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研究

合集下载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引言苏轼是中国宋代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他是中国文化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研究报告旨在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思想和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研究和总结。

通过对苏轼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发展的重要阶段。

生平简介苏轼于1037年出生于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个文化世家。

他的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苏轼的文学才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

苏轼自小聪颖过人,对文学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曾参与科举考试,并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得以进入官府任职。

苏轼的生平经历并不平坦,他多次因政治观点与上司发生冲突,最终被贬谪至远离京城的地方。

然而,这些逆境并没有打击苏轼的热情和才华,反而使得他愈发沉浸于文学创作中。

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深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表达风格。

苏轼以其擅长的散文、诗歌和词作闻名于世,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他的散文作品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的豪迈和激情,但却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观察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苏轼的散文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的描写,构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学世界。

诗歌苏轼的诗歌作品以其秀逸的风格和自由的思维而闻名。

他的诗歌作品不拘一格,既有婉约细腻的风格,也有豪放奔放的风格。

苏轼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描绘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美丽和丑陋。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更反映了时代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的心声。

词作苏轼的词作堪称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他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词作,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青玉案·元夕》、《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苏轼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文词结构,使得他的词作在宋代文学中独树一帜。

这些词作反映了他对爱情、人生和社会的真挚感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感染力。

思想与影响苏轼的思想与他的文学作品紧密相连,他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课题报告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报告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报告研究报告标题:苏轼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探索1. 研究背景和目的: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诗词、散文以及书法等艺术创作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苏轼的艺术创作与思想,揭示其中的独特之处和深刻内涵。

2. 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和比较分析的方法,详细研究苏轼的文学作品,以及他在时代背景下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心路历程。

3. 研究内容:3.1 苏轼的诗词创作:研究苏轼的诗词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表达手法以及思想内涵。

重点关注其对自然、人生、社会等主题的表达和探索。

3.2 苏轼的散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散文作品,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叙事方式以及思想追求。

探讨苏轼对历史、文化、人性等议题的思考。

3.3 苏轼的书法艺术:分析苏轼的书法作品,研究其对艺术规律的把握和创新。

探索苏轼书法艺术背后的哲学思考和审美观念。

4. 研究意义:通过对苏轼艺术创作与思想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同时也可以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艺术创作的启示,提高个人的艺术修养。

5. 研究结论:苏轼的艺术创作融汇了对自然、人生、社会等多重主题的思考,体现了其对美学和哲学的独特理解。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魅力,也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注释:在报告的最后,提供对相关研究文献和资料的引用,以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苏轼的艺术创作和思想。

附:参考文献[1] 乔心海. 苏轼艺术研究[M].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2] 杨佳. 苏轼文学艺术研究[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3] 董乃胜. 苏轼文化人格与艺术风格研究[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4] 王伟力. 苏轼研究文集[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苏轼生平事迹研究

一、摘要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以及苏轼的书法、绘画创作成就。

二、问题的提出在课本中,苏轼的词出现的频率极高.并且苏轼获得千古以来无数文人志士的好评.其文才同样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想深入了解苏轼,并探究出苏轼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三、课题研究目的本次课题研究的目标主要是关于对苏轼的更深一层的了解。

苏轼大家都知道,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的词人代表,也许,这些是大家所共同知道的常识,不过,对于苏轼这位伟大的词人来说,我想,这点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绘画等,也相当有名,但是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苏轼的书法,绘画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真正看到的东西却模模糊糊,对于苏轼的绘画或者说书法的特点更是不通了。

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同学们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个性成长;本课题研究可以提高我们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的培养;本课题研究可以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有利于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四、研究成果1、书香世家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生于北宋中期,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十九日,卯时(午前六时),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苏洵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志在科举,但怀才不遇。

苏轼的父亲苏洵一辈子没做过什么特像样的官,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北宋有数的大散文家。

苏洵对他这两个儿子要求是非常严格的,父亲苏洵的言传身教,使得苏轼既接受了正规而良好的文化艺术的熏陶,同时也赋予了他不拘礼教、开拓进去的卓然之气,与此同时,来自母亲程氏的教育也对苏轼的成长至关重要。

苏轼道观私塾里度过童年,苏轼在天庆观的私塾里读了三年,由于苏轼从小天资聪颖,十岁时母亲教他后汉书,在母亲教导下进步非常快。

年少轻狂苏东坡少年时读了一些书,因为聪慧,常得到师长赞扬。

颇为自负地在自己房前贴了一幅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 后一白发老妪持一深奥古书拜访苏轼,苏轼不识书中的字,老妪借此婉转批评了苏轼,于是苏轼把对联改为“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用以自勉,从此传为佳谈2、应试及第嘉祐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研究苏轼的研究报告

研究苏轼的研究报告

研究苏轼的研究报告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家,被誉为宋代文坛的巨星。

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书法等多个领域,对中国文学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苏轼的生平:这一部分可以介绍苏轼的出身、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和晚年事迹等。

包括他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经历、与其他文人政治家的关系等。

可以梳理出他的主要事件和思想变化。

2. 苏轼的文学创作:可以对苏轼的诗歌、散文、书法等作品进行分析。

这包括他的创作风格、主题、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等。

可以以其代表作为例子,深入挖掘其作品背后的意义和艺术价值。

3. 苏轼的政治思想:苏轼在政治上曾经历过兴盛和落魄的阶段,他对政治的态度和思考也不尽相同。

可以对他的政治文章、信札等进行分析,阐述他对政治的态度和观点,以及他对宋代政治制度的评价和建议。

4. 苏轼的艺术成就和影响:可以探讨苏轼在文学和艺术领域的创新和突破。

评述他对宋代文艺的贡献,以及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

例如,可以对他对后人的影响进行考察,如明代文学人杨慎、清代才子袁枚等。

5. 苏轼的文化观念和人生态度:通过苏轼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可以了解他对人生、自然、历史、道德等方面的思考。

可以分
析苏轼的文化观念和人生态度,探讨他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其文学创作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在撰写研究报告时,可以参考苏轼的传记和专著,深入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见解,加以分析和论证。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一、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是北宋时期文化繁荣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婉约派的开山祖师。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进行研究,探讨他的成长经历、创作风格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二、早年经历苏轼于1037年出生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

父亲苏洵是一名重要的文学家,对苏轼的儿时教育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苏轼从小就对诗词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能够读书写字的时候就开始模仿吟诵古文。

苏轼的才华和聪明使他很快进入南京国子监学习,他在那里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并开始研究经义和古文,这对他后来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官职生涯苏轼自考中进士,进入官场后历任各级官职。

他机智过人,在政治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屡次在政治上与其他高官产生分歧和争论。

苏轼在职期间,积极参与到政治改革中,他主张节俭政治,反对奢侈和浪费,主张以贤能任用官员。

然而,由于政治上的争论和一系列事件,苏轼多次被贬谪,先后被贬至黔州、潮州等地。

这段流亡生活对苏轼的影响很大,他在流亡期间追求人生真理,同时加深了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四、文学成就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诗词创作在当时享有盛名,流传至今。

苏轼以婉约派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他的作品注重情感表达,以细腻的笔触和华丽的修辞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

苏轼的作品充满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他在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真谛的探求,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苏轼在文学创作上积极探索,他的作品涵盖了诗歌、散文、书法和绘画等领域。

五、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苏轼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其个人的文学成就上,更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推动和传承上。

苏轼主张文人雅士的修养与责任,他提倡身体力行的学习和实践,鼓励文化的多元发展。

苏轼还提倡文人重视社会问题,他强调文化的社会责任,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改革和民生问题的观点。

苏轼课题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研究报告

苏轼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文人,其诗词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苏轼的生平、作品以及对文学发展的贡献进行研究和分析。

2. 生平与背景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苏洵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对他的文学素养和艺术修养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自幼聪慧,早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多次获得高分,但由于一系列政治和官场斗争,苏轼两次被贬谪到一些偏远地区。

然而,这些困境并没有阻止他继续从事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3. 文学巨匠苏轼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的作品涉及诗歌、散文、词等多个文学形式。

他与黄庭坚、米芾一起组成了“三苏”,被誉为“苏黄米”,对宋代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3.1 诗词苏轼的诗词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他的诗意丰富,表达出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他的诗词作品多样化,既有婉约绮丽的风格,也有豪放洒脱的风格,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3.2 散文苏轼的散文作品也堪称经典。

他的散文深入人心,展示出了他对社会现象、人情世故的独特见解。

他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以细腻的笔触写出,让人读来如沐春风,意犹未尽。

3.3 词曲苏轼的词曲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珍品之一。

他的词曲作品具有音乐性强和情感表达深刻的特点。

他将个人的真实感受融入其中,给人以共鸣和震撼。

4. 文学对社会的影响苏轼对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仅对后世的文人有着启迪意义,也影响了社会大众。

苏轼关注社会问题,对当时社会现象发表了不少批判性的言论,引起了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

苏轼的作品广泛流传于后世,他的思想理念和文学风格影响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形成了一股文学潮流。

人们从苏轼的作品中感受到了对人生、对自然、对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论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其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

苏轼研究调查报告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轶闻:佛印(一)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

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

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

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二)苏东坡和黄庭坚住在金山寺中。

有一天,他们打面饼吃。

二人商量好,这次打饼,不告诉寺中的佛印和尚。

过了一会儿,饼熟了,两人算过数目,先把饼献到观音菩萨座前,殷勤下拜,祷告一番。

不料佛印预先已藏在神帐中,趁二人下跪祷告时,伸手偷了两块饼。

苏轼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两块饼,便又跪下祷告说:“观音菩萨如此神通,吃了两块饼,为何不出来见面?”佛印在帐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与你们合伙做几块吃吃,岂敢空来打扰?”(三)苏东坡在杭州,喜欢与西湖寺僧交朋友。

他和金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两人饮酒吟诗之余,还常常开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苏东坡宴会请客,他总是不请自来。

苏轼 研究报告

苏轼 研究报告

苏轼研究报告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他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自小聪颖好学。

苏轼是文学史上的一位巨擘,他的作品以豪放的诗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苏轼的诗歌作品广泛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山水田园、饮酒作乐、政治抒怀等。

他的诗风清新自然,豪放洒脱,常常表达对自然美、人生哲理和政治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他的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前赤壁赋》、《水调歌头》等。

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和画家。

在书法方面,他主张学习古人,注重笔墨的变化和气势的表现。

他的书法作品刚劲有力,气韵流畅,对于后世书法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绘画方面,他喜欢山水画和花鸟画,作品充满了自然的美和生动的表现。

苏轼的一生充满起伏和曲折。

他多次因言论和政治立场引起权臣的不满而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文学成就和艺术风格对于后世影响深远,被誉为文学史上的“苏子”。

他的作品被收入《全宋文》和《文学遗产》等重要选集中。

总体来说,苏轼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作品充满个性和创造力,对中国文学和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苏轼生平研究报告

篇一: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苏轼生平事迹研究报告班级:姓名:关键词:苏轼一.研究的对象方法1、质疑:要学会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并对老师或同学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讨论,只有这样,才会进步,获取更多的知识。

2、收集:要积极收集有关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等等。

3、分析:通过对苏轼及作品的学习,要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甚至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4、讨论:可以分为大组讨论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可以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者也可以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5、归纳整理:要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所学到的知识,课堂的笔记,考察过程中所截取的资料等多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从而提高自身归纳整理能力以及加强知识在大脑的巩固。

6、总结撰写:要学会总结和撰写是在语文学习中不可缺少的。

总的来说有三大类,一是开提报告,二是心得体会,三是结题报告。

并且借此来提升写作能力。

二.研究的内容(研究什么):在课本中,苏轼的诗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

并且苏轼的文才令我们折服,于是我们对苏轼生平进行一定研究,对苏轼有一个更深层的了解,例如了解苏轼的一些诗词与时代背景、此时诗人经历的关系,了解苏轼的性格和写作风格的关系。

研究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1.苏轼的生平事迹2.苏轼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思想3.苏轼的书法、绘画的创作成就三.研究的目的:增加对苏轼的了解,培养团队精神,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使同学们能接触更多的课外文学作品,增长知识。

通过这次研究学习,能培养同学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四.研究的过程:第一步.明确各小组成员的任务。

第二步.网络、图书馆查阅苏轼的背景的资料,例如苏轼的个人生平资料,作品和有关背景等。

第三步.对资料整理,删减,最后综合资料。

第四步.对苏轼及作品学习,学会对人物和作品进行分析,了解有关内容,把握重点。

第五步.进行小组讨论,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交流问题,并一起解决问题。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研究综述苏轼,又名苏东坡,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古文学家、书画家,与其父苏洵、弟弟苏澈并称“三苏”。

苏轼一声的政治道路起伏坎坷,经过一贬再贬,最后远放到儋州。

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得到赦免。

这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不一样的他。

苏轼的诗、词和散文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其中最出名的是苏轼的词。

苏轼的词题材非常广泛,并且开创了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其诗作大多抒发自己坎坷感慨、感叹民不聊生、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

苏轼的散文多是一些随笔性的记叙文,却不常发表议论,只是以精妙的意境与优美的情趣洋溢其中,与欧阳修的散文并称“欧苏”。

苏轼的文学著作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很多学者对苏轼的人生、词、诗、散文等进行研究,苏轼的研究文献数量庞大,本综述针对2015年开始至今的苏轼研究文献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希望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贡献。

因此我对关于苏轼研究文献进行了阅读,就研究现状而言,概括起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关于苏轼的人生、思想研究苏轼的一生坎坷不堪,但是却有着豁达的人生态度,这离不开儒、释、道三种思想对他的影响。

在高安琪的《从道家思想看苏轼的人生历程和处世之道》中,阐述了苏轼人生的三个历程,从初入仕途的积极到被贬黄州的旷达,最后惠儋晚年的真朴超然的人生历程阐述道家思想在其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

最初苏轼是通过人生的思考和心态变化在创作中反映出道家重视心灵的逍遥之游;而“乌台诗案”后,苏轼深自省察,物我两忘,用超脱的眼光看待万物,展现旷达的精神面貌;晚年的苏轼安贫乐贱,恬然自足,崇尚淳朴的大自然。

道家思想贯穿着苏轼的一生,宦海浮沉的他始终保持着乐观旷达的情怀。

其中,关于苏轼被贬黄州的时期的研究有两首,高婉青的《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未曾踏出的归隐之路》、王基伦的《苏轼惠州时期的思想变迁与会通》。

高婉青的《从<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看苏轼未曾踏出的归隐之路》论述了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定风波》,以此表达出苏轼的以出世为心,入世为迹,未曾踏出归隐之路,却参透人生妙理。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究报告

关于苏轼的研讨报告1、初出茅庐纵顾苏东坡的终身,与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年苏东坡初出茅庐,中举及第,便与多位常州籍同考举子结成好友,他们在苏东坡眼前展现了一幅绚烂的江南风光,使他与好友们订下了“鸡黍之约”。

然虽有定居誓词,但毕竟未经深思熟虑,是信口所至。

真正到了常州地域,苏东坡领略到了那水乡山野的神韵,便深深地吸收住了。

中年分开黄州时,苏东坡两次上表哀求寓居常州,终于如愿以偿,从此和常州结下了不解之缘。

即便在元佑时期,他政治上红极一时时,他还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讲定:“某已卜居毗陵,与完夫有庐里之约。

”他在北归途中,一路均有人热情挽留,有的以至无偿提供居舍,但他总是坚决地说:“然某缘在东南!”他终于返回了魂牵梦萦的常州。

最后遂了他在熙宁七年在常州吊唁钱公辅的《哀词》中的夙愿:“大江之南兮,震泽之北。

吾行四方而无归兮,逝将此焉止息。

”2、少年知名古人云,学而优则仕。

才华盖世的苏轼经过十几年的历练之后,终于开端向仕途进发了。

公元1057年,21岁的苏轼和18岁的弟弟苏辙在父亲苏洵的率领下,父子三人赶到当时的京城开封参与科举考试。

考试最关键的第二关--礼部考试之中,原本能够稳拿第一名的苏轼却出其不意地取得了第二名。

这对苏轼来说,固然有些冤枉,但对后人来说,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千古传颂的佳话。

苏轼用他天才的文思与妙笔,一鸣惊人天下知。

3、大难临头在扑朔迷离的北宋政局中,激进派的苏轼被政敌所应用,成为了政治上的牺牲品。

苏轼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劫难--“乌台诗案”。

苏轼丢官降职,被贬湖北黄州。

官场失意的苏轼举家来到湖北,面临无钱、无房又无粮的放逐生活,苏轼将怎样摆脱困顿与窘境?长江边的小城黄州固然是苏轼仕途上的低谷,却成了苏轼文学创作的圣地。

在走出了心灵的阴霾之后,苏轼在长江边的赤壁吟诵出了响彻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4、潇洒东坡苏轼为人坦荡,考究风节,他的性格是率真的、孤傲的、也是豁达的、超脱的。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

苏轼的研究报告总结苏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政治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

他的研究报告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苏轼的研究报告进行总结。

首先,在文学方面,苏轼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文学应该以自然为基础,才能真实地表达人类情感。

苏轼提出了“诗为二字之最,其次诗歌,再次赋文,最次则词”。

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比较,概括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发展轨迹,对于今天我们理解古代文学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在历史方面,苏轼对中国历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

他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历史典籍,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

苏轼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人们应该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

他在研究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历史的周期性循环”的观点,认为历史上的一些事件和现象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复出现,这对于我们理解历史规律和避免历史错误非常重要。

最后,在政治方面,苏轼对中国政治体制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

他指出,中国社会应该实行民主制度,让人民参与政治决策,实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苏轼还提出了“治理无方是固执,为法立死是殉职”的观点,强调政府不能固执守旧、拘泥于权威,应该根据时代变化和社会需要进行改革。

总之,苏轼的研究报告对于我们认识中国文化、历史和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他的研究方法深入独到,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和政治的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

苏轼的研究报告不仅为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和政策制定也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

苏轼研究报告小结1. 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和政治家。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苏东坡”。

苏轼的文学成就和个人风格一直备受研究,本报告通过梳理现有苏轼研究成果,对苏轼的生平、文学成就和影响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深入研究苏轼提供参考。

2. 生平概述苏轼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小饱览群书,受到优秀文化熏陶。

他以文才卓越而为人所知,进入官场后屡有建树。

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积极参与政治,对待人民心事颇为关心。

然而,他也多次遭到贬谪和流放,尤其是在政治风波中,他的辞章抨击权贵,因而引发了争议。

3. 文学成就苏轼以其广泛的才华和丰富的作品成为中国文坛上的巨星。

他擅长诗词、散文、骈文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在诗词方面,苏轼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善于表现情感和抒发观点。

他的词作在唐宋之际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散文方面,他创造了骈文的新局面,作品多以写景、抒怀、议论等为主题,独具辞章风范。

4. 影响与评价苏轼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和后来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对唐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他的影响下,宋代文人形成了以词为主的文学风潮,使宋词达到了鼎盛的时期。

苏轼的散文创作也成为后人学习的范本,对日后的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然而,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权贵的直接抨击使得他也受到了争议。

一些人认为他在文学创作中过于倾向个人情感,忽视社会责任。

但是无论争议如何,苏轼的文学成就无可忽视。

5. 研究展望尽管苏轼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首先,苏轼的政治观点和对社会的影响需要更深入地分析。

其次,他的文学成就如何与他的人格特点相互关联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此外,苏轼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技巧值得更加详细地研究。

对于苏轼的研究,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思想和成就,并将其运用到新的文化创作中去。

苏轼诗文研究

苏轼诗文研究

苏轼研究
二、苏轼的政治思想
王季思《苏轼试论》, 《文学研究》1957年第4期。 程千帆《苏诗札记》,《光明日报》1957年5月9日。 黄昌前《对王季思先生的〈苏轼试论〉的几点意见》, 《文学研究》1958 年第4期。 王季思《关于〈苏轼试论〉的几个问题》,《文学研究》1958年第4期。 艾治平《全面地历史地评价苏轼》,《理论与实践》1958年6月号。 乔象钟《驳右派分子程千帆所谓苏轼反抗精神》,《光明日报》1958年10 月26日。 杨运泰《苏轼思想简论》 , 《新建设》1962年第7期。 谢继善《苏轼的政治思想和苏诗的艺术成就》,《江汉学报》1962年第3期 . 罗思鼎《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论战的演变》, 《红旗》1974年第2期。 范宁《从北宋后期文坛看文学创作和政治斗争的关系──变法与反变法斗争 时期的文学》,《东北师大学报》1982年第1期。
苏轼研究
二、苏轼的政治思想
朱靖华《论苏轼政治思想的发展》,《历史研究》1978年第8期。 王水照《评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诗》,《文学评论》1978年第3期。 马积高《试论苏轼的政治态度和文学成就》, 《湖南师院学报》1978年第3 期。 刘乃昌《试谈有关苏轼评价的几个问题》《开封师院学报》1979年第2期。 顾易生《苏轼的政治态度及有关作品》, 《文艺论丛》1979年第5期。 匡扶《苏轼的政治思想和他对待人民的态度》,《甘肃师大学报》1979年第 4期。 邱俊鹏《苏轼政治思想管见》 ,《四川大学学报》1979年第4期。 黄海澄、黄广华《苏轼与王安石变法──兼及苏轼的哲学思想》,《古典文 学论丛》第2辑,1981年9月。 石准声、唐玲玲的《巨笔屠龙手──论苏轼的政治主张》,《华中师院学报》 1982年第1期。 刘乃昌《苏轼同王安石的交往》 ,《东北师大学报》1981年第3期。

苏轼研究

苏轼研究

苏轼的散文创作



可分三类: (1)论述文(包括政论文与史论文)。 代表作有《留侯论》与《教战守策》等。 (2)叙事记游之文。代表作有《喜雨亭 记》、《超然台记》、《赤壁赋》等。 (3)书札、序跋和杂文。 苏轼散文的主要风格是:自由畅达,随物 赋形。
苏轼的诗歌创作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达2700 多首,内容题材多样,无论是表现自我、反映 现实、歌颂山河,还是品评艺术、描写风俗, 都是佳作纷陈。 苏轼的最大特色就是善于从自然中体悟人生哲 理,如《和子由渑池怀旧》、《题西林壁》等。 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是 (1)讲究才学,重视才气与学问。 (2)多发议论。 (3)善用比喻。 (4)时有雅谑。
苏轼词在内容方面的突破



苏轼的词被称为“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 他的词可分为三类: (1)抒情词。苏轼的抒情词具有严肃博大的 特点,具体包括从政之情、爱国之情、怀古之 情、人伦之情等。 (2)咏物词。苏轼词中约有30首咏物词。他 的咏物词形神兼备,富有寄托,代表作有《卜 算子》(缺月挂疏桐)和《水龙吟》(似花还 似非花)等。 (3)农村词。苏轼的农村词约有10多首,代 表作为《浣溪沙》五首,时作者在徐州任上。
遊金山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 聞道潮頭一丈髙,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盤陁,古來出没隨濤波。 試登絶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晩尋歸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紋細,斷霞半空頄尾赤。 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 ,飛焰照山棲項驚 悵然歸卧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驚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有田不歸如江水。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

对苏轼的生平研究报告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汉族,被后人尊称为“苏东坡”。

苏轼是中国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政治家。

他的诗词、散文、书法等作品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苏轼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苏洵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

自小得到良好的教育,苏轼熟读经史辞章,博览群书,充分展示了他的才华和学识。

他17岁中进士,开始了他的官员生涯。

在政治方面,苏轼曾经历了一系列的官职调动和贬职,但无论身处何职,他都积极参与政治,关心民生,贡献了许多建设性的政治和经济改革方案。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后人称为“诗仙”。

他的诗歌清新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哲理的思考。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赤壁赋》、《水调歌头》、《江城子》等,其中《赤壁赋》是苏轼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绘了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以及作者对事物变迁、人生往来的思考。

除了诗歌和散文,苏轼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擅长楷书和行书,被誉为“苏、黄、米、蔡并称唐宋四大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结体严谨,笔力遒劲,流畅自如,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喜爱。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和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他以自己的才华和学识为世人所称赞,也遭受了一些小人的攻击和打压。

然而,他通过坚持不屈的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克服了一切困难,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总之,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人,他的诗歌、散文、书法等作品都闪耀着独特的艺术光彩,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了苦乐人生的起伏,但他通过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伟大的榜样。

无论是他的文学作品还是他的人格魅力,都让人们对他心生敬仰和钦佩。

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研究

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研究

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研究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汉族,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杰出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卓越的才能和多元化的创作成就,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苏轼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对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进行研究,探索他在创作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

1. 苏轼的生平及背景在详细讨论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他的生平及背景背景。

苏轼出身于官僚世家,并接受过优质教育,对经典文化有很好的传统基础。

他曾在各地任职,并因反对辽国入侵而被贬谪到遥远地方。

2. 苏轼诗歌风格特点2.1 自然与豪放苏轼的诗歌以自然和豪放为特色。

他善于描绘大自然的景色和奇异现象,通过生动具体的描写,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而且,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冒险精神,表达了令人激赏的个性和坚定信念。

2.2 深沉与超脱尽管苏轼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和贬谪,在一些作品中也流露出对境遇的痛苦,但是他却有着深沉超脱的心态。

他常常在困顿之中保持乐观积极,并用诗歌来宣泄情感、抒发思想。

2.3 唐宋古文与新韵体苏轼不仅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诗歌,还对唐宋古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

根据他对古代文学理论和实践的理解,他创造了新韵体诗。

这种形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化的诗体被后人广泛采用,并影响着后世的诗歌创作。

3. 苏轼诗词艺术风格的影响苏轼的诗词艺术风格不仅在他生前受到了广泛赞誉,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所倡导的自然豪放的风格成为了后来文人墨客们追求的目标,同时也影响了后来多位文化名人和作家的创作。

结论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人和学者,他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特点,在中国文学界留下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通过对他诗歌中所展现出的自然与豪放、深沉与超脱以及新韵体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苏轼及其作品对中国文化繁荣发展产生的重要意义。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诗词研究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人、画家、书法家、政治家,也是豪放派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创作广泛涉及山水田园、宴会饮酒、职官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细腻描绘的特点。

苏轼的诗词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创作风格与流派:
苏轼的诗词多样化,既有豪放派的作品,也有婉约派的作品。

他的豪放诗以酒、山水、忧国忧民为题材,反映了他对人生豪情与政治现实的独特见解。

而他的婉约词则以描写女性美和情感表达为主题,具有细腻、清新的特点。

2.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苏轼的诗词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与激情,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关切。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意象,塑造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动人的意境,引发读者的共鸣。

3. 社会政治与时代背景:
苏轼的诗词创作受到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他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兴衰转变,所以他的作品中既有对时代变迁的记录,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关注。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了解到宋代社会政治的方方面面,以及当时文人的生活与思想情感。

4. 文化与艺术价值:
苏轼的诗词代表了宋代文化的高度成就,不仅体现了文人的审美追求和优雅生活,也表现了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

研究苏轼的诗词,可以从中领略宋代文学的瑰丽与婉约,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通过对苏轼诗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文学成就、思想感悟以及时代背景,欣赏他深邃的诗词意境和情感表达。

同时,也能够从中获得对中国文学史和宋代文化的独特视角和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苏轼家庭生活300+19岁那年,苏轼娶了16岁的王弗为妻。

她的贤淑,精明,正好与苏轼的旷达,坦直互补,红袖添香夜读书之余,还能谈一点自己对文章的见解。

苏轼是一个没花花肠子的主儿,固守着“世间无恶人”的信条。

王弗时时提醒他“江湖险恶”,“人心叵测”,还在屏风后,听苏轼和客人的谈话,帮苏轼辨别客人的动机和人品,事后告诉苏轼她对某人性情为人的总结和看法,结果无不言中,可谓苏轼绝佳的贤内助。

而苏轼对于王弗的感情从他那句:“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也可以窥见一斑。

这种感情深深地埋在心底,怎么也难以消除。

这次梦中的夫妻相会,清楚地打上了生死之别的烙印梦中的王弗“小轩窗,正梳妆”,犹如结缡未久的少妇,形象很美,也显示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2、苏轼的诗词赏析200+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上阕写暮春景色与伤春情绪,首句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是对立的统一,是苦乐人生观。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句,先抑后扬,直表词人豁达的胸襟。

下阕写情。

通过哀情与欢情,有情与无情,有理与无理的矛盾,表现人的思想,人的行为,人的现实,以及对爱情以至整个人生的看法。

一道墙如隔天涯,墙里是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墙外是背井离乡愁思难抑。

本已是伤春恼人,被笑声一撩,更是愁上加愁,倍添惆怅。

景伤?情伤?人伤?这里还运用“顶真格”。

第二句句首的“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使之前后句紧紧相连,一线贯通,余音袅袅。

词人写的是情感,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这些都值得我们回味无穷。

3、历朝历代对苏轼的评价500+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旷世奇才,罕见的多面手,多层次、全方位的文化,不仅仅是文学巨子。

神奇的文笔、渊博的学识、睿智的思想、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人生经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还有,它永远不灭的那一份诙谐,真可谓: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他的名字就是一座丰碑!他长于散文创作、诗、词,除此之外,在哲学、茶道、烹饪、养生、园林艺术方面,他都有独到的造诣。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推崇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之文章者,殆未有之也。

”他将屈原、陶渊明、杜甫、苏轼列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苏轼身上,既无头巾气,无山林隐逸气,亦无以富贵骄人气,无忠臣孝子气,无大作家架子气;既无大臣杜门思过之态,亦无谪宦战战兢兢之态。

他与你我同在,同悲同喜,丝毫也不刻板,浑是率然纯真的真性情,真品格。

王国宪在《重修儋县志叙》中评价苏轼,“以诗书礼乐之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不独…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辟南荒之诗境也。

”作家李敖评论苏轼虽是达者,“但他的思想水平只是超级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

又掺入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

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了。

”4、苏轼的一处遗迹以及纪念馆(两者均要)300+苏堤:苏堤即苏公堤,南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风荷,全长2.8公里。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任杭州知府时,疏浚西湖,取湖泥葑草筑成一道长堤,横亘西湖南北,浩瀚的湖面,顿时截为两段,分成里湖和外湖。

堤上建映泊、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六桥,宛如长虹卧波。

沿堤遍植桃柳,苍翠葱郁,仿佛是一条绿色的锦带,把西湖装点得更加妩媚多姿。

每当阳春时节,晨光初露之际,漫步堤边柳下,春风拂面,晓雾中西湖渐醒,新柳如烟,莺声和鸣,意境动人。

杭州苏东坡纪念馆:苏东坡纪念馆位于苏堤的南端,由庭院、展厅和东坡世苑三部分组成。

庭园由矮栏竹篱圈围,园中花木扶疏,竹影婆娑,中央为一尊花岗岩雕刻而成的苏东坡全身像。

展厅为两层,楼下展区是苏东坡在杭州的政绩介绍,展示苏东坡救灾赈民、疏通六井、开凿运河和整治西湖等政绩。

楼上展区介绍了苏东坡在文学艺术上的成就,尤其是在杭州期间创作的的诗文。

整座展厅采用了水墨动画、动态灯箱、配乐诗词朗诵等一系列新颖的陈列方式。

后院的东坡艺苑内,陈列着苏东坡书画的拓片、复制品及诗意画等,可供游人选购。

5、介绍苏轼的一本图书,介绍书250+《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

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

林语堂这本书融入了他自己对于苏东坡的看法,他的那句"思想的快乐才是万古不朽的"正是我们对于苏东坡这位千年才子的贴切概括。

也正是因为林语堂自己对苏东坡的的深入了解与分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这本书也十分受到欢迎。

6、民间流传的苏轼的故事250+宋朝光佑年间,杭州一带大旱,太守苏轼开仓放粮,救了一州百姓,地方上的豪门大户,却暗中告他借救灾之名,行贪污之实。

糊涂的抚台大人听信馋言,将苏轼拘捕查办,并奏朝廷判决。

几个告状的又买通了牢狱看守,要他们暗使手脚将苏轼饿死。

没几天,苏轼就被迫害得奄奄一息。

一天,看守提着一个篮子进来,对他说:“有人给你送来美味佳肴了。

”说着,将篮子往地上一放,捂着鼻子出去了。

苏轼凑近一看,是一篮子又腥又臭的猪肠子,他用手向下一扒,却冒出一丝香味,于是,就从下面抽出一个肠子,香气醉人,再一尝,香甜可口。

当苏轼吃完这些猪肠子,身体也渐渐好起来了。

不久,皇帝派钦差前来查明了此案,苏轼官复原职。

出狱后,他立即打听肠子菜的来由。

原来,杭州有位姓陈的屠夫深感苏太守恩德,曾几次送去美味的肉菜,都被看守吃掉了。

无奈,才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救了苏轼的性命。

苏轼再三感谢陈屠夫的救命之恩,高兴地把这菜叫做“灌香肠”。

7、如果你研究苏轼会研究他的什么方面?250+我对苏轼的生平事迹比较感兴趣。

苏轼是北宋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文家、诗人、词人,豪放派的词人代表,这些是大家所共同知道的常识,不过,对于苏轼这位伟大的词人来说,我想,这点了解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苏轼的书法,绘画等,也相当有名,但是大多数人对这方面的了解少之又少,只知道苏轼的书法,绘画中融入了诗人的情感,真正看到的东西却模模糊糊,对于苏轼的绘画或者说书法的特点更是不通了。

而研究苏轼生平事迹可以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语文素质、个性成长;研究这个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名人、了解自身,有利于我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成长,特别是苏轼坎坷的一生,我们可以从里面得到很多的启示。

所以,我觉得研究苏轼研究他的生平事迹比较好,这样也便于对他一些作品的了解。

8、若教育部批准建一所大学叫“苏轼大学”1.你认为应该坐落在哪座城市?为什么?100+我认为应该建在杭州西湖苏堤边上。

西湖是杭州的明眸,苏堤是西湖的彩带。

苏东坡之于杭州,如鱼得水;西湖之于苏东坡,似遇知音。

苏东坡一生多才多艺、多灾多难,两次久居杭州,成为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杭州的丽日灵光赋予苏东坡以无尽的灵感,浸润着他的心田。

风花雪月、山水草木是有情的,水一般的记忆不间断地流淌,我们可以在西湖山水间感受苏轼的气息。

2.第一任校长应该聘请谁?100+我认为应该选择王水照教授,他是现任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筹)会长、全国苏轼学会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宋代文学的研究,在苏轼研究、宋词研究、宋代散文研究、文人集团研究上取得了颇为突出的成绩。

同时他又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前辈,在国内外都相当有名,所以应该我觉得他最合适。

3.这所大学应该设置哪些专业?200+例如:书法、绘画、音乐鉴赏、诗词研究、旅游、酿酒、养生等专业诗词研究:这个专业主要研究苏轼所创造的诗词,苏轼的诗词豪放大气,又描写了苏轼坎坷的一生,那起起伏伏的情感与事业。

这些诗词都是耐人寻味的,细细品读,不仅可以提高文学水平,还可以提高自身素养。

酿酒:苏轼不仅会喝酒,而且会酿酒。

他在黄州酿蜜酒,以少量蜂蜜掺了蒸面,发酵,以米和米饭为主料做成米酒。

在定州酿过松酒,这种酒甜中带点苦味。

在广东惠州,酿过桂酒,用生姜、肉桂做配料酿成。

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发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对于酒的研究还有也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4.校园布局作一些描述300+学校正大门应该面向西湖,靠近苏堤。

这所大学大约占地800亩,图书馆位于整个学校的中心地带,名为“东坡藏书阁”,图书馆前面应该是一片湖,中间是座九曲桥,桥的中间有个“思量亭”。

湖上种着大片的荷花,养几对鸳鸯。

在图书馆左边以教学区为主,分别为“临江楼”、“定风楼”、“浣纱楼”,名字分别取自苏轼的一些诗词的题目,这里平时用来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和日常教学。

在图书馆的右边主要以各类研究楼为主,如酿酒研究所,减肥研究所,养生研究所,另外在研究中间为一个苏轼茶馆,供大家一起讨论,研究对学习的心得和体会,促进交流。

图书馆前方的湖的前方为苏轼的一座个人雕像。

以图书馆为基本中心,图书馆左边的路为念弗路,右边为润之路,而后面则为思云大道。

在整个校园后方为一小片竹林,竹林中有一些可供休憩的长廊,在廊柱上会看到一些苏轼的有名诗词等,这也给同学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场所。

9、三潭印月与苏轼三潭印月是西湖十景之十。

三潭印月岛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风景秀丽、景色清幽,又名三潭映月。

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列西湖十景,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

三潭印月园地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

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

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所谓三潭,实际上是3个石塔和其周围水域矗立在水光潋滟的湖面上,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当年苏轼清理西湖的淤泥时,这里挖掘最深,为了标志水域界限和标示湖中淤泥淤积情况,在此修理石塔。

每逢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中空的塔内点上蜡烛,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的绮丽景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