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课件

合集下载

毒性作用机制课件

毒性作用机制课件
5.特异体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通常是指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一种遗传
性异常反应。
《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的特点:
▪ 影响正常形态学、生理学、生长发育过程, 缩短寿命。
▪ 功能容量降低。 ▪ 外加应激代偿能力降低。 ▪ 某些不利环境影响因素的易感性增高。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 是指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
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4.过敏性反应(hypersensitivity): 也称变态反应(a11ergic reaction),
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 疫反应。
特点:1.涉及群体,如一组动物或一群人; 2.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来表示。
《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效应,又称为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通常与表示化学物质在个体中引起的毒效应强度的变化。 属于计量资料,有强度和性质的差别,可以某种测量数值 表示。这类效应称为量反应。
反应,质反应 (quantal response)
②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③ 亚临床改变; ④ 临床中毒; ⑤ 甚至死亡。
《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适应(adaptation):是机体对一种通常能引起 有害作用的化学物显示不易感性或易感性降低。
抗性(resistance):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 化学物反应的遗传机构改变,以至与未暴露的 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
是评价外源化学物毒性作用与制订安全限 值的重要依据
《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3.最小有作用剂量(minimal effect level,MEL) 指化学物质引起受试对象中的少数个体出现某种最 轻微的异常改变所需要的最低剂量,又称为阈剂量 (threshold dose)称观察到损害作用的剂量 (LOAEL,lowest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利尿剂如噻嗪类和袢利尿剂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充血性心 力衰竭。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如低钾、 低镁)、增加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风险。
ACE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ACE抑制剂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和心 脏病,但也可能导致一些心血管副作 用。
ACE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 酶来降低血压和减少心脏负担。然而,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低血压、肾功能不 全、干咳等副作用,其中干咳是最常 见的副作用之一。
间接毒性作用
药物通过影响内源性物质的合成、释 放或代谢,如影响心肌细胞内的钙离 子、钾离子等离子的浓度,从而影响 心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的临床表现
01
02
03
04
心律失常
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房室 传导阻滞等。
心力衰竭
如急性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 竭等。
心肌病
如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 病等。
总结词
某些抗生素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心血管毒性 反应。
详细描述
某些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 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如QT间期延长、室性
早搏等。这些反应的发生可能与药物剂量、 用药时间、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在使用这 类抗生素时,应注意监测心电图和心血管系
统的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总结与展望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的现状和挑战
药物种类繁多
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涉及的药物种类繁多,包括抗肿瘤药、抗生素、 抗炎药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毒性表现。
毒性机制复杂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机制复杂,涉及多个环节和靶点,如心 肌细胞膜离子通道、血管平滑肌细胞等。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第二章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PPT课件

CCl4:急性作用 慢性作用
中枢神经系统 肝脏、肾脏
2. 可逆和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P.53):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损害 可以逐渐消退、逐渐恢复的毒性作用。 不可逆作用(P.53) :停止接触化学物后,其 作用继续存在,甚至损伤可进一步发展的 毒性作用。 ➣ 毒作用是否可逆,还与组织再生能力有关 肝损伤多数可逆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多数不可逆
④ 分子饱和度 不饱和键↗,毒性↗ 麻醉作用:乙炔>乙烯>乙烷 对眼结膜的刺激作用:丙烯醛>丙醛 丁烯醛>丁醛
变态反应
➣ 不完全遵循毒理学的剂量-反应规律
➣ 症状:变态反应性炎症(皮肤过敏、哮
喘,过敏性休克,死亡)
(2)特异性反应
➣ 体内缺乏降解某种化合物的酶
缺乏血清胆碱酯酶
琥珀酰胆碱过敏
三. 毒性作用的机理 1. 靶位点学说 (1)靶位点的位置和结构 接触部位、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部位
SO2、NO2 呼吸道 百草枯 肺
第二章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生物
污染物
污染物毒作用的性质和强度
环境条件
第一节 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一. 毒作用类型
1. 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局部作用(P.53):化学物质引起的机体直接
接触部位的损伤。
全身作用(P.53) :环境化学物被吸收后, 随
血液循环分布全身而呈现的毒作用。
➢ 全身作用并不均匀一致(靶组织、靶器官)
一些重金属离子抑制SOD、CAT、GSH-
PX等的活性 有机污染物、大气污染物进入体内形成自
由基
消耗体内自由基清除物质
第二节 影响毒作用的因素 一. 毒物因素
1. 毒物的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 (1)化学结构与毒作用性质

毒作用机制课件

毒作用机制课件

2024/6/4
《毒作用机制》PPT课件
23
外源化学物的氧化还原代谢
许多外源化学物可通过不同途径形成自由基,但其中最 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氧化还原循环。
氧化还原循环:外源化学物通过加入一个电子而还原为不 稳定的中间代谢产物,随后这个电子转移给分子氧而形 成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而中间产物则再变成原化学物。
(2)主要的活性氧 ①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
A、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基本特点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是一种弱的氧化剂,能氧化某些分
子如维生素C和巯基。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种强的还 原剂,如还原细胞色素C。 B、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增毒途径
❖一是导致过氧化氢的形成,然后生成羟自由基。 ❖二是产生过氧亚硝基(ONOO-) ,最后生成二氧化氮
脂质等反应,或者严重改变生物学微环境,导致机体结构 和功能改变而表现出毒性的物质。 2、终毒物的来源: 外源性化学物的原形:如CO,重金属等; 外源性化学物的代谢物,即代谢活化:如正已烷、四氯
化碳的活性代谢产物; 活性氧与活性氮: ① 内源性物质的产物:
2024/6/4
《毒作用机制》PPT课件
肉毒毒素是一种锌依赖的蛋白酶,能水解胆碱能神经元的 神经递质分泌过程中的一种融合蛋白,阻断神经递质乙酰 胆碱的释放,引起瘫痪。
2024/6/4
《毒作用机制》PPT课件
36
三、毒物对靶分子的影响
终毒物与内源性分子反应,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机制对靶 分子产生影响,引起靶分子的功能失调和结构破坏。
通常由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催化。
2024/6/4
《毒作用机制》PPT课件
24
醌类:醌类是数量最多的一类可发生氧化还原循环的化学 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抗肿瘤的药物。如丝裂霉素、阿霉素、 博莱霉素等均能产生ROS。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1.毒物(Poison)-在课件.ppt

毒物、毒性和毒作用一.毒物及其分类1.毒物(Poison)-在课件.ppt

该物质为毒物。在人类生活环境中,存在的这
类物质称为环境有害物质。
2021/4/9
2
2021/4/9
农用化学品 工业化学品 化工产品 药物及医用化学品 食品添加剂 日用化学品 各种环境污染物 生物霉菌毒素 化学致癌物 军事毒物等
3
毒物发生效应取决于机体吸收后分布全身, 最后在靶器官中达到一定剂量与该器官相互 作用后,才出现毒性效应。常将这一过程划 分为三个时相: 接触相(exposure phase) 毒物动力相(toxicologytic phase) 毒效相(toxic effect phase)
际情况做出估计,包括可能接触的人群范围,
可能受损害的人数和程度。 ⑷对
xenobiotics在实际接触的情况下可能对人群
健康损害的程度作出估计,并用定量与概念将
其表示。
2021/4/9
15
四、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化学物质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既有损 害作用又有非损害作用,但其毒性的具体表 现是损害作用。研究损害作用并阐明作用机 制是毒理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但在许多情况 下,区别损害作用和非损害作用比较困难, 尤其在临床表现出现之前更是如此。一般认 为,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之间有以下区别 。
化学毒物出现选择毒性的原因可能在于:
⑴物种和细胞学差异:
⑵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生物转化过
程的差异:
⑶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亲和力的差异:
⑷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毒物所致损害的修复能
力的差异:
2021/4/9
6
在毒理学研究中,不同阶段的试验可用于 观察化学物质的不同毒作用或毒性终点(endpoint)。如急性毒性试验以受试物引起的机体 死亡为毒性终点指标;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 以受试物造成的生理、生化、代谢等过程的异 常改变为毒性终点指标;而遗传毒理学试验则 以受试物导致的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畸形 、肿瘤形成等为毒性终点。因许多毒性终点之 间无法类比,故化学物质的毒性分级标准以终 点为基础,如急性毒性根据LD50分级,致畸 物则根据致畸指数分级。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第lI型细胞毒型或溶细胞型。 II型变态反应是抗体(IgG或IgM)引起带抗原的组织细胞的损伤或功能障 碍。IgG或IgM抗体与机体细胞(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通过活化补体、 巨噬细胞吞噬或K细胞的抗体依赖细胞毒作用引起细胞的破坏死亡。 常见的靶细胞有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肾小球血管基底膜、肝细胞、 皮肤细胞、平滑肌细胞以及一些内分泌细胞等。长期接触铅的工人及慢 性苯中毒患者和苯接触工人,可发生溶血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或血小 板减少性紫癜。
免疫组织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中枢
骨髓
外周

胸腺 淋巴结
粘膜相关 淋巴组织
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4
细胞因子 抗体 补体
(一)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鸟类)
胸腺:T细胞发育成熟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
5
(二)免疫细胞 ➢分类: 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树突状
23
免疫介导疾病: 超敏反应 自身免疫 药物导致免疫介导疾病的过程: 图4-1
24
图4-1 化学物(药物)导致超敏反应或
自身免疫的示意图
25
(二)超敏反应 分型:Ⅰ、Ⅱ、Ⅲ、Ⅳ型(图4-2) 共性:都需要预先接触抗原,以激发初次反应 各型特点:见表4-1
26
图4-2 超敏反应分型示意图
27
I型变态反应是IgE介导的变态反应。其发生是当某些过敏体质的机体,初次接触过 敏原后,可产生IgE抗体,抗体结合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细胞表面,而使机体产生致 敏状态。当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即与细胞表面的IgE结合,使细胞脱 颗粒,并释放多种活性物质(或称化学介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腺体 分泌增多及平滑肌收缩为特点的病理变化。如果这种作用发生在支气管则产生支气 管哮喘,作用于皮肤可出现红肿、荨麻疹等.作用于胃肠道则出现呕吐、腹痛、腹 泻等症状。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PPT课件
另一方而,受体可以出现变异型,其生物 活性会产生变化,因而影响对于相应外源化学 物的反应。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四、宿主其它因素对于毒作用敏感性影响
宿主的健康状况(疾病、免疫状态)、生理状况(年 龄、性别等)、营养状况、生活方式等因素对于毒作用的 敏感性可以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是研究毒作用敏感性 不可忽略的方面。
三、受体与毒作用敏感性
蛋白质对于各种外源化学物包括毒物的辨认、结合有高度的特 异性与敏感性结果会影响到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活性。高等生物体内 还有一类重要蛋白质就是受体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蛋白,它是毒作用的靶分子,不同毒物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上。受 体本身可产生变异,它在细胞表而上分布的数量在不同个体、不 同的生理状态下均可有差异。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二)Ⅱ相酶 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
许多种疏水性及亲电物质通过GST与谷胱甘 肽结合形成硫醚酸经尿排出体外。GST还可在细 胞内与胆红素及一些有机阴离子结合。
已知α、π、μ三种类型GST均有多态性。 GST参与氧化烃类[包括B(a)P]的代谢,因而有 学者认为这类缺乏与肺癌敏感性有密切关系。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2、影响毒性作用部位:如刺激性气体中在水中 易溶解的氟化氢(HF)、氨等主要作用于上呼吸 道,而不易溶解的二氧化氮(NO2)则可深入至肺 泡,引起肺水肿。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 3、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易侵犯神经系统。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二).粒子大小
包括颗粒大小和分子大小 分散度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
一般情况下,碳原子数相同时,毒性大小为:
直连>支链,成环>开链,总体是:成环>直连>
支链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钴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 构成维生素B12的成分之一。
11
(四)对核酸合成的干扰 抗肿瘤药:阿霉素、柔红霉素、多柔 比星、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 临床表现:心 衰 柔红霉素:对心脏有直接毒性
12
(五)心跳骤停
心跳骤停是指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原发性: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心脏的药物如奎尼丁、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
1
第一节、概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2
心肌细胞是心脏的 基本组成单位。 与骨骼肌相比,有 更多的线粒体。
心肌细胞的结构
心肌易受影响的两个机制: 1、能量的利用: 2、细胞内钙离子的移动:
3
心肌细胞的特点
自律性
兴奋性
传导性
收缩性
4
第二节、毒性作用
(一)、动脉粥样硬化 (二)、心肌炎 (三)、心包炎 (四)、心肌病 (五)、对核酸合成的影响 (六)、心跳骤停 (七)、心律失常 (八)、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九)、心瓣膜损害 (十)、心绞痛 (十一)、血管病变 (十二)、高血压症 (十三)、低血压症 (十四)、尖端扭转性室性 心动过速
突然停药 心率加快 心肌耗氧量增加 供氧相对不足
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22
8. 洋地黄类
增强心肌收缩力
兴奋副交感神经
冠状动脉收缩
诱发心绞痛
23
9. 雌激素
雌激素
冠状动脉平滑 肌张力增强
增加凝血因子的活 性,促进血液凝固
诱发心绞痛
(口服避孕药)
24
10. 其他
吲哚美辛: 非选择性环氧酶抑制药,抗炎解热药 作用比阿斯匹林强,但不良反应多。 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ppt课件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ppt课件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12✓ ED,TD Nhomakorabea急性毒性的参数
TI=LD50/ED50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13
急性毒性的参数
✓ 急性毒作用带:Zac=LD50/Limac
• 急性毒作用带(acute toxic effect zone,Zac)为:
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 Zac=LD50/Limac
昆明种小鼠(KM小鼠) NIH小鼠 特 点:体型小,产仔多, 特 点:体型小,产仔多,生长 生长繁殖快,饲养管理方便,繁殖快,饲养管理方便,对环 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 境的适应性和对疾病的抵抗力 抵抗力强。广泛应用于药理 强。广泛应用于药理毒力病理 毒力病理和细菌学研究,以 和细菌学研究,以及生物制品 及生物制品和药品的鉴定。 和药品的鉴定。
• ②通过观察动物中毒表现和死亡的情况,了解急性毒 作用性质、可能的靶器官和致死原因,提供化学毒物 的急性中毒资料、初步评价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险性。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10
急性毒性的参数
✓ 半数致死剂量(LD50):能引起50%的实验动物出现死 亡反应时的药物剂量。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11
急性毒性的参数 ✓ 剂量-反应曲线
• 需要注意几点★:
•✓ 急性接触的次数 一次或24h多次
✓ 中毒效应出现的时间 不仅以接触毒物后毒性症状出现的时间,主要 以接触毒物的时间,观察时间:7~14天
✓ 强度 一次性大剂量,中毒症状明显,常发生死亡
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
9
二、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
• ①求出致死剂量(以LD50表示)及其它的急性毒性参数, 了解急性毒作用强度,进行急性毒性分级。
蓄积毒性试验

第4章+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第4章+毒性作用机制ppt课件
n 2、进入靶部位的终毒物与内源靶分子发生交互作用
(反应) ;
n 3、毒物引起机体分子、细胞和组织水平功能和结构 的紊乱;
n 4、机体启动不同水平的修复机制应对毒作用,当机 体修复功能低下或毒物引起的功能和结构紊乱超过 机体修复能力时,机体即出现组织坏死、癌症和纤 维化等毒性损害。 (无法修复)

n 碱基损伤
活性氧攻击DNA 的靶位点是腺嘌呤与鸟嘌呤的 C8 ,嘧啶的C5与C6双键。
n DNA链断裂:
n DNA链断裂在基因突变的形成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DNA链断裂后,有下列途径产生突变:
①DNA链断裂造成部分碱基的缺失;
②DNA链断裂后,正常的细胞将启动修复过程,多种 酶可以辨别DNA 内异常,并通过切割、再合成、重合 等途径使之修复。如酶也受自由基破坏或功能难以达 到修复的要求,可能造成被修复的DNA碱基的错误掺 入和错误编码;
n 是指含有一个缺电子原子的分子。 n 带部分或全部正电荷,容易与亲核物中的
富含电子的原子共享电子对而发生反应。 形成方式:
插入的氧原子从外源化学物附着的原子中获得 一个电子,使其具有亲电性。如乙醛
共轭双键通过氧的去电子作用被极化。如醌
2.2 亲核物 (nucleophiles)
n 并不多见。具有一个原子或几个原子有多 余电子。
心肌黄酶(DT diaphorase):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2 )非酶性抗氧化系统
n 在生物体系中广泛分布着许多小分子,它们能通 过非酶促反应而清除氧自由基。例如, 维生素C、 维生素E、GSH、尿酸、牛磺酸和次牛磺酸等。
n 谷胱苷肽(GSH)参与GSH—Px 的作用,使过氧化 物还原为H2O和氧化型谷胱苷肽(GSSG) 。有些有 毒化学物可耗竭肝脏GSH而继发脂质过氧化,如 丙烯腈、苯乙烯等。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2. 间接损害: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如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形成臭氧空洞,致使长波紫外线射向 地表,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编辑ppt
15
1.1.4 研究内容
1)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包括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储留,在生命 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及对人 体和其他生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
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1962年发 表的《寂静的春天》是振兴毒理学研究 的一部伟大著作。
随后环境运动逐渐兴起,许多环保 组织开始建立并迅速发展,它们在环境 保护与毒理学方面的积极工作,使得 “生态学”和“毒理学”这些术语众所 周知。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大多数发
达国家成立了环境立法机构,在保护环
编辑ppt
10
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 因素对生命系统影响的一门分支科学。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 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编辑ppt
11
1.1.2 研究对象
主要是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即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 性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内相关期刊
致癌.致畸.致突变 生态毒理学报 环境科学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卫生毒理学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编辑ppt
3
参考书籍
(1)李建政主编. 环境毒理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0
(2)孟紫强主编.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SO2、金属粉尘 死亡17人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可能对不同亚群的巨噬细胞产生不同的影响, 如对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影响。
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
01
药物可能影响树突状细胞的成熟和功能,从而影响其抗原提呈
和免疫激活能力。
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
02
药物可以改变树突状细胞的迁移和分布,从而影响免疫应答的
启动和维持。
对树突状细胞亚群的影响
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疾病。
药物对感染性疾病的影响
不合理使用药物可能导致病原体产生抗药性,降低治疗效果,甚至 引发新的感染。
机制探讨
药物可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抗菌活性、炎症反应等,从而影响感染性 疾病的病程和预后。
对肿瘤的影响
肿瘤概述
肿瘤是机体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肿块,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细胞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应答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影响 • 药物对免疫系统毒性作用的检测与评估
01
CHAPTER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
01
02
03
抑制免疫细胞增殖
对B细胞亚群的影响
药物可能对不同发育阶段的B细胞亚群产生 不同的影响。
对巨噬细胞的影响
1 2
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药物可能影响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影响其 清除病原体和细胞碎片的功能。
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
药物可以改变巨噬细胞的活化状态,从而影响其 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炎症的能力。
3
对巨噬细胞亚群的影响
一些药物可能干扰APCs对抗原的摄取、 加工和呈递,导致免疫应答减弱或异 常。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ppt课件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 作用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总结词
该药物可引起心律失常,导致心跳不规律,严重时可引起心源性猝死。
详细描述
某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出现了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心跳加速、心悸、胸闷等症状。进一步研究 发现,该药物可影响心脏电生理活动,干扰心脏正常节律,导致心律失常。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该药物应慎 用或禁用。
治疗原则
及时停药
一旦发现药物引起心血管毒性 作用,应立即停药,避免继续
损伤心血管系统。
对症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 的对症治疗措施,如使用血管 扩张剂、利尿剂等缓解症状。
综合治疗
结合患者其他病情和心血管危 险因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促进心血管系统的恢复。
长期随访
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监测心 血管系统功能的变化,及时调
定义
01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是指 药物在达到或超过治疗剂量时对 心血管系统产生的损害或不良反 应。
02
这些不良反应可能包括心脏功能 损害、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 死亡。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毒性作用的分类
案例三:某药物的致心力衰竭作用
总结词
该药物可引起心力衰竭,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严重时可 危及生命。
详细描述
某药物在临床应用中,部分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等症状。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物 可影响心脏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心力衰竭。对于有心脏疾 病的患者,该药物应慎用或禁用。
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毒理作用
药物对心脏的毒理作用
某些药物可能导致心脏毒性,如心律失常、心肌病和心衰等,严重影响心血管系 统的健康。

【药学课件】第四章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药学课件】第四章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四章毒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毒物的毒性作用强弱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毒物作用对象自身的因素、环境因素和毒物之间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节毒作用对象自身因素的影响毒性效应的出现是外源化学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毒作用对象自身的许多因素都可影响化学物的毒性。

一、种属与品系1、种属的代谢差异不同种属species、不同品系strain对毒性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可以有质与量的差异。

如苯可以引起兔白细胞减少对狗则引起白细胞升高β-萘胺能引起狗和人膀胱癌但对大鼠、兔和豚鼠则不能反应停对人和兔有致畸作用对其他哺乳动物则基本不能。

又如小鼠吸入羰基镍的LC50为20.78mg/m3而大鼠吸入的LC50为176.8mg/m3 其毒性比为1:8。

有报道对300个化合物的考察动物种属不同毒性差异在10100倍之间。

可见种属不同其反应的毒作用性质和毒性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同一种属的不同品系之间也可表现出对某些毒物易感性的量和质的差异。

例如有人观察了10种小鼠品系吸入同一浓度氯仿的致死情况结果DBA2系死亡率为75DBA系为51C3H系为32BALC系为10其余6种品系为0。

尤其要指出的是不同品系的动物肿瘤自发率不同而且对致癌物的敏感性也不同。

不同种属和品系的动物对同一毒物存在易感性的差异其原因很多大多数情况可用代谢差异来解释即机体对毒物的活化能力或解毒能力的差异。

如小鼠、大鼠和猴经口给予氯仿后分别有80、60和20转化成CO2排出但人则主要经呼吸道排出原型氯仿。

又如苯胺在猫、狗体内形成毒性较强的邻位氨基苯酚而在兔体内则形成毒性较低的对位氨基苯酚。

2、生物转运的差异由于种属间生物转运能力存在某些方面的差异因此也可能成为种属易感性差异的原因。

如皮肤对有机磷的最大吸收速度ugcm2.min依次是免与大鼠9.3豚鼠6.0猫与山羊4.4猴4.2狗2.7猪0.3。

铅从血浆排至胆汁的速度兔为大鼠的12而狗只有大鼠的15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情况下,碳原子数相同时,毒性大小为: 直连>支链,成环>开链,总体是:成环>直连>
支链 18
(四).不饱和度
碳原子数相同时,不饱和度越大,毒性 越大
如, 毒性:乙炔>乙烯>乙烷
19
(五).与营养物质或内源物质的相似 性
与营养物质或内源物质越相似越容易进 入体内
如:氟尿嘧啶与尿嘧啶 铬、锰与铁 铅与钙
12
γ-、δ-六六六急性毒性强 β-六六六慢性毒性大 α-、γ-、六六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很强的
兴奋作用 β-、δ-六六六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
13
二取代苯
14
15
16
17
(三).同系物的碳原子数
饱和脂肪烃,甲烷和乙烷是惰性气体,仅仅在 高浓度时引起单纯窒息作用,从丙烷开始,碳原子 愈多,则麻醉作用愈大。但碳原子数超过9时,麻醉 作用反而下降。
一、代谢酶的多态性
许多种外源性化学物质的代谢酶都具有多态性。
29
(四)、密度
密闭的、空气不流通的空间,有毒气运
31
(六)血/气分配系数
血/气分配系数 ,气态物质越容易被吸 收
32
三、不纯物含量及毒物的稳定性
在生产环境中生产或使用的化学物质常含有 一定数量的不纯物,包括原料、杂质、副产物、 溶剂、赋形剂、稳定剂、着色剂等其中有些不 纯物的毒性比原来化合物的毒性高,对此若不 加注意,可影响对一些化合物毒性的正确评定。
关于影响毒性作用 的因素
毒性作用是毒物与生物(人或动物)机体相互 作用的结果。 毒性作用出现的性质和强度主要受五个方而的影响: 1、毒物因素; 2、毒物与机体所处的环境条件; 3、机体因素。 4、联合作用 5、暴露因素
2
3
4
第一节 毒物因素
毒物的生物学活性与其化学结构及理 化特性有关系,也受毒物的剂型、不纯 物含量、稳定性等影响。
34
35
第二节 机体因素
各种动物对同一毒物的反应不一。不同物种、 品系(strain)和个体对毒性的易感性 (susceptibility)可以有质与量的差异。
如苯可以引起兔白细胞减少,对狗则引起白细胞升高;β-萘胺 能引起狗和人膀胱癌,但对大鼠、兔和豚鼠则不能;反应停对人和兔 有致畸作用,对其他哺乳动物则基本不能。又如小鼠吸入羰基镍的 LC50为20.78 mg/m3,而大鼠吸入的LC50为176.8 mg/m3 ,其毒性比为 1:8。
33
工业品往往混有溶剂,未参加合成反应的原料、 原料中杂质、合成副产品等。商品中往往还含有赋 形剂或添加剂。这些杂质有可能影响、加强、甚至 改变原化合物的毒性或毒性效应。
例如除草剂2,4,5-三氯苯氧乙酸(2,4,5trichlorophenoxy acetic acid,2,4,5-T),由 于样本中夹杂有相当量的四氯二苯-对位-二恶烷 (TCDD二噁英)(30 mg/g),此种杂质毒性非常大,急 性经口LD50(雌大鼠)仅为2,4,5-T的雌大鼠经口 LD50的400万分之一。
26
3、脂溶性物质易在脂肪蓄积,易侵犯神 经系统。
27
(二).粒子大小
包括颗粒大小和分子大小 分散度指物质被分散的程度
颗粒 ,分散度 。
毒物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其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和溶 解度,从而可影响毒性。
28
(三).挥发性
吸入毒物的毒性除与其半数致死浓度大小 有关外,与其挥发性的大小亦有关 例如,苯与苯乙烯的LC50均为45mg/L左右,但苯 的挥发性较苯乙烯大11倍,故其危害性远较苯 乙烯为大。
20
21
二、理化性质
化学物质的理化特性对于它在外环境 中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机会与体内代 谢转化过程均有重要影响。
22
(一).溶解度
23
脂水分配系数(lipo-hydro partition coefficient)
为化合物在脂相和水相间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值
P=Co/Cw
公式:脂水分配系数以P表示,化合物在有机相中 浓度Co,在水相的浓度Cw
制 3、预测新化合物的毒性效应和安全限量
7
构效关系
(一)取代基的影响 取代基不同,毒性不同 例如,苯的急性毒性为 麻醉作用,慢性毒性为 抑制造血功能
8
9
10
11
(二)异构体和立体构型
六六粉有7种异构体分别称为:α、β、γ、 δ、ε、η、θ-六六六,另有一对旋光异构 体。其中常用的是α-、β-、γ-、δ-六六六 又被称为甲体、乙体、丙体和丁体六六 六。γ-六六六又称为林丹
脂水分配系数越大,越易溶于脂,反之则 越易溶于水。
24
1、毒物在水中的溶解度直接影响毒性的大小,水 中溶解度越大,毒性愈大。 如雄黄(As2S2)及雌黄(As2S3)溶解度较砒霜(As2O3) 小3万倍,其毒性亦小。
25
2、影响毒性作用部位:如刺激性气体中在 水中易溶解的氟化氢(HF)、氨等主要作 用于上呼吸道,而不易溶解的二氧化氮 (NO2)则可深入至肺泡,引起肺水肿。
37
之间亦不例外。这对于药效、毒副反应都会产生明 显影响;那些出现异乎常人反应的人被认为对毒作 用有敏感性(susceptibility),又称为高危个体 (high risk individual)。
毒作用敏感性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较重要的 是:①代谢酶的遗传多态性;②修复能力差异;③ 受体因素;④宿主的其它因素。
36
有人据154种化合物的毒性试验,所用动物有3-6种,结果见 小鼠敏感者有38种,家兔敏感者28种,狗敏感者44种,可见动物
对于不同毒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人对毒物的作用一般比 动物敏感。
环境中某些毒物在一定条件(相同剂量及接触条件)下作用于 人群,其中个体之间的反应会有很大差异,可从无任何作用到出 现严重损伤以至死亡。以服用药物为例,同一种药物,经肝脏代 谢出现于血浆中的半量数之间,可有3-11倍之差。即使在双生子
5
一、化学结构
毒物的化学结构决定毒物的理化性质和 毒物的化学活性,后两者又决定毒物的毒 性,因此化学结构的改变可引起毒性作用 的变化。
结构与毒性之间是什么关系?是否有规 律可循?
6
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是构效关系 构效关系研究的好处: 1、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化合物 2、从分子水平推测新化合物的毒作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