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2019-2020学年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84套)
甘肃省兰州一中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新人教版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00 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阅读题,共48 分)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 2 分)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不论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可以不认可: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来全像玻璃。
因为当前的触屏技术,还没法给予虚构物体以真切的质地感。
人有 5 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当前充足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好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将来,虚构事物将更为传神地体此刻你的眼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能够跟操作真切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惟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 年有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马林克罗德特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仿佛要粗拙些。
经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轻微的沟通电致使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沟通电以某种精准的频次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沟通电的屏幕上,因为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边就有电荷聚积起来。
电荷的数目将跟着沟通电一同振荡,因此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跟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挪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挪动:因为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引诱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稍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觉器探测到。
因为这种皮肤的振动实质上跟手指划过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同样的,因此大脑就把它解说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拙的物体。
2010 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拥有虚构质地感的触屏,能够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示,一般来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来更圆滑些。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高一上学期语文学科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刘克勤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襄阳习家池修禊习俗极可能源于东汉。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上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9-2020学年上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卷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題共3小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经典是攀援艺术高峰的阶梯,也是体现艺术高峰的标杆。
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不仅以是否出现浩如烟海的作品为标志,还以是否涌现深刻反映社会生活的精品力作为代表。
怎样才能锻造经典,或者说,怎样才能创造伟大作品?这是一个涉及诸多方面的复杂问题,仅从创作主体看,文艺家对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生活,能否进行大跨度的意蕴开掘和艺术超越,乃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之点。
文艺作品中呈现的每个具体形象、讲述的每个故事、描绘的每个画面,一般都不仅显示一种存在,同时必然包含着文艺家对生活的理解和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呈现落叶往往意味着事业的衰败或人生的挫折;讲述一位知识分子忘我工作、报效祖国的事迹,让人生发出拼搏奉献、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描写一场残酷的战争,让人诅咒侵略并祈望和平……如此等等,莫不如是。
所有这些,虽然都能从作品表现的生活事件中看出某种意蕴,但它们远不属于我们所说的“意蕴开掘〃的范畴。
这些意蕴,毕竟过于表面化、简单化和通用化了。
在这个层面上进行创作,文艺家只是社会事件的报道者和讲解员,而不是生活底蕴的发现者和人类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我向来认为,文艺家也应是思想家,起码要具备思想家的素质。
他不仅要写出世态炎凉,更要洞悉世道人心,还要为揭示生活奥秘、发现人生真谛提供自己的独到观察和睿智思考,给人以新的感悟和启迪。
鲁迅的一系列小说在现代文学的长廊里出类拔萃,不仅在于他塑造了阿Q、祥林嫂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更在于他对产生人物形象的社会土壤和时代风云进行了独到思考,赋予艺术形象揭示“国民性〃的丰富内涵,其内心深处激荡着“立人'‘的深沉吶喊,其“精神界之战士”的身影显得那样高大伟岸。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含答案一、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
信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过人者。
父肩吾,梁武帝时,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
东海徐摛为右卫率。
摛子陵及信并为抄撰学士。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
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魏,文章辞令,盛为邺下所称。
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帝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朱雀航。
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
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
及即位,转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
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
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
出为弘农郡守。
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
俄拜洛州刺史。
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北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
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
武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
寻征为司宗中大夫。
明帝、武帝并雅好文学,信特蒙恩礼。
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
群公碑志多相托焉。
唯王褒颇与信埒①,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
大象初,以疾去职。
隋开皇元年,卒。
有文集二十卷。
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
(节选自《北史文苑传》)【注释】①埒(liè):等同。
1、下列选项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B.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C.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D 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焉2.、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调动官职的词语有迁、转、徙、调、移、擢等B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某祖某宗的名号,称庙号。
19-20上期末高一语文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一、现代文阅读(16分)1.B(A.以偏概全,去掉“多半”意思改变;C.强加因果;D.根源应该是“文人既不愿掉脑袋,也不肯违心地趋从统治者及其所维护的礼教”)2.B(是为了证明“魏晋文人的真性情”错)3.A(“导致‘狂放’成为一种时尚的社会风气”错)4.D(“直接抒发”错)5.①“极不情愿”“迟疑”“挽留”等拟人化的细节描写,包含惋惜意味,细致刻画出树倒下时的状态。
②“像一个临终者的弥留之际”一句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及沉痛之情。
③“慢得”“慢得”运用反复手法,将树倒下的瞬间动作细节化,给人无尽的反思。
(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6. ①将“原先的林子”与“最后的两棵大树”、清澈的“河”与黑暗的“下水道”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主题。
②“庄严整齐的广场”“整整齐齐的草坪”“听说是进口的,一平米很贵”表现了一种痛惜与无奈,具有讽刺意味。
(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7.C8.C(“日中”指午时)9.A(“德高望重”文中无据,“提出庄贾做监军”错)10.(1)齐景公召见穰苴,与他议论军事,齐景公非常高兴,任命他做将军,率领军队抵抗燕晋两国的军队。
(“说”“以为”“扞”各1分,大意1分)(2)庄贾向来骄横显贵,认为率领自己的军队而自己又做监军,不很着急。
(“素”“将”各1分,大意1分)(3)这就是治学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而谨慎选取的缘故啊。
(“所以”1分,判断句1分,大意1分)11.C(“欲望应须上前坂”是说要想再看朋友一眼,只能“上前坂”,登高才能看见)12.由期望变成失望,表现了作者的惜别之情。
(2分)朋友走后,作者不舍,想着登高便能望远,便能再看朋友一眼,于是登上了“前坂”,这是希望;(2分)但是秋风吹,泥尘扬,遮住了双眼,只见灰尘弥漫,并不见朋友远去的背影,这是惆怅。
(2分)13.(1)乘彼垝垣泣涕涟涟(2)纵一苇之所如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每空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4.D15.B16.C17.能从“柳树”“红豆”“月亮”三个意象所表达的共同情感“相思”设计主持词;(2分)能体现《中国诗词大会》的栏目特点,能恰当引用古诗词;(2分)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解析) 一、混合默写1.在横线上填写诗文原句。
(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_____,_____。
(《诗经·邶风·静女》)(2)《荀子·劝学》里的“_____,_____”这两句中,作者将“思”与“学”进行对比,强调了“学”的重要性。
(3)_____,_____?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韩愈《师说》)(4)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以水喻愁、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
”二、选择题2.许多成语源自《论语》,给人以丰富的教益。
下列对相关成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从心所欲:随自己的心意,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鼓励大家追求无拘无束、无欲无求的生活。
B.子曰:“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君子不器: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的用途。
启示我们不囿于一技之长,应求“道”。
C.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为政》)周而不比:团结而不勾结。
使人认识到要以公正之心待人,不怀成见及私心,不徇私护短。
D.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见义勇为:见到合乎正义的事就奋勇地去做。
启发我们要勇担道义和职责,成为仁义之人。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张荣在《故宫经典》里说:“文房清供是中国传统文房辅助用具的一种雅称,也称文房杂器,又因多由精美的工艺造型和极具观赏性的器物组成而被称为文玩。
”他直接将“文玩”界定为“美”的“文房”“器物”。
传统意义上的“文玩”当是狭义的“文玩”,今天的“文玩”则是就广义来说的,今之“文玩”已成为“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
②刘岳曾言,“从字面来看,‘文玩’二字中‘文’者大约可拆分出三层意思:第一层指活动主体为文人士大夫;第二层指活动场所为文房;第三层指对象需文雅,涉及审美价值的判断。
而‘玩’字既可作名词指玩物,也有动词玩赏、玩味之意。
故而‘文玩’不同于声色犬马的物质享受和低层次娱乐,而是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性情的艺术欣赏对象。
”他比较精准地揭示并阐发了“文玩”的审美本质。
③步入新时代,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玩”发展环境发生巨变,公众对“文玩”的兴趣日渐浓厚,需求日益增长,“文玩”已逐步深入大众生活,“文玩”把玩主体发生更迭,由传统文人拓展为广大民众;“文玩”的品类、形态及其收藏、交易也均在发生深刻变迁,实用价值也逐渐被文化和把玩价值取代,“文玩”也随之实现了对自身“物”的属性的超越而演化为注入了新时代意蕴的文化符号,但是,它的审美本质却从未改变。
④“文玩”之要即对雅致器物的赏玩。
任何一件“文玩”都应是一件完整的传统工艺作品,必须同时兼具内容、形式、技艺、材料“四美”,并在此基础上完美承载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哲学美学思想。
“文玩”代表着玩家、藏家乃至社会、时代的审美意识,是尊崇传统、崇尚自然、礼敬人文的态度,是内省自觉、归属认同、渴求创新的符号,是悦心娱人、感染世人、引领时尚的欣赏。
⑤“文玩”之“文”,蕴涵着崇文尚雅的核心意识。
无论是古时狭义的文房清供,还是今日为生活增添赏玩之趣的物件,都被赋予了诸如健康、平安、吉祥等丰富的精神追求,均饱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巧雅致的内在意蕴,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35套)
2019-2020 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命教:芳核教:芳(考:120 分,分:150 分)第Ⅰ卷客( 45分)一、基知(33 分)1.下边画字的注音完好正确的一是()A.媛( yuán)女隽( j ùn)永一椽( chuán)匪我愆( qi ān)期B.躅( zhú)葳蕤( ru í)巷 (xi àng) 道(sh ī) 酒江C.( chěng)着( zhu ó)穿梵( f àn)相与枕藉( ji è)D.房( l ǐn)嗟悼( dǎo)垣 (yu án )舍(sh è) 于其址2.以下写无的一是()A.幽壁婉然抱复酣畅淋漓B.孤独渺倔既往不究C.嬉游览恭恭敬敬D.伶俜聘盘石青青子衿3.以下各句画成使用正确的一是()A、阳春三月的一天清晨,宜合江广迎来了愈来愈多的游客,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广上表演太极拳,引来无数行人目而。
B、四十年来,您培育的莘莘学子,或横商海,运筹决胜,或专注学界,激文字⋯⋯在个行各的建中,是首当其冲。
C、闲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瀑露出巧夺天工的魅力,朴实的苗家情及郁民族格的歌舞更增加了人文情味。
D、中国国家在方的晨光里,在美美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出刺眼的中国。
4.以下各句中,没有病的一句是( )A.不可以把中国文化理解中国菜、太极拳、京等形式化、观点化的符号,而是要专注发掘我的文化内涵,“文化走出去” 造条件。
B.的散文以扎的功力和豪放的才思,展了欧阳修平和舒的文,散文作展了新天地。
C.学校展开典活有益于教和学建,而中小学是人生品行形成的重要期,所以的活着力于中小学就要抓抓好。
D.因为量大的原由,许多游客在 12306 网票,遭受“系忙”而没法。
对比之下,票比网票要利得多。
5. 挨次填入下边一段文字横的句,接最适合的一是( )傲慢自傲的民族不喜倾听,,;关自守的民族不喜倾听,,;急于求成的民族不喜聆听,,。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78套)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9-2020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一试题(含分析)新人教版时量: 120 分钟满分:150分一、选择题(共18 分,每题 3 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裨益( bì)袅娜(nuó)着衣(zhuó)流觞曲水(shānɡ)....B.禊事( xì)须臾(yú)蜷曲(quán)冯虚御风(pínɡ)....C.樊笼( f án)赎罪( shú)..D.横槊 (sh ù)瞬时(shà)..愀然( qi ǎo)愤愤不平(yīnɡ)..蓊郁( wěnɡ)青青子衿(j īnɡ)..2.以下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落寞陨落应接不暇束手无策B.杂糅篷蒿青云之志另辟溪径C.驰骋澎胀白头谐老放浪形骸D.锋烟弥望自行其事慨当以慷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适合的一句是()...A.今年轻年美术作品展上,评委高度评论了获取一等奖的两幅人物写实画,认为作者表达了无穷的人文力量,与从前有些作品追求斑驳陆离的画面成效对比,今年的作品给出了....“很好的方向”。
B.五四期间,革命青年用干练果断、一往直前的气派保护国人的尊严,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相互救援,殒身不恤,为救亡图存、复兴中华而奔忙呼号,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C.在上赛季韩国足球联赛中,全北现代队曾以57 分雄踞榜首,并且是胜局最多、进球最多、净胜球最多的球队,但遗憾的是,该队近来已经连负三场,战绩差强者意....,引起了球迷的极大不满。
D.很难想象,自动停车、两段式尾厢开启、高技术智能天窗、多模式照明系统等本来应出此刻超出 C 级的轿车上的豪华配置,会出此刻昊锐车上;一直以配置见长的日系车在它眼前都黯然失色。
....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舞、羽毛球、球类、卡拉OK等文艺活动,并将活动经费发放到各个社区。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21套)
牡一中 2013—— 2014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学年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 ( 阅读题 ) 和第Ⅱ卷 ( 表达题 ) 两部分。
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第I 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 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 1~ 3 题。
全部艺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人物形象的创建,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种类,它相同具备电影艺术的所有文化质量和美学特点,动画形象塑造是动画电影创作成败的重点。
外国的动画电影,其美学特点特别清楚,一看就知道,这是美国的,这是日本的,都具有鲜亮的民族特点。
比方日本的动漫,特别注意塑造自己的民族英豪形象,给予人物极强的民族个性特点,他们的动漫形象已成为日本公民中的一个成员。
上世纪五六十年月至七八十年月,中国动画电影出现了一批拥有民族文化品行和美学特征的动画形象,到现在人心所向。
比方孙悟空、阿凡提、哪吒、三毛、葫芦兄弟、小蝌蚪、三个和尚等等。
进入新世纪后,跟着中国电影家产特别是动漫家产的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从资金投入到题材拓展、风格定位等诸方面全面开始学习好莱坞和日本。
遗憾的是,这类学习很多却变为了跟风和模拟,跟在好莱坞和日本以后亦步亦趋,除了学到了他人的风格和技术,并无学到好莱坞和日本动画中最感人的感情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力,反而因为太想追求国际化而抛弃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点和独到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们看到好多中国动画作品不是太像日本动画形象就是照搬好莱坞的创意。
所以,不论从形式仍是人物塑造上,中国动画的民族文化特点亟待从头建构。
剖析中国一些不行功的动画电影,除了题材贪大,主若是缺乏风趣、风趣、轻松的故事,缺乏切近现实、切近常人感情的故事。
动画人物太甚深重,动辄挽救地球、挽救人类,无所不可以,人物身上常常会合了所有人的品行,附带的东西过多,缺乏个性塑造,缺乏想象力,成人观众看得都喘可是气,况且小观众?相反,《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恰好是来自观众对片中形象的喜欢。
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卷1、命题范围:语文版必修32、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3、第Ⅰ卷(阅读题70分);第Ⅱ卷(表达题80分)。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教育不妨从成语开始“国学教育”兴起,让国人颇有几分欣慰。
早就有人痛心疾首地说国家早该这样了,现在的孩子都数典忘祖了。
然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爱国不分先后,入市不分早晚。
只要是认识到了过失,随时想起来改正都是可喜的,及时的。
下一个问题又出来了,啥叫“国学”?中国的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肯定是不行的。
于是乎,有经典说法:从“四书”“五经”开始。
然而,从“五四”以来,孔孟之道已经被批了几次,以“五四”和“文革”最为代表,以“文革”为甚。
经书的权威性被动摇不说,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就算是白话文翻译版本也令人担忧,这种学法能否持久和见效?换句话说,“国学”精神太庞杂,几乎包罗万象,甚至可以相互矛盾,或者各取所需。
比如“出世”还是“入世”。
再换句话说,文化传统柳暗花明,轨迹迂回迥异,也让人无所适从。
比如,春秋时期的侠客精神,比如荆轲和田横五百士,还有高山流水之类的故事,恐怕离时下的主流价值观渐行渐远。
剑拔弩张、侠肝义胆那一套跑到日本变成武士道了,中国人已经变得唯唯诺诺。
话说起来太长,这里想说的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历史系的学生是一种学法,平民百姓和孩子又是一种学法。
比如,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智慧精华的东西,就是成语典故。
一半以上的成语故事来自春秋时期,可见,那个时期的民族智慧是多么辉煌啊!“成语”往往被认为是儿童读物,其实,就其故事的浅显性而言适合儿童,而其中的哲理却属于成人读物。
成语确实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活化石,或者说,子孙后代的处世哲学在成语中早已高瞻远瞩了。
比如“指鹿为马”,如今的下属在领导面前,几乎时刻都要指鹿为马,看领导脸色行事,唯领导马首是瞻。
最经典的两个中国成语如今却最容易被国人所忽略:一个是“井底之蛙”,一个是“五十步笑百步”。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诗,就像一头大象,而全天下的诗人,其实都是盲人摸象。
每个诗人的知识结构与社会生活的时空不同,创作的经验不同,写出来的诗,也就各有千秋,很难有统一的、标准的答案。
这很像太阳的万丈光芒,一个优秀的诗人,如果能够拽住其中一缕,写出几句或几首好诗来,那就是造化有成了。
那么,什么是好诗?好诗首先是感性的。
如果一首诗给人的印象是凭借理性的智慧编织出来的,那恐怕就不是诗了。
诗是直感的抒发与胸臆的喷涌和流淌,高明的诗人,一定会将这种直感用文字迅疾地固定下来。
它是含着体温、裹着气息的,是一种吸纳着春温秋肃、寒来暑往的文字表达,是能够进入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的诗行。
感性,是一种天赋,好诗人的感性直觉都非常好,他们能够抛开一切表面的现象而直抵所要表达的事物的本质。
卓越的诗人,凭借他的感性天赋,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出神入化,比如李白与苏东坡,几乎就是出口成章、即吟成诗。
这样说来,诗就是那些具有感性天赋者的天下了吗?当然不是。
智性也很重要。
一个诗人,如果只有感性而没有智性,很难有大作为,他们常常虎头蛇尾,会写着写着就跑题了,尤其容易坠入云雾山中,让人莫名其妙。
那怎样才能写出一首好诗呢?当感性帮助诗人完成了对事物本质的捕捉与文字的迅疾固化之后,智性会帮助诗人沿着感性的直觉,推动字与字的连动与激发,促使诗行有如神助般喷涌而出。
感性迅疾转换为智性,智性又迅疾生发出激情与思想相融的表达。
智性即智慧的习性,这种习性一旦养成,便会与感性联合,帮助诗人完成一首又一首诗歌的创造。
一位感性与智性俱佳的诗人,可以写出比较优秀的诗歌,但未必能写出卓越的诗歌。
我们说诗歌充满了魅力,其实,并不仅仅指的是感性与智性的表达,同时,一定还包含着神性。
什么是神性?这的确是很难说清楚的一种诗人的禀赋。
它存在于感性与智性之间那一段含混不清的地带,如此,感性与智性才获得了贯通一体的生气,得以迅疾融化在一起,互相生发,共同放射出诗歌的光芒。
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第109套)
2016 级高一(上)期末测试卷(语文)2014年 1月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势必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点。
2.选择题一定使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变动,用橡皮擦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3.主观题一定使用0.5 毫米黑色署名笔,将答案直接书写在答题卷上。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I 、II卷自己保存,以备评讲。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题 3 分,共 12 分)1.以下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历历在目决别厮杀管窥蠡测 l ǐ解剖 pōu..B. 礼上来往飘渺宿愿涸辙之鲋 hé氛围 f ēn..C.一落千丈编写玩耍乘人之危 chéng扼腕 wàn..D.委屈求全暮霭白晰少安毋躁 wú混沌 hún..)看见 pi ē.风靡 mí.似的 shì.行贿 l ù.2.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在迷人的天山牧场游目骋怀,我看到夕阳的余晖与碧绿的草原相互辉映,宛如一幅绚烂....的油画。
B.敌我权力既相差太远;我们就不可以暴虎冯河;要以智取胜。
....C.法国大昆虫家法布尔,把科学和文学奇妙地联合起来,用富裕诗意的笔触给人们描述了一个绚烂多姿、斑驳陆离的昆虫世界。
....D.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本杂志的对象,主假如面向中学语文教师及其余语文工作者。
B.只管家里能够上网,但每个礼拜,他仍是会背着家长、班主任和班长在下学途中到网吧聊天、玩游戏。
C.这家工厂固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与省优良产品称呼,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域。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新 人教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题(共64分)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闲话信仰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时答道:“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
”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的稀缺。
这话大体不错。
因为作为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从源头上就和宗教情怀各执一端。
长期以来,儒家在文化思想领域内占据着统治地位,这种统治地位又和封建王朝专制制度互为依托,形成一个“超稳定结构”,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留下适宜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信仰,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使它在人类精神文明史上居于一个相当高的层次。
比如,“孝”和“以孝治天下”观念的提出,就反映出在信仰问题上的煞费苦心和独一无二。
先儒们早就发现,人的精神层面的进步必然植根于对动物本能的抵制、疏离和克服。
在这个过程中,“孝”正是最中心的环节。
处于文明早期阶段的人类没有“孝道”这一说,相反历史上许多游牧种群都有歧视老人的风俗。
时至今日,西方发达世界的伦理秩序中,下一代也仍然排在上一代之前。
这种对下一代的关爱,是和动物的本能完全一致的,只有“孝”却是反其道而行——它是一种和动物本能逆向的理念。
能够在这点上取得突破,推而及之,其他道德信仰的贯彻就变得切实可行了,这就叫做“百善孝为先”。
因此可以说,“以孝治天下”确实是很高明的政治哲学。
上面是对传统文化中道德信仰方面的正面评估,是一种积极的说法。
而要做到客观公允,它消极的另一面也不能回避。
由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缺失了“彼岸情结”的支撑,道德信仰的状况常常受时代环境的左右,在一个反常的、险恶的社会条件下,又较容易受到蛊惑,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有那么多令人厌恶的现象,小者拐骗偷摸;大者杀人食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明初洪武间,正式停止了让民间供奉饼茶,改为散茶,日久便成为风气。
散茶的兴盛也与文人士大夫审美趣味有关系。
他们人生的价值取向是“清”。
《尚书•尧典》上就有“夙夜惟寅,直哉惟清”的教诲。
其后清介、清心、清白、清名、清廉等等,许许多多带有“清”字的价值判断为他们所向往。
那么日夜相伴的茶水怎么能是浑浊不堪的呢?从宋代开始,文人饮茶如无特殊的目的,便很少加其他佐料了。
宋代的饼茶也努力向清澈无色靠拢,而散茶只要茶叶的品质好、采摘及时、加工得法,“清”是完全有保障的。
到了明代,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已经形成。
有人说它是“清虚之物”,把品饮茶的嗜好称之为“清尚”,人们把它看作纯洁的象征。
它宜于和人世间摆脱了名缰利锁的“清高”者相匹配。
因为茶是至洁之物,所以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
明代罗察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
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清芬满怀,云光浇激,此时幽气,故难于俗人言矣。
”明代特别是明中叶以后有些文人雅士以“茶人”自称,在园林之内建立茶室。
文震亨说:“构一斗室,相旁山斋,内设茶具,教一童专主茶役,以供长日清谈,寒宵兀坐,幽人首务,不可少废者。
”这是在与少数几个知心朋友品饮时所需要的氛围,它充满了清趣。
有人甚至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
从这里本来可以进一步迈进“茶道”之门,但此论终是电光石火,稍纵即逝,没有人认真执行过。
(节选自《茶的演变与风格》,作者王学泰,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3分)A.茶最早不是作为饮料而是作为菜肴存在,里面会加其他佐料。
直到宋代开始,文人饮茶才在非特殊情况下,很少填加其他东西。
B.散茶出现的时间比较早,但流行的时间比饼茶晚;饼茶原本是大众化的茶,到了宋代才变得很昂贵。
C.元末明初风行散茶的原因,一是饼茶过度奢侈、徒耗民力,成为民众的负担;二是文人士大夫开始有了“清”的审美价值取向。
D.要求采摘者、烘焙者以及茶具和水质的清洁;在品饮过程中也强调环境氛围的清雅、清幽是为了和至洁的茶匹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饮茶经历过“俗”到“雅”阶段,直至现今,有些地方普通老百姓饮茶仍然没有完全摆脱这种俗的状态。
B. 文人士大夫视茶为“清虚之物”,是纯洁的象征。
所以品饮茶的嗜好被称之为“清尚”之举,和士大夫追求摆脱人世间名缰利锁的“清高”相一致。
C.器具和环境都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陆羽研制的像艺术品一样的茶具、“相旁山斋”的茶室等。
D.宋代的一般平民百姓多饮用称之为“草茶”的散茶,而贵族官员则以饮官家监制的饼茶为主,饼茶往往因其选料严格而价格昂贵,往往被皇家垄断。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茶的“雅化”体现为茶的制作方法、烹煮和品饮过程中的器具的细致考究,这使得饮茶就多了一重艺术的意义。
B.宋代士大夫所饮的茶饼和散茶都能做到向清澈无色靠拢,这种以“清”为特征的茶的风格到明代已经形成。
C.茶并不是一早就作为“至清之物”出现的。
茶的种类、饮茶的方式、饮茶的风格在历史中都经过了一些变化。
D.茶道在中国没有出现,和要求过高有关。
有人提出具有清德之人才配品饮清茶,而这些要求不易于实行。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树画画:求之不得,不求自得老树不是画画的,他是个教书匠。
1983年南开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央财经大学任教至今。
老树本来不叫老树,叫刘树勇。
也许像他说的,因为很小就长成了很苍茫的样子,在他很年轻的时候,学生们就“树哥”“树叔”地叫他,要叫到“树爷”的时候成了“老树”,既然自己的本名叫起来有点不大顺口,他就找个大家都叫得顺的名字用起来。
“我的长相太凄凉了,上下五千年提前都长好了。
”他自嘲地呵呵一笑,大家跟着乐了,初见的拘谨和陌生就渐淡渐散了。
老树书教得好,学生知道。
学生描画他教授公文写作课的状态:“铃声响过,晃着进门,低头看一眼课本,抬眼扫一下我们,然后滔滔江水般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
他讲西南联大里中国文化界的翘楚、讲风华绝代的林徽因,讲钱钟书的《围城》,讲张艺谋的《红高粱》,讲卢梭的《忏悔录》,讲诗经,讲高更、塞尚,讲波普艺术、解构主义,还有好些我们闻所未闻的新鲜事……这些完全无法用‘公文写作’涵盖的东西听得大家如痴如醉。
要下课的五到十分钟,他才会懊恼地讲一会儿课本,期间还夹杂‘公文写作,神马东西’之类的抱怨,直到下课铃响,仿佛扔掉了课本的郁闷,说声‘去也’,踹门而出……”老树的画中人,悠闲简静明朗。
却并不是那些所谓的隐士形象,是街头巷尾市井喧哗滋味饱满的世俗常人,他们性情、生动、自然,关切现实又洞明人生。
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而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只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女子温婉良顺,男子温文尔雅,世俗活泼生动,自由自在,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人们的脸上看不到急切的欲望,一切都是无可无不可的那么一种意思。
”画中那个长衫男子一会儿树下独坐,一会儿花旁独立,一会儿山间独行,一会儿屋中独酌,独来又独往,却怡然自得。
“他是我,又不是我”。
老树说。
画中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肆无忌惮。
一如过去的老树,会戏谑地表达情绪。
有读者提出,画中的闲适与现实的忙碌嘈杂完全不一样,你能接近画中的生活状态吗?老树回答说:“画里那么悠闲,生活却忙忙碌碌,怎么可能达到?!因为没达到,所以才缺什么补什么。
焦虑是常态,谁都一样,我也一样。
我不可能像画里那么悠闲,但身体做不到,心境或者能做到。
”于是他画,画一种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的空间情境,他的画成了另一个老树在无人知晓的世界里的梦呓。
对他,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
他那些别人一掷千金想求的画,在地上桌上椅子上箱子里随意堆放着。
“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最终东西拿出去别人说好,不重要。
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你要相信这一切东西都是解决你自己的问题,让你自己通达、精细,对自己日常生活起居坐卧有要求,你这个人慢慢才像个样子了。
”作家杨葵曾著文评说老树:“如果纯凭个人喜好,我甚至想说,老树文字第一,书法第二,画排其三。
”又说:“老树文字有股特殊的稳,并非四平八稳那种寡淡之稳,亦非精巧设计那种做作之稳,更非所谓风轻云淡的鸡汤之稳;他是左冲右突,纵横捭阖,却又胸中有丘壑,可点百万兵的动态之稳。
快人快语,口无遮拦,得意处长篇大论,愤怒时脱口骂娘,论人事也常有论据不足便下大结论之嫌……按说这么个写法非常危险,容易跌入莽撞汉子夸夸其谈的恶境,但是没有,得力于几点——力量、心智、修养。
”老树的微博,粉丝近百万。
他也曾开过博客,其思想其语言其风格吸引了大批簇拥者,2006年,他以一篇《走了》叫停了自己的博客。
有粉丝留言,用“阿甘不跑了,我们怎么办”来形容心中的迷茫和困惑。
其实阿甘跑或者不跑都不为什么,老树也是,博客想开的时候就开了,想停就停下,没有,也不想为什么。
(选自《北京日报》2015年09月,有删改)相关链接①“他拥有山东大汉与生俱来的粗犷,内心却敏感细腻,情感也十分丰富”,老树的研究生曾泽鲲说。
与课堂上诙谐豪放的树老师不同,私下里的老树很期待享受这个属于自己的孤独空间。
②老树博闻强记,他的研究广泛涉及文学、绘画、电影、书法等领域。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转而关注当代中国摄影发展及传播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有大量批评文章行世,著作数十种,策划诸多影像展览,摄影圈里,提到刘树勇,是响当当的名字。
只是,他不把自己的博学当个什么了不起的事,这些不过是“看过些杂书,想过些事,码过些字”罢了。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学生喜欢老树的课,老树教授公文写作内容时滔滔不绝,流泻出真知灼见、性情心声,所以大家听得如痴如醉。
B.作者认为对于老树而言,画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画画的过程,把内心关注放在怎么做好一件事上,是让自己的内心丰富起来,而不是去炫耀,不是表演给人看。
C.老树画作中的身穿民国长衫、戴着斗笠的长衫先生,闲适、率性,就是现实中的老树的真实写照。
D.老树喜欢民国的趣味,因为这民国又非确然的民国,是他心里想象和希望的趣味,一切都是慢慢的、闲闲的。
5.文章在介绍老树的同时,多处引用了老树的学生、作家杨葵等人的话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4分)6.老树有着怎样的人格魅力?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教父赵冬我是在北方那座俄罗斯式的城市里长大的。
那时候,教堂顶的白雪,尖楼上的钟响,紧裹黑衣的修女……无不诱惑着我对神秘殿堂产生不着边际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