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校校准规范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d58083b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4.png)
内部校准规程
根据《质量手册》中《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程序》的要求,本规程旨在制定内部校准计量器具的流程。
本规程包括内校项目、内校标准、方法、周期等。
1、钢盒尺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盒尺与受校盒尺进行比对校准。
每一把受校盒尺选三个点(尺两端及中间一点)与标准盒尺比对校准。
标准钢盒尺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钢盒尺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标准钢盒尺应标注清晰与内校钢盒尺相互区分,并妥善保存。
2、秤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秤与受校秤进行比对校准。
取一份重物分别用标准秤和受校秤比对校准,这份重物的重量应为该受校秤量程的1/2倍左右。
标准秤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秤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经外校秤应标注清晰与内校秤相区分。
3、温度计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温度计与受校温度计进行比对校准。
每只受校温度计在室内环境温度下与标准温度计比对校准。
标准温度计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温度计的内校周期为一年。
经外校温度计应标注清晰与内校温度计区分并妥善保管。
4、百分表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百分表与受校百分表进行比对校准。
用同一重物对标准百分表和受校百分表进行受压比对校准。
标准百分表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校准,并出具检定报告。
百分表的内校周期为2个月。
标准百分表标注清晰与内校百分表相区分。
5、游标卡尺的内部校准:使用标准块规与受校卡尺进行比对校准。
标准块规应送国家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并出具检定报告。
测量仪器内部校正规程(范本)
![测量仪器内部校正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a75fdd42cf84b9d528ea7a55.png)
文件编号: 版本: 生效日期: 分发日期:
测量器具内部校准规范
(光回波损耗测试仪, 耐压测试仪, 绝缘电阻测试仪)
页码:
7. 目的 对光电性能测试仪器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8. 适用范围 适用 A19503A 型 回波损耗测试仪,TYH2681 型 绝缘电阻测试仪,MCH2672G 型 耐压测试仪的内部校准。 9. 校准用基准材料 a)经外校合格的以上型号的校准证书及检测报告 b)经外校合格的万用电表及购买符合国家标准的辅助测试的基准材料(如 5 环 100MΩ 精密电阻 20 个,1:100 的衰减器 1 支,基准跳纤 5 条等) 10.测验环境要求 室温 11.校准步骤 11.1 光回波测试仪校准步骤 a),将检测并标有插入损耗/回波损耗值的 5 条基准跳纤分别按 A19503A 型 回 波检测仪(具体检测顺序按产品使用说明书,测试原理如下图 1,图 2)进行检测,并 分别记录每条跳纤的实测数据,同时在跳纤上做好标识记录。 b), 将该被测数据与原回波测试仪外校时所测得数据(具体见外校检测报告) 对比,如各跳纤损耗均与原有数据几乎接近,损耗值偏差均在 0.01dB 范围内时,判定该 回波损耗测试仪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 c),该回波损耗测试仪已正常使用后应定期送国家认准的计量局校正,具体时 间见《年度测量仪器校准计划》 。 插入损耗测(试图 1)
3
测量仪器校正记录表
使用部门: 序 号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附:以上送校日期如逢节假日休息将往后类推一天送校
仪器编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校正 类别
校正周期
送校 日期
校正 状态判定质检主 Nhomakorabea审核日期:
内校校准规范
![内校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8440d52a45177232f60a2af.png)
XX(科技)有限公司卡尺校准规范文件编编号:发布日期:实施日期:1、目的对内部的卡尺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JJG 30-2012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分度值或分辨力为:0.01mm,0.02mm,0.05mm;测量范围:0~500mm,各种规格游标卡尺、带表卡尺、数显卡尺的首次校准、使用中校准和后续校准,其它类型卡尺也可参照执行。
4、校准标准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5、环境条件5.1 校准室内温度(20±5)℃,恒温时间不少于2h.5.2 校准室内湿度不超过80%RH5.3校准前,应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平大理石平台上或木桌上,其平衡温度时间见表-1的规定。
表-1 平衡温度时间6、技术要求6.1零值误差通用卡尺量爪两测量面相接触(深度通用卡尺的主标尺基准面和测量面在同一平面)时,由表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应相互重合。
其重合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带表卡尺部超过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显卡尺不超过0.01mm.6.3示值误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带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在20mm点的示值误差应不超过1个分度值。
表-3 通用卡尺的示值误差5、校准方法5.1零值误差;5.1.1 移动通用卡尺的尺框,使通用卡尺的量爪两外侧面接触,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用目力观察“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的重合度。
必要时用工具显微镜校准。
5.1.2 对于深度通用卡尺,将尺框基准面与尺身测量面同时与大理石平台接触。
5.2示值变动性5.2.1在相同条件下,移动尺框,是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两外测量面接触,重复测量10次读数。
示值变动性以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确定。
5.3示值误差5.3.1川3级或5等量块校准 5.3.2受校点的分布:对于测量范围在300mm 内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3点,如测量范围为(0~150mm )的卡尺,其受教点为30mm;60mm;90mm;如测量范围为(0~300mm )的卡尺,其受校点为 101.30mm ;102.60mm ;291.90mm ;对于测量范围大于300mm 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6点,如测量范围为(0~500mm )的卡尺,其受校点为 80mm ;161.30mm ;240mm ;321.60mm ;400mm ;491.90mm.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受校点位。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ee9a24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40.png)
内部校准操作规定1. 目的本操作规定的目的是确保内部校准过程的顺利进行,以保证准确的测试结果和可靠的数据分析。
2. 定义- 内部校准:通过使用标准样本或校准物来验证测试设备或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过程。
- 校准物:指用于校准测试设备的已知特性和浓度的物质或样本。
- 校准样本:指测试设备校准所需的样本。
3. 校准物管理- 所有校准物应由指定的负责人进行管理,并确保其存储和使用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
- 校准物的标签应清晰明确,包括名称、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 校准物的存储条件应符合其要求,避免受潮、受热或暴露于有害物质。
4. 校准样本准备- 校准样本的制备应按照相关的测试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 校准样本的制备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经验,并接受过相应的培训。
5. 校准设备验证- 校准设备应定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 校准设备验证的频率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生产需求进行制定,并记录在相关的验证报告中。
6. 校准过程记录- 每次进行内部校准时,应记录校准的日期、时间、校准人员和校准结果等信息。
- 校准记录应保存在指定的位置,确保其可追溯和可审查。
7. 校准结果评估- 校准结果应根据设备的规格要求和标准要求进行评估,并记录在相应的校准报告中。
- 如果校准结果不符合要求,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重新进行校准。
8. 文件管理- 所有与内部校准相关的文件应进行妥善管理,包括校准记录、校准报告、校准设备验证报告等。
- 文件管理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并确保其保密性和完整性。
9. 培训与交流- 所有参与内部校准的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包括校准方法、校准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内容。
- 定期进行内部培训和交流,以提高校准人员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10. 批准与执行本操作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批准,并由相关部门执行。
如有任何修改或更新,应及时通知并重新培训相关人员。
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
![检验室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e470068ddccda38376baf69.png)
内部校准规程(电子秤、电子天平)1.0 目的用于规范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称量结果的准确性。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电子称和电子天平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标准200g砝码。
4.0 校准步骤4.1 电子称的校准4.1.1 清洁被校电子秤进行归零调平。
4.1.2 分别在电子秤托盘上的五个位置(四个角和中心点)置放200g的砝码进行称量,将五个重量读数取平均值,砝码必须使用由计量检定检验机构校准合格的砝码。
4.1.3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G-g)×100%/G式中G——砝码示值 g——电子称的平均读数。
4.1.4 误差:△(%)在±5‰以内,判校准合格,如果出现误差,无论误差数值的大小,现场的校准人员都必须通知实验室的计量管理员,计量管理员首先应查询是否有备用的电子称。
如果没有备用的电子称然后在看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再投入使用。
4.2 电子天平的校准4.2.1 零位稳定后按CAL键,显示器显示:CAL –C200-(闪烁等待放置200g校准砝码)4.2.2 校准砝码放上后,显示:﹍(等待校准)4.2.3 待稳定后,显示:200.00,校准完成。
4.3 如发现电子称有问题及时上报实验室,由实验室人员处理。
5.0 校准频率:6.0参考文件电子称的使用说明书内部校准规程(容量仪器)1.0 目的1.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意义和方法。
1.2 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准和容量瓶与移液管间相对校准的操作。
2.0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内部校准。
3.0 工具外校电子称、分度值为0.1℃的温度计。
4.0 校准步骤4.1 称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纯水质量,在根据不同温度下纯水在空气中的密度计算出量具的实际体积。
4.2 规格及要求4.2.1 移液管4.2.2 容量瓶4.2.1 滴定管5.0 校准频率6.0 参考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 JJG1967.0 其他水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内部校准规程(温度计)1.0 目的用于规范温度计的内部校准方法,以保证温度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卡尺内部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883914b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02.png)
校点为101.20,201.50,291.80mm。
5.5 内量爪的校准:先将一块尺寸为20mm的3级或5等量块的长边夹持于两外量爪测量面之间,紧固螺
钉后,该量块应能在量爪测量面间滑动而不脱落。用测力(6-7)N的外径千分尺测量内量爪三次,
取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中。
5.6 示值误差: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要求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断校准合格。对于分度值为
盖红色受控文件印章为受控文件,若印章不是红色则为非受控文件,请只使用受控 印章 文件.
文件编号:WI-QA-0005
标题: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版本:
A1
页数:
2/2
生效日期:2006-10-25 5.4 用同样的方法,在整个量程上对其它的受校点分别测量三次,再取平均值记入《内校记录表》内 。 对于测量范围在300mm内的卡尺,受校点不少于均匀分布3点,如测量范围为(0-300mm)的卡尺,其受
0.01或0.02mm的卡尺:尺寸范围为0-150mm,允许示值误差±0.02mm;尺寸范围>150-200mm,允许示
值误差为±0.03mm;尺寸范围>200-300mm,允许示值误差为±0.04mm。
6.相关记录《ຫໍສະໝຸດ 校记录表》3.校准用基准件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和数显外径千分尺。
4.校准条件 4.1 温度:20±5℃,湿度:≤80%RH。 4.2 校准前,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木桌上平衡温度时间2H。
5.校准步骤 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盘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
动,刻度是否清楚,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数显卡尺显示屏是否完好。 5.2 示值的变动性:移动尺框,使卡尺的两外测量面接触,重复测量10次并读数,以最大与最小读 数的差值确定,带表卡尺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显卡尺不超过0.01mm。 5.3 取一块20mm基准量块进行度量,量块被测量面要干净、平整。连续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 《内校记录表》中,校准时每一受校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校准,量块工作面的长边和 卡尺的测量面长边应垂直。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23efea6a3968011ca2009132.png)
计量器具内部校准规程1 目的对公司内的计量器具进行内部校验,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内长度类度量尺(如游标卡尺、高度尺)、检具、塞规等的内部校准。
3 职责内校由质检部门标准校检量具校检。
4 校验仪器及设备送检合格的万能角度尺,送检合格的直角尺,送检合格的钢直尺,送检合格的钢卷尺,送检合格的数显卡尺等。
5 环境条件1. 温度: 23 ±2 ℃2. 湿度: 50 ±20 %RH6 校验6.1 卡尺、高度尺、深度尺6.1.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1.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卡尺、外校合格的标准块(1-100mm 38块2级)。
6.1.3 校验标准6.1.4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检查尺子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表头的指针/游标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各功能能稳定、工作可靠。
2. 示值误差检测:(1)将尺子调至零点位置,使读数归零、指针对准零点。
(2)选取一块标准量块进行测量,读取其数值。
(注意:取放标准量块时,必需戴细纱手套;测量过程卡尺要与被测量块同方向平直。
(3)用同样的方法,取3~5组不同量块进行测量。
测量点如下图(4)不同量程的尺子可选用不同的基准块或其组合进行校准,对标准块量测值误差,不能大于6.1.3项表格内的允许误差。
(5)将检定结果填写在《计量器具校检表》内。
校准周期:12个月。
6.2 钢直尺6.2.1 校检项目:1. 外观检查2. 示值误差检测6.2.2 校验仪器及设备外校合格的标准直尺, 校准参考依据JJG1-1999钢直尺检定规程。
6.2.3 校验步骤:1. 外观检查:(1)尺的端边、侧边及背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锋口和锉痕等现象。
(2)尺的刻线面不应有碰伤、锈迹及影响使用的明显斑点、划痕。
(3)线纹必须清晰,垂直到侧边,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断线现象存在,半毫米、毫米、半厘米、厘米线纹应用户不同长度的线纹表示。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0f77d1c5f0e7cd1842536f4.png)
2..校准精度:通端±0.02止端±0.02
0-150游标卡尺钢Fra bibliotek尺用标准钢板尺在不同刻度校对三次,取其平均值,与所定校准精度比较,确定是否合格。
2.校准精度:±1,并把偏差值记入《量具履历卡》。量具使用者据此作出相应调整。
1m标准钢板尺
样板
1.新制作的样板需检测其曲率半径﹙R﹚是否与图纸相符。测定某一弦长L上的弧高H,据R2=﹙L/2﹚2+﹙R-H﹚2算出R,如上测三点取其平均值,与标准值比较,校准精度:±5
内部校准规程
1.目的:
为保证应由本公司内部校准的量具完成规定的校准,且合格有效才能投入使用。保证量值的准确有效。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自制的样板、塞规、卡规以及钢卷尺。
3.校准周期:
3.1新制作成型的量具,由计量管理员检定合格,编号登记,标识合格办理入库手续。
3.2量具使用中,每半年校准一次。
3.职责;
2.周期检查时,检查样板是否出现急弯,弧度不圆顺。
钢卷尺、粉线
编制:日期审批:日期:
3.1研究所计量管理员负责量具的内部校准。
3.2各使用部门配合计量管理员的内部校准。
4.校准方法及使用设备﹝见附表﹞
量具名称
校准方法
使用设备
塞规
1.测量塞规通、止端各三次,取其平均值,
与所定校准精度比较,确定是否合格。
2.校准精度:通端±0.01止端±0.01
25-50外径千分尺
卡规
1.测量塞规通、止端各三次,取其平均值,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33f65b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4b.png)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1. 引言为了保证化验室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差和偏差,提高化验室内校设备的测量与检测效果,制定本校准规程。
2.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内的校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温度计、电子天平、PH计等。
3. 校准要求化验室内校设备的校准要求如下:1.准确性:校设备在校准后应具备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准确性要求。
校准结果应满足误差限范围内的要求。
2.稳定性:校设备在校准后应保持稳定,不应出现频繁超出误差限的情况。
3.可追溯性:校设备的校准应具备可追溯性,校准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校准时间、校准方法等信息。
4. 校准计划校设备的校准应按照以下计划进行:1.定期校准:根据国家或行业标准,制定校设备的定期校准计划。
根据校准设备的类型、工作条件和使用频率等因素,确定校准周期。
2.关键设备校准:对于化验室内的关键设备,如温度计、电子天平等,应优先进行校准,并严格按照定期校准计划进行。
3.日常校准:除定期校准外,校设备还应进行日常校准。
日常校准可由使用人员自行进行,但需要按照相关标准和方法进行,并记录校准结果。
5. 校准方法校设备的校准应使用合适的校准器具和方法进行,确保校准的准确性和正确性。
1.校准器具:根据不同设备的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器具,例如校准模块、校准液等。
2.校准方法:根据设备的类型和校准要求,选择合适的校准方法。
例如,对于温度计的校准,可使用标准温度计进行对比校准。
3.校准记录:校设备的校准过程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校准时间、操作人员、校准结果等信息。
记录应存档并保留一定时间,以备查证。
6. 校准结果处理校设备的校准结果应根据校准要求进行处理,包括以下内容:1.合格处理:根据校准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如校准结果在误差限范围内,则该设备校准合格。
2.不合格处理:如校准结果超出误差限范围,则该设备校准不合格,需进行设备维修、重新校准或更换。
7. 质量控制为保证校设备校准的质量,化验室应建立和实施质量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内容:1.校准标准:制定校设备的校准标准,明确校准的要求、方法和标准。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8cb0655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56.png)
内部校准规程一、温度计内部校准规程1 目的对温度计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测量溶液温度所使用的水银温度计。
3 校准用基准设备外校合格的数显温度表(精度0.1℃).4 环境条件室温。
5 校准步骤5.1 检查玻璃体是否破裂及刻度是否清晰,否则更换。
5.2 用一透明容器盛装适量自然溶解的冰水混合物。
5.3 把温度计有水银液体的一端放进冰水混合物中,然后观察水银柱的变化情况。
5.4 待水银柱变化稳定,再对照温度计刻度是否在0℃的位置,记录读数。
5.5 第一次测量完成后,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重新第二次测量,这样连续测量三次,取得结果再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6以上步骤完成后,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下的温水中(30℃为宜),用基准数显温度表进行校对(把探头放在水银柱旁边的温水中),对比并记录温度计的和基准温度表的温度读数。
5.7第一次测量完成取出温度计,待水银柱回到自然的位置后,再进行第二、第三次测量,测量结果取其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允许误差±1.0℃。
5.8 把温度计放在50℃以上的热水中(80℃为宜),重复5.6、5.7相关步骤。
5.9三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该温度计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6.1内校记录表。
二、显微镜内部校准规程1 目的对显微镜进行内部校准,确保样本观察清晰、准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使用中和维修后的生物显微镜的自校准。
3 校准所使用的主要测量设备星点板,测量范围:物镜(0-1000)X,最大允许误差:0.1%。
4 校准的环境条件温度:25+2℃,湿度:45%+2%5 校准步骤5.1仪器外观目镜、物镜、聚光镜等部件无损坏。
显微镜各移动与转动部分应有舒适感觉,不得有过紧过松现象。
5.2光学系统成像质量打开光源,缩小光阑孔,校验其中心与聚光镜、物镜和目镜孔径中心重合程度。
内部校准规范
![内部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258857d3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80.png)
内部校准规范
目的
本文档的目的是建立内部校准规范,以确保我们的工作流程和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背景
内部校准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措施,旨在确保所有相关人员在工作中能够达到统一标准,并且能够对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比较。
通过统一的校准规范,我们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并增加客户满意度。
校准流程
为了实现校准的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流程:
1. 制定校准计划:根据需要,确定校准的时间表和频率。
2. 校准准备:收集所需的文档、工具和材料,并确保他们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校准标准:制定明确的校准标准,以便能够对工作结果进行评估和比较。
4. 校准执行:执行校准计划,确保所有相关人员按照标准完成工作。
5. 结果记录:记录所有校准结果和相关信息,以备将来参考和审查。
6. 问题解决:如发现问题或差异,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记录和分析原因。
7. 持续改进:根据校准的结果和经验,不断改进校准标准和流程,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责任分工
在内部校准过程中,我们将设定以下责任分工:
- 校准负责人:负责制定校准计划、标准和流程,监督校准执行和结果记录。
- 校准参与人员:负责按照标准完成工作,及时反馈问题和差异。
- 校准审核人员:对校准结果进行审核和评估,确保校准过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审查和改进
本文档将定期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其与实际工作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将及时进行修改和更新。
以上是我们内部校准规范的基本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所有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谢谢!。
电子秤内部校准规范
![电子秤内部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1f0af2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02.png)
电子秤内部校准规范
一、目的:
电子秤内部校准操作规程
通过对电子秤的内部校准,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二、范围:
各部门使用的所有电子秤.
三、职责
1.质量部负责内部校准规程的制定和校准工作监督管理.
2.质量部负责按规程规定要求进行校准并做好记录.
四.校准程序
1.校准频率
1.1新购回的首次使用前
1.2长时间放置未使用的
1.3进行维修后再次投入使用的
1.4到规定的校验周期的
2.校准前准备
2.1.秤体水平放置不晃动
五、校准标准
1、一组M2级砝码标准装置;10g,20g,50g,100 g,200 g,500 g
2、一组M2级砝码标准装置;25kg,10kg,5kg。
六、校准项目及技术请求:
1、校准电子台秤示值误差: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2、重复性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1个分度值。
3、台秤(电子秤)四角误差校准:其最大允许误差≤一个1个分度值。
七、校准方法:
1、检查内校台秤(电子秤),表面是不是清洁,电子秤开关是不是齐备,电力是不是充足,显示是不是明亮、完全、模糊。
2、台秤(电子秤)零位是不是正确。
3、用不同质量的标准砝码(重量在台秤、电子秤量程范围内),依次测量重量,记实稳定后的读数。
5、台秤(电子秤)重复性误差校准:取台秤(电子秤)最大载荷(满量程)的砝码,先后4次放置于台秤(电子秤)盘的中心位置,记录每次稳定后的读数。
8、校准成效的处置。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301b7f3a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c.png)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前言化验室是实验室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为了保证化验室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校准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制定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确保校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一、校准目的设备校准是为了保证化验室仪器设备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通过校准,可以确认仪器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以确保仪器的使用精度满足实验要求。
二、校准范围校准范围依据化验室内各类设备的类型、用途和重要性进行划分和确定。
校准范围的确定需根据化验室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评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仪器:如光谱仪、色谱仪等;2.电子测量设备:如电子天平、电位计等;3.温度与湿度控制设备:如恒温槽、恒温培养箱等;4.试剂溶液的配制设备:如电子天平、计量容器等。
三、校准周期和方法校准周期的确定根据设备类型、使用频率和要求的准确度进行评估和决定。
一般来说,校准周期应控制在设备使用寿命内,并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校准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准备工作:根据设备的校准要求和程序,准备所需的校准工具、标准样品等;2.校准前检查: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校准前是否进行了必要的前处理;3.进行校准:按照校准步骤和方法,对设备进行校准操作;4.结果分析和判定:根据校准结果进行分析和判定,确定是否需要调整或修正设备;5.校准记录和报告: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校准记录表中,并制作校准报告。
四、校准人员和责任化验室设备校准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进行。
校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1.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具备良好的实验操作技巧和经验;3.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要求;4.完成校准工作后,及时填写校准记录表和制作校准报告。
校准人员负责对需要校准的设备进行校准,并保证校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校准管理校准管理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明确校准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校准的有效性和可追溯性。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管理的具体内容如下:1.校准计划和安排:根据校准范围和周期,制定校准计划和安排,并确保按时进行;2.校准记录和档案:校准人员应及时填写校准记录表,并将其归档保存;3.校准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对校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调整设备或采取其他措施;4.校准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定期对校准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5.校准质量管理:建立校准质量管理体系,对校准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校准操作的质量。
(完整)内校规程
![(完整)内校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8226edfc4ffe473268abd9.png)
(完整)内校规程
内校规程
编号:
1 目的
对钢尺、卷尺和直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
适用于进料检验所使用的钢尺、卷尺和直尺。
3 校准用基准设备
外校合格的钢尺(精度0。
5㎜).
4 环境条件
室温。
5 校准步骤
5。
1 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否则更换。
5。
2 钢尺校准时,取一基准平面,把基准钢尺的零点和待校钢尺和零点贴紧该平面,基准钢尺的刻度对近待校准钢尺的刻度。
5。
3 卷尺校准时,把基准钢尺平放在桌面上,拉开卷尺,用卷尺零点勾住钢尺零点的一端并贴紧钢尺。
5.4 分别核对被校尺和基准钢尺的刻度,核对点100㎜、500㎜、1000㎜,第一次完成后,再进行第二次、第三次,三次读数取平均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两尺读数之差,100㎜时允许误差±1.0㎜,500㎜时允许误差±1。
0㎜、1000㎜时允许误差±1.0㎜。
5。
5 当被校准的卷尺长度超过基准钢尺的长度时,按每1000㎜分段校准,将卷尺全部拉开,先校准前1000㎜,记录数据;再在卷尺1000㎜点划一条细小的横线,用钢尺的零点对准该条横线,按上述方法核对数据后记录,依次校准下去,重复三次取平均值记录在《内校记录表》内,最大允许累积误差为±2。
0㎜。
5。
6 历次测量值与标准值之差,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且卷尺的累积误差在±2.0㎜范围内),判校准合格。
6 相关记录
内校记录表。
编制:审批: 日期:。
内部校准规程
![内部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a1533e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4.png)
文件編号/Doc. No: DG-QA-1851.目的:适用于公司的所有内部校正设备操作。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使用的内部校准设备。
3.使用标准:使用经外校合格的标准砝码/标准量块。
4.环境条件:实验室温度湿度。
文件編号/Doc. No: DG-QA-1855. 校准操作要求:5.1电子秤5.1.1校正前:5.1.1.1先记录当时温湿度情况。
5.1.1.2 清理被校电子秤载物台,接通电源后进行归零。
5.1.2校正中:5.1.2.1分别使用5,10,50,100,(100+50+20+20+10)g的砝码进行校准,每个重量读数三次取平均值,记录于仪器[内校报告记录表]中。
(如砝码未进行外校,则可用外校合格电子秤称量砝码重量,然后由待校电子秤来依次称其重量,读数三次取平均值,进行比较差异)。
5.1.2.2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下式计算误差:5.1.3 校正后:5.1.3.1与判定标准比较。
(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判定合格,在被校电子秤上贴校正合格标签。
(2)超出允差范围,判定不合格,不贴合格标签。
文件編号/Doc. No: DG-QA-1855.1.3.2 校正结果应由品质部门记录于[测量仪器校准控制计划(内部校准)]。
日常使用时如有异常检修,由使用单位将结果交由品保记录于[测量仪器校准控制计划(内部校准)]。
5.1.4.校正周期:每半年一次5.2 钢尺、卷尺5.2.1校正前:5.2.1.1钢尺校正:检查钢尺、卷尺的刻度是否清晰,钢片是否平齐,卷尺伸缩性是否灵活。
5.2.1.2卷尺校正:先在长桌上放一张600mm长的纸,该纸边缘(零点)与标准玻璃线纹尺的零点重合,从纸边缘起,校出5个校对点分别,100mm,200mm,300mm,400mm, 500mm处。
5.2.2校正中:5.2.2.1钢尺校正时,直接将钢尺放于标准玻璃线纹尺下,把钢尺零点与标准玻璃线纹尺零点紧贴于同一平面上,标准玻璃线纹尺的刻度对着校正钢尺的刻度,重复三次量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aae62a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5.png)
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本规程旨在规范和指导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工作,保障化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化验室内的各种仪器设备的校准工作。
3. 校准周期根据各设备的不同特点和使用频率,校准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或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整。
4. 校准过程(1)校准之前,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2)选择合适的校准标准物质或量值,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3)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校准操作,注意细节和要求。
(4)记录校准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结果,以备查档和追溯。
5. 校准结果(1)校准结果应该符合设备的精度要求,否则需要对设备进行调整或维修。
(2)校准报告应当详细记录校准过程和结果,并由负责人签字确认。
6. 校准记录每次校准结束后,应当及时更新设备的校准记录和证书,并保存至设备档案中。
7. 校准负责人化验室内应当指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设备校准工作,负责制定校准计划和监督校准过程。
8. 校准流程化验室内设备校准应当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确保每一步操作规范和严谨。
9. 校准风险控制校准过程中应当注意避免操作失误和设备损坏,必要时可以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
10. 质量控制化验室内设备校准工作应当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确保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后续处理对于校准结果不合格的设备,需要及时进行调整、维修或更换,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12. 审查和改进根据校准过程中的经验和情况,需要及时进行审查和改进,不断提高校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为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化验室的校准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在化验室中,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化验结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因此,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实施化验室内校设备校准规程时,需要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3. 人员培训和资质化验室内设备校准的工作由专门的人员负责,需要具备相应的培训和资质。
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5501965a26925c52dc5bf0d.png)
附件2:游标卡尺内部校准规范 V011 目的对游标卡尺进行内部校准,确保其准确度和适用性保持完好。
2 范围适用于普通游标卡尺、带表游标卡尺及数显游标卡尺的内部核准。
3 校验基准外校合格的二级量块,校准参考依据JJG30-2012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4 环境条件温度(20±5)℃,湿度45%~75%RH。
5 校验步骤5.1 检查卡尺测量接触面是否平整、干净、无污渍、锈迹,带表卡尺表头的指针是否完好,有无松动,刻度是否清晰,推动表头是否平稳、平滑。
5.2 调校零位,或使指针对准零点,目测内外径测量面是否完全密合,检查带电子显示器卡尺的显示器是否清晰可见,是否需更换电池。
5.3 将外校合格的量块放在平台上对卡尺进行校验,比较,长度为200—500mm的卡尺,分别取卡尺量程的20%、50%、90%作为捡点。
选择20mm深外校合格标准量块,对卡尺深度尺进行校准(深度允许误差±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仪器内部校验报告》内。
允许误差范围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以及量测范围分如下:测量范围上限分度值(分辨力)10分度(0.1)20分度(0.05)50分度(0.02)示值最大允许误差150cm±0.1mm ±0.05mm ±0.02mm300cm±0.08mm ±0.04mm500cm ±0.05mm5.4 选取10mm的量块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量块的尺寸,同时用外校合格的外径千分尺量测游标卡尺内量脚,将千分尺读数、游标卡尺读数与量块真值作比对,误差值要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5.5 测内径接触面磨损程度:取两块量块(构成测量的基准面)夹紧一块量块成“H”型,然后移动表头,使卡尺上面的测量端张开后靠紧两基准面进行读数,每块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测量值与标准值误差根据不同卡尺的精度分为±0.01mm、±0.02mm,将其平均值记录在《仪器内部校验报告》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科技)有限公司
卡尺校准规范
文件编编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目的
对内部的卡尺校准,确保准确度和实用性保持完好。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下列文件:
JJG 30-2012 通用卡尺检定规程。
3、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内部分度值或分辨力为:0.01mm,0.02mm,0.05mm;测量范围:0~500mm,各种规格游标卡尺、带表卡尺、数显卡尺的首次校准、使用中校准和后续校准,其它类型卡尺也可参照执行。
4、校准标准
外校合格的标准量块
5、环境条件
5.1 校准室内温度(20±5)℃,恒温时间不少于2h.
5.2 校准室内湿度不超过80%RH
5.3校准前,应将被校卡尺及量块等校准用设备同时置于平大理石平台上或木桌上,其平衡温度时间见
表-1的规定。
表-1 平衡温度时间
6、技术要求
6.1零值误差
通用卡尺量爪两测量面相接触(深度通用卡尺的主标尺基准面和测量面在同一平面)时,由表上的“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应相互重合。
其重合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带表卡尺部超过不超过分度值的1/2,数显卡尺不超过0.01mm.
6.3示值误差
应符合表-3的规定,带深度测量杆的卡尺,深度测量杆在20mm点的示值误差应不超过1个分度值。
表-3 通用卡尺的示值误差
5、校准方法
5.1零值误差;
5.1.1 移动通用卡尺的尺框,使通用卡尺的量爪两外侧面接触,分别在尺框紧固和松开的情况下,
用目力观察“零”标记和“尾’标记与主标尺相应标记的重合度。
必要时用工具显微镜校准。
5.1.2 对于深度通用卡尺,将尺框基准面与尺身测量面同时与大理石平台接触。
5.2示值变动性
5.2.1在相同条件下,移动尺框,是电子数显卡尺或带表卡尺两外测量面接触,重复测量10次读
数。
示值变动性以最大与最小读数的差值确定。
5.3示值误差
5.3.1川3级或5等量块校准 5.3.2受校点的分布:对于测量范围在300mm 内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3点,如测量范围为(0~
150mm )的卡尺,其受教点为30mm;60mm;90mm;如测量范围为(0~300mm )的卡尺,其受校点为 101.30mm ;102.60mm ;291.90mm ;对于测量范围大于300mm 的卡尺,不少于均匀分布6点,如测量范围为(0~500mm )的卡尺,其受校点为 80mm ;161.30mm ;240mm ;321.60mm ;400mm ;491.90mm.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可以适当增加受校点位。
5.3.3校准时每一受校点应在量爪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校准,量块工作面的长边和卡尺测量面长
边应垂直如;图-1
图-1
5.3.4对于深度通用卡尺,校准时按受校尺寸依次将两组同一尺寸的量块平行放置在一级平板上,
使深度尺的基准面长边和量块工作面的长边方向垂直接触,在移动尺身,使其深度尺测量面和一级平板面接触。
校准时量块分别置于深度尺基准面的里端和外端两位置进行校准;如图-2
里端
图-2
5.3.5示值误差的校准应在螺钉紧固和松开两种状态下进行。
无论尺框紧固与否,深度尺的测量面和基准面与量块表面接触应能正常滑动。
接触时,有微动装置的应使用微动装置。
各点示值误差以该点读数值与量块尺寸之差的确定。
6、校准处理结果
各项误差均符合4.1;4.2规定的通用卡尺贴上《准用标记》,并给出下次校准时间;不符合4.1;4.2规定的通用卡尺,应报修或报废。
拟制 审核: 核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