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合集下载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

《静女》和《采薇》都是《诗经》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欢迎阅读了解。

第一课时:诗经·静女【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3、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二、导入新课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

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今天我们也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三、《诗经》介绍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

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教案一:《静女》主题:表达女性内心的安静与宁静目标:1. 理解《静女》的基本意境和感情表达。

2.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韵律与音乐感的欣赏能力。

3. 掌握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感情的基本技巧。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放映适当的图片或音乐,营造出宁静、静谧的氛围。

2. 初读:让学生自主阅读《静女》。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诗中的“静女”指的是什么样的女子?她们有什么特点?b. 诗中有哪些用词描绘了宁静、安详的氛围?c. 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什么样的情感?4. 分享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并一起展示诗歌解读。

5. 辅助阅读:教师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解析,引导学生体验《静女》带来的音乐感。

6. 创作表达:要求学生以《静女》为启发,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内心感情的诗歌。

7. 集体朗读: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集体朗读。

8. 总结反思:通过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个人感悟,进行课堂总结。

教案二:《采薇》主题:歌咏自然的美丽与生机目标:1. 理解《采薇》的基本意境和描绘方式。

2. 增强学生对于自然界美丽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诗歌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一些描述自然景色的图片,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些景色。

2. 初读:请学生自主阅读《采薇》。

3. 分析学习: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主题和描绘方式,并引导他们回答以下问题:a. 诗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色?这些景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b. 通过怎样的手法表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美丽?c. 诗中有没有什么象征性的意象或隐喻?4. 分享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分析成果,并进行诗歌解读的展示。

5. 创作表达:要求学生以自然景色为启发,自由创作一首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热爱的诗歌。

6. 朗读交流:学生互相欣赏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进行课堂朗读。

7. 总结反思: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个人感悟,进行课堂总结。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5篇)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5篇)

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5篇)采薇优秀的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2、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3、挖掘人物独特的内心体验,总结人物的性格特征4、理解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写作手法,体会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恋爱、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紧要的话题。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以恋爱为主题的《氓》,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采薇》是一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

二、信息筛选1、自行诵读全文,分出诗的层次明确:分三个层次:1~3章为第一层,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

4~5章为第二层,直接写战争。

6章为第三层,写归途中悲痛苦痛的心情。

2、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明确:《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表现了一般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家乡的思念。

三、合作探究1、认真品读前三章,你认为前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明确: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很明显,这三章,在章法上采纳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消失、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苦痛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

2、认真品读4~5章,这两章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这两章是对战争局面的描写。

写的是战车、战马、象弥、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忙、饥渴难当,通过这些实在生动的细节描写来呈现战争生活的图景。

而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血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忍已可想见。

四、分析鉴赏再读全文,你认为这首诗抒发了战士什么样的情感?明确:1、包裹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痛的家园之思。

2、对父母妻儿的担心。

3、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古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

诗经名篇《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名篇《采薇》教案篇一一、说教材《采薇》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的精读课文,选自《诗经》。

诗歌以追忆的方式,抒发了战士久戍在外的爱国之情和思念家乡的情怀。

本单元处于高一上学期,学习内容为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

这些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的典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体现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掌握古诗的文体知识,学会赏析诗歌。

本文安排在单元第二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本首诗,是树立学生学好古诗的信心,培养一定赏析能力和审美情趣的关键。

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三个维度,和高一学生古诗鉴赏能力较弱的现状,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体会士卒戍边与思乡的情感矛盾,把握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语言美,赏析其重章叠句手法的艺术魅力。

3、熟记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新课标指出,文学阅读必须“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魅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因此,我将体会感情,品味语言,赏析艺术特色作为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诗是早期的文言诗歌,学生在语言感知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教学的难点是品味语言,把握情感。

二、说教法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我采用诵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诵读法是学习古诗最基础、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是要根据情感的变化,读出节奏、语气、语调而把握文意,体味感情。

因此,范读、多读尤为重要。

分析法在于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对课文的思想内容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了解诗中体会的情感,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三、说学法关于学法,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主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标。

可以把疏通文意和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

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背诵课文,使记诵和理解结合在一起,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记忆规律,也减轻学生课下的负担。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诗经》两首《采薇》教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2、学习重章叠唱的手法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宗旨】《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透彻理解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翻开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你会发现,历史的年轮,并不总是从温馨宁静的田园中穿过,而常常碾压着累累尸骨前行不管你对它怀有什么样的情感,战争这个巨大的幽灵,一直伴随人类成长的历史于是,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的一个永恒话题现在,就让我们回到我们诗歌源头《诗经》,去感受几千年前的古人对战争苦涩的咀嚼,去感受积淀在其中的真切复杂的人生百味二、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岁亦莫(mù)止猃狁(xiǎn yǔn )之故王事靡盬(gǔ)我行不来(lài) 彼路(lù)斯何四牡騤騤(kuí)雨(yù)雪霏霏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鱼服三、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义,注意关键词义靡室靡家(无) 不遑启居(空闲) 载饥载渴(又) 靡使归聘(问候)岁亦阳止(农历十月) 忧心孔疚(很,非常) 戎车既驾(已经)我行不来(慰劳,劝勉) 岁亦莫止(同“暮”,年底)译文参考: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刚刚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离了亲人没有家,为跟猃狁相厮杀不得安宁无闲暇,为跟猃狁来厮杀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没人把信捎回家!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长得很挺拔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无闲暇满怀忧愁真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征,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掩护兵士也靠它四匹马儿齐步跨,鱼皮箭袋雕弓挂没有一天不警惕,军情紧急不卸甲!回想当初上征途,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我心伤感满腔悲,其中哀痛谁体会!四、【文本探究】1、同学们朗诵全文,思考:这首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感情丰富、复杂由于归期一拖再拖,加之无法向家里人传递问候,他非常思念家乡,内心痛苦至极不过,他在战斗中毫不懈怠,并对己方的装备大加赞美,表现出一种自豪感走在回乡的路上时,他并没有感到轻松和喜悦,相反,他的心被沉甸甸的悲哀压着思念故乡、牵挂亲人的情感,与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想一想,这种情感表达是否矛盾?)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它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2、找出本诗中表现人物强烈思乡之愁的句子(培养筛选信息的能力可先分小组交流,后展示本组的共同成果(每组准备两到三处)交流显示:“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家靡室,猃狁之故”“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歌从“采薇”写起,这跟乡愁有怎样的联系?这是《诗经》里常用的起兴手法“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又兼有了比喻、象征、烘托等较有实在意义的用法,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本诗前三章的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刚止”都是“兴”的表达方法“薇”巢菜,是乡间常见的事物,是家乡常有的野菜,这自然能唤起思乡之情3、请一位同学朗读前三章,其他同学请思考:这三章在章法上有什么特点?使用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前三章,章与章往往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这种写法叫重章叠句这首诗的前三节在章法上就是采用重章叠句“薇亦作止”“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中关键词语“作”“柔”“刚”的'变化,“岁亦莫止”“岁亦阳止”中“莫(暮)”“阳”的变化,都表现了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抒情主人公的焦虑、痛苦的心情则随着服役期的无限延长越来越重,从“心亦忧止”到“忧心烈烈,载渴载饥”,再到“忧心孔疚”,他的痛苦似乎到了承受的极限使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题;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旋律协调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美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为什么一直备受人们的赞赏?这四句诗里含有两个典型画面,一是春天里微风轻吹,柳枝飘拂的画面,一是寒冬时节雪花纷飞的画面,抒情主人公的感情就蕴涵在这两个画面中,而没有明说出来这样,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显得既富于形象性,又含而不露,耐人寻味,给读者的欣赏活动创造了很大的空间五、【拓展探究】乡思情结的内涵让学生找出诗歌中乡愁出现的场景,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最后再联系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揣摩乡思情结的内涵(先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再全班交流: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乡愁出现的场景:《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乡思情结的内涵: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六、【课堂小结】:《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采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2.理解《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掌握《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静女》和《采薇》的文化背景和文学价值;2.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静女》和《采薇》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2.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3.朗读法:让学生朗读《静女》和《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讲解《静女》(20分钟)教师讲解《静女》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3. 分组讨论《静女》的词汇和句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静女》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 讲解《采薇》(20分钟)教师讲解《采薇》的背景、意境和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5. 分组讨论《采薇》的词汇和句式(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采薇》的词汇和句式,激发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6. 朗读《静女》和《采薇》(15分钟)让学生朗读《静女》和《采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静女》和《采薇》的文化价值和文学价值,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理解《静女》和《采薇》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学生能够掌握《静女》和《采薇》的词汇和句式;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表达;4.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美感和价值,提高文学素养。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章节名称:第一章《静女采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静女采薇》全文。

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学生能够了解《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1. 《静女采薇》的诗意理解和背诵。

2. 《诗经》的文化背景知识。

教学难点:1. 《静女采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诗经》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准备:1. 教师讲解PPT。

2. 《诗经》相关资料。

3. 《静女采薇》全文打印。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要介绍《诗经》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激发学生对《诗经》的兴趣。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静女采薇》全文,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讲解《静女采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教师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静女其姝”、“采薇采薇”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静女采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静女采薇》的理解和记忆。

二、深入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静女采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薇亦作止”、“曰归曰归”等,进一步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诗歌背诵,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三、拓展学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其他《诗经》中的诗歌,让学生感受《诗经》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经》诗歌,并简要介绍其内容和特点。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静女采薇》的诗意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和欣赏《诗经》的美丽。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首:静女 采薇》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首:静女 采薇》教学设计 (一)

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首:静女采薇》教学设计 (一)一、教材分析《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的《《诗经》首:静女采薇》是一首传统经典唐音诗。

通过这首诗,可让学生感受到横吹竖吹的优美韵律,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二、教学目标1.要求学生能熟记反反复复的句子,理解其寓意2.要求学生能进行韵律演唱,把握诗歌的艺术特点,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追求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诗歌选材的价值。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播放《采薇》音乐,让学生听一遍,感受音乐情感的悠扬,慢慢启发学生精神上的感受与理解,同时将学生带入诗歌的世界。

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与理解。

老师指出,这首音乐是对《诗经》中一首叫《静女采薇》的描述,关于这首诗我们今天就要学习它的精髓。

2.学习韵律特点让学生轮流念出《静女采薇》中的每一个字,分析其音韵格式、捉蟋蟀不能没蛐蟮、降价不减品质;然后找出每一句诗中的韵尾、句式的不同之处,以及句子的内在联想和情感象征。

3.理解诗歌意义学生一起阅读《静女采薇》的原文,然后将每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学生理解原文含义。

学生再回顾整首诗的原文,发现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而每一个诗句的意象是什么,如何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4.欣赏与评析环节引导学生分别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欣赏和评述,其他学生则跟读或欣赏,进行互动交流;最后,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1)这首诗歌中最让你感到印象深刻的是什么?(2)这首诗歌有什么具体的情感、思想、象征表达?(3)这首诗歌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有哪些?四、教学评估1.检查学生吟唱的韵律离不离谱,是否准确。

2.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欣赏和评析的程度水平,看学生有无分辨诗歌的韵律和语言的句法特点。

3.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完成课后习作,并指导学生可以到网上去搜一些有关《诗经》的真实故事和文化背景,以追求对中华文化经典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

《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精选12篇)《诗经》两首《采薇》篇1【学习目标】1、疏通课文,鉴赏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

2、了解《诗经》的艺术特点,深入理解诗歌中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作品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

3、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4、反复诵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学习方法】颂读法;讨论法;文本研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

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

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二、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XX年间的诗歌305篇。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21课《诗经二首 静女 采薇》word教案

诗经二首静女教学目标: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的文言词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比兴、重章叠句的艺术特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体会《静女》蕴含的感情,把握人物形象一、课文导入: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

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而刚刚所举的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皆出自《诗经》,那么我们今天再来看一首这样的爱情篇章。

(老师关键字词板书)————《静女》首先,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关于《诗经》的一些文学常识(同学回答):①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现存诗305篇。

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

《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诗歌体式以四言为主。

②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叫“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

③语法: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特点。

④“风”、“雅”、“颂”与“赋”、“比”、“兴”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现代:“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

孔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昨天布置大家回去预习课文了,大家先来说一下《静女》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静女》选自《诗经·邶风》,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word教案

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上册《《诗经》二首:静女 采薇》word教案

《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二、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句诗,想必大家都应该听过,那么大家知道它的诗名吗?(《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一、介绍《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雅”是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诗经》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赋”按朱熹《诗集传》中的说法,“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就是说,赋是直铺陈叙述。

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

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

而《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静女》《采薇》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静女》《采薇》教学设计 Microsoft Word 97 - 2003 文档

《静女》教学设计简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熟知《静女》重点字词及诗歌主题。

2、能力目标:会通过人物的动作、表情及心理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3、德育目标: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有人说,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它没有任何的杂质。

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

因而在文学史里,爱情就成了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

我们很多同学都知道一些经典的爱情故事和与爱情有关的诗句——(小组接力赛)师:看来大家在平时积累的还真不少。

这些诗句所处年代纵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其中情感的炽热,因为它代表着人类最纯洁的心灵碰撞,而作为诗歌的源头,《诗经》的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勇敢而又直接的自由恋爱,无独有偶,《邶风静女》,也沿袭了这种精神,为我们谱写了一首清新纯朴的恋歌。

今天,让我们也玩一次穿越,一起来聆听三千年华夏先民的吟唱,感受那诗意的约会吧!二、检查预习。

1、名句填空。

窈窕淑女,。

执子之手,。

一日不见,。

所谓伊人,。

2、《》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它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

3、《诗经》原来称为或,到,儒家把它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4、“诗经”六义是指。

“四书”指。

“五经”指。

三、研读课文。

1、先初读,解字词。

幻灯片展示诗中的生僻字、多音字、通假字。

姝、俟、城隅、爱、踟蹰、娈、贻、炜、说怿、女、荑、洵美、匪2、听范读,明主题。

教师随着伴奏音乐范读课文,课件展示问题①整首诗描写了哪几幅画面?②学生复述情景抢答——幻灯片展示:情人相约图情人相见图情人送别图3、再精读,析形象。

课件展示问题:①诗中的人物有哪些?(静女、小伙子)图片:约会②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再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静女是个什么样的姑娘。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经·采薇优秀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诗经·采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中《诗经》两篇文章中的一个。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实践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

二、学情分析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初中学习古文的基础,以及在必修一中学习了“沁园春”,“雨巷”,“再别康桥”三首诗歌,初步的具有了诗歌的鉴赏能力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

3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味。

过程与方法1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探究学习,探讨诗歌中的乡思情结的内涵,体验这一美好的感情。

3鉴赏诗歌,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家园之思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文本、编者、老师、学生展开对话,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五、教学难点理解诗的主旨,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水平。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

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  薇》教案优秀5篇

《采薇》教案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结合课文下的注解疏通文字。

教学难点对诗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特别是在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学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诗歌财富。

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李清照等等这些伟大诗人的名字,几乎已是家喻户晓,他们的许多优秀诗句在今天已是脍炙人口。

饮水思源,当我们顺河而上追其源头时,便会看到那闪烁着耀眼光辉的起点,这起点就是作为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的《诗经》。

今天,就让我们一道来探究一下这源头里的无穷奥秘吧!二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前的提示短文以及注释①,可设计问题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重点知识:1.《诗经》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历史时期的生活?2. 既然是诗,为何后来又被改称为《诗经》呢?3.《诗经》是按照怎样的体例编辑的?教师明确:1.(略)2.此乃主要是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所编辑,故将此视为儒家经典,因此,称其为《诗经》。

3.(略)(二)教师补充介绍:《诗经》中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教材第30页练习中对此有解释)。

下面重点解释“比”和“兴”。

高中旧教材中曾选用了一首《硕鼠》便是运用了”比“的手法的非常典型的诗。

其诗作者将奴隶主喻为大老鼠。

诗人发出了”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的愤怒控诉;《伐檀》中有一句“河水清且涟漪”,可将它当作“兴”的使用,即作者言黄河之水是“假”,控诉剥削者的行径是“真”;另外,《关雎》一诗的开头两句诗,更是典型的“兴”。

作者言“鸟情”为是的言“人情”;再有,就是本单元第七课《孔雀东南飞》一诗中的开篇那两句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亦是如此。

根据对上述解释的理解,同学们在学习完《氓》这首诗后,做一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三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三首诗的基本内容(以便于更好地疏通文字)思考问题:1.三首诗写的各是什么内容?2.从提示的文字中看,你对那首诗更感兴趣?为什么?四导读全诗,疏通文字(一)教师范读(或放录音,或放多媒体课件)1.学生给生字注音2.体会诗的朗读节奏(二)学生自读,并结合课下注解掌握诗中词义。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

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篇一: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诗经二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教材地位和作用]教材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六单元。

本次说课课题为第二十一课《〈诗经〉二首》,其中包括《静女》《采薇》两篇作品。

本单元围绕“构筑情感的驿站”这一话题,从不同角度选取文章,让学生感受亲情的伟大、爱情的美好、乡情的绵长、友情的可贵、民族情的深沉,从而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静女》是一首淳朴真挚的爱情诗,基调乐观、健康,充满愉快的生活情趣。

《采薇》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

学习《诗经》中这两首名篇,让学生扩展阅读面,加强古诗积累,拉近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让学生在朗读和感悟中获得情感体验。

[课时安排]《诗经二首》共需两课时。

第一课时侧重对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的把握,第二课时侧重探究《诗经》艺术手法的特点,并选取《诗经》中难度较小的篇目拓展鉴赏视野,适当课外【篇二:职高语文基础模块静女,采薇教案】中小学教育资源站(http://),百万免费教育资源当下来,无须注册!《诗经》二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本课两首诗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两首诗歌二、了解《静女》和《采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静女》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二、能力目标诵读《静女》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静女》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一、诵读《静女》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关雎》)这首诗的作者又是谁呢?引出《诗经》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

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导语:《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诗经二首中《采薇》教案1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采薇》是如何体现《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

4、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学习重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手法。

学习难点:1、赋、比、兴手法的理解2、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导入诗文导语设计: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经》是什么吗?有没有同学愿意说说你所知道的《诗经》?可以结合资料和初中的知识说一说。

二、字词点击1、录音范读,疏通词句。

2、学生朗读,纠正字词。

岁亦莫(mù)止:“莫”,同“暮”。

玁狁(xiǎnyǔn):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名。

载(zài)饥载渴:又饥又渴。

王事靡盬(gǔ):没有止尽。

彼路(lù)斯何:“路”,通“辂”。

四牡骙骙(kuí):马强壮的样子。

小人所腓(féi):隐蔽,掩护。

象弭(mǐ)鱼服:用象牙装饰的弓。

我行不来(lài):慰问。

雨(yù)雪霏霏:下雪。

三、集体朗读,思考讨论。

1、我们初中学过《关雎》和《蒹葭》,知道“参差荇菜”、“蒹葭苍苍”都是起兴的作用,那么本诗的起兴之词是哪个词呢?在本诗中又是如何由“此物”兴“彼物”呢?此物是什么?彼物又是什么呢?以采薇起兴,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

2、他们总该回家吧!但转眼又是一年,他们却顾不上家室,甚至连一封家书都不能带到家,这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

诗经《采薇》优质教案(最新6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2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初步了解赋比兴的手法。

3、了解朗读四言诗的节奏,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标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一定的形象思维能力。

2、深入理解这两首诗,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德育目标1、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诗经》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2、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及赋比兴的手法,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1、朗读2、点拨、讨论3、欣赏教具准备ppt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关雎》[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品读欣赏,把握诗意。

了解赋比兴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论语》中曾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里所说的诗是指《诗经》。

意思是说,不学《诗经》,(在生活交往中)就不会说话。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

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

今天,我们学习冠于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1.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正音。

关关雎鸠jū jiū窈窕淑女yaǒ tiaǒ君子好逑 hăo qiú参差荇菜cēncī左右芼之mào寤寐求之wùmèi琴瑟友之sè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于《诗经》的诵读。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对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

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2. 教材版本:人教版3. 学科领域:语文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对象:八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静女》诗;(2)理解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两首诗;(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静女》诗;(2)理解诗中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中古代词汇的理解;(2)诗中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经》的背景及两首《静女》诗的作者;(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古代词汇;(3)学生思考诗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想象画面;(2)学生分享自己对诗的欣赏感悟。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

五、课后作业1. 抄写两首《静女》诗,注意字词的正确书写;2. 结合诗中的意境,创作一幅画作,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3. 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分析,下周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价学生在字词书写、画作创作、诗歌欣赏分析等方面的完成情况。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

语文课文《采薇》教案设计(优秀5篇)《诗经》两首《采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教学重点:1、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3、分析把握诗歌当中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诗歌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2、学会比较分析,理解“赋”“比”“兴”写作手法。

教具方法:多媒体诵读法、讲解法、讨论点拨、改写创新。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学习《卫风•氓》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爱情、战争是人类生存与生活中两个重要的话题。

我们的先民为之奋斗而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诗经》中的两首爱情诗。

二、《诗经》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

孔子将《诗三百》做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

《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2、按体制《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铺也,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也。

——铺陈(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联想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

“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1、女主人公: 诗章中——首先,女主人公是娴静温婉美丽的。诗章中直接交代了这一点, 即“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其次,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叛逆反抗性。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女子的社会地位很低下,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又要受到统 治者的思想禁锢。男子婚娶尚且要经过家长包办,媒妁之言等,何况是女子呢。 诗章之中的女主人公不仅没有遵守当时社会制度,待字闺中,等待媒妁之言、家 长包办,反而与男子私自约会于城之角楼,由此可见,女主人公大胆开放,具有 叛逆反抗性。再次,女主人公情感细腻、委婉含蓄,但她活泼机灵,富有智慧。 为什么女主人公“爱而不见”呢?有这样的可能——第一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 过隐藏一段时间,观察一下,在当时,有没有异常情况出现,不适合约会,有则 不赴约,无则赴约;第二种可能:女主人公想通过隐藏一段时间,看看赴约的男 子有没有耐心反过来等她,值不值得自己的付出,值得就赴约,不值得就打道回 府嘛;第三种可能:女主人公故意捉弄一下男主人公。综合上面三种可能,透露 出女主人公细腻、活泼机灵、富有智慧。而委婉含蓄可以从诗章的下半部分—— 她喜爱男主人公却并不直言而借赠送“彤管”、“荑”表现出来。(先同学总结, 后老师总结。)综上所述,女主人公是一位娴静温婉美丽、情感细腻委婉含蓄、 具有反抗思想禁锢、活泼机灵而富有智慧的好女儿形象。 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 我彤管”“自牧归荑”。 2、男主人公: 诗章中——首先,男主人公是有爱心(爱慕之心)的。其次,男主人公是有 诚心(诚信之心)的,如约而至。再次,男主人公是有耐心(忍耐之心)的。最 后,男主人公是憨厚的。女主人公没有出现,男主人公是“爱而不见,搔首踟躇”, 急得他是挠头、抓耳又挠腮,一副憨态可掬的样子,可见其憨厚。(先同学总结, 后老师总结。)综上所述,男主人公是一位憨厚而有爱心、有诚心、有耐心的可 以让女主人公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形象。 男: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六、表现手法
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
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1 自主学习《采薇》。
2 全班交流,师生评点。 ① 诵读(鼓励学生进行诵读竞赛,并由学生去比较和评点,促进提高。) 四、合作探究
1 分组讨论:前后座四人为一小组,展开讨论。 2 由每一个讨论小组推出代表发言,再由学生自已汇总补充修正。 ① 乡愁出现的不同场景: 《采薇》写的是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生活场景中的乡愁。 ② 其它与乡愁相关的诗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 ③乡思情结的内涵: (师评: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更多的是精神上、情感上的意义。故乡常常被 赋予的意义有:家、故乡、故土、家园、家国、归宿等;在比喻意义上,往往指 向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
学习目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进一步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以 此滋养自己的精神世界。
2 研习文本,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并能表达自己的体验感 受。
3 进一步认识诗歌的文体特点,在把握情感的基础上,能读出诗歌的节奏、 韵味。
学习重点难点
1 自行诵读、翻译,了解作品主旨,当堂成诵。 2 从诗歌的意境、表达手法等方面对文本进行比较鉴赏。 学习重点
同学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了很多的诗歌,而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 其实,我们在初中阶段就已经接触了《诗经》,大家还记得哪些诗歌是出自《诗 经》的吗?(《采薇》、《关雎》、《蒹葭》,课件出示重点诗句
)今天我们也 将学习《诗经》中另外两首诗歌,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三、《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 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静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①“赋”的表现手法。这是一篇爱情回忆录,通过回忆,记叙了一对青年男 女,恋爱双方一次“城隅”幽会的一个片段情景。 ②“比”的表现手法。诗章中以“彤管”、“荑”草之美比“静女”之美。 ③“兴”的表现手法。诗章中的男主人公是喜欢女主人公的,但他却没有直接说 “我喜欢静女”或“我喜欢你”,而是先说我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 且异”的“荑”草,然后才含蓄委婉地说“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因为喜欢 静女,才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爱屋及乌。这里, 男主人公先说喜欢“有炜”的“彤管”、“洵美且异”的“荑”草,就是为了后 来表达喜欢静女。 ④细节描写。(女子)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 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刻画人物形象:女子,调皮;男子,急躁。表达思想 感情:热恋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 ⑤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体现在描写女子美丽上,对女子的喜爱等。 ⑥四 言为主,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章节,意义和字面上都只有少量的改变。 使诗歌在音律上收到美的效果。 第二课时:诗经·采薇
1 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故土的感情。 2 培养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展开与文本、编 者、老师、同学的对话交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布置学生独立预习,完成学习过程评价表。 归纳整理 1、学习本板块时,你有哪些字不会读?积累了哪些词语
? 2 你了解哪些有关《诗经》的文学
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 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 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 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 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五、人物形象分析
《诗经
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
》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 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静女》和《采薇
》都是《诗经》的名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诗经两首静女采薇教案,欢迎阅 读了解。
第一课时:诗经·静女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2、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3、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
(从台湾诗人余光中
的《乡愁》诗导入。生背诵)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里,大陆在那头。 这是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家 园,每个人都拥有融于自己的血脉的故土亲情。对故土的情结对一个人的影响常 常是终生的,有时甚至让人魂牵梦绕,荡气回肠。为什么?让我们到我国文学的 源头和西方文学的源头中去体验一下这种美好的情感吧! 三、整体感悟
一、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
、乐曲。流。 二、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 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 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 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 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 经》的《静女》。
常识?3 你能背出《采薇》最后一节吗?4 标画出诗中体现“古典的乡愁
“的句子
,写出你自己的感受。 思考感悟 1《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发现创新 1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 查阅相关资料,找出古人对这两句诗的评价,谈谈你的看法。 2 写一首诗或一段文字表达你对“乡愁”的新的体验。 评价: 课前检查与反馈: 1 字音 2 字形 3 解释 4 加点字 5 翻译下列句子 二、新课导入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 约 3000 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 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 (1)“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 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2)“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3)“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 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 305 篇。它最 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 经》之称。《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 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 秋合称“六艺”。 孔子:“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诗无邪。” 孔子:“诗可以兴(联想政教),可以观(观察得失),可以怨(讽刺政治),
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四、课文
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炜(wěi) 洵(xún) 归(kuì)荑(tí) 说怿(yì) 娈(luá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 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 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 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 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 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 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 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探讨男子对女子所送的礼物有何评价?男子心目中的彤管和茅草哪个比较 重要?(按照常理来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 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荑草却由衷地大赞 “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原来,荑草是她跋涉远处郊 野亲手采来的,物微而意深,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达。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 鲜艳的色泽,那种“说(悦)怿”只是对外在美的欣赏;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 通的小草也洵美且异”,则是对她所传送的那种有着特定内容的异乎寻常的真情 的深切体验,在我们看采,那已经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 谐合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也含有爱情将更 加发展的象征意义。) 4、归纳主题: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 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 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