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合集下载

【写作提升】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之三:动作传神四步走(课件)

【写作提升】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之三:动作传神四步走(课件)

给动作“添加细节”
第四步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混蛋。
A她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语言)
B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怒目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 个混蛋!”(添加神态)
C其实,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 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 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混蛋!”(添加心理)
课堂小结:
动作传神四步走
一、给动作“精准刻画” 二、给动作“化功大法” 三、给动作“涂脂抹粉” 四、给动作“添加细节”
习作欣赏
小磊,那可是班上有名的“小迷糊”。 一次,他拎着书包走进学校,看见写字课代表正在教室门口检查同学们的 写字用具,不禁叫道:“糟了!”他用手掌拍打着自己的头,转身就往家跑。 “小磊,怎么又回来了?”妈妈问。他也顾不上回答,三步并作两步奔回 自己的房间。屋子里乱糟糟的,连被子还没叠呢。“毛笔,毛笔!”他找了柜子 又翻抽屉,总算在床底下找到了毛笔和墨,可涮笔瓶呢?他猛然想起上次写字课 回来,他用瓶子捞鱼,放在窗台上了。 他提起瓶子,一股臭味扑鼻而来。原来瓶子里的鱼死了,已经泡了好几天了。 小磊赶忙把臭水连鱼一块倒掉,抄起桌上的笔墨,夹着瓶子奔出家门。 屋子里柜子张着嘴,椅子翘着腿,抽屉伸着舌头,都在责骂小磊不把它们 放好。 小磊冒着满头大汗,一路上也不住地责备自己。等他气喘吁吁地跑进校门 时,校园里早已鸦雀无声了。
——《这就是我的妈妈》 母爱——无微不至、细心
给动作“精准刻画”
第一步
动作,在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 同性格的人身上都会有自身的特点,同一个 人,在不同的情景中,其动作也会不相同, 因此,描写人物动作,要准确运用动词。
看 瞄 瞟 盯 瞥 端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新课标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新课标任务群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新课标任务群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摔跤》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任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师引导:字里行间众生相,大千世界你我他。

在祖国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神机妙算的诸葛亮,还有勇武过人的武松,意志坚定的刘伯承等,这些人物个性鲜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明确单元目标。

课 题 13.人物描写一组五年级下册 第5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学习目标 1.会认“嘎、绊、揪”等11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监”,会写“跤、搂、仗”等15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10个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三个片段的主要内容。

3.能结合《摔跤》这一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嘎子、小胖墩儿的特点。

学习 重难点 能结合《摔跤》这一片段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嘎子、小胖墩儿的特点。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我要求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鉴于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比较陌生这一现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资料,通过阅读资料对课文所涉及的作家、故事、人物等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辅助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过渡: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第五单元,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继续认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课件出示单元导读页)单元学习目标:①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②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任务二:自主学习,探究阅读1.快速默读课文,说一说三个片段中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分别选自哪本小说?作者是谁?预设:《摔跤》主要写了小嘎子,选自徐光耀的小说《小兵张嘎》;《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写了骆驼祥子,选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两茎灯草》主要写了严监生,选自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2.说一说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什么?预设:《摔跤》主要描写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主要描写了祥子的身体健壮、挺拔,充满生机;《两茎灯草》主要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茎灯草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咽气的故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优质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优质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 1. 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3. 帮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重要性和作用。

二、教学准备
1.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
2.教具:白板、彩色粉笔、图片、课件等
3.学生:理解能力较强的五年级学生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利用图片或故事情节引入人物描写,让学生对本课的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 学习
•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和方法,结合教材中的具体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3. 实践
•分组让学生互相练习人物描写,可以选择一个故事中的人物或者自己想象的人物进行描写,并互相分享,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4. 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帮助学生总结人物描写的要点和技巧。

5. 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行延伸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技巧,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实践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描写的重要性。

五、扩展阅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人物描写的技巧,建议学生多读一些文学作品,关注作者是如何描写人物形象的,从中学习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作者资料ppt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引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胖墩和小嘎子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生:小嘎子顽皮、机敏、富有心计。

生:小胖墩很沉稳,也是个摔跤能手。

师:嗯,他们两个各有特点。

你还有其他收获吗?课文着重抓住了什么进行描写?生:……生:小胖墩和小嘎子比赛摔跤时的动作、神态。

生:抓住细节进行描写。

师:是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二个片段,这篇课文选自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只有区区三百多字,却被人们视为细节描写的经典,这是一段怎样神奇的文字啊?(板书课题,读课题,正音“监”,理解“监生”)。

师:片段讲的是什么时候的严监生呢?(强调临死前,师在临死前下打上点。

)师:设想一下一个人在临死前会想些什么?生:……师:这些都是一般人临死前的想法,请同学们读读课文,说说你的收获。

师:严监生临死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师板:两茎灯草)师:在古代灯草是用来照明的,它非常地便宜,相当于一盒火柴里一根火柴的价钱,高明的作家善于抓住特殊情景下的最不起眼的事物来刻画人物形象。

二、品读课文,感知人物形象原来“两茎灯草”就是严监生临死前的心事,他的表现是怎样的不一般呢,请大家仔细地读课文,划出直接描写严监生的句子。

(生读书画记)师:严监生临死前有哪些不一般的表现?生:……(出示句子: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人物描写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人物描写一组》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掌握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运用到写作中,而有的学生则在如何将描写方法与实际写作结合上存在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课堂上,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对人物描写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实践活动环节,部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仍然显得有些拘谨,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人物描写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或者是担心自己的创作不被认可。为此,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引导与启发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这可能是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的习惯。因此,我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思考能力。
-难点解析:学生在描写人物时,往往注重外在描写,忽略对人物性格的深入刻画。教师需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对话、心理活动等方面,展现人物性格特点。
(3)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难点解析: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受限于固定思维,难以创作出独特的人物形象。教师可通过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突破思维局限。
2.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描写方法进行创作实践,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人物特点的能力。
3.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发挥想象,创新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优质课教案

新人教统编版教材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优质课教案教材分析这篇课文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

《摔跤》选自中篇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两茎灯草》选自《儒林外史》,《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骆驼祥子》,题目为编者所加。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人物形象,每一个片段,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可以说这三个片段是人物描写的经典。

学情分析学生曾读过大量的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也写过这类作文,已经积累了一些这方面的读写经验。

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让学生感受作者笔下的小嘎子、严监生、祥子等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祥子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创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到三个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在头脑中浮现出人物鲜活的形象。

(2)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走近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代表作有《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2.教师介绍《骆驼祥子》。

3.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祥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教师范读。

5.学生交流难读之处。

二、再读课文,认识人物1.请你再读课文,说说作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描写祥子?写出了祥子的什么特点?(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长相普通、淳朴憨厚、体格健壮,充满活力的特点。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集体备课教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2024年1月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教案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目的1.默读课文,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结合文章中的语句,体会描写方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2.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所运用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嘎、绊”等5个生字,会写“跤、搂”等8个字,会写“摔跤、手疾眼快”等4个词语。

2.默读课文,体会小嘎子的性格特点,感受小嘎子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刻画人物时运用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导人:同学们,我们以前在不同文章中学到过不同的人物,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回忆一下作者刻画这些人物形象时都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继续了解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人物描写一组)2.过渡:本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它们分别选自三本名著《小兵张嘎》《骆驼祥子》《儒林外史》。

这三个片段运用不同的描写手法塑造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每个人物形象都特点鲜明,给人印象深刻。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摔跤》,去认识两位很有特点的新朋友,感受作家笔下的人物特点。

(板书:摔跤)3.简介《小兵张嘎》及其作者徐光耀。

4.谈话引人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胖墩儿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小胖墩儿比赛摔跤”的这个片段去了解他们。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动词前的 修饰语使 得这些动 作的刻画 更加准确 传神。
中午做作业时,“调皮大王”——王凯故意将他的墨水甩. 到我的本子上,然后嬉皮笑脸地对我说:“嘿嘿,对不起啦!” 这可是要交上去的作业呀,有几点墨水该多难看啊!想到这 里,我“噌.”地站起来,举.起.拳.头.,正要“发威”。但一想到“淑 女”形象,我的脸色立刻阴转晴。我朝他微.微.一.笑.,和.颜.悦. 色.地说:“没关系,我自己擦一擦就好了!”于是我又坐下来 用橡皮一边擦掉本子上的墨迹,一边竖.起.耳朵听王凯对我的 “评价”。不料他竟然对同学说:“她今天是不是吃错药了?” 我差点晕倒!
——孙犁《芦花荡》
这时候,一个披着黑色大围巾的高身材的老妇人 走近来了。她默默地走过那些红军身边,在坟旁跪下, 从黑色的大围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蜡烛来。这一只和坟 上的快点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样,显然是一对。老妇人 蹲下身去拾起那蜡烛头,把那新的一支点着,插在那 老地方。她站起来的时候,行动很困难,离她最近的 红军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来。
——选自《精彩校运会》
这短短的几句话中,用了“摔、撑、踮、爬、顶、弯、 蹲、插、倾、飞”等10个动词,把赛场上运动员起跑的预备 姿势描写得准确而逼真。
用比喻写出了运动员的强健有力,蓄势待发的状态。
说时迟,那时快。那个摔倒在地上 的运动员,手一撑,脚一踮,猛地爬了 起来。左脚尖顶住起跑线,膝盖一弯, 稳稳地蹲着。两手就像两根木柱插在地 上,整个身体微微前倾,那架势,就像 一只起飞的雄鹰。
刚走进学校,我就看见不远处的好朋友——凌军。我正准备 大声喊他,但一想到“淑女”这两个字,赶忙把话咽了回去。我慢 慢地走到他身边,小声地打招呼:“嗨!凌军!”他转过头来,我 冲他“甜甜一笑”,说:“你好啊!”凌军似乎打了个冷颤。他细细 地打量了我一番,弄得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我本以为他会表 扬我几句,没想到他竟吃惊地说:“王思然,”他摸摸我的额头, “你今天是不是发烧了?”他刚才说的话就像一盆冷水将我从头 淋到脚。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优秀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摔跤》优秀教案

教师姓名×××单位
名称
×××填写时间×××
学科语文年级/

五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部编版
课题名称摔跤
难点名称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
分析为什么

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语句,并体会人物性格特
点,有一定的难度。

因为描写人物动作不同表现了人
物不同的性格特征,理解起来有点难度。

从学生角度
分析为什么

学生理解水平有限,从动作方面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对于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难点教学方法1.找出有关人物的描写的句子,并找出关键动词,反复品读。

2.同时出示文中描写两人的有关的句子,进行比较。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
导入你身边有没有有个性的朋友呢?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位个性鲜明的人物:和小伙伴摔跤的小嘎子,他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他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知识讲解(难点突破)一、整体感知:1、找一找:《摔跤》片段描写中的主要人物是谁?2、围绕小嘎子,主要写了什么?
二、互动课堂:默读课文。

说说《摔跤》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1.“要不——摔跤。


2.“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本课选取了五篇经典的人物描写文章,通过对这些文章的阅读与分析,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更要求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人物描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于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

但是,对于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可能还有一定的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人物描写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人物描写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3.课堂讲解:结合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5.课堂练习:让学生现场进行人物描写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关键词和图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第13课 人物描写一组 教学教案

13.人物描写一组备课素材【教材分析】《人物描写一组》这篇课文是由三篇独立的片段组成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并且三篇短文都选自名著。

这三个片段分别描写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三个人物形象,而每一个片段,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侧重点又不尽相同。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复习一下人物描写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某种思想品质。

然后引导学生每一篇课文用一个课时,每课抓住一个训练的重点进行阅读。

《摔跤》着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来学习。

这个片段主要写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

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句并划出来,先自己体会,然后交流汇报。

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理解,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动作的句子、词语。

再让学生个别读、集体读这些句子,会加深学生的理解。

使学生能理解出小嘎子的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着重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

教学这一片段着重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来学习。

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先划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再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还会有较大的争议,通过同学们的探讨,文中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被挖掘出来了。

《两茎灯草》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盏点了两根灯草,伸着两个手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根,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刻画了一个爱才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作者主要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教学时,我采用完全让学生自己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读完课文后,自己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句子,在书上把自己的理解写下批注,绝大部分同学写得差不多的时候,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后再在全班作汇报。

通过这些方式的学习,同学们对人物描写的方法,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学生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也更清楚地体会到了写人的文章应该如何去写,写人的文章与写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学生应该比以前清楚一些了,比较好地达到了学习和运用的效果。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案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物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难点:能够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选择合适动词去描写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什么叫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任务的身份、年龄、性格、品质、处境以及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是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动作描写的作用A.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B.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什么样的动作描写才算好呢?1.要形象具体2.要具体生动二、动作描写的技巧(一)运用动词+修饰词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1.认识12个⽣字,会写14个⽣字,能正确读写“侄⼉、破绽、穿梭、郎中、媳妇、辉煌、苗条、风*、打量、标志、⽓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疾眼快、膀⼤腰圆、敛声屏⽓、放诞⽆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感受鲜活的⼈物形象。

3.理解课⽂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物的动作、语⾔、肖像、⼼理活动等描写⼈物的⽅法。

4.引导激发学⽣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嘎⼦、严监⽣、王熙凤这三个⼈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物的⽅法 教学难点 体会作家描写⼈物的⽅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

课前准备 观看电影《⼩兵张嘎》电视《红楼梦》《儒林外史》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激情导⼊ 同学们,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摇曳多姿、难以忘怀的⼈物形象,那么作者是如何写出他们的风采的?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地⽅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物描写⼀组》。

⼆.提炼写法 (⼀)总结⽂本写法。

1.思考这篇⽂章的主⼈公有哪⼏位 ⼩嘎⼦、严监⽣和王熙凤。

(电脑出⽰三个⼈物头像) 2.回顾⼈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⑴⼩嘎⼦给⼈的印象是顽⽪机敏、争强好胜,永不服输。

(学⽣边说教师边点击⿏标,链接到⼩嘎⼦页⾯)作者抓住了⼩嘎⼦的动作、⼼理来写的,还运⽤了不少修辞⽅法。

⑵指读《临死前的严监⽣》,思考《儒林外史》⾥的严监⽣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严监⽣⾮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

作者是抓住⼈物的动作、神态等细节来写的,尤其是严监⽣伸出两个⼿指的细节。

⑶指读《林黛⽟初见凤辣⼦》,思考王熙凤性格特点及描写⽅法。

王熙凤很泼辣很张狂,这从对林黛⽟和贾母的侧⾯描写可以体现出来;说话见风使舵,这从作者正⾯的语⾔描写可以看出来。

《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物描写一组》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2.知道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能结合《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表现人物的特点,并能体会其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摔跤》《两茎灯草》,知道作者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

通过课文的学习,你知道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吗?预设:动作描写可以生动地再现情景,表现人物的特点。

设计意图:首先,字词练习导入,检测、巩固学生的重点字词掌握情况,同时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接着复习谈话,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投入新的学习活动。

二、问题探究过渡: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

(一)自主探究1.探究任务默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圈画人物的外貌,说出人物的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2.探究过程(1)自主研读:默读《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用勾画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对文中人物的印象。

(2)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赏析、品读重点语句,交流人物的特点,体会外貌描写的表达效果。

3.探究活动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文中运用了外貌描写。

外貌描写可以包含哪些内容呢?预设:外貌描写包含对人物容貌、身材、穿着、仪态等方面的描写。

(相机板书: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外貌描写)(1)默读课文,思考: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分别侧重描写了祥子的什么方面?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的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是的,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描写教学设计

《临死前的严监生》动作描写教学设计莲花山小学梁坚《临死前的严监生》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二篇,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课文不长,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人物刻画生动。

尤其是对“摇头、两个指头”经典动作的细致描写,把一个行将就木的人对多烧一茎灯草的耿耿于怀,难以断气,爱财胜过生命的吝啬鬼形象入木三分地表现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这一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人物,学习表达,让学生在得意的同时,得言、得法、得能,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教学设想。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摇头、两个指头”动作的细致描写。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品读中感受严监生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细节刻画人物的方法。

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补充人物的心理活动。

一、复习引入二、精读课文、感悟形象1.在小说原文中也有关于严监生家境的描述,请你读一读,想想这是一个怎样的人?他家有十多万两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僮仆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pù)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日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节选自《儒林外史》2.哦,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家财万贯的人。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临死的时候,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做出了一个特别的举动?(板书:两个指头)3.这可是一个经典的细节。

诸亲六眷猜想这两个手指头,到底是指什么?一起来梳理一下情节。

请你说,大侄子认为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板书:两个亲人)二侄子认为还有两笔银子未曾吩咐明白,(板书:两笔银子)奶妈认为记念两位舅爷(板书:两个舅爷)4.诸亲六眷在严监生临死的时候,猜到了他还在惦记着亲人、钱财,这是人之常情。

但他们猜得对吗?5.此刻,作为读者,你想不想知道?我们读下文,究竟这两根手指指的是什么?对,两茎灯草(板书:两茎灯草)6.此刻,严监生是怎样的一番心情,读最后一句话,还是赵氏理解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摔跤、欺负、吝啬”等词语。

3. 能结合片段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摔跤、欺负、吝啬”等词语。

2.能结合片段中人物描写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体会表达效果。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就学过描写人物的文章,你们还记得,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可以对哪些方面进行描述吗?(外貌、性格、语言、动作、神态······)看来,同学们都能写得一手好人物,罗列的点非常的全面细致。

那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人物描写一组》,思考,在这篇文章中,主要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特点的呢?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圈画出描写人物的语句,说出人物特点。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跤”“仗”“吝啬”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疤”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通过对人物外貌和动作描写,体现了小嘎子和小胖墩儿的灵活和沉着,严监生的吝啬。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摔跤》这篇课文是怎样对人物进行动作描写的?读课文,找一找画出动作描写的语句,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教学设计忠县新生镇望水小学秦华设计意图: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感受人物描写的方法之一动作描写。

以快速默读、浏览、讨论交流为策略,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学习动作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性格特征。

年级:五年级议题: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篇目:课本中第七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刷子李》,课外选文《守财奴》、六个片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在感知全文的前提下,运用默读、浏览等阅读方法,抓出人物的动作描写感受人物性格特征。

明确动作描写的目的: 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2) 学习动作描写的具体表达方式,并运用这些表达方式进行动作描写。

2、过程与方法:自主默读、浏览等方法快速抓出重点词句;积极发现、归纳总结表达方法,并运用于写作;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教师点拔。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评价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动作描写的目的: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将人物形象写得更加鲜活;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中动作描写的具体表达方式来进行动作描写。

教具准备:课件、一体机、大鼓、鼓槌、鼓架、书包、补充选文及练习单。

课前预习:将第七组的单元导读及每篇课文:1、扫清生字障碍(生字、词语,不理解的要查阅工具书);2、标出自然段序号,熟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课文里讲了一个怎样的人?3、用“——”划出描写动作的句子,用“O”圈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将句子读熟(一提到某个句子就知道它在哪一课,哪一页,哪一段),并在句子旁边批注你读后感受到句中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同学们好,(看来同学们不欢迎我呀,我怎么听着一点不热情?咱们重新打一次招呼?很好,我已经强烈的感受到你们的热情啦!)(不错,气势很足,热情很高),猜一猜: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会是什么?这一节课,40分钟,我们要进行第七单元整单元的学习,容量之大,前所未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人物描写一组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侄儿、破绽、穿梭、朗中、媳妇、辉煌、苗条、风骚、打量、标志、气派、祖宗、可怜、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圆、敛声屏气、放诞无礼、转悲为喜”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学生阅读中外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关键】1、感受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这三个人物形象。

2、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课时划分】两课时。

【课时划分】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通读课文1、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说说读过的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相机补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利用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的方法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学生读,正音。

三、再读课文,畅谈感受1、默读课文,寻找印象深刻的段落,多读几遍。

2、说说读了课文后的感受,学生充分发表意见:⑴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评价,比如:小嘎了了很机灵;凤辣子很泼辣;严监生很吝啬……⑵可以说说对课文中的人物的言行的感受,比如: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这个动作,课文中反复出现,充分说明严监生的吝啬……⑶可以说说课文的语言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比如:“凤辣子”这个名字很能反映她的性格……四、细读课文,感受人物1、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人物,深入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⑴在短文中找出特别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词句,画下来,反复朗读。

⑵你所阅读的短文中的人物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用一两个词语概括,标注在课本上。

⑶想象文中描写的人物形象,在头脑中形成图像,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2、研究同一篇短文的同学自由组成小组,相互讨论切磋,研读成果。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人物描写一组_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2人物描写一组_人教新课标

第二十二课人物描写一组教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学目标】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描写之动作描写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动作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动作描写刻画人

教学重难点:重点:熟练运用动作描写的基本方法
难点:能够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职业、性格等特点
选择合适动词去描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哑巴去商场买剪刀,他不能说话,无法用语言告诉服务员自己要买什么。

于是,他就伸出自己的右手,伸出食指和中指当作剪刀,并且上下动动,好像是在剪东西的样子。

服务员一看就明白了这个人要买剪刀。

同学们想一想:哑巴没说话,服务员是怎么知道的呢?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人通过自己的动作来说话。

哑巴买剪刀如此,我们写作文也是这样。

作文时我们把人物的一举一动细致描写出来,写出人物具体动作,那么所写的人物形象就会跃然纸上,活起来。

一、什么叫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富有特征的动作,以表现任务的身份、年龄、性格、品质、处境以及状态叫做动作描写,简单的说动作描写即是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

了解动作描写的内容
头颈、眼耳、嘴巴、手肩、腰身、脚腿等动作都可以作为笔下的描写材料。

这些描写可以使描写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个性特征更加鲜明动作描写的作用
A.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B.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什么样的动作描写才算好呢?
1.要形象具体
2.要具体生动
二、动作描写的技巧
(一)运用动词+修饰词
一提到动作描写,肯定要准确运用动词。

比方说,表示“看”这个动作的词语就有“瞄”“瞟”“盯”“瞥”“端详”等,我们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就不能总是“我看了一眼”可以根据当时的情况,写成“我漫不经心地瞟了他一眼”或“我死死地盯着他”。

这样,通过准确运用动词,就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得准确、具体、鲜明。

运用动词,同学们都能做到。

但是有些同学就会有疑问:老师,我用了动词了,为什么写出来还是不具体呢?比方说,我写“她举起了手”,可我们老师怎么还说我写的不具体呢?
其实,这位同学准确运用了“举”这个动词,已经能把人物的动作描述出来了,要想让描写更加具体,人物更加生动,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小技巧。

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我们在描写人物的动作的时候,首先要准确运用动词,这是基础。

然后在这个动词前或后加上表示“方向”“程度”“轻重”“快慢”“数量”的词语。

如:方向+动词--他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向右侧了侧身。

轻重+动词--老师轻轻地摸了摸学生的头;他的脚重重地踢在了墙上。

快慢+动词--厨师手里的菜刀飞快地舞动着;他一下子就跳了起来。

程度+动词--爸爸狠狠地打了小明一巴掌。

动词+数量--他向前跑了几步。

以上这些类的词语可以单独用,也可以结合在一起用。

大家试一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出来是不是很具体呢?
练习一
老人的双手很灵巧。

一个泥人在他手里诞生,只要几分钟。

看他又拿起一团泥,先捏成圆形,再用手轻轻揉搓,使它变得柔软起来,光滑起来。

接着,又在上面揉搓,渐渐分出了人的头、身和腿。

他左手托住这个泥人,右手在头上面摆弄着,不一会儿,泥人戴上了一顶偏偏的帽子。

问: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动词(拿、捏、揉搓、变、分、托、摆弄、戴)
(二)时间静止大法(分解法、动作拆分法)
一个简单的动作分解为一系列具体的协助性动作,然后组合在一起。

就象电影中的慢镜头一样,对每个部分、每个动作都作出描写,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
其实,再复杂、连贯的动作,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完成的,在观察和描写时,如果把动作分解成若干步骤,一步一步仔细观察,并选择恰当的动词一步一步地描写,就不难把人物动作写具体了。

时间静止法,简单来说,就是把一个大动作分成几个连贯的小动作,让每一个动作静止的方式一一描绘出来。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的武打动作或电视的慢镜头中,往往把一种行为分解成若干个部分,或者是把一个大动作细化为几个小动作,然后分别对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小动作按一定层次具体展示或描写,使整个动作行为栩栩如生。

运用这种时间静止的方法,“敲门”这个简单的动作可以分解为如下几个小动作:①走到门前②停下③举起(右)手④弯曲手指⑤敲门。

准确地描述出这几个连续动作,组成流畅的句子,就能具体地写出人物“敲门”的经过了。

运用这种方法,“敲门”这个大动作,我们就可以写成一段话:他穿戴整齐地来到妈妈的门前,轻轻推了一下,门紧闭着,里面似乎有亮光。

他迟疑地举起了右手,想了想,慢慢弯曲食指,轻轻地敲在门上,里面没有反应,又敲了三下,仍然没有动静。

他鼓起勇气,又轻轻地敲了敲,还是没有人出来开门,他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同学们,运用这种动作拆分的方法,我们是不是一下子就能把动作写具体了呢?希望同学们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让自己的文章更加具体。

练习二
擦黑板
例文:李孟拿起黑板旁的抹布,蹲在水桶旁,用力上下搓着。

随后将干净的抹布小心翼翼叠成方形,用手按住一边,慢慢从左移到右,她弓着身,低下头,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就像是在雕琢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三)准确运用词语
这里的“准确”,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体现人物特点,二是结合具体情境。

这就要求在写人物动作的时候,避免使用那些“万能词”。

什么是万能词呢?就
是那些无所不能,多用途的词语。

比方说下面的句子:
我走到门前。

我走到妈妈面前。

我走过去。

“走”就是一个万能词,还有“看”“拿”“吃”等等。

这些词用起来看似没有任何问题,可以用来写人物的动作。

但是要知道,这些万能词有时却是万万不能的,因为它们不够准确。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不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行动的特点也一定是不同的。

所以,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充分结合人物的性别、性格、年龄、身份等,要表现出人物的特点。

例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孩子,他是把一块钱拿在手里。

而一个贫穷的孩子,他会把一块钱攥在手里。

再如:一个腼腆的人,笑的时候是“抿着嘴,嘴角微微翘起”的微笑,而一个爽朗的人笑得时候是“咧开嘴巴,露出牙齿”的开怀大笑。

第二点,人在不同情景、环境中,行动的特点更是不同的,更需要注意准确用词。

比方说,你在饭后散步时的“走”和上学要迟到时的“走”是一样的吗?肯定是不一样的。

你在平时喝水时,可能是“拿起杯子,把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喝一口。

”而当你渴极了或者是时间紧急的时候,你会怎样喝水呢?肯定是“一把抓过杯子,凑到嘴边,一仰脖,‘咕咚’灌下一大口”,你看,同样是你这个人,同样是喝水,因为情境不同,表现出来的动作不同,所选用的动词肯定也是不一样的。

提醒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在描写人物行动时,务求做到“准确”二字--抓住人物行动的特点写,抓住人物在特定情境中行动的特点写。

这样才能把人物的动作写准确,把人物写活。

选动词填空
上课铃声响了,教室仍然一片喧闹。

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请用分解法具体描述“回”座位这一动作。


我立马___ (提、竖)起耳朵,_____(缩、弯),下身子,直向座位____(走、蹿)去。

然后屁股一______(坐、扭),身子一_______(直、挺),课本一______(竖、挡),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怎样让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呢?
(一)修辞法
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把某一动作写得形象生动。

例文:一群傣族少女姗姗走来,肩上扛着小纺车,手里提着小灯笼,紧身拖曳的筒裙在随风摇摆。

她们的身材是那样苗条,步履是那样轻盈,仪态大方,好像一群美丽的仙子从天而降。

她跑到跳高架的横杆前,双脚踏地,双臂猛摆,身体就像小燕子一样飞过了横杆。

(二)感官法
调动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展示真情实感。

例、猫“追”老鼠:
……突然,只见一道黑色的闪电从我眼前蹿过,我猛地扑上去,“轰——”,顿时天旋地转,眼前满布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噢!原来撞到墙上!
《水浒传》——“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扑的只一拳,……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鲁达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练习三
问题:给下面这段话加入适当动作描写
我很紧张,心想:老师,我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呀!我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充实后:
我(坐在座位上)很紧张,(两只手紧紧地握着钢笔),心想:老师,我
求您了,可千万别点我的名字呀!(我觉得手心里在出汗,连心跳的声音似乎也听的见)。

我(用祈求的目光)看着老师,惟恐从他的嘴里说出我的名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