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
植物调查报告
采集植物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 生化成分、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
文献资料收集
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目标区域植物 的历史和现状,为调查提供参考。
数据处理和分析
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图表 ,撰写调查报告。
02
调查结果概述
调查地点和时间
调查地点
湖北省武汉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园、校园和社区绿地。
植物资源开发和保护的建议
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 用
建议加强药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提高 其知名度和经济效益。
食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 用
建议加强食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开发 出更多健康食品。
工业用植物资源的开发 利用
生态修复植物资源的开 发利用
建议加强工业用植物资源的研发和利用,提 高其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
02
分布在海拔1000-2000米,主要树种为杨树、柳树等。
针叶林
03
分布在海拔2000米以上,主要树种为云杉、冷杉等。
植物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系统
本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80%以上,形成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海拔较高的地区为草地生态系统,主要植物为草本植物。
水生生态系统
河流、湖泊等水域,涉及多种水生植物如荷花、水葱等。
物种多样性
运用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等评 价不同群落之间的多样性。
3
生态优势度
通过优势度曲线、生态位等分析不同物种在群 落中的地位。
植物群落特征描述
群落外貌
描述植物群落的外观特征,如高度、密度、颜色等。
群落动态
分析植物群落的演替过程,以及影响演替的因素。
群落内环境
民族植物学研究新进展
民族植物学研究新进展作者:李官华龙春林来源:《科学》2019年第02期民族植物学以传统植物学知识和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人类如何认知植物,如何利用植物,如何保护和管理植物及其环境,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植物如何影响人类的经济、语言、文化等。
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W.Harshberger)教授1896年创立民族植物学(ethnobotany)以来,至今已有123年。
1966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李惠林教授在就任香港中文大学生物系讲席教授的就职演讲上,首次使用了“民族植物学”一词。
1982年裴盛基研究员发表了中国第一篇民族植物学研究论文,开创了中国民族植物学,促进了其在亚洲的发展。
民族植物学以传统植物学知识和文化作为主要研究對象,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其研究内容包括人类如何认知植物,如何利用植物(包括经济利用、药物利用、日常生计利用、文化利用等),如何保护和管理植物及其环境,如何将传统植物学知识应用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以及植物如何影响人类的经济、语言、文化等。
民族植物学发展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描述阶段,即调查、记录并整理民间如何认识和利用植物的知识,采用编目形式进行描述,用图形表达,记录声音图像,整理数据、建立信息库;解释阶段,即识别民族植物学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并对其进行解释和评价;应用阶段,将前两阶段的研究成果应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民族植物学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植物学、人类学、药物学、语言学、生态学、经济学等。
民族植物学还有许多相关学科,如民族生物学、民族药物学、民族生态学、民族动物学、经济植物学等,涉及人与自然之间许多方面的关系。
民族植物学在植物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2017年召开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发布的《植物科学深圳宣言》中,第6个优先领域就是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明确“对于与植物和自然相关的乡土风情和历史传统,我们要加以评估、记载和保护”。
植物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
植物群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和应用植物群体生态学是研究植物物种间的互动、群落结构和功能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一门学科。
它是生态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对生态系统跨尺度特征的研究、生态过程的模拟和预测、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工作等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植物群体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群体生态学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野外试验、室内培养和模型模拟等。
其中实地调查是植物群体生态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实地调查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植物群体的分布、密度、生长状况、空间分布格局等,并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各种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生长状况和相互关系。
野外试验则更为针对具体问题,比如研究某种植物的适生环境、探究植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等,通常需要进行严密的设计,以保证实验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内培养则可以更好的控制环境因素,以模拟不同条件下植物的生理和生态特征,对生态系统响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模型模拟则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趋势,对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实践意义。
应用植物群体生态学的应用广泛,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等方面。
比如,通过对不同类型植物群体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的了解生态系统的构成、演变和互动规律,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和管理方案,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通过对空气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环境影响的研究,可以实现对生态系统的监测、评估和保护,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在生态恢复方面,通过运用植物群体生态学的方法,能够把握植物与环境的因果关系,使恢复工作更加科学和针对性,促进林地、草地等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同时,植物群体生态学还可以对灾难性自然事件如台风、洪水等的灾后恢复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以便制定更为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
总之,植物群体生态学是一门具有广泛应用领域和深刻理论内涵的学科,为我们更好的认识和管理生态系统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植物群体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的工作中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植物调研社会实践报告
植物调研社会实践报告一、选题背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植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是我们生活中的食物来源,还是医药、建筑、纺织等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同时也是地球生态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对植物的调研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践选取了植物调研为主题,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特点及其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也可以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对自然的尊重。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植物的分类、生长、繁殖等基本知识;2. 通过实地考察和调查,掌握不同植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3. 了解植物在医药、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4.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三、实践内容1. 参观植物园在本次实践中,我们首先去了当地的植物园,通过导游的讲解,了解了各类植物的生长环境、特点和用途。
我们按照植物的分类,对不同种类的植物进行了仔细了解和观察。
例如,我们看到了中草药园,了解了很多常见的草药植物,还了解了它们在医学上的应用。
另外,我们也参观了一些原始森林植物,通过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了解了它们生存的机理。
2. 植物调查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一些常见的植物进行了调查。
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周期、特点和分布。
我们还采集了一些植物的标本,并进行了简单的分类鉴定工作。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对植物的学问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
3. 植物利用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植物利用的实践活动。
例如,我们去了一个农场,在农户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种植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过程。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需要的环境条件,也对耕作的工艺和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
四、实践收获本次实践活动让我们受益匪浅。
通过实地参观和调查,我们对植物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掌握了很多植物的分类、特点及在人类生活中的利用方式。
我们也了解了植物的生态地位和对环境的重要性,提高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环境友好的行为方式。
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
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民族植物学调查心得作为一名植物学爱好者,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民族植物学调查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深入了解了我国土著民族的植物利用、传统知识和生态文化。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这次调查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
在调查中,我发现土著民族对植物的认识非常深入,他们了解植物的习性、特点和药用价值。
比如,在云南的某个彝族村寨,我了解到他们把某种读书人家叫做“毛土股”,这是他们对一种植物的称谓,因为此植物叶面有很多小小的细毛,所以彝族居民认为它和读书人的胡须很相似。
除了称谓,他们对该植物的用途也非常了解,包括药用、染色等。
通过与村民进行交流,我深刻感受到他们对植物的热爱与尊敬,这些传统的民族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保护。
在调查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一些常见的民族植物利用方式。
比如,有些土著民族以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等部分进行药用。
他们使用不同的植物来治疗各种疾病,如感冒、消化不良等,这种口传的知识在民族中代代相传,是他们生活和生存的重要保障。
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用于染色,制作服饰和手工艺品。
这些很平凡的植物在他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次调查中,我还发现了植物对土著民族环境与文化的重要性。
在西藏的一所藏族家庭,我得知他们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来预测气候变化,并进行耕作决策。
他们通过观察植物的开花时间和叶片形态的变化,判断出季节转换的时间和气候趋势,这是他们追随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
此外,植物还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疆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中,人们会用植物制作花环和鲜花来装饰家居,这不仅美观,也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植物与土著民族的关系紧密而深厚,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独特而丰富的民族生态文化。
通过这次民族植物学调查,我受益匪浅。
我深刻体会到植物对于土著民族的重要性,它们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其生存之本。
土著民族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蕴含着丰富的传统知识和文化智慧。
因此,我们有责任去尊重和保护这些传统知识,促进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与传承。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
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一、前言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跨学科的科学.它建立在植物学、生态学、语言学、药物学、农学、园艺学、经济学、民族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上,横跨这些相关学科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专门研究领域。
民族植物学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它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而且是一门应用性的科学。
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
现代的发展趋势已将民族植物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应用发展阶段,它可以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诸多方面,也可以应用于村社的规划和持续发展方面.民族植物学知识对于剧变的现代社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族植物学已经为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的植物资源和文化性异常丰富,我国劳动人民利用植物作医药、食品、建筑材料、日用品原料等的历史悠久,对人类文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民族植物学之根早已深植于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之中,中华文化为中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和丰富的内容。
民族植物学在中国发展的近二十年中,中国民族植物学的发展引起国际学术界的瞩目,中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已成为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必将为国际民族植物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此对于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与研究的概况了解至关重要.二、我国民族植物学概述民族植物学研究的是各个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植物的认识和利用,以及人类活动与植物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
近年来,民族植物学发展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当地民族对植物和自然资源的使用情况及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研究不同民族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及其对传统药用植物的使用情况。
植物研究所社会实践报告
植物研究所社会实践报告社会实践时间:2022年5月1日至2022年5月15日摘要: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是由我们植物研究所组织的,旨在进一步加深对植物科学的了解,并为推动社会绿化事业做出贡献。
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团队分别进行了植物素材采集、植物标本制作和植物科普宣传三个方面的工作。
通过与相关专家的交流和参观,我们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植物学知识水平,并且从实践中深刻认识到植物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植物素材采集1.1 背景植物素材采集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首要任务,它为我们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
在此章节中,我们将介绍我们的采集过程和所获得的植物素材。
1.2 采集过程我们选择了位于城市公园中的植物资源进行采集。
每位成员负责采集一定数量的植物样本,并注意记录植物的名称、生态特征和所处环境等信息。
我们还使用相机拍摄了植物的外观特征,以备后续制作植物标本使用。
1.3 素材收集成果在社会实践期间,我们共采集了100余种植物素材,包括树木、花卉和草本等。
这些素材将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和植物标本制作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参考。
第二章:植物标本制作2.1 植物标本的意义植物标本是对采集到的植物进行保存和展示的有效方式,它可以长期保存植物的形态特征,为后续的植物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2.2 标本制作工艺我们采用传统的植物标本制作工艺进行制作。
首先,我们仔细清洗采集到的植物素材,并在纸上记录详细的植物信息。
然后,我们采用烘干和脱水的方法将植物的水分去除。
最后,我们将植物用胶水固定在标本纸上,并进行分类编号,制作成美观大方的植物标本。
2.3 标本展示我们的植物标本将会在研究所的展览室中进行展示,并向公众开放。
通过展览,我们希望能够进一步普及植物学知识,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
第三章:植物科普宣传3.1 科普宣传的目的植物科普宣传是我们社会实践活动的另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向公众普及植物科学的知识,我们希望能够增强公众对植物保护的意识,促进社会绿化事业的发展。
植物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植物调研社会实践报告总结一、调研概况本次实践调研任务主要是对当地植物种类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当地植物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利用情况,同时也对植物保护和利用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
我们选择了XX省XX市的一片自然保护区进行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对当地植物资源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
二、调研过程1.实地调研我们小组成员共同前往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观察和拍摄植物、记录GPS位置和环境情况等方式,对当地植物资源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我们还进行了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访谈,了解他们对植物资源的认知和利用情况。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植物利用习惯、对植物资源的认知程度以及对植物保护的态度等方面的情况。
3.数据收集我们对调研过程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植物的种类、分布情况、数量以及相关的社会调查数据等。
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分析。
三、调研结果1.植物资源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率较高,植物种类丰富。
我们记录了近百种植物的信息,包括植物的名称、特征、生长环境等。
并根据GPS定位,绘制出了植物资源分布图。
2.社会调查结果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我们发现当地居民对于植物资源的认知程度较低,大部分人只知道一些普通的植物,对于珍稀植物的认知较少。
此外,我们还发现当地居民对植物资源的利用方式较为简单,主要是用于药用、食用和观赏等方面。
对植物保护意识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四、调研分析1.植物资源保护通过这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当地植物资源的丰富程度,但也发现了植物资源保护工作的不足之处。
自然保护区内的植被覆盖度高,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植物资源遭受破坏和滥伐的情况。
2.社会教育和宣传通过问卷调查得知,当地居民对于植物资源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于植物保护的认识也不够。
因此,我们认为需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植物资源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他们的对植物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
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及文化学研究
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及文化学研究研究方案:一、研究背景和目的中药材是中国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药材的民族植物学和文化学研究,深入探索中药材的种植、采集、加工和应用过程中的文化因素,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民族植物学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和实地考察,收集中药材的植物学信息,包括植物物种、分布区域、生长环境等。
对植物形态、解剖结构、生理特性等进行详细观察和记录,探究中药材植物的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
利用系统学方法对采集到的中药材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亲缘关系和分类归属。
2. 民族文化学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和田野调查,深入了解中药材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传统应用,研究中药材与中华民族的特殊关系以及对民族文化的影响。
通过对民族药物学文化遗产的收集和整理,挖掘中药材的文化内涵,解读中药材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意义。
三、方案实施情况1. 采集和整理中药材样品:组织专业团队进行野外调查,收集大量中药材样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部分,并按照植物系统学的要求进行标本制作和保存。
根据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的不同,分析样品的地理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
2. 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和组织切片技术,对中药材植物的形态特征、组织构造、器官形态等进行详细的研究。
3. 植物生理学实验:对中药材的生长需求和适应机制进行研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等因素对中药材生长和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
4. 民族文化调查和记录:走访中药材种植地及相关民族地区,深入了解当地民族对中药材的认知、使用和传统加工方法。
通过合作实施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式,收集中药材的民俗文化、神话传说和独特的社会意义。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植物形态学和解剖学数据:对采集到的中药材样品进行测量和分类,记录有关中药材植物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数据。
2. 地理和时空数据:根据采集地点和时间的变化,对中药材的地理分布和时空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和统计。
植物科普调查报告总结
植物科普调查报告总结植物科普调查报告总结本次植物科普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共有100份问卷发放,有效回收率为90%。
以下是本次调查的总结: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调查对象的年龄主要分布在15-45岁之间,其中年龄段集中在25-35岁。
调查对象的学历主要分布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其中以本科为主。
调查对象对植物科普有一定的了解,但相对较少有深入了解的人群。
2. 对植物科普的认知情况: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植物科普对于推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但仍有一小部分人认为植物科普对个人生活没有太大影响。
受访者对植物科普的了解程度不同,大多数人对植物的基本结构和生长过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植物的分类、功能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的相对较少。
受访者认为通过植物科普活动可以增强社会对植物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个人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
3. 对于植物科普活动的期待:受访者希望通过植物科普活动了解更多有关植物的知识,尤其是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了解。
受访者希望能够通过实地考察的方式参与植物科普活动,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活环境。
受访者希望能够获得一些实用的植物养护技巧和种植经验,并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植物养护心得。
4. 对于推广植物科普的建议:受访者认为植物科普应该以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其中。
受访者希望通过举办植物科普展览、讲座等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对植物科普的兴趣和参与度。
受访者认为可以开展一些植物科普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账号,方便人们随时获取植物科普知识。
总结:本次调查显示出大多数受访者对于植物科普持有积极的态度,但对于植物的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推广植物科普活动应该以生活化、趣味化的方式进行,并通过植物科普展览、讲座等宣传活动来提高人们的参与度。
此外,开展植物科普的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账号也是推广植物科普的有效途径。
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王占武;刘强
【期刊名称】《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7(28)3
【摘要】民族植物学是研究一定地区的人群与植物界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本文阐述了我国民族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对民族植物学产生的认识误区,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全面地认识民族植物学,参与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工作中.
【总页数】3页(P115-117)
【作者】王占武;刘强
【作者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四平,1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
【相关文献】
1.百色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植物学研究 [J], 苏仕林;张婷婷;马博;黄珂;曾小飚
2.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J], 熊安东
3.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 [J], 王锡华
4.我国民族植物学文献研究 [J], 萨日娜;苏亚拉图
5.尽快地开展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 [J], 张卫明;陈重明;钱学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植物调查方案
植物调查方案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体之一,它们在维持地球生态平衡、提供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药物和材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对植物的调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植物调查的目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植物学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一、调查目的植物调查的目的在于了解植物的种类、分布、生态习性等信息,通过对不同地域的植被进行普查,可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调查植物的化学成分,还可以为发现新的药物和提供新的药物研发方向提供线索。
因此,植物调查的目的可以总结为: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分布及其对环境的响应,发现新物种及其潜在价值,为保护植物资源和推动药物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 野外实地调查野外实地调查是最常用的植物调查方法之一,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标本,可以对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解。
在野外调查中,植物学研究者需要携带一定的野外工具,如手册、显微镜、相机、标本袋等,以便更好地进行观察和记录。
2. 实验室分析除了野外实地调查,实验室分析也是植物调查中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标本进行显微镜观察、DNA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等实验室手段,可以进一步了解植物的种属分类、物种演化、植物化学成分等方面的信息。
3. 数据整理和分析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是植物调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者需要对所采集的植物样本进行分类、编号,并将这些数据整理成数据库,方便进行进一步的统计学分析和模型建立。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揭示植物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为后续的保护工作和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三、调查应用植物调查的结果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生态保护通过植物调查可以掌握植物多样性的分布情况,了解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能力,从而指导生态保护工作。
比如,通过对受威胁物种的调查,可以制定种群保护计划,推动其保护和恢复工作。
2. 自然资源管理植物调查数据可以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民族植物学复习资料
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科学,它既研究人如何认知植物,也研究人类如何利用植物,及人类认知利用植物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的动态演变过程,并将研究结果应用于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植物多样性保护的实践。
民族植物学发展历程:1.萌芽和奠基阶段(1896年之前):虽然此阶段涉及时间范围很长,民族植物学在出现初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正是在此阶段人类对植物界的认识和利用等方面的只是积累为民族植物学的产生奠定了丰厚的学科基础。
2.形成阶段(1895-1940年):在此阶段,民族植物学正式成立,确立了早期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3.发展阶段(1941-1970年):这一时期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突破了创立时的局限,尤其是生态学等概念的引入使民族植物学成为了一门由多学科组成的交叉学科。
4.成熟阶段(1978年以后):现代民族植物学概念的确立,使民族植物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更趋完善。
除了定性方法的不断发展外,定量研究方法也不断创立或引入民族植物学研究中。
在此阶段,中国也逐渐成为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主力军,在世界民族植物学研究队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民族植物学的学科基础: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民族植物学不仅涉及到一些自然科学,同时也与社会科学有密切的联系。
植物学,人类学和经济学等构成了民族植物学的主要学科基础。
民族植物学研究的三个阶段:1.描述阶段:这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最基本的阶段,目的在于调查,记载和整理民间利用植物的全面知识,并采用编目的形式进行文字描述,图形表达,声像记录,数据整理和建立信息库。
2.解释阶段:本阶段研究是在描述阶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研究基本内容除谁WHO,什么WHAT,什么时间WHEN和如何利用HOW以外,增加了由谁用by who和为什么用WHY等内容,是相当复杂而深入的科学解释工作。
3.应用阶段: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应该而且有可能发展到直接应用的阶段,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
植物调研报告
植物调研报告1. 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命形式之一,对维持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至关重要。
本次植物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物特性、生态环境和与人类的互动关系。
通过对不同植物的观察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适应能力以及对环境的影响力。
2. 方法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选择了多个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树木、花草和蔬菜等。
我们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调查和观察:- 实地考察:我们前往植物园和自然保护区,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环境、生长情况和生态影响。
- 文献研究:通过阅读相关学术文献和研究报告,了解植物的分类、解剖结构和生命周期等基本知识。
- 实验室分析:通过观察植物的细胞结构、生长速度和环境适应能力等,了解其生物特性和生态功能。
3. 结果与讨论3.1 植物的生长规律通过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
例如,树木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但生命周期较长。
花草的生长速度较快,但寿命相对较短。
此外,我们还发现植物的生长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阳光、水分和土壤肥力等。
3.2 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护了大气中的氧气含量。
其次,植物的根系有助于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和滑坡等环境灾害。
此外,植物还提供了许多动物的庇护所和食物来源。
3.3 植物对人类的意义植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植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资源,如谷物、蔬菜和水果等。
其次,植物的纤维可以用于纺织和制作纸张等产业。
此外,许多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可以用于医疗和健康保健。
4. 结论通过本次植物调研,我们对植物的生物特性、生态环境和与人类的互动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发现植物具有不同的生长规律,并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植物对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植物调查报告
用途 习性
它是城市、工矿绿化最理想的树种,也可作盆景。 紫薇还具有药物作用,李 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其皮、木、花有活血通经、止痛、消肿、解毒作 用。种子可制农药,有驱杀害虫的功效。叶治白痢、花治产后血崩不止、小儿 烂头胎毒,根治痈肿疮毒,可谓浑身是宝。
耐旱、怕涝,喜温暖潮润,喜光,喜肥,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强, 能吸入有害气体,中性土或偏酸性土较好。据测定,每千克叶能吸硫10克而生 长良好。紫薇又能吸滞粉尘,在水泥厂内距污染源200~250米处,每平方米 叶片可吸滞粉尘4042克。
• 红花醋浆草
中文名 红花酢浆草
别名 学名 科名 属名
三叶草、夜合梅、大叶酢浆草、三夹莲、铜锤草 Oxalis crassipes 酢浆草科 酢浆草属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0-20cm,地下具球形根状茎,白色透明。基生叶,叶柄较长, 三小叶复叶,小叶倒心形,三角状排列。花从叶丛中抽生,伞形花序顶生,总花梗 稍高出叶丛,花期4-10月。花与叶对阳光均敏感,白天、晴天开放,夜间及阴雨天 闭合。蒴果。
•综合分析报告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历 史文化、经济 发展综合分析)
1.2 确定路线
2 路线的确定
•地图——踏查 路线、详查路线 地点(要具有代 表性);如北京 市
1.3 组织人员
3 人员的组织
•人员组织(如: 园林部门、城 建系统、高 校);要经过 培训——分工
1.4 准备工具
4 工具的准备
2.1调查范围
• (3)依据不同立地条件和气候条件 ■相同植物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生长表现有差异。不同环境 和立地条件下的绿地进行调查。 ■城市环境——环境污染、建筑物、道路、地形地势、土壤的 影响。
关于植物的调查的目的校园植物调查的目的
关于植物的调查的目的校园植物调查的目的关于植物的调查的目的:植物调查报告植物调查报告目的:通过结合课堂的实地调研,增进对植物的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知识点。
任务:考察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活型结构、花期、植物高度、应用特点等。
时间:2011年5月地点:江南公园内容:一、针叶乔木1、落叶松:观赏特性:树干通直;小枝规则互生,分长枝与短枝二型。
叶、芽鳞、雄蕊、苞鳞、珠鳞与种鳞均螺旋状排列。
叶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倒披针状线形,柔软,上面中脉多少隆起,下面两侧有数条气孔线,叶内有2个通常边生的树脂道。
生活型结构:落叶松,为松科落叶松属的落叶乔木,是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以及华北、西南的高山针叶林的主要森林组成树种,是东北地区主要三大针叶用材林树种之一。
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很广,它是一个寒温带及温带的树种,在针叶树种中是最耐寒的,垂直分布达到森林分布的最上限。
花期:花期5-6月,球果9-10月成熟。
雌雄同株,雌、雄球花均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具多数雄蕊,每雄蕊具2花药,药室纵裂,花粉无气囊;雌球花直立,珠鳞小,腹面基部着生两个倒生胚珠,背面托一大而显著的苞鳞。
球果直立向上,当年成熟,幼时通常紫红色;种鳞革质,宿存;苞鳞短窄,不露出或微露出,或苞鳞较种鳞为长,露出部分直伸,弯曲或反折;种子具膜质长翅,基底被种翅包裹,种皮无树脂囊。
植株高度:高达35米,胸径达90厘米。
应用特点:由于落叶松树势高大挺拔,冠形美观,根系十分发达,抗烟能力强。
所以,又是一个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
2、日本短针松:观赏特性:幼树树皮淡灰色,平滑,大树树皮暗灰色,裂成鳞状块片脱落;枝平展,树冠圆锥形;一年生枝幼嫩时绿色,后呈黄褐色,密生淡黄色柔毛;冬芽卵圆形,无树脂。
针叶5针一束,微弯曲,长3.5-5.5厘米,径不及1毫米,边缘具细锯齿,背面暗绿色,无气孔线,腹面每侧有3-6条灰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单层皮下层细胞,背面有2个边生树脂道,腹面1个中生或无树脂道;叶鞘早落。
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
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对于理解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规律、适应性特征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
一、目的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适应性策略和相互关系,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可以获取大量的原始数据,为后续的实验室研究提供基础和验证。
同时,实地考察还可以加深对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以及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方法实地考察与研究需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地点和样地。
研究地点的选择应考虑样地的代表性和可比性,尽可能涵盖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在具体的样地选择上,可以利用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确保样地的代表性。
在实地考察中,需要进行植物的调查与记录。
可以选择设置不同大小和形状的样方,对植物群落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调查。
同时,还需要测量植物个体的生物学特征,如树高、胸径、根系结构等。
三、重要性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对于科学研究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地考察可以提供大量的原始数据,为后续的实验室研究提供可靠的基础。
例如,在研究植物适应性特征时,实地考察可以提供植物的实际分布情况和生境要素的精确数据。
其次,实地考察可以加深对植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认识。
通过对植物的调查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揭示植物种间相互关系、资源竞争以及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等重要问题。
最后,实地考察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具有指导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在不同生境中的分布规律和适应性特征,可以为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植物生态学实地考察与研究是深入了解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通过实地考察,可以获取大量的原始数据,解析植物的适应性特征和相互关系,并为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植物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的正文
社区植物调查与研究结题报告的正文一目的与意义这次的校园植物调查活动,让我们通过自己平常的观察与标本的采集,我们认识了更多植物,意义重大,让我们走出课本,走进自然,不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让我们从实践中不断进步,学习方法也得到了提升。
二调查方法1观察(沿路踏查)2采集标本,准确鉴定3统计分析:根据统计得知食用植物有16种,观赏植物有118种,药用植物有124种(其中食用观赏药用植物有包含关系)。
三调查结果1矮牵牛(别名:碧冬茄)茄科生境:路边的草丛中特征:多年生草本,常作一、二年生栽培;也有丛生和匍匐类型;叶椭圆或卵圆形;播种后当年可开花,花期长达数月,花冠喇叭状;花形有单瓣、重瓣、瓣缘皱褶或呈不规则锯齿等;花色有红、白、粉、紫及各种带斑点、网纹、条纹等;蒴果,种子极小。
用途:作盆栽、吊盆、花台及花坛美化,大面积栽培具有地被效果,景观瑰丽、悦目2.婆婆纳玄参科生境:草丛中特征:阿拉伯婆婆纳为玄参科一年至二年生草本植物,有柔毛。
茎自基部分枝,下部伏生地面,斜上,叶在茎基部对生,上部互生。
花单生于苞腋,花冠淡蓝色,有放射状深蓝色条纹各地都有生长,南部更为普遍,生于田间、路旁,是华东地区早春常见杂草;也为常见入侵植物用途:植物的全草可供药用,可治疗风湿痹痛,肾虚腰痛,外疟等症。
3白玉兰木兰科生境:路旁边特征:白玉兰是玉兰花中开白色花的品种。
又名木兰、玉兰等。
木兰科落叶乔木,树高一般2—5米或高可达15米。
花白色,大型、芳香,先叶开放,花期10天左右。
用途:树皮、叶和花可提制芳香浸膏;花蕾入药治头痛、鼻窦炎等,并有降压的功效。
花含挥发油及少量生物碱。
对二氧化硫、氯等有毒气体抵制抗力较强,可以在大气污染较严重的地区栽培4.荷花玉兰木兰科生境:路旁特征:由于开花很大,形似荷花,固又称“荷花玉兰”广玉兰原产于美洲,所以又有人称它为“洋玉兰”。
用途:可入药,也可做道路绿化。
荷花玉兰树姿雄伟壮丽,叶大绿荫浓花似荷花芳香馥郁,为美化树种,耐烟抗风,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抗性,可用于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植物
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植物作为地球上生命体系的基础,其多样性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我们团队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教育活动。
以下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我国植物多样性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威胁。
2. 探索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途径。
3. 通过生态教育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培养生态保护意识。
4.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构建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首先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实地考察。
考察过程中,我们记录了植物的种类、生长环境、分布范围等信息,并拍摄了大量照片和视频资料。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深刻认识到植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如栖息地破坏、外来物种入侵、气候变化等。
2. 调研分析针对实地考察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团队对相关文献进行了查阅和分析,了解了我国植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法规、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通过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了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知程度和生态保护意识的现状。
3. 生态教育活动为了提高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我们团队开展了以下生态教育活动:(1)科普讲座:邀请植物学家、生态学家等专家,为公众讲解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保护方法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户外实践:组织志愿者参与植树造林、绿化社区等活动,亲身感受植物生长过程,提高生态保护意识。
(3)制作宣传资料:设计制作植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册、海报等,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广泛传播。
4. 成果展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团队整理了大量的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教育资料,包括实地考察报告、调研分析报告、科普讲座课件、户外实践活动照片等。
同时,我们还制作了植物多样性保护主题的短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公众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了生态保护意识。
生物植物类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计划书
生物植物类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计划书生物植物类专业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活动计划书一、活动背景近些年来,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报道越来越多,物种入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云南滇池内疯长的水葫芦,华南地区的红火蚁以及到处蔓延的加拿大一枝黄花等等。
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会排挤当地物种、破坏生物多样性,打破生态平衡,而且一旦大爆发,就会对当地经济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近几年在陕西发现一种新型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
粗毛牛膝菊属菊科,牛膝菊属植物,该属有5种,原产于中、南美洲,现分布于世界大部分地区。
1915年在我国云南和四川少数地区发现该植物,近年来在我国呈爆发性生长趋势。
该植物具有非常广泛的生态适应能力,在不同光照、不同水分、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都能很好地生长,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对于农作物、森林、本地植物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都具有潜在的威胁。
有研究报道显示秦岭南坡已发现众多的粗毛牛膝菊,而且广泛入侵到农田生态系统中,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并预测有翻越秦岭向北扩散的趋势。
我们的前期调研发现长安区祥峪也已存在少量粗毛牛膝菊分布。
基于此,我们以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为契机,通过对长安区秦岭北坡粗毛牛膝菊的入侵范围、入侵程度的调查,来评估粗毛牛膝菊对当地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经济的损害程度。
同时我们将向农业部门报告粗毛牛膝菊的入侵现状和危害程度;向当地农民宣传关于入侵植物——粗毛牛膝菊的相关知识,研究抑制粗毛牛膝菊扩散的方法,防止此植物进一步向北蔓延。
活动目的本活动通过对长安区北坡农民的问卷调查和生态学实地考察,了解粗毛牛膝菊的入侵现状和危害程度。
通过对粗毛牛膝菊入侵地的样方法分析和调查问卷统计分析,了解粗毛牛膝菊对当地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和农业经济的损害程度。
通过广泛地宣传,使当地农业部门和农民了解粗毛牛膝菊的危害和清除方法,为防止此入侵物种的进一步蔓延和爆发,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平衡,减少对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失,做出一定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②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刘伟杨彪摘要:民族植物学是一门横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新兴学科,其特殊的交叉学科特性,使得其调查对象常常是民族社区中的“人”,因此,社会调查方法是民族植物学研究中重要的信息收集手段。
文章探讨了当前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中社会调查方法运用的不足之处,试图阐述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系统应用步骤,并重点探讨了社会学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不同操作逻辑与互补策略。
关键词: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研究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中图分类号:C95文献标志码:A民族植物学及其分析单位(研究对象)与调查对象关于什么是民族植物学,当下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定义是由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R.Ford )于1978年所提出的。
在他看来,民族植物学是一门“研究人与植物之间直接相互合作的学科”。
①裴盛基先生在自身大量富有深度的研究的基础上,丰富了这一概念的内涵,将民族植物学进一步阐述为:“研究人类与植物界全面关系的一门交叉性学科,这种关系包括所有在经济上、文化上有重要作用的植物,同时也应该研究社会结构、行为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民族植物学研究内容应该为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人类对植物的经济利用、医药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与特征,以及利用植物的动态变化过程。
”②我们不去追溯民族植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概念内涵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而单就目前研究者们普西北民族研究N.W.Journal of Ethnology 2013年第4期(总第79期)2013.No.4(Total No.79)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文章编号]1001-5558(2013)04-0110-06N.W.J.E刘伟杨彪·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遍接受的观点来看,我们可以把所有涉及植物的,描述当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互动作用的研究都纳入到民族植物学的研究范围内。
在社会研究方法中,分析单位(研究对象)和调查对象尽管在很多时候在主体上是一致的(有时候也不尽然),却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
分析单位指“考察和总结同类事物特征、解释其中差异的单位”,①而调查对象是一次调查中的直接接触对象。
在社会调查中,调查对象一定是个体的“人”,但分析单位很可能是某一特征群体。
从民族植物学的定义中我们很容易判断,民族植物学是一门与“人”相关的“植物科学”,建立在生态学等自然科学与民族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是一门立足于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学科。
研究者很容易理解人与植物的相互作用“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突出的民族性和时空差异性”②,研究者也很容易判断民族植物学研究的调查对象要常常与人相关。
于是,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即使最终的分析单位(研究对象)或研究目的是“植物”、“植物的状态与属性”抑或是“植物与不同区域群体的关系”(注意,这里的分析单位已经不再是个体),而为了获取这些可支撑植物研究的各类内容信息,调查对象一定都脱离不开—“人”。
将个体的“人”作为一项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不同信息的收集要那些与植物利用密切相关的个体——求,需要采用不同的调查方法,其中,还有一些量化的方法需要满足统计原理的基本要求,本文在这里统称为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中的社会(含社区)调查部分。
而这一部分的规范,可以借鉴并遵循已经发展得较为成熟的社会调查方法③的相应要求。
因此,民族植物学的研究,需要构建起运用社会调查方法的操作逻辑。
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方法梳理1.现有民族植物学调查“社会调查部分”的逻辑梳理尽管当前民族植物学尚属新兴学科,但国内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们在设计相应研究时已借鉴人类学、经济学、社会学的一些方法,展现出对社会调查方法原理的一些思考。
在已有文献的介绍中,民族植物学通常的研究步骤为:第一,“确定研究对象,并收集相关背景资料。
”④这包含:首先确定具有本土文化标志的研究对象,其次“对研究对象的历史、文化和地理背景等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包括所研究民族的发展历史、语言、文化特征、分布以及该民族分布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⑤第二,“确定研究地点和选点要素”。
⑥这包含了对研究总体与调查总体的考察,及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调查地点以尽量真实反映总体状况的基础抽样内在逻辑。
第三,“民族植物学资料的收集”。
⑦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了“访谈法”作为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并有意识地让访谈对象尽量覆盖不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者。
第四,“民族植物学凭证标本的采集”。
⑧对各种凭证标本的采集工作在以往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中,是与访谈同步进行的。
这在民族植物学中,属偏向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资料收集的部分。
第五,“野外资料的室内整理”。
⑨这包含了自然科学中对凭证标本的实验分析,以及社会科学中对访谈信息的后期处理,而对访谈资料的后期处理部分,一些基础性的描述统计已在民族植物学中得以应用。
可以看出,社会调查方法中的样本抽取、访谈法、数据分析已经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①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93.②裴胜基.民族植物学研究20年回顾[J].云南植物研究,2008,30(4):505~509.③这里笔者使用“社会调查方法”而不是“社会研究方法”,是为了同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相区分,指涉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社会调查的部分。
④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1.⑤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1~52.⑥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2.⑦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2.⑧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3.⑨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54.111——刘伟杨彪·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有了一定的应用。
另外,尽管没有明确的区分,但现有民族植物学研究在社会调查方法的选择上,对定性与定量的方法均有一定程度的涉及。
常使用的定性方法如非结构式访谈法、参与式调查法、语言诊断和比较宗教资料的定性分析方法等,定量方法如拉索对社区植物资料使用状况研究时所采用的“打分排序法”。
①2.借鉴社会调查方法,现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尚需完善细细梳理现有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社会调查应用的方法时就会发现,尽管民族植物学研究对社会调查方法已有初步应用,但相对于发展较为成熟的社会调查方法而言,现有民族植物学研究方法在社会调查方面至少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抽样的运用逻辑不够严密。
在社会调查方法中,抽样方法分为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概率抽样的逻辑依据概率理论,核心技术是:“从一份名单中选出‘随机样本’,而这份名单包含了研究总体每个人的姓名。
”②根据概率理论中的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只有当样本是从包含了所有人姓名的总体名单中随机抽取时,我们才能有效估计样本的精确度和代表性。
③换句话说,只有采用了经由概率抽样所抽取的样本,其特征值的描述才能对说明总体特征有效。
而非概率抽样不遵循概率的理论,往往是总体名单难以确认(如一个地区的吸毒者)或者研究者并不想了解研究总体特征(仅想了解样本的状况)的时候会采用的抽样方法。
使用了这一类抽样方法的研究者们,如若不熟悉抽样逻辑,常常会犯两类错误:(1)错把样本信息描述成总体信息,这违背了概率理论。
(2)错误地使用推荐统计技术,在所有非概率抽样所得的样本中,一切推断统计都是无效的。
而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当研究者需要针对人们展开抽样调查时,在抽样之前,需要仔细审视的问题是:我是否想获取这一地区人和植物之间的合作关系的总体信息?显而易见,大部分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均为希望搞清楚所研究区域人和植物之间合作的总体信息,此时,研究者需要在获取样本时运用概率抽样的技术。
而根据所研究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运用不同的概率抽样方法,如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多层抽样、PPS抽样等。
需要强调的是:若采取的抽样方法是非等概率抽样④,在后期数据分析时,研究者需要有加权的意识。
而那些选择了非概率抽样(如偶遇抽样、立意抽样、配偶抽样、滚雪球抽样等)的研究者们则需要特别注意,不能犯样本推断总体信息与运用推断统计技术的错误。
而对严谨的抽样方法的选择的忽视,是现有民族植物学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二,尚未理清社会调查中定性与定量方法的使用逻辑。
在社会调查方法中,定量与定性方法所获取资Array料的区别的实质在于“数据化或非数据化”。
⑤无论是对社会事实的描述还是解释,定量方法都企图将研究结论通则式地数据化,即基于数据而得出通则式的结论。
而定性方法则更加期待获取个案式的描述结论,也即,尽可能将事件以多视角立体还原的方式,全方位地描述事件的全貌,同时,在解释事件发生原因时,也要尽可能发现所有导致事件结论的原因。
因此,在社会调查中,定性与定量是两种出发点、操作逻辑、预期结论均不尽相同的研究路径。
而这两种不同研究路径有各自不同的调查方法。
诚如大规模的抽样调查法、实验法等更适合于收集定量资料,定性的实地研究法,如个案研究、定性访谈、焦点小组、参与式观察等,则更适合于收集定性资料。
当前民族植物学开展社会调查的现实境况是:部分研究者并没有找准实际方法与欲获取资料间最适合①裴胜基,淮虎银.民族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61.②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77.③代表性,指样本具有跟挑选出来的总体相同的特征。
如果样本是具有代表性的,通过样本分析所得出来的描述和解释就同样适用于总体。
只有概率抽样,才能明确地说明代表性的问题。
④每一个个体被抽取出来的概率不相等。
⑤艾尔·巴比,邱泽奇译.社会研究方法(第十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25.112——N.W.J.E刘伟杨彪·社会调查方法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逻辑的契合点。
研究者往往使用定性访谈的方式,却期待得出量化的终极结论,或者使用了抽样调查的量化方法,但其问卷中,以开放式的定性问题为主,因此,研究结论往往给人的感觉是定量资料不够丰富,而定性资料又不够深度。
这说明,部分研究者并没有真正理解社会调查中定量与定性方法的运用逻辑。
第三,还需探索并实现定性与定量方法在收集资料时的互补。
当研究者理解社会调查方法中定性与定量方法的运用逻辑以及收集资料的特征时,为了使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更加严谨,资料收集得更加全面,在社会调查部分,需进一步审视定性与定量方法在收集资料上各自的长短之处,探讨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中定量与定性方法的合理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