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管组织学(精选)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第⼆章消化系统学习任务消化管壁的⼀般结构;⾷管⾄⼤肠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唾液腺的⼀般结构,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结构及功能;肝⼩叶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
第⼀节消化管消化管由⼝腔、咽、⾷管、胃、⼩肠和⼤肠等管道构成。
除⼝腔和咽外,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消化管壁的⼀般结构(⼀)黏膜黏膜(mucos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上⽪、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图2-1)。
1.上⽪衬在管腔的内表⾯,胃、⼩肠和⼤肠为单层柱状上⽪,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消化管的两端(⼝腔、咽、⾷管和肛管的下1/3)为复层扁平上⽪,以保护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细⾎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消化腺和⽑细淋巴管。
胃肠此层有⼤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musclaria mucosa)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图2-1消化管⼀般结构模式图(⼆)黏膜下层黏膜下层(sa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纵⾏或环⾏的皱襞(plica),有扩⼤黏膜表⾯积的作⽤。
(三)肌层肌层(laminamusclaris)除⼝腔、咽、⾷管上1/3和肛管下1/3为⾻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
肌层⼀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有些部位环⾏肌局部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外膜(tunicaadventitia)为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fibrosa)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邻近器官相贴,与周围组织⽆明显界限。
浆膜(serosa)见于胃、⼤部分⼩肠与⼤肠,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组成,具有湿润、光滑的特点,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解剖组胚学-消化管
内因子: 结合VB12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图
19:46
主细胞 柱状,核圆,胞质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
.
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分泌:胃蛋白酶原____参与蛋白质分解
颈粘液细胞
核扁平,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分泌酸性粘多糖。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 胃黏膜屏障
表面粘液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膜
固有层: 由结缔组织构成(类似网状组织)。 含有胃腺、孤立淋巴结。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疏松的结缔组织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 浆膜
环形肌在幽门和贲门增厚_括约肌
胃底腺
峡部 颈部
底部
胃底和胃体的 黏膜固有层
未分化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主细胞
内分泌 细胞
壁细胞
盐酸:
1.激活胃蛋白酶原 2.提供水解环境 3.刺激胃肠内分泌
环
行
粘膜肌层
皱 襞
粘膜下层
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膜
其余为浆膜
19:46
一. 小肠黏膜
• 环形皱襞 • 肠绒毛 • 上皮与微绒毛 • 固有层与肠腺 • 黏膜肌层
19:46
(一) 小肠黏膜 1. 环形皱襞
• 除十二指肠起始段的内面较光滑外,其 余个段都布满环形皱襞
• 是小肠黏膜层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起形 成,长0.5—1mm
毛细血管
2.固有层
中央乳糜管 平滑肌纤维
较多淋巴细胞、 浆细胞、巨噬 细胞等
19:46
左:中央乳糜管 右:粘膜血管(卡红明胶注射)
19:46
小肠粘膜模式图
19:46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14消化管
食管-肌层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之间可见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上、下两端的环形肌增厚,形成食管上、下括约
肌,可防止吞咽时食物自食管反流入咽,阻止胃 内容物反流
食管-外膜
外膜:纤维膜,内含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以及黏膜的损伤和修复
小肠上皮及腺体的分泌物统称为小肠液
图33 十二指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 模式图
十二指肠光镜图 1十二指肠腺 2淋巴组织
小肠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ຫໍສະໝຸດ 小肠三段的 比 较 环行皱襞 小肠绒毛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较高、多 高、多 矮、少
较高、多 高、多 短、少 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纤维膜
食管模式图
内环肌 食管腺
外纵肌
食管光镜图
胃-黏膜
黏膜: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胃 小区。黏膜表面遍布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 上皮:单柱=表面粘液C,可分泌特殊黏液。核椭 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PAS染 色黏原颗粒呈弱阳性,HE染色着色淡 固有层:大量紧密排列的管状胃腺 根据所在部位和结构不同,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 腺和幽门腺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壁细胞 分泌期时,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而
微管泡数量锐减,说明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的 储备形式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 19 壁 细 胞 电 镜 图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 底,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平均寿命为200天,颈黏液 细胞为7天左右
组织学消化管
吸收细胞 LM:游离面有纹状缘 EM: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SER和GC
吸收细胞的功能: • 细胞是消化的重要部位 • SER和GC可将脂类物质形成乳糜微粒 • 紧密连接进行选择性吸收 • 参与分泌IgA • 分泌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
乳糜微粒: 是进入吸收细胞内的长链脂肪酸和一 酰甘油在SER内被重新合成为三酰甘油, 与载脂蛋白结合所形成 在GC内被包裹形成囊泡,从细胞侧面 释出进入毛细淋巴管
肛提肌
其余 部分
一般分内环、外纵两层
含肌间神经丛,与黏膜下神经丛 统称为壁内神经丛或肠神经系统
(四) 外膜(adventitia)
组成 分布
纤维膜(fibrosa) C.T.
食管、大肠末段
浆膜(serosa) C.T. + 间皮 胃、小肠、大肠
三 食管
1. 黏膜 2. 黏膜下层
3. 肌层 4. 纤维膜
Chapter 14
概述
组成 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 消化 物理性﹠化学性
功能 • 吸收 • 排泄 • 内分泌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从内向外: • 黏膜 • 黏膜下层 • 肌层 • 外膜
(一) 黏 膜(mucosa)
各段结构差异最大, 功能最重要
• 上皮 组成 • 固有层
• 黏膜肌层
• 无绒毛和环行皱襞 • 上皮内杯状细胞丰富 • 大肠腺发达,较小肠腺直而长,杯 状细胞多,无帕内特细胞 • 肌层外纵行肌三处增厚形成结肠带 • 外膜常形成肠脂垂
七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和黏膜下 存在各种淋巴细胞和免疫细胞,它们是执行局部 特异性免疫的主要场所,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 作用,故统称为黏膜免疫系统(MIS)或黏膜相关 淋巴组织(MALT)
消化管—大肠(组织胚胎学)
大肠光镜图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 含小动脉、小静脉和淋巴管, 可有成群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 大肠光镜图(HE,×140)
肌层
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内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大肠组织结构模式图
03 阑尾
结构特点:
• 肠腺短而少 • 淋巴组织多 • 黏膜肌不完整
功能:
黏膜免疫
肠腺 淋巴小结
小结
{ 1. 结肠区别小肠的特征性结构是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小结
2. 结肠结构特点: 黏膜可见半月形皱襞,无绒毛, 大肠腺密集,杯状细胞多, 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纵行平滑肌集中排列形成三条结肠带。
大肠的组织结构
目录
CONTENT
01 组成和功能
02 盲肠、结肠与直肠
03 阑尾
01 组成和功能
组成: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功能:
• 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大肠模式图
02 盲肠、结肠与直肠
组织学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粘膜
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
结肠带
结肠袋
结肠带
外膜
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为浆
膜;升结肠与降结肠的前壁为
浆膜,后壁为纤维膜;直肠上
肠脂垂
1/3 段的大部、中1/3 段的前壁
为浆膜,其余为纤维膜
有肠脂垂(脂肪细胞聚集)
大肠结构特点
①可见半月形皱襞,无肠绒毛。 ②杯状细胞数量多,大肠腺发达。 ③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④纵行平滑肌集中排列形成三条结肠带。 ⑤脂肪细胞丰富,浆膜下形成肠脂垂。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四章 消化管
(1)parietal cells are seen under TEM to have an extensive intracellular canalicular system and an elaborate tubulovesicular membrane system, numerous mitochondria with complex cristae are also evident. These cells secrete HCL and intrinsic factor. (2) chief cells are typical protein-secreting cells and secrete pepsin in an inactive precursor form designated pep-sinogen.
(3)mucous neck cells secrete a soluble mucus. (4) endocrine cells secrete their product into the lamina propria. (5) stem cell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new cell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urfac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gastric glands. The muscularis externa of the stomach is relatively thick, with three layers of smooth muscle , a thin serosa cove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omach.
组织学08消化管
2.细胞组成: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潘氏细胞 ④内分泌细胞 ⑤未分化细胞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未分化细胞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四)小肠的上皮细胞
绒 毛
1.吸收细胞
数量:最多(90%) 分布:上皮及小肠腺 光镜:高柱状、有纹状缘,核椭圆、
靠近基底 电镜:微绒毛>1000根,细胞衣、微丝 束、线粒体、滑面内质网、连接复合体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①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胃上皮表面覆盖的粘液层厚0.25~0.5mm,
主要由不可溶性的粘液凝胶构成,并含大 量的HCO3—(来自表面粘液细胞和壁细 胞)。凝胶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并减缓H+向粘膜方向弥散; HCO3—中和 H+,形成H2CO3,再被胃上皮细胞的碳 酸酐酶分解为H2O和CO2。
胃
(一)结构特点:
小
1.皱襞多,分胃小区
凹
2.单层柱状上皮
3.上皮向固有层凹陷 形成胃小凹,其底 部与胃腺连通
4.固有层含大量胃腺
5.肌层厚,为平滑肌,大致分 内斜、中环和外纵三层
6.外膜为浆膜
胃腺
粘膜
粘膜下层
低倍
肌层
外膜
胃底部 HE切片 高倍
胃粘膜结构图 1.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2. 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④内分泌细胞
底
⑤未分化细胞
胃底腺横切 HE
胃底腺 HE
1. 主 细 胞
数量: 分布:
最多 体、底部
光镜结构: 柱状、核圆、胞 质嗜碱、顶部含大量酶原颗粒
电镜结构: RER / Golgi / 酶原颗粒丰富 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消化管组织学PPT课件
腺体、神经丛、皱襞 粘膜下层
(三)肌层(muscularis) 肌层
(四)外膜(adventitia) 外膜
纤维膜,浆膜
第2页/共43页
食管横切面
三、食管
1.粘膜 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肌纵行。 上皮
2.粘膜下层
含食管腺,
固有层
粘液腺。
3.肌层 内环外纵, 粘膜肌
上1/3骨骼肌, 下1/3平滑肌, 中1/3兼有。
第29页/共43页
16
第30页/共43页
第31页/共43页
第32页/共43页
第33页/共43页
第34页/共43页
第35页/共43页
第36页/共43页
第37页/共43页
壁细胞
第38页/共43页
主细胞
第39页/共43页
第40页/共43页
酶原颗粒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第41页/共43页
织、分散的平滑肌等。
第6页/共43页
第7页/共43页
(1)胃底腺
上皮
胃小凹
(fundic gland)
是胃的主要腺体,分布 于
胃底和胃体部,由壁细 胞、
胃底腺
主细胞、颈粘液细胞、 内
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组成。
第8页/共43页
主细胞(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分布于胃底 腺的下半部。细胞柱状,核 圆,于基部,胞质基部强嗜 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电镜下为典型蛋白质分泌细 胞特征。分泌胃蛋白酶原。
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 纵行毛细淋巴管,起于绒毛顶 部,进入粘膜下层,通透性大, 吸收乳糜微粒。周围丰富的有 孔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
组织学消化管习题【可编辑范本】
13消化管一、选择题(一)A型题1.消化管各段之间结构差异最大、与功能关系最密切的部分是A。
黏膜B. 黏膜肌层C. 黏膜下层D。
肌层E。
外膜2.没有黏膜肌层的消化管是A. 胃B。
咽C。
食管D。
回肠E。
结肠3.对消化管皱襞形成的正确描述是A. 上皮突向管腔B.上皮和固有层突向管腔C。
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突向管腔D.黏膜和黏膜下层突向管腔E。
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突向管腔4.消化管的肌层由骨骼肌移行为平滑肌的一段是A. 咽B. 食管C。
胃D.小肠E.大肠5.关于浆膜的描述哪项是正确的?A.即单层扁平上皮B。
由内皮覆盖薄层结缔组织构成C.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D.构成消化管各段的外膜E. 可分泌黏液,润滑器官表面6.味蕾不存在于A.丝状乳头B。
菌状乳头C. 轮廓乳头D。
软腭和会厌E。
咽7.人体内最坚硬的组织是A。
牙本质B。
釉质D. 骨密质E. 纤维软骨8.食管下段的黏膜上皮是A.单层扁平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变移上皮D.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E.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9.食管腺A. 为纯浆液性腺B.为管状腺C. 分泌淀粉酶D。
位于固有层E。
位于黏膜下层10.食管的组织结构特点不包括A.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B。
上、下端固有层可有少许黏液性腺C。
黏膜下层含食管腺D。
肌层为纵行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11.胃黏膜的上皮细胞A。
主要是分泌黏液的杯状细胞B. 顶部胞质含大量黏原颗粒C。
PAS反应阴性D.分泌的黏液中含高浓度H+E。
脱落后由主细胞增殖补充12.不属于胃底腺的细胞是A。
主细胞B。
泌酸细胞C.杯状细胞D.颈黏液细胞E。
内分泌细胞13.分泌具有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的细胞是A。
表面黏液细胞B。
颈黏液细胞C.主细胞D. 壁细胞E. Paneth细胞14.胃底腺壁细胞内H+和Cl-结合成盐酸的部位是A. 粗面内质网B。
滑面内质网C. 细胞内分泌小管D. 微管泡系统15.胃底腺的主细胞主要合成和分泌A。
盐酸B。
消化管—胃(组织胚胎学)
强酸性的胃液为什么不消化胃黏膜本身?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组成:不可溶性黏液凝胶和HCO3功能:黏液凝胶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高浓度的HCO3-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并 中和H+,形成H2CO3。
HCO3- + H+ → H2CO3→H2O + CO2
内因子
促进Vit B12吸收
生成红细胞
颈黏液细胞:黏原颗粒,酸性黏液,保护黏膜 干细胞:未分化细胞,增殖分化为其它各种细胞 内分泌细胞:为ECL细胞和D细胞,分泌组胺和生长抑素。
贲门腺
形态:分支管状的黏液腺,以黏液细胞为主,可有少量壁细胞 功能:分泌黏液和少量溶菌酶
幽门腺
形态:分支较多的管状黏液腺,胃小 凹较深,以黏液细胞为主,有较多的 内分泌细胞(G细胞)。
2、固有层
➢胃腺:管状腺体,上 端与胃小凹相连
➢胃腺分为胃底腺、幽 门腺和贲门腺。
➢胃底腺是胃粘膜中数 量最多,功能最重要 的腺体。
胃底腺(泌酸腺)
主细胞
分布:体、底部 光镜:细胞呈柱状,核圆形,位于基部, 基部胞质呈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 粒,在一般固定染色的标本上,颗粒溶 解消失,顶部胞质呈泡沫状。
二、黏膜下层:致密结缔组织、丰富的血管淋巴 管、黏膜下神经丛、成群的脂肪细胞。
三、肌层:内斜、中环、外纵 环行肌在贲门和幽门处增厚,分别形成贲门 括约肌和幽门括约肌
四、外膜:浆膜
03 粘膜下层
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含较粗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可见成群的脂肪细胞
粘膜下层
胃壁光镜图
04 肌层和外膜
肌层较厚,由内斜行、中环行和 外纵行三层平滑肌构成
消化管
3、粘膜肌层 两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0.25-0.5㎜厚的粘液层)
不可溶性粘液凝胶 + HCO3ˉ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中和H+→ H2CO3
碳 酸 酐 酶
CO2 + H2O
抑制酶 的活性
二)粘膜下层 结缔组织,内有血管,神经等
三)肌层 较厚;分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四)外膜 浆膜
与抗原结合 sIgA R IgA 浆细胞
复习题
1、名词解释:表面粘液细胞 肠绒毛 2、试述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3、试述胃粘膜的结构特点。 4、试述小肠粘膜的结构特点。 5、结肠粘膜有何特点?
皱襞:在食管、胃、小肠等部位,粘膜层和粘膜
下层共同向管腔内凸出所形成的结构。
(三)肌层:
两端(食管上段、肛管末端) ——骨骼肌
其余(食管下段、胃、肠等) ——平滑肌
分内环外纵两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 薄层CT; 分布在食管和大肠末段。
浆膜: 薄层CT和间皮; 分布在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1)、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LM: 柱状,核圆,位于基部, 胞质基部强嗜碱性。
EM: 核周有RER 、GC顶部胞 质有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HCL 激活成胃蛋白酶)
2)、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C大,圆锥形,核圆 、染色 深,居中,可有双核,胞质 嗜酸性。 细胞内分泌小管
(一)、粘膜(mucosa)
上皮:两端(食管、肛门) —未角化复层扁平皮 中间(胃、肠)—— 单层柱状上皮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胃腺、肠腺等腺体。
2消化管组织学
小肠各段杯状细胞比较 比较 小肠各段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各段粘膜下层腺体比较 比较 小肠各段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小肠各段淋巴小结比较 比较 小肠各段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 环行皱襞 • 小肠绒毛
十二指肠 较高、 较高、多 较高、 较高、多 叶状 较少 有 孤立
空肠 高、多 高、多 长指状 较多 无 孤立
功能: • 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构成胃液的重要成 壁细胞能合成和分泌盐酸, 分 – 它可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变为胃蛋白酶 – 杀菌 • 人的壁细胞还能分泌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它 人的壁细胞还能分泌抗恶性贫血的内因子, 与维生素B 与维生素 B12 ( 抗恶性贫血因子或称外因子 ) 抗恶性贫血因子或称外因子) 结合成复合物, 以便回肠吸收维生素B 结合成复合物 , 以便回肠吸收维生素 B12 。 如 内因子缺乏, 则维生素B 吸收障碍, 内因子缺乏 , 则维生素 B12 吸收障碍 , 从而影 响骨髓内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导致贫血。 响骨髓内红细胞的生成过程,导致贫血。
二、食管
• • •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肌层:上1/3---骨骼肌 肌层: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1/3---混合 下1/3---平滑肌 1/3---平滑肌
•
外膜:纤维膜
食管光镜图
内环肌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纤维膜 外纵肌 食管腺
食管模式图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
三、胃
(一)粘膜
纵行皱襞 胃小区, 浅沟 直径2 直径2-6mm 胃小凹,胃腺 开口于胃小凹 的底部。
1.上皮
•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主要是表面粘液细胞, surface mucous cell)-光镜:核位于细胞基部顶部胞质着色 浅,呈透明状浅,呈透明状-电镜:顶部细胞质内有高电子密度的粘 原颗粒,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Subucosa glands
黏膜下神经丛:神经元 + 无髓神经纤维
Submucosa nerve plexus
皱襞 Plicae 黏膜 + 部分黏膜下层向管腔突起
mucosa + submucosa
皱 襞
Plicae
黏膜 + 黏膜下层 向管腔突起
粘膜下神经丛 Submucosa nerve plexus 肌间神经丛
大型消化腺 large digestive gland 小型消化腺 small digestive gland
功能
摄食 Ingestion 消化 Digestion 吸收 Absorption 排泄 Excretion 内分泌 Endocrine
消化管的组织结构
Histological Structure of Digestive Tract
小肠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duodenun、空肠jejunum 和回 肠ileum ) →大肠lager
intestine (盲肠、阑尾
appendix 、结肠、直肠和肛管)十二指肠 →肛门
升结肠
上消化道 —口腔→十二指肠
upper digestive tract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lower digestive tract
食 管 腺
Esophageal gland
图片引用自《组织学彩色图鉴》 成令忠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胃 Stomach
贲门 cadia 胃底 fundus 胃体 body 幽门 pylorus
胃 Stomach
surface mucous cell
gastric pit
消化管-PPT课件
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九、胃肠的内分泌细胞(40余种)
胃肠是体内最大、 最复杂的内分泌器 官。胃肠激素 (gut hormone)
基底颗粒细胞 (basal granular cell)具嗜铬性、 嗜银性或亲银性。 免疫组织化学
细胞 名称
D D1
EC
ECL G I
K L M0 N P PP S
fibrosa、浆膜serosa)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二、口腔
(一)口腔粘膜:上皮、固有 层,小唾液腺
(二)舌,舌乳头(lingual papillae)
1.丝状乳头(filiform papillae)
2.菌状乳头(fungiform papillae)
3.轮廓乳头(circumvallate papillae):味腺
大鼠胃底腺主细胞电镜像 ×8000,G酶原颗粒,rER粗面内质网 L腺腔,Cap毛细 血管;小鼠胃底腺壁细胞电镜像 ×13800,Ca细胞内分泌小管,Mi线粒体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胃液含高浓度盐酸,pH2.0,腐蚀力极强, 胃蛋白酶能分解蛋白质,而胃粘膜却不 受破坏,这主要是由于胃粘膜表面存在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barrier)
粘液层厚0.25~0.5mm ,主要由不可溶性 粘液凝胶(mucingel)构成,并含大量HCO3 -,由表面粘液细胞、壁细胞产生
凝胶层将上皮与胃蛋白酶相隔离
减缓H+向粘膜方向的弥散
HCO3-(pH7.0,抑制酶活性)并中和H+, 形成H2CO3,后者被胃上皮细胞的碳酸酐 酶迅速分解为CO2+H2O 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也使胃能及时修 复损伤
组织学消化管
扩大表面积 • 细胞衣:
含多种消化酶, 是消化的重要部位
组织学消化管
杯状细胞 :分泌粘液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组织学消化管
潘氏细胞:
小肠腺特有的细胞 嗜酸性颗粒 分泌溶菌酶、 防御素
组织学消化管
内分泌细胞 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 增殖分化形成上皮细胞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mucous-HCO3- barrier) (1)粘液层:不溶性凝胶,富含HCO3-
隔离 、中和(pH 7) 、 抑制酶活性
(2)上皮细胞更新快
功能:防止胃酸、胃蛋白酶对粘膜的腐蚀、 消化 。 例:胃溃疡
组织学消化管
三、小肠( Small intestine ) 消化吸收主要场所
组织学消化管
小 肠 绒 毛
小 肠 腺
纹状缘
吸收细胞 3 内分泌细胞 种
细 杯状细胞 胞
5 种 细 潘氏细胞 胞
干细胞
组织学消化管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小肠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组织学消化管
➢中央乳糜管: 位于绒毛中轴
1-2条,运输乳糜微粒
➢丰富的毛细血管: 运输水溶性物质
➢散在平滑肌: ➢淋巴小结:
孤立淋巴小结 集合淋巴小结
小肠绒毛 ↑中央乳糜管
组织学消化管
十二指肠
空肠 淋巴小结
回肠
组织学消化管
3、粘膜肌:平滑肌,内环外纵
组织学消化管
叶
指
锥
状
状小肠
形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绒毛形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