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低碳之路

合集下载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低碳经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低碳概念的产生背景1、低碳经济渐成全球共识1992年6月14日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

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2、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目的低碳经济是一种从生产、流通到消费和废物回收这一系列社会活动中实现低碳化发展的经济模式,具体来讲,低碳经济是指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结构创新、经营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等多种手段,提高能源生产和使用的效率以及增加低碳或非碳燃料的生产和利用的比例、尽可能地减少对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同时积极探索碳封存技术的研发和利用途径,从而实现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长的目标,最终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局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

二、目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虽然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还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环保的需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1、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导致高耗能和高排放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粗放式的发展方式,对资源和能源依赖性较强,单位 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

虽然我国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粗放式的发展方式至今没有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中国目前一次能源结构中约93%是化石能源,而二氧化碳主要是石化能源燃烧造成的,降低单位GDP的能耗可以减少CO2排放。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预算:2003—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中国一次能源需求平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年均增长3.3%和2.2%。

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政策的重要导向。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最具活力的国家之一,其物流业的低碳发展对于实现国家低碳经济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低碳经济环境下中国物流业的低碳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物流业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的物流业蓬勃发展,成为支撑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然而,物流业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据统计,物流业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约为15%左右,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的比例也在不断增加。

这不仅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的问题,还给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措施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效率被认为是低碳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在提高运输效率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物流业发展与低碳经济目标的协同增长。

提高物流效率需要整合相关资源,采用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物流园区集约化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物流运作成本和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效率,并减少物流业的碳排放。

推广绿色物流推广绿色物流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

指的是采用绿色交通运输方式和运输工具,降低物流企业的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同时提高物流效率。

比如,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推广高效节能的物流车辆,发展铁路干线和海铁联运等多种绿色运输模式,促进物流企业绿色管理。

实施能源节约与环保措施实施能源节约和环保措施同样是低碳发展的重要措施。

在运输过程中,物流企业应该积极采用节能环保的工作方式,例如适用可再生能源,发展多式联运,推广自主创新技术等。

物流企业还可以建立废物分类回收系统,减少废物排放,达到环保目的。

着力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物流业可持续发展是低碳发展的最终目的。

物流企业应当不断加强自主创新,研发新型物流技术和管理模式,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提高运输效率。

同时,企业和政府应该共同推进可持续物流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鼓励物流企业实施以低碳为导向的业务和管理方式。

中国低碳发展历程

中国低碳发展历程
2020年
提出“双碳”目标(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有序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
2021-至今
持续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制定实施多项配套政策措施,如《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等,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
2010-2015年
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2015年
巴黎气候大会后,中国提出到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等自主贡献目标。
中国低碳发展历程
年份
重要事件和政策
2003年
国务院发布《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等政策性文件,强调节能减排。
2006年
科技部、中国气象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
2007年
低碳经济和中国能源与环境政策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未来发展趋势
能源结构优化
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我 国将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比重,降低化 石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结构的低碳化 。
产业转型
低碳经济将推动我国产业向绿色、低 碳方向转型,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 能源等低碳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 染产业。
城市绿色发展
城市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未来我国将加大城市绿化、建筑节 能等领域的工作力度,推动城市绿色 低碳发展。
能源结构优化
清洁能源
大力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 能源,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减少碳排 放。
能源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和 设备更新,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消耗 。
节能减排技术
节能技术
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电动机、节能灯具等,降低能 源消耗。
减排技术
研发和应用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废弃物处理技术等,减少温 室气体排放。
深入发展阶段
2010年至今,我国在低碳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大力推动清洁能 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发展,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
我国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
能源结构调整
我国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目前,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逐年增加。
绿色产业发展
我国大力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包括节能环保、清洁能源 、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产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规模方面都 取得了显著进展。
政策支持
国家对低碳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策支持 力度不断加大。
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低碳经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和管理经验。
ABCD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低碳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低碳经济是一种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大国,必须加快低碳经济的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来说,要加强能源技术研究与开发,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节能技术和能效标准,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产品生态化和循环利用,加强环保和生态建设。

为实现低碳经济,我们需要采取以下对策:1. 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该制定具体的低碳发展目标和规划,建立环保和能源管理制度,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扶持力度,提高污染治理和环保标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推广可行性和经济性较好的低碳产品和技术。

2. 提高节能环保意识。

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该认识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推广节能环保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低碳意识和全民参与的氛围,使低碳生活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

3. 加强能源结构调整。

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传统能源消费,同时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积极开展能源技术创新和成果转换,研发和应用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加强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行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提高整个社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素质。

5. 深化国际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和环境治理体系的建设和改革,支持和推动跨国和全球性的环保和低碳经济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

综上所述,发展低碳经济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参与,加强合作,推动环保和经济的协同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浅谈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在其框架内, 制定 了一系列新标准, 包括 IO 106 2O S 40 :O l
《 环境管理体系 引入生态设计的指南 》IO 10321 , 43 :o2 ¥
我们不能再以资源、 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
D 还以廉 《 环境管理 定量环境信息 指南和实例》IO 107 I 时的经济增长了。如果还把 G P作为发展的全部, , 46DS S 《 产品碳足迹 要求和指南》 。早些时候, 极端严格的产品生 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 G 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 D ; 但生存 命周期评估标准 IO 100 2O ( S 44 :06 环境管理 ( 生命周期评 生命周
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 为基础的经济。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 国可持续发展的 内在要求
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很多。保护环境, 提高效能已经成 为对现代社会的全球性挑战。国际标准化组织( 0 积极 I ) S
采取行动 , 应对挑 战, 制定了IO 100系列环境 管理标 准。 S 40
1 8
段时间内, 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 高碳”
能源, 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 低碳” 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 济, 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 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
世 界 标 准 日专 栏
的碳排放 。 23 发展低碳经济 , 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 是我
突破 环境 困局 。本 文探 讨 了低碳 经 济在我 国经 济发展 过程 中的重要性 , 发展 低碳 经
济应 采 取 的 技 术 创 新 和 制 度 创 新 。
关键 词 : 低碳 经 济
转 变发展 方 式 节能环保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化石燃料
“ 低碳经济” 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 阳光经济”“ 、风能

中国低碳路线图

中国低碳路线图

价 ”管制. 第五, 中 国必须减少 C O 2 排放造成 的大气污染. 循环利用 、可再生能源 和清 洁能源 的利用 都将有利 于减 少
污 染, 同时, 中国还要加强植树造林和生态系统 的建设.
曾现民 译 自 ( ( N a t u r e ) ), 2 0 1 3 , 5 0 0 : 1 4 3 — 1 4 5
中国环境科学
2 0 1 3 , 3 3 ( 1 2 ) :2 2 8 6
C h i n a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自然源气溶胶对 间接强迫估计不确定性 的巨大贡献
人为源气 溶胶 对云滴浓度 和辐射性质 的影响是造成 工业时期气候辐 射强迫估计 不确定性 的最大 来源 之一, 这 种不确定性影响着我们对气候对温室气体变化敏感度 的估计 能力 . C a r s l a w 等运 用全球气 候模 型对工业时期气溶胶 排放和变化过程的不确定性对云辐射强迫影响的敏感性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 明, 白1 7 5 0年 以来, 4 5 %的气溶胶辐 射 强迫不确定性的增长来 自自然源排放( 包括火 山二氧化硫 、海洋二 甲基硫化物 、生物源挥 发性有机碳 、生物 质燃烧 和海洋飞沫排放) 估计的不确定性; 相 比之下, 只有 3 4 %的不确定性变化与人为排放源有关. C a r s l a w 等认为该研究说
其他地区 的森林损 失率增加抵消; 集约林业 的发展 使亚热带地区成为全球 森林覆盖变化率最大 的地 区: 北方森林 损
失主要 由森林火灾和林业活动 引起, 无论在绝对损 失量还是在损 失 比例上都仅次于热带地 区, 位居第二. 该研 究结果 描绘 了一个 兼具详细 局地变化特征 的全球森林覆 盖变化档 案,

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

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

50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社会各界讨论的“热词”。

所谓“碳达峰”,就是我国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再慢慢减下去。

到2060年,针对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植树、节能减排等各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这就是“碳中和”。

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球宣布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2020年末,中国向全球承诺,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今年3月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这意味着,中国调整能源结构、推动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研发推广低碳技术、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增加生态碳汇的步伐将大大加快,不仅各个产业部门深受影响,普通民众的生活也会在诸如垃圾分类、禁用塑料吸管等细节中悄然改变。

一场以碳中和为目标、贯穿中国未来40年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宏图已徐徐展开。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中国积极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推进碳市场建设、增加森林碳汇等一系列措施。

“十三五”期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温室气体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据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全国一场以碳中和为目标、贯穿中国未来40年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宏图已徐徐展开。

综合整理│本刊编辑部 图│宦菁绿色低碳的转型之路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快速增长的局面,截至2019年年底,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2%,提前完成了“十三五”约束性目标。

碳强度比2005年降低48.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3%,已经提前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目标。

重点领域节能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2019年比2015年累计下降超过15%,相当于节能4.8亿吨标准煤,节约能源的成本约4000亿元。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和政策建议其次,应注重开发“城市矿山”问题。

所谓“城市矿山”是指城市中各种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废弃物资。

“城市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往往比自然界中矿山的资源单位含量更为丰富。

研究数据显示,一般的金矿开采1吨金砂仅能提炼出5克黄金,而从1吨废旧手机中,可以提炼400克金、2.3公斤银、172克铜;从1吨废旧个人电脑中,则可提炼出300克黄金、1公斤银、150克铜等稀有贵重金属。

自然界的矿产资源总有枯竭之时,而“城市矿山”却可以循环利用。

以天津市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为例:这里一年回收加工的原材料铜50万吨、铝25万吨、铁30万吨、橡塑材料30万吨,其他材料15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矿山”。

据报道,广东省汕头市贵屿镇,多年来大力发展废弃塑料、五金、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产业,成为全国起步较早、规模较大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基地。

目前全镇总人口13.9万人,仅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加工一项就可以保障6万多人就业和10万多人的生活出路。

由此可见,开发“城市矿山”不仅可以大大减少因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和冶炼矿石时所需要的能源消耗,还能减轻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

所以,在正确的政策引导下,开发“城市矿山”必将成为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领域之一。

再次,要开发低碳居住空间,提供低碳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低碳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低碳建筑这个单元,发展低碳建筑要从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设计上引入低碳理念,如充分利用太阳能、选用隔热保温的建筑材料、合理设计通风和采光系统、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在运行过程中,倡导居住空间的低碳装饰、选用低碳装饰材料,避免过度装修,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从各个环节上做到“节能减排”,有效降低每个家庭的碳排放量。

城市交通工具是温室气体主要排放者,发展低碳交通是未来的方向。

一是大力发展以步行和自行车为主的慢速交通系统。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走中国特色的低碳之路——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GDP co 放 强 度  ̄ 2 0 年下 降 的 2 排 h0 5
4 %一4 %的 减 排 目标 。这 个 目标 是 否 0 5
快 速 发 展 阶 段 , 着 GDP 较 快 增 长 , 随 的
能 源 消 费 和 co2 放 总 量 也 在 逐 年 增 排
年减 排 8 0%; 是 制 定 严 格 的 技 术 标 二
2005 减 排 1 年 7%;日 本 提 出  ̄ 990年 h1
气 候 变 暖 对 自然 生 态 和 人 类 社 会 带 来 广 泛 的负 面 影 响 。 世 纪 一 百年 上
全球 海 平 面上 升了1c , 计 到 本世 7 m 预 纪末还会上升2 0~6 C 。同 时 气 候 0 m 变 化 还 会 引 起 农 作 物 减 产 、自然 生 态 退 化 以 及 极 端 气 象 灾 害 事 件 增 加 。冈
的 实现 。目前 , 全 球 的 低 碳 热 潮 和 在
量 增 长 了近 6 0% , 能 源 年 均 增 长 速 新 度 和 增 长 量 均 为 世 界 第 一 。但 由 于 我 国 新 能源 供 应 量 基 数 相 对 较 低 , 今 在 后 相 当长 ~段 时 期 内。 国对 能 源需 我
比发 达国 家更严 峻 . 是由于我 国的基 这
本国情 和发展 阶段所决 定的 。
求 还 将保 持较 快 增 长 , 能 源 发 展 速 新 度 和规 模仍 不能 满足 新增 能源 需求 。
酋 先 建 设 法 律 法 规 和 技 术 标 准 体
系 。 是 以 应 对 气 候 变 化 为 目 的 制 定 一
一 一
访 国家气 候 变 化专 家 委 员会 副 主 任 何 建 坤
● 本 刊 记 者 岳 红

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制约因素与建议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21-中国低碳经济之路的制约因素与建议何 洁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摘要:近年来我国也不断提倡低碳经济,绿色经济之路。

而我们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制约条件的限制。

本文从中国低碳经济之路制约因素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低碳经济之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 制约因素 建议一、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制约因素(一)主观方面1.民众环保意识淡薄中国也是人口大国,耗能基数大。

许多具体的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宣传活动形式主义严重,并未真正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还是未了解低碳经济的内涵,环保意识依旧没有形成。

2.政府与企业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管政府是实行低碳经济的永恒保障,但在很多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复杂性,每一项政策的执行有它的难度。

“限塑令”几年过去了,得到的成效并不是很大。

关键是缺乏综合性的治理手段有关,如:必要的检查跟踪不到位、执法手段的欠缺、宣传力度不强。

原来停下来的企业有80%都恢复生产了,形式主义的官员和企业的存在,措施的有效性也会随着大大的降低。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企业作为低碳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主体,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可在实行过程中基本只有政府“一头热”,企业的不配合,很多颁布的法令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责任意识淡薄,只为追求经济利益,乱排放问题依严重。

企业“寻租”行为双向反应我国企业和政府的不良行为,而这些企业多数会在惩罚污染严重企业中得到“庇护”。

(二)客观条件1.技术条件自身技术条件限制,许多先进的技术都靠国外引进,许多企业由于技术限制只能靠消耗能源和劳动力来弥补技术缺陷。

在贸易结构上,中国企业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

中国减碳路线及时间表

中国减碳路线及时间表

中国减碳路线及时间表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各国纷纷投入到减少碳排放的行动中。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在减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了阐明中国的减碳路线及时间表,本文将从国家政策、能源结构和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家政策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减少碳排放的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减碳工作。

首先,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规划,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峰,力争尽早达到峰值。

其次,中国政府还制定了相应的能源政策和环境保护法规,鼓励采用清洁能源,限制高碳排放行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还鼓励企业降低能源消耗,推广节能减排技术。

二、能源结构调整中国能源结构一直以来都以煤炭为主导,但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清洁能源技术的突破,政府正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调整。

首先,加大对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投资力度,提高其在能源消耗中的比例。

其次,鼓励推广新能源汽车,并逐步淘汰传统燃油汽车,以减少道路交通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近年来中国还大力发展核能产业,以确保清洁能源的稳定供应。

三、技术创新与发展技术创新在减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政府通过资金支持和科研项目的推动,加强对新能源技术、低碳技术和节能技术的研发。

一方面,加强对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利用等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不断提高其发电效率和可靠性。

另一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节能减排项目,推广智能家居系统、节能灯具等节能技术产品,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此外,中国还加强与国际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共同推动全球减碳事业的发展。

四、减碳路线及时间表为了确保减碳工作的顺利进行,中国政府制定了详细的减碳路线及时间表。

根据计划,到2025年中国将实现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65%左右。

同时,到2030年,中国将比2005年的碳排放强度下降7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

此外,为了实现这些目标,中国将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大规模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厂,推广新能源汽车,开展碳排放交易等措施,以确保减排目标的实现。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这不仅是减少国家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正常趋势.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会给我国通过扩大进口方式改善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带来很大风险,但与其他减排方式相比,这种政策成功的风险成本依然是最小的.作为最大的能源矿种,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因此,大力实施煤炭净化技术及加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将成为我国未来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的一个基本任务.提高能源效率,重点改善城市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效率以较少的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不仅对保障能源供给、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有直接影响,而且也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世界主要国家都将提高能源效率作为应对气候变化能源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发达国家的能源战略都将各种新能源的采用、低碳燃料的研发、传统化石燃料的清洁以及先进的发电技术等作为实现低碳经济的关键领域.我国也应注重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贮存,可再生能源等能源新技术的开发.近年来,我国能源强度有所下降,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能源强度的下降仍然有很大的空间.目前我国的综合能源效率约33%,比发达国家低近10%.电力、钢铁、有色冶金、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8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钢、水泥、纸和纸板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分别高21%,45%和12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为30%,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此外,应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国家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化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因此,增大石油和天然气消费的目标投向应是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类城市的气化水平和高质量燃料供应.在城市及区域交通方面,应更多地鼓励建立高效和快捷的共用交通运输系统.充分发挥碳汇潜力通过土地利用调整和林业措施将大气温室气体储存于生物碳库,也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途径.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可增加森林的碳汇潜力,但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改进森林管理、提高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面积等措施的成本可能会很高.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我国每年大量投入资金、劳动力造林,但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而且这些造林地段的自然条件还是比较好的.研究表明,每增加1%的森林覆盖率,便可以从大气中吸收固定亿—亿吨碳.考虑到我国1/3的沙漠和1/3的高原土地,未来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困难非常大.但为了减少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必须有效发挥森林碳汇潜力.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碳减排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世界各国的切身利益.未来越来越依赖于对于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环境技术来进行竞争,同时也不应该低估低碳经济在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巨大潜力.为了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国际低碳方面的技术交流是发展中国家获取能源新技术的主要途径.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技术市场和碳交易市场,通过各种激励机制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并为低碳技术、低碳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制定清晰的政策目标,依托和整合现有政策体系和手段低碳经济的长期目标,向社会大众表明了政府联合全社会一起实现低排放或零排放的决心.清晰的政策目标并传递成价格信号,可以促使企业和个人都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框架中来,长期的政策目标也可以给企业以信号和坚持低碳模式的信心.我国应制定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方案保持一致的新的能源政策,还应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实施低碳经济的政策工具应多样化和相互协调.我国已制定和实施了不少促进节能的法律法规,但多数以行政命令方式推行,经济激励措施的作用还有待加强.尤其是要通过多种政策工具的协同作用向企业发出明确的信号,并通过多种方式帮助企业决策者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其一,通过税收优惠、融资优惠等激励机制,政府和相关企业将会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或者通过对研发资金的重新分配,来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其二,由于对碳排放的限制,排放温室气体较多的企业不得不增加对低碳技术的需求,一个新兴的低碳技术市场将会形成,这将极大地促进低碳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三,由于学习效应,低碳技术的性能在应用中将得到提高而成本却会下降,这反过来增强了技术自身的吸引力,使其市场前景变得更为广阔.分阶段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推进低碳经济的相关政策应该逐步纳入国家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中,循序渐进,使基础设施的正常更新能够承受,避免对经济带来较大的冲击.节约能源、防治污染和减排温室气体之间的政策和措施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相互支持的关系,例如,如何在有关污染控制治理中考虑到低碳因素,不仅是解决污染排放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也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其次,对现有节能技术需要加强向公众、商业和交通领域推广,这些领域的能源消耗不断增加期,正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最低成本期.此外,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相当有限,而且这类能源是间歇性的,因此寻找合适的储存方法并实现最终大规模的应用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为企业提供完整的信息和稳定的减排环境政府通过设定明确的碳排放上限,可以科学界定哪些行业、哪些领域当中还有减排的潜力.低碳经济是基于自然规律的经济模式,因此通过对企业的减排进行实时的监测,摸清其减排程度,并对其应尽的减排义务进行客观评估,可使企业获得明确的信息.另外在减排过程中设立一些税收等政策激励的措施,促使企业寻求更好的节省能源的技术和方法.此外,稳定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从长远来说非常重要,企业需要长期的稳定感,从而根据政府制定的目标相应地调整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重点领域.低碳经济的政策要有时间范围,如英国政府就承诺在2015年之前低碳政策维持不变,这样就能给企业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明确的信号可以给企业以稳定感,同时也可以给消费者个人提供更多消费的信心.应最大限度地使用以市场为主的自愿性机制,在完全必要和设计完善的前提下提倡以监管等原则来保障成效.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建立低碳领域的技术创新机制伴随京都议定书的执行,相应的减排技术产业及其市场将逐步形成.清洁能源技术和高效能源技术将逐渐成为这一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技术,谁在这个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取得突破,谁就能够抢先占领这一市场,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此外,更应注重低碳技术创新机制和清洁发展机制的整体战略部署,这不仅会带来非常大的利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合作领域.低碳经济及其实现方式的若干思考随着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关注与重视,“低碳”这一新名词承载着人们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新追求,逐渐走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其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低碳经济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发展潮流.一、低碳经济的内涵“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 LCE”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2月24日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但是该书并没有为“低碳经济”提出明确的内涵;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明确表示将走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2007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达成一项决议,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40%,这一决定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目标;2009年6月,美国政府通过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普遍民众也认识到大气中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对正在上演的全球气候变暖有直接的作用,并且认识到这些浓度过高的温室气体就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结果,而在全球范围内倡导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又是避免灾难性气候变化的必要手段,“低碳经济”也就逐渐成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词了.现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发展模式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这不但源于气候方面逐渐变暖的压力,同时也是源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日益枯竭、能源需求以及能源价格的不断上升的压力,此外,国际间形成的共识,如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协议也推动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流当属低碳经济已经毫无疑义.那么,什么是“低碳经济”呢其实,迄今为止低碳经济没有严格的定义,其概念内涵不是很明确,并且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目前被广泛引用的是英国环境专家鲁宾斯德的表述:低碳经济是一种正在兴起的经济模式,其核心是在市场机制基础上,通过制度框架和政策措施的制定和创新,推动提高能效技术、节约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能效、低能耗和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9年发布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最终将“低碳经济”界定为: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和社会体系,与传统经济体系相比在生产和消费中能够节省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还能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势头.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低碳经济就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技术或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系统的综合性问题,“低碳经济”的概念已经成为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各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因此,可以说,低碳经济实际上是涵盖到生产生活方式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角落.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方式,它以“三低”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三高”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二、中国将迎来低碳经济时代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多国形成低碳发展道路共识的背景之下,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的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逐渐提世界各国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毫无疑问将迎来低碳经济的时代.其实,在气候问题上,中国一直是高度重视的,许多年来一直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应对.如1990年设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小组、1998年签署并在2002年批准了京都议定书、2007年公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2009年8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2009年8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从立法的高度指出“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2010年3月中国政府致函联合国批准哥本哈根协议.上述一系列的行动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全球低碳经济的大幕即将拉开,并开始以实际行动布局低碳经济,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国的低碳经济,概括起来说就是要做到两点,一是逐步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化,这也是现有产业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可以首先在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等高能耗行业进行试点,通过实施低碳化技术,使这些行业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突破领域.二是发展低碳产业,使国民经济的产业结构在调整中逐步达到低碳的标准,这方面一个有代表性的方向就是新能源产业,其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对于低碳经济的形成、低碳社会的建设将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三、中国国情条件下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思考虽然中国将毫无悬念地踏上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但是考虑到中国本身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多重压力,因此,低碳经济的发展之路有必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低碳经济的发展只能是贯彻在消除贫困、推进城市化、实现工业化、节能减排等诸多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中一个,而不可能脱离中国的基本国情而简单地使其他目标无条件地服从于低碳目标,而迷失发展的正确方向.其二,在争取国外的资金和技术支持的同时,坚持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掌握主动权、话语权,在此基础上积极进行生产领域的节能减排;实施固碳技术,如碳转化、碳锁定、碳捕捉等,从根本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其三,把着力点放在新能源的发展上,因地制宜科学地发展包括风能、太阳能、核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各类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那么,中国的低碳道路究竟该如何走呢笔者认为,在策略上应该循序渐进,从稳碳到减碳再到低碳,其中,首要的任务是稳碳,完成高能耗向低能耗的转变,逐步将碳排放控制在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对友好的阶段,然后进一步实行减碳策略,这其中包括碳交易、碳汇等多种可以采用的制度和技术,最终达到低碳的目标.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应处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具体建议如下:一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规范.目前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气候可行性论证管理办法等为数不多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外,我国还没有专门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因此,制定和完善合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保障.二是要积极引进和研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一方面积极争取发达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先进技术的转让,另一方面着力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影响的关键技术,同时扶持和鼓励开发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先进技术,并推广使用.这些重要的技术主要包括节能和提高能效技术、碳替代技术和碳转化技术,通过立体的减排体系的建立,综合减少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三是以政策倾斜和利益为导向鼓励发展低碳产业.可以通过一篮子的经济金融政策和制度安排激励相关主体增加对低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投入,如在全国范围内征收环境税,按不同能源种类的碳排放浓度进行征税,以达到减少化石燃料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对可再生资源进行直接的经济补贴和税收优惠,进行有计划的扶持和培育,使之逐渐成长能源结构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广碳排放标志认证,从而促进企业努力生产低排放型产品,并引导市场消费;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制度,利用区域间碳源和碳汇拥有量的差异,通过合理的交易制度安排,形成市场化的交易价格,使低碳产业能够获得市场流动性支撑.四是对某些产业或行业进行有重点的扶持.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国的汽车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这意味着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汽车社会,而汽车消耗的能源十分巨大,在中国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将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最容易见到成效的一个行业;又如建筑和城市规划方面,打造“低碳城市”,以建筑节能、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布局、交通方案的优化综合推动低碳发展之路.五是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普及低碳知识.只有全民参与才能真正使经济实现向低碳模式转变,通过公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的改变引导企业的供给和政府的决策,逐步在全社会形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的共同认识,从根本上促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进程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进程探索迈向碳中和之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此后,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就碳达峰、碳中和发表10余次重要讲话,不断深化战略部署。

当前碳达峰、碳中和已经被纳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是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抓手,也为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和全面有效落实《巴黎协定》注入了强大动力,更为疫情后全球实现绿色复苏和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增添了新的动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

碳中和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需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衡量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重要标尺,也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为实现碳中和愿景,转变发展方式和低碳结构性变革是核心,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碳汇和负排放措施是补充。

实现中长期深度减排,不仅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更能带来经济、社会、环境等多重收益,而中国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只有30年左右,这对经济结构转型、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以及消费方式转变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碳中和目标将为我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战略导向,全面加速绿色创新,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非常具有挑战性,其带来的深刻影响也将超越我们的想象。

达到净零排放需要一种完全不同于迄今为止所采用的发展模式和思维方式,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和科学制定长期规划,并将短中长期目标有机结合,识别关键部门、行业和地区的转型路径和优先事项,有序推进系统分类转型和投资未来竞争力,同时加强法治、行政、经济等多重制度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国际国内政策的协调,为全面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现具有韧性和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保障总体国家安全并引领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变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和政策建议国外低碳理论的研究动向低碳理论是建立在自然规律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它依据基本的地球物质循环(尤其是碳循环)和碳平衡的原理,计算各种公共工程和商业活动的碳排放及碳预算收支,同时,通过衍生产品市场机制和“京都机制”使得碳排放权得以自由交易。

简言之,低碳经济指的是在发展中排放最少的温室气体,同时获得整个社会最大的产出。

人类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和制度层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

从目前的发展看,世界各国及科学界在碳排放的方式、过程及循环状态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其中人类经济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是研究的热点。

当前,国际上有关低碳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包括与碳减排有关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换和低碳排放能源系统的建立;(2)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主要探讨不同经济发展模式、阶段、速度与碳排放的关系;(3)农业生产与碳排放:包括土地利用变化、农业土地整治、农业生产水平与结构的变化等;(4)碳减排的经济风险分析与减排对策研究。

此外,在研究方法上除了简单的相关分析、区域对比分析之外,一些基于大量数据的综合模型分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碳循环能源模型、动态综合评估模型、能源消费—碳减排经济关联模型等。

然而,对于产生碳排放基础的内部各要素间能量转换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和影响尚未获得令人满意的进展。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受到不同国家的地理、能源结构和环境资源的影响。

对我国而言,煤炭是主要能源,在发展低碳经济时与西方国家主要采用石油的做法和形式不同,技术和实现的途径也有差异。

降低煤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例,提高煤炭净化比重即使是在资本和科技积累基础非常雄厚的工业化发达国家,也不能摆脱对矿物燃料的依赖。

由于石油和天然气的单位热量消耗的碳排放量较煤炭低10%~30%,因此,加速国家能源消费从传统煤炭矿种为主向现代石油和天然气矿种为主的结构转变是必然选择。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路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必经之路。

梳理过去20年中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关系,发现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基于中国现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双碳”目标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预计2030年-2035年间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脱钩。

制造业低碳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并对中国产业升级提出严峻挑战。

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经济发展需要能源支撑,特别是在快速工业化阶段。

2001年以来,中国GDP总量年均增长8.7%,能源消费年均增长6.3%,两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关性达0.63。

分阶段看,2001-2010年,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速均处于高速增长期,特别是2003-2005年,随着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达到15.5%,超过了经济增长率。

“十二五”期间,我国GDP总量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但能源效率有所提高,单位GDP能耗年均下降4.0%,达到0.73吨标煤/1万元,年平均能耗下降3.8%。

“十三五”期间,我国GDP总量继续以中等速度增长,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能源消费下降到2.8%。

单位GDP能耗继续下降至0.57吨标煤/1万元。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单位GDP能耗总体较高,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

三次产业的能源消费特征能源消费结构在不同产业结构下呈现不同特征。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加上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能源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供给品种日趋多样化,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结构的联动性日益增强。

比如工业用能结构中煤炭占比最大,而服务业用能结构中电力占比最大。

2017-2020年,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由60.4%下降至57%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13.8%提高至15.8%。

总体来看,过去20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拉动了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单位GDP能耗偏高。

尤其是中国工业用能快速增加,其中工业用煤的增加滋生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

中国低碳之路如何走?

中国低碳之路如何走?

搭 建新 的 平 台和 重构 新 的 游 戏规 则 ,利 用 其低 碳技 术 方 面的 领 先地 位 重 新拉 大 与发 展 中 国家 的 经济 竞 争优 势 ,成为 西 方 国家 的一 个巧妙 战略 。 近 2 年来 ,发达 国家 主要 致 力 于 O 发 展 以 信息 服务 业 和 现 代金 融 业为 代 表 的虚 拟 经济 ,将 以 制造 业 为 核心 的 实 体 经 济 转移 到 发展 中国 家 。西 方 国家 在 实 体 经济 中的 传统 优 势在 制 造 业长 期外 迁
愈 烈 ,限 制发 展 中 国 家发 展 的 图谋 边 谈 判 当中 ,
附 加 能效 和 环保 条 款 、规 定新 义 务 的动 向已 经屡 见 不鲜 。发 达 国 家极 有 可能 进

步采 取 单边 措 施抬 高 进 口产 品 的环 保
中国低碳之路如何走?
国务院参事 、科技部原副部长 l 刘燕华 国务院参事 、国家软科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I 冯之浚
一: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 。 的 日益升 温 ,煤 炭 、石 油 、天 然

方 面 ,发 达 国 家通 过 在高 碳 经济
济为 名 ,实 施 碳关 税 、技 术 性 贸 易壁 垒
关税”回流美国。
发达 国 家不 仅 在双 边领 域 要 求发 展 中国 家 发展 低 碳 经济 ,而 且 在 国际 气候 变 化 谈 判 中也 要求 发 展 中 国家制 定 本 国 的 低 碳 发展 战 略 ,虽 有环 境 保 护 、温室 减 排 之 意 .但其 更 深 刻的 目的却 是 要强 行 将 发展 中 国家 绑 架 到它 们 精心 设 计 的
过 程 中正 在 逐步 消 失 ,尤 其是 以 中 国为 代表 的发 展中大 国 的经济 实力 不断增 强 , 对其 经济 的竞争 力造 成明显 冲击 。 英 国前 首相 布 莱 尔在 英 国能 源 白皮 书 序言 中 直 白地 表述 了发达 国家 通过 低 碳经济 重 塑经济 竞争 力的 战略考 虑 : 在 “ 未来 引领新 的 、 低碳 的经济 发展 道路上 , 将 是我 们 ( 英国 ) 在燃 料 电池 、 上风 能 、 海

低碳中国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

低碳中国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

低碳中国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低碳中国: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中国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低碳发展,致力于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家,中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其对地球的保护意义。

1. 发展清洁能源为了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国家,不断增加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

这些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需求,降低了碳排放。

2. 促进能源效率中国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中国推广使用节能型灯具、高效电器和绿色建筑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加强工业生产过程的能源管理和优化,也是中国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举措。

3. 推动低碳交通交通是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

中国加大力度发展公共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地铁、公交和轨道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的使用。

此外,推广新能源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量,也是中国低碳交通发展的重要方向。

4. 鼓励碳排放交易碳排放交易是通过建立碳排放权市场,来实现减少碳排放的一种方式。

中国推行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项目,并在2017年正式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这项政策鼓励企业降低碳排放,同时提高了碳排放的经济成本,激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5.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全球降低碳排放和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与其他国家共同签署《巴黎协定》,承诺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内移,并努力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低于20%的目标。

减少碳排放对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中国的努力不仅对国内的环境改善有巨大影响,也为全球的低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推动低碳交通、鼓励碳排放交易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中国正在朝着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的低碳之路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开采、燃烧煤炭等化石能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急剧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5%,导致以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温效应高、生命周期长,是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温室气体。

全球变暖也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文章称,至2100年,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127厘米,美国约1400个城市至2100年或将被淹没。

气温升高所带来的热能,会提供给空气和海洋巨大的动能,从而形成大型,甚至超大型台风、飓风、海啸等灾难;气温升高不单会从海洋直接吸取水分,还会从陆地吸取水分,使得内陆地区大面积干旱,从而粮食减产;全球变暖使得冰山冰雪的积累速度远没有融化速度快,甚至有些冰山已不再积累,这就断绝了当地的饮用淡水。

《低碳之路》一书中提到过融化情况最为严重的喜玛拉雅山东部地区冰川,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之大。

“过去50年中,人类活动已经破坏了大约2/3的生态环境。

目前,地球上10%~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

”书中还提到了科学家认为的一个极限,“自然界最后的安全阀:2℃。

”、“更为凶险的末日预言来自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拉夫洛克。

他认为,如果全球气温上升接近3℃,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00ppm(体积浓度:百万分之一),海洋及热带雨林将净排放温室气体,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吸收二氧化碳,这将把全球平均气温推高6℃,海平面上升至少25米。

那时候,地球上大部分地区将不适合人类居住,人类数量可能减少80%,90%的物种将灭绝。


1997年的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

2007年12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产生了“巴里岛路线图”,“路线图”为2009年前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的关键议题确立了明确议程。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

“低碳”、“碳足迹”等词汇近年来成为国内外的热门用语,这里的
“碳”主要指二氧化碳气体。

低碳旨在倡导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社会的发展,将人类推进到了从工业文明时代向生态文明时代转折的时期。

大力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能源需求还将继续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面临着巨大压力和特殊困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我国还面临着工业化和生态化的双重任务,但未雨绸缪,大力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之相应,在生活层面,倡导和践行低碳生活,已成为每个公民在建设生态文明时代义不容辞的环保责任。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综合创新与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从世界范围看,预计到2030年太阳能发电也只达到世界电力供应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将分别在今后40、60和100年左右耗尽。

因此,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正在制定中的新能源发展规划中,将把新能源放在战略地位,加强新能源的技术研发,大力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创新体制,促进新能源的发展。

按照规划,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其中,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成为新能源振兴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

特别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到2020年实现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是庄严的承诺,同时也是十分沉重的责任。

一方面,它标志着我
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它标志着从政府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必须成为这一场革命的当事人、参与者、奉献者和受益者。

实现低碳经济,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

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

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

如此才能确保全社会都步调一致、齐心协力使“低碳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

二氧化碳有三个重要的来源,其中,最主要的碳源是火电排放,占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41%;增长最快的则是汽车尾气排放,占比25%,特别是在我国汽车销量开始超越美国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建筑排放占比27%,随着房屋数量的增加而稳定的增加。

因此要想真正实现低碳,我国必须从以上三个方面寻取突破口。

首先,提高输电效率,发展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领域,政府进行鼓励式引导宣传,呼吁公众节省用电,多使用节能电器;其次,鼓励企业研制耗能小少排放的新能源汽车,大力发展便捷快速公交行业,同时可以通过提高私家车燃油税及停车费等措施增大私家用车成本,引导人们合理用车。

此外需要多鼓励公众选择自行车出行,设立自行车专用车道及增加自行车出租站点,《低碳之路》中提到过:“2008年中国自行车产量达8500万辆,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8%,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然而,这个自行车王国却是自行车运动文化的弱国。

”因此我国有必要向荷兰、韩国和日本学习,大力发展自行车产业;在城镇化建设的带动下,我国建筑业保持着增长趋势,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建筑节能迫在眉睫,应注意改善施工过程中的监管措施,合理设计建筑系统,应用绿色节能建材。

在增加建筑的同时,我国也应该增加绿化面积,减少一次性筷子的生产,杜绝滥砍乱伐现象,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

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

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因此实现低碳不光要靠政府,更需要所有人类的自觉参与。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成为人们推进潮流的新方式。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要
注意节电、节气、尽量少使用纸巾、一次性塑料袋和一次性纸杯、筷子等制品,物品循环使用,杜绝浪费现象的发生。

《低碳之路》启示我们要建立低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

我国要倡导珍惜资源、珍爱环境、绿色发展的大爱理念,用低碳文明呼唤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复苏,用低碳经济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低碳生活引领人民过上真正幸福、健康、高品质的新生活,打造中国在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双重高度。

中国不断地在创造历史上的奇迹,在世界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相信我国也会在低碳之路上走的更远,达到新的高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