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是 个体对内外 情景中的信 息刺激进行 加工处理的 能力。
成分性智力
• 内涵
– 个体智力活动所必需的内在心理机制。
• 构成
– 元成分:在完成任务时,对其他成分进行计划、 评价和监控。 – 操作成分:执行元成分的指令,进行各种具体 的认知加工操作,对信息进行编码、推断、提 取、应用、存贮等,同时向元成分提供反馈信 息。 – 知识获得成分: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负责新信息的编码和存贮。
(四)情绪智力
• 巴布纳·柳纳:《情绪智力与解放》(1960)首 次提出。 • 美国塞拉维和梅耶:情绪智力是个体监控自己及 他人的情绪和情感,并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 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的能力。 – 准确和适当地知觉、评价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 运用情感、促进思考的能力。 – 理解和分析情感、有效地运用情感知识的能 力。 – 调节情绪,以促进情感和智力发展的能力。
智 力 的 二 因 素 说 图 示
2、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 观点
–智力的核心不是单一的G因素,而是由言 语理解能力、言语流畅性、归纳推理能 力、空间知觉、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和 知觉速度等7种不同的心理能力构成的能 力因素群。智力由以上7种基本心理能力 构成,并且各基本能力之间彼此独立。
3、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1、斯皮尔曼的二因素理论
• 观点
–①智力由两种因素组成,一种是一般能 力或一般因素(G因素),另一种是特 殊能力或特殊因素(S因素)。 –② G因素指个人的基本能力,是一切智 力活动的基础; S因素是完成某种性质 的作业所必备的特有因素。 –③由许多特殊因素与某种普遍因素结合 在一起,就组成了人的智力。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多元智力理论 情绪智力
(一)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
• 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主要是 对心理能力进行全方位的测量。 •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在不同的能力测量 中寻找统计相关,然后基于这些关系得出 有关人类智力本质的结论,这一技术通常 被称为因素分析,其目的是对研究的概念 寻找基本的心理维度。
(一)智力测验的起源和发展
• 19世纪末,达尔文的表兄弟高尔顿最早进行了智 力测量的尝试。 •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成为心理学史上第一个智力测 量量表的创作者,制订比纳—西蒙量表,提出智 龄概念 。 •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修订比纳和西蒙量表,并将其 命名为斯坦福—比纳量表,提出智商概念。 • 韦克斯勒针对比率智商的问题,在制定量表时废 除智龄概念,变比率智商为离差智商,制定了韦 氏智力量表。 • 研究者的反思
经验智力
• 内涵
– 指个体运用既有经验处理新任务、新情境时的 能力和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 – 经验性智力既包括有效地应付从未见过的新异 事物,也包括自动地应付熟悉的事情。 – 在任务非常熟悉的时候,良好表现依赖于操作 成分的自动执行,如阅读、驾车、打字时的自 动编码等等;而在任务不熟悉时,良好的成绩 依赖于元成分对推理和问题解决的辅助方式。
类别 极优秀 优秀(上智) 中上(聪颖) 中才 中下(迟钝) 低能边缘 智力缺陷
WAIS-R的结构
言语分量表
• • • • • • 知识 理解 算术 类比 数字广度 词汇 • • • • •
操作分量表
数字符号 图形完整 木块设计 图片排列 组装物体
反
思
测题设计要尽量避免文化和经验差异带来 的偏差; 量表的编制必须遵循选定的程序,满足测 量学建立的数量指标; 施测者必须经过专门培训,按拟定好的指 导语和测量步骤施测; 即使如此,也不能认为智力就是智力测验 的结果,更不能说智力测验能够测量出人 的先天智力水平。
• 观点
–一般智力或G因素可以进一步分为流体智 力和晶体智力。 •流体智力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影响较大的 智力,主要表现为对新奇事物快速辨认、 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上; •晶体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 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主要表现在 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的知识 或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4、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成分性智力的运用
• 尽快找到每个字 谜的解决办法。 1. H-U-L-A-G 2. P-T-T-M-E 3. T-R-H-O-S 4. T-N-K-H-G-I 5. T-E-W-I-R 6. L-L-A-O-W 7. R-I-D-E-V 8. O-C-C-H-U 9. T-E-N-R-E 10.C-I-B-A-S • 要完成这些字谜,你通常需要 使用操作成分和元认知成分。 如T-R-H-O-S,一个较好的策 略是寻找英文中可能的辅音聚 合,如S-H和T-H。选择策略需 要元认知成分,执行它们则需 要操作成分。 • 通过将许多任务分解为不同的 成分,研究者就可以找出区分 不同IQ个体的操作过程。与低 IQ学生相比,高IQ学生的元认 知成分使得他们可以选择不同 的策略来解决特定的问题。
类别 天才 上智 聪颖 中才 迟钝 近愚 低能 无能 白痴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的根据
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智 商分布的平均数为100, 标准差为15。 IQ=100+15Z Z=(X- X )/SD
离差智商公式
离差智商的缺点
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 的误解,始终不变。
智商 130以上 120-129 110-119 90-109 80-89 70-79 70以下
小结
• 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开辟了智力研究的 新方向,为智力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 以信息加工的方法来研究智力问题避开了 智力活动的大脑神经机制,不可能完全说 明人的智力过程。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 观点
– 智力是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 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 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 能力。 – 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每个 人都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它们在每 个人身上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进行组 合,从而使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
Ⅲ
负责对外界输入 信息的接收、解计划性(P) 释、转换、再编 码和存贮。
Ⅱ
Ⅰ
负责对整个 操作过程的 输 监控和调节, 如确定目标、 制定和选择 同时性加工(S) 继时性加工(S) 策略、决定 和修改问题 出 的方法及对 主要功能是 方法及其结 使大脑处于 注意——唤醒(A) 果作出评价。 背景 一种适宜的 知识 工作状态。 信息输入 智力的PASS模型
常模
(三)智力测验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鉴别学生智力上的差异,供教学参考,以 便实行因材施教;预测学生未来的发展, 为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根据智力测验结果做一般性教育发展的预 测,智力测验是有效的;根据智力测验结 果处理个别学生的问题,就不一定有效。 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 影响学习的唯一因素,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动机、人格特征以及校风、班风等因 素共同影响学习。
智力测验的先驱者
高尔顿
比纳与智力测验
智力年龄:简称 智龄,是受测者 通过测验项目所 属的年龄。
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智商
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
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缺点
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 符。
智商 140以上 120-140 110-120 90-110 80-90 70-80 50-70 25-50 25以下
情境智力
• 内涵
– 指个体适应生活环境的能力、选择生活 环境的能力和塑造环境的能力。 – 为了达到目标,凡是有一定智力的人都 能运用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和元成 分。但是,智力行为是因条件的改变而 变化的,在不同的情境中,人的智力行 为有不同的表现。 – 情境性智力又称作实践智力。
• 观点
–智力三元论从人的内部世界、外部世界 及经验与智力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智 力的结构,强调智力的动态过程,揭示 智力活动的内部机制。 –斯腾伯格认为,IQ测验并不能涵盖智力 行为的全部内容,不能将个体以高IQ或 低IQ进行归类。 –如果对特定的成分进行练习,每个人都 可能会以一种“聪明”的方式来进行操 作。
2、智力的PASS模型
• 加拿大心理学家达斯结合鲁利亚的神经生理 学成果提出了研究认知活动的PASS模型。 PASS是指“计划一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 时性加工”。 –PASS模型包含三层认知系统和四种认知过 程。其中注意系统又称注意一唤醒系统, 它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同时性加工和继时 性加工系统称为信息加工系统,处于中间 层次;计划系统处于最高层次。
(四)情绪智力
• 研究结论
–情绪智力反映了情感在智力功能中起正 性作用的新观点——情感可以使思维更 聪明。 –EQ与IQ略有相关,提示EQ所测量的是与 IQ不同的能力。 –女性情绪知觉高于男性,成年人得分较 年轻人高,说明EQ有重要的环境成分。
三
智力的测量
智力测验的起源和发展 智力测验的特点 智力测验在学校教育中的使用
(二)智力测验的特点
为了有效地界定个体或选择具有特定 特质的人,正式智力测验程序应该满 足三方面的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 准化。
1、信度
内涵
指某一测量工具能够得出一致分数的 程度。 重测信度 平行信度 分半信度
分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效度
内涵
是指测验能够测得的它所要测定的 东西的程度。
表面效度 效标效度(预测效度) 结构效度
• 吉尔福特认为每个智 力任务可以根据它们 所包含的内容、产品 和操作来区分。如: 语词测验是测量你的 语义内容的认知单元。 • 吉尔福特1961年提出 这一模型时,有近40 种智力被确认,现在 已发现超过100种的 智力。其智力概念具 有预测价值。
小结
• 智力的心理测量学理论强调智力的静态结 构,忽视了智力活动的内部过程。 • 因素分析难以对智力的本质作出深入的解 释。 • 传统的智力测验设计局限于学业智力,难 以预测学校以外的社会领域。
四
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智力发展的差异
(一)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 1.智力发展分为三 个阶段:增长阶段、 稳定阶段和衰退阶 段:从出生到15岁 左右智力随年龄直 线上升,在18—25 岁间达到顶峰,进 入60岁后进入衰退 阶段。
加德纳的8种智力
智力
逻辑-数理
终端站
科学家、数学家(爱因斯坦,陈景润)
言语-语言
认识自然
诗人、新闻记者(李敖)
生物学家、环保主义者(达尔文)
音乐-节奏
视觉-空间
作曲家、小提琴家(斯特拉夫斯基)
航海家、雕刻家(毕加索)
身体-动觉
交流-交往 自知-自省
舞蹈家、运动员(李小双)
政治家(甘地,特丽莎教母) 心理治疗师(弗洛伊德,荣格)
(二)智力的认知心理学研究
•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 展和认知心理学的兴起,智力研究从单纯 分析智力的结构转向对智力活动内部过程 的探索上。 •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过程看成是信息加 工过程,信息加工理论的智力观认为智力 的差异就是对信息进行表征和加工方式上 的差异。
1、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
5、吉尔福特的三维结构模型
• 观点
–任何一项智力活动都是对一定内容进行操作产生 一定产品的过程。 –智力结构应包括内容、操作和产物三个维度。 • 内容:智力活动的对象或材料,包括图形、符 号、语义、行为和听觉。 • 操作: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短时记忆、长时 记忆、认知、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评价。 • 产品: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包括 单位、分类、关系、系统、转换和推测。 –这个模型可以推出5×6×6=180种不同的智力。
第六章 智力与创造力培养
你的潜力在哪里?
第一节
智力的发展与培养
智力的含义 智力的理论 智力的测量
智力的发展与差异 国内外智力开发的主要模式
一
智力的含义
含义
一、智力的含义
含义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个性心 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 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其中思 维是智力的核心。
二
智力的理论
分类
3、标准化
标准化
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 ②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被试,确定标准化样本。 ③施测程序的标准化。 ④统计结果,建立常模。 样本施测后,对结果加以统计处理,得出一个 具有代表性的分数分布,即常模。常模包括最 高分与最低分、样本的平均数,各种分数上的 人数。常模是使用测验者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