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 《孟子》两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第18课 《孟子》两章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同步练习

对偶句,由个人谈到治国说明国家要发展,也要有忧患意识。

最后归纳出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作者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你认为能改的条件是什么?参考:不断的总结犯错误的经验教训,使有积极进取、不断改正之心。

5、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练,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你说说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参考:面对艰苦环境的磨难,有的人奋发图强,有的人意志消沉,关键取决于受磨砺者自身,只有自我觉醒,努力战胜困难,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反之则会在磨难中消沉、毁灭。

6、孟子认为人怎样才能成才?答: 客观上,思想、生活、行动上经受艰苦的磨难,逆境能使人磨练意志,增加能力;主观上还要自己努力,才有可能成功。

(首先,人才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造就的。

所以“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样才能起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作用。

其次,还要重视人的主观因素。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 主客观条件相互结合,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

)7、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答:内有法家拂晓士,外有敌国外患。

8、‘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一句强调了什么?答:强调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方面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练意志。

9、当你身处逆境时,这篇文章会给你带来哪些启示,你将以怎样的心态对待它?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古代先贤历经苦难,最终取得成功的事例启示我们,以积极和乐观的心态,勇敢地迎接困难和挑战。

像一个遭遇风景的渔夫,充满着憧憬与希望,包蕴着力量与勇气,呼吸着成腥的空气,撑满帆去搏击风浪。

或像一只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迎接暴风雨的挑战。

10、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影响至今,激励着一代代人战胜磨难,走向成功,结合文章谈一谈,忧患一定能使人成功吗?答:一定能使人成功。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 ) 亲戚畔.( )之傅说.( ) 法家拂.( )士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不同意思。

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入则无法家拂士4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____________,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

阐述了孟子__________的人才观。

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足兵.( )(4)民信.之矣(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人教

九年级语文下册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新人教

18《孟子》两章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辞汇明白得(1)七里之郭.( )(2)天下顺.之(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4)曾益..其所不能(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6)出那么无敌国..外祸者( )(7)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9)必先苦.其心志( )(10)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11)空乏..其身( )(12)行拂乱.其所为( )(13)因此动.心忍.性() (14)人恒过.( )(15)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出.那么无敌国外祸者()(16)亲戚畔.之( )(17)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一词多义(1)利⎩⎪⎨⎪⎧天时不如地利.名词,有利的形势兵革非不坚利.也 (2)之⎩⎪⎨⎪⎧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代词,他(3)发⎩⎪⎨⎪⎧ 舜发.于畎亩之中动词,被任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4)于⎩⎪⎨⎪⎧ 舜发于.畎亩之中介词,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征于.色介词,在生于.忧患(5)拂⎩⎪⎨⎪⎧ 行拂.乱其所为动词,违背法家拂.士 (6)恒⎩⎪⎨⎪⎧ 国恒.亡副词,必然人恒.过 (7)以⎩⎪⎨⎪⎧ 以.天下之所顺 所以.动心忍性动词,用来(8)而⎩⎪⎨⎪⎧ 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前一个表修饰,后一个表转折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连词,表顺承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3.古今异义(1)城.非不高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城市。

(2)池.非不深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水池。

(3)委而去.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孟子》两章练习题

18《孟子》两章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米粟.( ) 拂.士( ) 拂.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池.非不深也( )(3)人恒.过然后能改( )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兵革..非不坚利也( )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1)委.而去之今义:古义:(2)城.非不高也今义:古义:(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古义:4.各写一个含有加点词意思的成语。

(1)兵.革之利 (2)寡.助之至(3)池.非不深也 (4)得道多助.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

6.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

(1)谈“天时”:(2)谈“地利”:(3)谈“人和”:8.品读先贤,传承中华文化。

学校开展“走近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以“我眼中的孔子是好学的”为开头写一段不超过100字的简短发言稿。

二、课内精读(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后面的题目。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兵.革非不坚利也( )(2)委而去.之( )(3)寡助之至.(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然而不胜者.∕得道者.多助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以.天下之所顺D.寡助之.至∕天下顺之.11.请将“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翻译成现代汉语。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无答案新人教版

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2一、基础巩固1.请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2.解释下列加线字。

(1)革非不坚利也。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4)人恒过,然后能改。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4.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二、课内阅读1.比较阅读,把握《〈孟子〉两章》层层深入的论证特色,以收到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的效果。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线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 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2.下列四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之不胜环而攻之而杜少府之任蜀州C.于曹操比于袁绍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而择其善者而从之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3.选择对文章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作者强调了在治理国家中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同步练习一、基础训练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作者是 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他是 学说代表人物。

答案:战国时期|孟子|儒家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阅读课文,圈点课文生字米粟(sù) 亲戚畔之(pàn) 域民(yù)3、重点实词①三里之城(内城) ②七里之郭( 外城) ③环而攻之(围)④城非不高也( 城墙) ⑤池非不深也( 护城河) ⑥兵革非不坚利也( 武器装备)⑦米粟非不多也(粮食) ⑧委而去之( 放弃离开) ⑨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制)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 ⑪寡助之至到 (极点) ⑫天下顺之( 归顺)⑬故君子有不战(要么)4、通假字①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文句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

(3)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啊。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5)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

(6)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7)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18课 《孟子》两章》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第18课 《孟子》两章》同步练习卷(1)

人教新版九年级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同步练习卷(1)一、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傅说.胶鬲.米粟.拂.士拂.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池.非不深也(3)人恒.过然后能改(4)入.则无法家拂士(5)兵革..非不坚利也(6)寡助之至.(7)以天下之所顺.(8)而后喻.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委.而去之今义:古义:(2)城.非不高也今义:古义:(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古义:。

4.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兵.革之利(2)寡.助之至(3)池.非不深也(4)得道多助.。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

6.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

(1)谈“天时”:。

(2)谈“地利”:。

(3)谈“人和”:。

8.综合运用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故事大盘点】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

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

(2)【成语大搜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

(只填序号)①温故知新②舍生取义③愚公移山④则善恶从⑤任重道远⑥诲人不倦⑦一鼓作气⑧见贤思齐(3)【观点大讨论】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知识点拨与学法引导(一)整体感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由此,再加引申,推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阐明了施行“仁政”的必要性。

文章用层层推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开篇即提出论点,接着设例进行论证,再据此阐发引申,层层深入,最后得出断语,逻辑性很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由历史上六个著名人物从卑微到显贵的事例,归纳出自己的观点:人要担负重任,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必须先在思想、生活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炼。

其次从正反两方面论证经过磨炼的益处,说明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进而得出全文的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学法引导1、加强朗读训练,就本文而言,不仅要学生读准字音,断对句子,还应对文中的排比句进行反复诵读,以体会排比句在议论文中的作用。

2、正确辨析课文中疑难字、词、句的意义,加深对通假字、古今异义现象的认识,学习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

3、找文章关键句(中心句),提高整体理解文章的能力,理解孟子在两篇短文中表明的思想观点。

4、两篇短文在写作方法上有许多共同点,可采用比较阅读法阅读。

(三)审美鉴赏居安思危的警戒美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本是战国时期讨论战争胜负问题时提出的观点,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而也适用于政治。

直到今天,在世界政治的运作中是否合乎道义仍然是处理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的准则。

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在平等的原则下参与国际事务,一切违背该法则的行为必将以失败告终。

“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也常被用来勉励人们要居安思危,增强民族忧患意识。

这一条条古训无不闪烁着世世代代中国人民自我警戒、自我奋进的美的光芒。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1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1新人教版

18《〈孟子〉二章》阅读练习1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①子也,七岁善书。

十二见前代笔说②于父枕中,窃而读之。

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

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

”羲之拜请:“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③也。

”父喜,遂与之。

不盈期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④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

”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⑤,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选自张怀瓘《书断·王羲之》)注释:①旷:王旷,王羲之之父。

②笔说:论书法的书。

③幼令:幼年时的美好才华。

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

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认真通读全文,用“/”标出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

今而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幼令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1)恐不能秘之()(2)待尔成人,吾授也()(3)不盈期月()3.下面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七岁善书”中的“善”应选择的义项是(只填序号)。

()善shàn①好,好的,善良的。

《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不遗匹夫。

”②友好,亲善。

《战国策·秦策二》:“齐、楚之交~。

”③善于,擅长。

《史记·孙膑传》:“~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爱惜。

《荀子·强国》:“~日者王,~时者霸。

”⑤应答之词。

表示同意。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太祖曰:‘~。

’乃南征。

”⑥副词。

好好地。

《左传·昭公十三年》:“子~视之。

”4.“卫夫人见,语太常王策曰”中“语”的意思与下列句中“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B.其夫呓语。

C.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此子必蔽吾名!6.概括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并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练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练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 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两章》练习题新人教版一. 划分朗读节奏。

人恒过此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此后作征于色发于声此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国患者国恒亡。

二、讲解加点词的含义。

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委而去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多助之至 (.)( )......亲戚畔之( ) ()天下顺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管夷吾举于士()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曾益其所不能够()人恒过()....衡于虑此后作()()......征于色发于声此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三、翻译以下句子。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节气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此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阅读答题: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见解是作者运用了、2.“得道者”的意思是。

等论证方法,得出结论。

;文中与它意思相同的一个词是。

3.用文中语句填空。

从上文看,得“人和”的实质是“”,得“人和”的最正确场面是“”。

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得出的结论是“”5.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防备“亡”的命运,必定具备哪些条件?6. 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新人教版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的结构模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2)城非不深也()(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BC D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7.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9、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1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解析:【分析】原文默写,注意里面“筋”“乏”等字的写法。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默写的题,需要注意平时背诵准确无误,不多字,不少字。

2.答案:总——分——总解析:【分析】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结构的题,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来完成。

3.答案:法家拂士,敌国外患解析:【分析】找到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来作答。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倾听诸子华章18《孟子》两章复习精选题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倾听诸子华章18《孟子》两章复习精选题

《孟子》二章1. 给加横线字注音1.体恤( )2.域( )民3.寡( )助4.忧患( )5.畎( )亩6.拂( )士2. 下列句中加横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池非不深也园林池沼宽畅B.兵革非不坚利也可汗大点兵C.然而不胜者不以木为之者D.攻亲戚之所畔辍耕之垄上E.行拂乱其所为人则无法家拂士3. 用“/”标出下边句子朗读时应停顿的地方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 各写出两个含有下面句中加横线字的成语1.多助之至2.失道者寡助5.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6.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7. 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什么?其中起决定的因素是什么?从中可以反映出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8.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佚。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语段中加横线的词。

(1)故(2)是2.翻译“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个句子。

3.语段主要论述了凡是能担天下大任的人才,都必须经受一定的磨炼。

这样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效果或成就。

请紧扣这一论述,任意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所举事例必须包括人名、所受的磨炼、取得的成就)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是,他是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政通人和,百废具兴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D.野芳发而幽香3.下列各句中“故”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测试题5分钟训练(预习类练习,可用于课前)1.请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米粟.()亲戚畔.()之畎.()亩傅说.()法家拂.()士答案:sù pàn quǎn yuè bì2.解释下列加点字。

⑴兵革..非不坚利也。

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⑶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⑷人恒过.,然后能改。

解析:要想牢固地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还需不断地积累。

本题的词语是本文较为典型的词语,需放在原文中仔细揣摩,记诵在心。

答案:⑴泛指武器装备。

⑵这里是限制的意思。

⑶责任,使命。

⑷犯错误。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政治主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中心论点是。

阐述了孟子的人才观。

答案:《孟子·公孙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统治者要“施仁政”,“行王道”《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课中10分钟(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加点词的词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震慑)B.得道.者多助(道理)C.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D.委.而去之(放弃)解析:通观这四个选项可知A、C、D理解正确,应予以识记,而B选项中“得道者”即“施行仁政的人”,因而“道”应理解为“仁政”。

答案:B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困于心,衡于虑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行拂乱其所为D.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通假字的字音、字义都是按其所通的本字来读来解,它所通之字一般是固定的,应在平时多加积累,本题中A项“衡”通“横”, B项“畔”通“叛”, D项“拂”通“弼”,只有C项不含通假字。

答案:C3.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解析:能否正确的朗读断句,直接关系着我们对句义的理解与否。

划分时,将可以独立表达一个完整词义的词语断开。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阅读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8《孟子》两章阅读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孟子》两章阅读练习(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举于海,百里溪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第一段的“举”意思是()A.举出事例B.行为举动C.被选拔D.发动起义2.横线上的“故”字意思是()A.由此看来B.所以C.这样看来D.原来3.横线上句子的“是人”指()A.能担负重任,有所作为的人B.任何人C.作者D.第一段列举的6个人4.解释加点词:4分⑴苦:⑵过⑶虑⑷喻⑸衡5.翻译句子:4分⑴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⑵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⑶入则无法家拂士6.上文选自,全文论证了和的问题。

3分7.下面加点的词意文不正确的一项是()A.舜发于(在)畎亩之中B.百里溪举于市(城市)C.故天将大任于是(这样)人也D.行拂乱(使....错乱)其所为8.作者在上文第一段列举的事例意在说明()A.古代任人唯贤,并不重出身、地位B.卑贱的人最多智慧C.经受磨难的人,才能接大任9.“天”使接受大任者经受磨难,目的是()A.动性忍性,曾益其所不能B.苦其心志,劳其筋骨C.饿其体肤,空乏其身10.“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正确解释是()A.所以当他动了心抑制情感,就能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东西。

B.以此让心情激动忍让,就能渐渐增长知识C.用那样的途径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11.加点的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句是()A.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苦其心志C.劳其筋骨12.“大任”指什么?13.“是人”要经历哪些磨炼?答:14.通过这些磨炼,带来的好处是什么?答:15.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经常遭遇哪些困境?答:16.经过遭遇困境后,得到的好处是什么?(用文中三个字回答)答:17.学过这篇文章以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答:(二)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孟子》两章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18 《孟子》两章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畎.亩( ) 傅说.( ) 胶鬲.( )米粟.( ) 拂.士( ) 拂.乱(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池.非不深也( )(3)人恒.过然后能改( )(4)入.则无法家拂士( )(5)兵革..非不坚利也( )3.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委.而去之今义:________ 古义:________(2)城.非不高也今义:________ 古义:________(3)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________ 古义:________4.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兵.革之利____________(2)寡.助之至____________(3)池.非不深也____________(4)得道多助.____________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下列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古今有许多名言名句谈论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的重要性,请各写出一句来。

(1)谈“天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谈“地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人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第二篇

2019-2020年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18 鱼我所欲也课后练习第二篇第1题【单选题】选出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鱼我所欲也》运用了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很有说服力。

B、本文选自《孟子?台子上》。

《孟子》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书,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

C、《鱼我所欲也》论述了怎样对待生与死、义与利的问题。

孟子主张人性是恶的,本文正是从这种理论出发,来论述“舍生取义”的主张的。

D、孟子指出,那些不能“舍生取义”的人,正是为物欲所蔽,为了“万钟之禄”“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失其本心”。

【答案】:【解析】:第3题【多选题】朗读停顿错误的两项是( )A、所欲有甚于/生者B、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答案】:【解析】:第4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故不为苟得也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所恶有甚于死者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行道之人弗受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故患有所不避也______向为身死而不受______【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二者不可得兼______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_____ 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贤者能勿丧耳______故患有所不辟也______呼尔而与之______蹴尔而与之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故不为苟得也______是亦不可以已乎______乞人不屑也______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妻妾之奉______【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给加线字注音。

死亦我所恶______ 一箪食,一豆羹______ ______蹴尔而与之______ 乞人不屑______也【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读《鱼,我所欲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孟子两章练习新版新人教版01积累运用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米粟.(sù)亲戚畔.之(pàn)
畎.亩(quǎn)傅说.(yuè)
胶鬲.(gé)曾.益其所不能(zēng)
拂.乱(fú)法家拂.士(bì)
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2)七里之郭.(外城)
(3)兵革
..非不坚利也(泛指武器装备)
(4)寡助之至.(极点)
(5)以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6)人恒.过然后能改(常常)
(7)入.则无法家拂士(国内)
(8)而后喻.(通晓)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A.委.而去之
B.管夷吾举于士.
C.天时不如地利.
D.亲戚
..畔之
(解析:A项“委”古义:放弃;今义:委托。

B项“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

C项“利”古今义都是“使有利”。

D项“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亲属。


4.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D )
A.亲戚畔之
B.困于心衡于虑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行拂乱其所为
(解析:A项“畔”通“叛”;B项“衡”通“横”;C项“拂”通“弼”。


5.根据加点词的意思各写一个含有该加点词的成语。

(1)兵.革之利短兵相接
(2)寡.助之至寡不敌众
(3)池.非不深也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得道多助.推波助澜
6.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中指出民心向背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谈“死于安乐”这一内容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揭示一个人成才的主观因素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7.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请你写出至少两个。

(只写故事名称)
韦编三绝、孟母三迁、孟母断织
(2)结合下面的图片,说说孔子讲学的意义。

孔子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有类”的局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进步口号,即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孔子还很重视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即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孔子十分强调学以致用、学思结合。

(3)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

示例一: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

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看,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

示例二:我认为家长这种做法可取。

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的题目。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 时:天时.不如地利/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B. 和:地利不如人和./必能使行阵和.睦
C. 胜:环而攻之而不胜./予观夫巴陵胜.状
D. 池:池.非不深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析:A项“时”分别为时令/时间;B项“和”均为和谐;C项“胜”分别为战胜/好;D项“池”分别为护城河/池塘。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10.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1.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道”的理解。

(1)以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2)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3)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21*cnjy*
(二)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后面的题目。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2) 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3) 人恒过.然后能改过:犯错误
(4)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忧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14.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
这些人都出身低微,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15.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

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

①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②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在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③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居安思危。

03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

”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

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故知守成之难。

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

②守成:保持成就。

③草昧:蒙昧、模糊不定的状态。

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2)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
(3)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4)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征:表现
17.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加他原来所没有的能力。

18.语段(一)第2段用对比论证的方式论证了文段的论点。

试对此做简要说明。

先从个人角度正面论证“生于忧患”,再从国家角度反面论证“死于安乐”。

19.语段(二)中唐太宗的治国思想与语段(一)中孟子的思想有相似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他们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

国君只有居安思危,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
基业稳定。

附语段(二)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左右大臣说:“创业与保持现有的成就哪一个更难?”房玄龄说:“开创新朝代的初期,与群雄一起用武力争斗,然后使他们臣服,(由此可知)创业更难。

”魏征回答说:“历代君主,哪一个不是在艰难时得到权力,而在安逸时失去权力,(由此可知)保持成就更难。

”太宗说:“房玄龄和我共同夺取天下,出生入死,所以知道创业的艰难。

魏征和我共同安定天下,常常害怕骄奢从富贵中生成,祸乱从疏忽中生成,所以知道守成的艰难。

但创业的艰难时期已经过去,眼下守成的困难,才是各位大臣必须谨慎对待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