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教学设计,通过创设“真实性”情境,调动他们的全部感受力和过去生活得来的经验去探讨与发现问题,也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所提出来的问题也才最具有挑战性与针对性,对问题的解决也才更能显出他们的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创设“多样性”情境,以情境创设的多样性去实现学生

学习的选择性,以多变的交互性去激活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创设“新

颖性”情境,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

的信息刺激,让学生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通过创设“有效性”情境,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生

命力。

二、教学分析

(一)、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学习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已经初步理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通过学习必修Ⅱ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

境问题》,已初步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城市化和工业化所带来的影响有比较切身的体会。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学生体验基础上,深入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掌握解决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具体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理解解决

这些问题的对策。

(2)《学科指导意见》

基本要求:1、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区域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进作用。2、以珠江三角洲为例,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发展要求:结合区域实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教材的整体结构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人文地理最核心的知识,城市化和工业化深刻地影响着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体现了新教材学以致用、人与自然和谐的编写思想。《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是在学习了必修Ⅱ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和第四章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基础上,通过具体案例,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从这一节内部结构来看,

工业化、城市化及产生的问题这三部分知识间是由因导果、层层深入的关系。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运用和深化。

3、教学目标分析: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深入理解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及影响。根据“标准”要求,学生要能“读”、会“说”、会“用”。通过《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地理读图、概括信息的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我认为课程标准只是教材目标,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普遍标准,它和每所学校的实际教学目标是不同的,依据对新课标的解读,结合我校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水平,我制定的教学三维目标要求如下: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城市化的概念和珠三角的城市化进程。

(2)理解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珠三角城市化和工业化问题分析、相关案例的剖析,培养学生探究问题,提高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分析“工业对珠三角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

(2)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城市观、发展观和环境观;

(3)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辨证关系的能力。

4、教材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理论依据:地理新课程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回归生活世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人文地理课本质是阐述人地关系、规律和原理,并运用规律、原理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而《区域

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就是建立起区域自然地理各要素和社会经济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又必须联系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各地理要素,因此是教学的

重点。

2、教学难点: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实践依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较抽象,需要从感性认识提升到

理性思维,并且跨范畴的思维联系对基础较差理科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学生在这方面直观认识也比较缺乏。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课前准备:

1、教师的教学准备:熟悉相关知识,制作多媒体教学辅助课件。

2、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合作小组。

3、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课,(2分钟)

教师活动

歌曲《春天的故事》;珠三角为什么能“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学生活动

参与想象,激发兴趣,明确主题。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歌曲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宽松的氛围。设计疑问,设置悬念,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及参与意识。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享受知识快乐。

第二步:新知学习(20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珠三角位置图;珠三角、广东和全国在社会经济各项发展指标的对比数据图表。

问题:1、读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特点。

2、概括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学生活动

学生读图、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有效信息,做好分析、归纳工作,逐步构建珠三角发展概况的知识背景。

设计意图和理论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