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_群落的主要类型》优质课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高中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微课精讲+知识点+课件教案习题

↓重点知识:知识点1 群落的概念和研究范畴1.群落的概念:从种群角度分析,群落指的是同一时间,一定区域,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分析往往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研究范畴:群落的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即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知识点2 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1.概念: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群落的物种组成受环境影响。

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调查方法为取样器取样法,常用统计物种的方法: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取样器取样法1.实验原理(1)土壤不仅为植物提供水分和矿质元素,也是一些小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2.实验流程3.得出结论:组成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提醒】做好该实验的几个注意事项(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

(3)从同样营养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并进行分类。

(5)远离危险地带,不要破坏当地环境。

知识点3 种间关系【提醒】种间关系曲线的辨别1.互利共生曲线——同步性变化(同生共死);2.捕食曲线——不同步性变化的此消彼长(不会导致某种生物灭绝),在捕食数量关系图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判断:其一,依两条曲线的关系,捕食者随着被捕食者的变化而变化,如图中A先达到最多,B随后才达到最多,即曲线B随着曲线A的变化而变化,故B捕食A。

其二,依最多个体数,被捕食者的个体数通常多于捕食者,故由图中A的最大个体数多于B的,也可推出B捕食A。

3.竞争曲线——看最终结果,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下降甚至降为0,只要曲线中提示两种生物有共同的空间或食物,则必为竞争,竞争激烈程度取决于空间、食物的重叠范围。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2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说出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通过比较不同生物群落中生物的主要特征,阐述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2、教学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三、教材分析本节是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中第二单元《群落及其演替》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标中本部分对应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即“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属于能力层面的“模仿”水平和知识层面的“理解”水平。

本节是在学习《群落的结构》的基础上对种群的进一步认识。

学生对数学应用生物学已经比较熟悉,但对于群落的种类,群落中的环境、生物特征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

四、教学步骤1、新课导入✓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生物群落。

教师: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有差异,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提问:通过观看,你认为陆地主要的生物群落是什么、。

学生:森林、草原、荒漠。

教师: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也都有适应其环境的特征。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2章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2.新课讲授(一)荒漠生物群落✓阅读教材P33。

提问:请对荒漠群落的环境条件、群落特点进行总结,学生: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年降水量稀少且分布不均匀,荒漠里物种少,群落结构非常简单。

提问:荒漠群落中的生物具有哪些特征?学生1:主要植物有仙人掌和骆驼刺,都具有耐旱的特性。

学生2:主要动物是爬行类、啮齿类、鸟类和蝗虫等。

✓课件展示荒漠群落中的主要动物及特性。

(二)草原生物群落✓阅读教材P34。

提问:你能总结草原群落的环境条件和主要特点吗?学生: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草原上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相对简单。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5.3 教学课件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浙科)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5.3 教学课件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浙科)

乔木层 5——11.6

3 34 264 183 75 108 111 74 10 7 —— ——
灌木层 1.3——5米
3 1 196 136 27 78 155 197 33 25 29 20
草本层 1——1.3米
—— —— 24 18 17 20 81 103 14 89 32 140
地面
—— —— 6 9 —— —— 7 2 —— 47 19 20
1934年生态学家高斯选用两种形态和习性相似的草履虫进行实验:
实验一:取相等数目的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用一 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容器中单独培养,观察两种草 履虫的数量变化。
请解释这两种生物 的数量出现这种变 化的原因是什么?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实验二:取相等数量的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混合培 养,每天统计容器中两种草履虫的数量(个)。下表是统 计的部分结果。请据此画出两种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曲线 图。
群落的生态位
1、生态位
概念: 物种利用各种资源的幅度以及该物种与种群中 其他物种关系的总和。
作用:决定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 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 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 的种子。
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 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 层营巢。
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 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 的苔鲜和昆虫。
畅言教育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 | 必修3
问题讨论:
在一片树林中有五群相似的小食虫鸟共同生活。 回答下列问题: (1)有群相似的小食虫鸟共同生活在同一片树林 里,我们可以研究哪些变量来解释这一现象,这些 变量中哪些属于“生态位”?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5-3;5-4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课件 浙科版必修3

【创新设计】高中生物 5-3;5-4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思维激活] 你常见的群落有哪些?它们所生存的环境及特点 有何不同? 提示
类型 环境条件 生物种类
特点
森林 水分较充足 多
结构复杂
草原
缺水
较少
结构简单
沙漠 严重缺水
少 结构很简单
苔原
寒冷
极少 结构极简单
陆地各类型群落的代表动植物及主要特点
类型
北方针 叶林
森 林
温带落 叶阔叶 林
代表植物
红松、云 杉、冷杉等 常绿针叶林
槭、山毛 榉、栎、 椴、柳、林 下灌林、阔 叶草本植物
代表动物
驼鹿、雪 兔、松鼠、 黑熊、雷 鸟、榛鸡等
田鼠、金花 鼠、林猫、 红狐、山 雀、旋木 雀、啄木鸟
主要特点 物种较丰富
物种很丰富
续表
在10 km2的热 生活着90%的

森 林
热带 雨林
带雨林中就含 有1 500种开 花植物和750 种树木,是地 球上最丰富的
第三节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选学) 第四节 群落的主要类型
课程标准 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课标解读 举例说出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
群落的主要类型
1.形成不同群落的原因 地球各地因_气__候__、 _地__形__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 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 。
2.群落的主要类型 (1)森林:_北__方__针__叶__林__、温带落叶阔叶林、热__带__雨__林__。
(2)草原植物优势种_禾__阔__本__叶__科__草__植 _本_物 _植物 代表动物:野驴、黄羊、黄鼠、鼠兔等
(3)荒漠和 优_势各__植种__物仙__:人__蒿掌__属等植物、藜属灌木、_肉__质__旱__生__植物 生物特点:适应_缺__水__环境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群落的主要类型》名师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节选自浙教版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和第五节《群落演替》。

以陆地生物群落的介绍及两种演替类型为主要知识点,与第二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在知识体系架构上存在联系。

二、学情分析
1.通过前一节《植物的生长型和群落结构》的学习,学生对群落的概念及结构已有基本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在前一节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对于群落的类型及群落演替进行讲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由于高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和文化基础,对认识问题有自己的认识方法,初具备了掌握学习重难点的能力,所以他们具备学习概念性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主要的陆地生物群落类型,阐明群落的演替过程。

能力目标: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四、教学重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五、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以问题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
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

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
叙述,错误的是(C)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分别是次生演替和原
生演替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演替生长成次生林
C演替过程中的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
完成题目
巩固知识五.板书。

新课改--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

新课改--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案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内容要求”是:
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持征和分布特点。

对应的“学业要求”是: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特征(生命观念)。

根据上述要求。

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对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分析和讨论,说出生物群落的不同类型。

2.通过对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的分析和比较,说出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3.通过对群落内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的讨论,认同生物的适应性还体现为彼此相互适应,从系统的角度说明群落是一个不同种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三江源治理的视频材料引人,为生物群落特点的分析创设情境。

通过分析比较荒漠草原、森林等群落的特点,逐步剖析出不同群落的特征,让学生理解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联系进化与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影响群落分布的非生物因素,并根据图文资料等深人理解群落的形成是不同种群的生物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

本节课主要借助视频、图片、文字资料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归类比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教学设计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教学设计

《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生态位的概念,包括生态位的含义、构成要素等。

(2)了解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的现象及意义。

(3)掌握生态位理论在生物群落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态位理论解释生物群落中物种关系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在群落中的相互关系和依存性,增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生态位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2)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的现象及对生物群落的影响。

2、教学难点(1)运用生态位理论分析和解释生物群落中的复杂关系。

(2)理解生态位在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生态位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知识,使学生对生态位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生物群落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生物的生态位,加深对生态位概念的理解。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生态位重叠和分离的现象及原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热带雨林生物群落的视频,展示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和它们的生存方式。

(2)提问学生:在这个复杂的生物群落中,每种生物是如何生存和繁衍的?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物在群落中的生态位。

2、讲授新课(1)生态位的概念①讲解生态位的定义: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利用资源的方式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②通过举例,如森林中的一棵大树,它的生态位包括其在森林中的位置、获取阳光、水分和养分的方式,以及与周围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相互作用。

(2)生态位的构成要素①介绍生态位的构成要素,包括空间生态位、营养生态位、时间生态位等。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教案

高中生物《生物群落》教案技术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生物教材《生物》第二章第四节,主要详细内容为生物群落的定义、特征、形成与发展,以及生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生物群落的基本概念,了解生物群落的特征及形成原因;2. 学习生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的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生物群落的定义、特征及其形成与发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挂图;2. 学具:笔记本、教材、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群落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群落的好奇心,提出问题:“生物群落是什么?有哪些特征?”2. 基本概念:讲解生物群落的定义,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群落的特征;3. 特征讲解:详细讲解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等特征;4.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位:引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的概念,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其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当地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6.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7.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生物群落的定义2. 生物群落的特征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动态变化3.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位4.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当地生物群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生物群落的概念;(2)列举生物群落的特征;(3)简述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4)分析你所熟悉的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群落的概念和特征掌握程度,以及例题和随堂练习的完成情况;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生物群落研究的新进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一节的教学设计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一节的教学设计

24 巩 固练 习 课后请学生写一篇有关“ . 生物为减 少 或避免竞争所产生的形态或行 为特化等 现象 ” 的小 论
从反应式 的推导到反应过程的探 究 , 从反应场所、 总反应到三个阶段的具体物质能量变化, 充分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培养学生 的科
学探究能力。
关键词
椿究式教学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1 教 材分 析
2 2 能 力 目标 .
通过观察 、 归纳、 推理 等方法 , 培养 自
“ 细胞呼吸” 是苏教 版高 中生物 学教材必 修 1 分 《 子与细胞》 4章第 3节 的内容。教材首先 重点 阐述 第 了细胞 呼吸的本质 和过 程 , 然后 比较有氧呼 吸和无 氧
培养学生分析 问题 的能力和绘 图能力 。③ 情感态 度与
价值观 : 促进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之 间、 生物与生 物之 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 , 形成保护环境 的意识 ; 促进学 生
形 成 生 物 与 环 境 相 适 应 的“ 谐 ” 美 。 和 之
2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两 节 内 容 安 排 1课 时 教 学 。 学 生 在 课 前 以 小 组 为
系统 中多样 的相互关系 , 出概念 中的关键 词 , 找 列表 比 较几 种主要陆地生 物群 落 的特点 , 例 说 出 不 同群落 举
中 生 物 与 环 境 相适 应 的 典 型 事 例 , 出 相 应 的 种 群 增 画
设计 意 图 : 动 的视 频 吸 引学 生 的 眼 球 , 速 抑 制 生 快 学 生 课 间 的 兴 奋 , 学 生 轻 松 地 带 入 到 课 堂 状 态 。视 把
内容 的 学 习 。完 成 列 表 自主 学 习 后 , 师 投 影 几 种 生 教

2.1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1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实验: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群落类型的结构和特点。实验可以包括对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群落进行观察和描述,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域群落等。
3.游戏:教师设计一些与群落结构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群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游戏可以包括对不同群落类型的分类和排序,如森林群落、草原群落、水域群落等。
4.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应进行个性化指导,如提供额外的辅导、推荐合适的参考资料等,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5.鼓励与表扬:对于作业完成得好的学生,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垂直结构
-群落的演替
2.群落的水平结构:
3.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分析一个群落演替的案例,如森林火灾后的植被恢复、城市绿化等,分析其演替过程和影响因素,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研究报告: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群落类型,如湿地群落、城市公园群落等,进行调查研究,包括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生态功能等,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4.项目导向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导向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分析、报告撰写等方式,深入了解群落的主要类型。项目导向学习可以包括对某一特定群落进行调查和研究,如学校周边的森林群落、公园的草地群落等。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互动,本节课还设计了以下具体的教学活动:
1.角色扮演: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物种,体验其在群落中的生态位和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群落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1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3册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3册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新加入的内容,位于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2节。

内容包括生物群落的特征、分布影响因素、群落生物对环境和不同种群生物的适应。

本节内容涉及到的生命观念是结构与功能观。

本节知识点较多但理解难度不断,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归纳总结能力。

本节课以“三江源的三大陆地群落“为主线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的适应性,进而理解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建立在群落的丰富度、种间关系、空间结构、季节性、生态位等概念基础之上。

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下一节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

3.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内容要求”是: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分析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该群落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

对应的“学业要求”是: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群落的结构、特征。

根据上述要求,结合教材内容,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依据资料对不同生物群落的描述,从群落外貌、分布和物种组成方面通过表格进行总结;2.通过案例学习荒漠、草原、森林群落生物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总结出特征的一般规律;3.通过环境因素对群落分布的影响以及群落不同种群生物间的相互影响认同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4.学习重点不同群落中的生物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

5.学习难点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

6.教学过程7.教学反思1、问题驱动知识体系建构通过“如何区分荒漠、草原和森林生物群落呢?群落分布的受到哪些环境因素的影响?群落中的动植物如何适应环境?群落中的不同种群如何相互适应?”四个问题将本节课众多的知识以清晰的框架进行展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2、学科交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本节课备课过程感谢学校地理组在教学素材上的大力支持。

由于分科教学,学生思考现实问题时,习惯对问题进行学科分类再从学科角度进行思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在分析生态问题时有更开阔的视野。

高中生物生态位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位教案

高中生物生态位教案教学内容:生态位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生态位类型及其特点。

3. 理解生态位对生物群落演替和稳定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

难点:不同生态位类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图表展示不同生态位类型。

2. 实验材料和设备,用于展示生态位的竞争关系。

3. 小组讨论和思考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并提出生态位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生态位的疑问和探索。

二、讲解生态位概念(15分钟)1. 定义生态位:生物个体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处的地位和功能,包括生活方式、生活空间和食物习性等。

2. 生态位的作用:生物个体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独特的生态位,能够在生态系统中找到适合自身生存的“生态位空间”。

三、不同生态位类型及特点(20分钟)1. 竞争性生态位:多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争夺相似资源的生态位。

2. 互补性生态位:各个种群占据不同的生态位,互相利用资源,形成共生关系。

3. 重疏厚密生态位:种群根据其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生态位的分层结构。

4. 泛化性生态位:种群对资源的利用没有明显的偏好,适应性较强。

四、实验演示与小组讨论(15分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模拟不同生态位之间的竞争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加深对生态位的理解。

五、思考题讨论(10分钟)教师提出生态位对于生物群落演替和稳定性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指导学生复习相关知识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生态位的概念和作用,并能够分辨不同生态位类型及其特点,但对于生态位在生物群落演替和稳定性中的影响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障碍。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位的重要性。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

群落的主要类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群落的概念,掌握群落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识别不同群落的特征,分析群落之间的差异和生态关系。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认识到群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梳理1. 群落的概念及特征2. 群落的主要类型:雨林群落、草原群落、荒漠群落、湿地群落等3. 群落的演替与变化4. 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三、教学方法选择1. 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掌握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群落,让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的特征和生态关系。

3. 小组讨论法:小组讨论不同群落的演替与变化,以及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群落的概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授新课:讲解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主要类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群落的生态特点。

3. 课堂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 巩固练习:提供相关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深对群落特征和生态关系的理解。

5.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群落多样性的重要性。

五、作业与练习设计1. 完成课堂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案例分析。

2. 分组作业:让学生分小组选择一个群落进行深入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3. 个人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思考群落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六、教学效果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群落基本概念和特征的掌握情况。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群落的主要类型(含答案)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群落的主要类型(含答案)

群落的主要类型(答案在最后)[学习目标] 1.概述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类型。

2.简述生物群落内的生物是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

3.阐明群落中的生物彼此相适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形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1.分类依据:根据群落的外貌和物种组成等方面的差异。

2.陆地群落主要类型(1)荒漠生物群落①分布: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

②群落结构:非常简单,物种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荒漠中的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

(2)草原生物群落①分布: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不同年份或季节雨量不均匀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相对简单,动植物的种类较少。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各种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占优势;b.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3)森林生物群落①分布:湿润或较湿润的地区。

②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

③生物的适应性特征:a.植物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为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场所;b.动物多为树栖和攀缘生活。

3.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物种能够形成群落,是因为它们都能适应所处的非生物环境。

(2)适应生物环境:群落中不同种群之间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维持种群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3)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尽相同,群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不同物种的天然群聚。

判断正误(1)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群落外貌和结构上都有不同特点()(2)荒漠中的植物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3)阴生植物的叶绿体比阳生植物大且颜色深,这与弱光条件下的生活相适应()(4)群落中的生物之间能和谐共处,是因为生态位的不同()答案(1)√(2)×(3)√(4)√任务:群落中生物的适应性1.在荒漠群落中生活的生物,具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提示植物的叶不发达,以减少蒸腾作用;根很发达,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等。

动物表皮外有角质鳞片,蛋壳坚硬等。

2.在草原群落中生活的动植物又有哪些适应群落环境的共同特征呢?提示草原上植物的叶片比较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能抵抗干旱;动物大都善于挖洞或快速奔跑。

生物生态位公开课教案高中

生物生态位公开课教案高中

生物生态位公开课教案高中生物生态位公开课教案(高中)教学内容:生物生态位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生态位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生态位;2. 掌握计算和比较不同生物在生态位中的位置;3. 理解生态位的重要性和作用;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实际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问题。

教学重点:1. 生物生态位的定义和特征;2. 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和利用资源的关系;3. 生态位的变化和调节。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生物生态位相关的图片和案例;3. 白板和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图片介绍不同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引起学生对生态位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讲解生物生态位的概念,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职责和位置。

2. 介绍不同类型生物的生态位,包括种类生态位、个体生态位和种群生态位。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展示几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生态位关系。

2.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生物之间的竞争和资源利用策略。

四、计算和比较(20分钟)1. 给学生布置一道计算和比较各种生物在生态位中位置的练习题。

2. 学生完成后进行讨论和答案解释。

五、生态位的作用(10分钟)1. 分析生态位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位的变化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六、扩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态系统中。

2.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和呈现。

七、总结和小结(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物生态位的重要性和应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和维护生物生态位。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行查找更多关于生物生态位的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不同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2. 小组讨论和呈现的内容;3. 练习题和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板书设计:```生物生态位- 定义和特征- 不同类型的生态位案例分析计算和比较- 练习题生态位的作用- 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生态位的变化对其他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扩展应用- 实际案例的应用总结和小结```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介绍了生物生态位的概念、特征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群落的主要类型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为浙教版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五章《群落》的第三和第四节。

关于第三节《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教材阐述了物种在群落中的生态位以及生态位的重叠和竞争现象,并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为减少或避免竞争所带来的不利而形成了很多形态和行为适应特征。

关于第四节《群落的主要类型》,教材从宏观的角度详细地讲述了陆地生物群落中的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本部分内容既是对前面知识点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一章打下了铺垫。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种群的增长方式、群落中物种的组成和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等生物知识,可以用来解释和分析本节内容中的有关问题。

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也已经了解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阐明生态位的概念。

②举例说明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

③举例说出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④说出陆地群落的主要类型。

⑤举例说出森林、草原、荒漠和苔原的主要特点。

2.能力目标:①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格乌司实验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绘图能力。

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的教育,并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生态位的概念、生态位重叠和竞争排除原理、几种陆地生物群落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为减少或避免竞争而在形态和行为上的适应状况。

五、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些为减少甚至是避免竞争而形成的形态和行为特征,可以通过上网或翻阅报刊杂志,或向身边的人请教等形式。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学案。

六、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