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辨析题及答案一、辨析题1、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3)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4)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5)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2、实践在认识中具有决定作用。
答:(1)这个观点正确。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它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3)总之,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的。
认识依赖于实践,离开实践的认识是根本不可能的。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没有反作用答:(1)这个观点错误。
(2)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承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3)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毫无关系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二者是统一的,它们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并不是两种独立存在的劳动或两次劳动。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是矛盾的,存在着差别。
5、当代资本主义没有新变化答:(1)这个观点错误。
(2)当代资本主义有以下新变化: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第三,社会阶层、阶级结构的变化。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的变化。
第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答:(1)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
政治经济学判断正误题判断正误题:1.生产力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
(×)3.生产资料包括劳动资料和劳动手段两方面。
(×)4.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利用经济规律,也能完善、改造经济规律。
(×)8.虽然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9.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10.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11.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2.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13.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1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的统一。
(√)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6.现代商品经济中,社会劳动在各部门的分配问题上,政府的干预是起主导作用的。
(×)12.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依靠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14.剩余价值的源泉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
(√)15.货币要想现实地转化为资本,条件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16.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能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
(√)17.超额剩余价值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1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1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20.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资本价值增殖没有影响。
(×)21.考察资本循环,主要是分析产业资本的运动过程;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资本运动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22.生产资本的职能是生产出剩余价值,货币资本的职能是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商品资本的职能是实现剩余价值。
广义价值论
广义价值论作者:胡海峰来源:《读书》2010年第12期清华大学蔡继明教授的新著《从狭义价值论到广义价值论》,在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之外,提出了另一种价值理论——广义价值论,构建了一个逻辑一致和体系完整的价值理论体系,破解了当前许多重大理论难题,在价值理论研究上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我通读后感觉该书内容具有多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其一,该书通过对狭义价值理论的比较研究,建立了一个反映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价值理论即广义价值论,并进一步揭示了广义价值论在不同条件下借以实现的形式,从而使价值理论与收入分配理论内在地统一起来。
众所周知,自经济学产生以来,价值理论就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其中劳动价值论、新古典价值论和斯拉法价值论相互对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作者针对这三种理论进行了详实的比较分析。
首先,作者指出国内理论界对劳动价值论的讨论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倾向是充满了形而上学和教条主义的色彩,是在坚持活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前提下发展劳动价值论。
这些学者往往是引用马克思的诸多论述来证明价值是由劳动唯一地决定的。
但是,价值理论是一种实证理论,劳动创造价值并非不证自明的公理,它必须一方面要经过逻辑一致性的检验,另一方面要经过经验验证,而不能用马克思的论述来证明马克思本人观点的正确性。
另一种倾向,则是通过无限制地扩大劳动的外延而把劳动价值论庸俗化(或通俗化)。
这样的理论一旦面对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合理性的现实问题时,必然会陷入困境,难以做出令人满意的分析。
总之,由于只固守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国内外经济学界对劳动价值论,或者全盘否定者,或者当做教条,或者用死劳动偷换活劳动从而使之庸俗化,多年来并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其次,作者指出新古典价值论虽然对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的作用以及功能性分配给出了数量解,但其内在的逻辑矛盾(循环论证)和固有的辩护性(宣扬阶级调和),亦受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新剑桥学派的批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考试复习选择题1.资本:价值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不断地在运动中谋求自身增值的价值。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照政治经济学的定义,不变资本是指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经过生产过程,它的价值随着物质形态的改变,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没有发生任何价值量的变化,价值不会增殖。
资本家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资本。
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只是将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不改变原有的价值量,故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称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
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不仅能够创造出补偿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能创造出剩余价值,使资本增殖。
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获取超额剩余价值3.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这里的剩余价值,即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劳动者创造的超过自身及家庭需要的那部分价值。
4.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形式。
资本主义生产是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
其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又是生产剩余价值的价值增殖过程。
6.商品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7.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其相适应的劳动消耗量的比值。
8.利润:总收入减去总成本的差额。
9.价值规律: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实现的。
10.经济全球化载体:跨国公司11.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2.货币: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国家同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
实质是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该干预和调节社会经济生活,以保证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转。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再探讨
作用 。 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遭到了其对手 和背叛者 的 ”怛 : 攻击和恶意歪曲。 如庞巴维克曾言 :马克思的错误在于他的劳 “ 动价值论不是从事实出发 , 而是建 立在不稳固的形式辩证法 的 基础上的 。…1 1‘ 3以对完全有利于获得其理论的途径 的认识而离 开这些经验事实的” 。叫白 斯 坦 则 抨 击 马 克 思 以 “ 系 列 抽 象 恩 一 和还 原” 为基础 , “ 使 价值 就失去 了任何衡量性 , 了纯 粹 的思 成 维构想” 而布劳格更把彻底本质论者 的帽子给 了马克思 , 。 他认 为 马 克 思 彻 底 运 用 本 质 论 , 单 地 从 抽 象 的定 义 出发 得 出 了 与 简
一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 主义经济 学体系中十分重要的 内容 。 近年来 , 国学术 界关 于劳动价值 论的探讨异 常激烈 , 出了 我 提 许多新的观点 , 可谓见仁见心论辩 多集中于“ 价值源 泉问题” “ 、价值决定 与价值分 配 之关系” “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思想” = =个层面 。 此类 争论也可说 是围绕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 两种含义 的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 间 ” “ 值 规 律 ” “ 产 劳 动 ” 而 展 开 的 。 、价 和 生 等
【 中图分类号 】 O4 F1.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04 26(010 —020 10—782 1 )10 1—3
马克思 劳动价值 论与古典 经济学 的劳动价 值论关 系为例来说 明。众所周 知 , 马克思 劳动价 值论 确实借鉴了古典经济学的劳 动价值论 。 但若就此忽视二者的根本 区别就荒谬 了。 因为 , 从方 法论来 看 , 马克思 以为古典经 济学对 劳动价值论 的分 析 , 采用 的是从 现象到现象的描述方法 , 而马克思则采用的从现象到本 质 的科 学 的 抽象 方 法 。于 此 , 克 思 曾说 斯 密 的 经 济 学 方 法 有 马 两 种 : 一种 是 深 入研 究 资 产 阶 级 制 度 的 内在 联 系 , 以说 是 深 “ 可 入 研 究 资产 阶 级 制 度 的 生 理 学 , 一 种 则 只 是 把 生 活 过 程 中外 另 部 表 现 出来 的 东 西 , 照 它表 现 出 来 的 样 子 加 以描 写 、 按 分类 、 叙 述 并 归 入 简 单 概 括 的 概 念 规 定 之 中 。” 1 且 在 对 斯 密 的 继 承 1 8 而 中, 李嘉 图和马克思 都继承了斯密的科学 的抽象方法 。但从对 李 嘉图的批 评开始 , 庸俗经济学家就没有停止过对政治经济学 中采用 的抽象方法的批评 。 如萨伊在批评李嘉 图时说道 :李嘉 “ 图先生 , 时候依据 过于一般抽象化原理来讨论——这个指责 有 可 能 是 有 依 据 的 。 ” 对 此 , 克 思 在 回击 庸 俗 经 济 学 家 的批 判 【 q 马 时认 为 :如果说人们责备李嘉 图过 于抽象 , “ 那末相反 的责备倒 是公正 的 , 这就 是 : 他缺乏抽象力 , 他在考察商 品价值时无法忘 掉 利润这 个从竞争 领域来到 他面前 的事实 。 l即在马克思看 ”l 0 1 来 , 嘉 图 的抽 象 方 法 仍 不 成 熟 和 不 彻 底 。 仅 如此 , 于庸 俗 李 不 对 的经济学家 拒绝辩证 法和只是通 过大量 经济事 实做 科学 的抽 象来试 图揭示 资本 主义 生产关 系 的本质 的做 法 , 马克 思挖苦 道 :庸俗经济学却只是在表 面的联 系内兜圈子 , 为了对可 以 “ 它 说 是最粗浅 的现象作 出似 是而非的解释 , 为了适应 资产 阶级 的 日常需要 , 一再反复 咀嚼科学 的经济学早就提供 的材料 。”l [ i l 综上 , 在笔者看来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的批评 、 对 质疑或修 正与对 马克思经 济学研究 和叙 述方法的严重误读和 曲解相关 。 这也歪曲了马克思经 济学本身 的内容 。 资本论》 《 的经济学研 究 方法和叙 述方法 的本质是对 将繁复 的经济现象 进行科学 的本 质抽象的辩 证方法的精妙 运用 。马克思 劳动价值论方法论的进 步 运 用 有 助 于 理解 当 下 中 国 的社 会 经 济 发 展 。
简评亚当·斯密价值论
主要理论述评
价值构成-三种收入价值
收入价值论:在斯密看来,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之后,商品价值 不再决定于耗费劳动,而是决定于购得劳动。因此,商品价值是由资本主 义社会三种基本收入构成, 斯密把商品价值最终分解为三种收入,即认为 劳动者对原材料价值的追加(劳动创造的价值)应当分为劳动者的工资、 资本所有者的理论以及土地经营者的地租三部分,后两者即为“剩余的劳 动价值”。并且指出:“这三个组成部分各自的真实价格由各自所能购买 或所能支配的劳动来衡量。劳动不仅衡量价格中分解为劳动(指工资)的那 一部分价值,而且衡量价格中分为地租和利润的那些部分的价值。”
结语
理论贡献: 马克思把斯密的价值理论作了如下的概括:一是价值由生产中耗费的劳动 决定;二是价值由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决定;三是价值由工资、利润和地 租三种收入构成;四是决定价值的劳动就是牺牲等量的安乐、自由与幸福。 理论不足: 第一,对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论述存在模糊、混乱的一面,三种收入价值 混淆了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二,由于不了解价值的社 会性,使得价值既不属于社会经济的范畴,也无法被理解为历史的范畴, 因而斯密在对商品及其价值完全从价值量上来分析。第三,不能正确区分 价值和交换价值。他在研究交换价值时,把交换价值看作价值,斯密常常 认为交换价值与价值是同一的。
简评亚当·》简介
主要理论述评 结语
亚当·斯密简介
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第一次把经济知识归结为一 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的经济学家。 时代背景: 18世纪中期和后期,英国在国际上已经取得了经济领先地位; 1760年开始并延续到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业革命。 生平:1740-1746在牛津学院求学;1750-1764在格拉斯哥大学任教; 1768-1776著作《国富论》;1784-1789任职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7 月去世,享年67岁。 主要著作:生前出版的著作只有《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逝世后出 版的有《哲学问题论集》和《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 演讲》等。
【最新精选】武汉理工网络教育网上作业第3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单选题1. 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B) 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D)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难度:较易分值:3.0 2.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A) 真理具有客观性(B) 真理具有绝对性(C) 真理具有相对性(D) 真理具有全面性难度:较易分值:3.0 3.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从本质上看是劳动过程和()(A) 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 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C) 价值分配过程的统一(D) 价值实现过程的统一难度:较易分值:1.0 4. 货币产生后,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就外化为()(A)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 商品和货币的矛盾(D) 货币和资本的矛盾难度:较易分值:3.0 5. 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D) 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难度:较易分值:3.0 6. 物辩证法的科学体系中,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规律是()(A) 质量互变规律(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规律(D) 本质决定现象规律难度:较易分值:1.0 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难度:较易分值:3.0 8. 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难度:较易分值:3.0 9. 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并决定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经济规律是()(A) 价值规律(B) 剩余价值规律(C) 社会基本经济规律(D)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难度:较易分值:3.0 10.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 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难度:较易分值:3.0 11. 剩余价值是()(A) 资本集中的源泉??(B) 资本再生产的源泉(C) 资本周转的源泉难度:较易分值:1.012.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A) 同一性(B) 普遍性(C) 绝对性(D) 客观性难度:较易分值:1.0 1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精神的产物(B) 客观精神的显现(C)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难度:较易分值:1.0 14. 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A) 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B) 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C) 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D) 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难度:较易分值:1.0 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B) 实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根本变革(C) 代表个别垄断资本的特殊利益(D) 符合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难度:较易分值:1.0 16. 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一劳动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将()(A) 不变(B) 增加(C) 减少(D) 无法确定难度:较易分值:1.0 17. 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A) 伟人之言(B) 吾人之心(C) 众人意见(D) 社会实践难度:较易分值:1.0 18. 从资本形态上看,资本输出可分为()(A) 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B) 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C) 国家资本输出和借贷资本输出(D) 私人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难度:较易分值:1.0 19. 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是()(A) 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B)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D) 实现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发展难度:较易分值:1.0 20.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可以()(A) 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 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C) 决定社会进步的程度(D) 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难度:较易分值:1.0 21.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争取民主自由问题(B) 争取人类解放问题(C) 争取公平正义问题(D) 夺取国家政权问题难度:较易分值:1.0 22. 资产阶级人性论最根本的缺陷是()(A) 从现实的人出发(B) 从抽象的人出发(C) 从经济的人出发难度:较易 分值:1.023. 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之间()(A)政治态度上的根本对立 (B)物质利益上的根本对立 (C)意识形态上的根本对立 (D)社会分工中的不同角色难度:较易 分值:1.024. 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B)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难度:较易 分值:1.025. 时间和空间是()(A) 物质的唯一特性(B) 物质的根本属性 (C) 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 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难度:较易 分值:1.026. 生产关系概念反映的是()(A)人们在物质生产中的经济关系 (B)人们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C)人们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D)人们之间的压迫与被压迫关系难度:较易 分值:1.0(A) 伟人之言(B) 吾人之心(C) 众人意见(D) 社会实践难度:较易分值:1.0 28. “天不变,道亦不变”。
第2章:劳动价值论
3) 生产劳动一般:按产品形态划分
物质财货 物质产品 物质服务 产 品 精神财货 精神产品 满足精神需要
(使用价值)
满足物质需要
精神服务
4) 生产劳动一般:按产品形态划分
物质财货
有形产品 (财货) 产 品 (使用价值)
精神财货 满足物质需要 满足精神需要 物质服务
无形产品 (服务)
精神服务
5) 生产劳动一般:两种划分的综合
三、商品的价值量 (quantity of value)
2.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simple labor & complicated labor)
无需经过特殊培训就能从事的劳动(主要是体力劳动); 需要经过专门训练才能从事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复杂劳动折算为简单劳动是一个社会过程。
商品直接交换的商品所取得的特殊价值形式。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2. 扩大的价值形式
或=1件上衣 或=10磅茶叶 或=40磅咖啡
20码麻布
或=1夸特小麦
或=2盎司金
或=2吨铁 或=其他商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3. 一般价值形式
1件上衣= 10磅茶叶= 40磅咖啡= 1夸特小麦= 2盎司金=
人类的需要
物质需要 物质产品
物质财货 精神财货 物质生产
精神需要
精神产品
物质服务 精神服务 精神生产
体力劳动
脑力劳动
人类劳动(与生产资料结合)
二、来自外部的挑战——
非劳动生产要素 是 否 创 造价值
?
1. 第一种观点: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是两回事,价
浅谈亚当·斯密价值理论
浅谈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作者:闫方宇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第08期摘要:本文较全面、系统地回顾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的内容、主要功绩、局限性等。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马克思对斯密价值论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价值亚当·斯密生活在十八世纪中叶,是英国杰出的古典经济学家,是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
马克思曾评价说,“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成为某种整体,它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1](P181)特别是对价值理论的探索对以后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价值理论的内容。
亚当·斯密坚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
在通过深入的论证和概括后,指出所坚持的价值理论是为了解决商品交换的问题,其理论包括:价值的两个意义、价值尺度、价值构成等。
价值的两个意义。
他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
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
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
”[2](P25)在这里,他明确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概念。
亚当·斯密是第一个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人,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他以水和金刚石为例,得出“效用对于交换价值来说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但却不能成为交换的尺度。
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至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至没有”。
[2](P25)斯密认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交换价值,这是正确的;但他认为有交换价值的东西可以没有使用价值是错误的。
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后,他提出他的价值学说主要是为了解决三个问题:“第一,什么是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换言之,构成一切商品真实价格的,究竟是什么?第二,构成真实价格的各部分,究竟是什么?第三,什么是上述价格的某些部分或全部,有时高于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有时又低于其自然价格或普通价格。
马原部分知识点整理(重点)
1、资本主义萌芽途径:从小商品经济分化出来+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竞争发生两极分化)2、资本的原始积累: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主要途径:暴力手段剥夺农民土地+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罪恶的掠夺史)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在政治上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用资产阶级政权取代封建地主阶级政权、并且实现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最终建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4、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作为自然经济对立物产生发展起来: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其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社会分工的出现+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决定商品交换比列、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类的脑力体力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只有劳动产品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其对理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不可兼得+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即有用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实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一方面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是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对立统一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和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的两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所反映的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6、价值规律与价值量:价值的质规定回答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价值的量的规定则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怎样决定(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量按照劳动时间来计量、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商品的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价值量越小+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自发的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消极影响: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造成比例失调社会资源浪费)7、价值形式发展与货币产生:商品交换一货币为媒介、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经历四个阶段:简单的或者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经济学说史(人大)J精华笔记
一、重商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英国最典型)⏹解体+萌芽=统一的国内市场⏹原始积累—英国“圈地运动”.⏹地理新发现,商业资本发展=世界市场基本思想(早期:15~16中,晚期:16下~17中)⏹研究对象:流通领域、商业资本的运动⏹研究方法:描述和总结经济现象和商业实践经验。
⏹研究目的:为增加货币财富⏹衡量财富的标准:货币(金银)主要政策:⏹对外贸易⏹“多卖少买”—顺差⏹工业从属于商业,交换决定生产⏹国家应当干预经济生活早期晚期(1) “少买” (货币) “多卖”(资本)货币差额论或货币平衡论贸易差额论或贸易平衡论(重金主义或货币主义) (真正的重商主义)(2) 不重视(商品生产和工场手工业) 重视(3)重视行政立法手段重视保护关税政策法国的重商主义(15~16世纪)⏹背景: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1)安徒安•德•孟克列钦:早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
(2)柯尔培尔: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实践家—柯尔培尔主义。
⏹评价:抑农促商的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英国的重商主义(15末~16世纪后期)⏹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最为典型的国家。
⏹主要学者及其观点:(1)约翰•海尔斯、威廉•斯塔福德:早期重商主义代表。
(2)托马斯•孟: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
贸易差额论的创始人。
评价⏹最早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资本主义经济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说—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学说。
⏹最早吐露资本主义生产秘密的经济学说—目的是交换价值(赚钱)。
⏹最早对资本主义经济起促进作用的经济学说。
总结⏹重商主义没有公认的倡导者.⏹与其说它是一种理论,不如说它是一种体系。
⏹其衰落的标志: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及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2.3威廉配第主要理论观点评价:1、研究方法:‣接受培根、霍布斯哲学思想。
‣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运用统计和数学(即“政治算术”)方法*政治算术是“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分离出来的最初形式”。
价值理论观点述评
价值理论观点述评理论离不开假设前提,价值理论亦如此。
劳动价值、多要素价值、需求价值反映商品价值及价值量概念各有差异,解释一定经济条件下的经济现象。
由于社会经济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劳动时间价值、生产要素能力价值、商品效用价值具有可兼容性,是反映商品价值的多种形式,它们之间的互补优势可以揭示商品等价交换规律。
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基础理论问题,也是解释商品交换关系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商品交换是抽象劳动的等量交换。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技术等多元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理论上形成了多要素价值的观点。
本文比较各种理论的差异,认为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博采众长,形成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论。
一、劳动价值与多要素价值对于马克思劳动价值的学说的研究,我国理论界经过五次大讨论,充分肯定了劳动价值论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关于“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惟一源泉上”产生了分歧,李铁映坚持“一元论”,批判生产要素价值论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价值论。
这套理论把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完全等同,混淆价值和使用价值,将使用价值、财富的源泉说成是价值的源泉。
婴智杰反对劳动价值一元论的观点,他认为,在需求既定的条件下,财富的源泉与其价值的源泉必然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由包括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和自然资源等多要素共同创造的,多元财富论在这种条件下也是价值多元论。
蔡继明认为,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其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价值(或均衡价格,或交换价值的基础)的形成以价值的分配为前提,而价值的分配又以价值的形成为基础,两者互为因果,必须通过同一个过程和机制而实现;其二,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来自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所做的贡献,参与物质财富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同样参与社会价值的创造。
[1]劳动价值论与多要素价值论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大有一种理论要取代另一种理论之势,刘有源(2004)把针锋相对之势提高到炽热化程度,他说:“理论界不乏一些勇于挑战传统(这里指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他们重新论证和评价了要素价值论。
企业价值构成问题再研究——理论解析与建构
确 立 和规 定广 义 劳动 价 值 论 与狭 义 劳动 价 值 论 乃 至 现 代 经 济 理 论体 系的逻 辑 统 一 。
关键 词 : 业 ; 值 构 成 ; 企 价 劳动 价 值 论 ; 治 经 济 学 政 中 图分 类 号 :04 F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5 1 (0 7 0 0 3 0 10 — 09 2 0 )5— 17— 8
是劳 动价值一 元基 础上 的“ 二维论 ” 。对应 的真正含 义 的协 同劳 动价值论 即可 以规 定为 “ 复杂 性劳 动与
一
、
导 论
价值 构成是 关于价 值生产 与价值 分配 相统一 的一 套完 整认 识 方法 和 逻辑 说 明 , 因而 它 在 内容组 成 上 涵盖从 价值创 造到价 值转 型的全部 理论逻 辑 。简单来 说 , 基于狭 义视 阈 , 马克 思抽象 出商 品价值构 成 科学 范畴 和规定 , 把它一 般地 与狭义 价值创 造和转 型相 联系 , 致力 于说 明资 本 主义生产 基础上 的价值 创 造与价值 分配 的 内在统 一性 。 即商 品价值 构成 范畴 同时链 接 了商 品价 值 和生 产 价格 , 者作 为解 释 资 前 本关 系形成 与社会 运行 的 中心 范畴 , 者作 为解释 不 同劳动 经 济部 门对 剩余 价 值 的分 割 与榨 取 的 中心 后 范畴。进 一步 , 以认 为企业 价值构 成 的深 层逻 辑 结 构是 生 成统 一 的科 学 劳 动 价值 理 论 体 系 。以 《 可 资 本 论》 的论 述为例 , 马克思 提供 的成熟 文本包 含 了劳 动价值 论 的两 种论 证视 角 。作 为一种 简 化 , 商品 价 值构 成从产 业视 角提供 了价值社 会决 定 及 价值 直 接转 化 的一 般分 析 , 凸显 了资本 的本 质关 系 ; 一 方 另 面 , 为一 种社会 关 系的还原 , 作 企业 价值构 成从企 业视 角现 实 化 了价值 决定 及 转 化分 析 , 得 价值 和 价 使 格 的链 接 间接化 、 动态化 , 构成狭 义劳 动价值论 与广 义劳 动价值论 间进 行逻辑 打通 的重要 接 口。这一 论 述 即表 明 , 沿着价值 中心 范畴演 绎 , 商品 价值 构成 的基 础 上不 仅 可以 逻辑 地 导 出企业 价 值 构成 , 且 在 而 可 以深化对 于价值 生产 、 价值决 定 、 价值 创造 、 价值 运行 、 值分 配乃 至 价值 表 现之 间辩 证 关 系 的认知 , 价 为创建 逻辑 一致 的科 学 价值 范畴 体 系奠定基 础 。. 马克 思 以后 的价值转 型文献 主要集 中于狭义 价值转 型理论 研究 。这决 定 了正统 马克思 主义研究 者 没有将 马克思 的价值 创造 理论 由“ 劳动创 造价值 ” 逻辑 进一 步推进 到 “ 劳动如何 创造 价值 ” 辑 , 得 既 逻 使 有的劳 动创造 价值研 究成 为单纯 的社会 价值决 定理论 。这 一基 本表 述 可以概 括 为 “ 简单 劳 动价值 论 ” 。
2005-2012年南京大学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考博试题
2005年南京大学经济学考博试题政治经济学研究: 共四题每题25 分一、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利息的观点。
二、垄断和反垄断的经济分析。
三、论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的关系,并评论我国目前的分配政策。
四、运用经济周期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经济运行的特点,并评论我国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效果。
西方经济学研究:分宏观和微观两部分,每部分50 分宏观经济学部分:一、已知投资曲线:I=I0--h *i ,货币需求曲线为L=KY-bi 消费曲线为:C=C0+C*Y,运用IS-LM 模型通过计算说明:(20 分)(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因素包括那些?(2)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如何?二、写出生命周期理论中饱含财富因素的消费函数表达式,并分析(1)当财富、预期收入增加时给消费带来的影响。
(2)年龄结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15)三、说明完全预期和非完全预期通货膨胀的成本,并评论“2004 年由于通货膨胀使我国居民财富损失7000 亿”的观点。
(15 分)微观经济学部分:一、评论熊彼特关于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理论。
(15 分)二、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是什么?X 非效率的含义是什么?两者有何区别?(15)三、阅读一段英文材料,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开放式成长战略的内在机理、问题和产业升级的途径。
(20 分)2006年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考试试题政治经济学25 分/题1、运用科学发展观论述增长和发展的关系2、价值规律在国际价值规定中的作用3、根据我国经济转轨的实际,请你谈谈如何合理运用金融手段和财政手段促进国民经济的总量均衡和结构优化4、运用“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选择问题西方经济学20 分/题1、运用新古典增长理论的图型说明储蓄率增长对人均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与简易凯恩斯增长理论中储蓄率的关系2、有一种理论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是利息率的增函数,请问这种理论是如何得出的?请利用新古典的框架,假设几种情况对该理论进行检验。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与现实意义探究摘要:⽇⽉如梭,光阴似箭,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到现在,⼀百多年已经过去了,不可否认,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创⽴时,当时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低级阶段,与今天所发⽣的⼀切有很⼤差别,就是说当今世界⾯貌已经发⽣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现在所⾯临的是⼀个全新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任务也发⽣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马克思所揭⽰的劳动价值论仍然不会改变,⽤劳动价值论说明的价值规律仍然符合今天的实践。
有理由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不断向前推进,我们完全可以运⽤劳动价值论来洞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新的理论体系。
因此,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需要发展,更需要创新。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价值;物化劳动;指导意义⼀、关于劳动创造价值问题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中⼗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劳动价值论的探讨异常激烈,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可谓见仁见智。
在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持续争论中,其核⼼论辩多集中于“价值源泉问题”、“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关系”、“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核⼼思想”三个层⾯。
此类争论也可说是围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命题如“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规律”和“⽣产劳动”等⽽展开的。
鉴于此,笔者认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先要从马克思经济学研究⽅法论的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进⼀步的探讨和认识;其次要从历史与现实的纬度,分析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的价值及其与当代现实的关系;最后要从理论本⾝的原创含义和现实价值出发,准确理解和认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完整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要深化认识 , ⾸先要“原汁原味”地把握马克思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理论精华,这就要认真学习马克思《资本论》等著作中的有关论述,了解马克思对劳动的界定,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阐述。
“劳动”作为⼀个范畴,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标准答案)
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考试范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院/系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2.质,度3.剩余价值率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二、简答题(共4题,每题6分,共24分)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如何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2.试述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意义。
3.阶级斗争的根源和作用。
4.试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三、辨析题(共3题,每题8分,共24分)1.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坚持和发展。
2.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从哲学上讲违背了“矛盾统一性与斗争性共同推动事物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四、论述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0分)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2.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究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五、资料分析题(共1题,每题16分,共16分)1.“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
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
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
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
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
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
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
结合马克思的上述论述,请回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首都师范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试试卷(A卷)【参考答案】一、概念题(共4题,每题4分,共16分)1.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探析
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探析[摘要]理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科学内涵是准确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关键,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是对价值决定问题从不同研究角度进行的探讨,价值创造不是价值分配的依据,价值分配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
[关键词]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分配;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兼具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博大精深的理论,也是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依据。
把握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关键是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正确理解。
价值分配以价值形成为前提,价值形成又与价值创造相联系。
要准确理解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首先应当厘清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价值创造与价值形成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和劳动的分析,指出劳动者提供的活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创造商品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的具体形式后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活劳动凝结了商品的新价值,是物化劳动转移价值的决定性条件。
劳动价值论为确立劳动者在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维护劳动者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科技化、信息化迅猛发展,新技术、新材料广泛运用,体力劳动的比例大幅减少,机器设备自动化水平日益提高,非劳动生产要素的作用更加突出。
于是有学者指出必须突破马克思活劳动是价值唯一源泉的观点,并从马克思对价值实体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科学内涵出发,提出了诸多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要素价值论。
他们认为,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其中的社会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属于主体方面因素,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属于客体方面因素,因此可以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主体客体两大因素决定。
由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那么商品价值也应当由主体和客体两大因素共同构成,主体因素即劳动因素,客体因素即是科学技术、组织管理、资本和土地等非劳动因素。
当前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的关系解读
当前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的关系解读内容摘要: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是各个历史时期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我国理论界出现了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相背离的倾向,在收入分配领域弱化了二者的理论基础地位。
本文拟从马克思经济理论形成的渊源上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价值形成和价值分配理论的内在逻辑关系,从而能较为科学、客观地理解和把握其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我国实现和谐社会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价值形成分配关系悖论统一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关系的演进尽管价值被人们认为是商品的本质特征,但人们对价值范畴的探索却是从商品的有用性开始的。
古希腊的色诺芬虽然认识到物的有用性和交换性,但他的注意力却在使用价值,甚至把交换的目的也归结为物的有用性,因此,他没有也不可能得出具有科学意义的价值理论。
亚里士多德在古希腊时代最全面、最深刻地讨论了价值问题,他强调,相互需要是交换的前提,等量关系的存在在商品交换中具有的重大意义,但由于古希腊社会是建立在奴隶劳动基础上的,亚里士多德不可能从价值形式本身出发更为准确地讨论价值的形成和价值的衡量。
之后,罗马人不仅征服了希腊的疆土,同时也继承了雅典卓越的经济思想。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随后中世纪经济思想的发展,也成为后来各种价值理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来源。
在这个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思想来源于对劳动力不平等使用的社会现实,所以,当社会财富形成之后,并不能体现人类的平等,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进行的财富公平分配也就无从谈起。
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的解体,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资产阶级最早的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经济思想,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疑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以流通作为研究中心的重商主义逐渐丧失了原有的地位,经济学家们开始深入生产领域去寻找经济关系的本质,经济理论的发展开始向古典经济学过渡。
在古典经济学形成时期,生产仍然是以手工劳动为主,在生产工具投入上的耗费很少,而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又非常丰富,所以经济学家们在讨论价值的决定时首先形成了劳动耗费决定价值的认识。
论价值规律的作用
论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统一内容提要本文剖析了当前有关价值争论中的4个似是而非的命题:(1)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无需证明;(2)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的;(3)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决定的,在流通中实现的;(4)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中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原子。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逻辑检验和经验验证,并运用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论证了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的内在统一。
Abstract:Thispapercriticizes4speciouspropositionsaboutcurrentco ntroversyontheoryofvalue:(1)thepropositionthatlaboristheonlyresourceofvalueneedn’ttobeverified;(2)valueiscreatedbylivelabor,butdistributedbyowne rshipsofproductionfactors;(3)valueisdeterminedintheprocessofpro duction,butrealizedinthecirculation;(4)valueisakindofsocialrela tionship,wherethereisnoatomofuse-value.Thusthepaperverifieslogi callythetheoryofvalueofAdamSmith,DavidRicardo,aswellasKarlMarx, anddemonstratestheunificationofvaluedeterminationandvaluedistri butionwithGeneralTheoryofValuefoundedbytheauthor.关键词:价值定义,价值决定,价值分配KeyWords:theDefinitionofValue,DeterminationofValue,DistributionofValue当前有关价值和分配理论争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统一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内容提要本文剖析了当前有关价值争论中的4个似是而非的命题:(1)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无需证明;(2)价值是由活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是按生产要素所有权进行的;(3)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决定的,在流通中实现的;(4)价值是一种社会关系,其中不包含任何使用价值原子。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斯密、李嘉图和马克思的价值理论进行了逻辑检验和经验验证,并运用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论证了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的内在统一。
Abstract:Thispapercriticizes4speciouspropositionsaboutc urrentcontroversyontheoryofvalue:(1)thepropositionthatlaboristheonlyresourceofvalueneedn’ttobeverified;(2)valueiscreatedbylivelabor,butdistributed byownershipsofproductionfactors;(3)valueisdeterminedin theprocessofproduction,butrealizedinthecirculation;(4)val ueisakindofsocialrelationship,,DavidRicardo,aswellasKar lMarx,anddemonstratestheunificationofvaluedeterminatio nandvaluedistributionwithGeneralTheoryofValuefounded bytheauthor.
关键词:价值定义,价值决定,价值分配
KeyWords:theDefinitionofValue,DeterminationofValue,Distribution ofValue
当前有关价值和分配理论争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之间的关系。
本文拟对广为流行但却似是而非的一些观点提出批评,在此基础上运用广义价值论基本原理,对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性展开论证。
一、争论的前提
为了避免无谓的争论,笔者首先对所讨论的问题及相关的假定前提做出必要的规定。
1.本文所说的价值是指支配商品相对价格运动的规律
价值一词有多种涵义和指代。
本文所讨论的价值,是指商品的相对价格,但不是指随行就市的市场价格,而是指市场价格围绕波动的中心或重心,用西方经济学的语言,就是均衡价格,用马克思经济学的语言,就是交换价值的基础,用列宁的话说,就是调节价格运动的规律。
2.这里所说的分配是指功能性分配
本文所说的分配,是指劳动、资本、土地以及企
业家才能的所有者根据其要素所有权对国民财富的初次分配,即工资、利息、地租和企业家收入的决定,也就是西方经济学中所谓的功能性分配。
至于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不是本文研究的对象。
3.对本文命题的解释
本文所要论证的命题,即价值决定与价值分配的统一,有两方面的涵义:其一,价值(或均衡价格,或交换价值的基础)的形成以价值的分配为前提,而价值的分配又以价值的形成为基础,二者互为因果,必须通过同一个过程和机制而实现;其二,功能性分配是以各要素在价值决定中所做的贡献为基础的,或者说,各种生产要素的报酬来自各种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所做的贡献,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要素的报酬和要素的贡献是一致的。
本文的命题既涉及单位商品的价值决定(即相对价格决定),也涉及给定单位商品价值的情况下,同一企业内部价值总量的创造及其在各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分配,在这一关系中,虽然价值的分配并不直接影响价值的创造,但前者是以后者为基础的。
至于不同社会阶层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以及与之相关的收入再分配,与单个商品价值的形成和社会总产品价值的创造,当然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如一块蛋糕究竟
在多少人之间按照何种比例进行分割,并不会改变这块蛋糕的大小一样。
二、对若干似是而非命题的解析
1.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无需证明
许多研究者认为,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前提是坚持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似乎价值的惟一源泉是活劳动,这是一个无需证明或不证自明的公理。
事实上,只要我们把价值理解为支配现实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任何有关价值量决定的规律或定理,都必须经过逻辑证明和经验验证。
有文章说,使用价值是多元函数,而价值是劳动的一元函数。
(吴易风,1995)我们知道,使用价值是多元函数,不仅有古典经济学家如威廉配第和马克思的经典论述,而且可以由柯布-道格拉斯等生产函数得到逻辑验证,还可以被农业、工业、采掘业中大量的经验事实所证明,应该说是一个无需证明或不证自明的公理。
但是,价值是劳动的一元函数,尽管有经典作家的大量论述,但尚无任何逻辑一致性的证明,更很少有经验证据。
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以鹿和海狸的交换为例说明价值决定,认为,1只鹿之所以能和2只海狸相交换,是因为捕获1只鹿和捕获2只海狸耗费了同
量劳动,因此,“只有劳动才是价值的普遍尺度和正确尺度(斯密,1972,第32页)。
但是,他马上指出,上述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的规律,只适用于“资本累积和土地私有尚未发生之前的初期野蛮社会”,而在土地私有和资本积累产生以后的进步社会,价值就不是由劳动时间,而是由工资、地租和利润这三种收入决定了。
(参见斯密,1972,第42-44页)
应该说,斯密对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命题既做了逻辑论证,也做了经验检验,结论是,劳动价值只适用于特定的时期和特定的条件,不具有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一向批评斯密有两种价值理论,其一是劳动价值论,其二是生产费用论,并认为前者是科学的,后者是庸俗的(马克思,第26卷,第1册)。
其实,斯密只有一种价值理论,这就是生产费用论,而上述两种价值规定不过是根据不同的前提假设而对生产费用的不同规定。
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李嘉图一生都致力于建立一个逻辑上前后一致的劳动价值论,不幸的是,他的劳动价值论充满了逻辑矛盾:其一,把价值规定为由最不利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耗费决定,由此必然造成不同生产部门在级差系数不一致的情况下,投入同量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不等,而全社会的总价值会超过总
劳动量;其二,等量劳动相交换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相矛盾;其三,级差地租理论与劳动价值论及平均利润理论相矛盾。
不仅如此,当李嘉图用经验事实去验证其价值理论时,不得不承认诸如工资率的变动、资本的耐久性、资本垫支时间的长短以及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的不同等非劳动因素都会影响价值决定,尽管他非常牵强地将上述影响的作用限定在3%,因而当作“例外”而被强制地抽象掉,乃至于斯蒂格勒幽默地把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称为97%的劳动价值论。
但是,正如与李嘉图同时代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和托伦斯所批评的,李嘉图事实上是把“例外”当作了规律,而把“规律”当作了例外。
由此可见,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既没有得到逻辑证明,又没有通过经验验证。
马克思在论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这一命题时,使用了排除法。
在他看来,商品具有两个基本规定性,其一是使用价值,其二是劳动产品。
既然使用价值是异质的,不能进行比较,剩下来能够成为价值基础的就只有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了。
但是,如果认为使用价值是异质的从而不能作为价值决定的因素,那么,劳动也是异质的,同样不能作为
价值决定的因素。
反过来,如果认为各种具体的异质的劳动可以抽象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那么,这一抽象过程同样适用于各种异质的使用价值。
或者说,当人们将具体劳动抽象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同时,事实上也就把各种使用价值抽象为一般的使用价值即效用。
由此我们看到,马克思并没有直接把古典学派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这一规定当作不证自明的公理加以接受,而是试图从逻辑上对其加以证明,尽管他最初对价值所做的抽象,就带有一定的强制性。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考察劳动价值这一规定在资本主义社会的适用范围,指出:“直接的价值规定(即价值决定于劳动时12345下一页欢迎浏览更多论文联盟首页→ 经济论文→ 经济学→ 其它经济学文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