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认同感,终身]浅谈终身学习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终身学习背景下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一、职前培养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动态活动过程,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对教师职业的性质、内容、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都极为认可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的。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对职业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对该职业的认知。故此,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应该从职前开始。

( 一) 专业选择

在中国,绝大多数人日后从事的工作是当初求学时选择的专业。家长在学生填报高考( 中考) 志愿时一定结合考生性格、兴趣爱好、能力等特点,兼顾社会需求,理性分析幼教行业,慎重选择适合考生的专业,决不能被社会流传的冷门热门专业所左右。

( 二) 学校培养

1.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培训主要通过课程学习完成,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一定紧紧围绕职业要求幼儿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来通盘考虑、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要兼顾师范性、示范性,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杜绝课程内容严重滞后倾向。

2. 师范院校教师作为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者、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人物,从学生第一天跨进师范院校大门,就担负起培养准幼师职业认同感的光荣使命。要知道,培养职业认同感,绝不是政治学科、教育心理学科、语文学科等文化课教师的责任,而是所有任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比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为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任课教师的每堂课都要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充分落实这一目标。同时,重视教育见习与实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果说,课堂上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产生些许的认可,那么与幼儿零距离接触、走进幼儿园更能唤醒准幼师心灵深处的情感意识。增加见习、实习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顶岗实习,准幼师对幼教工作的认识将更加深刻,对职业认同与否,此时已经建立起来。这为学生毕业后是否从事幼教工作提供了前提。

3. 重视师范院校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应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不仅教务处、学生处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放到首位,科研处、保卫处、总务处、图书馆、办公室等学校所有职能部门都应行动起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熏陶,增强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学校组织的讲座、竞赛、经验介绍、新闻报告等大型活动都应以弘扬正气、培养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主旋律。

二、入职初期

这一时期是准幼师到幼儿教师身份转变时期,也是职业不稳定时期。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新入职的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刚刚从学校大门走出来的毕业生。他们或对自己的工作

充满期待、或兴奋喜悦、或焦虑,是思想、情绪极易变化的时期,也是对任何事不以为然的时期。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建立起来的信仰、观念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遭遇的问题面前顷刻间化为乌有。近年来频频见诸媒体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多数是私立幼儿园入职不久的幼儿教师所为。当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认同感,甚至痛恨自己的工作,所在单位又缺少必要的规章制度、严格的管理和对新入职人员的关心、教育,酿成事故是必然的。从这一点而言,用人单位在招聘幼师时,一定要牢牢把住幼儿教师入口关,对那些没有爱心、没有责任感、有心理疾病的应聘者坚决拒之门外。幼儿园要承担起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培养重任,帮助她们尽快走出进入职场的困难期。幼儿园要重申职业要求,明确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职业操守,让新入职者感受到工作带给她们的成就感,以及儿童带给她们的快乐; 为每一位新入职者配备一位指导教师,工作上进行指导,生活中提供帮助; 工会组织也应发挥积极作用,关心年轻人疾苦,使新入职者体会到工作集体的温暖,促进职业认同感的形成。年轻教师要从主观上积极进取,主动学习。结束师范院校的学习,获得毕业证和教师资格证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活到老,学到老,终身学习的理念一定根植于心中。所谓终身学习,指的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教育部关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明确指出,幼儿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幼儿教师要将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相结合、园内学习与园外学习相结合,向同行学,向专家名师学,向书本学,向媒体学,向家长学。既要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新动态,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提升专业能力,也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强化职业理想,争取做一名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健全人格和团队合作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加快幼儿教师专业化成长进程。

三、职业倦怠期

教师职业倦怠主要指教师难以顺利应对职场压力而产生的疲倦困怠的身心状态。它伴发于教师成长过程中,属教师履职的非正常行为和心理。它直接影响教师的生理、心理健康,使工作士气受挫,成为教师厌教、流失和教育水准低下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导致教育质量下降,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4]。2005 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对近9000 名教师进行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86% 的教师出现轻微的工作倦怠; 58. 50% 的教师出现了中度的工作倦怠; 29% 的教师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主持这一调查的李超平博士认为,被调查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我国教育是一个潜在的障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众多研究者纷纷从社会层面( 教师社会地位低、收入少、对教师要求高) 、学校层面( 学校管理模式僵化、缺乏人性化、教师工作环境差) 、个人层面( 工作压力大、超负荷、身体心理亚健康) 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却忽视了幼儿教育自身的因素。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等五个层次。马斯洛认为,这五种需求就如同金字塔一样是逐渐上升的,又是每个人都需要的; 当低级的需求满足后,就会向更高一层次的需求迈进,与此同时,获得基本满足的需求就不再是激励力量。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高,低层次的温饱需求以及安全需求有了充分的保障,追求高层次的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成为更多人的人生理想。然而,高层次需求的满足比低层次需求的满足获得的时间要长,方法要复杂,需要更好的精神环境和制度框架来支撑。在我国,一名幼儿教师的职业生涯轨迹是: 入职时是二十岁左右的小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