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合集下载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语言美是指的言辞优美、修辞华丽、文脉流畅的语言表达形式,它是文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文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教育内容,在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与欣赏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美与语文教育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有效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

一、论语言美在语文教育中的意义语言美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语言的美不仅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有助于抒发情感、传递思想、唤起共鸣。

语言的美与文化紧密相连,它可以传达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提升读者的文化素养。

因此,语言美在语文教育中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增进语文学习的兴趣。

语言美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种动力,它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好奇,激发他们探索语言美的热情,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美不仅仅是美丽的语句和词汇的堆砌,更是对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表达能力的要求。

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与欣赏,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写作和交流中更加流利、准确、得体。

3.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语言美能够表达丰富的情感,打动人心。

通过欣赏语言美,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情绪,培养他们的情感世界,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4.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言美与文化紧密相连,它能够传递和表达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通过学习欣赏语言美,学生可以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增加对文化的了解和思考,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二、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思考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1.设置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不应仅仅注重知识的灌输,更应注重学生的感知和体验。

教学内容可以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优秀的文章、诗歌、散文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不同的语言美。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的审美能力是通过感知、品味、比较不同作品的美来形成的。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的五美-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的五美-最新教育文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语言中的五美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教师的语言质量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这要求语文教师既要以广博的知识为依托,精心备课,又要提高自己的课堂表达能力,锤炼课堂表达艺术,其中教学语言美是关键。

什么是语言美?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笔者结合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美重在规范、准确语文教师规范、准确的语言,应比其他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感染学生。

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即语言符合语法,逻辑,语句完整,简洁,说话有条理,语音的高低,快慢适度。

如说“我们现在先朗读课文”.就不能说:“我们现在朗读课文先。

”“我骑自行车上班”,不能说成“我骑单车上班”.初读课文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形成整体感知的框架,但仍需要教师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笔者以精练准确的问题达成这一作用,即在初读前,布置2~3个贯穿阅读过程的问题。

如在教《梅花魂》一课时,抓住文眼之“魂”,精心设计了三个问题:什么是魂?梅花有魂吗?课文中的“梅花魂”究竟是指什么?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边阅读边思考,结合教师的讲解,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美重在抑扬顿挫,生动形象教师语言应既能调节课堂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既使教师讲解表达富有情趣,重点突出;又富有感染力,善于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产生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还借助教师的神情、动作和体态来辅助有声语言,增强文章形象的感染力。

如学习三年级课文《陶罐和铁罐》,范读课文时笔者适当辅之以相应的神情和体态语,读铁罐说的话时做出铁罐傲慢无礼、盲目自大的神情和动作;读陶罐的话时则表现为谦虚有礼,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内涵。

三、美重在幽默机智、含蓄夸美纽斯说:“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可以使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能愉快主动地学习。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言美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言美

语文教学要表达语言美
受力合表达力,提升学生的素养。

在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再自然地从语言形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之美,思想之美,提升学生的精神素养——郑逸农
一切审美和艺术都表现在教学过程中。

如教学语言,板书,问答,课外辅导等等。

教学离不开艺术,艺术的美在教学中酝酿,在教学中表达。

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正确的教学效果。

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精确明快而富有情感。

要做到这些。

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持续提升教学水平,才能给学生要深刻的印象,教师的个人魅力才能充分得以表达。

教学语言的美要贯穿于教学过程,让教学过程也充满美得韵味,才能带给学生以语文特有的语言美。

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引人入趣。

承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能自然流畅,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合能令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深思。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在教学中大大的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的效率。

所以。

培养教师本身美得品质尤为重要,在平常的学习中应增强语言素养的训练和提升。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论文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课文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等。

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

因此,语文学科对学生进行美育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几乎每篇课文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美的各种形式。

通过审美的教育,既能使学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又能使他们具有审美能力和美的创造力,更好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美育一直受到冷落,尽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但由于人们美育意识淡薄,往往只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知识性,忽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因此,在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把美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情感受到美的陶冶,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有现实意义的。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美的思想情感要通过精妙的语言来表现。

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不论是研究诗词的构思美,还是分析散文的意境美,都是要经过对语言美的分析才能完成。

有的作品句式灵活,变化多端,这些都要引导学生去体味、琢磨,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借助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

”语言是美的核心,一篇好的课文总有一些言简意赅、言简意深、言简意丰的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就要引导学生重锤敲打,使其中包含的思想感情得以闪光,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例如孙犁的《荷花淀》,作者为景物连用四个“白”:“洁白的雪地”、“洁白的云彩”、“银白的世界”、“洁白的小褂”,反复渲染,一幅幽静高远,色彩优美的夜景呈现在面前。

作者用“白”给人一种宁静清幽的`感受,寄托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的真挚感情。

体味作者苦心经营的关键词语,可使学生领略作者用字的匠心。

《荷塘月色》一文语言细腻,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文中的叠词运用精巧传神,给人以美感,堪称一绝,如文中的开头和结尾,作者不愿打破一个“静”字,用“悄悄”出门,“轻轻”回来。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语言美是指语言表达具有美感和艺术性,是一种文学的表现形式。

与文学艺术不同的是,语言美强调的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表现方式。

语言美在语文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美感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一、语言美的特点语言美是语言的高级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语言美是感性的。

语言美通常和情感联系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性色彩。

语言美作品的语言表达具有鲜明的感受、感情和想象力,使人感到兴奋、惊奇和赞叹。

2.语言美是审美的。

语言美通常是人们对语言艺术形式的审美体验,是一种高度艺术的表现形式。

它不仅表达文化底蕴和思想深度,还表现人们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的创造性。

3.语言美是多样的。

语言美有很多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韵律、节奏、音乐性等。

同时,语言美也表现在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中,如诗歌、小说、散文或报告等。

二、语文教育中语言美的重要性语文教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词汇量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言美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不仅关乎个人修养和审美品位,更关乎人类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在教育中培养学生体验和欣赏语言美的能力。

1.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情趣语文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艺术情趣,让学生有一种欣赏和感受语言美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通过阅读和写作,感受到语言的美妙,也要学会欣赏、领略和评价语言美。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规范。

通过阅读与写作的训练,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

同时,通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呈现语言文化的特点,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语文教育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素养的培养。

通过语言文学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还能够得以接触到不同种类的文化背景。

同时,学生在阅读不同文学文本之间,也可以感受到情感和情感表达对人类文学必须的反映。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必要素养。

教学语言的优劣与课堂教学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讲的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

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可见,教师美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美的描述——制造气氛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很多时候——特别是一堂课的起始和高潮处,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

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描写的是首都百万群众冒着寒风伫立于街头送别周总理灵车的情景,表现了人民热爱周总理,哀悼周总理的一片深情。

如何让小学生体会到课文中人们的那种复杂的情感呢?教师要针对学生对周总理的生平事迹不甚了解这一事实,课前组织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加深对周总理的了解。

在课堂导入新课时,紧紧把握住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用低沉徐缓的语调深情地说:“1976年1月8日,这对中国人民来说是个不幸的日子。

一颗巨星在祖国的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1月11日下午,首都上百万群众冒着严寒,自发云集在十里长安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

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动人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涓涓语流,犹如一曲挽歌,把学生带入了那隔膜的年代,一种肃穆、庄严、凝重的气氛重重地笼在学生的心头。

全体学生听讲时鸦雀无声,朗读时催人泪下,很快进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产生共鸣。

2美的范读——唤起表象语文教师美的范读,可以唤起课文中美的形象,使学生受到感染,触动学生情感的弦。

同时也使学生在获得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体会到:原来注入情感的朗读竟会有这样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师在范读时语调抑扬顿挫,还要注意停顿、轻重、快慢、高低和气声、颤音、泣诉、笑语拖腔和拟声等的运用。

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教师引导学生眯着眼睛上课,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支曲子,并放伴奏音乐,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产生想象,教师又用语言引导学生到漓江畔,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漓江的竹筏小舟上。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

论语言美与语文教育语言美是指在语言文字表达中追求的一种美感,它是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语言美既是一种审美追求,又是一种文化传承。

语文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语言美为目标,并通过多种方式来呈现语言的美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首先,语言美体现在表达的准确与流畅中。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和思考的工具,准确的表达是语言美的基础。

学生应该通过对词语的积累和操练,培养准确表达的能力。

比如,课堂上可以进行词语互精、造句、阅读等活动,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娴熟运用。

此外,流畅的表达也是语言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应该通过阅读各种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语言之美,模仿优秀作品,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其次,语言美还体现在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

古人语言的精练与整齐、运用修辞手法时的巧妙与华丽、情感表达时的细腻与深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解读,引导学生领略古人智慧和文化的瑰丽。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诵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语言美的感知能力,并鼓励他们进行创作,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能力。

再次,语言美也体现在交往与沟通中。

作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语言的美丽不仅要在书面语言中表现,更要在日常交流中展现出来。

学生应该通过各种交流的机会,锤炼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语文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乐于交流、善于表达、懂得倾听的能力,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课堂活动可以设置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并学会用美丽的语言来交流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语言美还需要通过修养和人格的培养来展现。

一个人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他的个人表达,更是他的内在修养和人格魅力的体现。

语文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人格修养,通过启发学生正直宽容、谦虚自信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情感素质。

只有通过人格修养,才能真正体会到语言的美丽,并将这种美丽融入到自己的表达中去。

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一、本文概述《试论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是一篇旨在探讨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的文章。

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美的定义、重要性、应用策略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本文将明确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美的内涵,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评价标准。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阐述课堂语言美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等。

本文将重点探讨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美的语言。

这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词汇、运用生动的比喻、采用富有节奏感的语调等方面。

文章还将强调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美的应用策略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文章还将对未来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美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推动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二、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内涵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不仅仅是指语言的流畅和准确,更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它涵盖了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

语言美体现在其准确性和规范性上。

语文作为语言学科,其教学语言必须严谨、精确,符合语言的规范。

教师应该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授课,避免使用方言或错误的语法表达,确保学生接收到准确的语言信息。

语言美还体现在其生动性和形象性上。

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将枯燥的内容生动化。

这样的语言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语言美还表现在其情感性和感染性上。

语文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

教师应该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去解读文本,去表达作者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这样的语言不仅能够打动学生的心灵,还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

语言美还体现在其启发性和引导性上。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之美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比其他科目的教师更要注意课堂语言的使用。

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具有多种美感。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标准优雅的,具有诗意之美。

语文教师标准纯正的语音、如沐春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张弛有度的节奏给人以极大的审美愉悦,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说服力,能一下子就抓住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简洁精致的,具有简约之美。

一位教师在上《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时,用了这样的导入——“你瞧,这是现在的罗布泊,蓝天下都是黄沙,一滴水也看不见”、“你再看,这是过去的罗布泊,你看,都是水”,这样的课堂语言朴素简洁,真实自然,宛如一条小溪,那种简约的美瞬间打动人心。

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精彩灵动的,具有变化之美。

如果每学一篇课文,提问总是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写作特点,就会使学生感到乏味,造成学习上的倦怠感。

所以,同样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设问。

如《社戏》一课,想请学生谈谈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要以很巧妙地提问:“我们在阅读时应跳进作品中去,与里边的人物进行心灵的沟通。

设想一下,如果你来到了平桥村,你愿意与哪位小伙伴交朋友呢?为什么?”又如,教古诗《钱塘湖春行》,可以将诗词鉴赏变成这样的提问:“如果你是一位摄影师,根据《钱塘湖春行》的内容拍摄西湖风景,你决定选取哪些镜头?”语文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幽默风趣的,具有趣味之美。

易中天在《品读汉代风云人物》中有这样的描述:“韩信就说,项王这个人婆婆妈妈,我们将军士兵如果受了伤,他会自己拎着饭蓝,到医院去探视。

流着眼泪,拉着你的手,拉家常,说长道短。

可是我们有了战功,他要封一个官爵,一颗印捏在手里,磨过来磨过去,方的变成圆的,他都不给人,小气。

”这样的讲法虽然是对历史的一种“戏说”和调侃,但对于吸引学生兴趣,使学生尽快把握人物性格,理解人物形象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完全可以借鉴到语文教学中来。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的语言美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的教学之所以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美好印象,除了丰富的知识外,纯熟、优美的口语是一个重要原因。

上海特级教师于漪的学生说:“听于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

”魏书生老师的学生也说:“魏老师的每堂课都给我们打开一扇新的通向世界、通向未来的窗口。

”语言美是语文教师首要的讲课艺术。

因为老师亲切温和的语言,使学生百般回味;老师幽默诙谐风趣的语言,给学生带来快乐;老师果断有力热烈奔放的语言,给学生激情…… 下面就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美谈一些体会。

一、简洁准确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

所谓鲜明,是指语言要褒贬分明,饱含真情实感,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泾渭分明。

所谓简练,是指语言言简意赅。

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

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一道带进去。

二、亲切传情语言是要表达感情的。

没有感情的语言苦涩干巴巴没有味道,同样也失去了吸引力,学生就不喜欢听。

教师的语言不仅流畅准确,还要富有情感,具有感染力和亲和力,要让学生在动听的语言世界里接受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形象地指出:“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教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侵入学生的心里,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教师恰当的情感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充满激情。

特级教师靳淑梅在讲授《慈母情深》时,她把课讲活了,整个课堂有了生命和温度,许多学生含着眼泪到讲台上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

课堂上流淌的是真情,渗入到学生心田的是实意。

下课了,还有学生抽泣,仍然陶醉在课堂的气氛中……在对学生的教育上,富于情感的语言更能打动学生,使他们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如果整个课堂都流露着深厚的、浓浓的情感,学生就会陶醉其中,春风化雨,潜移默化。

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美-精品文档

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美-精品文档

语文教师教学中的语言美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备的条件,是教师职业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必须不断增强语言基本功,必须提高教学语言的规范性、科学性、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教师语言来进行教学,达到教师语言美,以集中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中语言美的重要性生动的语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应用一些风趣的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提高所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优美和谐的语言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充满激情,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正如“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深入浅出的语言能使学生更易领悟教学内容:经教师提炼升华后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领悟其意境;富含情感的教学语言可以烘托学习氛围:充满情感的话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总之,要根据教学目的,用语言渲染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实现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美的途径(一)无声的语言仪表是指教师的容貌、衣着打扮。

端庄稳重、大方得体的服饰可以体现教师良好的精神面貌,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公众形象。

教态是指教师的表情与言行举止。

如果教师灵活运用精妙入微的教态,便会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教师讲课时要愉快乐观、热情真挚、满怀信心、和蔼可亲,以让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一定要忌呆板枯燥、严峻清冷和活泛失度。

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不断地刺激学生的视觉系统,使学生的视觉系统保持经常性兴奋,进而使听觉系统和整个信息接受系统的摄取信息功能不断增强,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有声的语言准确流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

首先声音要洪亮清楚,为使教室里每个方位的学生都能清晰地听到教师的授课,所以教师语音要有力度,同时,还要语言表达准确、清晰、流畅,注意吐字归音的技巧,掌握不同情形下如:朗读、演讲、辩论等基本口语表达方式,要想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接受教师传达的内容,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合理、清晰地表达思想观点。

浅议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议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浅议语文教师的语言美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美,语文教学又是一门艺术,具有艺术美。

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表现科学美和艺术美的媒介就是语文教师的语言美。

只有语文教师做到语言美,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跃入高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那么,语文教师的语言怎样才能“美”呢?1.纯正美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教师一定要说一口纯正的普通话,做到音质纯正、字正腔圆,给学生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同时,使用普通话,能在课堂上减少许多废话,使课堂内容更集中,也更有利于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耳醉其音”,方能“心醉其情”。

一口纯正的普通话首先会给学生产生一种美感,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也便容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背影》(初中语文第一册)、《春》(初中语文第一册)等名篇时,因为没有教学挂图、磁带等辅导教具,而要使学生更为清晰地感受那个动人的场面及美景,普通话的运用则不可或缺。

并且普通话的运用已成为趋势。

因此语言的纯正美在语文课堂上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线条美教师的语言首先要流畅,不能出现间断现象上,否则会影响学生对整体知识的感悟。

只有清晰的、流畅的语言,才能给学生以清晰自然的美感享受,如潺潺流水,将知识的琼浆欢快地流注学生的心中,浇灌学生的心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传情美情感是教师语言的灵魂,情感是语言的动力。

“情动而辞发”。

没有情感的语言就像是干瘪的枯枝,永远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共鸣。

3.1教师语言应该亲切。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和蔼、亲切的语言,会让学生觉得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位知识火种的传播者,而是好朋友的攀谈。

一句简单的“我们”就好像是一位友人娓娓而谈。

从而,从心灵上消除了隔膜,师生共同营造出一种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

3.2教师语言应该生动。

凡是人们感兴趣的东西,就容易在头脑中扎根。

所谓的“情动而辞发”就是这个道理。

那怎么才是生动的语言?教师生动的语言就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深奥的东西浅显化。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美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但取决于教师丰富的知识积累,精心的课前准备,还在于教师上课时丰富多彩的语言美。

高尔基曾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所以,教师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就必须让自己的教学语言美起来。

一、语言美,美在抓重点张志公先生指出:“在不良的语言环境中,课堂上讲得越多越坏。

”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要提纲挈领,切忌面面俱到。

要抓住教学重点,用恰当的方法驾驭课堂,把学生引向语文审美阅读的轨道,使学生的思维像“点晴”之龙一样的自由腾飞,收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教学效果。

如教《孔乙己》一课,文中多处出现了二个“笑”字,这个“笑”字就是课文的重点。

我们能够围绕这个“笑”字提出以下问题:“孔乙己一出场,有一个字伴随着他,这是哪个字呢?”“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孔乙己的可笑之处?”“周围的人为什么都讥笑孔乙己,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孔乙己在讥笑中悲惨死去,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读了《孔乙己》非但笑不出来,心里还有隐隐作痛的感觉,这是为什么?”这些问题处处问到点子上,激发起了学生思维的波澜,引起学生热烈的讨论,把“笑”的题研究透了,学生对课文的重点就掌握透了。

二、语言美,美在破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

课文难点不讲清,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影响教学效率。

破难点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深入浅出,讲解难点话不在多,重要的是要抓住难点中的要点,清楚明白地向学生讲解。

老舍曾说:“对于修辞,我总是第一要清楚,而后再说别的。

假若清楚是思维的结果,那么清楚也就是力量。

”如教《变色龙》一课,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是个难点,我们能够采用分层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什么?”“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又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一变再变?”这环环相扣的设闻把课堂推向高潮,教师只起个诱导的角色,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文的教学难点也就突破了。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任何一堂语文课的成功,无不是教师以合理的教学设计、得体的教态、优美的教学语言实现的。

我认为,在这几个因素中,尤其以优美的教学语言最为重要。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担负着这几种角色的教师能否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是否成功。

所以,教师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语言的修养,创造课堂教学的语言美,最终使学生在享受美的同时,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

一、美在准确的发音、用词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具有区别意义功能的声音,是最直接地记录思维活动的符号体系,是语言交际工具的声音形式。

所以说语音准确和用词准确是语言表达最基本的要求,是语文教师语言优美的前提。

如果发音用词不准确就不能正确地表达意思,倾听者也就不能准确地领悟表达者的意思。

因此,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美”,首先发音要准确、口齿要清晰、吐字要分明,而且还能纯正流利地运用普通话教学,避免方言土语。

这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普通话的水平。

但由于方言土语的影响,不少教师发音不准。

比如:经常会把教室(jiào shì)读成(jiào sì),是不是(shì bú shì)读成(sì bú sì),四十四(sì shì sì)读成(sì sì sì)闹出了不少笑话。

如果作为语文教师也这样,那就谈不上什么教学语言的优美了,更不必说什么教学效果了。

一旦教师说错了话,让学生觉得好笑,就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足以损毁一个语文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美在能够准确运用不同特点的语言教学的要求不同所采用的语言也不同。

比如:现在小学的知识比较深奥,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有些知识是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过的,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

”讲究课堂教学语言美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成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美的语言是蜜,它可以粘住一切。

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如果把填词谱曲喻为“第一度创作”,把演唱喻为“第二度创作”的话,那么,可以这样说,中学语文课文是作者的“第一度创作”,教学则是教师的“第二度创作”。

教师正是以语言作为凭借,把无声的教材转化为有声的语言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通过授课时情趣盎然的描述,精辟入里的分析,入木三分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文学天地里去探求真、获得向善、享受美,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想得心应手运用美的教学语言,教学语言就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趣味性、精要性、多变性和通俗性。

1.准确性语言是由语音、语义结合的,由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体系。

语音准确用用词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美”,应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吐字分明,能纯正流利地运用普通话教学,力戒方言土话。

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普通话都很有好处。

由于受古代中原古音影响,不少闽南人发音不准,如经常把工具的“具”(ju)读成(ji),把工资的资(zi)读成(ji)。

如果身为语文教师变如此,那就不必说什么教学效果了,更谈不上教学语言美,让学生觉得好笑,卞足以损害一个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

教学语言的准确性,还表现在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师讲话要符合客观实行,合乎思维规律,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合乎逻辑地进行推理。

2.生动趣味性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有趣。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要新颖活泼,将抽象化为具体,深奥化为浅显,枯燥变成风趣,学生才会“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

鲁迅先生在阐述“美的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问题时,用农民讨媳妇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形象的融合,生动有趣,听者了然。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

浅议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美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733000)吴生鸿夸美纽斯说:“一个能够动听地、明晰地教学的老师,他的声音应该像油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把知识一道带进去。

”语文教师不是演员、播音员,也不是演说家和艺术家,但教师一定要注重课堂教学的语言美,努力追求演说家、播音艺术家的言语风格,从而使他(她)的课堂教学语言准确、严谨、幽默且情感丰富。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哪些语言美呢?一、富于变化而又统一的和谐美教师的教学语言首先是要诉诸学生的听觉的,因而具有整体感的和谐的教学语言就成为了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语文教学中语言的和谐美,主要表现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整体的流程美,包括有趣新颖而恰如其分的导入、平易通畅而平等对话式的沟通、自然巧妙而天衣无缝的衔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内容进行和课堂实际的需要,教师言语的高低起伏交错,配合体态语的动静结合、因教学内容主次难易的语言的抑扬顿挫,以及引领学生思考的耐人回味的结语,都会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语言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语文教师正是用这生动优美、富有变化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感发学生,激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富于变化而又舒畅悦耳的教学语言中,不断调节学习的兴奋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言简意丰而又流畅的简练美语文学科内容的科学性、知识性、审美性,决定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力求简练。

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重教学语言的简练性,努力做到以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教学内容,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简练的教学语言中把握教学信息流,掌握每节课的重点。

实事证明,拖沓重复啰嗦的教学语言,往往会转移学生的课堂注意办,弱化教学信息的传递,降低教学内容的接受效果。

学生对一堂课教学内容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和教师在课堂简练的教学语言相关。

“删繁就简三秋树”,语文教师一定要自觉锤炼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力求言简意丰,使学生在一种简洁凝练的语言氛围中有效地接受知识。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

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有密切的关系。

语文课要把学生的目光、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除了我们语文老师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充分地备课等外,语文老师的语言美是个关键。

同一句话、同一个词,不同的语文老师说出,学生的反应会截然不同。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就是要根据语言这些特征,针对不同文体对语言的不同要求,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文中的重要字、词、句进行分析,从中让学生去体会语言美。

一、语言的形象美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能够生动逼真地刻画形象,绘声绘色,细致入微。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所描绘的春天景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

”朱自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

反复朗读此文,让学生从花色、花香、花的甜味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置身其间,同时,也让学生从景物描写的语句分析中去体会语言的形象美。

语言的形象美不仅体现在散文、记叙文中,而且也体现在议论文中。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引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的形象化的语言为主观主义者画像,不仅形象逼真,比喻深刻,不但阐明抽象的事理,而且使学生从中体会到语言的形象美对说理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对主观主义者的表现、实质和危害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思想内容。

二、语言的生动美语言的生动美主要体现在动词的提炼和选用上。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的“绿”字,写出了春风给江南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显出江南初春景色的美丽,风光宜人。

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十分传神地把浓郁的春色点染得生动别致,逗人神往。

鲁迅的小说《药》一文中写道:当刽子手康大叔把人血馒头给老栓时,嚷道,“怕什么?怎么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作者连用了“抢”“、扯”“、裹”“、塞”“、抓”“、捏”六个动词,形象生动地勾画出了刽子手的凶残、贪婪、爱钱如命的丑恶形象和粗野残暴的性格特征。

语文课堂言语技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美

语文课堂言语技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美

语文课堂言语技能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美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高度的语言修养是打造精品课的必要条件。

在一堂课中,怎样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涨的学习劲头,对教师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实践证明,有着优美言语的一堂课,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下面我就结合多年来落实新课标的教学实践,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言语美。

一、直观形象美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一切传诸学生的事物都应该放在他们的感官面前。

”因此,教师的言语首先应体现出直观形象美。

例如:我在教学《白杨礼赞》时,首先播放DVD《小白杨》,巧取歌词“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同我一起守边防……”从视觉、听觉上让学生直观认识白杨树;其次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跟歌词相照应的描写白杨树(干、枝、叶、皮等)句子,显示白杨树力争上游的精神;最后设疑:歌词“跟我一起守边防”写出了什么实质?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解释歌词?让学生找出并诵读这组排比句(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他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广大的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体会白杨树和抗日军民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直观诠释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知识的传授,思想的引导,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在落实语言的直观形象美中得到体现。

二、情感体验美教师言语情感体验美,来源于教师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来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对文化科学知识的强烈渴求,以及对学生的赤诚之爱。

1.教学过程情感体验美情感体验美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应“情动于中而溢于言”,要始终将充沛的感情、浓郁的美感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去牵动学生的情思,点燃学生的心灵之火,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促使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发表时间:2016-09-07T10:38:11.360Z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6月上作者:陈晓红[导读] 教师语言的应用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美是教学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准确地运用好语言。

教师语言的应用不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方式发挥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生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动力。

这种动力的产生与教师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其中,语言教学中的“语言美”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什么是语言美呢?前苏联作家高尔基说:“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语言的真正美,产生于言辞的准确、明晰和动听。


一、美在含蓄
语文课除具备与其他课程一样话语明确的共性外,语言还要委婉含蓄。

当前,教改正以蓬勃之势向前发展,特别是语言教学,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探讨式、谈话式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民主的气氛中掌握知识,开启智慧的大门。

在教学屈原的《涉江》一文时,针对“进与不进”和流水的“淹回凝滞”,问船为什么不进?学生只能复读课文,思考的浓度就不够;如果教师把问题设置得稍微含蓄些,问“船为什么犹豫不前了”浓度就不同了,就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学生想到船不进是由于“水中有漩涡”“不忍离开家乡”,进而想到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说明诗人渴望拯救祖国、人民于危难之中,但又不愿与朝廷中的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不得不带着留恋和痛苦的心情离开。

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和问题的思考,学生就能理解作者的痛苦,从而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美在幽默
幽默是语文教师的素质,优秀的语文教师都很善于将自己的幽默带入课堂教学中。

现在是高科技时代,学生每天接受许多新鲜的事物,对那些一本正经的教学已失去了兴趣。

那么,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用幽默带给学生轻松,更带给学生智慧。

例如,在教学凯伦·凯勒《我的老师》一文时,笔者先举了几个典型的事例,写教师对自己一生产生的巨大影响。

这种用事例与人的方法,笔者把它总结为“彩线串珠”。

这条彩线是表现人物品质组材的“线索”,而“珠”则是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事例。

这样的总结幽默生动,学生易记易学,效果较好。

三、美在抑扬顿挫
语文教师绝不能整堂课一个腔调,否则,学生会很容易失去兴趣。

如:讲文言文《口技》一课时,教师抑扬顿挫的范读“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口技人高超的演技,化听觉为视觉,使听觉和视觉融为一体。

学生也能在抑扬顿挫中体味当时的场景,从中不难理解口技人的精湛演技和作者精心的构想。

四、美在声情并茂
声音好出情难出,声情兼得尤难得。

语文教师不能只作传声者,要作“表情达意”的能手,以情动人。

朱自清的《春》,尤其是课文末三段实在是太美了。

再加上教师充满浓清的诵读,学生无不被感染,充满“情”丝的诵读也牢牢地“系”住了学生的心。

想把教学语言运用得得心应手,教学语言就应该具备准确性、生动性、通俗性、精辟性、变化性。

1.准确性。

语言是由语音、语义相结合,由词汇语法组成的符号体系。

语音和用词的准确是最基本的要求。

因此,语文教师教学语言要讲究“美”,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晰、吐字分明、纯正流畅,切忌方言土语。

这对教学效果的提高和学生学习普通话都很有好处。

如果身为语文教师却用方言上课,那就会不伦不类,更谈不上教学的语言美,只会让学生觉得好笑,以致损害语文教师的良好形象。

其次,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性。

教师讲话要符合客观实际、合乎思维规律,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

2.生动性。

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

教师上课时语言表达要新颖活泼,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

鲁迅在论述美具有阶级性这一抽象的理论时,用农民娶老婆不要“杏脸柳腰,弱不禁风”的“林妹妹”,而要“腰臂圆壮,脸色红润”的劳动姑娘这个形象的事例生动有趣。

汉语的词汇极其丰富,如成语、俗语、歇后语等,大都言简意赅、形象生动。

只要很好地汲取其中的营养,必能丰富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受益匪浅。

3.精辟性。

从表达角度来说,一个语文教师口若悬河、纵横捭阖、条条是道、滔滔不绝,固然是善于驾驭语言的表现。

然而,语言精辟、善于概括、富于哲理、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注重互动,则更胜一筹。

课堂教学语言要少而精,以最少的语言表达尽量多的内容。

教师应做到语言精炼、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画龙点睛。

当然,我们提倡语言的简洁有力与要求语言的生动形象并无矛盾,二者应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中,如果我们把“纷纷、路上、借问、牧童”四个词从原诗中删去,这样,改过的诗虽然较简洁,但失去了原诗形象丰富鲜明的特点,失去了原诗的韵味而黯然失色。

当简洁时则简洁,该生动时则生动,不可走极端。

4.通俗性。

教学语言要通俗易懂。

教师讲授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和感知,并转化为能力。

因此,教师上课时要针对中学生的特点,慎用新名词、专门术语,避免因故作高深和运用晦涩难懂的教学语言而影响教学效果。

假如教师运用教学语言不注意对象,讲话晦涩难懂,那么学生也只能做“丈二和尚”。

教师只有注意教学的语言美,才能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以知识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语言表达需要技巧,讲究锤炼。

既要锤炼吐字的清晰度、逻辑重音的强调,又要锤炼语调的感情色彩、音色的优美等。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阅读大量的作品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等多个渠道校正自己的读音,钻研教材,提高专业知识。

这样,才能创造出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把甜蜜的“蜜糖”滋润到每一位学生的心中!
5.变化性。

任何事物只有在运动变化中才有助于发展。

教学语言也不能呆板,要注意变化。

讲话者的语速和语调对听话人有很大的影响,语文教师应掌握好语调和语速。

讲课速度太快、太慢,声音太小,语调平铺直叙,弊病都很大,不仅浪费时间,而且像“老牛拖破车”一样,将导致学生精力涣散,降低听课的兴致,达不到效果。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而采用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高、或低、或悲、或喜的语调和语速。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吸取,向古今中外名著吸取,向鲜活的生活吸取。

俄罗斯有句名言“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

”我们语文教师应该用最美的语言吸引更多的学生,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贵州省绥阳县城关中学 5633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