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农村青少年犯罪之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概括出我国当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特征。并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探究引发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并相应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农村青少年犯罪;犯罪原因;预防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国家对此实施了综合治理,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从整体上看,违法犯罪人数仍然逐年增加。在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升高这一基本事实中,一个“异军突起”的现象即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迅猛增长。据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研讨会上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为2%左右,占整个刑事犯罪的40%以上,而在青少年犯罪中,农村青少年和其他无业人员占83.68%。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青少年犯罪的迅速增长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1
1、当前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复杂特殊的社会现象,绝不是社会某一原因
或某一矛盾孤立作用的结果,而是社会生活中错综复杂以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综合作用的产物主要包括家庭问题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这三个主要方面的影响和因素。
1.1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社会化最初和最主要的场所、父母是第一位教师,家庭关系是最直接、最亲密、最有影响力的人际关系庭中的成员贪占小利损人利己、自私虚伪、吃喝赌博、厌恶劳动、不爱学习,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在心灵上、行为上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和世界观、使行为偏离社会规范的要求,成为不合格的社会成员,对社会造成危害。
1.2学校原因
学校在青少年社会化教育过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场所,学校环境不良,学校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缺陷都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而且对青少年犯罪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1.2.1学校的人际关系因素
(1)师生关系,是起主导和制约性的关系。如果教师对学生的态度生硬、冷漠、粗暴,定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使学生产生不良人格和变态心理(2)同学关系,是学校中普遍的人际关系,同学之间交往最多,不良的同学关系会使少数学生组成为越轨小群体,讲哥们义气,传播不良作风特别是不良男女同学关系会导致早恋和其它不正常的暧昧关系而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1.2.2学校风气因素
校风是学校中大多数人的爱好、习惯和某种倾向性的行为,如学习风气、纪律作用等、如果学校纪律松驰,学生不好好学习,甚至有某种歪风盛行,如早恋、讲吃讲穿、打架斗殴等、在这种校风中部分素质较差的学生很容易形成不良人格,埋下违法犯罪的种子。
1.2.3学校管理状况
学校管理是为达到培养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有意识、有组织、有领导的协调活动如果学校管理松驰,无章可循,不但保证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会使学生缺乏理想和上进心,学习不努力、自由散漫、吸烟、酗酒、谈情说爱赌博,严重的会走向犯罪道路。反之,如果学校管理过死过严,学生的行为动辄得咎,会使学生产生压抑的心理和抵触学校甚至社会的逆反情绪,也不利于学生正常成长。
1.3社会原因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家庭学校以外的社会环境,这些环境对青少年富有吸引力,其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1.3.1邻里环境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居对家庭的影响极大,如果邻里不和,动辄大骂出口,大打出手,而且世代结怨,这些都会给孩子的心灵和行为习惯造成不良影响,成为犯罪的诱发因素;如果邻里中有违法犯罪分子,青少年与之接触,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1.3.2伙伴关系
青少年同龄群体大多是一种逃避性群体,他们都为了相同的愿望
走到一起,能够从中平等地扮演自己喜爱的角色,而且同伴之间相互尊重,但如果这样一个同龄小群体的成员染上恶习,整个小群体也会慢慢发生质的变化。
1.3.3社会风气
每一个地区都有其风俗习惯甚至成为传统,如果这种世代相传的传统风俗中含有浓厚的封建色彩,青少年在其影响下很容易淡忘家庭或学校的正面教育,发生思想观念的偏差。
1.3.4公共场所
公共场所是各种各样的人都可以出没的地方,因此它的成分很杂,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不同经验的人都可能相互感染,相互模仿,其中难免藏污纳垢,特别是黄、赌、毒的侵害趋势上升,青少年由于单纯幼稚,涉世不深,很易接受其中的反面影响,导致家庭,学校的教育失败。
2、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
农村青少年犯罪既有青少年犯罪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特点,全国各地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农村青少年不仅犯罪类型增多,且呈现出向低龄化、团伙帮派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2.1作案更具暴力倾响
为实施犯罪行为,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往往自制和购买火枪、刀具等凶器,作案时不顾一切,疯狂施暴,手段残忍。有的在作案后还公然开枪示威,伤害无辜,不计后果。近年来,在农村的刑事犯罪中,凶杀、抢劫、强奸、伤害及爆炸等恶性犯罪案件比例不断上升,特别
是一些过去少见的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灭迹等一案多罪的混合暴力型案件,在农村青少年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明显增大。
2.2作案成员具有群体化倾向
农村青少年犯罪由单独作案向结伙犯罪发展,使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有的还形成了独霸一方的恶势力。这是当前农村青少年刑事犯罪变化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状况混乱的主要原因。其特点:一是随机性强,产生快、作案快、解体快。这种随机性表现在产生时往往是偶然相遇,一拍即合,马上行动,作案时往往没有固定目标,随意流窜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机可乘,便协作犯罪;在组织上一般没有头目、没有分工,谁发现的目标由谁组织,得逞后就地分赃,然后各奔东西。二是这些团伙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主要是从事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聚众斗殴、持械伤人、流氓滋扰、侮辱强奸妇女、拐卖妇女儿童、开设赌场、倒卖黑枪等犯罪,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有向黑社会、流氓恶势力团伙发展的趋势。
2.3作案类型趋向多样化
过去,农村的刑事案件主要是两大传统类型:一类是以侵犯他人人身权利为对象的杀人、伤害、强奸等侵权犯罪;另一类是以侵犯公私财物为目的的盗窃、抢劫、诈骗等侵财犯罪。目前农村青少年犯罪类型呈现多样化,除常见的犯罪之外,一些过去少见的蒙面抢劫、公开抢夺、爆炸、匿名敲诈、绑票、拐卖人口、卖淫嫖娼、走私贩毒、掘坟盗墓、放火报复、投毒等新型犯罪形式已在农村出现,且有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