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共60页](https://img.taocdn.com/s3/m/6261fa9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b9.png)
龙虫并雕斋
王力先生书斋名。“雕龙”(文心雕龙)“雕虫” 都是古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驺奭记录了
邹衍谈天文之术而成文,人们称他为“雕龙 奭”,后来指善于写大文章。“雕虫”是雕虫 小技,出自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 刻”,后来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王力先生引 用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大事小事两样都干。雕 虫虽是小计,但要真正做好,也绝非易事。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 “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奸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姓名 字号
800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 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中 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 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 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 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 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 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 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 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 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王力先生书斋名。“雕龙”(文心雕龙)“雕虫” 都是古代的典故,战国时,齐人驺奭记录了
邹衍谈天文之术而成文,人们称他为“雕龙 奭”,后来指善于写大文章。“雕虫”是雕虫 小技,出自扬雄《法言·吾子》“童子雕虫篆 刻”,后来指微不足道的小文章。王力先生引 用这两个典故,说自己大事小事两样都干。雕 虫虽是小计,但要真正做好,也绝非易事。
【重阳】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 “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 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 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 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 萸少一人”的诗句。
礼仪 制度
之 礼仪
【腊日】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这是古代岁 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 腊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个月(腊月)举行, 南北朝时腊日已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 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佛教的腊 八粥后也渗入腊日习俗。
奸臣秦桧谥号为缪丑——恶谥 5.称斋名:指用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例子:聊斋先生、饮冰室主人 6.称籍贯 例子:柳河东、王临川、康南海 7.称郡望 例子:韩昌黎
姓名 字号
800多年来,秦桧其人在历史上一直 是人们加以深谴的对象。被“誉为”中 国历史上的十大奸臣(庆父、赵高、梁 冀、董卓、来俊臣、李林甫、秦桧、严 嵩、魏忠贤、和珅)之一。
【乞巧】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 或七夕。相传,天河东岸的织女嫁给河西 的牛郎后,云锦织作稍慢,天帝大怒,将 织女逐回,只许两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 晚在鹊鸟搭成的桥上相会。或说:天上的 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 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 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 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 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 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文化常识课件
![文化常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925899998fcc22bdd10d26.png)
1
【纪日法】
•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
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 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
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 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 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 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 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 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1
•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 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 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 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 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 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 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 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 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1
太阳的别称
• 太阳别称-------东曦 •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 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 太阳已经出来了。
1
【月亮的别称】
•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 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 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 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 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 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 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 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 娟。
【纪日法】
•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 1. 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三五之夜,明
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2. 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夏四月辛巳,
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 日 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 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 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 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 叫晦。 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1
• 【昴宿】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 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唐代李贺诗“秋静见 旄头”,旄头指昴宿。唐代卫象诗“辽东老将鬓 有雪,犹向旄头夜夜看”,旄头亦指昴宿,诗句 表现了一位老将高度警惕、细心防守的情景。
• 【参商】参指西官白虎七宿中的参宿,商指东官 苍龙七宿中的心宿,是心宿的别称。参宿在西, 心宿在东,二者在星空中此出彼没,彼出此没, 因此常用来喻人分离不得相见。如曹植“面有逸 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杜甫诗“人生不相见, 动如参与商”。
1
太阳的别称
• 太阳别称-------东曦 • 促织:东曦既驾,僵卧长愁。 【东曦】古代神话说太阳神的名字叫曦和,
驾着六条无角的龙拉的车子在天空驰骋。 东曦指初升的太阳。《促织》:“东曦既 驾,僵卧长愁。”“东曦既驾”指东方的 太阳已经出来了。
1
【月亮的别称】
•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 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 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 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 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 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 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 虚。 (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 为望舒。 (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 娥。 (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 娟。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6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件(共7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e03253b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80.png)
导析:D 何大学问是小说《蒲柳人家》中的一位人物,是虚构的,不 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运用写实的笔法来表现的人物。
4.(2023滨州)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豪放派词人代表。我们在初中 课本上学过他的《记承天寺夜游》《江城子·密州出猎》《卜算子·咏梅》 《水调歌头》《定风波》。 B.“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 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和韩 愈的《马说》。 C.古代常用的敬辞和谦辞如今仍在广泛使用,例如请教他人时常说“赐教”, 询问别人的年龄时常说“贵庚”,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常说“拙见”。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 称“五律”或“七律”。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分为首 联、颔联、颈联、尾联。
导析:C “古稀”指“70岁”,“知天命”或“半百”指的才是“50 岁”。
(时间:25分钟 满分:40分)
1.(2023齐齐哈尔)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其主要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B.中华诗文浩如烟海,逐渐形成了一些表意相对固定的词语,如“汗青” 指史册,“青鸟”指信使,“瀚海”指大海,“蛾眉”指女子。 C.我国历史上曾用干支纪年与皇帝年号纪年。“崇祯五年”为皇帝年号纪 年;“丙辰中秋”中的“丙辰”为干支纪年,“丙”属天干,“辰”属地 支。 D.普希金,俄国诗人。代表诗作有《自由颂》《吉檀迦利》《致大海》等。
专题八 文学文化常识
课标导航
考查角度 命题方向 字积累
与梳理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第一轮专项复习——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2e5ea5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7f.png)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校
中国古代各级学校名称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序】殷商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 庠序称学校。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 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 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院。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 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 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 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 院、河南登封的蒿阳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
【明经】指通晓经学,经学多指儒家经典。【明法】指通晓法律,能解决问题;
【尤异】指官吏政绩最好的。
【治剧】能治理好困难重重的郡县。
【兵法】指能征善战和通晓兵法。
【阴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异】懂得祛灾降魔。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后因避刘秀讳而称茂才,其义为“才能优异”,茂才为 州举。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察举制度
汉代察举主要科目
古代文化常识:科举教育
古代学官
中国古代学官名称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 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 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唐代的韩愈曾任过国子监祭酒。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
![2025届高考文言文一轮复习:文化常识 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48cc21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02.png)
➢ 称呼时,庙号常常放在谥号之前,同谥号一道构成已死帝王的 全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 帝、隋文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 唐太宗、宋太祖等。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姓名字号篇
➢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等 等)、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 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 有评判性质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 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延赐予。谥号的选定根 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道号时选 择。
外内从乱曰荒。 好乐怠政曰荒。 不勤成名曰灵。 好祭鬼怪曰灵。 杀戮无辜曰厉。 壅過不通曰幽。 动祭乱常曰幽。 去礼远众曰炀。
姓名字号篇
➢ 所谓尊号,乃为尊崇帝后为之所上之称号。始于秦代。如位皇 帝尊前皇帝为太上皇,尊前皇后为皇太后、太皇太后,亦称上 尊号。时至唐代,为皇帝上尊号之风大盛,有生前奉上者,亦 有死后追加者。武后称圣母神皇,高宗称天皇,中宗称应天神 龙皇帝等。
子·密州出猎》)
天文篇
3.在我国古代,有许多代指国家或地区的词汇,它们的含 义及来历各不相同。你能说出下列各词的意思吗?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 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四而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 海”之意与之类似。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下。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犹称“天下”
地理并称
【五岳】 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 南岳衡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
![古代文化常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d9aa80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3.png)
现 23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21
代 -1 3 5 7 9 11 - - - - - -
纪 点 点 点 点 点 点 13 15 17 19 21 23
时
点点点点点点
一.昳 [dié] (太阳)偏西: 诸客奔走市买,至日~皆会。 昳 [yì] 〔~丽〕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二.隅中[yú zhōng] 将午之时。
三..晡(bū)时(15-17点)
• 例如把一昼夜分为十二段,用十二 地支来表示,即十二个时辰,每个 时辰恰好等于现代的两小时。小时 的本意就是小时辰。
天色纪时、五更纪时与现代纪时对应关系
夜间时辰 黄昏 人定 夜半 鸡鸣 平明 五更 一更 二更 三更 四更 五更
如《祭妹文》“此七月望日事也”; 《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 前后”。
古人纪时
1、天色纪时法 2、地支纪时法 3、五更报夜
天色纪时、地支纪时与今天序数纪时对应关系
天 色 夜鸡平日食隅日日晡日黄人 纪 半鸣明出时中中昳时入昏定 时
地 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纪 时
望海潮·东南形胜 南宋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 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 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古人纪月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 特殊的称谓。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 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十二个月:孟春、仲春、季春, 孟夏、仲夏、季夏, 孟秋、仲秋、季秋, 孟冬、仲冬、季冬。
《文化常识总结》课件
![《文化常识总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79ed90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传统节日的历史
传统节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元宵节
吃元宵、闹花灯、 猜灯谜等。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等 。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拜年等 。
清明节
扫墓、祭祖等。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展。
02
天文地理
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如浑天仪、天体仪等天文
仪器的发明,以及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为世界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03
数学物理
中国古代数学和物理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如《九章算术》、
《墨经》等著作,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创造
中华美食与文化传承
中华美食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中华美食已经成为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地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04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绘画
书法
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 等为主,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强调笔墨 技巧和构图之美。
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审美水平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统一 ,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具 有积极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于促 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中华美食的特点
中华美食讲究色香味俱佳,注重食物 的口感、色泽、香气、造型等方面, 同时注重食物的养生和营养价值。
传统节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活动
元宵节
吃元宵、闹花灯、 猜灯谜等。
端午节
吃粽子、赛龙舟等 。
春节
贴春联、放鞭炮、 吃团圆饭、拜年等 。
清明节
扫墓、祭祖等。
中秋节
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
传承中华文化
展。
02
天文地理
中国古代在天文地理方面也有着卓越的成就,如浑天仪、天体仪等天文
仪器的发明,以及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为世界科技史的发展做出了重
要贡献。
03
数学物理
中国古代数学和物理也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如《九章算术》、
《墨经》等著作,对于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创造
中华美食与文化传承
中华美食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在当今社会,中华美食已经成为中华文 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地游客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04
中国传统艺术
中国传统艺术的种类和特点
绘画
书法
中国传统绘画以水墨画、工笔画、写意画 等为主,注重意境和气韵生动,强调笔墨 技巧和构图之美。
传承中华文化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对于传
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提升审美水平
中国传统艺术注重形式美和内涵美的统一 ,对于提升人们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具 有积极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
中国传统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对于促 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具有积极影响
中华美食的特点
中华美食讲究色香味俱佳,注重食物 的口感、色泽、香气、造型等方面, 同时注重食物的养生和营养价值。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完美版课件】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ppt【完美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5a0cdf548d7c1c709a14552.png)
名称有关的诗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
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
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纪年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帝王年号纪年法 • 天干地支纪年法 •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6789012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公元与干支两种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如1840年, 末位定天干:1840——0——庚 除以12的余数定地支:1840/12余4——子 所以1840年是庚子年。请推算一下2011年是什么年?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 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 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 《马嵬》)
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一年一 会,不如他们长相厮守。而因史禄山叛乱逃离长安的 唐玄宗,却在马嵬坡被禁卫军逼迫,缢死杨贵妃。
欧洲人将璀璨的星空想象成十二个 美妙星座,而拥有超群智慧的中国人 不但将满天繁星分成四大类(“四象”), 而且将它们与广阔的疆域联系起来, 发明出独特的名词——“分野”。
(一)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金木水火 土合起来称为五纬。 《史记•天官书》: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 为七政或七曜。
平明:“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王昌龄《芙 蓉楼送辛渐》)
日中:“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 人定:“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初定” (《孔雀东南飞》) 日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
楼》) 更定:“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纪年
• 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 帝王年号纪年法 • 天干地支纪年法 • 年号干支兼用法
纪年 天干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567890123
地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公元与干支两种纪年法之间的转换: 如1840年, 末位定天干:1840——0——庚 除以12的余数定地支:1840/12余4——子 所以1840年是庚子年。请推算一下2011年是什么年?
“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这种 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 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4)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 《马嵬》)
唐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长生殿嘲笑牛郎织女一年一 会,不如他们长相厮守。而因史禄山叛乱逃离长安的 唐玄宗,却在马嵬坡被禁卫军逼迫,缢死杨贵妃。
欧洲人将璀璨的星空想象成十二个 美妙星座,而拥有超群智慧的中国人 不但将满天繁星分成四大类(“四象”), 而且将它们与广阔的疆域联系起来, 发明出独特的名词——“分野”。
(一)五纬与七政
古人把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金木水火 土合起来称为五纬。 《史记•天官书》: “ 天有五星,地有五行。”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 为七政或七曜。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
![古代文化常识之中国礼仪文化 课件(共3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b3f6c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9.png)
当代礼仪: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礼仪在中国成为一种 文化形态,它既包括一套以仁、义、 礼、智、信为中心的机制观念,也包 括以礼节仪式为内容的风俗习惯。
叁 礼仪的分类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周人认为国祚绵长,有两方面的条件:一是神鬼的保佑,一是人的 措施,所以非常重视神鬼的祭祀。《周礼·大宗伯》:“大宗伯之职 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祇)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郑玄 注:“立天神地祇人鬼之礼者,谓祀之祭之享之礼,吉礼是也。保 ,安也,所以佐王立安邦国者,主谓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也。……明 尊鬼神重人事。”古人分礼为五类。
出花园
(1)“出花园”时间 “出花园”在哪一天“出”,这是有讲究的。在潮州这边,一般会在前一
年年底先去“问老爷”,然后根据时辰八字制定一个日期来“出花园”,还会 写明一些祭拜流程和注意事项。而揭阳地区一般是七月初七。当然,也 要提前求神问卜,适宜者才能出花园。 (2)沐浴
这一天,最重要的是使用花草沐浴。这点在潮汕各地是一样的。至 于花草的种类,具体各地有所不同。饶平使用榕树枝、竹枝、石榴花、 桃树枝、状元竹、青草各一对合12种;潮州湘桥有些地方使用的是红花 (石榴花)仙草、龙眼叶、千日红、榕叶、竹叶各一对。
(一)传统的分类——五礼
03 宾礼
一、诸侯定期朝见周天子的礼仪。四方诸侯在规定朝觐之年分别于春、 夏、秋、冬亲来朝觐,《周礼·大宗伯》贾公彦疏:
二、诸侯不定期朝觐周天子的礼仪。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的 诸侯不服从天子之命,天子须要讨伐,所在方向的诸侯临时会合朝觐天子, 协同征伐。这种礼叫作“会”。另一种情况是,如果十二年中天子不巡守, 则六服之内诸侯都来朝觐,天子筑坛发表训话。这种礼叫作“同”。
人生礼仪
《文化常识趣味复习》课件 (27张PPT)
![《文化常识趣味复习》课件 (2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d8b6f7fe4733687f21aa7a.png)
玉盘珍馐好生活
• 五谷、五味、六畜、八珍、羹、脍炙 • 炊具:鼎、镬、甑、甗、鬲 • 古代酒器:樽、觥、卮
多种称谓要记得
• 死的五种称呼:皇帝叫驾崩、诸侯为薨、大夫为卒、士 人为不禄、平民为死
• 对人的称谓:称庙号、尊号、年号、谥号、姓名、称号、 斋名、籍贯、郡望、官名、官地、谦称
• 扩展:(父母去世)艰忧、守丧、服阙、夺情
加官进爵“加油干”
• 爵:公、侯、伯、子、男 • 丞相、 • 太师、太傅、太保----三公 • 东宫三师: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 御史、枢密使、 • 侍中、郎中、刺史、司马、经略使、里正
年老辞官心也安
• 表示辞去官职的词语: • 悬车、解官、致仕、乞骸骨
第二部分
“小二郎”的日常生活
生辰八字知岁月
第一名叫什么? ❖4、 春闱是那种考试?在哪里举行?考中的叫什么?第一
名叫什么? ❖5、科举最高级别考试叫什么?录取分为三甲,分别是什
么?一甲三名分别称为什么?
没有科举有察举,征辟做官也容易
• 汉朝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 • 察举的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 • 汉朝选拔人才的一种方法:征、辟
备战2021高考,语文小专题PPT
文化常识 趣味复习
第一部分
“小二郎”的奋斗历程
从出生到状元郎
•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七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取名字
❖上古有姓有氏,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贵族有姓 氏,一般平民没有;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氏用来 明贵贱,姓用来别婚姻。
B.县伯,在文中是爵位名,地位在县侯之下。先秦爵位分公、候、 伯、子、男五等。
《中国文化常识》课件
![《中国文化常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5da688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ebf9569.png)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如孔子 、老子等思想家的出现。
唐宋元明清
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艺 术、科技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近代史
01
02
03
04
05
总结词
第一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与八国 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与五四 运动
抗日战争与解放 战争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遭 受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 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 史。
弱。
法家哲学
法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 思想是“法”,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
法家哲学提倡“公正无私”,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不应该有任何特权或偏见。
法家哲学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政府应该通过法律和 制度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法家哲学强调“实用主义”,认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 注重实际效果,不要空谈或过于理想化。
绘画作品欣赏
《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作品以其卓越的艺术 价值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华艺术的瑰宝。
音乐艺术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音乐艺术概述
中国音乐艺术源远流长 ,具有独特的音乐体系 和表现形式。它以其优 美的旋律和丰富的内涵 ,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音乐类型
中国音乐包括古典音乐 、民间音乐等多种类型 。古典音乐以传统乐器 演奏,如琴、筝、笛等 ;民间音乐则融合了地 方特色和民族风情,如
THANKS。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事业 快速发展,特别是在航天、核
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代科技
总结词
创新发展,赶超先进
高铁、5G
中国在高铁和5G通信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 先地位,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e3c1a3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b.png)
【 ➢ 2019年(III卷)
近 13
殷纣: 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敛 酷刑,是有名的暴君。与夏末国君桀并称为“桀纣”。
年
文 武王: 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
学
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
、 文 化
三晋: 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 三国,史上又称“三晋”。
常
识
考
察
】
【 ➢ 2020年(I卷)
近 13
主司: 1.主管某项工作的官员或部门。2.科举的主试官。
年 殿试: 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
文
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
学 、
,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 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二 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
化
左尹、右尹,左尹地位略高于右尹。后又为古代
常
官的通称,常指地方长官,如京兆尹、河南尹、
识
州尹、县尹等。
考 察
御名: 皇帝的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 字,如御玺、御驾亲征等。
】
【 ➢ 2019年(I卷)
近 13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 以儒、墨、法三家影响最深远。
文
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称为“丁忧”。
化
常 私禄(文义判断): “私”强调个人拥有,与“公”相对;
识
“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后
考 察
也常用以借指仕途。 私禄在此强调是私人财产。
】
【 ➢ 2017年(II卷)
近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与历法 • 31.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
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 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 32.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 夕。( ) • 33.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三十叫“晦”。 () • 31.×解析:是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 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为二 十四段。32.×解析:除夕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 排最后的是大寒。33.×解析:最后一天叫“晦”。
• 1.√ 2.×解析: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 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 之南。3.×解析:古代的“河”一般指黄河,“江” 一般指“长江”
2
•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 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
•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 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 8.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 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 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
• 9.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 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 念。( )
• 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 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
7
• 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
• 21.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 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 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 22.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 2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 行政机构。( )
6
•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 1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
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 • 2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
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 19.×解析:“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 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 20.√
文化常识练习
1
• 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
• 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 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
• 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 “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
•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 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 “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
• 3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 年间。( )
• 27.√28.×解析: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 《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另一种古代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29.×解析: 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30.×解析:始于隋炀帝时期。
• 2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 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 21.√22.√23.×解析: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24.×解析:“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 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
8
• 2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 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 )
5
• 16.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 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 部。( )
• 17.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 利的是户部。( )
• 18.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 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 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 16.×解析: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没有“民部”一说,主管户口的应该是“户部”。 17.×解析:是工部。18.√
• 4.×解析:广州不是,还有一个应该是荆州。 5.×解析: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 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 以东一带。
3
•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 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
•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 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9
27.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 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 28.“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2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 “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 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
• 2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 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 称号并加以重用。( )
• 25.×解析: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 官府也参与干涉了。
• 26.×解析: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 “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 人。
• 6.×解析: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7.√8.√9.√10.√
4
•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 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
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 12.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
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 • 13.“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 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 14.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 事的是兵部。( ) • 15.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 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 11.√12.×解析: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 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13.√14.√15.√
•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与历法 • 31.古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年分成二十四段,
分列在十二个月中,以反映四季、气温、物候 等情,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 • 32.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除 夕。( ) • 33.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叫“朔”,每月三十叫“晦”。 () • 31.×解析:是根据太阳一年内的位置变化以及 所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把一年分为二 十四段。32.×解析:除夕不是二十四节气里的, 排最后的是大寒。33.×解析:最后一天叫“晦”。
• 1.√ 2.×解析: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 南称为“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南,江阴在长江 之南。3.×解析:古代的“河”一般指黄河,“江” 一般指“长江”
2
• 4.古代分天下为九州,即兖州、冀州、青州、 徐州、豫州、雍州、扬州、梁州、广州。 ()
• 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地理常识推 断,古代的“江左”是指长江以西的地区。 ()
• 8.古代以中原为中心,人们将处于东、西、南、北方 的少数民族分别称为东夷、西戎(西羌)、南蛮(南 闽)、北狄,有鄙视之意。( )
• 9.古代的“山东”一般是崤山以东地区;古代的“中国” 有“中原之国”的意思,和今天的“中国”不是同一个概 念。( )
• 10.“路”是宋代时期区域的名称,与今天的省区大致相 似,如福建路、广东路。( )
7
• 古代文化常识——学校与科举
• 21.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征”一般 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 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 22.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 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 2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 行政机构。( )
6
•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 19.“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具体
表示升官之意常用“右迁”一词。( ) • 20.“出”在古代一般是指朝廷的官员到地方
就职,如《琵琶行》中有“予出官二年”。 () • 19.×解析:“迁”有升有降,“左迁”是贬职, 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 • 20.√
文化常识练习
1
• 古代文化常识——山川与地理
• 1.郡,古代的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 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
• 2.古人把山北水南称为“阳”,山南水北称为 “阴”,如华阳在华山之北,江阴是长江之北。 ()
• 3.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 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 “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
• 3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 年间。( )
• 27.√28.×解析:韩愈《师说》的“六艺”是指《诗》《书》 《礼》《艺》《乐》《春秋》这六部经书。另一种古代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29.×解析: 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30.×解析:始于隋炀帝时期。
• 2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 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
• 21.√22.√23.×解析:应该是“太学”或“国子监”。 24.×解析:“博士”是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 晓史事的官职,“教授”一开始也是学官名。
8
• 2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 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 研究学问的场所。( )
5
• 16.在唐代的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司法刑狱 的是刑部,主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的是民 部。( )
• 17.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工程营造、屯田水 利的是户部。( )
• 18.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 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 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
• 16.×解析: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 没有“民部”一说,主管户口的应该是“户部”。 17.×解析:是工部。18.√
• 4.×解析:广州不是,还有一个应该是荆州。 5.×解析:古代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君王坐 北朝南,其左边是东,因此,江左是指长江 以东一带。
3
• 6.江表,指长江以东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 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
• 7.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 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
9
27.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国人之于国也》 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 28.“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2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 “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 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探花、榜眼。 ()
• 2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 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 称号并加以重用。( )
• 25.×解析:书院一开始是私人设立的,但后来 官府也参与干涉了。
• 26.×解析:应该是选那些“有才德之人”,此外, “孝廉”不是荣誉称号,而是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除了针对“孝顺父母”,也选那些“办事廉正”之 人。
• 6.×解析: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7.√8.√9.√10.√
4
• 古代文化常识——政区与官职 • 11.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
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 • 12.封邑是指古代君主把自己国土的某一块地方作为奖励赐
给功臣,如淮阴侯韩信所在的淮阴就是刘邦赐给他的封邑。 () • 13.“礼部”是古代“六部”之一,管理国家典章制度、祭祀、 学校、科举等,并负责接待四方宾客等事务。( ) • 14.三省六部制里,主管官吏任免与考核的是吏部,主管军 事的是兵部。( ) • 15.古代“下车”一词最初是借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是官 员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致仕”也有辞官或者退休的意思。 () • 11.√12.×解析:是把国土中某一块地方的财政收入或者赋税 奖励给某人,不是把国土奖励给他。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