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指导组织胚胎学指导消化管
无
十二指肠四层结构(人)
空肠四层结构(人)
回肠四层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大肠特点: 1.无环行皱襞。 2.无绒毛。 3.上皮中杯状细胞多。 4.大肠腺发达。
大肠腺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阑尾(横切)
阑尾四层结构(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Paneth ce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人空肠 焰红+苏木精染色)
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比较表
小 肠 环形皱襞 绒 毛 杯状细胞 淋巴小结 粘膜下层腺体
十二指肠 较低 叶状
少 少而分散 有十二指肠腺
空 肠 最发达 圆锥状 渐多
分散
无
回 肠 最低 指状 最多 淋巴集结
主细胞 chief cell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壁细胞 盐酸和内因子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皱襞=黏膜+黏膜下层 绒毛=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
小肠绒毛与肠腺模式图
小肠上皮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小肠腺的细胞组成
消化管
Digestive Canal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二、食管的微细结构 三、胃的微细结构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消化管壁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复层
黏膜 固有层 结缔组织
mucosa
小消
黏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淋内巴
黏膜下层 结缔组织
食管腺
肌层 平滑肌/骨骼肌(粘内膜环下、
外膜 浆膜/纤维膜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组织学与胚胎学
Binzhou Medical College:Wang Dong
Digestive Tract
5
1. mucosa粘膜
上皮:与管壁内的腺体相连续 Epithelium 复层扁平上皮(口、咽、食管和肛门)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 内分泌细胞 lamina propria 2.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细胞较多,纤维细密, 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胃肠固有层 内还富含腺体及淋巴组织 muscularis mucosa 3.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平滑肌收缩促进固 有层内的腺体分泌物排出和血液运行,利于 物质吸收和转运
Binzhou Medical College:Wang Dong
Digestive Tract
16
(1) Fundic gland long, branch tube liked gland neck, body and base five types of cells Chief cells主细胞 Parietal cells壁细胞 Mucous neck cells Stem cells Endocrine cells
Binzhou Medical College:Wang Dong
Digestive Tract
22
c. mucous neck cell less, neck part pale stain in HE stain d. stem cell: undifferentiated cell e. endocrine cell ECL cell: Histamine: promote secretion of parietal C D cell: Somatostatin: inhibit the secretion of parietal C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37
(4)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 ➢ 分布于腺底部 ➢ ECL 细胞 和 D 细胞,调节壁细胞的功能
(5)干细胞 Stem cell ➢ 多在腺颈部,低柱状 ➢ 有丝分裂活跃,能分化成腺体的
•25
(1)胃底腺(fundic gland )
又称泌酸腺 分布:胃底和胃体
➢ 主细胞
➢ 壁细胞
➢ 颈粘液细胞
➢ 内分泌细胞
➢ 未分化细胞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26
(1)主细胞 Chief cell 胃酶细胞
➢ 位置: 腺的底部多
➢ 结构:
光镜: 柱状,核圆形
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
•13
食管的粘膜层 HE染色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14
食管与胃的交界处,食管癌好发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15
四、胃 stomach
功能:
*食物
食糜 chyme
*吸收: 水,盐,酒精,药物
*初步消化蛋白质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60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61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62
小肠腺
intestinal glands :
绒毛根部下陷到 固有层。
•消化管digestivetract组织学与胚胎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干细胞
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的子 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 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 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贲门腺: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分支多。
幽门腺 粘液性C为主,少量壁C,G细胞多。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
固有层:小肠腺多,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 8.2-9.3)。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突起。
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 最发达。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叶状
空肠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纹状缘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5干细胞 4 潘氏C 3 内分泌C
纹状缘 微绒毛
光镜模式图
微绒毛 透射电镜图
杯状细胞:
分布:散在,从小肠至 大肠段杯状C逐渐增多。 肠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
功能: 分泌粘液,润滑、保护
杯状细胞
种类多
内 分 泌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细
S细胞:促胰液素
胞
酸性食糜刺激其分泌
小肠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有孔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长指状
回肠
短锥状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课件-组织学与胚胎学】_14.消化管_
(三) 肌层(muscularis)
两端(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 骨骼肌。
其余(胃、小肠、大肠、肛门上段): 平滑肌 。
内环外纵二层,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Auerbach丛) 。
(四) 外膜(adventitia)
两端(食管、十二指肠、大肠末段 ):结缔组织→纤维膜。 其余(胃、大部分小肠、大部分大肠 ):结缔组织+间皮→浆膜。
5
(一) 口腔黏膜的一般结构 1 上皮
复层扁平上皮; 硬腭部可角化; 底部上皮菲薄,利于某些药物或化学物质的吸收。
2 固有层
结缔组织,富含毛细血管、感觉神经末梢、小唾液腺等。
2 固有层
细密的结缔组织,含淋巴小结; 黏液性的食管贲门腺。
3 黏膜肌层
纵行平滑肌。
13
(二) 黏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 黏液性的食管腺,开口于食管腔;周围常有较密集的淋巴细胞/组织; 丰富的静脉丛,尤食管下段——门静脉高压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易发部位。
14
(三) 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之间有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骨骼肌+平滑肌 下1/3—平滑肌
10
味蕾(taste bud)
l味觉感受器,成人约3000个,位于轮廓乳头内。 l纺锤形或卵圆形,染色较淡,基部位于上皮的基膜上,顶端表面 上皮凹陷形成味孔,内含大量味细胞。
明细胞:成熟
味细胞
暗细胞:幼稚
基细胞:未分化
舌尖——甜、咸 舌侧——酸 舌背——苦
11
12
(一) 黏膜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皮:单层柱状上皮
(吸收、杯状、内分泌)
固有层:结缔组织、大量小肠腺
(吸收、杯状、潘氏、干细胞、内分 泌)粘膜肌层:
(二)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 分泌碱性粘液和表皮 生长因子)
(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十二指 肠
空
回
•图26 肠小肠三段比较图
回肠纵切面光镜像 (示环行皱襞)
←
•小肠绒毛 (左:空肠 右:十二指肠 ↑中央乳糜管)
•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电镜像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
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高柱状,绒毛游离面有纹状缘 EM:游离面:微绒毛:细胞衣: 侧面: 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细 胞间隙进入组织
粘膜 膜粘 层下 肌层 浆膜
• 胃模式图
•胃 体
•胃 底 腺
•图10 胃底腺模式图
胃小凹
•胃底腺
•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 LM:柱状,核圆,于基部,胞质基部 强 • 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顶 部 • 有酶原颗粒 •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14章 消 化 管
(digestive tract)
(P146)
••
•
•
•功•组 能成
•
口、咽
•消化--物理性和化学
• 性消食化管,将、大胃
• 分小子肠物、质分大解肠为小分
子的氨基酸、单糖和甘 油酯等吸收、排泄。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12章消化管
第12章消化管【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系统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三、食道特点: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十四章 消化管
(1)parietal cells are seen under TEM to have an extensive intracellular canalicular system and an elaborate tubulovesicular membrane system, numerous mitochondria with complex cristae are also evident. These cells secrete HCL and intrinsic factor. (2) chief cells are typical protein-secreting cells and secrete pepsin in an inactive precursor form designated pep-sinogen.
(3)mucous neck cells secrete a soluble mucus. (4) endocrine cells secrete their product into the lamina propria. (5) stem cells are relatively small in size, they differentiate into new cells to replace the existing surface epithelial cells of the gastric glands. The muscularis externa of the stomach is relatively thick, with three layers of smooth muscle , a thin serosa covers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stomach.
组织与胚胎学 第14章消化管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 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 成 粘膜分三层:
一般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上皮:类型依部位而异,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 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 收功能为主;
舌
由釉柱(羟基磷灰石结晶)和极少量的间质
牙
牙本质 牙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膜 牙龈
咽
构成; 釉柱在生长过程中间歇性钙盐沉积形成釉质 生长线,在牙磨片中呈以牙尖为中心的褐色 弧线。
•开放型:游离面向管腔,上有微绒毛,对腔内的食
物和pH等化学刺激敏感,数量多。
图5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细胞名 胃
称
D 大部 EC 小部
肠 小肠、结肠 小肠、结肠
ECL 胃底部 G 幽门部 十二指肠
分泌物
生长抑素 5-羟色胺 P物质 组胺 胃泌素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电镜:胞质有丰富的囊泡 功能: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传递给淋巴细胞
图4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在胃、小肠、大肠的上皮及腺体中散布四十余 种内分泌细胞,总量约3×109个,超过所有内 分泌腺腺细胞的总和;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所分泌激素主要协调胃肠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
疫功能
也参与调节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类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消化管-Digestive Tract-刘丽芸
1. 上皮 epithelium
复层扁平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
口腔、咽、食管、肛门 - 保护 - 消化、吸收
2.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 ( loose ct )
细胞多,纤维细密 -细密ct
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胃腺、肠腺,淋巴组织
3. 粘膜肌层 muscularis mucosa
薄层平滑肌 收缩 - 促进固有层腺体分泌、血液运行
Golgi complex
乳糜微粒 细胞间隙 基膜
中央乳糜管
(2) 杯状细胞 (goblet cell)
散在 十二指肠→回肠,逐渐增多 粘原颗粒 → 粘液
(润滑、保护肠道)
(3) 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的标志性细胞
三五成群,肠 腺 底部
锥体形
防御素、溶菌酶
核上胞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 (免疫)
2、固有层
胃腺 密集排列的管状腺
3、粘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
胃底腺
(二) 粘膜下层 (三) 肌层 平滑肌
贲门腺 幽门腺
内斜、中环、外纵
(四) 外膜 浆膜
增厚 贲门/幽门括约肌
表面粘液细胞
单层柱状 核- 椭圆,基部 质- 顶部淡染、空泡状
粘原颗粒 (mucinogen granule)
PAS +++
分泌物 → 表面粘液 保护
小唾液腺
3、粘膜肌层
(二) 舌(tongue)
舌背 粘膜 固有层 与 复层扁平 上皮 向表面突起→ 舌乳头
丝状乳头
(filiform papillae)
菌状乳头
(fungiform papillae)
轮廓乳头
(circumvallate papillae)
Y743-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1
5
3
2
主细胞 Chief cells (胃酶细胞 zymogenic cell)
分布: 腺体的下半部
形态: LM: 柱状, 胞质基部强嗜碱性 顶部呈泡沫状,染色浅。 EM: 含丰富的rER, 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 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功能: 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Parietal cell (泌酸细胞 oxyntic cell)
➢ 疏松结缔组织 ➢ 富含胃腺,开口于胃小凹
黏膜肌 Muscularis:
内环、外纵的平滑肌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凝胶 (不溶性,含大量HCO–3 )
胃上皮细胞的快速更新 (3~5天更新一次)
2. 黏膜下层 • 较致密的CT • 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3. 肌层 •厚 •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
•属于弥散性神经内分泌系统(DNES)。 •主要位于腺体底部, • 嗜银性 •分泌肽类激素,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
肠绒毛 Intestinal Villi
➢ 小肠的特征性结构.。 ➢ 黏膜上皮与固有层向肠腔突出形成。绒毛表面为
上皮,中轴固有层 的结缔组织。 ➢ 扩大表面积
上皮
固有层
SEM of villi: surface and center
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分布:小肠腺底部 ,三五成群 形态: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 功能:分泌防御素( defensin)和溶菌酶( lysozyme)
表面有微皱褶和微绒毛; 基底面穹隆状,内含淋巴 细胞和巨噬细胞。
功能: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
胃肠道内分泌细胞
➢ 概念:散布在胃肠道上皮和腺体内的分泌肽 类激素的细胞(属APUD系统)
➢ 结构特征:细胞基部有分泌颗粒 颗粒具嗜铬性或嗜银性
组织与胚胎学:消化管
壁细胞(parietal cell)
EM形态:
①细胞内分泌小管
(intracellular secretory
canaliculus)
②微绒毛
③微管泡系统
(tubulovesicular
system)
④大量的线粒体
静止期
分泌期
壁细胞的功能
1.合成和分泌盐酸:(在细胞内分泌小管内合成)
①激活胃蛋白酶原
﹡ 小肠绒毛纵切面光镜图 ﹡中央乳糜管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cell) EM :
2. 固有层lamina propria:
细密结缔组织 中央乳糜管 (central lacteal), 有孔毛细血管, 少量平滑肌。
中央乳糜管 毛细血管 平滑肌
小肠腺
小肠绒毛 ↑中央乳糜管
胃蛋白酶
②杀菌
2.分泌内因子(intrinsic factor)
萎缩性胃炎
维生素B12缺乏
恶性贫血
(1) 胃底腺(fundic gland)
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分布: 腺顶部 形态: 楔形,核扁平,顶部黏原颗粒 功能: 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干细胞(stem cell)
分布: 腺顶部至胃小凹深部 功能: 增殖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
除两端为骨骼肌外,其余为内环 形,外纵行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间质卡哈尔细胞
(四)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浆膜(serosa )
二、食管 Esophagus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1. 粘膜 固有层:结缔组织 mucosa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之消化系统
授课提纲
• 消化管管壁的 一般结构 • 胃、小肠管壁 的结构
4
粘膜
消
粘膜下层
化
肌层
管
的
外膜
一
般
结
构
5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复扁
单柱
复扁
上皮:口腔
胃
直肠 肛门
一、粘膜
固有层:C.T,含丰富淋巴组织、小消化腺。
Tunica mucosa
粘膜肌层:平滑肌,薄,双层。
6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菌
c.促进胰液的分泌
B.内因子
内因子 + 维生素B12
复合物(可被回肠吸收)
若缺乏(如萎缩性胃炎) 恶性贫血
2、主细胞 (chief cell)
—— 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分布:腺底部较多 形态:数量最多,柱状,小 。 结构:LM: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呈空网状。
外膜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膜
9
中 环
外 纵
粘膜 粘膜下层
内斜
肌层 中环
外纵
浆膜
胃底
10
一、粘膜层
胃小区 胃小凹 :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为胃腺的开口。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
11
胃 粘膜
12
上皮: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无杯形细胞)
固有层:疏松C.T,三种胃腺。 粘膜肌层:平滑肌
21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
22
胃(stomach)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固有层:L.C.T,含胃腺 贲门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14.消化系统Digestive tube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轮廓乳头
1.丝状乳头:数目最多,遍布 舌背各处,呈圆锥形。上皮 浅层细胞不断角化脱落,与 唾液、细菌和食物残渣等共 同形成舌苔。(验舌苔可断病 邪之深浅)舌苔的变化主要 为丝状乳头的改变。
2.菌状乳头:数目较少,多位 于舌尖及舌缘。散在于丝状 乳头之间,呈蘑菇状,鲜红 色,上皮不角化。顶部上皮 内有时可见味蕾。
2.固有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 富含血管及淋巴管,并 可见腺体、淋巴组织和 神经纤维。
3.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收缩可使黏膜活动,促进 腺体分泌物的排出和血液 运行,有利于物质吸收。
(二)黏膜下层
(submucosa)
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 富含较大的血管及淋巴 管,还可见腺体(如食管 腺、十二指肠腺)及神经 丛。 黏膜下神经丛:位于黏膜 下层,由副交感神经节细胞、 胶质细胞及无髓神经纤维 组成,调节黏膜肌层的收缩 和腺体的分泌活动。 黏膜皱襞:黏膜和黏膜下 层向管腔突出形成的结构。
皮内,成人约2-3千个。主
要由以下3种细胞构成:
味蕾
味
1.味细胞:梭形,核椭圆,
孔
HE染色浅(亮细胞),
顶部有味毛深入味孔。
2.支持细胞:梭形,染色稍深
(暗细胞),位于味蕾周边
味 细
及味细胞之间。
胞
3.基细胞:较小,呈矮锥体 形,位于味蕾基底部, 为其他细胞的干细胞。
三,食道(esophagus)
2)固有层:
有大量管状胃腺,按存在部 位及结构分为为:
胃底腺(分泌胃蛋白酶原,
盐酸,粘液等)
贲门腺(分泌粘液)
幽门腺(分泌粘液)
表 面 粘 液 细 胞胃
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14消化管
22
肠道sIg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复习思考题:
填空题:
1、食管粘膜上皮为 。食管上1/3段为 肌,中1/3段
为 肌,下1/3段为 肌。
2、盐酸是在 腺 细胞的 内合成的。
3、内因子是由胃底腺的 细胞分泌的,其分泌减少时可影
响 的吸收。
4、小肠上皮为 ,粘膜上皮由 、 和 组成。
名词解释:
皱襞、肠绒毛、纹状缘、中央乳糜管
14
小肠粘膜上皮 2、杯状细胞
15
小肠粘膜上皮 3、内分泌细胞
➢ I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促 胰酶素
➢ 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
4、干细胞
16
小肠粘膜上皮 5、潘氏细胞细胞
17
五、大肠
结肠、结肠与直肠:
粘膜:无绒毛,固有层内有稠
密的大肠腺。大肠腺内 无潘氏细胞
粘膜下层:有成群的脂肪细胞
肌层:内环行肌节段性增厚形
皱襞 plica--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出 呈纵行或环行皱褶
食管和肛门的肌层为骨骼肌。其余为平滑肌。一般为内 环行、外纵行二层,其间有肌间神经丛 食管和大肠末端为薄层结缔组织构成的纤维膜fibrosa;胃、 大部分小肠与大肠为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皮构成的浆膜serosa。
27
(四)外膜 tunica dventitious
3
二、食管
上皮: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 固有层:细密的结缔组织
粘膜肌:纵行平滑肌 粘膜下层:含有粘液性的食管腺
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肌纤维,下1/3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
4
三、胃
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粘膜: 固有层:含大量腺体
粘膜肌:内环、外纵平滑肌 粘膜下层: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吸收细胞
h
54
纹状缘 h(EM)
56
h
57
(2)杯状细胞
➢20%,散在 于吸收细胞 之间
➢作用:分泌 粘液, 润滑、 保护。
h
58
h
59
(3)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s *胃肠道分布有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内分
泌细胞: D,EC,G,I,K,PP *它们分泌的激素调节胰腺、胆囊和胃 壁细胞的功能。
中有酸性分泌颗粒(粘液) ➢ 分泌物: 可溶性酸性粘液
(4)内分泌细胞 Endocrine cell ➢ 分布于腺底部 ➢ ECL 细胞 和 D 细胞,调节壁细胞的功能
(5)干细胞 Stem cell ➢ 多在腺颈部,低柱状 ➢ 有丝分裂活跃,能分化成腺体的
其它细胞
(2) 贲门腺( cardiac gland )
15
食管与胃的交界处,食管癌好发
h
16
四、胃 stomach
功能: *食物 食糜 chyme *吸收: 水,盐,酒精,药物 *初步消化蛋白质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一)粘膜
皱襞(空虚) 胃小区 胃小凹:表面上皮下
陷进入固有层形成
1、上皮(epithelium)
单层柱状上皮 光镜: 表面粘液细胞,顶部充满粘原颗粒,HE
染色切片中着色浅淡至透明
功能:分泌含高浓度HCO3- 的不可溶性粘液,
有重要保护作用
h
21
h
22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
含有大量的管状腺,据部位不同, 分为胃底腺、贲门腺和幽门腺
腺之间为结缔组织
h
23
h
24
胃底腺
h
25
h
26
(1)胃底腺(fundic gland )
又称泌酸腺 分布:胃底和胃体
(三)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外纵行平滑肌。
(四)外膜
为浆膜。
h
44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
功能: ➢消化吸收 的主要部位 ➢ 内分泌
(一)粘膜
➢ 上皮 ➢ 固有层 ➢ 粘膜肌层
h
47
小肠绒毛 (intestinal villus)
构成:
上皮+固有层 肠腔
是小肠的特征性 结构
h
48
4. 外膜 adventitia: 纤维膜,浆膜
粘膜下神经丛:多极神经元,无髓神经纤维
银浸染
h
8
肌间神经丛(撕片)
h
9
二、舌(tongue)
粘膜:舌背部粘膜形成隆起 -舌乳头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肌层:骨骼肌
轮廓乳头
叶状乳头
味蕾
Taste bud
h
10
味蕾
分布:轮廓乳头和菌状乳头等处上皮内 形态:卵圆形小体,着色浅
小肠绒毛内血管网(注射染料)
h
49
皱襞
绒毛
h
50
小肠绒毛
h
51
1. 上 皮(epithelium)
单层柱状上皮 ➢ 吸收细胞 ➢ 杯状细胞 ➢ 内分泌细胞
h
52
(1) 吸收细胞: 80%,高柱状,椭圆形核,位于基部; 游离面: EM: 大量微绒毛 LM: 纹状缘(嗜酸性线状) 吸收营养物质
2. 固有层 lamina propria
➢ 位于绒毛的中轴,是一些细密的CT ➢ 有平滑肌细胞,其收缩可帮助淋巴和
血液运行 ➢ 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有孔毛细血管)
氨基酸、单糖吸收入血 ➢ 中央乳糜管 central lacteal
静止期 : 少量微绒毛 大量微管泡
分泌期: 微绒毛 微管泡
壁细胞超微结构
h
34
壁细胞的功能
(1)合成盐酸 ➢ 杀菌 ➢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
(2)分泌内因子
内因子 + vitamin B12
复合物
恶性贫血
回肠上皮细胞吸收
h
36
h
37
(3)颈粘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 位置: 多在腺的颈部 ➢ 结构: 不规则,核位于基底,顶部胞质
➢ 分泌颗粒:
胃蛋白酶原
(细胞顶部)
h
29
功能: 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无活性)
盐酸 胃蛋白酶 (有活性)
h
30
(2)壁细胞 Parietal cell
➢位置:
峡和颈部较多
➢LM : 体积大,多呈 圆锥形,核圆而深染, 居中,有的有双核。 胞质呈均质而明显的 嗜酸性。
EM : 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 线粒体丰富
味细胞 结构: 支持细胞
基细胞
功能:感受味觉
h
11
三、 食管(esophagus)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 固有层:粘液腺
粘膜肌层:纵行平滑肌
粘膜下层:L.C.T,含食管腺(粘液腺) 上端:骨骼肌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纤维膜
中端:骨骼肌 + 平滑肌
下端:平滑肌
h
12
h
14
食管的粘膜层h HE染色
NaCl、KCl等。
h
42
粘液—HCO3-屏障
胃液9(pH 0.9~2.5) 强烈的腐蚀性
胃蛋白酶
抗腐蚀的结构(抗酸): 粘液层(0.25~0.5mm) : 不溶性 *隔离 :将胃组织与胃液隔离开 *中和:含大量HCO3-,可中和H+,使局 部的pH值维持在7。
(二)粘膜下层
疏松结缔组织,内含血管、神经、 淋巴管。
位于贲门部,粘液性腺,分泌 粘液和溶菌酶
胃小凹
贲门腺
h
40
(3) 幽 门 腺( pyloric gland ) 位幽门粘膜内 ,粘液性腺
幽门腺
h
41
胃液
除胃底腺外,还有贲门腺和幽门腺。三 种腺体的分泌物合称胃液。
特点:成人每日分泌量为1.5-2.5升, pH值为0.9-1.5。
含有盐酸、胃蛋白酶、粘液及大量的
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
肌层
外膜
h
4
消化管壁结构模式图
肌层 粘膜
粘膜下层
外膜
h
5
1. 粘膜 mucosa
上皮 : 两端,中段 固有层 : LCT( 血管,淋巴管,
淋巴组织,腺体) 粘膜肌层:平滑肌
2. 粘膜下层 submucosa : CT(血管,淋巴管,腺体,神经丛)
3. 肌层 muscularis: 肌层- 骨骼肌或者平滑肌 神经丛 nerve plexus
➢ 主细胞
➢ 壁细胞
➢ 颈粘液细胞
➢ 内分泌细胞
➢ 未分化细胞
h
27
(1)主细胞 Chief cell 胃酶细胞
➢ 位置: 腺的底部多
➢ 结构:
光镜: 柱状,核圆形
位于基部。胞质基部呈
强嗜碱性,顶部充满酶原
颗粒。
h
28
电镜:
蛋白质分泌细胞
➢ RER:嗜碱性强
(细胞底部)
➢ Golgi complex
消化管
Digestive tract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
消化系统
小肠、大肠和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胰腺、肝脏
功能:对食物进行物理、化学性消化和吸
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单糖、
氨基酸、甘油酯
h
2
消化管的组成:
➢ 口腔 ➢咽 ➢ 食管 ➢胃 ➢ 小肠 ➢ 大肠
一、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粘膜层 粘膜下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