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动机课件PPT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课件ppt课件完整版
群体间互动的过程
包括接触阶段、认知阶段、情感阶段和行为阶段等。
群体间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独立性、目标差异性、情感分离性和行为冲突性等。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文化差异、社会距离、权力关系和沟通障碍等。
2024/1/27
26
07
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
2024/1/27
27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01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 态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印象形成的定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根据有限的信息形成对他人整
体印象的过程。
2024/1/27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 表达等。
印象管理的定义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表达方式,试图影响他人对自 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包括自我表现、自我宣扬、自 我掩饰等。
10
包括共同性、互动性、稳定性和结 构性等。
24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与特点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
包括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等。
群体内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依赖性、共同目标导向性、情感共鸣性和行为一致性等。
群体内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文化等。
2024/1/27
25
包括接触阶段、认知阶段、情感阶段和行为阶段等。
群体间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独立性、目标差异性、情感分离性和行为冲突性等。
群体间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文化差异、社会距离、权力关系和沟通障碍等。
2024/1/27
26
07
社会心理学应用与展望
2024/1/27
27
社会心理学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01
2024/1/27
16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态度影响行为
个体的态度会对其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态度会促使个体采取积极的行为 ,消极的态度则可能导致消极的行为。
行为反作用于态度
个体的行为也会对其态度产生影响,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可以进而改变其 态度。
2024/1/27
17
态度改变的理论与方法
态度改变的理论
印象形成的定义
指个体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 根据有限的信息形成对他人整
体印象的过程。
2024/1/27
印象形成的影响因素
包括外表、非言语行为、言语 表达等。
印象管理的定义
指个体通过控制自己的行为和 表达方式,试图影响他人对自 己形成的印象的过程。
印象管理的策略
包括自我表现、自我宣扬、自 我掩饰等。
10
包括共同性、互动性、稳定性和结 构性等。
24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与特点
群体内互动的过程
包括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和执行阶段等。
群体内互动的特点
包括相互依赖性、共同目标导向性、情感共鸣性和行为一致性等。
群体内互动的影响因素
包括群体规模、群体结构、群体规范和群体文化等。
2024/1/27
25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动机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按照动机
所起的作用分) • 主导动机是指在活动中居于主要 的、支配的地位的动机; • 辅助动机是指居于次要的、辅助 的地位的动机。
4、正确的和错误的动机(动机的性
质)
• 最重要的两种社会性动机:成就动机 和交往动机 • 成就动机是个人追求的内在动力
• 交往动机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一种社会性动机
2、动机的特征
(一)动机的强度:有强弱之分
越缺乏什么,想得到它的动机就越强 指标:行为的力度与持续性 (二)动机的清晰度:动机指向目标的意识程度 口头报告法:为什么这样做?目的是什么? 好朋友---女朋友 (三)动机的更替:存在两种以上动机(目标),不能 同 时满足或不知如何选择,产生动机冲突
• 其次,唤起行动之后,动机指导个体始 终将活动趋向一定的方向和目标,表现 出将活动引向他一定目标的指向性功能。 • 再次,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动机可 以加强行动的力量,强化活动的目的。
• 最后,动机的最佳水平取决于所 要完成的任务的难易程度。比较 容易的任务,工作效率随动机水 平的提高而上升,动机的最佳水 平较高。如果任务越是困难和复 杂,最佳动机点就越低。动机水 平超过最佳动机点后,工作效率 随动机水平的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这个原理通常称为耶克斯-多德 森定律。
(二)、亲和动机( need for affiliation,合 群动机)
1、定义:个人害怕孤独、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 友好关系的一种内在欲求。(归属与爱的需要) 关禁闭 惩罚 2、为什么有亲和动机? 1)、本能:鹅、婴儿的依恋/ 结群生活合作 生存 2)、后天习得的:不和群受排斥 3)、焦虑---亲和假说(Schachter,1959) 经历不安的人,亲和动机强
社会心理学第四节-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PPT课件 (2)可编辑全文
抱负水平代表个体的一种愿望(或者自我期望), 与个体实际成就可能有差距。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13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12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20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抱负水平与成就动机有密切联系,个体抱负水平 的高低取决于其成就动机强弱。如遇事想做、想 做好、想超过他人的,其抱负水平高。
抱负水平与个体已往成败经验有关,成功经验可 提高抱负水平,失败经验则降低个体的抱负水平 (孩子的教育)
4.可使个体避免窘境 如在明显需要亲合行为的情 境中,无人作伴,往往使他人对个体有某种负面 的评价。(社交场合的“落单”)
13
(三)影响亲合的因素
1.情境因素 群体在面临外界压力的情境中, 压力越大,群体成员的亲合动机越强;悲惨 情境也能刺激人们的亲合动机。
如:危机干预。社会心理学家对社会隔离(剥夺)者 (如单独关押的犯人、遇难船只的幸存者、探险家) 的研究表明,他们由于较长时间的独处,缺乏亲合, 往往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沙赫特研究: 经历过不安的人会具有更强烈的亲和倾向,“死里 逃生”如:囚徒和修道士的痛苦和不安)
12
(二)亲合的作用
1.满足个体某些社会性需要 例如爱的需要,交往 与尊重的需要。
2.获得信息 人在孤单时信息来源很少,亲合使个 体获得对其生存与发展有意义的信息。(孤陋寡闻)
(不断获得信息,生活的变化与交流,是个体的需要。因 此,坐牢、关禁闭,剥夺与外界交流的自由, 是一种严 厉的惩罚措施。)
3.减轻心理压力 高兴时愿意与他人同享快乐,痛 苦时希望他人帮助排忧解难。
2.社会环境的氛围对个体成就动机具有深刻影响。麦克利兰 德研究并测量了三十多个国家儿童读物中的故事内容所表 现的成就动机,认为一个社会形成的高成就动机氛围有益 于个体成就动机的提高。(成正比)
20
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个体希望影响和控制他人的心理倾向, 即权力欲。
《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一、沟通的概念 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包括人际沟通和大众沟通。
二、沟通的结构
(一)信息源 (二)信息 (三)通道 (四)信息接收者 (五)反馈 (六)障碍 (七)背景
人际沟通流程图
干扰
背景
信息 发布人
信息
通道
信息 接受人
反馈
三、沟通的功能
(一)获取信息的手段 (二)思想交流与情感分享的工具 (三)满足需求、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 (四)减少冲突、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五)协调群体内行动,促进效率的提高与组织目标的实现
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 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 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角色的社会规范 投人所好
第四节 社会动机与社交情绪
第一单元 社会动机的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引起、推动、维持与调节个体行
为,使之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需要与动机
二、动机过程
需要——心理紧张——动机—— 需要满足,紧张解除——新的需要 ——心理紧张——……
1.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2.
解释经验
3.
决定期待
(四)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1. 生理自我(8个月∼3岁) 2. 社会自我(3岁∼13岁)
∼ 3. 心理自我(青春期 成年期)
自我概念的主要因素:自尊和自信心的发展
(五)自我概念的测量
我(I)认为我(ME)是个漂亮的孩子
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应该自我
(一)身体运动是个体最易发现的一种体语 (二)触摸是人际沟通有力方式
三、姿势与装饰
(一)公众距离 (二)社交距离 (三)个人距离 (四)亲密距离
四、人际距离
五、良好人际关系的原则
1. 相互性原则 2. 交换性原则 3. 自我价值保护原则 4. 平等原则
社会心理学PPT_图文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关注群体和社会 )
斯特克:“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 ,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
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 发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
勒温(1890—1947), 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 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 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 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 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 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 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 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 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 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 了很大影响。
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 2、问卷法
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感到他咳嗽是在针对我。 咨询家:我知道你是确实是感觉到了,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来访者:我感到很不安,我很在意他的声音,我难受极了。 咨询家:你感到很难受,不安,但又无法摆脱,感到很无奈是吗? 来访者:是的。不仅如此,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不进去。 咨询家:学习不进去? 来访者:我脑海中在他咳嗽时会胡思乱想,认为他可能是恨我,故意的。 咨询家: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咳嗽就是针对你的呢。 来访者:我想可能是我拒绝他的求爱缘故吧? 咨询家:现在我们试想一想,他咳嗽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
斯特克:“是由社会和个体的相互关系来界定的 ,任务是解释社会互动。”
艾尔乌德:“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 ,以群体生活的心理为基础。”
(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
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 发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
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 的科学。
勒温(1890—1947), 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 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 ,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 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 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 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 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 有很大的影响。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 、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
华生(1878—1958)生于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格林维尔,1900年获 得福尔满大学硕士学位。后入芝加哥大学,就学于杜威、安吉尔、 唐纳尔森和洛布,1903年获得该校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后任芝 加哥大学讲师和心理实验室主任,并很快成为比较心理学领域的领 导者。1908年转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20年,因桃色事件引起家庭纠纷与妻子离婚而被迫 改行从事广告商业活动,直至1945年退休。但在20世纪20、30年 代,他还著书立说宣扬行为主义,做了大量心理学普及工作,产生 了很大影响。
的技巧、谈话与提问技巧、追问技巧) 2、问卷法
下面是咨询过程中的一段对话: 来访者:我感到他咳嗽是在针对我。 咨询家:我知道你是确实是感觉到了,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来访者:我感到很不安,我很在意他的声音,我难受极了。 咨询家:你感到很难受,不安,但又无法摆脱,感到很无奈是吗? 来访者:是的。不仅如此,我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不进去。 咨询家:学习不进去? 来访者:我脑海中在他咳嗽时会胡思乱想,认为他可能是恨我,故意的。 咨询家:你有什么理由认为他咳嗽就是针对你的呢。 来访者:我想可能是我拒绝他的求爱缘故吧? 咨询家:现在我们试想一想,他咳嗽是否有别的什么原因?
社会心理学(简版) 第七章 社会动机s
自我决定理论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Deci&Ryan,1985)
每个个体都有自主的需要,当一个人从事 的事情是来自于内在的喜好时,其行为的 动机最强。
当完成任务的压力来在自身以外的因素时,人会产生几种 反应:拒绝、接受、认同、内化。在拒绝抵触和表面上接 受的时候,完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工作了无意义。 当认同或内化时,个体就将外在的压力转化成了内在的动 力,把工作看成了是实现自己内在需要的一个部分,工作 起来就会充满干劲。
影响成就动机形成及强度的因素
童年期所受的家庭教育
个体的独立性、自律 父母对子女的要求(家庭社会背景)
自己的成败经验
习得性无助感(learned helplessness)Fra bibliotek社会气氛
目睹他人的或间接的经验
二、几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亲和动机 成就动机
亲和动机
定义:亲和动机是指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 建立友好、协作关系的一种心理欲求。
成就动机
概念
是个人去从事、完成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 作,并力图达到较高水平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 使个人不断进取以追求新的目标; 使人克服困难以实现既定的目标; 使人对所从事的活动精益求精,力求达到完善的地 步。
成就动机的意义
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工作成就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与社会经济发展呈正相关
成就动机的结构
阿特金森(J.W.Atkinson ,1958 ,1964)认 为,成就动机由两种方向彼此相对的心理 因素构成:
希望成功
(hope for success) 害怕失败 (fear for failure) 前者使人趋近目标以追求成功,后者使人回避 目标以避免失败。 一事当前,这两种力量往往同时起作用。
第三章 社会性动机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 自利归因偏差: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 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 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 部因素。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将人分为两种类型: • 一是“内控型”的人:即认为自己可 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是由 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 • 二是“外控型”的人:即感到自己无 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 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2、影响因素
• 个体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自我需要制抚养 的孩子,成年后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 个体所处的情境:在焦虑、恐惧情境下,亲近他 人的倾向更强。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亲和动机实验
•出生顺序:长子(女)、独生子女的交往动机更强。
二、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1、定义
二、认知论
1、认知失调论
– 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 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 个体有一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即认知失调会 导致紧张和不适,这种力量驱使个体去恢复 平衡。
认知失调论示例
• 认知失调状态
– “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矛盾
• 改变途径
– 改变或否定其一: “我不再吸烟”或“如果 停止吸烟将使我超重” – 降低重要性/强度:“吸烟对我的健康可能有 一些影响”或“要少抽点烟” – 增加新认知或理由:“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 或“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四、需要层次与自我实现论
• 代表人物:马斯洛 • 人的基本需要(五种/七种):
1)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 3)归属与爱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 6)审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
• 自利归因偏差: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 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 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 部因素。
•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将人分为两种类型: • 一是“内控型”的人:即认为自己可 以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是由 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造成; • 二是“外控型”的人:即感到自己无 法控制周围环境,不论成败,都归因 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因素。
2、影响因素
• 个体幼年时期形成的依赖倾向:自我需要制抚养 的孩子,成年后在交往中表现出更多的自主性。 • 个体所处的情境:在焦虑、恐惧情境下,亲近他 人的倾向更强。
沙赫特(Schachter,1959)的亲和动机实验
•出生顺序:长子(女)、独生子女的交往动机更强。
二、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e) 1、定义
二、认知论
1、认知失调论
– 当个体对同一事物产生两种(或多种)彼此 矛盾的认知时,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 个体有一种寻求平衡的倾向,即认知失调会 导致紧张和不适,这种力量驱使个体去恢复 平衡。
认知失调论示例
• 认知失调状态
– “吸烟危及我的健康”和“我吸烟”矛盾
• 改变途径
– 改变或否定其一: “我不再吸烟”或“如果 停止吸烟将使我超重” – 降低重要性/强度:“吸烟对我的健康可能有 一些影响”或“要少抽点烟” – 增加新认知或理由:“抽烟可提高工作效率” 或“世界上抽烟而长寿者不乏其例”
社会心理学(共136张PPT)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15
一、社会学习论
– 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认为先前的学 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 在社会学习论看来,学习过程有三种机制:联想、强化和模仿
– 联想
• 看到白大褂,就想到打针,所以感到害怕。
– 强化 • 婴儿因第一次发出“妈妈”的叫声,得到了爱抚,以后为了得到这种 结果,会不断地叫“妈妈”。
• 研究方法:社会学方法 • 研究内容:
– 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 个体的社会心理活动与其外部条件的联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5
二、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
•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社会行为
– 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 系统,包括个体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 体决策等
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 满足家庭成员的多种需要:性、生育、经济、伦理、教育等。 社会交换理论对人际关系的解释 第一单元 沟通的结构与功能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23
四、精神分析论
• 荣格(分析心理学)强调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反对弗洛伊德的自 然主义倾向。
– 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 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 勒温的公式:B=f (P,E)。其中B-行为, P-人格, E-环境, f-函数关系
致力于改善个体的健康和幸福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
个体层面
2
人际层面
➢社会化 ➢自我意识 ➢社会动机 ➢社会知觉 ➢态度
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精品课程1-13)全课件
原因
影响
在某些情况下,服从现象可能导致个 体做出不道德或非理性的行为,对社 会道德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
权威压力、合法化过程、情境因素。
社会助长与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
当有他人在场时,个体的表现可能会优于单独行动时的表现。这是因为他人作 为观众或同伴,提供了行为的反馈和激励,促使个体更加努力地表现。
社会惰化
当团队成员数量增加时,个体在团队中的努力程度可能会降低。这是因为团队 成员之间存在责任分散的现象,导致个体认为自己的贡献对团队整体的影响较 小,从而减少努力。
04 社会关系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定义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涉及情感、认知 和行为等多个方面。
人际关系类型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人际关系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亲密关系、 友谊、同事关系等。
02 社会认知
人际知觉
1 3
知觉对方的态度和情感
人们通常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语气等 ,感知对方的态度和情感,如友好、敌意或中立。
知觉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
2
人们能够根据对方的穿着、言谈举止以及所处环境等信息,
判断对方的社会角色和地位,如学生、教师或企业家。
知觉对方的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
人们能够通过观察对方的互动方式和行为模式,判断对方的 人际关系和互动模式,如亲密、疏远或竞争。
印象形成
首因效应
指在初次接触时,最先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即使后来获得的信息与之前的信息相 矛盾,人们仍然倾向于坚持最初的印象。
近因效应
指在最近一次接触时,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可能会改变或修正之前形成的印 象。
社会影响
研究社会影响力的形成、作用机制以及如何通过社会心理学原理来影 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社会心理学(2-6)社会动机
阿特金森将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和由成功带来的积极情 感的倾向性; 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 情感的倾向性. 根据这两类动机在个体的动机系统中所占的强度,可以将个体分 为力求成功者和避免失败者. 研究表明: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最能调动力求成功者的积极性, 因为对他们最富挑战性;而对于避免失败者则相反,他们往往会回 避这项任务,因为他们将心态定位在如何避免失败,而要避免失败, 所以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2)班图拉的自我强化论
班图拉认为:行为通常是在没有直接外部强化的情况下进行的。虽然有些活 动是靠预期的后果来维系的,但绝大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
基本要点: 第一,强化物完全由个体自身所掌握和支配,即当个体打算想要自我强化时, 随时随地都有强化物可以使用. 第二,强化的标准和依据是由个体自己确定的,以及行为表现的好坏是由自 己确定的。因为行为的评价取决于自我的判断,因此,是否继续一种行为也 完全是由自我决定的. 评价: 这一理论从个体自身的自主能动性来论述行为活动的强化因素,强调了个体 的认知在强化中所具有的作用,肯定了个体的自我控制和选择的能力,对强 化理论具有修正、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二、成就动机
(一)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
1.成就动机的含义
成就动机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默瑞(1938)在“成就需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0世纪40、50年代,麦 克兰德和阿特金森接受默瑞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成就动机理论.《成 就动机》麦克兰德等人,1953)
定义:
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善状态的动机。
(二)高成就动机者的共同特征 1.喜欢难度较大且具挑战性的任务,有强烈的自信心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应变能力很强,抱负水平高,并可随着活动目标的实现或任务的完成 与否自行调节; 3.精力旺盛,采用新方法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具有冒险性与创造性; 4.对自己作出的决定高度负责任; 5.喜欢选择有能力的人合作共事,处理人事关系精明. 可概括为: 进取心强,不安现状; 工作主动,生活充实; 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独立思维,创造性强; 竞争意识,自信心强.
社会心理学 第五章 社会动机
原始性、生物性、生理性 衍生性、社会性、习得性
3、动机的性质
(1)人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整体,动机 是完整的个人动机,而不是个人某一部分的; (2)总,但满足方 式可能因个人、文化而异; (4)复杂多样,个体的动机与行为绝非一一 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 (5)存在无意识或潜意识动机; (6)动态过程,连续不断、无休止; (7)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有动机。
四、麦奎尔的动机类型
从两个纬度来区分动机的类型, 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纬度 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纬度
五、成就动机理论
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既 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阿特金森
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 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 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意义
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自主性
体验到地对工作 结果的责任感
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 高质量的工作绩效 对工作高度满意感 低缺勤率和离职率
反馈
对工作活动实际 结果的了解
职工成长需求强度
4、需要、动机、行为三者关系
三者之间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述: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需要 紧张消除 新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过渡
3、需要与生产 在整个需要与生产的新陈代谢系 统之中,消费作为中间环节,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其一,消费是对生产者需要的满足 其二,消费是对生产和需要的生产
二、社会动机 1、动机(motivation) 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 在力量。
动力 内在心理过程 动机的有意识性,是人与动物动机之区 别。人的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但它是 意识活动的暂时压抑和调整,是意识活 动的另一种表现。
3、动机的性质
(1)人是一个一体化、有组织的整体,动机 是完整的个人动机,而不是个人某一部分的; (2)总,但满足方 式可能因个人、文化而异; (4)复杂多样,个体的动机与行为绝非一一 对应,而是错综复杂的; (5)存在无意识或潜意识动机; (6)动态过程,连续不断、无休止; (7)并非所有行为和反应都有动机。
四、麦奎尔的动机类型
从两个纬度来区分动机的类型, 内在中心——外在中心纬度 认知取向——情感取向纬度
五、成就动机理论
是个体为了取得较好的成绩,达到既 定目标而积极努力的动机。
阿特金森
一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即人们追求成功 和成功带来的积极情感的倾向性。 另一种是避免失败的动机,即人们避免 失败和由失败带来的消极情感的倾向性。
技能多样性 任务完整性 任务意义
体验到工作的意义
自主性
体验到地对工作 结果的责任感
高度的内在工作动机 高质量的工作绩效 对工作高度满意感 低缺勤率和离职率
反馈
对工作活动实际 结果的了解
职工成长需求强度
4、需要、动机、行为三者关系
三者之间可以用以下模型来表述:
需要 心理 紧张 动机 行为 满足需要 紧张消除 新的需要
安全需要是生理需要向社会需要的过渡
3、需要与生产 在整个需要与生产的新陈代谢系 统之中,消费作为中间环节,起着重 要的作用。
其一,消费是对生产者需要的满足 其二,消费是对生产和需要的生产
二、社会动机 1、动机(motivation) 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为的内 在力量。
动力 内在心理过程 动机的有意识性,是人与动物动机之区 别。人的动机也有无意识成分,但它是 意识活动的暂时压抑和调整,是意识活 动的另一种表现。
2024年度社会心理学周晓虹课件
2024/2/3
调查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手段收集大量数据,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结论。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特点。
7
02
社会认知
2024/2/3
8
社会认知的概念与特点
2024/2/3
社会认知是指个体对他人、群体、社会现象及其关系的 感知和理解过程。 社会认知的特点包括主观性、整体性、互动性、情境性 和动态性等。
2024/2/3
21
社会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社会态度的形成
受到遗传、环境、文化和社会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社会学习、模仿、认 同等机制逐渐形成。
社会态度的改变
可以通过说服、宣传、教育、奖惩等手段来改变个体的社会态度,其中认知失 调、社会比较、情感卷入等是影响态度改变的重要因素。
2024/2/3
22
社会态度的测量与评估
14
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与后果
影响因素
社会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因素(如个性、价值观、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文化、社会制度、群 体氛围等)和情境因素(如时间、地点、事件等)。
行为后果
社会行为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包括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对个人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其自我认知、情感状态 、人际关系等;对社会而言,社会行为可能影响社会秩序、文化传承、社会变迁等。同时,社会行为的后果也会 反过来影响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和动机。
13
社会行为的动机与目的
2024/2/3
动机理论
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社会行为的内在原因,是社会行为产生 和持续的动力。动机理论包括需要层次理论、归因理论、期 望理论等。
目的性
社会行为总是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即人们通过社会行为想要 达到某种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不同的社会行为可能有不同的 目的,如追求个人利益、维护社会公正、实现自我价值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社会动机 第一节 社会动机概述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和特性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
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 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动机与行为目标的关系:
联系: 由动机激发的行为一定是指向一定
目标的。此目标可能是现实存在的, 也可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某一产物。 行为目标与动机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 化。 区别:在较为复杂的活动中,动机与 行为目标之间是不同的。
四、归因理论
从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角度认识行为 动机。人们对未来的成就期望主要取 决于个人归因的稳定性。
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运 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则期望不会变 化;若归为能力不够、任务太难等稳 定因素,则期望因失败而降低。
五、习得无助理论
由失败而获得的无助感具有弥漫的性 质,能够扩散到新的情境中,使个体 面临能够通过自身的反应逃避负性情 境时,也作出无助的反应。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二、强化理论:
人的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外界施加于 个体身上的强化,这种强化决定了 个体今后行为活动的愿望强度和行 为活动的方向目标。
三、自我强化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虽然有些行为是靠后果来维持的,但绝大 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在这一 过程中,人们为自己确立了某些规范,并 以自我酬赏和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 动做出反应。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第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要有诱因的存在。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之间具有依存性的关系:动 机是行为的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 现。不存在着没有动机的行为,也不存 没有行为的动机。
(二)社会动机的特性和功能
1、动机的强度 测定动机强度的指标:需要的强度; 动机持续的时间
第三节 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
一、挫折概述
(一)定义:
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 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情绪状态。
(1)有行动的动机和行动目的; (2)有实现动机和目标的行动手段; (3; (5)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映;
(二)挫折的原因和种类
自然条件的原因
客观原因
挫
社会条件的原因
折
原
因
个体生理原因
主观原因
个体心理原因
二、挫折的反应
直接攻击
(1)攻击 转向攻击 (2)退化 (3)固执 (4)冷漠
三、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挫折的应付)
(1)合理化效应 (2)压抑 (3)幽默 (4)反向作用 (5)升华 (6)补偿
感谢您的下载!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最重 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设法将其达到某 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力量。即对成就的 欲求。
(二)权利动机 是对权利的欲求。
(三)亲和动机
也为合群动机。是个体害怕孤独, 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 的联系的一种内心欲求。
第二节 动机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动机的清晰度 衡量动机清晰度的指标是:选择行为 的自觉性;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
3、动机的更替性-----动机间的斗争
(1)从形式上将其分为: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2)从内容上将其分为: 原则性冲突 非原则性冲突
4、动机的活动(激活)性 5、动机的复杂性
二、社会动机的类型 (一)成就动机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和特性 (一)社会动机的涵义
社会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动个体 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动机与行为目标的关系:
联系: 由动机激发的行为一定是指向一定
目标的。此目标可能是现实存在的, 也可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某一产物。 行为目标与动机之间可以发生相互转 化。 区别:在较为复杂的活动中,动机与 行为目标之间是不同的。
四、归因理论
从人们内在的心理活动角度认识行为 动机。人们对未来的成就期望主要取 决于个人归因的稳定性。
如果个体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运 气不好等不稳定因素,则期望不会变 化;若归为能力不够、任务太难等稳 定因素,则期望因失败而降低。
五、习得无助理论
由失败而获得的无助感具有弥漫的性 质,能够扩散到新的情境中,使个体 面临能够通过自身的反应逃避负性情 境时,也作出无助的反应。
自我实现 尊重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二、强化理论:
人的行为的动机来源于外界施加于 个体身上的强化,这种强化决定了 个体今后行为活动的愿望强度和行 为活动的方向目标。
三、自我强化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虽然有些行为是靠后果来维持的,但绝大 多数活动是由自我强化来控制的。在这一 过程中,人们为自己确立了某些规范,并 以自我酬赏和自我惩罚的方式对自己的行 动做出反应。
2、动机与需要的关系
第一: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要有诱因的存在。
3、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动机与行为之间具有依存性的关系:动 机是行为的原因,行为是动机的外在表 现。不存在着没有动机的行为,也不存 没有行为的动机。
(二)社会动机的特性和功能
1、动机的强度 测定动机强度的指标:需要的强度; 动机持续的时间
第三节 动机受挫和行为反应
一、挫折概述
(一)定义:
是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由于遇 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 的一种情绪状态。
(1)有行动的动机和行动目的; (2)有实现动机和目标的行动手段; (3; (5)产生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映;
(二)挫折的原因和种类
自然条件的原因
客观原因
挫
社会条件的原因
折
原
因
个体生理原因
主观原因
个体心理原因
二、挫折的反应
直接攻击
(1)攻击 转向攻击 (2)退化 (3)固执 (4)冷漠
三、挫折的心理防卫机制(挫折的应付)
(1)合理化效应 (2)压抑 (3)幽默 (4)反向作用 (5)升华 (6)补偿
感谢您的下载! 快乐分享,知识无限!
是推动个体去追求、完成自己所认为最重 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设法将其达到某 种理想地步的一种内在力量。即对成就的 欲求。
(二)权利动机 是对权利的欲求。
(三)亲和动机
也为合群动机。是个体害怕孤独, 希望和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友好 的联系的一种内心欲求。
第二节 动机理论 一、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2、动机的清晰度 衡量动机清晰度的指标是:选择行为 的自觉性;可以测查的语言行为。
3、动机的更替性-----动机间的斗争
(1)从形式上将其分为: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2)从内容上将其分为: 原则性冲突 非原则性冲突
4、动机的活动(激活)性 5、动机的复杂性
二、社会动机的类型 (一)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