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课件14消化管上

合集下载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4 15章 消化管 腺

组织学与胚胎学:第14 15章 消化管 腺
纤维 膜
内环 肌食
管 食腺管模
式 图
外纵 肌
2、粘膜下层:含食管腺(粘液腺)
3、肌层 上端:骨骼肌 中段:骨骼肌 上皮 + 平滑肌固有

下端:平滑肌 黏膜肌层 4、外膜:纤维膜 黏膜下层
纤维



食管模式图
食管光镜图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
四、胃
胃的一般结构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有纵行皱襞、胃小区、胃小凹 (一)粘膜
胰腺腺泡模式图
胰腺外分泌部光 镜图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破 坏导致一些胃部疾病
胃溃疡
(二)粘膜下层:结缔组织 (三)肌层:厚,平滑肌
(内斜、中环、外纵) (四)外膜:浆膜 •
胃 ( 高 倍 )
一般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五、小肠(一)黏膜 1上皮:单柱 2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3黏膜肌层
(二)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 (分泌碱性黏液)
(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
上皮:单柱 固有层:贲门腺
幽门腺 胃底腺 粘膜肌层
1上皮:单层柱状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2固有层
胃底部黏膜光镜图
胃 小 凹
胃底腺
胃底腺模式图
主 细
壁细胞
内 分 泌 细 胞

主细胞

粘 液
颈粘液细胞

胞 内分泌细胞
壁 细
未分化细胞

1、主细胞(胃酶细胞) • LM:柱状,核圆,位于基
部,胞质基部嗜碱性,顶部 有酶原颗粒 • EM: RER 、GC发达,顶部 有酶原颗粒
淋巴小结
淋回 巴肠 小纵 结切
面 示 集 合
小肠腺: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组织学和胚胎学》PPT课件 消化管

2.HCO3-可中和H+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
胃壁结构模式图
小肠(small intestine)
小 肠 结 构 模 式 图
黏 膜
1.上 皮: 单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 和内分泌细胞; 2.固有层:结缔组织,小肠腺; 3.黏膜肌层: 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 4. 小肠黏膜的特殊结构: 小肠表面积的三级放大
促进维生素B12在回肠 的重吸收
颈黏液细胞 (mucous neck cell) 分布:胃底腺顶部 结构:C呈锲形;核扁平
形,位于C基部,核
上方有许多黏原颗粒。 功能:分泌可溶性的酸性黏 液。
胃底腺(光镜)
壁细胞
主细胞
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黏液层:0.25-0.5mm, 含有HCO31.将上皮与胃蛋白酶隔离;
肠绒毛
小肠绒毛
小肠腺
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C呈高柱状;核椭圆形,
结构
位C基部;胞质嗜酸性; 纹状缘。
EM: ●微绒毛(表面有细胞衣)
● ●
SER和Gc
紧密连接
功能:消化、吸收营养物质。
小肠腺
腺上皮由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内分 泌细胞、 干细胞和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特征性C LM:锥体形,顶部胞质含嗜酸性颗粒。 结构 EM:具有典型的蛋白质分泌细胞超微 结构特点 功能: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表面黏液细胞(Surface mucous cell)
结构:C呈柱状;核椭圆形,位于C基部;
顶部胞质内充满粘原颗粒,HE染色
切片中胞质色浅至透明。 功能:分泌黏液覆盖于黏膜表面,起保护
作用。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胃的发育
总结词
胃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胃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胚胎期,胃从一个原始的管状器官开始发育,逐渐形成囊袋形结构。新生儿期 时,胃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以适应哺乳的需要。儿童期时,胃的大小和容量 继续增长,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胃的疾病与病变
总结词
食管的运动
食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肌肉运动,如蠕动和松弛 ,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
食管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输送食物从咽部到胃,同时防止胃酸 和酶逆流进入食管。
食管的感受器
食管内存在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的存在和运动 ,并调节食管的运动。
食管的发育
80%
胚胎发育
食管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经过一 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食管结构。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与人类的饮 食习惯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例如直立行走促进了消化道的 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高 纤维食物的消化。
02
口腔与咽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口腔是消化管起始端,具有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
详细描述
口腔是消化管最前端的部分,包括唇、颊、腭、口底和牙等结构。口腔的主要 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食糜,便于吞咽和消化。此外,口腔还参与发 音和言语活动。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将食物转化 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管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变得易于吸收。
消化管的主要组成
01
02
03
04
上皮组织
消化管上皮组织由单层或多层 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吸收和 屏障等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14消化管

《中国医科大学.组织学》14消化管
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易发部位
食管-肌层
肌层:内环外纵两层,之间可见肌间神经丛. 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上、下两端的环形肌增厚,形成食管上、下括约
肌,可防止吞咽时食物自食管反流入咽,阻止胃 内容物反流
食管-外膜
外膜:纤维膜,内含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等
以及黏膜的损伤和修复
小肠上皮及腺体的分泌物统称为小肠液
图33 十二指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 模式图
十二指肠光镜图 1十二指肠腺 2淋巴组织
小肠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ຫໍສະໝຸດ 小肠三段的 比 较 环行皱襞 小肠绒毛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较高、多 高、多 矮、少
较高、多 高、多 短、少 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纤维膜
食管模式图
内环肌 食管腺
外纵肌
食管光镜图
胃-黏膜
黏膜:黏膜表面有许多浅沟,将黏膜分成许多胃 小区。黏膜表面遍布不规则小孔,称胃小凹 上皮:单柱=表面粘液C,可分泌特殊黏液。核椭 圆形,位于基部,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PAS染 色黏原颗粒呈弱阳性,HE染色着色淡 固有层:大量紧密排列的管状胃腺 根据所在部位和结构不同,胃腺分为胃底腺、贲门 腺和幽门腺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壁细胞 分泌期时,分泌小管开放,微绒毛增多增长,而
微管泡数量锐减,说明微管泡系统为分泌小管的 储备形式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图 19 壁 细 胞 电 镜 图
胃-黏膜-固有层-胃底腺
颈黏液细胞:分泌酸性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 底,主细胞和壁细胞的平均寿命为200天,颈黏液 细胞为7天左右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粘液
干细胞
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增殖的子 细胞,有的向上迁移,分化为表面粘 液细胞,有的停留在局部或向下迁移, 分化为其它胃底腺细胞。
内分泌细胞: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贲门腺: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胃小凹深,腺短而弯曲分支多。
幽门腺 粘液性C为主,少量壁C,G细胞多。
小肠
上皮:单层柱状
固有层:小肠腺多,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液性的十二指肠腺(pH 8.2-9.3)。
肌层:内环外纵。
外膜:浆膜。
2、小肠绒毛
定义:小肠上皮和固 有层共同突入肠腔形 成的突起。
十二指肠和空肠头段 最发达。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叶状
空肠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小肠绒毛和肠腺的关系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纹状缘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5干细胞 4 潘氏C 3 内分泌C
纹状缘 微绒毛
光镜模式图
微绒毛 透射电镜图
杯状细胞:
分布:散在,从小肠至 大肠段杯状C逐渐增多。 肠绒毛与肠腺均有分布
功能: 分泌粘液,润滑、保护
杯状细胞
种类多
内 分 泌
I细胞:胆囊收缩素促胰酶素

S细胞:促胰液素

酸性食糜刺激其分泌
小肠绒毛结构
中轴:固有层CT,含 ①丰富有孔毛细血管 ②1~2条中央乳糜管 ③散在纵行平滑肌
长指状
回肠
短锥状
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扫描电镜图
绒毛结构
上皮:单层柱状,含 ①吸收细胞 ②杯状细胞 ③内分泌细胞

第章 消化管.ppt

第章 消化管.ppt

潘氏细胞光镜像(焰红与坚固绿染色)
潘氏细胞光镜像
十二指肠腺:
粘膜下层有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粘液,保护 十二指肠。
五、大肠
盲肠、
组成 结肠(升、横、降结肠)
直肠 有半月形皱襞 ,无绒毛 杯状细胞多 特征 肠腺多,直而长,无潘氏细胞 有结肠带、肠脂垂 功能:吸收水和电解质
六、阑尾
结构特征
腔小、壁薄、不规则 肠腺短小,杯状细胞少 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不完整



分 泌 细 胞
颈 粘 液 细

壁 细 胞
胃底腺
主细胞(胃酶细胞)
分布:胃体、底部
光镜:柱状,核-细胞基部,
结构
胞质嗜碱性
电镜: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
顶部-胃酶原颗粒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分泌凝乳酶 (婴儿)
主细胞电镜像
壁细胞 (泌/盐酸细胞)
壁细胞(泌酸细胞)
分布:胃体、颈部
光镜:胞体大、圆锥型,核圆居中,
皱 褶
EM:胞质中有丰富的囊泡,溶酶体少,不含酸性蛋

白酶。

功能:抗原提呈
分泌性IgA:IgA+吸收细胞膜内嵌糖蛋白(分泌片)
共同黏膜免疫系统 :黏膜组织内由sIgA介导的免疫应答 。
结肠黏膜上皮微皱褶细胞
SEM
模式图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细胞名称
EC细胞 G细胞
D细胞
分 胃
幽门 胃底 胃体 幽门
消 化 系 统Digestive System
消化管 从口腔
至肛门 的连接 续性管道 消化系统 消化腺
有唾液腺、 肝和胰以 及小消化 腺(消化 管壁上)等
一、消化管的概述

组胚课件-消化管精品PPT课件

组胚课件-消化管精品PPT课件
5)内分泌细胞:银染后能分辩。
颈粘液细胞
(2)贲门腺 粘液腺,分泌粘液 (3)幽门腺 3、粘膜肌层: 2-3层平滑肌 (二)粘膜下层
(三)肌层:较厚,可分内斜、中环和外纵 三层。
(四)外膜:为浆膜(结缔组织 + 间皮)
胃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由粘膜表面凝胶粘液层和高浓度的 HCO3-构成, HCO3-可结合大量的H +,中和了盐酸对上皮的侵蚀,有防 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损害的作 用。
l牙中央有牙髓腔,开口于牙根底部的牙根孔, 腔内充满牙髓。
l牙由牙本质、釉质及牙骨质构成。
l牙根周围的牙周膜、牙槽骨骨膜及牙龈则统称 牙周组织。
1.牙本质 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着牙髓腔。由 牙本质小管、成牙本质细胞、间质构成。
Ø牙本质小管从牙髓腔面向周围呈放射状走行
牙的组织结构模式图
Ø成牙质细胞 位于牙本质的内表面,其 突起伸入牙本质小管,称牙本质纤维。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1
消化系统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 1、消化、吸收 2、内分泌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外,从内向外分为四层: 1、粘膜层: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 (1)上皮: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分布在消化管 两端,以保护功能为主。
单层柱状上皮:分布在胃、肠,以吸收 和分泌为主。
可分为四种。
1.丝状乳头 数目最多,遍布于舌背各处。
乳头呈圆锥形,浅层上皮角化脱落,外观白 色,称舌苔。
2.菌状乳头
数目较少,散在于丝状乳头之间, 乳头呈蘑菇状。上皮不角化,含有味 蕾,外观呈红色。 3.轮廓乳头
10余个,界沟前方。较大,顶端平 坦,含有较多味蕾。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第14章 消化管
环行皱襞:粘膜+粘膜下层 肠绒毛: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
㈠ 小肠粘膜
绒毛
上皮
固有层

吸收细胞 LM: 高柱状,核居基部, 有纹状缘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镀银染色可显示)
1、上皮——单柱
吸收细胞
EM: 微绒毛、细胞衣,
侧面有紧密连接 滑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
功能:
分泌盐酸、内因子 (各自的作用)
胃底腺其它细胞
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分泌可溶性的酸性粘液
干细胞(stem cell)
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
3、粘膜肌层
为薄层平滑肌,内环外纵两层
胃壁其他各层结构
纵行肌
(波形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皱襞
粘膜层+粘膜下层
纵行皱襞 食管结构模式图
胃壁的肌层
外纵肌 中环肌 内斜肌
环 行 皱 襞
空肠的绒毛
回肠的绒毛
十二指肠(孤立淋巴小结)
回肠(集合淋巴小结)
微绒毛及细胞衣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光镜图
产生电信号,引发肌层自发 缓慢的节律性收缩。
内环肌 外纵肌
㈣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 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 腹膜的脏层
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二、食管(esophagus)
1.有纵行皱襞 2. 粘膜:
上皮:未角化的复扁上皮 固有层: 粘膜肌层:一层纵行平滑肌
3.粘膜下层: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PPT课件

消化管组织学与胚胎学精品PPT课件

EM
–细胞内分泌小管和微绒毛.
–微管泡系统.
–丰富的mit.
功能:
–盐酸和内因子.
SUCCESS
THANK YOU
2020/12/13
可编辑
17
小肠 small intestine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1.胃底腺 2.潘氏细胞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1)
名称 食管 粘膜 表面 上皮 复层扁平
胃 胃小凹
单层柱 状
小肠 绒毛
大肠
单层柱 单层柱


纹状缘 杯状C多
杯状C
消化管粘膜层比较 (2)
食管
固 无腺体
有 无L小结 层
胃 胃腺
无L小结
小肠 小肠腺 L小结 乳糜管
粘膜:无绒毛,无环行皱襞. –单层柱状上皮: 大量杯状C. –固有层: 大肠腺,无潘氏C. –粘膜肌层:
阑尾
•无绒毛,肠腺少. •固有层:大量LT. •浆膜.
No Image
填空 1.消化管壁分四层,即___,___,___,___. 2.构成小肠腺的C有
___,___,___,___,___. 3.在胃底腺中,分泌胃蛋白酶原的细胞是
主细胞 Chief cells
LM: –低柱状细胞; –嗜碱性; –核位于基底部. –分泌颗粒.
EM: –核上方Gol.; –mit. 和 rER 位于基部胞质; –顶端分泌颗粒.
功能: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Parietal
LM:
cells

消化管组织学PPT课件

消化管组织学PPT课件

腺体、神经丛、皱襞 粘膜下层
(三)肌层(muscularis) 肌层
(四)外膜(adventitia) 外膜
纤维膜,浆膜
第2页/共43页
食管横切面
三、食管
1.粘膜 复层扁平上皮,
粘膜肌纵行。 上皮
2.粘膜下层
含食管腺,
固有层
粘液腺。
3.肌层 内环外纵, 粘膜肌
上1/3骨骼肌, 下1/3平滑肌, 中1/3兼有。
第29页/共43页
16
第30页/共43页
第31页/共43页
第32页/共43页
第33页/共43页
第34页/共43页
第35页/共43页
第36页/共43页
第37页/共43页
壁细胞
第38页/共43页
主细胞
第39页/共43页
第40页/共43页
酶原颗粒
细胞核 粗面内质网
第41页/共43页
织、分散的平滑肌等。
第6页/共43页
第7页/共43页
(1)胃底腺
上皮
胃小凹
(fundic gland)
是胃的主要腺体,分布 于
胃底和胃体部,由壁细 胞、
胃底腺
主细胞、颈粘液细胞、 内
分泌细胞和干细胞组成。
第8页/共43页
主细胞(chief cell)
又称胃酶细胞,分布于胃底 腺的下半部。细胞柱状,核 圆,于基部,胞质基部强嗜 碱性,顶部充满酶原颗粒; 电镜下为典型蛋白质分泌细 胞特征。分泌胃蛋白酶原。
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 图 绒毛中轴固有层内的1-2条 纵行毛细淋巴管,起于绒毛顶 部,进入粘膜下层,通透性大, 吸收乳糜微粒。周围丰富的有 孔毛细血管、少量平滑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表面积的 三 环行皱襞 较高、多 高、多 矮、少
级放大
小肠绒毛 较高、多 高、多 短、少
上皮
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固 有 层 杯状细胞 较少
小肠三段的 比较
十二指肠腺 有
图33、34
淋巴小结 孤立
较多 多 无无 孤立 集合
一 般结构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分泌黏液;从十二指肠至回肠,逐渐
增多
上皮
固有层
小肠三段的 比较
3.内分泌细胞 I 细胞: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素 S细胞:促胰液素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4.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图28-30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般
图14-16
结 构 • 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胃底腺
LM:柱状,核圆,位于基部,胞质基
自我保护 机制
部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EM: RER 、GC发达,顶部有酶原颗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般 结构
胃底腺
自我保护 机制
图17-19
• 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 胞质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大量 线粒体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 杀菌)、内因子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 • 颈黏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分泌酸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图8-10
•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淋巴 组织
内分泌 细胞
• 黏膜下层有食管腺(黏液性)
• 肌层: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 外膜:纤维膜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 图11、12 上皮:单柱(表面黏液细胞,
结构 特点 舌乳头
味蕾
淋巴 内分泌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味蕾(taste bud )
图7
味觉感受器,卵圆形小体,主要分布 于菌状乳头和轮廓乳头,由二种细胞 组成:
1. 味细胞:感觉性上皮细胞;长梭形,
游离面有微绒毛伸入味孔,基底面形
成突触
2. 基细胞:干细胞,可分化为味细胞
概述
特点
结构
性黏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
胃底腺 • 干细胞(stem cell):增殖分化为表面黏
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
图20
自我保护 机制
• 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
D细胞: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促
进壁细胞泌酸和胃肠黏膜增殖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高柱状,游离面有纹状缘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EM: 游离面:
图26、27
上 皮 • 微绒毛:使细胞游离面扩大30倍 • 细胞衣:糖蛋白,含双糖酶、肽酶、
固 有 层 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等,是消化吸收的
部位
小肠三段的
比较
侧面: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细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小肠腺特有,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
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上皮
固有层
小肠三段的 比较
5.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小,柱状;增殖 分化,更新上皮细胞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 小肠腺 • 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腔大,内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结构
特 点 舌乳头(lingual papilae)
图4-6
舌乳头 为舌背部黏膜形成的乳头状突起
1. 丝状乳头:遍布于舌背,数量最多 味 蕾 2. 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
缘,较少
3.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10余个
概述
一Hale Waihona Puke 般结构图21-25• 环行皱襞:距幽门5cm~回肠中段,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由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腔突出形成
•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肠
上 皮 腔突出形成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的指状突起,
固有层
密集排列形成纹状缘
小肠三段的 比较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胞间隙进入组织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胞质: 丰富的滑面内质网和GC,将吸收的脂 类形成乳糜微粒
上皮
固有层
小肠三段的 比较
功能: 1.参与消化吸收
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成为 胰蛋白酶
3.参与sIgA的释放过程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一 般结构
表面积的 三 级放大
• 黏膜 上皮:单柱 固有层:大量小肠腺 黏膜肌层
淋巴 内分泌 组织 细胞
上皮
固有层
小肠三段的 比较
• 黏膜下层:十二指肠腺(分泌碱性黏液) • 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 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结构
surface mucous cell)
胃底腺
胃小凹(gastric pit)
• 黏膜 固有层:贲门腺(cardiac gland)
自我保护 机制
幽门腺(pyloric gland) 胃底腺(fundic gland)
黏膜肌层
图13
• 黏膜下层:结缔组织
• 肌层:很厚的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
• 外膜:浆膜
皮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运输乳
上皮
糜微粒
图31
• 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
固 有 层 • 少量平滑肌纤维:收缩可缩短绒毛, 利于淋巴和血液运行
小肠三段的 比较
• 淋巴小结:十二指肠、空肠为孤立淋
巴小结;回肠为集合淋巴小结 图32
淋巴 内分泌 概述 口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 细胞
一 般结构
一 般 • 黏液-碳酸氢盐屏障 结 构 (mucous-HCO3- barrier)
胃底腺 (1)黏液层:不可溶性黏液凝胶
自我保护 机制
---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 减慢H+向黏膜扩散
(2)表面黏液细胞→ HCO3- →中和H+ →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
•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