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

合集下载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第六章

第六章教育内容1.教育内容的一般知识2.教育内容的制约因素3.德育4.智育5.体育6.美育第一节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一、教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识记)★★★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所要完成的项目及其过程。

它既是教师教的项目和过程,也是学生学的项目和过程。

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

教育内容如从内容的角度看,就是指教育所要进行的价值观、心智、体能等方面的培育等等,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德、智、体、美诸育。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目的是活动的主导因素,教育内容、方法等都不过是教育目的实现的手段。

一般说来,除了教育目的的纵向和直接的规定之外,教育内容的确定还会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

1.社会状况及其发展一定的社会发展是一定教育形态及其发展的物质基础。

所以,社会状况及社会发展对教育内容的影响极大。

社会生产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之一,就是要求教育内容要与社会的当前需要和未来发展的需求相一致。

这一要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必须满足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的劳动者素质培养的需要,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在意识形态或价值观上塑造合格社会成员的需要;二是教育内容的安排又必须能够使教育对象具有对所接受的教育内容进行反思、批判和创新的能力,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2.文化与科技发展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教育也传递文化、孕育新的文化,是文化演进的中介。

教育要完成传递和孕育文化的使命,就必须努力在教育内容中不断吸收已有文化的精华。

这样,教育对象个体就可以通过对教育内容的把握,继承特定文化中的价值智慧、生存经验等等,实现“文化化人”的目标,在承接文化的同时开创文化的未来。

3.教育对象的实际教育活动实质上是在教师指导情境中教育对象的特定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整个教育活动取得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学习效果就是教育效果。

学与效果的取得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因素相关,也与教育内容如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有密切的关系。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 许多研究表明,智商与创造力分数之间的相关是 低的,但是正的。也有研究认为智商与创造力之 间的相关高低是由创造力测验的性质而定的,某 种创造力可能要求较高的智力,而另一些创造力 又可能与智力相关不高。尽管在智力和创造力的 相关上还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意见是, 高智商并不能保证高度的创造性,而低智商的人 肯定只能得到创造力的低分数。相当数量的智力 (一般认为最低阈限智商约为120)对于从事文 化教育,科学技术或艺术上的创造革新是必要编的。
辑 p pt
13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 ①低智商的人不可能有高创造力;
➢ ②高智商的人并不都有高创造力;
➢ ③创造力低的人智商有高有低;
➢ ④创造力高的人必须具有中等以上的智 力。
➢ 因此,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
是充分条件。创造力是一种较特殊的智编辑
力品质,是智力发展的结果。
p pt
14
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
编 辑 p pt 4
➢ (二)能力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 成的人格心理特征。 • (ability capacity)
• 已有的学会的心理能力;潜力或能量。
编 辑 p pt 5
智力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 我国学者认为,能力和智力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 区别: ➢ 第一,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活动的范
编 辑
p
制约,相辅相成。
pt
29.12.2020
➢ 形式教育 实质教育
1111
(四)创造力与智力
➢ 创造力是以多种心理特 质为基础的。它的智力 因素有观察能力、记忆 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非智力因素包括 个人的兴趣、情绪、意 志、性格及道德情操等。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大学心理学复习资料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发展概述第一节心理与心理学一、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可以定义为研究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于1879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冯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的始祖.心理现象(个体心理)1。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第二节心理学的流派1、构造心理学代表人物:W。

冯特和E。

B.铁钦纳2、机能心理学代表人物:W.詹姆斯3、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华生s- r刺激-反应4、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斯金纳5、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柯勒、考夫卡、韦特海默6、精神分析代表人物:西格蒙特。

弗洛伊德(潜意识)7、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2.实验法: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3.调查法: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心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个案法:搜集单个被试各个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三、心理的实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的主要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没有人脑,心理活动就不能产生。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2、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主观能动性。

3、人的心理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

第二章感觉与知觉一、什么是知觉㈠概念: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㈡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知觉的基础知觉的直接反映整体感觉的深入一、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有机体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叫感受性;用来度量的感觉性的大小的指标叫感觉阈限。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教育心理学 各章知识汇总
15.试述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措施: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在真实生活中学习。
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1.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所谓感性知识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理性知识,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3.从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中可以看到,学习是学生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了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5.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2岁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29.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根据一个人独立或顺从的程度,将性格分为独立型和顺从型。

《创新教育教程》第六章 智力激励法-教学PPT

《创新教育教程》第六章 智力激励法-教学PPT
1、会后以鉴别的眼光讨论所有列出的构思; 2、也可以让另一组人来评价; 3、将会议记录整理分类后展示给参加者; 4、从效果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各构思; 5、选择最合适的构思,尽可能采用会议中激发出来的构思。
22
智力激励法 练一练
坐姿矫正器
背背佳
请参考以上两个创新案例,召开头脑风暴会议,根据 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则,自由畅想,共同探讨纠正坐姿 ,保护视力的创新设想。每个人将自己想到的创新设想 在小组中分享,并将所有设想记录在表7-2中。
累了就休息;
15
智力激励法
四大原则之四:“搭便车”,见解无专利
盗用别人的构思,借题发挥,根据别人的构思联想另一个构思 ,即利用一个灵感引发另外一个灵感,或者把别人的构思加以修改。
1个构想可以诱发其它创意
不必客气,利用别人的创意联 想
借题发挥的要求: 珍惜“如此说来…..” 不必因为是某先生的创意,所以客 气 领导的构思一样可以盗用 变化一下,得到一个更好的创意 把2个创意结合看看,互相配合看 看
2020/2/2
32
智力激励法
脑洞大开:
利用智力激励法一起来研究如何解决“手机低头族” 的
问题。 召开头脑风暴会议, 根据智力激励法的基本原则, 自
由 畅想, 尽可能多地提出解决“手机低头族” 问题的各种观
点和建议。 然后, 在所提出的所有新观点中选取一些可行、
有价值的观点形成解决方案( 设计方案), 绘制草图, 开展
主持人引导,记录 员在白板上记录
小组成员提出 构思
结束会议
介绍基本原理、四 大原则、8点要求等
介绍主题
如组员感到困惑, 可做一简单练习
主持人引导组员提 出各种构思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一3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2、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模拟题二31、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32、学生应尽的义务与有哪些?《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学生应尽的义务有:(1)遵守法律、法规。

(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同步练习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5、简答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可以帮助准确地了解学生的问题(2)可以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可以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2、简述少年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是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3、简述青年初期心理发展的特征。

第六章 相关关系(0-1)

第六章 相关关系(0-1)

第六讲相关关系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课型:理论课,课堂同步练习教学目的要求: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与条件;熟练掌握积差相关法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及φ相关的使用前提与分析方法;能应用各种相关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重点——积差相关的意义与应用;难点——各种相关方法的选择应用教学方法、手段、媒介:讲授、教材、板书、多媒体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关与相关系数 (2)第二节积差相关 (8)第三节等级相关 (14)第四节质与量的相关 (22)第五节品质相关——φ相关 (25)本章小结 (28)学习目标:1.理解相关分析的意义与条件2.熟练掌握积差相关法的基本思想与分析方法(重点)3.熟练掌握等级相关、点二列相关、二列相关及φ相关的使用前提与分析方法(难点)4.能应用各种相关解决实际问题问题导入:在学校、社会及家庭教育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涉及事物关系的问题,譬如学生品德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个体的智力水平高低与成绩的关系,学生身高与体重的关系,各科成绩之间的关系,人的兴趣爱好与学科成绩的关系,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智力与创造力的关系,教育经费投入与教学效果的关系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解释需要借助相关分析的方法进行说明。

客观世界涉及事物关系的问题比比皆是。

然而,我们在前几章所处理的数据均属单—变量范围的,即分析一种变量及其取值的分布情况与特征,属单变量的分析。

而涉及事物的关系的时候,至少要有两个变量,分析或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量数称相关量数。

第一节 相关与相关系数一、事物的关系与相关量数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因果关系:这种关系说明的是事物之间互相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事物之间存在的一种必然关系,即一种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因在前果在后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二是函数关系(共变关系):这是事物之间的一种共变关系,其特点是函数与反函数可以互换位置。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智力与创造力_学生
• 包含言语和操作两个分量表
• 言语智商和操作智商有很高 的正相关(+0.77 +0.81),但两 量表测得的是不同的能力
韦克斯勒
创造与创造力
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
_
IQ 100 15( X X ) Z
IQ:离差智商 X:团体的平均分数 X:个人测验的得分 Z:团体分数标准差
• 离差智商的提出是智力测验史上的又一 里程碑,使用上优于比率智商,韦克斯 勒量表成为国际 智力测验的通用量表。
测验结果?
创造与创造力
(三)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 吉尔福特(Guiford 美) 认为智力因素可分为操作、内容、
产物三个维度,其构成象一个有长、宽、高三 个维度的立方体。 共有5×5×6=150种智 力因素。 • 1971年吉尔福特宣布,经测验已证明三维 智力模型中的近百种能力。
创造与创造力
认知 记忆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评价
• 第四,智力涉及的先天因素较多,而能力涉及的后天因素较多。
创造智力,智力中有能力。二者是两 个互相转化、共同提高的概念。
• 第二,智力属于认识活动的范畴,能力属于实际 活动的范畴。但认识与活动总是统一的:认识离 不开一定的活动基础;活动又必须有认识参与。
• 第三,智力与知识相关,能力与技能相关。而知 识和技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知识是技能 的基础,技能是知识的应用;知识有助于技能的 形成,技能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 成功智力理论是比较新的理论,比多元智 能理论晚13年。
创造与创造力
成功智力的内涵
基础
分析性智力
回答由书本、他人 提出问题的能力
善于自己发现问 题、自己分析和 解答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 智力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教育心理学·小学)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一、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概述1.问题与问题解决。

问题是指为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问题分为两类: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

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特征:(1)目的指向性;(2)认知操作系列性;(3)情境性;(4)经验性。

问题解决的类型:常规性问题解决、创造性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的过程。

(1)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指认识到问题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动机,它是问题解决的初始阶段和前提。

(2)分析问题。

这一阶段的关键是分析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在收集相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掌握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为解决问题指明方向。

(3)提出假设。

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它是具有创造性的阶段,需要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织,以适应问题的解决。

(4)检验假设。

检验假设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

检验假设有两种方法:直接检验(实际操作)、间接检验(思维活动)。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

个体解决问题时,常常受到问题的类型、呈现方式等的影响。

不同的呈现问题的方式将影响个体对问题的理解。

2.已有的知识经验。

知识经验愈系统、愈概括、愈活化,就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对问题解决就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当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解决问题能力取决于个人所获得的知识的多少及其性质和组织结构。

有研究表明,优等生的知识总量显著多于差生,并且其结构趋于更加合理。

3.定势和功能固着。

定势(心理定势)是指个体先前的思维活动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继同类思维活动的决定趋势。

定势常常意识不到,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不能以一种新奇的方式去看待熟悉物体的功能。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6第六章 智力与与创造性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性
智力是个体重要的心理品质,也是学校教育 中对人的培养的重要方面。本章一方面阐述智力 的概念,尤其是近些年来心理学家在这方面的研 究进展;另一方面介绍常用智力测验的方法,以 及如何开发智力和培养创造性。
• • •
智力及其理论
智力测验 智力开发与创造性培了解智力的主要理论。 3、识记常用的智力测验量表名称,了解智力测验结果 的意义。 4、知道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知道智力在全人口中的分布情况。 6、了解影响创造性地因素。
群因素论
• •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智力包括七种平行的基本能力,这些基本能力的 不同搭配,便构成每一个人独特的智力结构。 这七种因素是:计算(N);语词流畅(W); 语词理解(V);记忆(M);空间知觉(S);推理 (R)和知觉速度(P)。
主要心理能力之间的相关 (瑟斯顿)
R R W V N M S — 0·48 0·55 0·50 0·39 0·39 W 0·48 — 0·51 0·47 0·39 0·17 V 0·55 0·51 — 0·38 0·39 0·17 N 0·54 0·47 0·38 — 0·19 0·26 M 0·39 0·39 0· 39 0·19 — 0·15 S 0· 39 0·17 0·17 0·22 0·15 —
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J.Guilford)提出。 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智力的内容、操作和结 果(产品)。 智力的内容(contents)包括:听觉、视觉、符号、 语义和行为。 智力的操作(operations)包括:认知、记忆、发散 思维、集中思维和评价。 智力的结果(products)包括:单元、类别、关系、 系统、转换和蕴含。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六章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晶体智力指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 测验度量。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 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与人的文化背景、教育和经验密切相关。
4.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1ford)认为,智力活动可以区 分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物,这三个维度的各个成分可 以组成为一个三维结构模型。
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 测验分别度量个体的言语能力和操作能力。言语能力的测量包括常 识、词汇、类比、理解、算术和记忆广度,操作能力包括图片排列、 填图、积木、译码、拼图等。 韦氏量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摈弃了心理年龄的概念,但保留了智商 概念。它运用统计方法,以儿童在同一个年龄团体中成绩所处的位置 确定智商高低。用这种方法确定的智商又称离差智商。
它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不仅给出了一个人的智商总分,而且还 给出了言语和操作两方面的各个分量表分,使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了 解一个人的智力结构,以及他在智力发展上的优势与弱点,从而对培 养和补救提供了科学依据韦氏智力量表也需要进行个别施测。
(三)智力测验的发展趋势
❖ 1.智力测验的内容:智力理论的发展将促进智力 测验内容的多元化
3.智力测验的效度 效度是指测量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对它所要测量的
特性准确测量的程度。一个测验总是为一定的测量目的而 设计编制的,并具有一定的操作规则和使用范围,判断它 的效度高低,首先要看它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如果能正 确地测量出所要测的东西,那么它就是高效度的测量。
例如,用英文书写的算术题测量儿童算术能力,他的 成绩不佳可能出自算术能力低,也可能出自英文水平差未 能理解题意。因此,作为能力测验便是无效的。同理,智 力测验只能用来度量智力,而不能用它来度量个性,否则 也是无效的。智力测验的效度系数一般在0.3-0.6之间。

第六节 智力试题(含答案)

第六节 智力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智力知识考点 P128一、单项选择题:1.智力是一种( A )。

A.综合认知能力B.适应能力C.学习能力D.思维能力2.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 ABC )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E.节奏感知力3.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 )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4.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是由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在( C )年编制的。

A.1895B.1907C.1905D.19155.人类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 D )A.倒U型曲线 B.偏态分布形式 C.U型曲线 D.正态分布形式6.一般人的智商在________之间。

( D )A.120~139B.140~159C.70~79D.90~1097.一般来说,当一个人的智商为115时,这个人在人口分布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 C )A.中下B.中等C.中上D.优异8.一般来说,个体的智力发展达到高峰期是在什么时候?( C )A.11—13岁B.13—18岁C.18—25岁D.30—40岁9.一学生的智商是115,表示其智力( B )A.优异B.中上C.中下D.较低10..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 B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11..某学生的智商是130,表示( C )。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天才智力12.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B )。

A.100CAMA(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B.100CAMA(IQ)⨯=)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C.%)实足年龄()心理年龄(智商100CAMA(IQ)⨯=D.100MACA(IQ)-)心理年龄()实足年龄(智商=13.一个10岁的儿童能够通过9岁组的全部项目和10岁组的一半项目,按照比率智商计算,他的智商是( B )A.90 B.95 C.100 D.10514.( C )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1
45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五)流畅性 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观念的数量的多少。在规定的时间内产 生的数量越多,思维流畅性越大,反之,思维缺乏流畅性。 吉尔福特把思维流畅性分为四种形式: 1、用词的流畅性; 2、联想的流畅性; 3、表达的流畅性; 4、观念的流畅性;
46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六)灵感状态 灵感状态是创造性思维的典型特征之一。 灵感是指人在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认知 飞跃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人集中全部精 力解决问题时,因偶然因素的触发而突 然出现的顿悟现象。
30
➢ (四)定式
➢ 解决某些相似的问题后,会形成习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定势,其影响有积 极的,也有消极的。 卢钦斯量水实验(Luchins,42)
31
(五)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ation)
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个 物品的惯常用途,而看不到其他方面的用途,尤其是对某物品 的初次用途印象深刻。
终止一连串导向目标的行为”
(2) 动机是个体创造能力的核心
个体由于某种需要而引发某种行为之后,会积极、努力 地采取行动,直至满足需要,完成动机目标。
49
四、影响创造性发展的因素
(一)个体内部因素对创造力的影响
1.动机对个体创造力发展影响
(1)动机
关于动机的表述,不同的着眼点会有不同的表述。泰
勒等人认为:“动机……被心理学家一致地认为是一个过
41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一)新颖性 与一般思维活动相比,创造性思 维最突出的特征是与创造性活动 联系在一起,其思维结果具有新 颖性。
42
二、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二)敏感性
是指具有及时把握独特新颖观念的能力。创 造性观念的把握要求我们具有敏锐的感受性。 独特新颖观念就如歌德所说的那样,“像一 位陌生的客人”来到思想者身边,思维的敏 感性就是这位“陌生的客人”,富有创造力 的人的思维具有高度的敏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阶段学习成绩与智商的关系
智力发展的差异



智力结构上的个体差异(记忆、思维……) 智力发展程度的差异 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 •
人才早熟 大器晚成
二、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增长阶段:从出生到15岁左右,智力的发展与年 龄的增长几乎等速增长,之后以负加速的方式增 长,增长逐渐减慢。一般在18岁到25岁之间,智 力的发展达到高峰; • 稳定阶段:在成人期,智力表现为一个较长时间 的稳定保持期,可持续到60岁左右; • 衰退阶段:进入老年期(60岁以后),智力的发 展表现出迅速下降现象,进入衰退期。
二、智力的测量
•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智力年龄(智龄):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智商(IQ)= (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
eg 某人1972.12.14出生,1983.09.10参加测验,测验分数经
四、创造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创造力培养的环境与条件 托兰斯提出了创造力培养的九点建议 (二)创造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1、培养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2、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训练发散思维、培养直觉思维、发 展形象思维 3、创造个性的培养 (三)实用创造技法及训练 创造技法是人们通过长期研究与总结得出的创造发明活 动的规律,经过提炼而成的程序化的创造技巧和科学方法。 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特征点列举法、头脑风暴 法、移植法、类比法、组合法、分解法
小专题:智力与创造力
• 有两个孩子A和B: A:14个月能写自己名字,2岁能够阅读,5 岁读百科全书,10岁掌握高中代数 B:10岁才会写名字,做加减法困难,不会乘 法,两次留级
• 两个孩子的智力是否存在差异?
• 1904年,法国教育部长把任务交给比奈 (A.Binet): 1.以客观方法找出发育迟滞儿童 2.以便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部分:智力和智力理论
• 1. 2. 3. 4. 5. 心理学家对智力的不同解释 智力是个体学习的能力; 智力是个体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 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智力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 智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
一、什么是智力
• 智力的定义:智力是有目的地行动、理性地思 维和有效地应对环境的整体能力。 ——韦克斯勒
三维结构理论
• 吉尔福特(J.Guilford)
智力的内容


智力的操作


智力的产品


视觉
听觉 符号 语言 行为
认知
记忆 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 评价
单元
分类 关系 系统 转换
提示
三维结构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H.Gardner,1983)
• • • • • • •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语言智力(李敖) 数学逻辑智力(爱因斯坦) 空间智力(毕加索) 音乐智力(肖邦) 身体运动智力(李小双) 人际关系智力(特雷莎修女) 自知认识智力(荣格) 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 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
二因素论
• 活动中包含G因素越多, • 各种作业成绩的正相关就越高; • 相反,包含S因素越多, • 成绩的正相关就越低。
能力的二因素论
• 人们完成任何一种作业都需要这两种因素的参与。
群因素论
瑟斯顿(Thurstone)提出
群因素论
–语文理解(V)指理解语文涵义的能力; –语句流畅(W)指属迅速语文反应能力; –数字运算(N)指迅速正确地计算能力; –空间关系(S)指方位辨识及空间关系判断能力; –联想记忆(M)指两事联结的机械式记忆; –知觉速度(P)指凭视觉迅速辨别事物异同的能力; –一般推理(R)指根据经验能做出的归纳推理能力。
三、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智力水平随个体年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其发展经历三个阶段:增长阶段、稳定阶段 和衰退阶段。 4岁以前是人类智力发展的决定性时期。 (二)智力发展的差异 1、智力的个体差异 主要表现在每个个体在智力发展的水平、智力的结构、 智力表现的早晚等方面存在差异。 2、智力的团体结构 智力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的智力在总体上没有明显 差异,但存在分布差异、阶段差异和局部差异。
对自然界 的认识
读书、写 论文、语 词理解
解数学题、 逻辑推理 找方向、 看地图、
认识和改 变自己的 能力 理解他人 行为、动 跳舞、 打球、 协调性 活动
放置物品 唱歌、作
曲、音乐 作品欣赏
机和情绪
第二部分:智力测验
• 有两个孩子A和B: A:14个月能写自己名字,2岁能够阅读,5 岁读百科全书,10岁掌握高中代数 B:10岁才会写名字,做加减法困难,不会乘 法,两次留级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韦氏学龄前儿童和学 龄初期儿童智力量表
第三版韦克斯勒儿童智力量表
总智商
言语理解
知觉组织
注意力集中 或克服分心
加工速度
常 识
类 同
词 汇
理 解
填 图
排 列
积 木
拼 配
算 术
背 数
译 码
符 号 搜 索
• 瑞文推理测验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A组:测知觉辨别力、图形 比较、图形想象力
18 .35 .61 .76 .78



婴儿时期的智力测验结果不能很好预测以后的智力。 由婴幼儿时期的智力测验内容与儿童时期的智力测验内容 之间存在着很大程度的不同而导致的。前者注重对婴儿手的灵 活性、视觉与听觉的敏感性等方面的测查,而后者则强调言语、 抽象、问题解决和推理等能力。 过了婴儿期,不同年龄儿童的IQ之间的相关存在着显著正相关。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相同年龄间隔间的IQ相关呈增加趋势。 就同一名儿童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智商亦不是一成不变 的,绝大多数儿童的智商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动。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 力按常态分布,智商分布 的标准差为15。 离差智商公式: X X Z IQ=100+15Z S 离差智商的缺点:容易造 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 事实上智力水平并非始终 不变。

言语分量表
• • • • • • 知识 理解 算术 类比 数字广度 词汇
The Great Gatsby是谁写的?
当人们说“物以类聚”时是什么意思?
如果你用8.5US$ 买了一张电影票,用2.75买了 一桶爆米花,你可以用20找回多少钱 飞机和潜艇有什么相似之处? 请重复以下数字:3 2 7 5 9 效仿是什么意思 主试给出将数字和符号匹配的原则,被试依据这 个原则用所给数字或符号完成实验。 被试观察图片,然后说出图片哪一部分缺失。 被试将方块排成给定的图案。 被试将打乱的图片按顺序排好,使其能说明一个 故事。 主试给被试一些卡片碎片,被试将它们拼成一个 完整图形。
• 一般因素:G因素 • 特殊因素:S因素 • 一般因素是人的一切 • 特殊因素只与特定的 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智力活动有关,由于 是决定一个人智力高 这种因素的作用,人 低的主要因素,正是 们在完成不同智力作 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 业时,成绩才不会完 全相关。 人们在完成不同的智 力作业时,成绩才会 出现正相关。
查知道其智龄为11岁10个月,智商计算分数如下: 实龄: 1983 09 10
1972 12
10 8
14
26
智商=
142个月 129个月
×100=110
年龄
测验题目
1.画一张缺腿人的画。 2.在测验者表演后,将一张方纸叠两层,成一三 5岁组 角形。 3.给下列单词下定义:球、帽子、炉子 1.分辩下列单词:飞机与风筝;海洋与河流。 8岁组 2.如果见到一个迷了路的3岁儿童,应该怎么办? 1.按相反顺序重复五个数字 12岁 2.给抽象单词下定义:如遗憾、惊奇 组 3.看出故事中的荒唐处;理解一张复杂图片上所 描述的情景。
第二节
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创造力概述 (一)创造力的本质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具有社 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其核心和基础。 创造力≠发散思维,但个体创造力的高低与发散思维的强弱有密切 关系。 (二)创造力的结构 艾曼贝尔:有关领域的技能、有关创造性的技能和工作动机 吉尔福特: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 (三)创造过程 华莱士的四阶段论: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 二、创造力的测量与评定 1、以发散思维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2、以创造个性为指标的创造力测验 3、以创造成果为指标的产品评定
中上
中等 中下 临界 智力落后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一、智力的含义 智力是人的一种一般性综合认知能力,即指认知活动中最一般、最 基本的能力,包括抽象推理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等。 二、智力的测量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内和医生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量表。 1、智力商数 智商(IQ)是个体智力水平的数量化,用以衡量智力水平的高低。 比率智商:IQ=MA(心理年龄)/CA(实际年龄)×100 离差智商:IQ=100+15Z 2、智力测验的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程度。 3、智力测验的效度:即测验的有效性,是指一个测验或量表实际能测出 其所要测的心理特质的程度。 4、智力测验的标准化
B组:测类同、比较、 图形组合等能力
C组:测比较、推理 和图形组合能力
D组:测系列关系、图形组 合、比拟等能力
E组:测互换、交错等 抽象推理能力
第三部分: 智力的发展和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特征


稳定性 动态性
3 6 9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