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倪云林山水画的气质
“蹈虚蹑影”
“蹈虚蹑影”作者:郭宁来源:《艺术科技》2015年第10期摘要:“元四家”中最被后人热议和津津乐道的一位画家当属倪瓒倪云林了。
他被世人称元代绘画的最杰出的代表,同时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典型之一。
他的绘画是文人画高逸艺术语言的最好诠释,他的山水画有人称之为“影之画”。
本文就试对倪瓒“影之画”进行详细的探究,进一步了解倪瓒的绘画美学思想。
文章从倪瓒及其山水画和影的美学思想以及倪瓒“影之画”的美学价值及影响这些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影;绘画美学;山水画倪瓒是“元四家”之一,其画风崇尚简远,画面充满了一种极其清幽洁净、静谧恬淡之美,让人产生一种荒凉寂寞的感觉。
有学者认为倪瓒的山水画可以称之为“影之画”。
那么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本文将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来探求其文化内涵。
1 倪瓒及其山水画倪瓒出生在江苏无锡的一个望族名门,家世背景是相当富裕的。
在他23岁之前,他的生活是衣食无忧的,但是当他23岁的时候教养他成长的兄长倪文光去世了,接着嫡母也与世长辞,这就导致支撑家庭的重任落在了倪瓒的身上。
官府逼租,敲诈勒索,收租输租等琐事就找到他的头上来,他的内心是矛盾和痛苦的。
由于他不擅长经营田产,又害怕和官吏打交道,加上元末时局的动荡,于是他就弃田而逃,在太湖一带过着漂泊的隐逸生活。
他为人清高,而且有洁癖,所以一般的士大夫不容易和他接近,孤僻的性格也就造就了他独特的艺术面貌。
由于他一生除了年少时刻苦读书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无事可做,隐逸的思想便在他的一生中充分体现。
他认为作画的目的就是“写胸中之逸气”,通过绘画来抒发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他有文章来论述他对绘画的理解和基本看法。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①还有他在《答张藻仲书》中说:“仆之所以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②这两段话都反映出倪瓒对绘画的基本看法,那就是他认为绘画的目的是抒发自我性情,不求形似,表达自我的逸气罢了。
读倪云林
萧然物外的情趣字里行间的画意——读《倪云林》摘要:凌叔华不仅是现代才女作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山水画家,她的文章都是像绘画般细细描摹而成,具有一种含蓄内敛的美。
而《倪云林》这篇小说,不仅可以看成是她绘画理念的表达,也可以从中体会到她“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境界。
客观看来,倪云林和凌叔华在绘画的风格、对自然的喜爱以及恬淡自足的个性等方面都是共通的,因此,读《倪云林》也能够让我们更能了解凌叔华这一“内向”的作家。
《倪云林》写的是倪云林散尽家财,遁入太湖后的生活,旨在表现他萧散简远的品格,也是对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的赞扬和推崇。
文章秉持凌叔华一贯的平淡风格,在环境的描写上颇下功夫,文中有画,使得在阅读时,一直有文中的“风景”充溢脑海。
小说以倪云林“散财于亲故”作为开头,但并不是直接描写他是怎样散财的,而是描写散财后的第二天他人的反应。
所谓他人,不过也就是文中的老家僮。
通过老家僮“微咳着笑容”,“‘……平时一个个都是有礼有貌的,原来一斗米量少了几粒都会红了眼动手动脚……’”,我们也不难理解倪云林为何会说“‘昨天那光景正好话一幅很神气的饿鬼图’”了。
本来欣赏着十月底晴朗可爱的江南晚秋景色的倪云林因老人家的牢骚有些心烦,叫了轿子去了“那空旷地”。
而城外的景色确是十分美丽,让诗人的不快立刻融化在这秋光里。
然而当诗人醉情于山水时,轿夫们却抱怨倪云林为何喜爱这里而不去侯府做客,在他们的眼中“大官人脾气怪”,不能让他们也沾点光去侯府看看。
这其实是对倪云林追求超脱凡人,不受世俗眼光影响的最直观的赞叹。
小说的二、三部分,主要描写倪云林与王叔明的交往,大都是通过对话来进行的。
首先写的是王叔明对倪云林新作的画和题画诗的评价,王叔明称它是“诗如其画,画如其人”,并因“篮舆不到五侯家”这一诗与倪云林发生分歧。
王叔明不能理解倪云林独自去游山的乐趣,引得倪云林产生若不是王叔明舅舅的熏陶,他不能取得今日成就的看法。
然而与其说这是倪云林的看法,不如说是作者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倪云林表现出来。
抒情咏志的巅峰演绎 ——倪氏山水释逸品
[ 2 ] 陈传席. 中国山水画史. 天津人 民美术出版社 , 2 0 0 4 .
譬如锹1 i 开 充
抒情咏 志 的巅峰演绎
— —
倪 氏山水释逸 品
口吕
摘
兰
要: 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演 变与 中国山水 画的发展有 着密切 的关 系, 它催 生 了中国山水画 , 它的思想核 心( 包括抒情咏 志、 写
意性 、 表现性 、 主体性 ) 的集 中体现是元代 山水画 。元代 山水画呈现 出了高逸 为尚 、 放 逸次之的 总体 态势 , 抒情 写意、 主体精神 则在倪
一
张 泰阶 曾这 样 总结说 : “ 唐 人 尚巧 , 北 宋 尚法, 南宋 尚体 , 元人 尚
意。 ” 十分简洁地概括 了四个历史 时期美 术创作 的不 同风 貌与审
美 意趣 。元代 美 学主导 的“ 意境 ” 与 山水 画 中的“ 写 意” , 此时若
合 一契。而将这种默 契演绎得淋漓尽致且 不失美感 的当推倪 瓒
超逸 。观《 梧竹 秀石 图》 , 梧 叶即 阔笔 , 淡 墨侧抹 而 出, 树干和 秀
石亦用 侧笔 写 出, 不见 线条 , 显得 墨气湿 润。该 画注重用 笔 , 几 乎没有成 片的墨。他 的一河两岸式 山水 , 一般是水 面很 空 阔所作 的《 怪 石丛 篁 图》 , 实景则布满纸 张, 河水却 很狭窄 。倪 瓒 6 6 岁所 画 的《 虞 山林壑 图》 轴, 仍是 一河两 岸 式, 但水 中增加 了五道汀渚 , 还 有一组杂树 , 两岸 的 山峰 、 坡 石 以及五株树 也 比以前繁 密得 多, 出现 了擦笔和拖泥 带水的墨 , 笔 法较 以前厚重 , 墨气也较 以前 浓郁。观而后 思, 倪瓒 的画以简取 胜, 表现 了一种极 其清幽 、 洁净、 静谧 、 恬 淡的美 , 给人 一种凄苦 、
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欣赏
元代画家倪云林的山水画欣赏
只傍清水不染尘倪——元代画家云林
倪瓒(1301~1374)元代画家、诗人。
初名珽。
字泰宇,后字元镇,号云林居士、云林子,或云林散人,别号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莆闲仙卿、幻霞子、东海农、无住庵主、绝听子、曲全叟、沧海漫士、懒瓒、东海瓒、奚元朗。
江苏无锡人。
倪瓒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其祖父为本乡大地主,富甲一方,赀雄乡里。
倪瓒从小生活极为舒适,无忧无虑,却别有不同寻常的生活态度,清高孤傲,洁身自好,不问政治,不愿管理生产,自称“懒(嬾)瓒”,亦号“倪迂”,常年浸习于诗文诗画之中,和儒家的入世理想迥异其趣,故而一生末仕。
性好洁,服巾日洗数次,屋前后树木也常洗拭。
家中藏书数千卷,亲手勘定。
青少年时期的倪瓒虽然家境富裕,生活优裕,但未染上纨绔子弟习气。
家中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清閟阁”,内藏经、史、子、集、佛经、道籍千余卷以及历朝书法名画。
倪瓒每日在楼上读书作诗赏画。
“吴王”张士诚之弟张士信,一次差人拿了画绢请他作画,并送了很多金钱。
倪瓒大怒曰:“倪瓒不能为王门画师!”并撕绢退钱。
不料,一日泛舟太湖,正遇到张士信,被痛打了一顿,倪瓒当时却噤口不出一声。
事后有人问他,他答道:“一出声便俗”。
倪瓒曾作一诗以述其怀“白眼视俗物,清言屈时英,富贵乌足道,所思垂令名。
”
明初,朱元璋曾召倪瓒进京供职,他坚辞不赴。
作《题彦真屋》诗云:“只傍清水不染尘”,表示不愿做官。
从《云林画谱》看倪瓒的绘画思想
从《云林画谱》看倪瓒的绘画思想王航科【摘要】倪瓒在为其甥华子文所绘的《云林画谱》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绘画思想和美学主张,明确地要求画家在山水画创作中应寓“士气”于“画理”之中,重“逸气”而抑俗工之气,做到有理有趣,意法自然。
作为一本入门指导性教材,《云林画谱》集中反映了倪瓒的绘画思想。
%Ni Zan showed his interpretation of painting and aesthetics with illustrations and pictures in the textbook of “Yun lin hua pu”(a book on the art of drawing and painting ) which was used to instruct his nephew .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painter should incorporate “Shi qi” into “Hua li”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Yi qi” instead of vulgar style , so that th e creation would accord with law of painting and be peppered with interesting . Undoubtedly , this textbook can be reflected centrally in the painting thoughts of Ni Zan as an introductory guide .【期刊名称】《怀化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10【总页数】2页(P90-91)【关键词】《云林画谱》;画理;士气;均衡;绘画思想【作者】王航科【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江苏无锡人。
倪瓒《江亭山色图》:岚菲云气淡无痕,孤独寂寞天宇宽
倪瓒《江亭山色图》:岚菲云气淡无痕,孤独寂寞天宇宽拾画笔记“元四家”倪云林的画总给人以无尽的孤独感,他的空亭、寒山、瘦水,无不是在呈现生命的孤独。
云林的孤独,既是漂泊的孤独,也是艺术创造的孤独。
在孤独中,看到了一个更纯粹的自己,一个更真实的内心。
我们时常害怕孤独,无法忍受孤独。
可在云林这里,孤独已然成为了他绘画艺术的命题。
或许,这也是云林难学的根本原因。
一心一境,什么样的心,便可造怎样的境。
施耐庵无法写出红楼,曹雪芹无法写出西游,自然,不懂孤独的人,很难学到云林的真意。
懂得孤独,理解孤独,于每个人而言,也是很重要的一堂生命修行课程。
张雨《题倪瓒像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明代沈周是云林的虔诚追随者,沈周同时也是一位仿历代名家画作的高手,无论董巨,在其笔下都能仿得出彩,而唯独仿云林总是难以捉摸其中笔意。
董其昌《容台集》有一段关于沈周学云林的记载:“沈石田每作迂翁画,其师赵同鲁见輒呼之曰:又过矣,又过矣!”云林的画难学,但是对明清以来的中国文人画影响极大。
世人莫不以拥有云林的画为荣,并以此做雅俗之别。
《江亭山色图》为云林创作于1372年,为其晚年创作的一幅精品之作,也是其成熟、稳定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相较于其早期诸多具有实验性的笔意,在这幅作品中,已然完成了风格的定型。
如画面中的空亭、远山、疏树、平江。
这些具有独特云林韵味的物象共同组成了云林幽淡秀润的绘画风格,也成为了明清以来文人画幽淡风格的标杆。
1372年对于云林而言又怎样的特殊意义,我们不得而知。
我们只是知道,《江亭山色图》以及《容膝斋图》这两幅云林风格最为成熟的精品之作皆完成于1372年。
这一年,距离云林的生命走到终点不过两年(1374年)。
今读《江亭山色图》,却依旧读到的是一位风姿绰约的翩翩公子,以及他的不染尘的清梦,丝毫没有一位古稀老人的老气横秋。
倪瓒《江亭山色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一、《江亭山色图》:山无痕,水无影,山水亦漂泊《江亭山色图》,横43.7厘米,纵94.7厘米,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试析倪瓒山水笔法中的“逸气”
试析倪瓒山水笔法中的“逸气”作者:周圩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29期摘要:笔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画者的精气神。
而在倪瓒的山水画中,用笔极简、惜墨如金而又可以输内涵丰富,可谓无画处皆妙境。
在倪瓒的用笔赏析他胸中之逸气。
关键词:用笔;逸笔;逸气[中图分类号]:J21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2)-20-0-01一、倪瓒其人及艺术成就倪瓒(1301~1374)号云林,江苏无锡人。
自幼博学好古,家雄于财,四方名士日至其门。
元顺帝至正初忽散家财给亲故,未几兵兴,逃渔舟以免。
入明,黄冠野服,混迹编氓。
工诗画,画山水意境幽深。
与黄公望、王蒙、吴镇为元季四家,著有《清閟阁集》。
他作画自谓“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可以说中国画的灵魂就是笔墨,因为它不单单是技法的问题,还可以在其运用中表现出一种深远的意境。
倪瓒的画以董其昌为宗,又参以荆浩、关仝的技法,兼师李成的树枝技法,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倪瓒的画极注重笔情逸韵。
张庚在《图画精意识》中说过:“云村子……其用笔之简而尽,淡而厚,枯瘦而润,较诸作尤妙。
世之以解索皴作方石,自谓得高士法者,来见此图耳。
”倪瓒的用笔与众不同,在他的画中用笔极简,惜墨如金而又可以输内涵丰富,可谓无画处皆妙境。
可以说在倪瓒的用笔中能赏析到他胸中的逸气。
这里的笔不单单是一种技法表现,更是对作者艺术修养的再现。
显然这种用笔的追求乃是一种至高的境界,乃至人的修养与自然的融合。
所以,在倪瓒的山水画中,他用干笔皴擦、侧笔、折带皴等笔法书写了他胸中的逸气。
二、倪瓒的山水笔法(一)倪瓒绘画之逸气倪瓒绘画重“逸气”。
何为逸气,即出于胸,基于气。
“气”,在中国古代,可说是万物之本源。
而倪瓒“逸气”之“气”与东汉王充《论衡·自然》中所言之气十分相似。
王充认为“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
”与倪瓒的“逸气”追求恬淡无欲,与世、与物无争之状态有共同之意。
浅论倪云林山水画风格——以《渔庄秋霁图》为例
元 倪云林 渔庄秋霁图纸本墨笔 96.1cm×46.9cm 上海博物馆一河两岸的平远风格。
这也是他非常有特色的绘画风格,晚期的作品大胆留白,比南宋四家马远、夏圭略胜一筹。
倪云林以一片空旷孤寂之境代替浩瀚湖水,未着一色,阻隔近岸和远山,于秋月寒夜之下尽显疏朗和清雅。
画家利用构图中的空、白、舍来诠释孤寂与凄凉之感,通过简练的构图来烘托内心的苦闷、悲痛。
“一河两岸”式构图是绘画构图方法的一种创新和发展,给后世的山水画创作构图方式提供了经典范例。
二、“简淡高逸”之笔墨对于笔墨构成来说,点、线、面都有其不同之处。
倪云林绘画用笔多为细笔横点,表面上来看是单纯的,但形式上有差叠、复叠、透叠这三种形式,于细微之中见笔墨变化丰富,画面苍茫淡雅,表现了其特定的心境。
倪云林用笔有“逸笔草草”艺术语言的运用,具有“简”“干”“草草”之意味。
云林之画松淡秀逸,用圆笔之处较为湿润,画山石纹理之处用折带皴比较多,多用方笔转折,使其笔下之石更显孤逸之气。
倪云林绘画创作用墨简淡,用笔灵动,有苍茫空灵之感,画面极具萧疏旷远、淡泊荒简之境。
《渔庄秋霁图》具有简淡高逸的笔墨特征,画面纯净高雅,用笔以虚松取其韵味,以侧笔得其秀丽,表达了一种空灵和淡雅的意境。
近景之处“折带皴”和“小披麻皴”并用,画出一平矮山坡,画面上六株枯木表的线条有轻重缓急的变化,饱含自己真挚的情感。
就用墨来说,设色较少,在进行山石皴染时,运用渴笔干擦,追求平淡之效果。
观此图的笔墨运用,我们不难看出倪云林擅长用破墨的技法,加上垂笔的方式,然后简单几笔把叶子点染出来,画法自成一格;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倪云林偏爱用简淡的笔墨技法来表达画面简淡旷远之境和胸中之逸气,这也体现出倪云林个人审美修养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三、“胸中逸气”之趣味倪云林在《题自画墨竹》中说道:“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是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这是将表达画者心境、主体胸襟、个人审美思想放在首位,画者因心造境、借物抒情。
倪云林的绘画艺术的若干方面思考
倪云林的绘画艺术的若干方面思考1 畫面形式静美如果把“静”作为绘画的最高美学标准能成立的话,那么,在全部中国绘画史中,除了倪云林,无人能及。
倪云林的画静到极致,倪云林的绘画形式也简约到极致,倪的绘画风格也清逸到极致。
[3]传统中国画讲求静穆作风和宽宏气度。
讲求儒家“文质彬彬”和“外柔内刚”的静美。
倪云林的画以柔淡为尚,以静为美。
笪重光《画签》有云:“山川之气本静,笔躁动而静气不生;林泉之姿本幽,墨粗疏则幽姿顿减。
”[1]王石谷、恽寿平在此结束语后评曰:“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盖扫尽纵横,余习……画至于静,其登峰矣乎。
”我们看倪云林的画面没有大片飞动的墨,没有粗拙跃动的笔,他的笔下既无浓墨,也无实笔,用笔用墨皆以“淡”为特色,无觚稜勾脚之状,而有云横雾塞之态。
线条柔和,干撒松淡,墨若淡若无,显示出一种轻悠舒缓的状态和简淡空灵、静谧高逸的禅意。
[3]倪云林的画貌似平淡无奇,然而其中内涵丰富蕴藉,动势深藏于内,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倪云林画中的树、石,更是千岩万壑不能过之。
“静”是老庄所宣扬的中心。
静是表面的状态,其根本和目的都是达到它的反面更超越之。
“静”是为了涵纳万物,“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静也。
夫虚静枯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夫明白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
无则无为而无不为也。
”倪云林以老庄学的精神,投向自然,亲近自然,抒写自然风光,倪云林的精神已经深深地、静静地、默默地与这无限的太湖风光浑然融化、体合为一。
他的心灵特性全部融化在笔墨里,浑然坐忘于山水间,表现的山水一片荒寒,恍如原始天地,不见人迹,纯然一块自然生命。
他的一树一石、一山一水、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4]。
倪云林的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粹,他表现的是无限的寂静。
魏晋南北朝喜“初发芙蓉之美”。
儒家经典《易经》认为:最高的美是本色的美,即白贲之美,如玉之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中国的山水画从金碧山水,发展到水墨山水,都是为了追求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即白贲的境界。
“平淡”“素净”“逸气”——谈倪云林山水画作品
清净平和 , 没有任何 多余的景物会干扰 观众的意识 ; 也就是画者为观赏者提供 一种美感经验 , 是类似 自
己所渴望的经验。观赏倪瓒 的作品不仅 可以感受到其胸 中之 画, 可以感 受到一种意识状 态, 也 即渴望平
静 , 离腐 败 污秽 世 界 的 感 人 心境 。 远
关键词: 风格; 倪瓒 ; 逸气 中图分类号 :2 5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5 5 1 ( 0 0 1 — 0 1 0 J0 A 1 0 — 3 2 2 1 )8 0 2 — 1
的 自然景色 , 更是描绘 了他胸 中的风景 , 他把微妙的墨调变化 与简 略 的构 图融 为一 体 。用 “ 斫冰 ” 浊 中取净 , 、 以及 “ ” 寒 、 “ ” “ ”“ ” 珊瑚铁 网” “ 瘦 、清 、情 和“ 、仙草斋房” 比喻解读倪瓒 等 的画 , 多少道 出了倪瓒 画的一些特质。 但倪瓒 的艺术又不仅仅
总而言之 ,“ 华林散 清月 , 寒水 淡无波 ……” 这些诗句我 们从儿时便 背的朗朗上 口,而诗 中所写之景正是我们所熟悉 的屡屡出现在倪瓒 画幅 中的那种萧寥简淡 之景 。其 画面效果
品《 六君子 图》 用笔很像黄公望 的代表 作《 富春山居 图》 两 图 ,
画石方法都是学董源 的披麻皴 。 松灵 的皴笔一层压一层积筑 , 直到石形显现。用黄公望 的话来说 , 个性化用笔就是“ 突其 糊 退的。十分写实 的树木与斜坡 , 写实 的空间结构 : 远近 因子构 成的视像都沿着一个连续后退 的地面伸展。 倪瓒用 中锋“ 出 写 的” 树石形象就好似篆书和草书。 与赵孟烦 的《 双松平远图》 相 比, 倪瓒 的中锋用笔“ 平淡天真” 。他 那种徐缓平静 的草书笔 画, 却饱含着感情和内心激情 , 与保持外在 的静态与平衡相对 峙, 执著地体现出一个信念 :屋里须教有主人 ” “ 。 所以 ,倪瓒的绘画风格貌似平淡无奇 ,实际上却无从模 仿 。沈周 (4 7 10) 12 — 5 9毕生服膺倪瓒 , 但是根据一则故事说 , 他 每次提笔仿倪 , 的老师就在一边 呼叫 :又过矣又过矣 !” 他 “ 倪
【国画鉴赏】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水不流花不开(以倪云林为例)
【国画鉴赏】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水不流花不开(以倪云林为例)空山无人,水流花开,是禅家崇奉的境界,也为两宋以来中国艺术所推崇。
它的意思是,在静寂的世界中,水自流,花自开,声鼓并作,天机活泼。
但如果因此认为中国艺术都会追求鸢飞鱼跃、鸟鸣花开。
那就错了。
在中国艺术最幽微的处所,有一个水不流、花不开的世界,一个近于不动的寂寥宇宙。
没有色彩,没有喧闹,甚至没有一块绿叶,没有一片游云,几乎将一切“活”意都炸去。
然而,中国艺术家却要通过这个几近死寂的宇宙,寄寓他们独特的宇宙感、历史感和人生感。
就像韦应物诗中所说:“”很多中国艺术家看来,在永恒寂寥的世界中,才会有真正的生机鼓吹。
这就是中国艺术的寂寞境界。
寂寞,与寂寥同义,从汉语语源上看,寂表示无声,寥表示无形。
或者如《韵略》所说:“”作为一个艺术概念,寂寞(或寂寥)表示的是一个无声无形的空灵宇宙,一个淡去色相、空灵悠远、静穆幽深的世界。
清·弘仁《长林逍遥图》安徽省博物馆藏一、寂寞的云林清代恽南田说:“”他用“寂寞”二字来评论倪云林的画。
认为云林的画无与伦比,“”。
云林的画,没有色彩,没有喧嚣,静绝尘氛,但并非乏味,大有思致在。
本文的讨论就从倪云林谈起。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代画家倪云林是一位特殊人物,他的艺术可以说是逸品的代名词。
自他去世一直到清末的五百多年时间中,他的艺术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世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绝不是一句虚话。
倪云林的画其实就是一个“寂寞的宇宙”。
元·倪瓒《江渚风林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从形式上看,云林的画是真正的水不流,花不开。
“。
”这样的评论,突出云林艺术幽静寂寥的特点。
他的画构图非常简单,而且也颇为程式化。
几株疏树,一痕远山,或者在疏林下加一个小亭子,这就是云林山水画的大致面目。
他的竹石画也多是几片嶙峋瘦石,几枝疏竹,疏朗之至。
他的学生王达评老师的《南渚图》说:“”——真是一个“寂寞的云林”。
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渔庄秋霁图》,云林有自题诗说:“”倪瓒《渔庄秋霁图》自题画作于1355年,时云林55岁。
倪瓒“逸品”山水画的审美取向
倪瓒“逸品”山水画的审美取向作者:冀萍萍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3年第01期倪瓒(1301-1374),字元镇,号云林,元代山水画大家,与黄公望、王蒙、吴镇被称为“元四家”。
倪瓒的人品被赞为“高士”,其画品有“逸品”之誉。
面对元统治阶级对汉人采取政治压迫和种族歧视政策,倪瓒不反元亦未尝仕元,元亡后至明代,倪瓒亦不肯仕明,始终清高自持,飘然物外,放迹林下。
“逸品”经过北宋山水画在画法与题材上的拓展之后,在山水画论中成为“神、妙、能”独立出来的一个品格,并被古代诸多理论家放在品格之首。
“逸品”是指画品,是一种品格的倾向,如高逸、婉约之类,是绘画中“不拘常法”、“不求形似”的一种表现方式。
我们追求“逸品”的审美,是“逸品”所追求的品格与境界与“逸”的精神范畴相通,不单指理论家对“逸品”定义中的技法问题。
倪瓒始终的孤傲性情和我行我素的性格是其本性,对自然进行描绘呈现的是“一河两岸”式的构图,他的率性始终流露于他的生活之中,倪瓒追求“高逸”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念。
《雨后空林图》是倪瓒作品中鲜见的设色作品。
此图描绘雨霁林疏山空之景象,婉细的水流从山岭的千沟万壑穿流而过汇入宁静的湖水,中景几株瘦树树干挺拔,跳跃的小枝显示其生命力,用笔洒脱简逸,一座空屋隐于其间,不见人烟。
画面是“一河两岸”式构图,干湿墨皴擦,花青、赭石淡皴染山石、树木和房屋,赋色清淡雅致。
淡墨用的尤其巧妙,真正达到了以有意无意极为清简的笔墨构造清谧萧疏的意境。
倪瓒在《云林论画山水》云:“僕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倪瓒认为,绘画注重的不是描绘物象的“形”,而是脱离原形之后对“神”,也就是对“逸笔草草,不求形似”意趣的表现,意指用笔用意不刻求工,最后的目的是“聊以自娱耳”、“聊写胸中逸气耳”。
倪瓒追求的“不求形似”的境界实则是经过长期的写形之后进入到写神、到用笔简洁求意,以宣泄内心的情感,抒发心中逸气。
山水画自宋代在题材与画法上的拓展,画家对以形写形的绘画观念开始转移,“气、韵、思、景、笔、墨”的立象达意,意通过简率之“形”表达,所追求的是“笔简形具,得之自然”,成为画家们追求与探索的方向,因此从各类皴法的展现到整体布局,都体现画家们“笔愈简而气愈壮,景愈少而意愈长”的审美观念。
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
艺苑星空Art Space浅析倪瓒山水画中的艺术风格孙宁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一、倪瓒的生平经历倪瓒(1301—1374年),元末明初画家,诗人,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
初名珽,字元镇,又字玄瑛,号云林、云林生、云林子等,别号很多,有萧闲仙卿、风月主人、幻霞子、幻霞生……有时还自书懒瓒。
他的诗画中题名最多的就是云林。
他出生于无锡,前几代均为隐士。
他的家庭可以说是当地的富户,父亲倪炳很善治家,但是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倪云林靠其兄抚养长大。
倪云林在23岁之前生活富裕,衣食无忧,不问世事,但是他没有一丝纨绔子弟的气息,勤于读书,专心绘画写诗。
23岁其兄去世后,他开始经营清閟阁。
由于之前不问世事的生活状态,他并不善于经营治家,很多“俗人”“俗事”使他不得不与之打交道,他一直向往的是清幽、远离世俗的生活。
他曾写诗:“奸任忠诛转缪悠,鄂王固岂为身谋?中兴可望隳成业,南渡何心报敌仇。
”可见他曾有过很强的政治责任心,但只是一瞬间。
他高尚清幽的个性与当时元代的政治制度不相适应,他的汉人身份在元代是下等人,他在元代统治者的统治下被差别对待,科举的中止使他有才无处发,终生隐逸。
48岁的倪瓒由于心中的苦闷、忧愁,开始信仰全真教,养成了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在他的绘画中表现出来,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笔简意幽的逸气之感。
从53岁到去世,散尽家财,弃家游走于太湖一带是他生命中,也是他绘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虽然他远离尘世纷扰,远离世间凡尘俗世,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但是终究是苦闷孤寂的。
他把这样的心境融汇到他的绘画创作之中,使画面有了独具一格的风貌。
他说“写图以闲咏,不在象与声”,即作画如作诗,不必在形式上下功夫,重点在于自己诗画中心境经历的表达,这对倪瓒形成自己的山水画风格有着摘要:倪瓒,元代四大家之一,精通诗书画。
绘画方式以简胜繁,强调画面当中的气韵,他的绘画实践及美学思想不仅受当代人推崇,对明清画坛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画相融——论倪云林的绘画艺术
抗捌嘘洹太堂亟±堂焦论塞
4.结论
倪云林创作的山水画,以“诗画相融”的形象和鲜明的特点呈现了独特的艺术美,与隋唐、五代、宋元山水画的审美趣味迥异。
他“诗画相融”的艺术促进了文人画的发展,让文人画从形式到内容都趋之成熟,并为文人画的成长增添了奇异光彩。
当然,倪云林“诗画相融”艺术的形成也离不开元代整体环境和自身精神气质的影响。
元四家倪云林、黄公望、王蒙和吴镇之间在书画艺事上多有交流。
他们相互学习、相互题咏、相互推崇。
倪云林作为元代的文人画家,能在艺术境界中突破自我的狭小局限,与太湖山水同流,将天地浑涵胸中,到达文人的极限。
此正好如董其昌所云:
若要做个出头人,只须放开此心,令之至虚若天空,若海阔;又令之极乐,若会点游春,若茂叔观莲。
洒洒落落,一切过去相、见在相、未来相,绝不挂念,到大有入处,便是担当宇宙的人,何论雕虫末技。
倪云林在诗词与绘画上熟稔地掌握了它们的技巧和属性,并将它们贯通一气,使之不断相互融合至浑然一物,臻于化境——“诗中有画画有诗”。
倪云林从诗词与绘画的意味形式和蕴含其中的音乐美出发,找寻到了二者之间笔法、墨法和意韵的诸多关联性,从而让诗词促发绘画的审美趣味和意境延伸。
于是倪云林绘画艺术才有了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境外之境。
倪云林“诗画相融”的艺术推动了元画尚逸风格的前进。
清王原祁评元四家:
云林纤尘不染,平易中有矜责,简略中有精彩,又在章法笔法之外,为元四家一逸品。
随后又说:
宋元诸家,各出机杼,惟倪高士一洗陈迹……空诸所有,为四家第一逸品。
非创为是法也,于不用工力之中,为善用工力者所莫能及,故能独臻其
45。
倪云林山水技法分析
倪云林山水技法分析倪瓒是元代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其作品以纸本水墨为主。
其山水师法董源、荆浩、关仝、李成,加以发展,画风疏简,格调天真幽淡。
作品多画太湖一带山水,构图平远,景物极简,多作疏林坡岸,浅水遥岑。
倪瓒用笔变中锋为侧锋,用折带皴画山石,枯笔干墨,淡雅松秀,意境荒寒空寂,风格萧散超逸,简中寓繁,小中见大,外落寞而内蕴激情。
他的画由于简练,多年来伪作甚多,但不容易仿出其萧条淡泊的气质。
倪瓒晚年的山水画,受南宗禅"不二"理论的影响,呈现出空灵超迈、平淡质朴的总体风貌,他笔下的山水臻于"老境",朴讷深厚,素雅天真。
在倪瓒的画论中,他主张抒发主观感情,认为绘画应表现作者“胸中逸气”,不求形似(“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画史将他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并称元四家。
明清时代受到董其昌等人推崇,常将他置于其他三人之上。
明何良俊云:“云林书师大令,无一点尘土。
”王冕《送杨义甫访云林》说,倪瓒“牙签曜日书充屋,彩笔凌烟画满楼”。
纵观倪瓒传世的书画作品,浓厚的佛学色彩是其显著表征之一。
究其内在原因,这无疑与倪瓒深厚的佛学修养以及他与僧人密切交往的人生经历相关联。
倪瓒是影响后世最大的元代画家,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如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石涛的书法题画,从精神到体式皆是以倪瓒为法的。
倪瓒亦是一个以复古为旗帜,而追求艺术个性化的书法家,他与张雨、杨维桢一样,既属于这个时代,又不属于这个时代,这就是艺术对时代的超越性价值。
明代江南人以有无收藏他的画而分雅俗,其绘画实践和理论观点,对明清画坛有很大影响,至今仍被评为“中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英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将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
倪瓒山水画构图以“三段式”为主,主要表现一河两岸的景色,如在《林亭远岫图》中,第一段绘坡地上有高树修竹,临江建亭;第二段江面宽阔,波涛不惊;第三段群山起伏,云雾笼罩。
清韵笔笔真率意,逸气草草大性情
清韵笔笔真率意,逸气草草大性情打开文本图片集元代立国90年,时间并不是太长,但在我国书画史上却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
元代书画一改前朝工丽精致,怒张燥露的风气,形成了萧适恬淡。
清新雅正的风格。
涌现出赵孟頫、柯九思和时称“元四家”的倪云林、黄公望、吴镇、王蒙等一一大批书画大家,开创了我国书画史上光彩四溢的新高峰。
其中倪云林以其炉火纯青的书画境意显得尤为突出,创立了一代文人画风。
倪云林,名瓒,字元镇,号云林,别号有荆蛮民、净名居士、朱阳馆主、萧闲仙卿、曲全叟等10余个。
亦自称倪迂、东海瓒、懒瓒。
江苏无锡人。
元大德辛丑年(公元1301年)生,明洪武甲寅年(公元1374年)卒,享年74岁。
倪云林所作书画,山水不着色,枯木平远,竹石以天然幽淡为宗+时称“逸品”;攻词翰,诗作皆及古意;书从隶入手,翰札熠熠有晋人风气。
他诗书画皆佳,只是诗书之名为画名所盖,而少为人所知晓。
性格狷介、好洁,一生所作诗书画无数,皆以自娱为乐。
倪云林书画以自娱为乐依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段文字之中: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近迂游来城邑,索画者必欲依彼所指授,又欲应时而得。
鄙辱怒骂,无所不有,冤矣乎。
讵可责夺人以不髯也。
以中每爱余画竹,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
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
或涂抹久之,他人视以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
真没奈览者何。
但不知以中视为何物耳。
这两段文字,集中体现了倪云林的绘画思想。
其立论的着眼点是认为绘画是抒发自身的思想,是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是自我娱乐。
这一绘画理论荡涤了前朝画风中的求形风气。
“宋人论作画,注重物理,而神韵气趣副焉。
元人则讲神韵气趣,其合物理与否,若不屑顾及之,云林所谓‘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盖无人深恶作画近形似,甚至不屑称作画之事为画,而称为写”。
这是郑午昌在《中国画学全史》中对宋元画风的分析,可渭鞭辟入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关键所在。
为何同是简疏淡雅的山水画风,倪云林文人高洁,汪之瑞却不被理解
为何同是简疏淡雅的山水画风,倪云林文人高洁,汪之瑞却不被理解导语:汪之瑞,“新安四家”之一,年龄最长,绘画风格也形成得最早。
即便影响力可能不如渐江、査士标等人,但在天都画派、新安画派中,汪之瑞仍然占有重要的艺术地位。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之际,一批遗民画家以黄山、白岳及徽州山水为创作题材而形成的一个绘画流派。
早期代表有程嘉燧、李永昌、李流芳;成熟期则以弘仁、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为代表。
汪之瑞在新安四大家中,年龄最长,出道也最早。
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却较少,目前确知为真迹的,不足十幅。
有评论认为,汪之瑞深得倪瓒画艺之精髓,尤其致力于简净风格,作品体现出一种超尘拔俗和凛若冰霜的气质,意境深邃。
《山水》01大笑重来一米颠汪之瑞是一位具有高深学养的高士,画品、人品均在新安画派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清代画坛上享有一定声誉,与査士标、孙逸、渐江称“海阳四家”。
汪之瑞,字无瑞,号乘槎、疏林、瑞道人、乘槎老人。
休宁人。
平生工书善画,书学李邕,早年临帖,功力较深,清劲可喜。
后学明代高手及乡间历代摩岩刻石,最终转学李北海。
善写各种书体,尤精行草,字以刚劲著称。
山水宗倪黄,而又自成机杼。
为新安地区天都画派门祖李永易高足。
他是新安四家中最年长者,也是他们之中最为纵情任性的一位,他的山水画创作对个人情感的抒发远大于对绘画技巧的追求,画面重写意而不求工细。
汪之瑞与査士标接触最多,性格也最是相近。
查士标性懒、嗜卧、闭门谢客的性情和举动,与汪之瑞的“兴尽僵卧,或屡日不起”,“虽多金不屑也”的性格颇为相类,二人气味颇为相投。
《山水图》局部在存世至今的汪之瑞画作上,几乎每一幅作品上都有查士标的题跋,这些题跋既有对汪之瑞性格、绘画技巧的描述,又有对汪之瑞绘画观念的赏识与赞许。
从査士标在《题汪乘槎遗迹》的题跋上,可以看出在查士标的眼中,汪之瑞性情豪迈,嗜酒如命,特立独行,是个颇有个性的画家。
“一去人间四十年,只同野鹤唳辽天。
棱棱骨相堪图画,大笑重来一米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倪 云林 的画具有 “ 素朴 ” 之意 ,素 ” “ 是指一切 事物未经 色彩 绘渲染 的本色 , 朴指一切器物浑然未破 的原质。《 老子》 十九章教
人“ 见素 抱 朴 ”认 为 “ 言 不 美 , 言 不 信 ” 因 此 , 老 子看 来 , , 信 美 。 在
真正的美不在声色有多少复杂艳丽 ,而在于素朴 。素朴是最美
倪 云林是一个高逸人士 , 有着“ 天下有道则仕 , 无道则 隐” 的
一
赞美 “ 天籁 ”说 “ , 淡然 无极而众美从 之 ” “ ,素朴 而天下莫 能与争 美” 。世 间诸事万物 皆以朴素 为根本和最终 归宿 ,返璞归真 ” “ 说 的就是这个道理 。庄子 日:纯素之道 , “ 唯神是守 ; 守而勿失 , 与神 为一 ; 一之精通 , 合于天伦 。” 这些都是 素朴 之美的真谛 , 也是 中 国山水 画所传达 出来 的气质。
试 析倪云林 山水 画的气质
画 杨 丰
摘
要 : 统 的 山水 画 , 传 自其 产 生 时 期 , 通 过 “ 形 写 形 , 色 貌 色 ” 手 段 , 为 “ 神 ” 具 , 者 已 以 以 的 成 畅 之 作
借 以 在 广 大 空 问 中 与 天 地 精 神 相 往 来 , 现 精 神 的 逍 遥 。 而 使 山 水 画 自 然 而 然 的 具 有 了 实 从 某 种 特 有 的 气 质 。在 某 种 意 义 上 说 , 品 成 为 了 双 重 境 界 的 物 化 : 们 通 过 山 水 画 作 品 。 作 我 不
并 非不 可 , 问题 是 华 中不 实 不 可 , 而 要 “ 中藏 质 ” 因 美 才好 。又说 :
( 硒禅 室随笔 ) 。更说 明了倪云林与常人不 同的文化修养 和超凡
脱 俗 的思 想 境 界 。人 对 山水 的追 求 与 道 相 通 ,山水 具 有 人 格 力
量, 拥有独特的气质。 自然山水成为士人的精神寄托 , 山水画 即 是这一精神寄托 的物化表现 。在赏心悦 目、 适情快意之际 , 内心 与 自然得到交流 、 相汇 、 鸣 , 共 这就是山水画独特的气质所在 , 而 倪 云林 画中的素朴 、 清净之意 , 正是对 山水 画之独特气质最好 的
一
倪 云林 , 锡人 , 无 别号松云隐居 , 字元镇 。晚年画 中经常 自署
“ 懒瓒 ”后人 多称其 为“ , 倪迂” “ 、迂翁 ” 。为元代“ 逸格 、 清静 的绘画气质对其后 的中国山
水 画 产生 了 巨大 的影 响 。
作 为文人画的代表一家 ,经明代董其 昌、陈继儒 等人 的提 倡、 鼓吹 , 云林 在明清一直享 有极高 的声誉 , 其 昌以为元 四 倪 董
仅 能 体 悟 出 画 面 所 营 造 的 艺 术 境 界 , 能 体 会 出 画 家 本 人 的 人 格 境 界 。当 下 的 时 代 是 一 个 也 多元化发 展 的时代 , 水 画的创 作也 呈现 出多元 化发 展的 局面 。 这 个时 刻 , 们更 应该 在 山 在 我 不 脱 离 “ 墨 ” 个 基 点 的 前 提 下 , 味 其 内 在 的 精 神 气 质 。本 文 对 元 代 倪 云 林 的 山 水 画 作 笔 这 体 些 浅析和 思考 , 出对山水 画创 作的一 点 启示 。 得 关键词 : 然 自 空灵 素朴 清静 淡远 宁 静
阐释 。
“ 华之外现者 , 博浮誉 于一 时; 质之中藏者 , 得赏音于千古 。” 最后
达到“ 而后复归于朴者 ” 的境界 。
“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矣 , 举向者之所博涉而远鹜者一约之 于
朴实简易之 中, 似淡也味之而愈长 , 似浅也求之而愈深” 。正 因为 “ 绚烂之极 ” 才使得“ 素朴 ” 质淡也 味之 而愈长” “ 的“ 、浅也求之 而 愈深” 。就如 同倪云林绘画 , 审美上摒弃色彩 、 返璞归真 , 以淡墨 、 轻笔 、 清韵 、 逸格来状 出萧散 、 荒寒 、 枯寂 、 淡远 、 天真的意境 。其 画不贵五彩 ,水墨为上——这些都是他 画中素朴 的气质形成 的
人与宇宙 , 人与道合一 的彼岸 。在倪云林 的画中所传达出来 的素
朴 、清 静 之 意 ,正 是 我们 认识 研 究 山水 画 之 独 特 气 质 最 好 的典
范。
来理解 中国山水画的气质 。倪云林的《 渔庄秋霁 图》 是他绘 画的 典型风貌——意境淡远 , 笔墨荒寒 , 诗章疏冷 。构图不 同于北宋 山水崇 山峻岭 的程式 , 而为简而不能再简的j 段式构 图 , 三 近景陂 陀 一片 , 五六株杂树 如文士君子一 般屹立其 问 , 高洁清 旷 , 中景 湖水淡荡 , 空明澄净 。远处几层矮坡 , 起伏有致 , 墨轻 岚 , 淡 没有
家 中 “ 家 皆有 纵 横 习 气 , 云 林 古 淡 天 然 , 痴 后 一 人 而 已” 独 米
丝人迹 , 有一声鸟语 , 与道契 , 如枯禅 , 没 静 寂 意境 荒 疏 简 远 。
沈宗骞 在其《 芥舟 画编 ・ 山水》 论 中也有对 “ 素朴” 思想 的阐 述 :凡事物之能重久 远者 ,必不徒 尚华 美之观 ,而要有 切实之 “ 体 。” 他认为一 切“ 尚华美 ” 徒 的东西 , 都是表面和不长久 的 , 而要 “ 追求切实之体 ” 才会 “ 能重垂久远 ” 。又说 :夫华者 , “ 美之外现者 也, 外现者人知之 , 外现而中无有 , 若 则人不能知也 。” 提出“ ” 华
我们通过 品读倪云林 其画清新 、 自然 、 实 的情 感 , 好 的 真 更
种进退 自如的处世哲 学。 他寄情 山林 , 过着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
见南 山” 的隐居生 活 , 他的画古淡 天然 , 清新萧散 , 笔墨多 渴笔 ,
真正地超凡 脱俗 , 真正地参 阴阳 , 悟造 化 , 然后 以画 为渡筏 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