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译文

合集下载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与翻译(全)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与翻译(全)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与翻译(全)原文: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翻译:管仲的财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反坫,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规,常比各国诸侯都强大。

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齐国又出现了一位晏子。

原文: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翻译:晏平仲,名婴,是古莱国的夷维人,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由于节俭和勤于政事而受到齐国人民的推重。

他担任齐相,不吃两样的肉食,妻妾不穿丝绸衣裳。

他在朝廷,国君有话问他,他就严肃地回答;不向他问话,他就严肃地办事。

当国家有道的时候,就顺命行事,无道的时候,就权衡度量着去行事。

他由于这样做,而能够三朝都在诸侯之中显扬名声。

原文: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

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翻译: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犯了罪被拘禁。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坐车左边的马,赎出了石父,并让他上车,一同回了家。

晏子没有向石父告辞,就进入内室,许久不出来,于是越石父请求断绝交往。

晏子大吃一惊,整理自己的衣冠郑重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但也帮助您摆脱了困境,您为什么这样快就要断绝交往呢?”石父说:“不能这样说。

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屈,在知己人那里受到尊敬。

当我在囚禁期间,那些人是不了解我的。

您既然了解我,并且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了,知己而待我无礼,那还不如被囚禁着。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注解与鉴赏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注解与鉴赏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原文注解与鉴赏史记·管晏列传司马迁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伐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管晏文言文翻译

管晏文言文翻译

原文:管晏者,齐人也。

其先齐之世家也。

管仲、晏子皆其子孙。

仲者,齐桓公之臣,有功于国,故得封于管。

晏子者,仲之子,仕于齐景公,有政绩,故得封于晏。

二人皆以政事见称于世,故并称管晏。

管仲者,善用权谋,能因时制宜,故能辅佐桓公,成霸业。

其所行政事,皆以国家大计为重,不以私利为念。

其在位时,能以公正无私之心,尽忠职守,竭力为国。

故桓公曰:“仲父,吾之股肱也。

”晏子者,博学多才,善言辞,能以辞令化解纷争。

其在齐景公时,有政绩,能以道德教化人民,使齐国大治。

景公尝问晏子:“吾欲以道德教化天下,其道何在?”晏子对曰:“道在民心,民心所向,即天命所在。

”管晏二子,皆以政事见称于世。

管仲善用权谋,晏子善言辞。

二人各有所长,相得益彰。

管仲在位时,以法治国,使齐国富强;晏子在位时,以德治国,使齐国大治。

故曰:“管仲善治国,晏子善教化。

”管仲、晏子,虽俱以政事见称,然其人各有异。

管仲勇猛果断,敢作敢为;晏子温文尔雅,善言辞。

管仲有功于国,故得封于管;晏子有德于民,故得封于晏。

二人虽各有长短,然皆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管仲、晏子,俱为齐国之贤臣。

管仲辅佐桓公,成霸业;晏子辅佐景公,使齐国大治。

二人皆以政事见称,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管仲、晏子,亦各有其不足之处。

管仲好权谋,有时过于计谋;晏子好辞令,有时过于辞藻。

然其不足之处,皆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巨大贡献。

管仲、晏子,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管仲之权谋,晏子之辞令,皆可成为后人借鉴的典范。

管仲、晏子,俱为齐国之贤臣,其政绩、品德,皆令人敬佩。

今将《史记·管晏列传》原文翻译如下:管晏,是齐国人。

他们的祖先都是齐国的世家。

管仲、晏子都是他们的后代。

管仲是齐桓公的大臣,对国家有功,因此被封在管地。

晏子是管仲的儿子,他在齐景公手下做官,有政绩,因此被封在晏地。

这两个人都因为政事而在世上受到赞誉,所以并称管晏。

管仲善于运用权谋,能够根据时代变化来制定适宜的政策,因此能够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选自西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卷六十二、列传第二,是春秋中后期齐国政治家管仲和晏婴的合传。

以下是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管晏列文言文翻译

管晏列文言文翻译

原文:管仲者,齐之贤臣也。

其为人也,智而能谋,勇而能断,仁而能和。

桓公以管仲为相,与之谋国,遂成霸业。

管仲之智,盖出于天资。

少而好学,长而博闻。

孔子曰:“管仲之器小哉!”言其才器虽小,而足以治大国也。

管仲之勇,亦出于天性。

尝有盗贼,管仲遇之,遂杀之。

人问其故,管仲曰:“彼盗贼也,吾不忍见其害民,故杀之。

”管仲之仁,更可见于其行事。

桓公尝有疾,管仲进药,虽知药有毒,然以仁心,不敢不尽职。

桓公疾愈,赐之金,管仲不受。

曰:“吾有君,何敢受赐?”管仲之才,可谓大矣。

然而,管仲自知其才,不敢自满。

孔子曰:“管仲之才,其大无外。

”言其才之大,无与伦比。

管仲曰:“吾闻君子之才,如日月之明,不可掩也。

吾虽才高,然不敢掩日月之光。

”管仲之谦,可见一斑。

管仲辅佐桓公,成就霸业,其功不可没。

然而,管仲自知其功,不敢自傲。

孔子曰:“管仲之德,其高无上。

”言其德之高,无与伦比。

管仲曰:“吾闻君子之德,如泰山之重,不可移也。

吾虽功高,然不敢移泰山之重。

”管仲之谦,可见一斑。

管仲在位,以仁为本,以德为基,以才为辅,以勇为卫。

故能辅佐桓公,成就霸业。

管仲之后,子孙世守其业,为国家之栋梁。

管仲之名,传于后世,成为后世仁人志士之楷模。

翻译:管仲,是齐国的贤臣。

他为人聪明且能谋略,勇敢且能决断,仁爱且能和睦。

齐桓公任命管仲为相,与他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最终成就了霸业。

管仲的智慧,源于天赋。

他自幼好学,长大博学多才。

孔子说:“管仲的才能虽然有限,却足以治理大国。

”这话说明他的才能虽然有限,但足以治理大国。

管仲的勇敢,也是天生的。

曾经遇到盗贼,管仲遇见他们,便将他们杀死。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管仲说:“他们是盗贼,我不忍见他们祸害百姓,所以杀死了他们。

”管仲的仁爱,更可以从他的行为中看出。

齐桓公曾经生病,管仲进献药物,虽然知道药物有毒,但因为仁心,不敢不尽职。

齐桓公病好后,赐给他金银,管仲不接受。

他说:“我有君主,怎么敢接受赏赐?”管仲的才能,可以说是很大的。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管晏列传文言文翻译(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史记·管晏列传》是齐国两位宰相管仲与晏婴的合传,一位是兴国之相,一位为承平之宰,晏婴晚管仲百余年。

司马迁借传主管仲之口讲述其与鲍叔牙“管鲍之交”的故事,提出“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的观点,对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就霸业却着墨不多。

司马迁通过对比方式展示管晏的不同:管仲任相,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晏婴任相,君行正道,顺(君)命而为,(君)不行正道,则斟酌办理(君的指示)。

管仲富于公室,有三归、反坫,奢侈僭越,司马迁没有提及管仲的后代,却写了鲍叔牙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晏婴力行节俭,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三世显名于诸侯。

司马迁一边评价“管仲世所谓贤臣”,一边借“孔子小之”,说孔子认为管仲格局不够;对于晏婴,司马迁却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如果晏婴在世,我做他的车夫,也满心欢喜对他仰慕有加。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任鲁国大司寇审理的每一个案件,他都非常慎重,为避免差错,孔子将判词与别人共同讨论,对讨论结果他会择善而从,不独断专行。

而孔子在撰写《春秋》时,他认为该记入的事一定要写,该删削的内容则勿需保留,即使像子夏这样长于文辞以文学列于孔门十哲的弟子,也不容置喙。

后世称孔子写《春秋》,“一字之褒荣于黼衮,一字之贬严如斧钺”。

一字褒贬,微言大义,这种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被称做“春秋笔法”。

司马迁写《史记·管晏列传》,通过阅读两人的著作以察其言,通过两人的轶闻趣事以观其行,口无臧否,皮里春秋,令管晏之别立显。

苏轼的父亲苏洵在其《管仲论》中提出:“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高中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

高中文言文《史记·管晏列传》全文阅读及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於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於齐,有封邑者十馀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彊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於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於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於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彊於诸侯。

後百馀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於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於诸侯。

越石父贤,在縲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於戹,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翻译

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翻译

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重点字词翻译管仲(1)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2)游,鲍叔牙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3)鲍叔牙,鲍叔牙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牙事齐公子小白(4),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5),管仲囚焉。

鲍叔牙遂进(6)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7),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牙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牙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牙谋事而更穷困,鲍叔牙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牙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8),鲍叔牙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牙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牙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9)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10)鲍叔牙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11)。

四维(12)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13)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14)。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15),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16),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17)于公室,有三归,反坫(18),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19)莱(20)之夷维(21)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22);无道,即衡命。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3)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4),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管晏列传》译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选自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文言文管晏列传翻译

文言文管晏列传翻译

管子者,名夷吾,齐之鄙人也。

齐桓公时,管子以道术进,为相国,辅佐桓公,使齐国强盛,称霸诸侯。

管子幼而贫,常游于闾巷之间,与市井之徒交游。

然其志高远,不拘小节,好学不倦。

一日,管子游于郊外,见一老人持杖而立,乃孔子弟子颜回。

颜回见管子,异而问之:“子非齐国之鄙人乎?何得至此?”管子答曰:“吾闻颜回贤,故来求教。

”颜回笑曰:“吾虽孔子弟子,然吾亦学于夫子,吾师有言:‘学无常师,唯道为师。

’子欲学道,宜先求道于夫子,吾岂能教子哉?”管子曰:“吾闻夫子之教,虽欲从之,奈道远莫及。

”颜回曰:“道不远人,在己而已。

子若欲求道,必先自省,而后能见道。

”管子遂拜颜回为师,学道于孔子。

孔子闻之,曰:“吾弟子颜回,善化人也。

能化齐国之鄙人,使之求道,吾甚喜之。

”于是孔子授管子以道,使归齐。

管子归齐,以道术辅佐桓公,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管子曰:“治国之道,在于安民。

安民之道,在于富民。

富民之道,在于教民。

”于是管子设官分职,举贤任能,兴利除害,劝课农桑,使民富足。

又立学校,教民礼仪,使民知廉耻,齐国由此而大治。

管子又曰:“国者,天下之根本也。

根本固,则枝叶茂;根本摇,则枝叶枯。

”故管子注重国家根本,讲究治国之术。

其治国之道,以法治为主,以德治为辅。

法者,治国之具;德者,治国之本。

法明则民安,德厚则民敬。

管子之治齐,内外兼修。

内修德政,外修武功。

管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故管子重祭祀,修武备,使齐国强盛。

齐桓公因管子之助,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管子虽贫,然其志高远,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赞曰:“管仲之器小哉!吾以管仲为社稷之臣,而不以管仲为地之君。

”管子虽不居地之君,然其功业昭著,为后世所敬仰。

管子之治,虽经数百年,其法犹在。

后世治世之君,多以管子为师,取法管子之道。

管子之学,遂成为齐学,流传于世。

夫管子者,齐国之贤相也。

其道术高尚,治国之道,垂范后世。

管子之事迹,可传千古,为后世所敬仰。

故曰:“管晏列传,齐之贤相也。

【精】管晏列传_注释+翻译

【精】管晏列传_注释+翻译

管晏列传文学常识:出自《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记》,分为:本记、世家、列传、书、表五部分,被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与司马迁的《资治通鉴》合称为“史学双璧”。

课文内容:①管仲夷吾者,颍(yǐng)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游:交往。

贤:有才能。

欺:欺负,这里指占便宜。

遇:对待。

已而:不久。

事:侍奉,服侍。

及:等到。

立:被立为。

囚:被囚禁。

进:推荐,举荐。

既:已经,…之后。

用:被任用。

以:凭借(管仲)。

霸:称霸。

合:会盟,会合。

匡:匡正,纠正。

【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经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

管仲家里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此有所怨言。

不久,鲍叔牙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被立为齐桓公后,公子纠被杀,管仲被囚禁。

鲍叔牙于是(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之后,在齐国执政,齐桓公凭借管仲称霸,多次会盟诸侯,使天下匡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②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shào)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始:当初,最初。

困:贫困,贫穷。

尝:曾经。

贾:经商,做买卖。

与:给。

穷困:使(鲍叔牙)困厄。

见…于…:被动结构。

不肖:才能不高。

管宴列传文言文翻译

管宴列传文言文翻译

【原文】管宴者,楚人也。

性豪放,不拘小节。

少好饮酒,长而益甚。

每至酒肆,必痛饮至醉。

人或讥之,宴曰:“人生几何,何必拘泥于酒乎?酒者,天地之精华,人之所乐也。

吾饮之以适志,何害之有?”宴虽好酒,然非酒徒。

每饮酒,必与知己共之。

其友皆一时之俊彦,如屈原、宋玉之流。

宴与诸友饮酒,谈笑风生,或论诗赋,或论兵法,或论世事,无不畅所欲言。

其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常使座中之人叹服。

楚考烈王时,宴为将。

率兵北伐,屡建奇功。

然宴不以功自傲,常以酒会友,谈论国事,意气风发。

人或问之:“将军功勋卓著,何不居功自傲,反以酒会友?”宴答曰:“吾虽将,亦人子也。

人子之道,当以忠孝为本,以仁义为宗。

吾以酒会友,正所以广结善缘,待人以诚也。

”楚考烈王崩,楚人立幽王。

幽王昏庸,朝政日非。

宴知时势,遂隐退江湖。

虽隐退,然心忧国事,常以酒会友,评议朝政。

时有客至,问宴曰:“将军隐退已久,何以忧心忡忡?”宴叹曰:“吾虽隐退,然忧国之心未尝稍减。

朝政日非,百姓涂炭,吾何敢自安?”宴隐退后,酒友渐少。

然每至月圆之夜,必独酌一壶,望月怀古,感慨万千。

一日,宴于江边饮酒,忽闻岸上有人吟诗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宴遂招之,与共饮。

吟诗者乃隐士朱温也。

二人谈笑风生,相谈甚欢。

自此,朱温常至宴居,与宴饮酒论道。

楚幽王崩,楚人立哀王。

哀王即位,国事渐有起色。

宴闻之,遂复出江湖,助哀王治国。

宴复出,酒友亦随之增多。

宴与诸友饮酒,谈论国事,筹划方略,助哀王稳固江山。

哀王崩,楚人立考王。

考王即位,宴以年老退居林下。

然心系国家,仍以酒会友,评议朝政。

考王崩,楚人立灵王。

灵王即位,宴已老病,遂绝迹江湖,隐居山林。

然其名声犹在,后人称颂不已。

【翻译】管宴,楚国人。

性格豪放,不拘小节。

年轻时就喜欢饮酒,长大后更加放纵。

每当来到酒肆,必定痛饮至醉。

有人讥讽他,管宴说:“人生几何,何必拘泥于酒呢?酒是天地之精华,人之所乐也。

我饮酒是为了适意,有什么不好呢?”管宴虽然喜欢饮酒,但并非酒徒。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管晏列传》全文详细翻译《管晏列传》译文选自《史记》作者:司马迁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

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

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

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

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

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

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

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

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

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选自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和翻译选自史记卷六十二·管晏列传第二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管晏列传译文

管晏列传译文

管晏列传译文《管晏列传》译文:管仲,那家伙叫一个穷啊,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

他老占鲍叔牙便宜,可鲍叔牙不跟他计较,知道他穷得叮当响,不是贪心。

管仲给鲍叔牙出主意,主意不咋地,弄砸了不少事儿,鲍叔牙也不埋怨他,还说那是运气不好。

管仲多次当官都被炒鱿鱼了,鲍叔牙说那不是他不行,是没碰到好机会。

管仲打过好几次败仗,逃跑了好几次,鲍叔牙说他不是胆小鬼,那是他有老母要照顾,舍不得死。

管仲辅佐的公子纠失败了,他被关起来受辱,鲍叔牙还替他说话,把他推荐给齐桓公,让他当了大官。

管仲这家伙后感慨地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鲍叔牙推荐管仲以后,自己甘心处在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有好多都当了大官,所以齐国的人到现在还在称赞鲍叔牙推荐人才的好处。

晏子,那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他当齐国的宰相,吃饭的时候没有两样肉菜,他的妻妾都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他对齐景公据理直言,毫不退缩。

国君派他去治理东阿,三年后,景公不高兴了,说晏子把东阿治理得乱七八糟。

晏子说:“我请求改变方法再去治理,如果还不行,我甘愿受罚。

”景公答应了。

第二年,景公可高兴了,还想重重地奖赏晏子,晏子却推辞不受。

景公问他为啥,晏子说:“我第一次治理东阿的时候,不让坏人得逞,节省开支,关心百姓疾苦,那些坏人就在您面前说我坏话;第二次我就反着来,让坏人高兴,使劲花钱,不关心百姓,您就高兴了。

其实东阿的情况根本就没变好。

”景公这才恍然大悟,知道晏子是个好官,于是对晏子更加敬重。

这就是管仲、晏子的一些事儿,从他们的故事里可以看出他们都是很有本事的人呐。

这篇出自《史记》。

哎呀呀,我说得够明白不?就像咱平常唠嗑一样,希望你能喜欢这样的译文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译文《史记·管晏列传》原文及翻译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

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

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

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

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

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缌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

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

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

岂管仲之谓乎?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译文: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

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

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

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侯,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生活贫困。

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

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在深牢中受屈辱,但鲍叔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

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

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

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

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国国家就会灭亡。

“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合乎法度,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

”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

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

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

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

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

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侯们因此归顺齐国。

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

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

晏平仲,名婴,是齐国莱地夷维人。

他辅佐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国君,由于节约俭仆又努力工作,在齐国受到人们的尊重。

他做了齐国宰相,食不兼味,妻妾不穿丝绸衣服。

在朝廷上,国君说话涉及到他,就正直地陈述自己的意见;国君的话不涉及他,就正直地去办事。

国君能行正道,就顺着他的命令去做,不能行正道时,就对命令斟酌着去办。

因此,他在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代,名声显扬于各国诸候。

越石父是个贤才,正在囚禁之中。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到他,就解开乘车左边的马,把他赎出来,用车拉回家。

晏子没有向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好久没出来,越石父就请求与晏子绝交。

晏子大吃一惊,匆忙整理好衣帽道歉说:“我即使说不上善良宽厚,也总算帮助您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您为什么这么快就要求绝交呢?”越石父说:“不是这样的,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就会得到伸张。

当我在囚禁之中,那些人不了解我。

你既然已经受到感动而醒悟,把我赎买出来,这就是了解我;了解我却不能以礼相待,还不如在囚禁之中”于是晏子就请他进屋待为贵宾。

晏子做齐国宰相时,一次坐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偷地看她的丈夫。

他丈夫替宰相驾车,头上遮着大伞,挥动着鞭子赶着四匹马,神气十足,洋洋得意。

不久回到家里,妻子就要求离婚,车夫问她离婚的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过六尺,却做了齐的宰相,名声在各国显扬,我看他外出,志向思想都非常深沉,常有那种甘居人下的态度。

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做人家的车夫,看你的神态,却自以为挺满足,因此我要求和你离婚。

”从此以后,车夫就谦虚恭谨起来。

晏子发现了他的变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车夫也如实相告。

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和《晏子春秋》,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们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们的合传。

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下一页1220XX—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

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

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一、教研组建设方面:、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备课关。

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

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上课关。

()作业关。

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考试关。

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质量关。

、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加强教研组建设。

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

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10月 127四王志忠生物圈10 月137五赵夕珍动物的行为12月114 五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12月2818四朱光祥动物的生殖镇江新区大港中学生物教研组xx- 20X 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20X年秋季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化学生物教研组的工作计划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年下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20X年化学生物教研组计划中学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20XX—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XX—XX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中英语教研组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组将进一步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学研究的中心工作,深入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积极、稳妥地实施和推进中学英语课程改革。

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研工作,加强课程改革,紧紧地围绕新课程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加强课题研究,积极支持和开展校本研究,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