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静女、采薇)二十一.ppt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二十一.ppt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二十一.ppt](https://img.taocdn.com/s3/m/0cb5221ef7ec4afe04a1dfc1.png)
通假字
爱(薆)而不见(现) 说(悦)怿女(汝)美 自牧归(馈)荑 匪(非)女(汝)之为
采薇
小雅
m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mǐ
xiǎn yǔn
huáng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zài
shù
pìn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风》为民间歌谣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也称 “十五国风”,有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 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雅》是宫廷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小雅》
(74篇)和《大雅》(31篇),共105篇。“雅”是正声 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多半是士大夫的 作品。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以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一对恋人 的甜蜜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 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 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 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叫人爱 不释手。
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 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我”赴约前往,却不见静女,“我”搔 首踟躇。表现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 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 着急得抓耳又挠腮。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刚:坚硬。指薇菜长大将老。 阳:农历十月,小阳春季节。今犹言“十月小阳春”。 王事:指征役。 盬:止息,了结。 启处:休整,休息。 孔:甚,很。 疚:病,苦痛。 我行不来:我出征后,生怕从此不回家。来,回家。 薇菜采了又采,薇菜已经又老又硬。说回家呀道回家,又到 了十月小阳春。征役没有休止, 哪能有片刻安身。心中是那 么痛苦,到如今不能回家。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
![诗两首静女采薇古诗文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efd0565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0f.png)
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 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有三种说法。一、《诗》毛序:“《采薇》, 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
作品鉴赏
此诗是从男子一方来写的,但通过他对恋人外貌的赞美,对她待自己情义 之深的宣扬,也可见出未直接在诗中出现的那位女子的人物形象,又反过来使读 者对小伙子的痴情加深了印象。
注释译文
⑴静女:贞静娴雅之女。”姝(shū):美好。 ⑵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
3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4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 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
诗经两首之静女 采薇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目录
作品原文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这两章生动地体现了诗人的“写形写神之妙”(陈震《读诗识小录》)。照 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 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 异”,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 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 百多年的阐释史。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 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 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
![《诗经》两首采薇(共26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987e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49.png)
06
采薇篇章内容与特点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描述了士兵在归途中的艰辛和思乡之 情。
诗篇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反复咏叹, 增强了情感的表达力度。
诗篇以采薇起兴,通过描写士兵在归 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深切的思乡 之情和强烈的归家愿望。
诗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 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音乐美
篇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形成回环 往复的音乐美,使诗歌具有一唱三叹 的效果。
韵律美
诗歌运用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使篇 章具有和谐悦耳的韵律美,增强了诗歌 的感染力。
读者审美体验和感受分享
审美体验
读者在阅读《诗经·采薇》时,可以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深沉情感和丰富意象,从而 获得审美愉悦和心灵震撼。
01
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
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
311篇。
02
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
的社
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
孔子编订。
04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
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05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 《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 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 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深远,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 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采薇篇章与其他艺术形式关联
采薇篇章作为《诗经》中的一部 分,其艺术特色和情感表达为其 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灵感和借鉴。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REPORTING
采薇篇章结构及写作手法
《诗经》二首(《邶风·静女》与《小雅·采薇》)演示文稿39页PPT
![《诗经》二首(《邶风·静女》与《小雅·采薇》)演示文稿39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faf713e50066f5335a8121ff.png)
•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ຫໍສະໝຸດ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ppt课件2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ppt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27f12a54f12d2af90242e66f.png)
疆场思归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传达出主人公怎样的感情?从“象弭鱼服” 我们 又可以发现到怎样的感情?
“四牡业业”,“四牡骙骙”,“四牡翼翼” 中的叠 词写战马的高大强壮,步伐整齐,显示出赫赫军威,再加 上“一日三捷”的数字,表现了战争的捷报频传,传达出 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的 爱国热情。
《颂》是祭祀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 (4篇)、和《商颂》(5篇),大多是宗庙用于祭祀时颂 神或颂祖先的乐歌。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即起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 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静女
诗 经 ·邶 风
静女
bèi
《诗经 · 邶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昔:昔日,从前,文中指出征时。 往:当初从军。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整句是说那 是正值春天。 思:用在句末,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霏:形容雪下得很大,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 个,为什么?
2024版《静女》PPT课件
![2024版《静女》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3801d6d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21.png)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关于《静女》的作者,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一般认为是民间采风所得,集合了广 大劳动人民的智慧。
《静女》一诗的创作背景,大致可推断为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当时社会风气较为 开放,男女之间的自由恋爱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诗中的“静女”形象,代表了当时社会对于女性的审美标准和道德要求,即娴静、 温婉、忠贞等品质。
含蓄蕴藉
诗歌表达含蓄蕴藉,不直 接言明情感,而是通过描 绘景物、动作等来暗示和 传达情感。
婉约柔美
整首诗歌风格婉约柔美, 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 静女的美丽形象和温柔情 感,给人以美的享受。
04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传统文化元素挖掘
诗经文化
《静女》作为《诗经》中的名篇,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风格, 是了解和研究诗经文化的重要载体。
时代背景及文化特色
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经历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社会经 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
革。
在文化方面,春秋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此外,春秋时期的音乐、舞蹈、绘画等
的局面,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其中, 艺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诗经》中
儒家思想对于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其强 的诗歌往往与音乐、舞蹈相结合,形成
《诗经》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其余305篇按 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160篇;“雅”主要是朝廷乐歌, 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40篇。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中国 诗歌艺术的民族特色由此肇端而形成。
06
诗歌改编与创意应用
现代汉语翻译实践
人教版必修2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期末复习课件(41张PPT)
![人教版必修2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期末复习课件(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1cd5e3be009581b6ad9eb59.png)
邶,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汤阴东南。
静女,娴雅的女子。 诗经中的诗歌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做 全篇的题目。
要读出句内节拍,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采薇》选自《诗经》中的 “小雅”,是宫廷乐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 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它 是一种正统音乐。主要用于 统治者的朝会宴飨,以歌功 颂德为主;多为贵族所作, 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 思想。“薇”即野豌豆。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不遑启居,猃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1-3 戍边(采薇思归),忆思归之情, 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艰苦。
4-5 作战(疆场思归),直接写战事场面。
6 归家(归家之哀),
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话,这叫 什么手法?
答:起兴 《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关 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都是起兴, 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一语双关;托物抒情)
娈:面目姣好。
贻:赠。
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
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
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
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学课件PPT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学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ac5dfa2d551810a6f424861e.png)
第五节 驾彼四牡(mǔ ) ,驾起四匹大公马,
四牡騤(kuí)騤。马儿雄骏高又大。
君子所依,将军威武倚车立,
小人所腓(féi )。兵士掩护也靠它。
精品
四牡(mǔ )翼翼,四匹马儿多齐整,
象弭(mǐ )鱼服。鱼皮箭袋雕弓挂。
岂不日戒,哪有一天不戒备,
玁(xiǎn)狁(yǔn )孔棘(jí)!军情紧急不 卸甲!
这首诗歌通过一个戍边战士对军旅这首诗歌通过一个戍边战士对军旅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战士戍边与思归生活的回忆展现了战士戍边与思归爱国与念家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抒爱国与念家的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抒发了对战争的厌倦痛恨之情
精品
中
国
展 脉 络
古 代 诗 歌
的
发
《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源头
《楚辞》(屈原、宋玉为代表):中国 浪漫主义源头
★ 语汇:
大量使用了双声、叠韵、叠字。
精品
《诗经》
《静 女》
精品
概括每首诗的主要内容 :
整体 感知
★ 《邶风·静女》
★ 《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子与心爱的姑 娘的一次约会。
精品
(邶风)
女静
精品
姝 (shū) 俟 (sì) 见 (xiàn) 蜘蹰(chíchú) 娈(luán) 贻(yí) 彤(tóng)管 炜(wěi) 怿(yì)
风:即15国风,大多为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多为贵族创作
的宫廷乐曲歌词; 颂:宗庙祭祀乐歌。
关于《诗经》——手法
★《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之源,其内 容以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国风”为主,故 文学史上把这类诗称为“风体诗”。 ★《诗经》的诗以四言为主,主要有“兴” “比”“赋”三种表现手法: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 静女》课件 (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61ee654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a.png)
爱人及物,借物咏人,凸现出男子对女子的真挚的 爱恋之情。
情感梳理
情人约会 情人赠物 赠荑赞人
俟我城隅
贻我彤管
归我荑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搔首踟蹰
说怿女美
美人之贻
急切之情
热恋之情
质朴之情
艺术手法
1.重章叠句 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
(luán,美好) yí,赠送
tóng,深红色
静女其娈,贻 我 彤 管。
通“悦”,高兴
rǔ,通“汝”,你,此处指“彤管”。
wěi,红而有光
(yì,喜爱)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姑娘那么漂亮,送给自己的“彤管”那么好看,令自 己陶醉。
写心理:青年之恋
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女子赠送信物给男子,男子
野外
(tí)白茅牙,爱情的象征
xún,的确,确实,实在
自牧 归 荑,
洵美且异。
kuì,通“馈”,赠送
fēi,通“非”,不是
rǔ,通“汝”,你,此处指“荑” 赠送
匪 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姑娘送给他的“荑”,既好看又奇异,自己特别喜爱,因为其 中蕴含姑娘相赠的情意——“美人之贻”。
写心理:青年之诚
这一章写了什么内容? 描写两人见面后女子把野外采来的荑草送给男子的
作者从静女到彤管,再从荑到静女,通过喜爱情人的赠 物之美,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3.赋的表现手法
“赋”,直陈其事,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直接 叙述了“我”与热恋中的静女的一次约会。
4.多种修辞手法的使用
第21课《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课件37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
![第21课《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课件37张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1a42d6dbaaea998fcd220e92.png)
10
深入理解回答问题:
1.这首诗写了什么故事?
写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情景。 是一首表现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诗歌,以 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他和姑娘甜蜜的爱情, 表现了男子热烈而淳朴的恋情。
深入理解回答问题:
2.想像一下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时,躲藏着的姑 娘的心理活动?
她或许躲在附近的草丛里,正轻轻地拨开茅草, 悄悄向外窥视小伙子焦急的样子,偷偷地掩口 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3.姑娘传情达意的信物是什么?小伙子更喜欢哪 个?为什么? 彤管 荑草。荑草 借物咏人,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 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因为 是美人亲自从野外采摘的,付出了诚心与辛劳。
翻译第二章
•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 采薇采薇一把把,
薇菜新芽已长大。 •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 说回家呀道回家,
心里忧闷多牵挂。 •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 满腔愁绪火辣辣,
又饥又渴真苦煞。 •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 驻守地方不安定,
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王事:指征役。盬:闲暇、休止。启处:与上文 “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孔:很,非常。疚:痛苦。我行不来:我从军之 后,生怕从此之后不回家。来:回家,归来。
翻译第六章
•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回想当初出征时, 杨柳依依随风吹。
•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如今回来路途中, 大雪纷纷满天飞。
•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道路泥泞难行走, 又渴又饥真劳累。
•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满心伤感满腔悲, 我的哀痛谁体会!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https://img.taocdn.com/s3/m/a4568bc6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c.png)
《静女》课件(共34张PPT)2022—2023学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用书(共34张PPT)诗经中的爱情《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执子之手,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诗经·子衿》《诗经·蒹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文学常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入从到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2.《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章法上的特点是: ,反复吟唱。
3.“四书”指,,,。
“五经”指,,,,。
诗歌总集西周初年春秋中期四重章复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雅颂风民歌大雅小雅《诗经》国风士大夫文人之作宗庙祭祀诗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比:“以彼物比此物”,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邶风邶: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之一,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境内静女:娴雅、美丽的女子注:《诗经》中常以第一章开头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诵读要领要读出句内节拍,《诗经》四言诗为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静女/其姝贻我/彤管自牧/馈荑反复诵读,要求达到流畅讨论: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诗歌结构:情人相约图大胆而热烈情人赠物图美好而甜蜜情人表白图纯朴而真挚静女shū sì yú静女/ 其姝,俟我/于/ 城隅。
xiàn chí chú爱而/ 不见,搔首/ 踟蹰。
luán yí静女/ 其娈,贻我/ 彤管。
wěi yuè yì rǔ彤管/ 有炜,说怿/ 女美。
kuì tí xún自牧/ 归荑,洵美/ 且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 个,为什么?
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 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 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 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 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 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 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 珍品。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炜:鲜亮的光彩。 说怿:喜爱。说,通“悦”,和“怿”一样,都是喜爱的 意思。
女:通“汝”,你。这里指代“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牧:野外放牧的地方;郊外田野。 归荑:归,通“馈”,赠送。荑,初生的茅草。赠送荑草。 洵:的确,确实。 异:特殊。 匪女: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不是你(荑 草)。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贤淑姑娘真漂亮, 她约我到城角来。 故意躲藏逗人找, 惹我挠头又徘徊。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美丽姑娘真好看, 送我一束红管草。 彤管红红闪亮光, 更爱姑娘比草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放牧回来送我茅, 茅草好看又奇巧。 不是茅草真的美, 只因美人送我的。
如《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兴”是由此物引起他物。“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 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即起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 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
静女
诗 经 ·邶 风
静女
bèi
《诗经 · 邶风》
通假字
爱(薆)而不见(现) 说(悦)怿女(汝)美 自牧归(馈)荑 匪(非)女(汝)之为
采薇
小雅
mù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mǐ
xiǎn yǔn
huáng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zài
shù
pìn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 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 厚、痴情。
人物形象
憨厚 痴情
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
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 皮、可爱, “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诗歌第二章、第三章又各写了什么?
第二章写静女赠我红管草,我喜欢红管草。
《风》为民间歌谣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也称 “十五国风”,有160篇,“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bèi〕、鄘〔yōng〕、卫、王、郑、 齐、魏、唐、秦、陈、桧〔huì〕、曹、豳〔bīn))
《雅》是宫廷乐歌,按音乐的布局又分为《小雅》
(74篇)和《大雅》(31篇),共105篇。“雅”是正声 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多半是士大夫的 作品。
《颂》是祭祀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 (4篇)、和《商颂》(5篇),大多是宗庙用于祭祀时颂 神或颂祖先的乐歌。
诗经
《诗经》主要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是直接叙述。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 达自己的感情。
“比”,是比喻,是“以彼物比此物”。
小结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少女故意躲在 城角,“爱而不见”,男子急得坐立不安, “搔首踟蹰”,这两句平实如话的描写,极为 传神地表现了一对恋人初会时的情趣。既而约 会之时少女赠送彤管、荑草,男子欣喜若狂语 带双关表达爱意的情态,又写得柔婉细腻,情 意绵绵。全诗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吟诵此诗, 读者亦会被其浓浓的青春气息所感动,而诚心 祝愿这对恋人幸福美满。
shū sì
yú
xiàn
chíchú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luán yí tóng
wěi yuè yì rǔ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kuì tí xún
fēi rǔ
yí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文雅的姑娘。 其姝:姝,美丽。其,形容词词头。 俟:等待,等候。 城隅:城边的角落。 爱:隐藏,遮掩。通“薆(ài)” 见:通“现”,出现。 踟蹰:心里迟疑,犹豫徘徊,要走不走的样子。
《诗经》(以四言诗为主)
一
中 古 《楚辞》(骚体诗)
国
体 诗
汉乐府古诗
诗
以五言诗为主
歌
魏晋南北朝五言诗
发近
展
体 诗
史
唐诗 宋词 元曲
二、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
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 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
• 你们眼中的《诗经》?
•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gǔ
jiù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第三章写静女赠我茅草,我认为茅草美,实 际是认为静女美。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
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赠送了彤管与荑草。 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 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 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 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 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
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 相传《诗经》是由孔子收集编撰而成。原本只称《诗》, 是儒家“五经”之首,因此又称《诗经》。 《诗经》共收录诗歌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诗经
《诗经》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以男子的口吻抒写了一对恋人 的甜蜜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 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 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 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叫人爱 不释手。
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 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我”赴约前往,却不见静女,“我”搔 首踟躇。表现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 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 着急得抓耳又挠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