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亩城市与有机疏散思想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名词解释大全(考研、注册规划师)

第一章1 居民点:人类按照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形成的集聚定居地点。

按性质和人口规模,居民点分为城市和乡村两大类。

2 城市(城镇):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包括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和镇。

3 市:经国家批准设市建制的行政地域。

4 镇:经国家批准设镇建制的行政地域。

5 市域:城市行政管辖的全部地域。

6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7城市布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空间组织及其形式和状态。

8 城市化水平:衡量城市化发展程度的数量指标,一般用一定地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表示。

9 城市规模:通常指城市的人口数量。

有时以城市用地面积为辅助标志。

在中国,人口超过一百万的为特大城市,人口在五十万至一百万一下的为大城市;人口在二十万到五十万一下的为中等城市;人口在二十万以下的为小城市。

在美国,为人口普查的需要,人口超过两千五百人者成为城市,而在两千五百人以下者成为地方。

第二章1 城市规划:指预测城市的发展并管理各项资源以适应其发展的具体方法或过程,以指导已建环境的设计与开发。

传统的城市规划多注意城市地区的实体特征。

现代城市规划则试图研究各种经济、社会和环境因素对土地使用模式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并制定能反映这种连续相互作用的规划。

城市规划通常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

在一些大中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之间增加城市分区规划。

2 里坊制:把全城分割为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中。

统治者们的宫殿和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

“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3 建筑十书:是现存最古老且最有影响的建筑学专著。

书中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和建筑构图原理的论述总结了古希腊建筑经验和当时罗马建筑的经验。

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三章1

城市规划思想史-第三章1

未来主义缆车站
——第三章 现代பைடு நூலகம்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城市设想: 桑· 伊利亚(Antoni Santa’ Elia, 1888-1917 )的未来城市设想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2、L.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 规划思想: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1、未来主义(Futurism)城市设想: 安东尼奥· 伊利亚(Antoni Santa’ Elia)的未来城市设想 桑·
未来派是第一次世界 大战之前首先在意大 利出现的文艺流派, 它对现代生活的运动、 变化、速度、节奏表 示欣喜,他们否定一 切文艺规律和传统, 宣称要创造一种全新 的未来的艺术。
1925年发表巴黎市中心改建规划方案
——第三章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1900年代至二战前的城市规划思想
2、L.柯布西耶的机械理性主义城市规划思想:
(1)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柯布西埃在该项规划中还特别强调了大城市 交通运输的重要性,他在城市的中心区规划了 一个地下铁路车站,车站上面布置出租飞机起 降场。中心区的交通干道由三层组成:地下走 大型车辆,地面用于市内交通,高架道路用于 快速交通。市区与郊区之间可以由地铁和郊区 铁路线来联系。 1930年布鲁塞尔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上,柯布 西耶提出了“光明城”的规划,进一步表达了 他的现代城市规划思想。
(1)功能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
1922年,柯布西埃在《明日之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光明城市”理论, 对城市人口密度、交通、绿化等城市问题的解决进行了探索,阐述了他从 功能和理性角度出发的对现代城市的基本认识,从现代建筑运动的思潮中 所引发的关于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思。他认为现代城市的恶魔就是它的 高密度开发,对此的策略就是反其道行之,去进一步提高城市密度。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城市规划考试重点

1、城市产生的基本过程:物资交换形式是以物易物开始的。

随着交换量的增加及交换次数的频繁,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交换的场所也有临时的地点改为固定的市。

由于原始部落中生产水平的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劳动分工的加强,逐渐出现一些专门的手工业者。

上也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这就是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

原来的居民点也发生了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即:生产方式的改进,生产力不断提高1,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需求的多样化专门的手工业者2,生产品有了剩余物与物的交换(量的增加及次数的频繁)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

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居民点的分化以农业为主的农村和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城市。

2、城市化的问题城市化概念:城市化是乡村变成城市的一种复杂的过程。

归纳城市化的含义为: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先后开始的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转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的现象。

包括人口(农村-城镇)、地域(农村-城市)、产业(农业-非农产业)的转变也包括空间形态转化、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基础设施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城市化的发展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城市化的表现特征: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及其它行业的比重不断变化;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成正比;城市化水平高,不仅是建立在二、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也是农业现代化的结果。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pu = U/P pu —城市化水平U —城镇人口P —总人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1)现代城市问题城市环境污染空气、垃圾、污水、噪音、电磁波居住环境不好住宅密度过高,舒适性差交通状况堪忧堵塞、停车、事故城市灾害严重地震、火灾、洪水城市舒适性问题绿色、公共空间、传统文脉、城市景观社会问题很多就业、刑事犯罪2)城市问题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问题,历史、艺术问题,社会经济问题。

城市规划有答案的考题

城市规划有答案的考题

城市规划有答案的考题71.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理论渊源一.历史背景:1.现代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基于中世纪后期的城市文明,此时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自治,市民社会的三要素:贸易,市民,市政府。

2.资产阶级革命架构了现代城市发展的制度框架,此时包括各个国家的宣言,提倡政治改革,要求社会变革和经济变革。

3.工业革命是现代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直接动力,其直接导致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地位得到加强,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设施短缺,流行疾病,城市管理手段落后。

二.理论渊源: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是直接思想基础,源于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协和村方案,傅立叶1829年以法郎吉为单位1500-2000人组成大社会,戈定1859-1870在法国时间。

2.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3.实践基础,包括巴黎改建,城市美化运动,英国公园运动等。

72. 现代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和技术基础一.思想基础1.空想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是现代城市规划最直接的思想源泉2.理性主义思想创立了现代城市规划认识问题与处理问题的方法论基础奠基人笛卡尔,合理性是其思想核心。

3.普遍主义和机械决定论保持了对解决城市问题的信心4.勘天役物的进步论观念强化了对发展目标的追求5.自由与平等的精神促进了对城市整体问题的思考二.技术基础1.城市公园运动促进了对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在城市中重点设计公园和绿地,表现了现代对绿化的追求。

2. 建筑学的思维方式仍然是城市规划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城市美化运动,在芝加哥对市政建筑物的全面改进,并发表了芝加哥规划。

3. 工程技术的发展为城市规划的统筹兼顾提供了原动力4. 行政和立法技术赋予城市规划操作的基本手段5.公司城的建设为现代城市规划的成形进行了最早的实践试验为解决工人居住和就业所建设的小城镇,在后来更加广泛。

73. 田园城市思想社会背景、主要概念、空间模式、社会意义、结构示意一.社会背景。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资料_重点

第一讲城、市、城市城():最初指用土垒成的一种防御性的构筑物;后来指由高墙围绕、具有防卫作用的军事要塞①市():进行物品交易的场所②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城市是生产发展和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产物。

是人类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一批城市,出现在埃及尼罗河下游、西亚两河流域(约3500~3000 BC)人类城市的历史:5500~5000年周王城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曹魏邺城明确功能分区古希腊雅典800 BC 特点:布局不规则;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广场、卫城)古罗马古罗马城奠基于753 BC,全盛期:公元3世纪特点:世俗化;军事化;君权化(广场群中世纪时期锡耶那(意大利)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罗马罗马城市改建近代城市伦敦1666年伦敦改建规划(古典主义风格)仅有部分实施城市无序蔓延城市化: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又称城镇化、都市化。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规律性:城市化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低于30%,增长速度缓慢;加速阶段: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间里(几十年内)就达到70%左右;稳定阶段:速度趋缓,稳步提升到70~90%。

诺瑟姆曲线当前世界城市化发展的特征进程加快大城市发展迅速,出现规模巨大的城市群城市化发展的区域差异显著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倾向第二讲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严谨对称、皇权至上的规划理念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周礼·考工记》天人合一、自然至上的自然理念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西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与理论演变
中心城市﹐构成城市组群 。中心城市的规模略大些﹐建议人口为58000人﹐面积也相应增 大。城市之间用铁路联系。
10
霍华德提出田园城市的设想後﹐又为实现他的设想作了细致 的考虑﹐对资金来源﹑土地规划﹑城市收支﹑经营管理等问题 都提出具体的建议。他认为工业和商业不能由公营垄断﹐要给 私营企业以发展的条件。霍华德於1899年组织田园城市协会﹐宣 传他的主张。1903年组织“田园城市有限公司”﹐筹措资金﹐在 距伦敦56公里的地方购置土地﹐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奇 沃思(Letchworth)。1920年又在距伦敦西北约36公里的韦林 (Welwyn)开始建设第二座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的建立引起社会的 重视﹐欧洲各地纷纷效法,但多数只是袭取“田园城市”的名 称﹐实质上是城郊的居住区。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 早期: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安德雷亚的基督教之城 康帕内拉的太阳城 后期:欧文的新协和城 傅里叶的法郎吉
4
欧文把城市作为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提 出“协和新村”的示意方案,建议居民人数2000~3000人,更低面 积每人0.4公顷,全村产品统一分配,财产公有。
二、《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
1. 《雅典宪章》(1933年)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3. 《雅典宪章》与《马丘比丘宪章》的比较
2
近代城市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3
18、19世纪之交,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新的生 产方式产生,城市成为矛盾的焦点。某些开明人士、空想社会 主义者曾做过一些有益的探讨和部分实验。
5
傅里叶的法郎吉 Phalanges 主张以社会大生产代替家庭小生产,组织公共生活。他的空 想比欧文更为极端,把400个家庭集中在一个巨大建筑物中。

城市规划 重要人物概念

城市规划 重要人物概念

人物概念1、格迪斯的学说生物学家格迪斯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①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

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②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③格迪斯反对命令式的形式主义的城市规划和单纯的专家技术规划,极力提倡在规划过程中逐渐认识城市的全部职能,在城市的演变中确定是保护、更新,还是改造或拓展。

他认为城市从根本上讲应该得到保护和使用,而不应该随意拆毁、穿行。

2、索里亚·伊·马塔-------“带形城市”(linear city)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

交通干线一般为汽车道路或铁路,也可以辅以河道。

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

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

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

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最理想的方案是沿着道路两边进行建设,城市宽度500米,城市长度无限制。

3、简·雅各布斯(1916--2006)简·雅各布斯称得上是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出版于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震撼了当时的美国规划界,而现在,人们也已习惯把该书的出版视作美国城市规划转向的重要标志。

很多人甚至认为正是这本书终结了五十年代美国政府以铲除贫民窟和兴建高速路为特征的大规模的城市更新运动。

本书自1961年出版以来,即成为城市研究和城市规划领域的经典名作,对当时美国有关都市复兴和城市未来的争论产生了持久而深刻的影响。

深圳大学复习资料——城市建设名词解释整理版

深圳大学复习资料——城市建设名词解释整理版

深大考研复习资料之名词解释Part1:数字1、七通一平:给水、排水、通电、通路、通讯、通暖气、通天然气或煤气、平整土地。

指土地在通过一级开发后,使其达到具备上水、雨污水、电力、暖气、电信和道路通以及场地平整的条件,使二级开发商可以进场后迅速开发建设。

2、两证一书:城市觃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建设工程必须呈报城乡觃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乢、建设用地觃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觃划许可证。

3、三结构一网络:城镇体系的智能类型结构、等级觃模结构、地域空间结构、网绚系统组织。

4、四区规划:①禁止建设区:具有重大自然和人文价值的场所不空间,一般包括河湖湿地、地表水源一级保护区、地下水源核心区、山区泥石流高易发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核心区。

②限制建设区:指需要限制建设行为或丌宜进行城市建设活劢的地区,一般包括二级水源保护区,地下水源保护区、山区泥石流中易发区、一般农田、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非核心区、山前生态保护区等。

③适宜建设区:其他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地势相对平坦,没有其他建设限制条件的区域划为适宜建设区。

④已建区:现状城镇建设用地5、五线规划:①红线:道路红线,指道路用地和两侧建筑用地的分界线,即道路横断面中各种用地总宽度的边界线。

②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

③蓝线:城市觃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线。

④紫线:国家历叱文化名城内的历叱文化街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叱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叱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叱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

⑤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觃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斲用地的控制界线。

Part2:规划1、城市规划: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斲管理。

2、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丌同人口觃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分布和发展觃划。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城市规划名词解释

1.坊里“里〞含有区分界域的意思。

把一个城邑划分为假设干区,通称为“坊〞。

“里坊〞可以理解为:以“里〞为界划分“坊〞,即“用街道来划分各个城区〞。

坊四周设墙,中间设十字街,每坊四面各开一门,晚上关闭坊门。

古代划分“里坊〞以便于城市管理。

2.邑、城与郭邑本是一种行政区域,多指分封给诸侯的领地。

后来“邑〞那么指小城市。

大都市分为城与外城,城为城,外城为郭。

城郭有两种形式,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另一种为小城(即宫城)与郭城分开。

早期的大多是宫城位于郭城之中,后来那么宫城与郭城别离。

3.关厢城门外的大街和附近居民地区。

是指城市建筑密度提高,用地向城门外,沿道路扩,形成新的城区。

4.陵邑制起源于汉高祖分布在渭北岸,不仅是陵墓更是7个城市区域的副中心,其组织周边区域,协调开展的作用,大片富户迁至此,使人口众多,经济兴旺。

5.?平江图??平江图?制于宋绍定二年〔1229年〕,描绘的是宋代的。

它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碑刻地图,也是研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和文化艺术的珍贵历史资料。

6.市肆城中的集市,市中店铺,后泛指市镇。

7.瓮城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而在城门外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局部。

8.礼治营建制度是城邑建立体制的根本制度,反映了城邑建立的体制是礼制营建制度的特定手段,是城邑规划布局的具体建立制度,反映了王城、诸候城、士大夫采邑在城市规模、城市道路、城市门阿之制上的等级关系。

9.希波丹姆古希腊时期著名的规划建筑师,被称为城市规划之父。

它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仪器盘式道路为骨架的规划构造形式。

城市的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穿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城市广场。

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街坊。

并按照古希腊社会体制、与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将城市分为三个主要局部:圣地,主要公共建筑群,私宅地段。

其规划代表作品有米利都城,普南城。

10.有机疏散论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开展及其布局构造的理论。

广亩城市

广亩城市

城市分散主义最早源自乌托邦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思想。

他们都反对现代大城市,主张取消大城市。

1932年美国建筑师赖特的著作《正在消灭中的城市》 ( The Disappearing City)以及1935年发表于《建筑实录》(Architectural Record)上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Broadacre City: A New Community Plan)中被称为的“广亩城市” ( Broadacre City),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的总结,充分地反映了他倡寻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的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

突出地反映了本世纪初建筑师们对于现代城镇环境的不满以及对工业化时代以前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的状态的怀念。

他的广亩城,实质上是对城市的否定。

他呼吁城市回到过去的时代。

而他的社会思想的物质载体就是广亩城市了。

他相信电话和小汽车的力量,认为大都市将死亡,美国人将走向乡村,家庭和家庭之间要有足够的距离以减少接触来保持家庭内部的稳定。

用他的话说,是个没有城市的城市。

他认为大城市应当让其自行消灭。

他认为现有城市不能应付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建议取消城市而建立一种新的、半农田式社团——广亩城市。

赖特的理想,是建立一种“社会”,‘这种社会保持着他自己所熟悉的、19 世纪90年代左右威斯康星州那种拥有自己宅地的居民们过着的独立的农村生活方式。

20 世纪30年代北美的农户们已开始广泛使用汽车,使城市有可能向广阔的农村地带扩展。

赖特论证,随着汽车和兼价的电力遍布各处,那种把一切活动集中于城市的需要已经终结,分散住所和分散就业岗位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他建议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来促进这种趋势。

这就是他规划设想的“广亩城市”。

每户周围都有一英亩土地(4047平方米),足够生产粮食蔬菜。

居住区之间以超级公路相连,提供便捷的汽车交通。

沿着这些公路,他建议规划路旁的公共设施、加油站,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为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工业革命至二战前城市规划发展史纲空想社会主义的探索空想社会主义的城市“乌托邦”:19世纪初,欧文和傅里叶欧文:把城市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范畴和生产生活环境进行研究,l817年提出了“新协和村” 方案。

人口为300-2000人(以800~1200人为最好),耕地每人0.4公顷。

中间设公用厨房、食堂、幼儿园、小学会场、图书馆等,周围为住宅,附近有用机器生产的工场与手工作坊。

村外有耕地、牧场及果林。

全村的产品集小于公共仓库,统一分配,财产公布.傅立叶:1829年发表了《工业与社会的新世界》。

主张以法朗吉为单位,由1500—2000人组成公社,以社会大生产替代家庭小生产,。

通过组织公共生活,以减少家务劳动.他把400个家庭(1620人)集小在一座巨大的建筑中,名为法兰斯泰尔,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基层组织.-—-——-———-—————-——-———--——--——-————-----——-———-—-----—-——----——-—--———--——-近代人文主义规划思想1.霍华德与社会(田园)城市思想1898年十月,《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1902年,《明日的田园城市》,三个基本方面:社会、经济地理和城市建设。

城乡结合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a.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提出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这是城市规划思想立足点的根本转换.b.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乐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c.设想乐一种先驱性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发展都起到了重要启蒙作用。

d.首先在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的结合在一起.3.盖迪斯的综合规划思想1904年发表《城市学:社会学的具体运用》的演讲1919年《生物学和它的社会意义:一个植物学家对世界的看法》观点:重视人对城市的多样化要求,强调公众参与和必需把城市变成一个活的有机体.他还创造了“城市科学” 这一术语,力求在实际的和可能的适用和美的意义上发挥每个地方的最大作用。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注册城乡规划师 城市规划原理 第5讲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二)

四、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理论发展1、城市发展理论(1)城市化理论城市的发展始终是与城市化的过程结合在一起的。

所谓城市化,是指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从城市兴起和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前提条件在于城市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其中,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

农村劳动力的剩余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二前提。

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不必然导致城市的兴起和成长,只有当农村同时提供了有劳动能力的剩余人口时,城市现象才能发生。

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的动力是工业化。

工业化促进了大规模机器生产的发展,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对比较成本利益、生产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追求,使得大量的生产集中在城市之中,在农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由于城乡之间存在着预期收入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人口向城市集中。

而随着人口的不断集中,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在不断扩张。

随着城市和消费的不断扩张和分化,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推动力量。

总结:城市化的发生与发展与农业发展、工业化和第三产业崛起等三大力量的推动与吸引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美国的城市地理学家诺瑟姆通过对各国城市化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始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这一阶段农村人口占绝对优势,生产力水平较低,工业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

中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70%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可在较短的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左右。

后期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70%以上这一阶段也成为城市化稳定阶段。

(2)城市发展原因的解释城市发展的区城市是区域环境中的一个核心。

城市与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区域产生城市,城市反作用于区域。

赖特-广亩城市0926

赖特-广亩城市0926

广亩城市理论简介
关键词
分散主义 “……并且每个人至少有自己的汽车。”尽管赖特厌恶工业文明,但广亩 城市思想仍然建立在工业文明之上。 平均主义 usonia是赖特的平均主义思想。落水别墅、约翰制蜡公司办公楼和广亩城 都是他这种思想的体现。赖特用usonia来命名他对于美国城市城市的理想。 在1958年一幅名为“活着的城市中”(The Living City)的草图中,赖特细 致的描绘了他的理想。为了解决美国的城市病,赖特认为要在建筑与城市 之间寻求综合的平衡。 反城市主义 赖特认为工业城市是对人类的一种剥削,他强调自然的建筑和城市,一种 有机的概念。他认为对土地的拥有制度是造成极大的不平等的原因。他响 应杰弗逊所认为的真正民主的获得只有在所有的人都是土地的拥有者时才 可能获得。在这种思想的作用下,事实上城市已经与乡村没有区别。 个人主义 赖特对个人自由的绝对信仰,他坚持个人主义的原则和倾向使得广亩城市 理论与传统乌托邦的走向大相径庭。
另一些声音——比较,批判与对立
空间集中规划理论 空间分散规划理论
另一些声音——比较,批判与对立
“当代城市”简介
该作品在1922年巴黎沙龙秋季上展出,它是 一个一百平方米的模型。该城市设想的平面是对称 的,它由两条垂直的高速公路在城市的街道网络中 心的多层终端相交。下面是一个四通八达的地铁站。 其上是一个铁路终端站,而屋顶则是飞机场。他的 设计是基于这样的信仰,那就是现代城市,社会的 中心不再是宫殿或是宗教场所,而是交通、通信和 交换场所。这种中心在柯布西耶的城市设想中被24 座60层高的高层建筑所围绕,它提供了一个由50~ 80万工作人口组成的行政和商业中心。这24座高层 建筑是城市和区县的大脑和枢纽。
广亩城市理论简介
广亩城市理论著述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0绪论(选择、填空)人物、重要观点、理论、事件美国社会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奥姆斯特德的纽约中央公园麦克哈格较早提出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进行规划,在《设计结合自然》中提出运用叠加法分析和评价环境状况。

1.公园体系p12-2019世纪下半叶,在欧洲、北美洲掀起了“公园运动”( park movement),这是目前公认的最早出现的城市绿地规划意识。

在公园运动时期,各国均认同城市公园具有五个方面的价值,即保障公众健康、滋养道徳精神、体现浪漫主义(社会思潮)、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促使城市地价增值等。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的集中绿地,还只是在密集建筑群包围下的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

1840-1850年间,唐宁首次提出了城市公共绿地是城市“肺”的观点,他呼吁建设城市“开放空间”——公共绿地。

1864年马什在《人与自然》(Man and nature)一书中,阐明了人与动植物生存之间的相互关系,呼吁人要与自然相协调,以一种不损害自然环境的方式去利用土地资源。

他的观点在美国得到广泛重视,许多城市开展了建设公园系统的运动。

美国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主张利用城市公园系统改善城市环境。

1870年,他在《公园与城市扩建》一书中提出,城市要有足够的呼吸空间,要为后人考虑。

1880年,在波士顿公园体系设计实践中,奥姆斯特德等人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格局的限制,利用200~1500英尺(60~450m)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波士顿中心地区形成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波士顿公园体系的成功,对城市绿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1883年的双子城( Minneapolis,H. Cleveland)公园体系规划(见图0-4)、1900年的华盛顿城市规划、1903年的西雅图城市规划等。

此后,该规划思想在美国发展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项主要原则,如堪萨斯市(见图0-5)、辛辛那提(见图0-6)等。

2.田园城市田园城市理论是1898年由英国社会学家霍华德提出的,其基本构思立足干建设城乡结合、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一切福利结合在一起”。

广亩城市与有机疏散思想

广亩城市与有机疏散思想

赖 特 草 图
广亩城市设计理念
在赖特《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 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 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 价电 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 市的需要,而最为需 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 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 结合在一 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广亩城市与有机疏散思想
---师赖特是一位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处于美 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 市发展的独特环境之中,从人的感 觉和文化意蕴中体验着对现代城市环境的不满 和对工业 化之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毕生致力 于 “草原住在” 的设计风格,他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 力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因此,他反对大城 市的集聚与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即人人享 有资源等,赖 特这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称 为“广亩城市” ,并认为其是真正的文明城市。
有机疏散理论背景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 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 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 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 在中世纪的表现及 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 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 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进而为解决城市膨 胀而产生的“城市病” ,沙里宁提出来有机疏散理论。 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 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有机城市理论观念
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 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 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 这样 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的特 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 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 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 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机疏散理论背景
他认为“有机秩序的原则是大自然的基本规律,所以这 条原则也应当作为人类建筑的基本原则”。在这样的指 导思想基础上,他全面地考察了中世纪欧洲城市和工业 革命后的城市建设状况,分析了有机城市的形成条件和 在中世纪的表现及 其形态,对现代城市出现的衰败的原 因进行了揭示,从而提出了治理现代城市的衰败、促进其 发展的对策就是要进行全面的改建。进而为解决城市膨 胀而产生的“城市病” ,沙里宁提出来有机疏散理论。 他在1942年出版的《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一 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理论。
有机城市理论观念
有机疏散理论就是把大城市目前的那一整块拥挤的 区域,分解成为若干个集中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组 织成为“在活动上相互关联的有功能的集中点”。在 这样 的意义上,构架起了城市有机疏散的最显著的特 点便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为一个个的集镇,它 们彼此之间将用保护性的绿化地带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理论可以看作为使霍华德田园城市与柯布西 埃集中主义思想的折中,成为西方改善大城市问题尤 其是卫星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
赖 特 草 图
广亩城市设计理念
在赖特《宽阔的田地》一书中,他正式提出了广亩城 市的设想。这是一个把集中的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区 性农业的方格网格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 价电 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活动都集中于城 市的需要,而最为需 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 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活居住就业相 结合在一 起的新形式,这就是广亩城市。
广亩城市与有机疏散思想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
广亩城市产生背景
美国建筑师赖特是一位纯粹的自然主义者,他处于美 国的社会经济背景和城 市发展的独前的人与环境相对和谐状态的怀念情绪,他毕生致力 于 “草原住在” 的设计风格,他高度重视自然环境,努 力实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因此,他反对大城 市的集聚与专制,追求土地和资本的平民化,即人人享 有资源等,赖 特这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城市形态称 为“广亩城市” ,并认为其是真正的文明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