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研究与思考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若干思考
【 摘
要】 当前 , 与发达 国家相 比 , 国信 用评级行业 市场化成 熟度、 资者认 可度都 比较低 , 我 投 政府 对评 级结果的利
市 场化 难 点 路 径
用 率也 不 高 。针 对 信 用评 级 行 业 存 在 的这 些 问题 , 必要 对我 国信 用评 级 行 业 发 展 进 行 深 入 的 研 究 , 求相 应 对 策 。 有 探 【 键 词 】 用评 级 关 信
业发 展 的主要 动力 。 目前 。 国企 业信 用评 级体 系 , 我
包 括 中 国人 民银 行 的企 业 信贷 信 用 评 级 . 国家发 改
委 的企 业 债 券信 用评 级 . 中国证 监 会 的上 市 公 司 、
证 券公 司和 品种 信 用评 级 . 国保 监会 的保 险 机构 中 信用 评 级 , 国家 工信 部 的 中小 企业 担 保 机 构信 用 评
级等 , 这样 , 国人 民银 行 、 监会 、 监会 、 改委 中 证 保 发
等部 门都管 理 信 评 级 机构 . 谁 也 不 对 信用 评 级 但
行业 的发 展承 担责 任 。由于 我 国信 用 评级行 业 监管
部 门多 元 化 . 乏 统 一 的监 管 机 构 。 致 政 府 监 管 缺 导
机 再 次 凸显 了信 用评 级 体 系及 其 监 管 的重 要 性 . 改 革 国际 信 用 评 级 体 系及 其 监 管 方式 的 呼声 日益 高 涨, 为我 国建 立 自己 的信用评 级 体 系提供 了契 机 。
一
部 门对 信用 评 级行 业 推 动不 力 . 主要 表 现在 我 国 这
豳幽
d i O 9 9 .s. 0 — 0 52 1 . . o: . 6  ̄in1 6 2 2 . 01 1 l3 s 0 0 24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及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作者:高新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第20期摘要:目前,我国在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我国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良好社会信用体系及以公正客观、科学严谨为宗旨的企业信用评估机构。
关键词: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评级评级机构中图分类号:F83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7(b)-0245-011 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信用评级是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根据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以各类金融工具发行主体以及各种参与市场活动的对象为目标,综合考察对其内部条件及外部环境带来影响的因素,对其履约能力、承受风险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测,并以不同的等级划分为其评测结果的一项工作。
我国的信用评级起于80年代末,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国家从早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的局势下,国内各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违约现象频繁出现,如何对各种经济活动参与者进行诚信监督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对于规范和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金融主体的信贷质量与效率的要求愈发强烈。
因此,信用评级成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2 我国信用评级业务发展现状最初,我国信用评级主要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各类金融工具及贷款服务。
目前,信用评级已经融入各行各业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
从当前的状况来看,从事信用评级的机构存在着业务范围有限、收入来源单一、收费效率低下、恶性市场竞争频繁发生、评级行业缺乏自律、评级机构本身尚未健全等各种问题,信用评级行业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
3 信用评级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3.1 评级产品缺乏社会公信力由于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不健全,国内各类经济活动参与者信用意识低下,对于信用评级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评级需求不足,且相对于目前较为稀少的评级需求,信用评级机构数量众多,不正当竞争行为频繁发生。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
我国信用评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探讨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
发达国家的信用市场发展较早,已建立了完善的个人信用等级制度,资信评估,咨询机构和信用信息网,便于信用机构快速全面地评估借款人还贷的可能性和意愿;具备相关的完备的法律法规,使得整个信用交易顺畅地进行。
信用评级行业经过百年来的发展,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以及协助政府进行金融监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目前经济活动中诸多信用缺失现象严重,恶意逃债、合同违约、债务拖欠、商业欺诈等失信现象日益增多,制约了信用功能的发挥,从而增加了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了市场效率和经济活力,恶化了市场信用环境和市场秩序,直接影响到市场体系的完善和资源配置效率。
因此,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完善和发展社会信用体系成为我国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资信评级的功能和作用。
资信评级(Credit Rating)是审核证据,并以一种有序的方式记录特性(来自于从特定因素相关的证据)判断的业务。
由于资信评级是对经济活动中的借贷信用行为的可靠性和安全程度进行独立客观的分析,并提供有关信用风险程度的信息,因而有助于投资者(授信人)判断某一固定收入的投资发生损失的相对可能性。
其功能和作用主要是(1)改善信息不对称,防范并降低投资信用风险,协助优化决策和提高证券发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2)协助政府监管,提高信息透明度,有效预防金融风险。
(3)防范国际交易(投融资)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适应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我国资信评级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当前中国经济是由计划经济蜕变而来的,信用体系还未完全建立,信用观念尚未深入人心,信用基础比较薄弱。
因此建立健全个人、企业和政府信用机构组成的信用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我国的资信评级机构约有50家左右,其业务范围主要包括金融机构资信评级、贷款项目评级、企业资信评级、企业债券及短期融资债券资信评级、保险及证券公司评级等。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重要保证。
信用评级行业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信用评级行业最初是为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服务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信用评级行业在很多领域也融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运作模式逐步市场化。
从当前的发展情况看,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公司、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上海远东资信评级公司和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些独立的评级机构已初步奠定了行业内的领先地位,表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行业龙头作用初步显现。
应当说,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建设总体上还处于初始发展阶段,有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比如,评级市场竞争无序,行业自律不尽如人意。
又如,评级市场需求不足,评级机构尚不成熟。
面对这些情况,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评级行业,要采取切实措施,努力走出一条健康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建立有效统一监管体系,健全机构认可和退出机制。
目前,评级行业存在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阻碍了信用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实施集中统一监管、建立有效监管体制十分重要。
可以考虑在评级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行政府从严监管的发展模式,并把监管范围的重点放在严格评级程序、健全内控制度、完善评级标准、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防止不当竞争、避免利益冲突和强化信息保密等方面,同时提供指导性意见,对评级机构技术研发进行规范。
第二,优化评级收费制度,规避潜在利益冲突。
向发行方收费,这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收费模式,我国评级机构主要收入也同样来源于受评对象。
这种收费模式虽然存在潜在利益冲突,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但从制度安排的内在合理性和我国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具有其存在的现实依据。
这不仅在于“被评级者埋单”的收费模式具有较强可操作性,更是因为当前我国评级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对评级的认同度有限。
但本着规避潜在利益冲突所导致的各种问题,对现行收费制度可考虑进行适当改革,以降低评级机构对被评对象的依赖性,提高评级独立性。
我国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再思考
我国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再思考发行者付费模式导致的评级采购、利益冲突等问题是现行信用评级模式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也是历次危机的潜在根源,投资者付费模式在现实条件下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可操作性,应该成为我国评级收费模式的发展方向一、信用评级收费模式的历史演变信用评级的收费模式经历了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
在发展初期,由于市场对评级信息需求不旺,评级机构的能力有限,信用评级一直实行免费评级;随着评级业务的展开和市场认可度的提高,评级公司开始向投资者出售各类有关评级和投资情报的出版物和相关产品获得收入;自1970年开始,各主要评级公司又开始向发行人收取评级手续费,虽然也向投资者出售一些评级报告等产品,但是绝大部分收入都是来自受评对象支付的评级费。
评级机构收取费用是市场对信用风险专业化判断的必然结果,出于评级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高评级质量的考虑,评级机构收取评级费用是应有之义,争议的焦点是向谁收费,由此形成了两种主要的收费模式。
(一)投资者付费模式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做出投资决策之前,必须广泛搜集各类与投资标的相关的信息,以判断发行人的履约能力和信用水平。
但是资本市场充斥着各类投资机会,投资者无法对每一个融资企业都拥有完整的信息,更无法进行专业的分析,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各类复杂的结构化金融产品的出现,一般投资者很难有足够的信息和能力来评估其所购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风险。
因此,由专业的评级机构通过调研、访谈、分析而评定出来的信用级别,可以给投资者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
投资者选用评级机构的出版物、评级报告、行业研究报告等研究成果并向评级机构支付相应的费用,这种模式属于传统的投资者付费模式。
(二)发行者付费模式对发行者来说,在没有信用评级的情况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企业融资相对困难,融资成本也会因为风险溢酬而提高,有可能造成逆向选择问题或是道德风险问题。
通过信用评级的企业如同获得了一张经济身份证,优质资信等级的企业融资相对要容易得多。
加快建设我国民族信用评级机构的探讨与思考
1 9 年 成 立 的 日本 信 用 评 级 和 投 资 服 务 公 司 ( 98 R&I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都是在 日本本 土 占据较 大市场份 额的评级 机构 。以 日本 、韩国 、印度、马来西亚为代表 的部分亚洲 国家 在发展过程 中较快意识到了掌握评级话语权 的重要意 义 ,这些国家严格控制外资进 入本 土评级市 场,对其 控股 比例 、准入 条件 和评级 范 围等均作 出 了严 格规 定 ,并针 对本 土信用 评级机 构设 定 了一 些保 护性条 款 ,例如 , 日本规定企业评级必须有一家本 土评级机 构 出具评级报告 。在保护本土信用评级机 构的同时,
9
封 I l l 回 义 覃
因。首先 ,作为行业的先驱者 ,美 国信用评级机构具有 无可 比拟的先 发优势。信用评级发端于美国 ,信用评级 标准与模式的确立 、信用评级与资本市场的融合都在其 推动下完成 一百多年的持续经营也使其积累了广泛的 商业信誉和行业权威。其次 ,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壮大 依附于资本 市场 的繁荣 ,作为资本最为富集的金融市
它 们 也 注 重 对 外 来 评 级 机 构 的 抵 制 ,在 日本 和 韩 国 ,
次 ,美国评级市场的准入制度为信用评级机构提供 了保 持垄断地位的坚强保障。美国监管当局对外国评级机构 的进入一直严格限制 ,已在美 国获得NRS RO资质的l 0 家评级机构 中,7 家为美国本土公司、2 家为 日本公司、
建设 民族 信用 评 级机 构 的重 要意 义
从某种程度上说 ,目前美国评级机构代表了美国的
意 识形 态和 国 家利 益 ,通过 其拥 有 的绝 对话 语权 影 响和
对信用评级公信力的分析与思考
中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难 辞 其 咎 。危 机 发 生
阶段 ,信 用 评 级 行 业 地 位 不 断 提 高 ,信 用 评 级 的 作 用 也 日益 受 到 重 视 。但 总体
来 看 ,我 国 的 信 用 评 级 行 业 还 处 在 发 展 的初 期 。 信 用 评 级 行 业 发 展 初 级 阶 段 所
1 8 黑龙 江金融 2 1 00
理 论 探
THE RY sE o RE ARcH
黑龙 江金 融 H lONG I G EL JAN 2 1 第 1 期 FNA E 0 0 2 I NC
数 约 19 ,其 中 :专科 以下 的 占 比2 %,研 究 生学 历 的 占 比不 1人 8 足 1% ,从 业 3 以 下 的 占13 %。从 业 人 员 存 在 数 量 不 足 、学 0 年 :9 L 历偏 低 、从 业 年 限较 短 、工 作 经 验 不 足 等 问 题 ,与 上 述 要 求 还
有很 大 差距 。
处 于 多 头 监 管模 式 ,人 民 银行 、发 改委 、证 监 会 等 部 门都 有 认
可 评 级 机 构 的 权 力 。 人 民 银行 在2 0 年 出 台 了 《 贷 市 场 和 银 06 信 行 间 债 券 市 场 信 用评 级 规 范 》。作 为金 融行 业 标 准 ,该 规 范 对
2 0 年 3 发 布 了 《中 国 人 民 银 行 信 用 06 月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396《商场现代化》2007年1月(中旬刊)总第491期市场经济从特定意义上讲是信用经济,信用已经日益成为联系各种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
但由于一些历史上和经济体制上的原因,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违约现象时有发生,信用体系建设还不健全,如何对各种经济主体的诚信进行监督的问题已引起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
信用评级,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协助银行提高信贷质量以及提高证券发行质量和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信用评级的产生与发展信用评级是一项经济活动,由专门从事信用评估的社会中介机构通过综合考察影响各类市场参与者及各类金融工具发行主体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根据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的评估方法,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他们履行各类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进行综合评测,并以一定的符号表示其评测结果。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信息不对称性理论、交易费用论等为信用评估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信息不对称问题大量存在于银企之间、企业之间以及资本市场的交易过程中,为了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性所带来的危害——信用风险,信用评级活动应运而生,并随着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需求。
对于普通的投资者,信用评估机构的工作可以节约大量的信用调查和分析成本,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增强,国际贸易风险加剧,从而使信用评级成为一个跨国性的业务活动。
二、信用评级的作用信用评级在揭示和防范信用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拓宽融资渠道、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经济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信用评级对投资者的作用:投资者对企业自身以及外部因素对企业影响的认知上,都远远不如企业清楚。
因此,在投资后,投资者也无法控制企业资金的实际运动状态和流向,从整个过程来看,他们之间的信用风险始终存在,信用评级则可以降低投资者寻求风险情报的信息成本,保护投资者避免因信息不充分而遭受损失,为其选择投资工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统 一开 发 , 依托 其 强 大 的 网 络资 源 可 随 时 对 借 款企
收 稿 日期 :0 1 0 2 2 1 — 2— 2 作者简介 : 颜 凌 (9 1 , , 西靖 安 人 , 济 师 , 士 , 16 一) 女 江 经 学 主要 研 究 方 向 为信 用 管理 与金 融风 险 ; 合 洪 (9 2一) 男 , 朱 16 , 江
信贷 市场 信用评 级主要 分 为银 行 内部评 级 和外
部 评级 。在 我 国 , 内部 评 级 长期 处 于主 导 地 位 。按
业 实 行贷款 跟 踪 和管 理 , 态 掌握 贷 款 质 量 的 实 时 动
变化 情况 。全 国性 股 份 制 银行 紧 随其 后 , 内部 评 级
照《 巴塞尔协 议 》 新 的要 求 , 内商业 银 行 计 量信 用 国
相结合 的制 度 , 成 为商 业银 行 提 高 风 险 管 理 水平 将 和降 低信贷 风 险控 制成 本 的必 然趋 势 。
一
、
我国信 贷市场 信用 评级 业发展 现状
地方 性 金融机 构 的 内部 评 级 体 系 还处 于建 设 初 期 ,
其 完善 还有待 于一 个 长期 积 累和 不 断 改 进 的过 程 。
部评 级人 员多 由信 贷 人 员 兼任 , 易 出现 信 贷 任 务 容
完成 的利益 激 励 与信 用 风 险揭 示 之 间的 矛 盾 、 信用 风险 控制 与企 业信贷需 求 之间 的矛 盾等 。在 利益 冲 突下 , 产生 较大 道 德 风 险诱 发 下 的信 用 风 险 的可 能
增加 。此外 , 着 全球 经 济 一 体 化 和我 国经 济 金 融 随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近年来,中国信用评级市场逐渐成熟,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金融领域。
这个市场一直在稳步扩大,由此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深化和扩展。
一、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日益扩大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从2015年起呈现了较为显著的增长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信用评级市场规模达到了12.5亿元,同比增长17.5%。
2.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在中国信用评级市场中,评级机构数量不断增加,市场格局也日趋多元化。
国内主要评级机构包括中国信用评估有限公司、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大公国际评级有限公司、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金融国际评级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
3.国际化程度逐步提高随着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推进,中国信用评级市场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
目前,中国信用评级市场的评级标准和方法已经接近国际主流标准,同时得到了国际评级机构的认可。
二、中国信用评级市场未来发展趋势1.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和监管水平中国信用评级市场仍然面临着规范与监管困难的问题。
因此,未来市场将通过进一步提高准入门槛和增强监管力度,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的自律和规范化,促进市场良性发展。
2.推动信用评级市场与金融市场紧密联系未来,信用评级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整合金融领域的各项指标和评估方法,以期进一步增强信用评级的透明度、可信度和科学性,推动信用评级市场与金融市场的紧密联系。
3.引入信用保险等保障手段为了提高信用评级的风险控制能力和可靠性,信用保险等保障手段将被广泛应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信用保险将成为信用评级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帮助降低信用风险,进一步推动市场发展。
4.加强研究与创新未来的中国信用评级市场需要不断推动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提升评级结构和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从而为实现市场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保障和支持。
监管信用评级业面临两难困境的思考
市场 效 率 的 积 极 作 用 , 是 近 些年 的 评 级 活 动 仍 暴 露 出 了市 场 但
接 受拥有 NRS 地位的评级机构 的评估 。可是 自穆迪 、 RO 标准 普尔 、 惠誉 国际之后 , 鲜有 别的机构获得 NRS RO地位 , 这一举 措确 立了三大信 用评级机构在评级市 场上 的垄 断地 位。对于三 大机 构而言 , 场垄断带来了收 益的保障 , 同时 , 市 但 在没 有有 力 的外部 竞争的环 境下 , 三大机 构变得 固步 自封 , 去了改 善评 失
的回报 。
由于“ 搭便 车” 问题的存在 , 费模式在二 十世纪七 十年代 收 之 后逐步转 变为 “ 发行人付费” 模式 。但是这种收费模式存在的 问题可能会导致忽视对投 资者利益 的保 护 , 因为评级机 构的收
入 来源于证 券发 行人 , 发行 人往往会进 行所 谓的 “ 评级 ” 也 预 , 就 是先找多家评级机构给 出初步的评级 结果 , 再从 中选 择结果 最理想的一家评级机构签 订最终的合 同 , 评级 机构有可 能会为
争相降 价而 导致 只顾 眼前利 益而忽视 长远 利益 的极端 行为 的
发生呢?
2 收 费模 式 的争 论 、
的失 误 , 导致 风险扩 大 , 造成很 坏的负面 影响 , 形象 一落 干丈 。
比如 在安然公司财 务造假 东窗事发并 申请 破产的 前四天 , 评级 机构 仍将 其信用等级确 定为投资级 ; 在次贷 危机 中对一 些衍生
法 来 解 决 的 结论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估 方法和 提高评估 质量的压力。
两难 困境 监管
关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中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业是在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一种重要金融服务,对于提升金融体系监管能力、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为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进行一些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
首先,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在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较少且规模较小,导致市场竞争程度不高,对市场的供给能力、信息披露质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制约。
建议政府加大对信用评级机构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更多的机构进入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新进入市场的评级机构的监管力度,确保其诚信行为和评级质量,提高市场信用评级的整体水平。
其次,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也需要加强。
信用评级机构应该独立自主进行评级工作,避免与任何有利益关系的方面产生利益冲突,确保评级结果客观中立。
此外,评级机构应该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信息透明度,让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能够更好地了解评级机构的评级过程和方法,增加对评级结果的信任度。
政府可以通过合规审查、信息披露等手段来加强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提高其独立性和透明度。
再次,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质量进行监管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多数采用跟踪评价的方式进行监管,即对评级结果进行监测和评估。
建议政府在监管中加强预测性监管,通过提前介入评级过程,检查评级机构的评级方法和流程是否合规、科学。
同时,加强对评级机构评级能力的考核和评估,定期进行评级结果的准确性、有效性进行测评,提高评级质量。
最后,要推动信用评级业的发展,需要提升机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培训体系、提供相关培训课程和教材等方式,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
此外,加大对信用评级科技的投入,推动评级业务的数字化转型,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对我国资信评级机构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
的研 究表 明 ,信 用 等 级 的 高低 与 债
券 发 行 利 率 之 间存 在 着 明 显 的相 关 关 系 ,信 用 等级 越 高 ,发行 利 率 越 低 。很 明显 , 用评 级是 债券 定价 的 信 重要 因素 。从理 论 上讲 , 对那 些偿 债
能力 较 强 并 有 政府 支 持 背 景 的大 企
债 企 业 向 评 级 机 构 索 要 高 信 用 等
浩 特
0
行 中的 主要 风 险是 信 用风 险 ,短 期
融 资 券作 为无 担 保 的 信用 债 券 尤 其
8
、
级 .并 以撤 换 评 级 机 构来 要 挟评 级
9
如 此 。作为 货 币 的价格 , 利率 是衡 量
机 构 。如果 评 级机 构确 定 的信 用 等 级 达 不 到 发 债企 业对 最 高信 用 等级
因 :一 是 这 些企 业 都 是 国有 大 型企 业 ,并且 大 多数 企 业 在 整个 国 民经 济 中 占有 重要 地 位 。其 本 身具 有 很 强 的经 济实 力 , 营状 况 良好 。 部 经 且
一
是 评 级结 果 的市场 需求 严 重不 足 。 信 用评 从
级机 构 的运作 来 看 , 级结 果 的服 务 对象 是 投 资者 评
公信 力 的降低 。因此 , 由于发债 企 业
对 信 评 级 机 构 面 临 着 长期 利
益 与 短期 利益 的艰 难 抉择 。
业 发 行 的债 券来 说 ,由 于投 资 者 承
担 的风 险 较 小 ,其 资 金 成 本 自然 较 低 ; 对 中小 企 业 而言 , 而 由于 投 资者 承担 的风 险 较
为影 响 发债 结果 的一个 重要 条 件 , 信用 价差 成 为影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洪芳关键词:信用评级评级机构监管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规模和服务水平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形成了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中证鹏远等大型评级机构和80多家中小型评级机构并存的机构发展格局。
但从地方评级机构来看,大部分地方评级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弱、小、多、散的问题。
找出现行体制下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巩固评级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促进地方评级机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H省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截至2022年5月,H省共有已备案信用评级机构9家,其中5家地方法人评级机构,4家全国性评级机构分支机构。
由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自身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并不需要参考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H省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尚未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地方法人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二、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一)评级产品相对单一,对市场需求的覆盖面不足经调查,H省评级机构主营业务为信贷市场主体评级。
评级机构基于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格式化的作业模式出具评级报告,这对于保证评级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市场多样性需求缺乏业务设计,缺少有特点、有重点的评级报告。
譬如,股东和高管对公司内部治理、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等更为关注;银行机构对合作对象具体风险控制措施的更为关注;而行业主管部门对机构合规经营和行业发展政策的更为关注。
在评级报告里面,上述需求的回应要么没有,要么雷同,缺乏针对性。
(二)评级报告质量不高,缺乏市场公信力(三)评级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H省信用评级业务延续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导、监管部门推动的发展模式,多年来评级机构都是依靠监管部门的行政力量来拓展评级业务,评级业务也主要是以信贷市场企业评级和两类机构評级为主。
H省5家法人评级机构中业务量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业务规模,不重业务质量,也缺乏拓展业务和创新的能力,面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缺乏转型的能力和动力,难以满足新的市场发展需要。
对开展企业信用评级的思考
1 信 息 不 x - ̄造 成 评 级 结 果 失 真 。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 ,g+ J
评 级 所 需 的 资 料 一 般 主 要 来 自受 评 企 业 , 在 目前 社 但 Pl n i g, 称 ERP) 统 是 一 种 主 要 面 向 制 造 行 业 进 a nn 简 系 行 物 质 资 源 、 资 金 资 源 和 信 息 资 源 集 成 一 体 化 管 理 的 企 业 信 息 管 理 系 统 , 一 种 全 自 动 化 的 管 理 系 统 . 业 是 企
一
采 购 成 本 。采 购 成 本 管 理 以 获 得 存 货 为 切 入 点 , 过 规 通
范 企 业 的采 购 行 动 ,实 施 科 学 决 策 和 有 效 控 制 .对 质
量 、 格 、 术 和 服 务 实 施 严 格 的 评 价 . 适 当 的 时 间 价 技 在 采 购 适 当 数 量 的 物 资 , 尽 可 能 消 除 价 钱 高 而 质 量 不 高 的 现 象 , 制 一 切 浪 费 和 人 为 的 损 失 。这 样 要 求 提 高 业 抵 务 人 员 的 素 质 与 采 购 水 平 , 可 以 通 过 实 施 业 务 考 核 和 评 价 达 到 对 作 业 人 员 的控 制 目的 。
据 的 采 集 与 使 用 、评 级 行 业 管 理 等 方 面 都 缺 乏 法 律 依 提 高 存 货 管 理 的 信 息 化 水 平 , 重 视 存 货 ft 形 态 的 管 i+ 值 理 , 立 能 适 应 现 代 企 业 需 要 的 数 据 化 、 准 化 、 息 建 标 信 化 的存货 管理模 式 , 要有 以下几 种途 径 。 主 ( ) 强 存 货 采 购 管 理 , 理 运 作 采 购 资 金 , 制 一 加 合 控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和策略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信用评级行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领域。
作为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工具,信用评级在促进资本流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投资回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已经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行业规模逐步壮大。
截至目前,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已经达到30多家,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2. 评级产品和服务不断丰富。
除了传统的债券和企业信用评级外,逐渐出现了房地产信用评级、政府债务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等新的评级产品和服务。
3. 评级机构的能力逐步提升。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评级机构加强了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提升了评级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4. 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加强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增强了市场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包括:1. 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
2. 评级机构的专业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参差不齐。
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一些评级机构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
3. 评级行业的竞争格局不够理性。
目前评级行业存在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现象,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
针对上述问题和挑战,我国信用评级行业需要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管,建立健全评级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规范行业秩序。
2. 完善评级标准和方法体系,提升评级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3. 建立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防范价格战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
4. 提高行业专业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并加强对市场风险的监测和预警。
总之,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监管,加快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评级机构应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升评级服务质量和水平,为推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从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趋势角度分析
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从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趋势角度分析摘要】在国外信用评级业日臻完善的背景下,我国信用评级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本文将围绕国际信用评级业的发展趋势,分析我国信用评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探索研究发展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市场;信用评级;信用风险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是由评级机构,使用科学严谨的调查和分析方法,对企业和个人的履约能力和信誉程度进行全面评价,以满足社会需要的市场行为。
健全的信用评级体系不仅能规避信用风险,规范金融市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而且可以直接降低金融市场交易成本,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交易效率。
目前,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信用评级业正处在发展和改革的关键时期,如何借鉴国际评级业的经验,探索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趋势2007年由于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的缺陷,美国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三大评级机构肆意调整次级债和普通抵押债券的信用级别,从而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后,全球评级业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一)培育本土评级市场。
金融危机的爆发后,主要经济体逐渐认识到评级行业在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并开始大力发展本土民族信用评级业来保护国家利益,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等通过本国评级机构来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的安全,对外国评级机构的持限制态度,及时允许进入,也是严格限制其控股比例。
(二)转变评级发展模式。
信用评级的发展模式开始由欧美等国采用的市场驱动模式转变为新兴国家的政策法规模式,市场驱动模式不受监管部门的直接监管,使得评级机构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严重扰乱金融市场,而政府批准监管的政策法规模式有效扼制了评级行业的道德风险和违法行为。
(三)优化信用评级体系。
为了避免信息不对称,保证信用评级的平等性和公正性,欧美国家致力于发展内外部评级的专业化系统化,采用金融机构内部评级系统和外部评级机构同时对贷款项目进行专业评级的方法,追求信用评级的可信赖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上市公 司发行可转换 公司 发行人可委托 有资格 的信用 评缎机构对本 次 2 0 . 债券实旆办法》 证监会令第 2 可转换公司债券 的信用或发行人 的信用进行 o I4 0 (
号) 证监台 评级, 信用评级的结果可以作为确定有关发 行 条孰的依据井予以披露。
可以有 效地辅 助 市场监 管 , 在维 护 市场经 济 秩序 、
信 管理 局印发 了 《 中国人 民银行 征 信管理 局关 于 开展 信用 担保 机构 信用 评级 工作 的通 知 》 银征 信 ( [0 7 4 2 0 ]8号 )决定 在全 国全 面推进 信用担 保机 构 , 信用评 级工作 。由于多种 原 因 , 国对 于借款企业 我
‘ 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 人 对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融赍券的信用
民银行令 c 6 5 2 0 )第 2号 ) 评级进一步 明确 了相关规定。 ‘ 银行 问债券市场 非金融企 规定企业发行债务融资工具应 由在中国境内 2 4 业债 务融 资工 具管 理办 法, 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资质的评缎机构进行信 呻80
工作 尽 职指 引》 中均 明确 信用评 级 机构对 企业 进 行 的信用 评级 结果 ,可 作 为金融 机构 向企 业提 供 贷款 的参考 依据 。2 0 0 7年 1 2月 , 国人 民银行 征 中
其 偿 还 债务 的能力 及 其偿 债 意 愿 进行 综 合 评 价 ,
并且用 简单 明 了的符 号表 示 出来 。信用 评级 作 为 现代 市 场经 济 中社 会 信 用体 系 的重要 组 成 部 分 ,
一、ຫໍສະໝຸດ 我 国最初 的 信用 评 级 产 生 于银 行 系 统 内部 ,
银行 出于贷款 安全性 的考虑 ,组 织专 门人 员 对贷
款 企业 的履 约能 力 和信 用 状 况 进行 分 析 和 评价 。 2 0世纪 8 0年代 末 ,随着我 国债券 市场 的发 展 , 独 立 于 银 行 系 统 的社 会 专 业 信 用 评 级 机 构 应 运 而 生 。经过 近 2 0年 的发展 , 国信 用评 级制 度初 步 我
政簟 内容
建立 , 信用评 级 机构在 竞 争 中寻求 发展 , 用评 级 信
业务 范 围不 断拓展 , 用评 级市场 监管 趋于规 范 。 信 ( ) 一 信用 评级 制度 初 步建 立 1 券市场评 级制度 逐步 推进 。 9 . 债 自 O年代 起 , 国务 院及相关 部 门多 次下 发 了关 于债券 信用 评 级 的有关 规定 , 步建立 了债券市 场 信用 评级 制度 , 初
步建立 了借 款企 业信 用评 级制 度 ,将一 定贷 款规
表 1 债 券 信 用评级 政 策时序 表
发布者 发布 时闻 文件
‘ 关于进 一步加强证券 市场 l9 2 宏 观 管 理 的 通 知 , (国 敏 债券发行须经过严格财务审核、信用评级 9 2I
【 92 8 导) 19 6 J
金 实 融务
金I 融 襁 0年 2 20第 期 1
对我 国信用评级业发展 的研究 与思考
程 华 南
摘要: 信用 评 级作 为现代 市场经 济 中社会 信 用体 系 的重要 组成 部分 , 有效 地辅 助 市 可 场监管, 在促 进 市场 健康 发展 、 高 市场 经济 效率 等 方面发 挥 重要作 用 。本 文分 析 了我 国 提 信 用评 级 业发展 现 状 与存在 问题 , 出 了促进 我 国信 用评 级 业发展 相 关政策 建议 。 提
的外 部信 用评级 尚未建 立有 效 的制度 ,有关 信 用 评级 的意见 或指 引对 企业 和金融 机构 均缺 乏约 束 力 。从 全 国范 围看 , 仅有 上海 、 深圳 等 少数地 方初
促进 市 场健康 发展 、提 高市 场经 济 效率 以及 促进
企 业间经 济信用 交易等 方 面发 挥着 重要作 用 。 我 国信 用评 级业 的发 展现 状
关键 词 : 信 征 信用 评级 政 策建 议
中图分类 号 :82 文献 标识 码 : 文章 编号 :09 14 (00 0 —0 3 0 F3 A 10 — 26 2 1 )2 0 6— 4
信用评 级是 指 由独立 的信 用评 级 机构对 影 响
评 级 对 象 的诸 多信 用 风 险 因素 进 行 分析 研 究 , 就
国务院
‘ 国务院关 于坚决制止 乱集 申请发行债券的公司、 企业, 必须 由经有关部 l9 . 资和加强债 券发行管理 的通 门确认的有资格的信用评缴机构进行评缎: 934 0 发 知)( 国发 【9 3】2 1 9 4号) 行债券数额超过 1 亿元以 E的企业. 要由全国 性 的信用评级机构予以评定。 l9 8 930 ‘ 企业债券管理条例》( 国务 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 可以向经认可的债券评估
人民 银行
( 证监会令第4 号) 9
是 发行公司债 的 券 规定之一。
拟在银行间债券 市场发行债券 的机构和发行 2 o 2 中国人民银行 (0 4】第 2 的债券,除不需评级外,均应经过在中国境 内 0 4l 20 2
号公告 2 0 5 o5 0 工 商注册且具备债券评级能力的评级机构的 信用评级。
20 o3 O B
.
‘ 证券 公司债 券管 理办 法’ 发行人应当聘请证券资信评级机构对本期债 ( 证监会々第 l 5号) 券进行信用评级井对跟踪评级做出安捧
。
2 0 8 07o
‘ 公司 债券发 行试 点 办法’ 经资信评级机构评级.债券信用级别 良好”
信用 评 级 已逐 步 成 为债 券发 行 审批 的必 经程 序 。 关 于债券 信用评 级 的有关政 策规定 见表 1 。 2 贷 市场 的外 部 信用 评 级制 度 尚待 探 索 建 . 信 立 。 9 6年 6月 , 19 中国人 民银 行发 布 的《 款通 则》 贷 及 20 0 4年 7月 中 国银 监会 出台 的《 商业 银行 授 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