔软骨以形成黏软骨膜下平面,同时保证对侧黏软骨膜的完整性。
将黏软骨膜瓣从鼻中隔软骨或筛骨垂直板上向上掀起(图3),随后从上颌骨鼻突开始条状切除鼻中隔骨嵴或鼻中隔偏曲部分。
图3 鼻内镜下鼻中隔黏膜切口3.注意保护鼻背支撑通常需要条状切除鼻缝点冠状面后方的偏曲的筛骨垂直板,以减压鼻中隔尾部偏曲并防止软骨回弹。
为防止术后鼻梁塌陷和鞍鼻畸形,鼻中隔背部和尾端的软骨支撑通常需保留。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56例疗效分析
鼻 中隔偏曲行矫正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切除最少量 的组 织 ,
将 鼻中隔恢复正 中。鼻 中隔矫正手 术的经典术 式为鼻 中隔黏
合评估患者耐受程度 。全部 患者均对其 实施局 部麻醉方 式进
行治疗 。使用 1 %利多卡因 5 m l 充分麻醉鼻 中隔前端 凹面 、 鼻 前庭 内侧壁 、 两侧鼻底 部前端及 鼻 中隔 的后端等部 位 , 之后使 用1 %丁卡因一 肾上腺素麻醉双侧鼻腔黏膜 , 当麻 醉起效后 , 鼻 内镜下于鼻中隔左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前约 2 n l / n处行一 “ L ”
表1 5 6例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状况 [ 例( %) ]
长, 为最大程度地保存 鼻中隔软骨 , 降低手 术并发症发生 率 , 我
院对 2 0 1 3年 1 O月 一 2 0 1 4年 1 0月期间收入 院 5 6例鼻中隔偏 曲
患者实施鼻 内镜下 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 , 现报告如下。
吉林医学 2 0 1 5年 6月 第 3 6卷 第 l 2期
鼻 内镜 下 三线减 张法鼻 中隔成 形术 治 疗 鼻 中 隔 5 6 例 疗效 分 析
张 萃 [ 摘 ( 贵州航天 医院耳鼻咽喉科 , 贵州 贵阳 5 6 3 0 0 3 )
要] 目的 : 探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 5 6例鼻 中隔患者 的效果 。方法 : 选取5 6例鼻 中隔偏 曲患者 , 对
其实施鼻 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结果 : 治疗后随访 3~ 6个月 , 5 6例 患者 中共 5 4例 治愈 , 2例好转 , 治愈率为 9 6 . 4 % 。结论 : 鼻 内镜下 三线减张法鼻 中隔成形术可有效治疗鼻 中隔偏曲, 创伤小 、 不良反应少 , 值得广泛使用 。 [ 关键词 ] 鼻 中隔偏曲 ; 鼻中隔成形术 ; 鼻 内镜
功能性鼻内镜三线减张矫正鼻中隔偏曲
年在我科诊 断为鼻 中隔偏 曲的住院 患者 5 6 例。 所有病例均在功能性鼻 内镜直视 下利用三线减张法进行鼻 中隔矫正术。 术后 3 个月复查 , 评价 治疗效果。 结果 功 能性鼻 内镜三线减张法矫正鼻 中隔偏 曲手术成功率为 9 8 %。 结论 功能性鼻 内 镜 三线减张
法矫正鼻 中隔偏 曲创伤小 , 可最大限度保 留鼻腔正常生理结构 , 有效减 少术后并发 症 , 提 高手术成功率 , 是一种行之有效 的手
2 结果
综上所述 , 功能性鼻 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鼻中隔偏曲保留
了大部分鼻中隔支架 , 以尽可能不破坏鼻腔正常的生理结构来 矫正鼻 中隔偏 曲部分 , 大大降低 了术后并 发症 的发生 。 是 一种
行之有效 的功能性微创手术方法 。
参考文献 :
1 . 2 手 术方 法
三线减 张法最早 由韩德 民教授依据鼻 中隔偏 曲产 生的生 物力学 规律 , 以及 颅骨与鼻 中隔软骨 、 鼻 中隔软骨各部 分发育 不均衡产生张力提出的瑚 。实施三线减张法时应注意 : ( 1 ) 对鼻 中隔“ c ” 形和“ S ” 形偏 曲 , 需 咬除部分筛骨垂直板前缘骨质 , 因 为该处为三线关 键受 力部位之一四 。若筛骨垂直板有较大面积 的偏 曲, 需 用咬骨钳将偏 曲部位骨折复位 , 必要时取 出, 尽可能
一
般做 2 条放射状切 口, 切 口深度至软骨 的 1 / 3即可 , 不可超
过2 / 3 , 勿切透软骨 , 直血管钳夹持覆平软骨 , 复位软骨 。 若有筛 骨垂直板 和梨骨偏 曲 , 咬骨钳骨折 复位 , 复位 居中 , 严重偏 曲的 梨骨需 咬除梨骨 , 独立的嵴突 , 在 嵴突边缘做黏膜切 口, 掀起黏 膜瓣 , 切开 骨质 , 分离对侧 黏软骨膜 , 咬除嵴 突 , 复位 黏膜瓣 即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李俊义
【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
【年(卷),期】2013(019)011
【摘要】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偏曲侧皮肤与黏膜交界处行切口,分离黏软骨膜及骨膜,在鼻中隔偏曲部分周围张力形成的类三角形3条张力线区切除条状软骨和骨质,解除其应力,从而矫正鼻中隔.并对上诉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手术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10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疗效,临床症状均消失,无术后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改良三线减张鼻中隔成形术可以更多的保留鼻中隔软骨和骨性支架,方法可靠,治疗效果好.
【总页数】3页(P1191-1193)
【作者】李俊义
【作者单位】山东省莱芜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山东莱芜271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31
【相关文献】
1.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J], 何文萍;李慧卿;马建华
2.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李世嵘;陈凯;张志雄;叶远航
3.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探讨 [J], 张亚龙;周晓健;王建武;陆丽娟;饶青;吴培培;何豹
4.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 叶远航;陈凯;张志雄;刘一贞;兰炎根
5.鼻内镜下三线减张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疗效探析 [J], 李秀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
手术步骤如下 :先在患者 的鼻 中隔左侧 皮肤与黏膜交界处前约2 m n l
部位 做常规 性的L 形切 口,切 口从 鼻阈角 沿至鼻 中隔底部 ,注意 要切
小范 围内将偏 曲的软骨和骨质 切除 ,在最大 程度上保 留了鼻 中隔支撑 性软骨和支 架骨 ,术后恢 复快。因此 ,减 少术后并 发症 ,保障了鼻部
临床鼻 中隔偏 曲发病 原因为外力 损伤 ,天生异 常发育 以及 硬腭高 拱等 。鼻 中隔偏 曲的矫正手术遵 循的原则是 :最 少量的切 除偏 曲组织
术进行 鼻中隔偏 曲的治疗 。根来自据患者 的病变 程度 、病变 范围 、身体状
况 以及精神 状态等 ,预先估计 患者的耐受度 和配合度情 况 ,进而选择 最佳 的麻 醉方 式。一般局部麻 醉常应用 5 mL 的1 %利 多卡因( 含适量 副 肾上腺素) ,先局部 浸润麻 醉患者的鼻 中隔前 端、鼻前庭 内壁 、两侧鼻 底部 前端 以及 鼻 中隔后 端 ;然 后在应 用沾有 1 %丁卡 因一 副。 肾 上 腺素 的 棉片进 行两侧 鼻腔 黏膜的表面 麻醉 。待 有效麻醉后 ,通过鼻 内镜 下行 三线减 张法 鼻 中隔成形术 。
微 创性 、简便性 、安 全性 和美观性等 。报道如 下。 1资 料 与方 法
愈 ,完全 治 愈率为 8 8 . 8 9 %( 3 2 / 3 6 ) ;4 例 已明显 好转 ,有 效治 愈率为
1 1 . 1 1 %( 4 / 3 6 ) 。在跟 踪随访期 间 ,3 6 例 患者均 未发生鼻 中隔穿孔 或鼻
中隔偏 曲矫 正效果满意 ,微创 切 口有效 愈合 。因部分患者 的对侧鼻 甲
存在代偿性 肥大 ,致使 鼻腔的通气效果恢复 的不是十分理 想 ,偶尔会
出现头胀 不适等症状 ;治疗 无效 :鼻 中隔偏 曲矫正程度 不佳 ,鼻腔 的 通气效果改善不 明显 ,仍存在 鼻阻塞、头疼等典型症状 。 1 . 4统 计方法 :术 后对3 6 例 患者 的治疗 情况进行统 计分析 ,以百分率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探讨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是指鼻腔内中隔弯曲、变形,导致鼻腔通气受阻的疾病。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鼻腔畸形病变,患者常常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多、鼻腔通气受限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影响呼吸和睡眠质量。
目前,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鼻中隔偏曲的病因鼻中隔偏曲的病因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先天因素:胎儿期或出生时的外力作用、胎位异常等原因导致鼻中隔畸形。
2. 外伤因素:鼻部外伤后,鼻中隔骨折或软骨移位等原因引起鼻中隔偏曲。
3. 发育因素:骨骼生长异常或骨软骨疾病等原因导致鼻中隔发育异常。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麻醉:患者接受局部麻醉后,医生将鼻内窥镜插入患者的鼻腔中,观察鼻中隔偏曲的具体情况。
2. 切开鼻黏膜:医生使用鼻内窥镜下的手术器械,切开鼻黏膜,使鼻中隔的软骨和骨骼暴露出来。
3. 三线减张: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鼻内窥镜对鼻中隔进行三线减张手术,包括纵向切割、横向切割和悬吊吸引三个步骤,使得鼻中隔的结构得到适当改善。
4. 耳科电钻处理:为了使鼻中隔整体更加平滑,医生使用耳科电钻对鼻中隔进行进一步的整形和修整。
通过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鼻中隔偏曲的情况,恢复患者鼻腔正常的通气功能。
三、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注意事项1. 临床效果:经过多项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被证明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它不仅能够改善鼻中隔偏曲的情况,还可以减少手术的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恢复时间较短,术后效果较好。
2. 注意事项: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因此手术操作需要医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
三线减张鼻中隔矫正手术鼻中隔偏曲不仅影响偏曲侧鼻腔的通气功能,还能影响对侧鼻腔的生理功能和鼻窦的正常引流,最终引起一系列的症状。
鼻中隔偏曲的患病率,既往的报告差别较大(16%~79%),这种差别可能与鼻中隔偏曲的判断标准和调查对象(如人种、年龄、性别等)不同有关。
尤其是人种问题,欧洲人的头颅前后径较长,鼻梁高,气道空间较长;而亚洲人的头颅前后径较短,鼻腔较小。
因此,亚洲人鼻中隔偏曲的发病率可能更高,应当得到足够的重视。
鼻中隔矫正手术发展历史鼻中隔矫正手术是纠正鼻中隔偏曲的最有效手段,也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
早在1882年Ingals最早应用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但直至1904年Killian才描述了此术式的详细方法,并被Cottle(1950年)广泛采用。
1975年Smith 将之改良为“鼻-鼻中隔矫正术”,将矫形与重建的范围扩大到整个鼻中隔及其延伸的部分。
随着20世纪70年代鼻内镜的问世与发展,促进了鼻内镜下鼻中隔矫正手术的开展。
在内镜直视下处理鼻中隔偏曲,术野清晰,扩大了传统手术适应证。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普遍存在过多切除鼻中隔支架的现象。
这些术式虽能矫正鼻中隔偏曲,缓解症状,但由于大面积鼻中隔软骨和骨质被切除,造成鼻中隔主要支架缺失,使中隔黏膜过于松弛而摆动,并可导致鼻的缓慢变形,如鞍鼻、鼻背过宽、尖上区塌陷、鼻中隔穿孔等]。
近年来出现了局限性鼻中隔成形术的新概念,它能很好地处理后段鼻中隔偏曲和局部的鼻中隔距状突(septal spurs),只切除弯曲的部分软骨和骨质,保持了鼻中隔的硬度和支架。
鼻中隔偏曲产生的生物力学分析如何通过解除导致鼻中隔偏曲的应力关系,纠正各种形式的鼻中隔偏曲的同时,保留鼻中隔软骨及正常骨结构支架,避免并发症,仍是一个十分值得探索的课题。
从骨的生长发育角度来看,颅骨完成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发育完成较晚,即在额骨与上颌骨、腭骨发育完成时鼻中隔软骨还在生长。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探讨
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探讨鼻中隔偏曲是指鼻中隔在垂直面上偏曲所致的疾病,有些患者出现因鼻中隔偏曲导致的鼻塌、鼻孔不对称、打喷嚏时疼痛等症状,甚至在严重情况下还会影响呼吸功能,降低生活质量。
对于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方法,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操作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特点,已经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一、鼻中隔偏曲的病因鼻中隔的形态畸形可以由多种因素引起。
在很多情况下,鼻中隔偏曲可能是由于先天性因素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由外部伤害导致的。
比如鼻部的外伤,比较严重的鼻部外伤除了可能导致鼻骨骨折、鼻骨移位等外,还会对鼻中隔造成影响,进而诱发偏曲。
年龄增长、鼻腔内炎症等因素也可能引起鼻中隔的偏曲,导致鼻部的功能障碍。
二、传统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一般只能缓解症状,但并不能根治鼻中隔偏曲。
而手术治疗一直以来采用的是鼻中隔整形手术,但这种手术对患者的身体造成的损伤比较大,手术时间长,由于手术需要用到鼻腔镜,手术难度大,手术创伤大,容易引发并发症,术后鼻腔粘连导致的复发率较高,疼痛明显。
并且术前术后对患者休息、饮食等方面有一定限制。
三、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治疗的优势鼻内窥镜下三线减张辅以耳科电钻是目前较先进的手术方式之一。
手术主要是采用鼻内窥镜下手术,减少了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恢复较快。
术前患者需接受全面鼻内镜检查,根据病情采用多个切口,不断的减张,来达到矫正鼻中隔偏曲的目的。
手术不仅能够减少鼻中隔的畸形,还能够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耳科电钻作为手术的辅助工具,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精准、恢复快的特点。
因为采用了耳科电钻技术,手术时尤其注意不要损伤到黏膜,术后不易发生粘连现象,从而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
术后效果也有很好的保障,手术后的难看,效果更加自然真实,不方为假体,不会因年老衰变而遭遇鼻部萎缩反弹。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叶远航;陈凯;张志雄;刘一贞;兰炎根【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7(014)032【摘要】目的:对比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中隔成形术在鼻中隔偏曲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本科室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124例,按照就诊的单双号分为两组,单数62例为减张法组(行改良三线减张法),双数62例为成形术组(行改良中隔成形术).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黏膜损伤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后治疗效果满意度及发生中隔穿孔、鼻梁塌陷、拍击样中隔、中隔血肿等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减张法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均明显少于成形术组(P<0.05),术后黏膜损伤率低于成形术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张法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成形术组(χ2=3.916,P=0.048),临床治疗满意度显著高于成形术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95,P=0.084).结论: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中隔成形术对治疗鼻中隔偏曲均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的治疗效果更佳.【总页数】4页(P130-133)【作者】叶远航;陈凯;张志雄;刘一贞;兰炎根【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广东梅州 514031【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 [J], 李俊义2.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和改良鼻中隔矫正术在鼻中隔偏曲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 李世嵘;陈凯;张志雄;叶远航3.鼻内镜下改良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探讨 [J], 张亚龙;周晓健;王建武;陆丽娟;饶青;吴培培;何豹4.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李文忠5.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鼻中隔成形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临床分析 [J], 王志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黏膜发生代偿性增生
病因
发育异常 鼻部外伤 压迫因素 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鼻塞 鼻出血 头痛
机械性压迫 气流刺激 鼻窦口阻塞性头痛
邻近器官症状 鼻腔分泌物增多 嗅觉障碍
鼻中隔偏曲的诊断
-16-
狭窄形成之张力--鼻中隔偏曲?
1. 皮肤黏膜交界手术切口处软骨 2. 中隔软骨底部与部分上颌骨腭突、犁骨交界处 3. 筛骨垂直板与软骨交界处
2
3
1
以上3点均应离断减张?
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
生长张力偏移 局部条索离断
鼻中隔偏曲 去除局部应力
保留鼻中隔软骨和骨性支架
中隔软骨主体部分 筛骨垂直板 部分梨骨
鼻中隔手术的历史
1843年,Langenbeck最早尝试手术矫正偏曲的鼻中隔 1曲875年,Adams采用鼻中隔骨折和夹板疗法矫正鼻中隔偏 1隔88畸2年形,Ingals最早介绍切除一部分鼻中隔软骨以矫正中 1源88性9年鼻,中K隔r穿eig孔主)张切除全部偏曲的鼻中隔包括粘膜(医 1902年,Freer介绍了至今仍采用的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偏曲三线减张成型术
modified septoplasty with three high tension lines resection
定义
由于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受某些因素 影响所致的结构上的畸形,形态上向一 侧或两侧偏斜,或局部突起,可影响鼻 腔生理功能,并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
各种形态的鼻中隔偏曲
术后观察矫正效果
鼻中隔前上部(与鼻背和筛骨垂直板延 续的鼻顶)是否彻底矫正; 中鼻甲前端是否充分暴露。
术后并发症
鼻中隔穿孔 鼻中隔血肿 鼻中隔脓肿 塌鼻 颅内并发症
骨化的顺序:从头侧到尾侧
当后方和下方的筛骨垂直板和犁骨、 上颌骨腭突骨化固定后,软骨部分还 在延伸生长
儿童时期筛骨垂直板 和犁骨的骨化情况
鼻中隔三条张力曲线
各部分发育不均衡造成张力产生
主要作用于鼻中隔软骨的前、下和后方的三条线 与已骨化部分的交联处,形成受力三个核心区域 形成突起、嵴和矩状突,造成偏曲
各种形态的鼻中隔偏曲
分类
按形态分类
C形偏曲 S形偏曲 嵴突(骨嵴) 距状突(骨棘)
按偏斜方向
纵偏、横偏、斜偏
按部位分类
软骨部偏曲 骨部偏曲 混合型偏曲
按高低分类
高位偏曲 低位偏曲
鼻中隔偏曲
鼻腔解剖结构的核心 引起鼻腔结构改变的核心 高位重度鼻中隔偏曲造成中鼻道和窦口鼻道 复合体狭窄和引流障碍
临床症状 鼻内窥镜检查 鼻窦CT扫描
鼻窦CT扫描对鼻中隔偏曲评估意义
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的相关性; 可能影响鼻内窥镜下的手术操作; 影响术后鼻腔鼻窦通气引流与否; 导致术后鼻腔粘连的可能性; 提示手术矫正的部位和范围。
鉴别诊断
鼻中隔黏膜肥厚 鼻中隔血肿或脓肿 鼻中 Nhomakorabea梅毒瘤 、结核
治疗
手术适应证
鼻中隔偏曲引起持续性鼻塞 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通气及引流 嵴突或距状突压迫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 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复鼻出血 鼻中隔偏曲伴有歪鼻 经鼻手术的鼻中隔前置处理
去除上颌骨腭突及腭骨鼻嵴
-18-
鼻中隔三线减张成形术
意义:
保持中隔厚度和硬度 避免顺应性鼻梁塌陷 降低呼吸时中隔扇动 增加总鼻道通气容积 减少鼻中隔穿孔发生 拓宽手术的年龄范围
-19-
鼻中隔矫正术中生物动力学原则
从软骨直的一面剥离粘骨膜,会使软骨弯向未 剥离一侧; 从鼻中隔凹面做切口和剥离粘骨膜,可拉直软 骨; 从鼻中隔凸面做切口和剥离粘骨膜,可增大原 有弯曲度; 术后发生弯曲的程度与软骨的厚度成反比。
手术方式
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 鼻中隔矫正术 鼻中隔成型术
鼻中隔三线减张
鼻中隔的生长发育
颅骨完成发育较早,而鼻中隔软骨 发育完成较晚
即在额骨与上颌骨、腭骨发育完成时 鼻中隔软骨还在生长
鼻中隔各部分生长发育不平衡
开始时软骨性,而后逐渐骨化
下方的犁骨、上颌骨鼻嵴、腭突最先 骨化
而后鼻中隔后部逐渐向前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