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监测报告

合集下载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

水质监测分析报告一、引言本报告旨在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关目标水体的水质情况和变化趋势的信息。

本次水质监测针对特定水体进行了多项指标的采样和测试,以全面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

二、监测方法2.1 采样方法为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我们采用了标准的水质监测采样方法。

具体采样点位的选择和数量根据水体特性和监测需求进行了合理规划。

2.2 分析方法采用了常见的水质分析方法,包括化学分析和物理分析。

通过测定水体中的溶解氧、pH值、氨氮、总磷等指标,来评估水体的污染程度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

三、监测结果与分析3.1 指标一:溶解氧溶解氧是衡量水体中生物生存和水质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在合理范围内,说明水体中的生态系统相对较为健康。

3.2 指标二:pH值pH值是表征水体酸碱程度的指标,对水中生物生存、有机物降解等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结果显示,水体的pH值处于理想范围,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3.3 指标三:氨氮氨氮是一种重要的水质污染指标,其超标可能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氨氮含量较低,未达到警戒线,表明水体的氨氮污染情况较为轻微。

3.4 指标四:总磷总磷是评价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总磷含量过高,可能引发水华等环境问题。

监测数据显示,水体中总磷含量未超出限值,属于正常范围。

3.5 综合分析综合以上指标的监测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水体的污染状况较为轻微,具备较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定期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环境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基于本次监测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目标水体的水质整体较好,但仍需持续关注,保持定期监测的频率。

2. 需加强水体周边环境的保护和管理,避免潜在的污染源对水质的影响。

3. 鼓励公众关注水质问题,提倡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加强。

五、参考文献1.国家环境保护标准:水质标准(GB 3838-2002)2.水质监测与分析技术手册,水利出版社,2018以上报告仅为水质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解读,不代表最终评价和决策结果。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

湖泊水质监测报告一、引言湖泊是我们自然界中一种重要的水体资源,对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了解湖泊水质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本报告通过对某湖泊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湖泊水质进行评估和预警。

二、监测内容本次湖泊水质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温度、溶解氧、氨氮、总磷、总氮等指标的监测。

1. 温度湖泊水体温度的监测结果显示,水温在春夏季节较高,秋冬季节较低。

其中,较高的水温容易导致湖泊水体富营养化进程的加速,需要引起高度的关注。

2. 溶解氧湖泊的溶解氧含量是衡量水体氧化还原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湖泊的溶解氧含量整体较高,水质较好。

3. 氨氮氨氮是湖泊中常见的有机氮,也是衡量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次监测发现,湖泊中的氨氮含量较低,水质良好,但仍需要继续关注。

4. 总磷和总氮总磷和总氮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引发湖泊蓝藻水华等问题的原因。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湖泊中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较低,水质状况较好。

三、分析与评价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湖泊水温变化较大,较高的水温容易导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控。

2. 湖泊溶解氧含量较高,水质较好,但仍需注意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3. 湖泊氨氮含量较低,表明湖泊中有机氮物质较少,水质良好,需要继续关注氨氮源的输入。

4. 湖泊总磷和总氮的含量较低,预示着湖泊水质状况较好,但也需要继续做好监测和管理。

综上所述,本次湖泊水质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质整体上保持较好的状况。

但仍存在潜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监测和管理,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湖泊水质,确保人们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四、建议措施基于本次湖泊水质监测结果和分析评价,提出以下建议措施:1. 加强水域环境保护,减少湖泊受污染源的影响,避免湖泊富营养化问题的发生。

2. 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加强湖底沉积物的管理和修复,增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湖泊水质监测总结报告范文

湖泊水质监测总结报告范文

湖泊水质监测总结报告范文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日益增加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湖泊水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为了了解和评估湖泊水质情况,本次报告对某湖泊进行了全面的水质监测和分析。

下面将就监测结果进行总结和报告。

1. 监测目的及方法本次监测旨在评估湖泊水质状况,为相关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方法主要采用了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监测指标及结果(1)溶解氧(DO):湖泊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是判断水体富氧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次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体中DO平均含量为8.2 mg/L,符合Ⅰ类水质标准。

(2)总氮(TN)和总磷(TP):这两个指标是评估水体营养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体中TN和TP 的浓度分别为1.5 mg/L和0.08 mg/L,都低于Ⅱ类水质标准,说明湖泊水质总体上良好。

(3)浊度:浊度表示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也是检测水体透明度的指标之一。

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体的平均浊度为15 NTU,符合Ⅰ类水质标准。

(4)叶绿素a(Chl-a):叶绿素a是评估水体中藻类生长情况和富营养化程度的重要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湖泊水体中Chl-a浓度为10μg/L,处于良好水质范围内。

3. 水质评价根据对湖泊水质监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湖泊水质整体上较好,符合Ⅰ类水质标准。

溶解氧、总氮、总磷、浊度、叶绿素a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2)湖泊水体中富营养化程度较低,TN和TP的浓度均低于Ⅱ类水质标准,表明湖泊水体的营养盐含量较低。

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防治措施,以维持水体的健康稳定。

(3)湖泊水质中藻类生长情况较好,Chl-a浓度处于良好水质范围内,说明湖泊水质对藻类生长具有一定的容忍度。

4. 建议和措施为了保护湖泊水质,改善环境状况,以下是本报告的建议和措施:(1)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排放对湖泊水体的影响。

水质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水质监测工作总结报告

一、前言水质监测工作是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水环境质量、预防水污染事故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各地生态环境部门高度重视水质监测工作,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

现将2023年度水质监测工作总结如下:二、工作概述1. 监测范围2023年,我单位共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水质监测工作。

监测范围覆盖了辖区内所有河流、湖泊、水库及地下水,以及重点工业企业和农业面源污染区域。

2. 监测项目监测项目主要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总磷、总氮、重金属等常规指标,以及针对特定污染物的专项监测。

3. 监测频次地表水监测频次为每月1次,饮用水源地监测频次为每月2次,地下水监测频次为每季度1次,工业废水监测频次为每季度1次,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频次为每半年1次。

三、工作成效1. 完善监测体系2023年,我单位积极完善水质监测体系,优化监测点位布局,提高监测能力。

目前,已建立较为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覆盖了辖区内所有重要水域。

2. 提高监测数据质量通过加强监测人员培训、规范监测操作流程、强化数据审核等措施,提高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及时发现并处置水污染事故通过定期监测和突发性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置了多起水污染事故,保障了水环境安全。

4. 服务水环境管理监测数据为政府部门制定水环境管理政策、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存在问题1. 监测经费不足,部分监测设备老化,影响监测工作。

2. 监测人员数量不足,部分监测项目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3. 监测数据共享程度不高,不利于水环境管理。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积极争取监测经费,更新监测设备,提高监测能力。

2. 加强监测人员培训,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3. 完善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利用率。

4. 深入推进水环境治理,保障水环境安全。

总之,2023年水质监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水质检测报告范文

水质检测报告范文

水质检测报告范文一、引言水质是指水体中所含有的化学物质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直接关系到人类的饮用水、生产用水和环境保护。

为了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健康,对水质进行定期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报告通过对其中一水源地的水质进行综合检测分析,以期了解其水质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二、检测内容和方法1.总大肠菌群检测总大肠菌群是一种指示性微生物,其检测结果能够反映水体中潜在的致病性微生物的存在情况。

本次检测采用膜过滤法,并进行余氯处理。

2.pH值检测pH值反映水体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次检测采用玻璃电极法进行检测。

3.五项常规指标检测包括浑浊度、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总氮和总磷的检测,这些项目能够反映水体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进一步说明水体的清洁程度和富营养化程度。

三、检测结果及分析1.总大肠菌群检测结果根据本次检测的结果,该水源地总大肠菌群数为500CFU/L。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4)规定,水源地的总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100CFU/L。

由于该水源地的总大肠菌群数超过了标准限值,说明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可能存在潜在的病原微生物。

2.pH值检测结果本次检测的结果显示,该水源地的pH值为7.2、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源地的pH值应在6.5-8.5之间。

该结果表明水体的酸碱性处于正常范围内,符合要求。

3.五项常规指标检测结果浑浊度为2.5NTU,溶解氧为7.5mg/L,高锰酸盐指数为4mg/L,总氮为1.0mg/L,总磷为0.2mg/L。

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规定,浑浊度不超过5NTU,溶解氧不低于6mg/L,高锰酸盐指数不超过5mg/L,总氮不超过10mg/L,总磷不超过0.5mg/L。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看出,水体的五项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

四、改善措施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可以针对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改善措施:1.加强水源地的保护和管理,减少污染源的排放。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

水质监测报告文本1. 引言本报告是针对水质监测结果进行的分析和总结。

水质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评估水体的健康状况及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监测方法、结果及其意义,为相关部门和公众提供有关水质状况的信息。

2. 监测方法水质监测使用了多种方法和测试指标来评估水体的质量。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2.1. 采样我们采集了多个水样品进行监测,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采样地点涵盖了不同的水源,包括自然水体、供水系统以及污水处理厂出水口等。

2.2. 检测指标我们使用了一系列常规的检测指标来评估水质,包括但不限于溶氧量、悬浮物浓度、营养物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水体的微生物污染、富营养化、污染物负荷等关键信息。

2.3. 实验分析采集的水样本在实验室中进行了精确的分析。

我们使用了标准的水质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 监测结果根据我们的监测和分析,得出以下水质监测结果:3.1. 溶氧量水体的溶氧量处于正常范围内,表明水体中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3.2. 悬浮物浓度悬浮物浓度略高于标准限值,可能与降雨量增加、土壤侵蚀等因素有关。

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控制,以减少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

3.3. 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表明水体受到了农业和城市污水等源的影响。

过高的营养物质含量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引发藻类过度生长等问题。

3.4. 重金属含量水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不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4. 结论通过水质监测,我们能够全面了解水体的质量状况。

鉴于监测结果,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悬浮物的监测和控制,减少土壤侵蚀等因素对水体的影响;2. 加强农业和城市污水等源的管理和处理,降低营养物质输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3. 持续监测和评估水体质量,及时调整管理措施。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我们将保护水体的健康,维护生态平衡,并为人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水质环境的监测,了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以及其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为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原理水质环境监测是通过采集水样,对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进行分析和测试,以评估水体的质量和污染程度。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pH值、浊度、化学需氧量(COD)、氨氮、总氮、总磷等。

三、实验步骤1. 采样:选择不同水域进行采样,如河流、湖泊、地下水等。

使用无菌容器收集水样,并尽量避免污染。

2. 测定溶解氧:使用溶解氧仪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反映水体的氧气供应能力。

3. 测定pH值:使用pH计测量水样的酸碱性,pH值越低表示酸性越强,越高表示碱性越强。

4. 测定浊度:使用浊度计测量水样的浑浊程度,浊度值越高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质越多。

5. 测定COD: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水样中的化学需氧量,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6. 测定氨氮、总氮和总磷:利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别反映水体中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含量。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对不同水样的监测和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1. 溶解氧含量:在河流和湖泊水样中,溶解氧含量较高,说明水体中的氧气供应充足;而地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低,可能受到地下水位下降等因素的影响。

2. pH值:不同水域的pH值有所不同,河流水样的pH值接近中性,而湖泊水样的pH值稍高,可能受到藻类的影响。

地下水的pH值较稳定,接近中性。

3. 浊度:河流和湖泊水样的浊度较高,说明水体中存在较多的悬浮物质,可能受到人类活动和土壤侵蚀的影响。

地下水的浊度较低,说明水质相对较清洁。

4. COD:河流和湖泊水样的COD值较高,说明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含量较多,可能受到污水排放等因素的影响。

地下水的COD值较低,说明水质较为清洁。

5. 氨氮、总氮和总磷:河流和湖泊水样中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含量较高,可能受到农业和工业废水的影响。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

水质环境监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以水质环境监测为目标,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了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所选取的水样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需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水质改善。

一、引言水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对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水质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和物理指标进行监测和分析,评估所选取的水样的水质状况,为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验方法1.水样采集与处理:选择若干个典型的水样点进行采集,并将其分为不同的组别进行处理。

2.化学指标监测:测定水中的溶解氧(DO)、氨氮(NH3-N)、总磷(TP)和总大肠菌群的含量,并根据国家水质标准进行评估。

3.微生物指标监测:采集水样后,使用培养基进行微生物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的测定,并进行定性鉴定。

4.物理指标监测:测定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

5.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监测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化学指标监测结果:根据测定结果,水样A的溶解氧浓度为8.5mg/L,低于国家水质标准的要求;水样B的氨氮浓度为0.3mg/L,超过了标准限值;水样C的总磷浓度为0.05mg/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D 的总大肠菌群数目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2.微生物指标监测结果:经过培养基培养后,水样A的微生物菌落总数为10^4CFU/mL,属于较好的水质;水样B和水样C中检测不出大肠杆菌;水样D中大肠杆菌含量超过了国家水质标准。

3.物理指标监测结果:水样的颜色、浑浊度、温度和pH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四、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水质监测与评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所选取的水样中,存在部分化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超过国家水质标准的情况,说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2.通过监测水样中的溶解氧、氨氮、总磷和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可以对水质进行准确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质监测报告姓名:***
学号:********** 班级:13级化学班
目录
1、白龙潭简介
2、水质监测的意义
3、监测的对象及目的
4、水样的采集及保存
5、水质指标测定
5.1流速
5.2电导率
5.3 PH值
5.4总碱度
6、心得体会
7、参考文献
取样地:白龙潭
采样日期:2016年3月20日
小组成员:李运美、姬翠玲、马露楠、向艳、杨琪、李紫、周茂杰、万志焕、赵敏
一、白龙潭简介
1、地理位置:位于玉溪市东北的龙马山下,距州城约10公里。

2、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
水文:水体自身清澈、清凉
气候:玉溪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6℃左右,年内温度变化不大,一般最热月与最冷月的月平均温差在10度之间,以春秋气候为主,冬夏短而春秋长。

这里夏季不热,6-8月的月平均温度不过20-21℃,极端最高气温不超过32℃;冬季不冷,最冷的12月和1月份的平均温度也在9℃左右。

玉溪的降雨不多,年平均降雨量约800-950毫米,雨日130-150天,光照条件较好,年平均日照时数有2100-2300小时。

地质、地貌:玉溪地处低纬高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境内山脉纵横,河湖众多,山地、峡谷、湖泊、盆地相间,海拔高差悬殊,地貌极其复杂。

而白龙潭地处龙马山下,是山地。

3、周围居民分布情况以及污染情况
因其地处州城外约10公里外,比较偏远,周围有少数居民,周围没有污染。

二、水质监测的意义
1、可为确定水质标准提供数据,具有法律意义;
2、判别水质情况,预报水质的污染趋势;
3、为不同用途的用水提供水源;
4、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建立模型和数据推导);
5、可鉴定生产工艺和净化设备的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

三、监测的对象及目的
1、水质监测对象
此次我们监测的是地处州城外约10公里的白龙潭,在龙马山下,且周围并没有工厂等污染源,我们取的是出水处。

2、质监测目的
一般而言,经常性监测地表水及地下水是为了评价环境质量监测;监视性监测生产和生活过程排放的水是为了使其达标排放;应急监测之事故监测是为了采取应急治理方案;为环境管理——提供数据和资料;为环境科学研究——提供数据和资料。

这次的水体监测目的,一方面是环境监测课程的要求,是对我们平时监测理论知识掌握的考核,加强我们自主实验动手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巩固我们对环境监测一般工作程序的理解,尤其是对水质监测方案的掌握。

四、水样的采集及保存
1、采集前的准备
⑴、选择盛水容器和采样器对采样器具的材质要求:化学性能稳定,大小和形状适宜;不吸附待测组分;容易清洗并可反复使用,采样前要清洗干净。

聚乙烯塑料容器用于测定金属、放射性元素及其他无机物的监测项目,玻璃容器用于测定有机物和生物
等监测项目。

这次,限于实验条件及时间要求,我们统一用玻璃瓶采样,塑料瓶盛水。

出发前贴上水样1、水样2 、水样3、水样4及相关信息的标签。

⑵、采样详细过程
因为是一条溪流,水深低于5米,所以取一个点,因为其是流动水,所以在同一个地点取水四瓶。

图为小组在采集水样。

2、水样的保存
因为条件有限,并没有冷藏,放在了宿舍阴暗处。

五、水质指标测定
(一)、流速
测定日期:2016年3月20日
长度L=12米时间t=11秒
则v=L/t=1.091m/s
(二)、电导率
原理:
由于电导是电阻的倒数,因此,当两个电极插入溶液中,可以测出两电极间的电阻R,根据欧姆定律,温度一定时,这个电阻值与电极的间距L(cm)成正比,与电极的截面积A(cm2)成反比。

即:R=ρL/A。

由于电极面积A和间距L都是固定不变的,故L/A是一常数,称电导池常数(以Q表示)。

比例常数ρ称作电阻率。

其倒数1/ρ称为电导率,以K表示。

S=1/R=1/ρQ S表示电导度,反映导电能力的强弱。

所以,K=QS或K=Q/R。

当已知电导池常数,并测出电阻后,即可求出电导率。

步骤:
1. 开机预热5分钟;
2.调节温度值到室温20°C,调节电极常数:1.0220
3.水样电导率测定:用蒸馏水清洗干净电极,插入待测液中测定,待稳定后读出电导率值,平行测样四组,求平均值,记录如下表格。

测定日期:2016年3月21日中午
测定地点:玉溪师院6教物化实验室
仪器规格:DDSJ-318电导率仪电导常数:1.0220
室温:20°C 压强:83.3×10³pa
测定了四瓶水样,每瓶测定三次,
数据记录
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间接推测离子成分的总浓度或含盐量。

分析讨论:
通过多次测定,该水的电导率约为380 us·cm﹣¹,说明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导电杂质,水的硬度相对较大。

(三)、PH值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的负对数,即PH=-lga(H﹢)。

亦称氢离子浓度指数,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一种标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溶液酸碱程度的衡量标准。

通常pH值是一个介于0和14之间的数,当pH<7的时候,溶液呈酸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碱性,当pH=7的时候,溶液呈中性.pH值的计算中【H+】指的是溶液中氢离子的活度(有时也被写为【H3O+】,水合氢离子活度),单位为摩尔/升,在稀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约等于氢离子的浓度,可以用氢离子浓度来进行近似计算。

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pH=7的水溶液(如:纯水)为中性,这是因为水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自然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的乘积(水的离子积常数)始终是1×10-14,且两种离子的浓度都是1×10-7mol/L。

pH值小说明H+的浓度大于OH-的浓度,故溶液酸性强,而pH值增大则说明H+的浓度小于OH-的浓度,故溶液碱性强。

所以pH值愈小,溶液的酸性愈强;pH愈大,溶液的碱性也就愈强。

在非水溶液或非标准温度和压力的条件下,pH=7可能并不代表溶液呈中性,这需要通过计算该溶剂在这种条件下的电离常数来决定pH为中性的值。

如373K(100℃)的温度下,pH=6为中性溶液。

数据记录
测定日期:2016年3月24日
测定地点:玉溪师院6教分析实验室
分析讨论:该地方的水呈中性偏弱酸性。

(因测定条件有限,只能粗略测定其PH值。

)
(四)、总碱度:通过计算可求出相应的碳酸盐、重碳酸盐和氢氧根离子的含量。

但对于废水、污水,则由于组分复杂,这种计算是无实际意义的。

A.原理
中和1升水样所需酸的毫摩尔数称为碱度,我们把碱度分为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氢氧化物碱度及不挥发性弱酸盐碱度几种。

一般滴定到PH=8.3时所测的碱度称为酚酞碱度,用P表示。

继续滴定至PH=4.6时所测的碱度称为甲基橙碱度,用M来表示,总碱度T=M+P。

酚酞碱度的测定
移取100.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用C HCl=0.0500mol/L标准液滴定由红色至无色,刚好褪去,计下HCl的消耗量V1,mL。

甲基橙碱度的测定
在测定过酚酞碱度的水样中,加4滴甲基橙指示剂,用C HCl=0.05000mol/L标准液滴定至橙色,记下HCl的消耗量V2,mL。

结果计算
以mg/L(以CaCO3)表示的水样中总碱度按下式计算:
总碱度=(V₁+V₂)×C HCl×50.04×1000/100(本实验V₁=0)
以mg/L(以CaCO3)表示的水样中甲基橙碱度按下式计算:
甲基橙碱度(mg/L)=总碱度(mg/L)-酚酞碱度(mg/L)
V—水样的体积,mL;c—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V1—滴定酚酞碱度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2—滴定甲基橙碱度时,消耗盐酸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100.08—碳酸钙的摩尔质量,g/moL
B.仪器和药品
仪器: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容量瓶(250mL)洗瓶
药品:烘干后的碳酸钠固体0.05mol/L HCl溶液酚酞溶液甲基橙水样四瓶
C.操作步骤
⑴HCl的标定
①称量0.5311g碳酸钠固体,溶解,移液,定容至250ml容量瓶中;
②移取25.00mL碳酸钠溶液于250mL的锥形瓶,滴入1-2甲基橙,呈黄色;
③用配置好的盐酸溶液滴定至黄色变为橙色即可,记录数据。

(平行滴定三次。


⑵总碱度的标定
①取100mL水样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4滴酚酞指示剂,摇匀。

当溶液呈现红色时,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刚刚退到无色,记录盐酸标准溶液用量(P)。

若加酚酞指示剂后溶液呈无色,则不需用盐酸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