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间隔排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间隔排列。
2.能够在已知规律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难点: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
2.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黑板、粉笔、教具等。
2.预先准备好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3.确认教室环境,确保课堂秩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用照片板书“1 2 3 4 5 6 7 8 9 10”,并依次数数。
然后教师按照“2 4 6 8 10 12 14 16 18”依次读出数,并让学生感受一下数和数之间隔了多少个空格,是否规律一致,让学生观察“2 4 6 8 10 12 14 16 18”这一排数有什么规律。
鼓励学生大声说出规律。
2. 规律探究教师板书“2 4 6 8 10 12 14 16 18”,问学生:“这一排数的规律是什么?”让学生大声回答、阐述规律。
(每隔一个数加2,得到下一个数。
)然后让学生再看下面一排数:“1 4 7 10 13 16 19 22 25,你们发现这一排数有没有规律?” 让学生小组合作,商讨规律,并在黑板上列出规律。
3. 讲解概念教师板书“间隔排列”,并进行简单的解释。
即:在数列中,若每个数相对于前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相同的量,则这个数列就是一个“间隔排列”。
4. 练习时间让学生在教材上完成与“间隔排列”相关的练习,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这个概念。
加强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掌握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应用。
5. 拓展思考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尝试解决,例如:“如果相邻两个数的差为8,第一个数是5,那么第十个数是多少?”等等。
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策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教师总结上课内容,强调学生应该深入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在平时学习中进行句型思维的训练。
六、作业布置教师布置练习题,鼓励学生在课后认真完成,并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尝试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设计几道题目,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校赛课一等奖)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校赛课一等奖)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是学生学习数学中关于排列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同时,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并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例子和练习题等。
2.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实际的物品,如小卡片、小球等,用于学生的观察和操作。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与间隔排列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间隔排列》(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一、课题名称教材章节: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
学生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应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间隔排列的定义和特征。
间隔排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 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教具(如小棒、间隔排列的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小棒。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间隔排列吗?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排列知识,为新课的引入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展示间隔排列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间隔排列的特征。
学生分组操作小棒,进行间隔排列的实践活动。
3. 应用新知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指导。
七、教材分析1. 教材背景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内容分析: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解。
3. 教材特点分析:教材注重实践操作,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教材与教学目标的关系分析: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相符合,通过教材的学习,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02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2023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篇一】:《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 页。
教材简析:“间隔排列”属于“数与代数”的教学领域中“探索规律”的内容,教材以有趣的童话场景为素材,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从三年级开始,苏教版各册教材独立设置“探索规律”的教学内容。
学习这样的内容,重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学习方法和经验,经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再到完善规律和应用规律,体验学习数学需要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抽象、概括等基本数学方法,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累探索规律的活动经验。
所以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通过探究活动如何让学生建立起“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二是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探究规律的意识。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合作学习,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探索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难点:发现规律,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圆片、小三角形若干个、学习单。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1.引出规律。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带大家去兔子乐园参观,如何?师:请看,老师给小兔们准备的礼物!是什么呢?猜一猜第二个是什么?第三个呢?第四个?(越来越多的同学猜对了。
)那第五个、第六个……2.揭示间隔排列。
师指出:像萝卜与白菜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交替出现的排列方式,在数学上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间隔排列小学数学教案
间隔排列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间隔排列
年级:一年级
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 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教学重点:
1. 间隔排列的概念。
2. 运用间隔排列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1. 运用间隔排列进行问题解决。
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数字卡片。
2. 教学资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间隔排列吗?”
2.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数学内容,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二、讲解(10分钟)
1. 通过数字卡片示例,教师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2. 讲解间隔排列的规则和方法。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进行间隔排列的练习。
2. 帮助学生解决间隔排列的问题,引导他们掌握方法。
四、拓展(10分钟)
1. 给学生提出一些更复杂的间隔排列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合作,互相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
1. 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检查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间隔排列题目。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间隔排列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定困难。
下节课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则和技巧。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讲述了物体排列中的间隔概念,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本章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能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知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
2.间隔排列方法的掌握。
3.间隔排列规律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3.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间隔排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生活中的实例图片,用于教学演示。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间隔排列能力。
3.准备板书,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提示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物体排列的规律。
例如,展示街道两边的树木、教室里的座位等,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间隔。
2.呈现(10分钟)讲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是间隔,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掌握程度。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停车场的设计、园林布局等。
让学生发挥想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5.4《间隔排列》(教案)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五章第四节《间隔排列》。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物体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以及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难点在于让大家能够理解和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实物,包括花朵、椅子等,以及一些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大家展示一些图片,比如一排花朵或者一排椅子,让大家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排列方式。
2. 概念讲解:通过观察图片,我会向大家解释间隔排列的概念,并告诉大家如何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大家出一道例题,让大家一起解决,然后解释解题过程,让大家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大家一些练习题,让大家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间隔排列概念:物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规律:物体的排列有一定的间隔,可以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七、作业设计1.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图片的间隔排列规律。
图片1:图片2:答案:图片1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图片2的间隔排列规律:每隔两个位置放置一个物体。
2. 请用图示和文字描述下面题目中的间隔排列规律。
题目:在一排花朵中,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蝴蝶。
如果有一排8朵花朵,请问应该放置几个蝴蝶?答案:应该放置4个蝴蝶,每隔一个位置放置一个。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并能够用图示和文字描述间隔排列。
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比如在布置房间或者种植植物时,能够合理地安排物体的位置,创造出美丽和有序的空间。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排列组合的一个基本概念。
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间隔排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几何图形的认知。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样的抽象概念,学生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来理解和消化。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困难,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间隔排列的规律。
2.难点:对于复杂排列情况下间隔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
2.教学环境:教室、黑板、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上的车辆、书架上的书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教师总结并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实例,如排队、座位安排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间隔排列的问题,如如何在一定数量的物品中进行间隔排列,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区级一等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体之间的间隔排列规律,并能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规律。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间隔排列的概念理解不够清晰,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操作来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发现和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应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操作教学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实物或者图片,用于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
2.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或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物体之间的间隔排列规律。
例如,展示一些树木、电线杆等,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间隔排列情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向学生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给出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间隔排列的规律。
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每组学生自己设计和排列一些物体,然后分享和展示给其他小组。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数学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排列组合的概念,如简单的排列和组合问题。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并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运算。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 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个规律解决问题。
3. 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本节课也是后续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2. 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数学学科通常具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学习。他们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喜欢通过具体例子来理解抽象概念。在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喜欢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 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可能遇到以下困难和挑战:
将这三种情况相加,得到总的放法数为C(3,1) + C(2,1) + C(1,1)。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区级公开课《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一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及规律。
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发现物体的排列特点。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还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对于一些操作活动和问题解决,需要教师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间隔排列的过程。
3.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和生活用品,如花、树、桌子等,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让学生动手操作。
3.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书架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它们是怎样排列的?2.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呈现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现象。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对生活中数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定义: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特征。
2. 间隔排列的类型: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类型的间隔排列,如交替排列、循环排列等。
3. 间隔排列的应用:通过实例展示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排队、植树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能够识别和创造间隔排列。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备彩笔、剪刀、纸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新授: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征,通过实例讲解间隔排列的类型和应用。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进行间隔排列的实践活动,如排队、植树等。
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2. 内容:包括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类型和应用等。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教学效果。
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生活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特征及应用。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和特点。
2.能够熟练进行数字的间隔排列。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
技能目标1.认真观察,准确判断间隔排列规律。
2.灵活运用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间隔排列,主要包括间隔排列的认识、应用和练习。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5分钟)通过向学生介绍和谈论数字的书写习惯,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间隔排列的认识(10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数字间隔排列的规律,让学生能够观察和判断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
3. 应用(10分钟)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际例子进行演示。
4. 自学练习(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指定的数字进行间隔排列练习,通过自学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
5. 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协作完成一些有趣的数字排列游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6. 提高练习(20分钟)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提高练习,综合体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7. 思考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学习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认识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和特点。
2.灵活应用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进行计算。
3.合作学习,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积极性。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准确观察和判断数字的间隔排列规律。
2.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数字的间隔排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估与反思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意愿和听课动力,评价学生的兴趣参与。
2.通过提问和指导,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探究能力。
2.下一次教学中,可以更多地利用教具和影像资源,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间隔排列规律。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范文1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关系的过程,感知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规律。
2.初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思维分析生活现象的意识及能力,初步学会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间隔排列的规律,为进一步学习周期规律作好准备。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1.观察图片,初识间隔排列出示情景图,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
(路灯和广告牌一个隔一个排列)通过观察马路边的路灯和广告牌有规律的排列,让学生初步感知两种物体的间隔排列。
交流:(1)这组排列的开头和结尾各是什么物体?(2)照这样的排列,下一个会是什么?(路灯)再添上一个路灯,开头和结尾的物体就一样了,这时每个广告牌都在两个路灯之间,也可以怎样说?(也可以说每两个路灯中间有一个广告牌)出示情景图:绿化带的花盆和小树。
(花盆和小树一个隔一个排列)交流:(1)小花和小树又是怎样排列的?开头和结尾的物体是一样的,可以说是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还可以怎样说?(每棵小树都在两棵花的中间)(2)接下去应该是什么?开头和结尾不一样,现在还能不能说每两盆花中间有一棵小树呢?(最后一棵小树不是在两盆花中间)通过师生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到首尾相同的间隔排列和首尾不同的间隔排列的差异。
间隔排列小班数学教案
间隔排列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间隔排列的定义2. 运用间隔排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案、黑板、粉笔、教具(如计算器、尺子等)学生:教材、练习册、笔、纸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几个由数字组成的间隔排列,让学生观察后尝试用规律填充下一格。
示例:_ 2 _ 4 _ 6 _ 8 _学生通过观察可得到规律:从第一个数字开始,每次增加2。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间隔排列的概念:在一组数字中,每个数字与其相邻的数字之间有相同的间隔。
教师写下一个例子并让学生观察填充:_ 5 _ 12 _ 19 _ 26 _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每个数字与相邻数字之间的间隔为7。
3. 练习(1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用间隔排列的规律填充空格。
练习题示例:1) _ 3 _ 9 _ 15 _2) _ 10 _ 20 _ 30 _3) _ 4 _ 16 _ 28 _学生在纸上完成练习,并与同桌分享答案。
4. 进一步探究(20分钟)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
问题示例:小明去买水果,他买了5个橙子,用了15元。
如果他再买3个橙子,那么一共要多少钱?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每个橙子的价格是3元。
教师引导学生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计算:15、18、21、24、27,再加上3个橙子的价格,就是24 + 3 = 27元。
5. 拓展练习(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间隔排列的运用。
拓展练习示例:1) _ 7 _ 19 _ 31 _2) _ 2 _ 10 _ 18 _3) _ 6 _ 18 _ 30 _学生在纸上完成拓展练习,并在课后与同学互相核对答案。
六、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并强调学生要加强对间隔排列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探索规律的重要部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初步接触并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间隔排列的实例,并能运用规律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间隔排列的基本含义,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基本规律,能够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基本规律。
2. 难点: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推理和计算,特别是当间隔物体与排列物体数量不同时的情况。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但是,他们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直观演示和实例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间隔排列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讨论交流法、实践操作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教学策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通过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栅栏与栏杆、马路上的路灯与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分享观察到的规律,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 探究规律活动一:摆一摆-要求学生用学具(如小棒和圆片)按照一个隔一个的方式摆放,并观察摆放的结果。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种物体间隔排列时,数量之间的关系。
间隔排列规律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规律教学设计第一篇:间隔排列规律教学设计间隔排列规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8、49页。
教学目标:1、感受、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探索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能联系发现的规律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探索、交流的过程,培养发现规律的能力,初步形成回顾与反思探索规律过程的意识。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
1、听写训练。
圆、三角形、圆、三角形、圆、三角形(暂停)圆和三角形一样多吗?让学生接着画圆、三角形(暂停),看来圆和三角形的排列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
2、揭示课题:像这样两个圆中间有一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中间有一个圆,圆和三角形一个接着一个,一个隔着一个,我们就说圆和三角形是间隔排列的(板书:间隔排列)。
3、延伸铺垫:继续画,画得完吗?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紧接着再画一个圆、三角形,圆和三角形一样多吗(一样多)?最好做个标记来表明。
圆和三角形是一一对应的。
(板书:对应)如果再画一个圆,还一样多吗?(不一样多)谁来解释一下?(圆比三角形多一个,因为最后圆找不到一个对应的三角形了)。
二、教学新授。
1、探究规律(1)出示情境图:(2)探讨研究:★ 在这幅图上找间隔排列的物体(兔子和蘑菇、夹子和手帕、篱笆和柱子)只要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许多间隔排列的物体。
★ 同学们对兔子和蘑菇比较感兴趣,那我们就先来研究兔子和蘑菇。
看图一起说兔子、蘑菇、兔子、蘑菇,通过说一说我们就知道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
那是兔子多还是蘑菇多呢?(兔子多)你是怎么想的呢?用抽象的符号圆和三角形代替兔子和蘑菇来研究。
(一个兔子对应着一个蘑菇,第一个兔子对应第一个蘑菇,第二个兔子对应着第二个蘑菇……就这样往后,到最后一只兔子没有对应的蘑菇,那我们就想到了兔子比蘑菇多1只)★ 刚才有人说兔子和蘑菇是间隔排列的,那他们也同样多吗?仍然用抽象的符号圆和三角形代替兔子和蘑菇来研究(一个柱子对应着一个篱笆,最后一个柱子没有对应的篱笆了,就想到兔子比蘑菇多一只,也就是蘑菇比兔子少一只)。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3)间隔排列的数学原理:介绍间隔排列的数学原理,如斐波那契数列、黄金分割等,以及它们在间隔排列中的应用。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间隔排列的创意设计:鼓励学生利用间隔排列的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间隔排列的图案、模型等。
c.一个长方形有13个点,这些点按照每隔4个点排列,请问长方形的长是多少?
d.一个图书馆里有16本书,每本书之间的间隔是5个单位,请问第11本书和第13本书之间的间隔是多少?
e.一个广场上有21个路灯,这些路灯按照每隔6个路灯排列,请问第11个路灯和第13个路灯之间的间隔是多少?
3.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选择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间隔排列的认识和理解。
(5)评价反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他们的进步,帮助他们发现和改进不足。
(6)作业辅导: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教学过程设计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间隔排列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间隔排列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教案:《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耐心、细心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教学内容1. 间隔排列的概念。
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2.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间隔排列的排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排列过程中遇到过间隔排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探究新知出示例题,引导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
3. 实践应用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讲解习题,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指导学生改正。
4. 课堂小结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间隔排列有什么规律吗?5. 课后作业(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P5657)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七、作业设计1. 练习册P56572. 自选一道数学问题,尝试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例题和练习题,使学生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排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但在课堂实践应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排列方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指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尤其是“探究新知”和“实践应用”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掌握新策略、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步骤,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3.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
”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一串红黄花一一间隔的花朵、作业纸、课件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师:小朋友们,咱们今天一起到兔子庄园玩一玩,好吗?
老师还给兔子们带了一件神秘的礼物,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师操作:拿出礼品盒,依次拉出1朵粉花、一朵红花操作
问:猜猜下面是什么?猜得真准,你是怎么想到的?
师:像这样,粉花和红花一朵隔着一朵排成一行,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排列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过渡:(出示主题图)咦,兔子庄园已经到了
[设计意图]创设游玩兔子庄园这样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用给小兔子准备的礼物红粉相间的花,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间隔排列的排列方式,自然而然的引出课题。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出示主题图:天气晴朗,小兔子们正在列队欢迎咱们呢。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不能也找到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呢?(学生汇报)
师:观察这三组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每组中排在两端的物体分别是什么?
生:两端相同。
贴板书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咱们先来数一数每组中两个物体的数量。
请小朋友们拿出作业纸,数一数每一种物体的数量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核对数量
问:观察表格,你发现每组中两种物体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讨论研究
师:研究好了吗?现在把你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来汇报一下。
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具体看一看。
分组圈一圈,最后余下的是什么?
小结规律:两端相同时,两端物体比中间间隔物体多一个。
(贴板书)反过来说也就是中间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1.师: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很棒,就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出示想一想练习
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生:19个蘑菇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把20块手帕像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生:21个夹子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师: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来解释一下。
生: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一个,所以多了一只小兔。
中间的间隔物体比两端物体少一个,所以少了一个蘑菇……
2.摆一摆
师黑板上出示三个圆片,请同学们画小棒,使圆片和小棒一一间隔排列。
你有哪些画法?先在作业纸上画一画(生板演)
师生交流汇报
小结: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
(贴板书)
师:你们真爱动脑筋,小兔子看你们学得这么棒,决定教你们玩一个游戏,想玩吗?
四、游戏,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老师要找三名男生、三名女生来按照老师的指令排队,其余同学当小裁判,5秒内完成指令的话就给他们鼓掌。
想上来玩游戏的小朋友赶紧报名哦!
指名学生上台后。
师:准备好了吗?
老师开始下指令了
1.第一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2.第二个指令:男生女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有一个女生。
学生发现了问题
师:要使每个男生的两边必须站一个女生可以怎么做?开动你们的小脑筋。
女男女男女男女/女男女男女
生:下去一个男生
师:哪个男生离开队列,男生的两边就都有了女生了。
生:某某
师:如果这个同学上位的话,队列的两端站的是(女生),女生的人数比男生人数多一个。
师:除了让这个男生上位,有没有其他的办法使男生的两边都有女生。
生:再喊一个女生上去
师:谁愿意上来。
指名女生上台
师:现在站对了吗?
师:咱们来观察一下这个队列,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女生
师:你是怎么发现的?
数出来的
师:有什么方法,不通过数数,就能一下知道女生比男生多?
生:男女生一一间隔排列,女生站在队伍的两端,所以比男生多一个
还想继续玩游戏吗?
那咱们就一起来玩这个游戏,不过要开动小脑筋哦!
师:老师这儿有四个男生,排成一排,现在最少来几个女生就可以和男生一一间隔排成一排?
3个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排列的?
请你上来排一排
为什么只需要3个女生就够了?
生:因为男生在两边,比女生多一个,女生少一个,所以只要3个女生就够了
师:最多需要几个女生呢?
生:5个
师:怎么排?你能说一说吗?
生:女生排在两边。
比男生多一个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
真棒
除了这两种方法,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4个
你来说说来4个女生怎么排?
出示:女男女男女男女男
还可以怎么排?
出示: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这两种排列方法和前面的排列方法有什么不同吗?
生:两端不同,两种物体数量相等(板书)
师:咱们来回顾一下,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少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比男生多1?
在什么情况下,女生的人数和男生同样多?
五、解决问题,
游戏结束啦!小兔子邀请咱们去智慧谷闯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智慧谷
第一关小小裁判家
(1) ★▲★▲★★▲……★▲★这组
排列中★的个数比▲多一个。
……………………()
第二关:智慧小能人
操作要求:请你在作业纸中画小棒,使画出来的小棒和三个圆形纸片一一间隔排列。
第三关:数学小博士
师:恭喜你们闯关成功。
六、总结拓展
快要离开兔子庄园了,老师想把这串花朵围成一个红花粉花一一间隔排列的花环送给小兔子。
操作,拿出另一头,这串花朵的两端都是粉色的?猜一猜,是粉花多还是红花多?
生:粉花
师:你们数都不数,就确定是粉花多吗?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两端相同,两端的粉花就比中间间隔的红花多一朵
师假装操作,我现在就把它围起来,看看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
(不是)
师:怎么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了?
生:有两朵粉花在一起了,
师:怎么办呢?
生:拿掉一朵粉花或者再加一朵红花
师:老师选择拿掉一朵粉花,刚才粉花比红花多一朵,现在呢?
(红花黄花一样多)
师:现在可以围成一一间隔的美丽花环了吗?(可以)
师操作围起来,小兔子们收到这件礼物一定会开心的。
围成一圈的间隔排列其中有着怎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的规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生活中间隔排列的图片只要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一定能发现生活中更多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